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保健学解剖学

总学时:72 学分:4

理论学时:36 实验或讨论学时:36

开课院系:体育系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大纲执笔人:王建月教学院长审定:

教研室主任审核: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性质为专业课,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按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一名体育界的康复治疗人员,有必要掌握运动伤科推拿的基本知识,推拿的基本常用手法,运动中的保健推拿及推拿治疗运动创伤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要掌握一些拔罐、灸法及刮痧一些保健操作。。因而,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1)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运动伤科推拿的基本手法、经穴按摩、常见运动损伤的推拿治疗和运动中的保健推拿,了解一些内、妇儿科杂症的推拿治疗。(2)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技能水平必须达到初级以上保健按摩师技术等级标准,毕业时取得中级级以上保健按摩师技术等级证书。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要求:(1)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基本教材及必要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教学参考书;(2)配备推拿专用实验室,保证实验仪器能完成教学实验的需要;(3)有相关专业研究生或相当于同等学历水平的教师任教;(4)保证教学时数、教学场所及其它必要教学条件能完成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和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目标;(5)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能敏锐地把握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和不同学术观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6)教学形式能够做到灵活多样,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同时,要注重开展课堂讨论和实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7)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起到主导作用,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能撰写完整详尽的教案,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8)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9)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教学内容要注意少而精,并突出专业特色。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推拿的基本知识,推拿的常用手法的理论与实践,经穴推拿,运动中的保健推拿及推拿在运动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

三、正文

第一章推拿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推拿的起源、发展简史、推拿流派,掌握推拿的治疗原则、治法、作用、推拿所用的介质及推拿所用的禁忌症与适应症。

【重点难点】

推拿的作用及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一节推拿发展简史

一、推拿的起源二、推拿的发展简史三、推拿的内容和分类

第二节推拿流派简介

一、正骨流派二、小儿推拿三、一指禅推拿四、点穴推拿五、滚法推拿六、腹部推拿七、自我推拿

第三节推拿的作用

一、推拿对各系统,器官的作用二、中医理论对推拿治疗作用的认识三、推拿对损伤

的治疗作用四、有关推拿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第四节推拿的基本知识

一、推拿治疗原则及治法二、推拿用的介质三、推拿的体位四、推拿的时间、次数和强度五、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思考题】

1、伤科推拿学的定义。

2、伤科推拿学发展简史及学术流派。

3、推拿的作用及基本知识。

第二章推拿的常用手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与实验,使学生掌握18种手法及经穴推拿和人体各部位推拿的操作

【重点难点】

18种手法的操作及训练,经穴推拿手法,人体各部位的推拿操作训练。

一、抚摩法二、揉法三、捏法四、揉捏法五、搓法六、摩擦法七、推压法八、

摇晃法九、抖动法十、提弹法十一、振动法十二、叩击法十三、按压法十四、滚法十五、拨法十六、扳法十七、拉法十八、拿法

【思考题】

1、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思考题】

1、试述推拿手法的关键所在。

2、何谓经穴推拿?常用的穴位?

3、试述人体各部位推拿操作训练的规律。

4、全身推拿操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推拿手法的联系与运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易筋经”的基本练功法、推拿手法技巧等,使学生了解强壮自身素质及不断增强功力,对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病患解除痛苦,恢复运动员竞技状态,以及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积蓄功力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手法的配方,以及手法在身体各部位的运用

第一节身体素质练习

一、徒手练习二、器械练习

第二节易筋经

一、韦驮献杵三势二、摘星换斗势三、倒拽九牛尾势四、打躬势五、工尾势

第三节手法技巧练习

一、基本练习二、人体操作三、手法选择与运用

【思考题】

第四章经穴按摩

【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络腧穴学的学习,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常用腧穴和郑氏伤科经验穴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为临床实践和运动疗伤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难点】

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其特点、脏腑络属关系;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郑氏伤科经验穴的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

