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数据结构习题答案

第一节概论

一、选择题

1.要求同一逻辑结构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

A.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的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2.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 (1) )以及它们之间的( (2) )和运算的学科。

(1) A.操作对象 B.计算方法 *C.物理存储 D.数据映像

(2) A.结构 *B.关系 C.运算 D.算法

3.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R),其中D是( (1) )的有限集合,R是D上( (2) )的有限集合。

(1) A.算法 *B.数据元素 C.数据操作 D.逻辑结构

(2)A.操作 B.映像 C.存储 *D.关系

4.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的存储结构。

*A.随机存取 B.顺序存取 C.索引存取 D.Hash存取

6.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7.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1) ),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2) )等五个特征。

(1) A.计算方法 B.排序方法 *C.解决某一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D.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8.线性表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必须是连续的 C.一定是不连续的 *D.连续不连续都可以

9.在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性表的线性存储结构优于链式存储结构 *B.二维数组是它的每个数据元素为一个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10.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特性,以下四类基本的逻辑结构反映了四类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集合中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有逻辑关系但组织形式松散 B.线性结构中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形成一条“锁链” C.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其形态有点像自然界中的树 D.图状结构中的各个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邻接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B.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各数据项的集合 *D.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二、判断题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3.数据结构、数据元素、数据项在计算机中的映像分别称为存储结构、结点、数据域。

╳4.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5.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户按使用需要建立的。

√6.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在计算机中实际的存储形式。

╳7.算法和程序没有区别,所以在数据结构中二者是通用的。

√8.顺序存储结构属于静态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属于动态结构。

三、填空题

1.所谓数据的逻辑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____逻辑关系_____。

2,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___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对数据施加的操作___。3.数据的逻辑结构包括_____集合结构___、_____线性结构___、____树型结构_____和__图状结构_____四种类型。

4.在线性结构中,开始结点__没有_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一个_个前驱结点。

5.在树形结构中,根结点只有___一个___,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一个___前驱结点;叶结点没有___后继__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继结点可以有__任意个__·

6.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和后继结点可以有___任意个___。7.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是__可行性___、___确定性___、___有穷性___、___输入__、___输出__。

8.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__O(n)___。

for (i=1;i<=n;i++) A[i,i]=0;

9.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__ O(n2)___。

S=0;

for(i=1;i<=n;i++)

for(j=1;j<=n;j++) s=s+B[i,j];

sum=s;

10.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的___物理__实现。

11.从数据结构的观点看,通常所说的“数据”应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__数据__、__数据元素_和__数据项___。

12.根据需要,数据元素又被称为__结点__、__记录__、___元素__或__顶点_。13.通常,存储结点之间可以有___顺序存储__、____链式存储__、____索引存储__、___散列存储_四种关联方式,称为四种基本存储方式。

14.通常从___确定性___、__可读性_、___健壮性__、_高效性__等几方面评价算法(包括程序)的质量。

15.一个算法的时空性能是指该算法的_时间复杂度___和___空间复杂度_,前者是算法包含的__计算量__,后者是算法需要的___存储量__。

16.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__问题规模__的函数。

17.常见时间复杂度的量级有:常数阶O(__1_)、对数阶O(__log2n___)、线性阶O(__n__)、平方阶O(_n2_)和指数阶O(__2n_)。通常认为,具有指数阶量级的算法是__不可行__的。

18.数据结构的基本任务是数据结构的__设计__和__实现__。

19.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__数据元素_的集合。

20.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__数学模型__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四、应用题

1.分析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

i=1;

WHILE (i<=n) i=i*2;

……

答:O(log2n)

2.叙述算法的定义及其重要特性。

答: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算法应该具有下列特性: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输入和输出。

3.简述下列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对象。

答: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条件下,数据元素又可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等。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4.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是什么关系?

答:在数据结构中,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存储结构不仅将数据元素存储到计算机中,而且还要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结构与计算机无关,存储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5.将数量级210,n,n2,n3,nlog2n,log2n,2n,n!,(2/3)n,n2/3按增长率进行排列。

答:(2/3)n,210,log2n,n2/3,n,nlog2n,n2,n3,2n,n!

6.设有数据逻辑结构为:D={k1,k2,k3,…,k9},R={

},画出这个逻辑结构的图示,并确定相对于关系R,哪些结点是开始结点,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

答:图略。开始结点k1、k2,终端结点k6、k7。

7.设有如图1.1所示的逻辑结构图,给出它的逻辑结构,并说出它是什么类型的逻辑结构。

答:数据逻辑结构为:D={k1,k2,k3,…,k8},R={},其逻辑结构类型为树型结构。

8.分析下列程序的时间复杂度(设n为正整数)。

(1)int rec(int n)

{if(n==1)return(1); else return(n*rec(n-1)); }

(2)x=91;y=100;

While (y>0) if(x>10) y--;

(3)i=1;j=0;

while(i+j<=n)

if(i>j)j++; else i++;

(4)x=n;y=0;

while(x>=(y+1)*(y+1)) y++;

答:(1) O(n) (2) O(1) (3) O(n) (4) O(n1/2)

9.设n为正数。试确定下列各程序段中前面加记号@的语句的频度:

(1)i=1;k=0;

while(i<=n-1) {@k+=10*i; i++; )

