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MSA说明书

EMSA说明书

EMSA说明书
EMSA说明书

非放射性凝胶迁移试剂盒(EMSA)操作手册 本说明书适用于产品号为SIDET001, SIDET003与SIDET004的产品

目录号 产品名称 包装

SIDET001非放射性 NF-KB EMSA36 次结合反应

SIDET003非放射性 STAT3 EMSA36 次结合反应

SIDET004非放射性 STAT5 EMSA36 次结合反应

VER. 3.11

2005年2月

目 录

1. 简介 (3)

2. 试剂盒包装清单 (3)

3. 自备实验材料与仪器 (4)

4. DNA/蛋白质结合反应 (4)

5.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5)

6. 电转移 (6)

7. DNA的交联固定 (6)

8. 化学发光反应 (6)

9. 化学发光图像显示 (7)

10.常见问题 (8)

11. 参考文献 (8)

12.注意事项 (9)

2005? Viagene,All rights reserved.

1.简介

EMSA (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凝胶迁移实验是一种研究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常用技术。这项技术是基于DNA/蛋白质或RNA/蛋白质复合体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中有不同迁移率的原理。当核转录因子与一条人工合成的特异的DNA或RNA结合后,其在PAGE中的迁移率将小于未结合核蛋白转录因子的DNA,从而检测到活化的与DNA或RNA结合的蛋白转录或调节因子。

Viagene公司的非放射性EMSA成套试剂盒是结合高灵敏度的化学致发光技术建立起来的实验系统。与市场上的EMSA产品比较,Viagene公司的EMSA试剂盒操作更简单迅速,并可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与同位素放射法相比Viagene公司的非放射性EMSA试剂盒解决了探针不稳定、同位素辐射等问题,并具有高灵敏度、快速获得结果、避免材料浪费等优点。目前Viagene公司提供三套非放射性EMSA试剂盒用来检测活化的NF-KB(核转录因子-KB,Cat#; SIDET001)、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Cat#; SIDET003)和STAT5(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Cat#; SIDET004)。每种试剂盒均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并已优化了DNA-蛋白转录因子的结合条件。

EMSA成套试剂配备足够的材料进行36次活化蛋白转录因子与特定DNA结合的测定;若每片凝胶做9个样品加上一个蛋白标准或指示,可以做四张膜。若每片凝胶做12个样品加上一个蛋白标准或指示,则可以做三张膜。实际应用中,因各个实验室使用的显示仪器与手段不同、感光胶片灵敏度以及胶片冲洗方法不一样,仅做一次曝光可能无法获得

满意结果。当得到的图像太深或太浅时,则需要

调整底物用量与曝光时间。由于用户很可能需要

对同一张膜试用几次底物液,因而很难为EMSA

试剂盒配备标准量的发光底物液。所以本试剂盒

提供Viagene公司的Lighten? HRP-B底物发光系

统(产品号;CHEM004),可以做四片结合膜的

EMSA实验,不够用时用户因此需要按所需用量

另外购买与EMSA试剂盒配套的化学发光底物

(产品号;CHEM001,CHEM002,CHEM003)。

Viagene公司并提供与非放射性EMSA成套试剂盒

配套的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产品号IMGR002)。

Viagene公司的EMSA成套试剂盒主要用于科学研

究,不推荐用于疾病诊断。

2.试剂盒清单

(1)EMSA试剂盒基本组分:

z10X Binding Buffer(10X 结合反应液)(-20 o C) 1 Vial(支)

z Poly (dI:dC) (dI:dC)(聚核苷酸竞争物)(-20 o C) 1 Vial(支)

z10X Loading Buffer(10X 上样缓冲液)(4 o C) 1 Vial(支)

z Cold oligonucleotides(非标记竞争性寡核苷酸)(-20 o C) 1 Vial(支)

z Biotin-Labeled Probe(生物素标记探针)(-20 o C) 1 Vial(支)

z Streptavidin-HRP(链霉亲核素-HRP)(-20 o C) 1 Vial(支)

z2×Blocking Buffer(2× 封闭液)(4 o C) 1 Bottle(瓶)

z5×Washing Buffer(5× 洗涤液)(4 o C) 1 Bottle(瓶)

z Equilibration Solution(平衡液)(4 o C) 1 Bottle(瓶)

z Binding-membrane(结合反应膜)(RT) 4 pieces(片)

z User Manual(说明操作手册) 1 set(册)

