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加法运算定律巩固练习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2.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3.大显身手。

999+998+997+996+1004+1003+1002+1001=

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 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

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 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 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85×18=18×85 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4=10,0.25×4=1, 25×0.4=10, 0.25×0.4=0.1 125×8=1000, 12.5×8=100, 1.25×8=10, 0.125×8=1,… 例5.简便计算:(1)0.25×9×4 (2)2.5×12 (3)12.5×56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500+(407+0)= 3)42+(91+158+109)= 5)(246+387+154)+13= 7)255+(79+45)= 9)219+175+181+225= 11)(404+195+96)+305= 13)(106+45+94)+155= 15)25+(251+275+49)= 17)(83+33+17)+67= 19)41+(33+59)= 21)1000+499= 23)63+(82+137)+118= 25)76+(44+124)+156= 27)108+215+292+185= 29)108+(221+192+79)= 31) 56+(143+144)= 33)(198+252+102)+48= 35)434+238+66= 37)82+(78+218+222)= 39)254+(144+246+356)= 41)62+219+238+81= 2)386+382+114= 4)(87+103+113)+97= 6)49+(71+151+129)= 8)(169+39+131)+261= 10)14+498+486= 12)793+393= 14)433+(477+67)+23= 16)51+(5+49)= 18)196+97= 20)290+171+210+329= 22)226+(166+74)= 24)354+479+146= 26)270+(96+230+404)= 28)(89+89)+(11+11)= 30)257+60+143+340= 32) (259+349+141)+51= 34)80+(43+20+57)= 36)92+(34+108)+166= 38)(54+150)+(146+50)= 40)176+(236+124)+64= 42)(6+66+94)+34=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文档可分享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最新小学各种运算定律

小学各种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c=(b+a)+c 题例(简算过程):6+18+4 加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6+18+2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题例(简算过程):125×12×8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30×25×4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题例(简算过程):(1)12×6.2+3.8×12 减法性质 减法性质的概念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20-8-2 差不变的规律 字母公式:A-B=(AN)-(BN)=(A-B)/N (N≠0 B≠0) 题例:6-1.99 除法的性质 除法性质的概念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20÷8÷1.25

商不变的规律 概念: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也是一样的:两个相比较的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字母公式:a÷b=(an)÷(bn)=(a÷n)÷(b÷n) (n≠0 b≠0) 题例:80÷125 《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表 汉字演变:(可以粘贴) 因为写错汉字或者读错汉字而闹出的笑话: 社会调查:(寻找招牌广告、电视字幕、书籍报刊中的不规范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最新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总结

运算定律的总结 1、加法交换律:a+b=b+a ①34+37+66 ②28+253+122 ③421+196+79 2、乘法交换律:a×b=b×a ①25×37×4 ② 125×15×8 ③25×17×8 3、加法结合律经常与加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34+37+66 ②64+(237+226)③32+67+18+33 ④456+231+124+19 4、乘法结合律经常与乘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8×(14×125)② 4×8×125×25 ③2×125×25×5×4×8 5、连减运算性质:a-b-c=a-(b+c) ①178-62-38 ②900-176-124 ③345-268-32 注:连减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 a-b-c ①456-(56+118)②465-(165+289)③892-(78+492) 6、连除运算性质:a÷b÷c=a÷(b×c) ①2600÷25÷4 ②3000÷125÷8 ③3600÷15÷6 注:连除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a÷ b÷c ①2600÷(26×4)②420÷(5×7) ③72÷(4×9) ④4900÷(7×5)⑤720÷(24×6) 7、乘法分配律:a×(b+c)= a×b+a×c或是(a+b)×c= a×c+b×c ①(30+4)×25 ②25×(40+8)③37×(100+1) 注:A、乘法分配律经常倒过来用:a×b+a×c= a×(b+c) ①17×15+83×15 ②132×98+132×2 ③98×6+102×16 ④78×16+22×16 ⑤43×52+43×48 B、乘法分配律经常需要×1补齐 ①251×99+251 ②25×199+25 ③78×16+22×16 ④99×13+13 ⑤58×99+58 C、乘法分配律对减法同样适用 ①(20-4)×25 ②25×(40-4)③88×125-8×1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c)+b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ac= 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 a÷b÷c= a÷c÷b a÷b×c=a÷(b÷c) a÷(b÷c)= a÷b×c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 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2