第一节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二、手阳明大肠经三、足阳明胃经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七、足太阳膀胱经八、足少阴肾经九、手厥阴心包经十、手少阳三焦经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二、足厥阴肝经十三、任脉十四、督脉十五、经外奇穴

第二节经穴按摩手法

一、按法二、揉法三、拿法四、掐法

第三节推拿的选穴原则

一、近部选穴二、远部选穴三、对症选穴

第四节郑氏伤科经验穴

一、头颈部二、上肢三、躯干四、下肢

【思考题】

1、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四经脉的循行、分布及十二经脉的交接、流注规律,以及十二经脉的脏腑表里络属关系。

3、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4、腧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基本的命名原则。

5、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6、腧穴的定位方法。

7、伤科推拿的选穴处方原则。

8、郑氏伤科经验穴的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

第五章推拿治疗伤科疾病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推拿操作技能。同时结合临床见习,了解伤科临床推拿诊疗程序,以及推拿手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重点难点】

各种损伤的症状及诊断与治疗、各种损伤的推拿治疗。

第一节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二、恢复期三、陈旧性损伤

第一节肩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肩部检查三、肩袖损伤四、肩峰下滑囊炎五、肩锁关节扭挫伤六、肱二头肌腱拉伤七、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八、肩关节周围炎

第三节肘、前臂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肘部检查三、肱骨外上髁炎四、肱骨内上髁炎

第四节腕、手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腕、掌部检查三、腕关节扭挫伤四、腕三角软骨盘损伤五、腕管综合征六、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七、屈指肌腱腱鞘炎

第五节髋、大腿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髋、大腿部检查三、坐骨结节拉伤四、弹响髋五、梨状肌综合征六、股内收肌拉伤七、股四头肌挫伤八、腘绳肌拉伤

第六节膝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膝部检查三、膝关节滑膜嵌顿症四、膝关节侧副韧带拉伤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六、髌骨劳损七、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八、髌下脂肪垫损伤

第七节足踝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踝部检查三、踝关节扭伤四、跟腱腱围炎五、肩锁关节扭挫伤六、肱二头肌腱拉伤七、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八、肩关节周围炎

第八节颈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颈部检查三、颈部扭挫伤(附:落枕四、颈肌劳损综合征五、颈椎病

第九节腰背部伤病

一、解剖概要二、腰背部检查三、急性腰扭伤四、腰椎间盘突出症五、腰肌劳损(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六、肌筋膜炎七、骶髂关节扭挫伤八、胸部迸伤(附:胸部挫伤)

第十节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

第十一节筋骨痹证

第十二节外伤后遗神经麻痹

第十三节骨折、脱位的分期推拿治疗

一、骨折的三期推拿治疗二、脱位的两期推拿治疗

【思考题】

1、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2、肩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3、肘、前臂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4、腕、手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5、髋、大腿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6、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7、足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8、颈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9、腰背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0、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11、筋骨痹证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12、外伤后遗神经麻痹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13、骨折、脱位的分期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第六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的临床诊疗程序与操作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推拿临床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临床思维和推拿诊疗技术,并且能够初步运用这些技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重点难点】

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遗尿等儿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第一节内科常见病症

一、感冒二、头痛三、高血四、便秘五、失眠六、神经官能症七、胃下垂

第二节妇科常见病症

一、痛经二、闭经三、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四、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儿科常见病症

一、小儿消化不良二、小儿营养不良三、小儿肌性斜颈四、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五、小儿遗尿

【思考题】

内、妇、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第七章运动按摩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推拿手法在促进运动训练,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心理情感状态,尽快消除运动疲劳,帮助提高运动成绩,预防及康复运动伤病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伤科推拿知识和推拿手法具体处理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推拿治疗在体育运动中的适应症、禁忌症;推拿手法在体育运动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掌握运动员赛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推拿手法操作。