(2)EMSA化学发光底物系统:

z Lighten? HRP-B Substrate Solution A(底物液A)(4 o C ) *1 Vial(支)

z Lighten? HRP-B Substrate Solution B(底物液A)(4 o C ) *1 Vial(支)

*本试剂盒提供的发光底物系统足够检测试剂盒配套的4片膜的EMSA操作。

(3)EMSA-Plus试剂盒对照组分(需另购):

z阳性核抽提物对照 (-20 o C ) *1 Vial(支)

z阴性核抽提物对照 (-20 o C ) *1 Vial(支)

*目前,我们为NF-KB、STAT3和STAT5三套试剂盒各自提供3个阳性和3个阴性对照。如果使用者已经有或者可以自己制作阳性或阴性对照 ,则不必另购对照样品。对照样品因保质期有限,并且需要通过干冰运输供货,价格昂贵。

3. 自备实验材料与仪器:

z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装置及相关化学试剂。

z细胞培养装置与细胞核蛋白制备试剂。

z电转移装置及相关化学试剂,较厚的用于蛋白转迹用滤纸。

z紫外线交联仪或80o C干燥箱。

z Viagene公司的CoolImager (产品号IMGR002),或感光胶片与感光胶片冲印装置。

4. 结合反应

对每个核抽提物样品,按以下步骤于0.5ml离心管中操作。

(1)结合反应体系:

10X 结合反应液 1.0μl

Poly(dI:dC)(dI:dC) 1.0μl

细胞核提取物* ? μl

双蒸水* ? μl

混匀室温静置20 分钟

生物素标记的探针 0.5μl

总量 10μl

混匀室温静置20分钟或以上。

(2)特异性反应确认竞争反应体系:

10X 结合反应液 1.0μl

Poly(dI:dC)(dI:dC) 1.0μl

细胞核提取物 ? μl

未标记的竞争性寡核 0.5μl

双蒸水* ? μl

混匀室温静置20 分钟

生物素标记的探针 0.5μl

总量 10μl

混匀室温静置20分钟或以上。

*每次结合反应需1-3μl核蛋白(根据核蛋白浓度而定),根据不同的核提取物浓度加入核提取物用量,用双蒸蒸馏水将终体积调节到10μl。

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制备6.5%聚丙烯酰胺凝胶(以下用量可以制备2片70x80x1.5mm凝胶板):

在试管中混合以下组分:

10X TBE 1.0ml

40% Acrylamide(40%聚丙烯酰胺) 3.3ml

50% Glycerol(50%甘油) 1.0ml

dH2O(蒸馏水) 14.8ml

TEMED(四甲基乙二氨) 20μl

脱气10min

10% AP(过硫酸氨) 100μl

总量 20.0ml

注:以上组分为制作两片70×80×1.5mm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用量,仅供参考。

(2)制备预冷的0.25XTBE,4oC保存:

10X TBE 30ml

双蒸馏水 1170ml

总量 1200ml

(3)预电泳:用预冷的0.25X TBE在冰上120V 预电泳1小时。并在上样前用电泳缓冲液冲洗加样孔3-5次/孔。

(4)制备上样混合液:

结合反应体系 10.0μl

10X 上样液 2.0μl

总量 12.0μl

充分混匀后,14000rpm 离心1 分钟,加样(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加样并电泳)。

(5)电泳:将全部样品(12ul)加于样品孔中,低温下180V,电泳70分钟。

6. 电转移

(1)配制电转移缓冲液:配制电转移缓冲液0.5X TBE 1200ml。

10X TBE 60ml

双蒸馏水 1140ml

总量 1200ml

电转移可在室温下进行。

(2) 浸膜:将结合膜,同凝胶大小的厚滤纸和电转移泡沫垫在0.5X TBE浸泡10分钟(注意标记结合膜的方向)。

(3) 装配电转移夹:电泳后,慢慢从电泳装置的凝胶上移走一片玻璃片。将凝胶与另一片玻璃一起移入装有0.5X TBE的盒中。在0.5X TBE中让凝胶板与玻璃板分离,使凝胶板漂浮在0.5X TBE 中。取一片预浸湿的滤纸在0.5X TBE中移动到凝胶板下面。小心将滤纸与其上的凝胶板一起从0.5X TBE中移出,置于电转移泡沫垫上并按图示的顺序装配电转移夹。注意凝胶板与结合膜以及与滤纸之间不能有气泡。

