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M真菌对生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AM真菌对生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AM真菌对生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AM真菌对生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1-3717(2003)03-0175-03

AM真菌对生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Ξ

王维华1,李 敏1,刘润进1,李晓林2

(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山东莱阳265200;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摘要:于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Glom us mosseae(Nicol&G erd)G erde2 mann and Trappe、Glom us versif orme(K arsten)Berch对生姜(Zingiber of f icinale Rosc.)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显著增加植株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茎产量,提高经济系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姜叶片和根中N、P、K、Ca、Cu和Zn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生姜植株对AM真菌的依赖性增大。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生姜;光合速率;矿物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S632.5 文献标识码:A

E 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Some physiological Index of

Zingiber of f icinace Rosc.

WAN G Wei-hua1,L I Min1,L IU Run-jin1,L I Xiao-lin2

(Mycorrhizal Laboratory,LAC,Laiyang265200,China;China Agricutural Universty)

Abstract:The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Glom us mosseae(Nicol&G erd)G erdemann and Trappe、Glom us versif orme(Karsten)Berch on growth of ginger(Zi ngiber of f ici nace Rosc.)were investigat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oculation with AM fungi improved the growth,plant height,leaf area,branches,yeild of per plant and economic coefficient.AM fungi also increased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leaf,photosynthetic rate,transpiration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water using efficiency and the contents of N,P,K,Ca,Cu and Zn.As the plant gown,its mycorrhizal dependence was increased.

K ey w ords: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Zi ngiber of f ici nace Rosc.;minerals;photosynthesis;yeild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多种蔬菜具有促进生长、提高植株对矿物质吸收等作用[1~4]。AM真菌促进芋、甘薯等薯芋类作物生长的效应较高,增加产品器官产量并改善品质等[5,6]。AM真菌还能使芋头形成的子芋和孙芋增多,增加芋头蛋白质、淀粉的含量,改善其品质。

生姜(Zi ngiber of f ici nale Rosc.)原产印度和我国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带。其食用部分为肥厚的根状茎。AM真菌对生姜生长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研究AM真菌对生姜生长发育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为AM真菌在生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AM真菌菌种

供试菌种为Glom us mosseae(Nicol&G erd) G erdemann and Trappe、Glom us versif orme (Karsten)Berch保存在三叶草上,用其根段和孢子作为接种物。

1.2 生姜品种

生姜品种为莱芜大姜。选择姜块肥大、外皮鲜亮、不腐烂、未受冻、质地坚实、无病虫、完好健康的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3):175~177,2003

Journal of L aiyang A gricultural College

Ξ收稿日期:2002-11-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622);中德科学基金项目:GZO15-11(15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王维华(1970-),女,山东潍坊人,大学本科,实验师,现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工作。

种姜。在20~25℃的条件下,催芽20天左右,种姜保留1个壮芽,芽长1cm左右播种。

1.3 土壤

沙壤土过筛,经高温灭菌(121℃,1h)后,装入经福尔马林消毒的陶盆(35×35cm)中,至盆高3/4处。

1.4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0、2001年4月10日~12月10日在日光温室中进行。设接种G.mosseae、G.versi2 f orme和不接种对照(C K)3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20次。

1.5 接种和播种

每盆加入供试AM真菌接种物15,000接种势单位[7],并与盆土混匀,每盆播种1块生姜,覆盖2cm灭菌土,并定期浇水。

1.6 指标测定

分别在幼苗期、盛长期和收获期测定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茎重量等。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美国产L1-6200型光合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等。收获后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植株的矿物质含量。将植物根系采用10% KOH透明—乳酸甘油酸性品红染色法染色[8]。于Olympus显微镜下测定菌根侵染率、丛枝着生率、根上菌丝的着生点和根内泡囊数。试验结束时测定根茎的产量。

菌根依赖性(%)=菌根化植株的鲜重

对照植株的鲜重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姜菌根发育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G.mosseae和G.versif orme

两个菌种均能侵染生姜根系,不接种的处理根系未

被侵染。两个菌种中,G.versif orme的侵染率略高

于G.mosseae,但两者的侵染率差异不显著。

表1 生姜菌根的发育状况

处 理

侵染率

(%)

丛枝着生率

(%)

位点数

(个?mm-1根)

泡囊数

(个?mm-1根)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76.5

79.4

67.1

78.2

7.2

8.8

6.2

7.1

注:播种80d后测定结果。

2.2 AM真菌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苗期接种AM真菌的生姜植株株高和分枝数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面积、全株鲜重、根茎鲜重