第一节概述

一、运动按摩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二、运动按摩的目的任务

第二节运动前按摩

一、训练前按摩二、比赛前按摩

第三节运动中按摩

第四节运动后按摩

一、运动后全身按摩二、运动后局部按摩

第五节各项目运动员的按摩重点部位

一、田径二、球类三、体操四、其他运动项目

第六节运动员自我按摩

一、局部自我按摩二、全身自我按摩

第七节运动训练中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按摩处理

一、赛前热证二、赛前失眠三、赛前冷证四、皮凉肌僵五、运动中腹痛六、晕厥

【思考题】

1、运动按摩手法在促进运动训练,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心理情感状态,尽快消除运动疲劳,帮助提高运动成绩,预防及康复运动伤病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运动训练中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按摩处理。

第八章拔罐、灸法、刮痧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灸法、罐法及刮痧法的基本知识与操作与应用。

【重点难点】

常用保健方法的操作及应用。

第一节灸法

一、材料的制作方法二、施灸的方法三、灸法的作用机理四、灸法的临床研究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拔罐法

一、罐的种类二、拔罐法的作用机理三、吸拔方法与运用四、基本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

第三节刮痧

一、刮痧疗法的起源二、刮痧疗法的作用三、刮痧疗法的作用原理四、刮痧基本手法五、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六、刮痧疗法的适应证、慎用证及禁忌证

【思考题】

1、间接灸的操作及应用。

2、罐法的运用及操作。

3、刮痧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程考试】

本课程考核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以教学内容为重点,适当涉猎课外知识。考核的方式、方法遵循以下原则:(1)平时成绩(出勤与作业)占20分,(2)结合实验考核和平时考查,其中实践成绩:实践考试推拿操作占40分。(3)书面考试即期末考试记忆性知识和分析性、应用性知识相结合,期末成绩:理论考试占40分,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实践考试成绩低于24分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成都体育学院自编教材,梁岷、解勇主编,《伤科推拿学》,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教学参考书目】

1、任全主编. 保健按摩大全.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保健按摩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3、陈国耀主编.保健推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5、李琳编《刮痧疗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运动处方知识点