(4)电转移:将装配好的电转移夹放入电转移槽中,在0.5X TBE中,390mA电转移40分钟。注意电转移的电极方向不能搞错了。

7. 交联固定DNA

电转移完后,移走滤纸。将结合膜取出。结合面朝上、置紫外灯下约10cm处交联5分钟,或置干燥烘箱中80°C,烘烤2小时。

8. 化学发光反应

(1)准备检测试剂:从4°C取出2×封闭液与5×洗涤液,置于37o C温浴使白色溶解沉。

(2)封闭结合膜:

制备1X 封闭液:

2× 封闭液 7.5ml

双蒸馏水 7.5ml

总量 15ml

将结合膜浸于15ml 1X 封闭液中,室温孵育30分钟。

(3)Streptavidin-HRP 结合反应:

制备Streptavidin-HRP(1:750)反应液:

2× 封闭液 7.5ml

双蒸馏水 7.5ml

Streptavidin-HRP 20μl

总量 15ml

弃封闭液,将结合膜与新配制的15ml Streptavidin-HRP 反应液在室温孵育20分钟。

(4)膜洗涤:

制备1X 洗涤液:

5× 洗涤液 12ml

双蒸馏水 48ml

总量 (15ml x 4) 60ml

弃反应液,用1X 洗涤液室温洗膜4次,每次15ml,每次5分钟。

(5)膜平衡:结合膜经4次洗涤后与15ml平衡液在室温平衡5分钟。

(6)底物液的化学发光反应:

1)制备底物液

对每一张膜按以下用量临用前混合制备:

Lighten? HRP-B底物液A* 0.2ml

Lighten? HRP-B底物液B* 0.2ml

双蒸馏水 1.0ml

总量 1.4ml

2)将结合膜从平衡液中移出,放于不吸水的平面上,结合面为上面。将底物液均匀覆盖于膜的表面,依所用的图像显示方法按以下操作。

注:Lighten? HRP-B底物化学发光系统覆盖于膜表面后请立即获取不同时间的图象,以免时间太长后化学发光信号减弱,影响成像。本底物在膜表面保持湿润环境下可持续发光约30分钟,一般15分钟后光信号开始减弱,请注意成像时间安排!

9 化学发光图像显示

(1)化学发光数字成像与检测:检测化学发光的数字成像系统需要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在短时间内(5-10分钟)累加处理上万图像。Viagene公司的CoolImager (产品号;IMGR002)非常适合用于非同位素EMSA的发光成像与检测。使用化学发光系统时,将底物液加于结合膜表面后不需要去除底物液即可放入仪器中进行成像分析。一般经3-5分钟处理后即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显示图像。使用化学发光数字成像系统不需要暗室与冲印机器设备,亦不需要冲洗液、固定液和感光胶片等耗材。图像的深浅可以调节,并可以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详细操作步骤请参考仪器的说明书。

(2)感光胶片冲印成像:使用感光胶片冲印成像的方法需要准备有暗室,冲印机器设备,以及冲洗液、固定液与感光胶片等耗材。使用感光胶片冲印技术时,需要将底物液覆盖于膜的表面反应1-4分钟。然后吸掉底物液并用纸巾从膜表面吸走多余的底物液。然后用一张透明纸盖在结合膜表面,其上再盖感光胶片。胶片的曝光时间无法准确决定,每次实验只能多作几张不同曝光度的胶片以获得较佳的图像,但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困难。

10. 常见问题

问题 原因 建议

信号弱或 无信号 1.核提取物蛋白用量不够。

2.核蛋白被降解。

3.蛋白质转印效率差。

4. 曝光或成像时间太短。

1.增加蛋白质用量。

2.在提取液中加蛋白酶抑制剂。

3.最好用电转移,效果较好。

4.增加曝光或成像时间。

信号太强使曝光时间少于2秒钟 1.感光胶片太敏感;