和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在盛长期和收获期接种

AM真菌的植株株高、分枝数、叶面积、产量和经

济系数均高于不接种的对照。随着生育期的延长,

生姜植株对AM真菌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至收获

期生姜对G.mosseae和G.versif orme菌根的依赖

性分别为175.4%和185.8%,表明AM真菌促进

生姜生长的效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越来越明显

(表2)。

表2 AM真菌对生姜单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处 理株高

(cm)

分枝数

(cm)

叶面积

(dm2)

全株鲜重

(g)

根茎鲜重

(g)

经济系数

菌根依赖性

(%)

幼苗期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盛长期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收获期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20.3a

22.4a

23.7a

40.2b

65.3a

69.2a

45.6b

73.0a

75.5a

1.9a

2.3a

2.3a

3.8b

5.7a

6.4a

6.7b

9.8a

10.4a

1.61b

1.77a

1.78a

14.0b

19.9a

21.8a

23.5b

31.8a

35.4a

25.6b

30.7a

32.3a

118.5b

183.1a

201.7a

225.6b

395.6a

419.1a

5.1b

8.0a

9.4a

39.1b

80.6a

90.8a

106.0b

233.4a

264.0a

0.20b

0.26a

0.29a

0.33b

0.44a

0.45a

0.47b

0.59a

0.63a

119.9

126.2

154.5

170.2

175.4

185.8

2.3 AM真菌对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接种AM真菌的植株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两个菌种的效应无显著差异。

2.4 AM真菌对生姜矿物质的影响

671 莱 阳 农 学 院 学 报 20卷

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生姜叶片和根中的N、P、K、Ca、Cu和Zn含量,而且这些矿物质在叶片中的含量高于在根中的含量。而各处理植株中Mg 和Mn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详见表4。

表3 AM真菌对生姜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处 理叶绿素含量

(mg?g-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蒸腾速率

(mmol?m-2?s-1)

气孔导度

(cm?s-1)

水分利用效率

(mmol?mol-1)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2.01b

2.61a

2.93a

7.12c

10.73b

12.27a

6.11b

6.83a

6.87a

0.95b

1.35a

1.38a

1.15b

1.57a

1.79a

注:播种后80d测定,时间上午10点;选择上面第2片叶测定。

表4 AM真菌对生姜矿物质的影响

处 理

N

(%)

P

(%)

K

(%)

Ca

(%)

Mg

(%)

Zn

(mg/kg Dw)

Cu

(mg/kg Dw)

Mn

(mg/kg Dw)

叶片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根系 CK

G.mosseae

G.versif orme 1.53b

2.11a

2.30a

1.14b

1.98a

2.10a

0.28b

0.44a

0.47a

0.19b

0.37a

0.42a

3.43b

4.38a

4.33a

1.54b

2.97a

2.84a

1.50b

1.72a

1.64a

1.72b

2.24a

2.29a

0.18a

0.24a

0.23a

0.15a

0.18a

0.18a

23.53b

29.44a

30.71a

21.34b

27.97a

28.47a

5.73b

8.74a

8.62a

8.52b

10.60a

11.20a

14.56a

16.04a

15.63a

17.25a

20.17a

18.72a

3 讨 论

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生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菌根的形成相对的扩大了根系在土壤中的吸收面,使植株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供地上生长[2]。而光合面积的增加和光合速率的提高又可以制造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为产品器官的生长奠定基础。可能是菌根的形成导致了生姜植株激素代谢水平的改变,使光合产物更多的运输到地下根茎中,从而提高了生姜的经济系数,这与在芋头上的研究结果一致[6]。生姜根系很不发达,根毛退化严重,对菌根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应加强在大田条件下对生姜菌根的研究,并且使菌根生物肥料能够应用于生姜生产。

参考文献:

[1]李敏,孟祥霞,刘培利,等.接种菌根菌和施肥对西瓜营养状况

的影响[J].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6-510.

[2]刘润进,罗新书.土壤磷钾肥对湖北海棠实生苗菌根效应的研

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9,6(4):23-27.

[2]Liu RJ.Effect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s and Phosphorus

on water status and growth of apple.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J].

1989,12(8):997-1017.

[3]李敏,王维华,盖京苹,等.丛枝菌根菌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1997,(增刊):18-19.