第一章 1. 率先提出“运动处方”:卡波维奇 2. 首先使用运动处方:猪祠道夫 3. 库珀:“有氧代谢之父”、“12分钟跑步测试法” 4.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 5. 瑞典生理学家Borg首先提出自觉疲劳分级 6. 体育运动处方:是指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含病人),有康复医师、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能测试,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和运动爱好或训练条件等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对身体锻炼者制定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量、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等,以达到健身和康复身体的目的。 7.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区别: 运动处方药物处方 运动内容药物名称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剂量/次 次/日 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1)目的不同: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药物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 2)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8. 运动处方的分类: 按目的分类:1)健身运动处方2)竞技运动处方3)康复运动处方 按构成体质的要素分类:1)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2)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3)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4)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处方5)提高适应能力的运动处方按锻炼的器官系统分类:1)心血管系统的运动处方2)呼吸系统的运动处方3)神经系统的运动处方4)消化系统的运动处方5)运动系统的运动处方 按实施运动处方的环境分类:1)社区运动处方2)健身房健身运动处方3)家庭健身运动处方4)学校健身运动处方 9. 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运动目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 10. 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 11. 运动处方的目的:1)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愉悦身心2)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3)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技能以提高运动成绩 12. 有氧运动的特点:1)低强度2)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3)周期性运动4)全身大肌肉群参加活动 13. 有氧运动的项目:步行、慢跑、走跑交替练习、登山、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等 14. 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客观:心率(HR)吸氧量(VO2) 梅脱(MET) 主观:自觉用力程度分级(RPE) 15. 最大吸氧量(VO2max):是指极量运动时人所能吸取(消耗)氧的最大数值 16. 靶心率(THR):是指能获得最佳运动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 17. 预期心率(PTHR):通过年龄推算出来的最大心率 18. 梅脱(MET):是指运动时的能耗量与安静时的能耗量的比值 19. 1MET是指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表示为3.5ml.kg/分钟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 1.推拿手法的发展简史: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秦汉三国时期我国第一部推拿医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方》,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首先总结了“膏摩疗法”;东晋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首次系统总结了八首膏摩的方、药、证、法和摩膏的制作方法;唐朝首设按摩专科;四明陈氏著《保婴神术·按摩经》即《小儿按摩经》是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清代《医宗金鉴》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并对手法的定义、操作、功用均有明确的解释。 2.推拿手法: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或手持器械,在受术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的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为推拿手法。 3.推拿手法的六大类形式:①摆动类手法②按拿类手法③摩揉类手法④振动类手法⑤叩击类手法⑥关节运动类手法 4.推拿手法命名的依据:①依据手法动作的基本形式命名②依据手法动作形式及其着力部位命名③依据所用手法及其施术部位与操作方向命名④依据受术者的体位和施术部位、作用方向及所用手法命名⑤依据手法动作类型及其施术部位命名 5.推拿手法分类:⑴以手法动作结构的简繁分类:①单式手法②复合手法③复式手法 ⑵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①主治手法②辅助手法 ⑶依手法的作用部位分类:①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②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 6.手法作用的中医学原理:①平衡阴阳②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的功能③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 7.手法的补泻:①轻重补泻②方向补泻③频率补泻④时间补泻 8.推拿流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定地域内流传、盛行。②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其擅长的主治范围。③每一种推拿流派各有一种或几种特长手法,或称之为“主治手法”或“流派手法”,并有几种或几十种辅助手法及一套独特的功法,作为医者的专业训练基础与对患者的辅助医疗手段。 9.推拿介质:在推拿过程中有时需要在受术部位先涂搽某种液体状或膏体状的润滑剂或药物制剂,以配合手法治疗。这种涂搽在治疗局部并配合手法操作的药物制剂称为推拿介质。 10.常用推拿介质:①滑石粉②冬青膏③按摩乳④麻油⑤姜汁⑥薄荷水 11.单式手法:以单一动作成分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手法为单式手法,又称推拿基本手法 12.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①持久②有力③均匀④柔和⑤深透 13.摆动类手法:术手以其着力点在治疗部位上作垂直固定支撑的条件下,在动作的起始位的两侧做来回往复周期性摆动的一类手法,总称为摆动类手法 14.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中峰)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沉肩、垂肘、悬腕,以周期性地肘关节屈伸,带动前臂与腕关节做内、外摆动以及拇指关节屈伸的联合动作,即谓一指禅推法。 15.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点:①施术上肢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②动作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以及拇指的联合运动③频率为120-140/分④压力是自然重力⑤紧推慢移16.偏峰推法:用拇指偏峰即桡侧少商穴处着力,做内外摆动的手法,称为偏峰推法,亦称为少商推法。 17.法: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做周期性地伸屈与前臂内、外旋转的联合运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与手掌内外摆动,使弓成半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来回滚动的手法即谓法。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推拿学试题