2.底物液灵敏度太高;

3.探针或核抽提物用量太多。

1.将膜放一段时间后重新曝光;

2.将底物液做1-5倍稀释后使用;

3.减少探针或核抽提物用量。

高背景 1.膜过于干燥。

2.曝光或成像时间太长。

3.封闭液和洗液效率不高。

1.检测过程中,使膜保持湿润。

2.缩短曝光或成像时间。

3.在封闭和洗涤过程中增加封闭液和

洗涤液用量。增加洗涤时间。

观测不到迁移开的条带 1.核抽提物质量差,蛋白被降解。

2.核提取物蛋白或探针用量不够。

1.提高核抽提物制备的质量。

2.按核抽提物质量来确定合适的核抽

提物与探针用量。

11. 参考文献

(1)Crothers, D.M. (1998) Nature 325:464-5.

(2)Garner, M.M. &Revzin, A. (1986) T 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11:395-6.

(3)Hendrcikson, W. (1985) Bi Techniques 3:198 –207.

(4)Dignam, J.D., Lebovitz, R.M., and Roeder, R.G. (1983)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1:1475 –1489.

(5)Bannister, A. and Kouzarides, T. (1992). Basic peptides enhance protein-DNA interaction in vitro. Nucl. Acids Res. 20:3523.

(6)Kironmai, K.M., et al. (1998). DNA-binding activities of Hop1 protein, a synaptonemal complex component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ol. Cell Biol. 18:1424-35.

(7)Liu R.Y., Fan C., Garcia R., Jove R., Zuckerman K.S. (1999)..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the JAK2/STAT5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correlates with 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 of megakaryocytic leukemic cell lines. Blood. 93:2369-79.

(8)Liu R.Y., Fan C., Olashaw N.E., Wang X., Zuckerman K.S. (1999).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Mo7e leukemic cells occurs via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kppaB transcription factor. J Biol Chem. 274:13877-85.

12.注意事项:

(1)收到本试剂盒后,请立即检查试剂瓶的包装与密封是否完好。若有破损请保持原样并在接货后24小时内与本公司联系。

(2)本试剂盒保质期为12月,请严格按照试剂瓶上的说明保存所有试剂。

(3)低温下2×封闭液和5×洗涤液有白色沉淀,请放37°C温浴后按操作说明制备1X 封闭液和1X 洗涤液。剩余的储存液放回4°C保存。

(4)本公司的EMSA试剂盒附带的Lightgene?HRP-B底物反应液足够做完4片结合膜的一次性测定,若不够,请另行购买。

(5)请务必按照本说明推荐的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6)进行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请按照实验室的有关规定进行个人防护。

(7)您如果有不明之处或有技术问题,请及时联系唯奥基因公司,我们共同做好您的科研工作!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 ?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 ?(3)---既要---又要---(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 ?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10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有时塑造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会有冲突;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应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 ?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这体现( B )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解析:“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兄弟之间存在分歧”,说明事物双方存在斗争性,“但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说明事物双方相互联结的趋势,共同体现了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错误,联系时有条件的;C、D材料没有体现。 ?

原理及方法论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正确(错误)的意识促进(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整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3、要求坚持真理的条件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五、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程。 4、与时俱进,开拓发展,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是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适应, 同时项目管理的组织与领导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相信在公路工程的各个领域都将会采用项目管理, 这样产生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可观的。 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于项目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主要因为: 项目管理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很难用几句话对其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概括, 为此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 描述1: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满足项目有关方面的需求。 描述2: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它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 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通过项目管理特色的组织形式,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 另外项目管理还有其它含义: 项目管理既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也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2 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认为, 各种项目的生命周期均可分为C、D、E、F 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各自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1)C 阶段。即概念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②明确需求、策划项目; ③确立目标; ④进行可行性研究; ⑤明确合作关系; ⑥确定风险等级; ⑦拟订战略方案; ⑧进行资源测算; ⑨提出组建项目组方案; bk提出项目建议书; bl获准进入下一阶段。 (2)D 阶段。即开发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定项目组主要成员; ②项目最终产品的范围界定; ③项目实施方案研究;