[4]Li M,Li YM,Meng X X,Liu RJ.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cucumber grown in the field[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9,30(增刊):156-162.

[5]李敏,刘润进.丛枝菌根对芋头生长和产量的影响[A].园艺学

进展(第二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654-657.

[6]Liu RJ.Luo XS.A new method to quantify the inoculum potential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J].New Phytologist,1994,128: 89-92.

[7]Bierman B.Linderman RG.Quantifying vesicular-arbuscular my2

corrhizal:a proposed method towards standardization[J].New Phytologist,1981,87:63-67.

771

3期 王维华,等:AM真菌对生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药用真菌金耳的rDNAITS序列分析与鉴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 at Prod R es D ev 2007,19:2162220 文章编号:100126880(2007)022*******      收稿日期:2006206219 接受日期:20062082283通讯作者Tel:86221262232019;E 2mail:wiqn@bi o .ecnu .edu .cn 药用真菌金耳的r DNA I TS 序列分析与鉴别 刘春卉,瞿伟菁3 ,张 雯,焦 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研究了两个居群的金耳Tre m ella aurantialba 以及近似品的r DNA I TS 区碱基全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首次报道了金耳的I TS 和5.8Sr DNA 完整序列,序列总长度为467~468,长度变异较少。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居群金耳亲缘关系非常密切,金耳药材和近似品金黄银耳形成一个稳定的独立分支,近似品黄金银耳形成另一个分支。I TS 序列的差异为金耳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为金耳菌类药材基原入药建立了遗传基础。关键词:金耳;核糖体DNA;I TS 序列;居群;近似品;DNA 分子鉴别中图分类号:R28415 文献标识码:A D NA M olecul ar I den ti f i ca ti on of M ed i c i n a l M ushroo m Trem ella au ran tia lba Ba sed on I TS Sequences L I U Chun 2hui,QU W ei 2jing 3 ,Z HANG W en,J I A O Lei School of L ife Science,East China N or m al U 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The r DNA I TS sequences fr om t w o populati ons in China were studied and three anal og s pecies were discussed t ogether .The whole sequences of r DNA I TS regi ons (including I TS 21,5.8S and I TS 22)of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were re 2ported first ti m 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ttle difference in length bet w een the sequences was f ound and the length was 467bp and 468bp,res pectively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T re m ella aurantia f or med a separate stable branch in the t opol 2ogy trees,while T re m ella m esenterica clustered on another clade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 w o populati ons of Tre m ella aurantialba in Yunnan and Shanxi p r ovinces and Tre m ella aurantia is cl osely related,and they can rep lace each other as the sa me medicine according t o the r DNA I TS .The character of I TS sequences can be used f or p r oviding the molecular markers f or identifying T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exp l oring its genetic basis of fungal s ources . Key words:Tre m ella aurantialba ;r DNA;I TS sequence;populati on;anal og s pecies;DNA molecular identificati on 金耳来源于担子菌纲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金耳 (Tre m ella aurantia lba )的金黄色脑状子实体,为珍稀濒危真菌,民间对其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和陶弘景《名医别录》有记载,《中国药用真菌》述其主 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症[124] 。同属还有近似种金黄银耳T re m ella aurantia Sch w:Fr 、脑状银耳Tre m ella encephala Pers .、黄金银耳(与橙黄银耳同物异名)Tre m ella m esenterica Retz .:Fr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耳富含水溶性多糖,连续服用金耳子实体能化痰止咳并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模型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5] ,金黄银耳子实体多糖也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及链脲霉素致高血 糖小鼠血糖和血浆胆固醇水平[6,7] ,黄金银耳子实 体有较强的平喘作用[8] ,其多糖也有降低大鼠高血 糖作用的报道[9] 。 由于金耳颜色和外形与几个近似种极为相似且易混淆,金耳种名一直被误定为Tre m ella m esenterica [10,11] ,原产中国的金耳药材主流资源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确认并正式定名T re m ella aurantial 2 ba Bandoni et Zang [12,13] 。鉴于同属的近似品种较多,依据单纯形态学方法和化学成分难以鉴别,同时近似种已有相似药理作用的报道,为防止品种源头混乱,保护种质资源,解析其它近似种的种质差异及可替代性,因此对金耳药材基源及其遗传基础进行准确界定,不仅有助于规范资源的生产和保存,也可丰富生药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基础信息。通过检索Gen Bank 和E MBL 数据库,发现近似种金黄银耳Tre m ella aurantia 、脑状银耳Tre m ella encephala 、黄金银耳Tre m ella m esen terica 的r DNA I TS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均已注册,而金耳Tre m ella aurantial 2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大全_百度文库.