推拿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 5 分) ★伤筋——凡人体各关节因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不慎而跌仆闪挫,以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者,痛称为伤筋。 ☆扳机指——指部腱鞘炎,由于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发生炎性变化,出现以患指局部酸痛无力,伸屈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强行伸屈手指,有“扳机”状现象,故名。 水底捞明月——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水底捞明月”。性凉,可清虚热。 ☆☆三关——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在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腕管综合征——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挤压出现以手指麻木为主的症候群。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由于劳损等引起的肱骨外髁疼痛为主症,伸腕、前臂旋前受限的一组症候群,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名。 天河水——穴位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直线。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推拿古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____ 代。(按摩;按跷;案扤;明) 2、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____ 、____ 、____ 三个方面。(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 3、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________ 病变部位在________ 等,手法刺激量大。(腰臀四肢,深层) 4、施行推拿手法时,对风寒外感,用________ 的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先轻后重) 5、握拳尺偏试验阳示提示________ ;屈腕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臂丛神经受压) 6、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点按掐拨拿捏捻) 8、颈椎病的推拿治则就是________ 、________ ,被动运动颈部可选用________ 手法。(舒筋活血,理筋整复;拔伸旋转) 10、踝关节扭伤以________ 位置常见。(内翻位) ★★1 、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就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从而达到 ________ 。(持久,有力,柔与,深透) ★★2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 ________ ,成书于 ________ 时期。(《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秦汉 ) 3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为 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 ★★4 、点法分为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两种,其与按法的区别就是 ________ 、 ________ 。(拇指点,屈指点,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 5 、漏肩风又称 ________ 肩、 ________ 肩,就是以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五十、冻结、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复习资料 else 1、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体育锻炼者的健康和体力状况,根据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2、根据运动处方分类: 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 治疗性运动处方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3、根据运动处方锻炼作用分类: 全身耐力运动处方力量运动处方柔韧性运动处方 4、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1)全面了解处方对象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2)确定运动处方的目的 3)进行相应的运动功能评定 4)制定运动处方 5)指导处方对象如何执行运动处方 6)监督运动处方的执行情况 7)定期调整运动处方 5、处方的主要内容: 锻炼目标;锻炼内容;运动量;注意事项 锻炼内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柔韧性练习力量练习 运动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重复次数运动频率 6、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7、体适能内容: 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8、我国目前评价健康体适能的标准 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2)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3)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4)其他 9、身体成分测定与评价 1)体脂百分比计算 体脂百分比=(4.57÷D-4.142)×100% 2)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体重)/身高2(m2) 3)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 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在±10%以内为正常 算法:标准体重=身高×身高(m)×22 超重计算公式:超重%=[(实体-理体)/(理体-实体)]×100% 10、耐力锻炼常用的手段方法 ①有氧运动特点:低强度,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 周期性运动;全身大肌肉群参加活动。 ②球类游戏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 第一章绪论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 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 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 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 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 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 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 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膏摩方:头风摩散 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 唐宋时期: 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 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唐代第一科:祝由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 a. 倡导小儿按摩 b. 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 c. 重视养生保健手法 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 e. 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 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 a. 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 b. 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 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 5. 《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 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 6. 《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 明代: 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 2.小儿推拿的兴起: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伤科推拿学讲义 伤科推拿学讲义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伤科学的定义: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古称疡医、金镞、正体、正骨。 二、中医伤科学内容: 内伤与外伤:内伤包括伤气、伤血、伤脏腑;外伤包括伤筋、伤骨、伤皮肉。 1、伤科三大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 2、与五脏的关系: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肺主皮毛。 三、伤科发展简史: (一)起源: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一种自发状态的本能活动,表现为外治法的初始应用。 (二)发展初期:周朝至汉代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其中《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对伤科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华佗: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张仲景:创立了牵臂式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术,主要用于急救。 (三)总结期:魏晋、隋唐时期。 1、晋代的葛洪著有《肘后方》,又称为《肘后救卒方》和《肘后备急方》。 2、南北朝的龚庆宣著有《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

3、隋朝: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是现存最早的病理专著。 4、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 (四)宋元时期: 1、元代的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立了悬吊复位法。 (五)明清时期: 1、明代薛已著有《正体类要》。 2、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准绳》。 3、清代吴谦编著了《医宗金鉴》之《正骨心法要旨》。 (六)近现代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 损伤:损伤是因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 一、损伤分为外损和内伤两类: (一)外伤:分为伤皮肉、伤筋、伤骨。 1、伤皮肉:挫伤:闭合性损伤 创伤:开放性损伤 2、伤筋:分为筋伤未断裂者和筋伤断裂者两类。 筋伤断裂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出现一小部分的肌纤维撕裂,肌纤维无明显的长度与弹性改变,按摩后多能很快恢复。 (2) 中度:肌纤维撕裂严重或肌腱部分断裂,并伴有周围组织的损伤,一般24—48小时内不做推拿。 (3) 重度:肌腱大部分或全部断裂或撕脱 (4)撕脱性骨折。 处理:以手术为主。 3、伤骨:分为轻伤与重伤 轻伤:骨骼表面的骨膜受到损伤。 重伤:分为骨折和脱位。 (1) 骨折:又分为骨碎、骨断、骨裂。骨碎:粉碎性骨折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推拿学题库试卷十上课讲义