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第一部分: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应用举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针对…当前形势…作出…决策”;“主观符合客观”;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己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肯定绝对运动,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改变、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①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方法论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5个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消灭和违背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谬误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把认识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认识的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3、认识是发展的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真理是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点 3个 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 1)强调整体: 【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 【原理内容】部分构成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既强调整体又强调部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辨证统一的。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3、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察。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二)发展观点 1、发展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发展的道路、趋势)

(完整版)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课题: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员学习和掌握教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与要求,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吸取经验,树立信心,投身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提升教学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重点: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要求 三、教学难点:教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牵涉到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的部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教学录像与ppt相结合。 五、教学课时:3学时 六、教学步骤:先讲授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部分,然后就教学的实际操作和技能技巧介绍一些经验之谈并与学员共同进行探讨。 讲稿提要 一、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教学的概念和任务 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以适应社会、组织或个人的需要。 2、教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与形成能力;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教学基本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等。 (三)教学能力结构 1、基本素养; 2、学科知识背景; 3、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 4、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 5、学科教学能力。 (四)遵循教学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传授科学的规律性知识;科学组织教学过程;重视操作与活动)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两种师生观: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和个性培养的关系问题。 (五)贯彻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员观察所学事物,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言语直观。 2、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问题情境是启发的首要因素;独立思考是启发的关键;发扬教学民主是启发的条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十二章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动物育种中所重视的大多数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例如产奶量、乳脂率、产蛋数、蛋重、瘦肉率、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作用微小, 效应各异,可以累加和倍加,只有通过群体对其进行研究,选择是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外界的作用, 将其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以便在世代的更替中,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标,优良 性状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选择就成为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的重要手段。阈性状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一致的,对它的选择方法 有所不同。 第一节选择差与选择反应 家畜的繁殖率一般都是很高的,特别是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后,不需要将育种群中同一世代 出生的所有家畜全部留作种用,而是将各方面优秀的个体选留下来,用于繁衍下一代,因此选种 是改进群体遗传的重要手段。选择差和选择反应是进行数量性状选择的基础。 一选择差 选择差(S)是由被选择个体组成的留种群数量性状的平均数( P)与群体均数(P)之差: S P-P(公式 12-1) S= S 选择差表示的是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选择差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畜群的留种率(P),留种率是指留种个体数占原始畜群总数的百分比。一般来说,群体的留种率愈小,所选留个体的平均质量愈好,选择差也就越大。在实际的育种工作中,在一个每年都要扩大的畜群里,需要选留的种母畜多,留种率加大,选择差减小。在一个母畜头数年年保持不变的群体中,种母畜的留种率较小,选择差会增大。多胎家畜的选择差要比单胎家畜大,因为可能供选择的后代数目较多。断乳成活率较高的畜群,要比成活率较低的选择差大。公畜的选择差通常都大于母畜,这是因为公畜的留种比例小。对于限性性状的公畜,在选择时,留种的少数公畜,如果选择不那么准确,其实际选择差就会比预期的减小。二是性状的表型标准差,即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同样留种率,标准差大的性状,选择差也大。由于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呈正态分布,群体的标准差的大小基本稳定,因此留种率的大小就决定了选择强度的高低。 度量不准确会影响选择差。即使记录准确,但未加利用也会造成选择差减小。如要选用肉用牛的增重速度,有的牛增重率大但外形中等;有的牛增重率中等但外形优异,如选后者,就会造成增重率的选择差减小。 有时也会因育种措施不当而人为地加大留种率。例如,有的羊场在羔羊断奶前后,选择一批当时看来较好的羔羊组成特培群,给予特殊的饲养管理条件,到选种时,由于培育群的条件比其他群优越,以致种羊全部选自特培群。这样就加大了留种率。影响了选择效果。 由于不同性状的度量单位不同,选择差的单位也不同,它们之间的选择差不能进行相互比较,为了便于分析规律,通常将选择差标准化,变成标准化的选择差,即选择强度,选择强度通常用小