1、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13--17sec 复钙时间: 1.5--3min 2、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标本与基质血浆混合后的最短时间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0--15sec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 正常人在24--48h内不发生溶解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正常>120min,可疑70--90min,阳性<70min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0--15% 纤维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阴性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当然作用很多,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 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 以上是常用的作用.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药用真菌金耳的rDNAITS序列分析与鉴别_刘春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 t Prod R es Dev 2007,19:216-220 文章编号:1001-6880(2007)02-0216-05 收稿日期:2006-06-19 接受日期:2006-08-28 *通讯作者Te:l 86-21-62232019;E-m ai:l w i qn@b i 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8687625.html, .cn 药用真菌金耳的r DNA I TS 序列分析与鉴别 刘春卉,瞿伟菁* ,张 雯,焦 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研究了两个居群的金耳T re mell a aurantialba 以及近似品的rDNA I T S 区碱基全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首次报道了金耳的ITS 和5.8Sr DNA 完整序列,序列总长度为467~468,长度变异较少。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居群金耳亲缘关系非常密切,金耳药材和近似品金黄银耳形成一个稳定的独立分支,近似品黄金银耳形成另一个分支。I T S 序列的差异为金耳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为金耳菌类药材基原入药建立了遗传基础。关键词:金耳;核糖体DNA;ITS 序列;居群;近似品;DNA 分子鉴别中图分类号:R 28415 文献标识码:A DNA M 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M edici nalM ushroo m Tre m ell a auranti alba Based on I TS Sequences LI U Chun-hu,i QU W e-i ji n g * ,Z HANG W en ,JI A O Lei School of L i fe Science ,East Ch i na N 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The r DNA I T S sequences from t w o popu l a ti ons in Ch i na w ere stud ied and t hree analog species were discussed togethe r .The w ho le sequences o f r DNA I T S reg i ons (i nc l ud i ng I T S -1,5.8S and I T S -2)of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w ere re -ported first ti m e .The resu lts showed that little difference i n length be t w een t he sequences w as f ound and the length w as 467bp and 468bp ,respec ti ve l y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T re m ella auranti a for m ed a sepa ra te stable branch i n the t opo-l ogy trees ,wh ile T re m ella m esenterica c l ustered on another c l ade .The relati onsh i p bet ween t w o populations o f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i n Y unnan and Shanx i prov i nces and T re m ella auranti a is c l osely related ,and they can rep l ace each othe r as the sa m e medic i ne acco rding to the rDNA I T S .T he character of I T S sequences can be used for prov idi ng t he mo lecu lar m arkers for i dentify i ng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explor i ng its gene ti c bas i s of f unga l sources . K ey word s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r DNA;I T S sequence ;population ;ana l og spec i es ;DNA m o l ecular i dentificati on 金耳来源于担子菌纲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金耳(Tre m ella auran tialba )的金黄色脑状子实体,为珍稀 濒危真菌,民间对其药用历史悠久,5本草纲目6和陶弘景5名医别录6有记载,5中国药用真菌6述其主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症[1-4] 。同属还有近似种金黄银耳Tre m ella aurantia Schw :Fr 、脑状银耳T re m ell a ence phal a Pers .、黄金银耳(与橙黄银耳同物异名)Tre m ella m esenterica Retz .:Fr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耳富含水溶性多糖,连续服用金耳子实体能化痰止咳并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模型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5] ,金黄银耳子 实体多糖也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及链脲霉素致高血 糖小鼠血糖和血浆胆固醇水平 [6,7] ,黄金银耳子实 体有较强的平喘作用 [8] ,其多糖也有降低大鼠高血 糖作用的报道[9] 。 由于金耳颜色和外形与几个近似种极为相似且易混淆,金耳种名一直被误定为Tre m ella m esen terica [10,11] ,原产中国的金耳药材主流资源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确认并正式定名Tre m ella aurantial -ba B andoni et Zang [12,13] 。鉴于同属的近似品种较多,依据单纯形态学方法和化学成分难以鉴别,同时近似种已有相似药理作用的报道,为防止品种源头混乱,保护种质资源,解析其它近似种的种质差异及可替代性,因此对金耳药材基源及其遗传基础进行准确界定,不仅有助于规范资源的生产和保存,也可丰富生药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基础信息。通过检索GenBank 和E MBL 数据库,发现近似种金黄银耳Tre m ella aurantia 、脑状银耳Tre m ella encephala 、黄金银耳Tre m ella m esenterica 的r DNA I TS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均已注册,而金耳T re m ella aurantial -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毛细管法)3--7min(玻片法)2--8min(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sec 凝血酶时间:13--17sec 复钙时间: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得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就是反映肝损伤得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得酶学改变。血清中得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 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得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 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得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得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得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就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病得一个重要 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得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得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得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得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与疗效得常规检查项目;ADA就是高度特异得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膜炎得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得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 A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得ADA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得意义。 (4)血液病得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得临床分期与分型判断,白血病得鉴别诊断与慢粒或慢淋急变得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 病细胞负荷情况得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药用真菌应用