推拿学题库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 1、血寒型月经不调的腹部推拿施术于 ( D ) A关元 B气海 C中极 D神阙 (65%; 掌握) 2、胸胁迸伤的推拿治疗原则,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A活血散瘀 B滑利关节 C行气止痛 D理筋整复 (70%; 掌握) 3、何谓推拿治疗原则 ( C ) A寒因寒用 B滋阴润燥 C扶正祛邪 D反治法 (90%; 掌握) 4、阴寒凝结型便秘辨证加减,宜直擦下列哪项以透热为度。( C ), A腰骶部B背部膀胱经C背部督脉D腹部任脉 (70%; 掌握) 5、可用于所有类型发热的治疗手法是( A ) A清天河水 B推三关 C运内劳宫 D掐揉二扇门 (75%; 掌握) 6、推拿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不使用的手法是( C ) A 按揉 B 斜扳 C 下肢后身扳法 D 弹拨 (50%; 了解) 7、推拿治疗退行性脊柱炎,如果出现有下股牵痛者,可用下列哪项施于大腿后外侧和小腿外侧 A 按法 B 搓法 C 擦法 D 拿法( C ) (89%;掌握) 8、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不宜选的穴位是( C ) A肾俞 B秩边 C 足三里 D环跳 D(95%; 掌握) 9、原发性下腰椎侧弯则多见于:( D ) A 腰三横突综合症 B 急性腰扭伤 C 腰肌劳损 D 腰椎间盘突出症(30%;了解) 10、在推拿治疗中,逆经重推脊柱,退六腑适用于治疗( B ) A 表实热 B 血分实热 C 阴亏虚热 D 气分大热 (80%; 掌握) 11、推拿治疗面瘫中,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经下列哪项至颊车,往返5~6遍。 A迎香 B 下关 C 太阳 D 听会( A ) (80%; 掌握) 12、肌肉痹证宜重按阿是穴,以患者下列哪项为度。( C )A疼痛B痠胀C能够忍受D麻木 (80%; 掌握) 13、关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内侧副韧带牵拉试验阳性 B推拿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讲授讨论 实验(音像 材料) 实践 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 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 知识点: 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 知识点: 一、上皮组织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 (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 (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知识点: 一、骨总论 (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 (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运动处方》各提要和作业

各章提要与作业题 第一章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 本章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运动处方”的正确概念和内容,运动处方的作用,运动处方的产生、发展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了解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掌握了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和制订运动处方的基本技能,对拓宽毕业后就业的范围将起到的作用。 作业题/思考题: 对比“运动处方”和临床医生所开的“医学处方”、教练员制订的“训练计划”、体育教师编写的“教案”在对象、目的、依据、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差异。第二章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制订的依据 本章提要: 制订个性化的、以预防和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其主要依据为处方对象“体适能”中“健康体适能”的水平。本章将说明健康体适能的概念、内容和意义,目前我国现行的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根据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运动处方的锻炼目标,为锻炼者选择恰当的锻炼内容等。 作业题: 一、游××,男,39岁,身高 cm,体重。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测试,结果为: 台阶(30cm)试验:蹬台阶持续时间180″,运动后3次心率分别为51次/30″、39次/30″、37次/30″ 握力: Kg 俯卧撑:49次 纵跳; cm 坐位体前屈:- 作业要求: 1. 计算台阶指数 2. 计算BMI 3. 评定台阶指数、握力、俯卧撑、纵跳、坐位体前屈各项得分 答案: 1: 2:24 3:5、2、5、0、1、 二、宋××,女,25岁,身高 cm,体重 Kg。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测试,结果为: 台阶(25cm)试验:蹬台阶持续时间107″,运动后3次心率分别为42次/30″、41次/30″、35次/30″ 握力: Kg 仰卧起坐:7次 纵跳; cm 坐位体前屈:- cm 作业要求: 1. 计算台阶指数 2. 计算BMI 3. 评定台阶指数、握力、俯卧撑、纵跳、坐位体前屈各项得分 答案: 1: 2: 3:3、0、3、4、0、