(完整版)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经典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一)唯物论(7个)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环节1:引入问题,进入情景 关键词:管理的经济手段 扩大石油制品消费税税目的消息刚刚发布,成品油的提价方案又出台了。近期,国家对能源政策调整频繁。财税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在能源政策上,国家应该更多地使用税收手段,以达到优化能源结构,引导能源消费,促进节能的目的。 财政部科研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孙钢在谈到近期消费税政策调整时说,在此次调整中,成品油税目除了保留过去的汽油、柴油两个税目,还增加了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和航空煤油共5项,实际上是扩大了石油制品的消费税税目。政策调整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控制能源消耗、调控消费结构。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紧张,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亟待树立能源节约意识。新增对五类油品征收消费税体现了一种政策导向。 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3亿吨,而同期国内石油的生产为2亿吨,缺口达1亿吨。专家表示,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促进能源节约及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具有其他经济手段难以替代的功能。在节能问题上,国家应当更多地考虑税收政策的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表示,现有的一些能源政策需要不断完善,从长远看,则应考虑尽快出台新的限制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能源税等。安体富认为,目前,我国资源税征收标准过低。去年7月1日,虽然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在全国范围内有小幅提高,但资源税上升幅度远远低于石油价格上升幅度。鉴于我国征收资源税总体水平偏低,应该逐步提高石油资源税,并从鼓励资源勘探开发的目标出发, 把优质资源跟劣质资源以及不同时期开发的资源税费加以调整,使一些低品位的、难以开发的资源具有开采价值。 燃油税是国际上通行的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油的政策。但是,开征燃油税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至今千呼万唤出不来。其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目前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时机不成熟。安体富表示,正是因为原油不断涨价,燃油税才更应该尽早出台,价格越高就越应节约使用,价格越高才越能发挥燃油税的节能环保作用。 教学环节2: 知识点及业务、实务技能要点 §3.1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原理及方法论

必修三原理及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②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与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告诉我们: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尊重规律就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与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就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就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与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实践就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就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就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就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与历史的统一。

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干燥的原理和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干燥 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液体中的水分会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物料的严重损失;固体中的水分会造成熔点降低,而得不到正确的测定结果。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测试中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所有这些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 果。 1.液体的干燥 实验室中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1)物理干燥法 ①分馏法:可溶于水但不形成共沸物的有机液体可用分馏法干燥,如实验4那样。 ②共沸蒸(分)馏法:许多有机液体可与水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见书末附录3),可用共沸蒸馏法除去其中的水分,其原理见第74~77页。当共沸物的沸点与其有机组分的沸点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分馏法除去含水的共沸物,以获得干燥的有机液体。但若液体的含水量大于共沸物中的含水量,则直接的蒸(分)馏只能得到共沸物而不能得到干燥的有机液体。在这种情况下常需加入另一种液体来改变共沸物的组成,以使水较多较快地蒸出,而被干燥液体尽可能少被蒸出。例如,工业上制备无水乙醇时,是在95%乙醇中加入适量苯作共沸蒸馏。首先蒸出的是沸点为℃的三元共沸物,含苯、水、乙醇的比例为74∶∶。在水完全蒸出后,接着蒸出的是沸点为℃的二元共沸物,其中苯与乙醇之比为∶。当苯也被蒸完后,温度上升 到℃,蒸出的是无水乙醇。 ③ 用分子筛干燥:分子筛是一类人工制作的多孔性固体,因取材及处理方法不同而有若干类别和型号,应用最广的是沸石分子筛,它是一种铝硅酸盐的结晶,由其自身的结构,形成大量与外界相通的均一的微孔。化合物的分子若小于其孔径,可进入这些孔道;若大于其孔径则只能留在外面,从而起到对不同种分子进行“筛分”的作用。选用合适型号的分子筛,直接浸入待干燥液体中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即可有选择地除去有机液体中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分子筛干燥的作用原理是物理吸附,其主要优点是选择性高,干燥效果好,可在pH 5~12的介质中使用。表3-3列出了几种最常用的分子筛供选用时参

马哲原理和方法论

一、唯物论部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 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 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能动性原理) (2)方法论: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 (1)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 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 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规律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原理) (2)方法论: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①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 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②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如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利益出发点问题等。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4.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 (1)内容: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篇总论 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 ①自然属性 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 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 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 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 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 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 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 x,y理论 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 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 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 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 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