药用真菌的应用 唐为芷 摘要: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价值的真菌。其中有一些种类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食用,被称为药食兼用真菌,广义都称为药用真菌。 关键词:治疗疾病,医疗保健,真菌 它们在生长、发育的代谢活动中,能于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内产生酶、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肽类、多糖(见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以及维生素等具有药理活性或对人体疾病有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物质,临床上或是直接利用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或是利用从菌体中分离出来的有效物质。 1 药用真菌的分类 药用真菌按其功效可分成滋补强壮类:如冬虫夏草、银耳、灵芝等;利尿渗湿类:如猪苓、粟白发等;止血活血消炎祛痛类:如麦角、肉球菌、木耳、安络小皮伞、马勃、朱红栓菌;止咳化痰类:如金耳、竹黄;安神类:如茯苓;驱虫类:如雷丸;祛风湿类:如空柄假牛肝菌、大红菇;平肝息风类:如蝉花、变绿红菇;降血压类:如草菇;调节机体代谢类:如蜜环菌、香菇、鸡油菌等。 2.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岁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已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等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发现,才弄清某些霉菌对疮作用的机制,使过去一些实践医疗经验升华到现代医学的理论水平。在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些大型真菌,如灵芝,茯苓,猪苓等。 东汉末年编制的《神农本草经》共记载中药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等10余种真菌药物。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辑的《本草经集注》与《名医别录》,以及唐宋年间编著的本草中,除记载有茯苓,雷丸,木耳等外,还增添了马勃,蝉花,银耳等,对真菌药物的记载也更加明确。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药用真菌40余种,如香菇,马勃,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并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真菌药物归类,大部分收载于菜部卷中,说明李时珍已注意到有些药用真菌同时具有食用的价值,并根据其功效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在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中,最早论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这些被历代要药物学家推崇的大型真菌,并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药用真菌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3.1 药用真菌药理作用 药用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很多研究,其主要药理作用有: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整理版).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 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 60-100次 /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 140/90mmHg,不低于 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 1.054--1.062 女 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 (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 男 (4.0--5.5×10^12/L(4.0--5.5×10^6/ul 女 (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 男 120--160g/L(12--16g/dl女 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 男 0.4--0.5(40--50vo% 女 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 (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 (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 在 0.44--0.47%(平均 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 0.31--0.34(平均 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 /u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min(lvy法 0.5--6min 凝血时间 : (毛细管法 3--7min (玻片法 2--8min (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 30--60min开始回缩, 18h 后明显收缩, 24h 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 13--17sec 复钙时间 :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血清中的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的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的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常规检查项目;ADA是高度特异的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A 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的ADA 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意义。 (4)血液病的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判断,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

人体正常生理健康指标一览汇总

人体正常生理健康指标一览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 1.024--1.029 渗透(量)压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 2.80± 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 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 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 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0.001】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微生物学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李明春、吴卫辉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 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噬菌体展示技术,病毒载体等) 2. 近年来重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特征和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如埃博拉出血热、 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3. CRISPR-Cas9技术综述(来源,机制,应用) 4. 细菌耐药遗传水平机制 5. 微生物遗传物质水平转移方式和机制 6. 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7.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8.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保护中的作用 9. 人体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研究进展 10. 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1. 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揭示生命过程的优势 12. 试述未来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13. 从细胞形态结构及一些重要结构的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分析细菌、古生菌及真 核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进化关系 14. 微生物营养及代谢的多样性对微生物生存能力的影响 15. 极端微生物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极限的启示 16. 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 17. 微生物学中的独特技术及对发展现代生物学的贡献 18.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19.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 20. 生物固氮的原理、意义及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