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二章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一节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一、个性化原则。二、循序渐进与可调整原则。三、以全身耐力为基础的原则。四、安全性与有效性原则。五、体质基础与运动效果的特异性原则。第二节确定运动处方目标的依据。一、体适能。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锻炼事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体适能是以体适能商的高低评价。体适能商是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的综合反应,体适能商的得分是两者之和,即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各占50%为记分依据,也就是身体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和柔软素质总共占50分,而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亦总共占50分。体适能商越高就代表身体机能越好。二、体适能的内容及提高健康体适能的意义。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身体成分。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一)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二)肌肉力量和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三)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四)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是指身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目前,我国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测试钖指标包括: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3个部分。包含了健康体适能中的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制的,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并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该标准体系中,也包含健康体适能所要求测定、评价的内容,可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三)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主要适用于20-59岁的成年人群,补充了我国成年人锻炼标准的空白。该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包括了耐力指标、速度指标、柔韧性指标、灵敏指标和力量指标5大类,其评价标准也可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四)其他。除了以上3个评价标准体系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包括《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军人体能标准》、《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等。其中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评价结果,也可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参考。 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 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包括:一般调查、临床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及体力测试、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运动中的医务监督、运动处方的个性与微调等步骤。一、一般调查。(一)询问病史及健康状况。(二)了解运动史。(三)了解健身或康复的目的。(四)了解社会环境条件。二、临床检查。(一)运动系统的检查。1、肌肉力量的检查和评定。肌肉力量的检查方法主要有:手法肌力测试、器械测试、肢体围度的测试等。(1)手法肌力测试:手法肌力试验是最早应用的肌肉力量测试方法。基本方法是:让受试者在适当的位置肌肉做最大的收缩,使关节远端做自下而上的运动,同时有测试者施加助力或阻力,观察其对抗地心引力或阻力的情况。(2)器械测试:当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利用测力计等进行测试。目前用较多的器械有:握力计、捏力计、背力计、手提测力计、专门的等速测力仪器等。(3)肢体围度的测试:肌力的大小与肌肉的横断面积有关,当肌肉出现萎缩、肌力下降时,肢体的围度减小,通过测量肢体的维度间接了解肌肉的状况。采用的指标有:上臂围度、前臂围

《推拿手法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手法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 1、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 的、、、、及其研究方法与发展历史的一门专业学科。 2、“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一语出自《》。 3、手法的动作结构,具有手法的________特征与________特征。 4、从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与方法认为,推拿手法作为特定的人体动作系统,其操作技术的要求与施术原则,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以及手法作用部位及其________而提出具体的规范。 5、在《医宗金鉴》中被列为伤科八法的是:、、、、、、、。 6、关节运动轴面原则亦称被动运动类手法的____________原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共40分) (一)A1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椎动脉型颈椎病适用拔伸的方法为() A、低坐位拔伸方法 B、坐位颈椎拔伸法 C、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D、俯卧位颈椎拔伸法 E、颈椎机械牵引法 2、摆动类手法的动作形式都属于() A、不固定性动作系统手法 B、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C、非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D、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 E、混合性动作系统手法 3、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 A、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C、手法的动作结构 D、手法的“动力型式” E、手法的“动力定型” 4、作用于软组织类的手法包括() A、摆动、振动、扳动三类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04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 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日期:2005年10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设。它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打下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技能,并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 绪论(0.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该章的教学,能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兴奋;刺激。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肌肉的收缩机理、收缩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重点:兴奋的本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兴奋传递的机制;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形式、力学特点