小学数学常用单位和进率质量(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地积单位1亩=10分,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 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1年=12月 1月=3旬(上旬、中旬都是10天,剩下的天数为下旬)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 24 37 45 53 66 72 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 1、口算 (1)32+268(2)350+460 (3)60+250(4)180×3 (5)76+24(6)1260÷12 (7)35+27+73(8)45+86+55 2、填空 (1)加法表示()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3)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4)a+b+c=a=+(+)=(+)+c是加法的()定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8+56+144 (2)819+732+181 (3)75+136+25 (4)62+157+123+38 (5)208+49+92+11+540 4、列式计算 (1)比350的3倍多460的数是多少? (2)336、159、264三个数的和比572多多少? 5、应用题 (1)某建筑队修一条公路,每天修59米,已修了8天,还剩下586米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粮店原有面粉728袋,售出618袋后,又运进1250袋,食堂现有面粉多少袋?

一、填空: 1.买一本字典23元,买X本需要()元,当X=6时,需要()元。 2.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20千米/小时,行驶中由于故障每小时减速m千米。2小时后,速度减少了()千米;5小时后,速度为()千米/小时。 3.如果a →+b →×5写成综合算式为 5(a+b), 那么m →-6 →÷n写成综合算式是()。 4.请你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5.大桥全长s米,汽车的速度为v,求所用时间t的公式是()。 6. a+73+27=()+(73+27)38+()=b+() 7.如果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总价用c表示,求总价的公式为() 8.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如果边长3厘米,那么正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9. 82=()×()=( ) 2X=()×()=()+() 10. n是大于1的自然数,与n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二、用简便算法计算: 15+24+36+45 782+324+218 622+(497+578) 432-123-77 435-(135+189) 435-49-11-40 800-405 316-98 175-57-43+25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 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 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页的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有关习题 学习目标: 1. 经历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探索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凑整,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 介绍朝三暮四的故事。 你知道这个养猴人运用了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吗?(加法交换律) 2. 引出课题 养猴人运用交换律就安抚了猴子的情绪。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探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温故奠基,以旧引新 1.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a+b=b+c;(2)加法结合律:(a+b)+c=a+(b+c) 2. 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1)348+217+162=348+(+) (2)(35+87)+13=35+(+) (3)56+47+44=(56+)+47 三、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 出示情境图 在上节课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李叔叔要骑车旅行一周,计算出他前三天一共行驶的里程数,李叔叔旅行的后四天是怎么安排的?出示情境图。 2. 明确条件,提出问题 ①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km。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km。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km。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km。) ②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学各运算定律练习题-经典

运算定律练习题 (做前必读) 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乘法交换和结合律, 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 2、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和4,125和8,2和5等, 常用101变成(100+1),98变成(100-2),32变成4×8 简便运算越做越有趣,祝大家学得开心。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化成整十、整百数) 39×3 25×41 39×101 125×88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 教学目标: 1.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水平,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2分钟) 1、谈话引入。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得怎样? 2、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3、汇报,课件订正。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3题图: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2、根据图上问题?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鼓励学生想出简便算法解答) 3、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教师准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4、小结:(1)提问这道题我们使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2)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1、做学习小卡上的题目。 2、汇报,课件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30 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会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教材分析: 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价值。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是利用哪一个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先看清题意再动笔计算的习惯。 学情分析: 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二、新知探究 1.设问启忆 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陈德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37+23= 0+123= 指名让学生迅速读题说出结果。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37+23=60中,37、23和60分别叫什么?(37、23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 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56+40 =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 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 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板书:40+56(=)56+40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引导学生归纳规律。出示:36+84=84+36 158+68=68+158 上面的 每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参与)集体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板书: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

小学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专题

一、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10+2-3 10-2+3 8÷2×4 8×2÷4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4+18×2 16-15÷3 36÷6+4×6 3、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数,再算括号外的数。 如:(4+5)÷3 5×(7-3)(10-2)×(8+3) (二)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注意:一个数加上0或减0,还得原来的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还得0,0不可以作除数。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公式:(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公式: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字母公式: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字母公式: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字母公式:a÷b÷c=a÷c÷b 3、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除,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设 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30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小学教学设计网) 2、师生互探(w w w.xxjx SJ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