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耐力处方、柔韧处方等;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运动处方的要领和理论,近30年来在应用推广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按目的分类 (一)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 (二)竞技运动处方 是针对从事专项运动的运动员,为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目的而制定的运动处方。 (三)康复治疗运动处方 用于慢性病患者和残疾者,以辅助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为目的。 二、构成体质的要素分类 (一)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通过锻炼身体形态得到改善。如增加身高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改善胸围运动处方等。 (二)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如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

《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

《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 推拿学教研室 一、《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概述 针灸推拿学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针灸推拿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接受针灸推拿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针灸推拿技术与方法进行诊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以推拿学特色内容为主线,将课程细化分为《推拿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手法与功法学》和《推拿实训学》等课程,分别在本专业第三、四、五学期开设,从基础到临床,循序渐进。其中《推拿手法学》课程则是推拿学专业的先行和基础,也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旨在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系统阐述推拿手法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为后续开展推拿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推拿手法学》课程重点突出推拿手法理论和实践,系统阐述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以及临床的实践操作,推拿手法学的基础知识,成人推拿手法中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颤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类手法、复合类手法等手法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实训方法以及临床运用等,以及腹部推拿、经穴推拿、美容推拿、足部推拿等特色推拿手法和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背腰骶臀部、上肢部、下肢部等常规推拿手法,推拿手法的熟练程度以及推拿手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水平,因此《推拿手法学》既是推拿学科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理论实践临床的关键点。 二、《推拿手法学》课程分析 1、本课程定位、性质与教学目标 1.1课程定位 《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基础课程。在本专业学生初步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基本概念有所掌握,初步学习了中医诊断方法,熟悉人体系统、局部解剖学及经络腧穴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推拿手法学核心内容:推拿手法学的基础知识、成人推拿手法、特色推拿手法、常规推拿操作法、推拿手法的现代研究等,因此本课程应为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1.2课程性质 《推拿手法学》是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推拿手法是理论实践临床的基础,对推拿临床及其他临床各科均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成人推拿手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选材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 Selection of athletes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 32 学分 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上机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运动训练学参考教材王金灿主编《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员选材是应竞技体育运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遗传学理论,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与要求,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从事某个运动项目,并具有发展前途的儿童少年挑选出来,进行科学训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1(绪论 基本内容: 运动员选材的概念,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国内外运动选材的慨况:国内外运动选材的慨况,运动选材发展趋势,运动选材发展趋势。 运动选材要素: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运动选材的主要因素。 运动选材的原则:广泛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因人因项制宜原则,多因素综合分析原则,多方法综合分析原则,当前测评与预测未来相结合的原则,选材与训练相结合原则,经济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教学目的: 了解运动员选材的意义,掌握运动员选材的定义、核心、理论依据和原则,了解运动员选材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运动员选材定义、核心、理论依据,运动员选取材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时数: 2学时。 2(遗传与运动员选材 基本内容: 运动能力的遗传:运动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运动能力的遗传规律。遗传力选材法:理论依据,组成人体运动能力主要性状。 谱系选材法:理论依据,家系特征情况调查。 教学目的: 了解运动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运动员选材的遗传学理论与方法。重点与难点: 员选材的遗传学理论与方法,遗传的物质基础。运动 教学方法: 讲授,实践。 教学时数: 4学时。 3(年龄选材 基本内容: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教学文稿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l l q

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 (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二、板门穴 (5) 十三、小天心穴 (5) 十四、四横纹 (5) 十五、小横纹 (5) 十六、二马穴 (5)

十七、外劳宫 (5) 十八、阳池穴 (6) 十九、天河水穴 (6) 二十、退六腑穴 (6) 二十一、上三关穴 (6) 二十二、威灵、精灵 (6) 二十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 (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一、脱肛 (14) 十二、遗尿 (14) 十三、水痘 (14)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六、急惊风 (16) 十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