(2) k=0;

for(i=1;i<=n;i++)

for(j=i;j<=n:j++) @k++;

答:(1)n-1 (2)n+(n-1)+……+1=n(n+1)/2

第二节线性表

一、选择题

1.线性结构中的一个结点代表一个( )。

*A.数据元素 B.数据项 C.数据 D.数据结构

2.线性表L=(a1,a2,…,ai,…,a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 B.线性表中至少要有一个元素C.表中诸元素的排列顺序必须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 D.*除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外其余每个元素都有一个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3.顺序表是线性表的( )。

A.链式存储结构 *B.顺序存储结构 C.索引存储结构 D.散列存储结构4.对于顺序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顺序表是用一维数组实现的线性表,数组的下标可以看成是元素的绝对地址 B.顺序表的所有存储结点按相应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决定的次序依次排列 C.顺序表的特点是:逻辑结构中相邻的结点在存储结构中仍相邻 D.顺序表的特点是: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单元中

5.对顺序表上的插入、删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来说,通常以( )为标准操

作。

A.条件判断 *B.结点移动 C.算术表达式 D.赋值语句

6.对于顺序表的优缺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无需为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 B.可以方便地随机存取表中的任一结点 *C.插入和删除操作较方便 D.由于顺序表要求占用连续的空间,存储分配只能预先进行(静态分配)

7.在含有n个结点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在任一结点前插入一个结点所需移动结点的平均次数为( )。

A.n *B.n/2 C.(n-1)/2 D.(n+1)/2

8.在含有n个结点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删除一个结点所需移动结点的平均次数为( )。

A.n B.n/2 *C.(n-1)/2 D.(n+1)/2

9.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为空的条件是(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10.非空单循环链表head的尾结点*p满足( )。

A.p->next=NULL B.p=NULL *C.p->next=head D.p=head 11.在双循环链表的*p结点之后插入*s结点的操作是( )。

A.p->next=s;s->prior=p;p->next->prior=s;s->next=p->next;B.p->next=s;p->next->prior=s;s->prior=p:s->next=p->next;C.s->prior=p;s->next=p->next;p->next=s;p->next->prior=s;*D.s->prior=p;s->next=p->next;p->next->pror=s;p->next=s;

12. 在一个单链表中,已知*q结点是*p结点的前驱结点,若在*q和*p之间插入结点*s,则执行( )。

A.s->next=p->next;p->next=s; B.p->next=s->next;s->next=p;

*C.q->next=s; s->next=p; D.p->next=s; s->next=q;

13. 在一个单链表中,若*p结点不是最后结点。在*p之后插入结点*s,则执行( )。

A.s->next=p;p->next=s; *B.s->next=p->next;p->next=s;

C.s->next=p->next; p=s; D.p->next=s; s->next=p;

14. 若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取第i个元素和找第i个元素的前驱元素,则采用( )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

*A.顺序表 B. 单链表 C.双链表 D.单循环链表

15.设rear是指向非空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的尾指针,则删除表头结点的操作可表示为( )。

A.p=rear;rear=rear->next;free(p) B.rear=rear->next;free(rear);C.rear=rear->next->next;free(rear);*D.p=rear->next->next;rear->next->next=p->next;free(p);

16.在一个单链表中,若删除*p结点的后继结点,则执行( )。

*A.q=p->next;p->next=q->next;free(q);B.p=p->next;p->next=p->next->next;free(p); C.p->next=p->next;free(p->next);D.p=p->next->next;free(p->next);

17.设指针p指向双链表的某一结点,则双链表结构的对称性可用( )式来刻画。

A.p->prior->next->==p->next->next B.p->prior->prior==p->next->prior *C.p->prior->next->==p->next->prior D.p->next->next==p->prior->prior

18.在循环链表中,将头指针改设为尾指针rear后,其头结点和尾结点的存储

位置分别是( )。

A.rear和rear->next->next *B.rear->next和rear C.rear->next->next和rear D.rear和rear->next

19.循环链表的主要优点是( )。

A.不再需要头指针了 B.已知某个结点的位置后,容易找到它的直接前驱C.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时,能更好地保证链表不断开 *D.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能扫描到整个链表

20.在线性表的下列存储结构中,读取元素花费时间最少的是( )。

A.单链表 B.双链表 C.循环链表 *D.顺序表

二、判断题

√1.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可以随机存取。

╳2.顺序存储的线性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平均每次操作只有近一半的元素需要移动。

√3.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同一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是属于同一数据对象。

╳4.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5.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6.在单链表中,可以从头结点开始查找任何一个元素。

╳7.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结构。

√8.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元素时,移动元素的个数与该元素的位置有关。

╳9.在单链表中,要取得某个元素,只要知道该元素的指针即可,因此,单链表是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10.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三、填空题

1.为了便于讨论,有时将含n(n>0)个结点的线性结构表示成(a1,a2,…,an),其中每个ai代表一个__结点_。a1称为_第一个_结点,an称为__最后一个_结点,i称为ai在线性表中的_位置__。对任意一对相邻结点ai、ai+1(1≤i

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若至少含有一个结点,则除起始结点没有直接__前驱_外,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直接__前驱_;除终端结点没有直接__后继_外,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直接_后继__。

3.所有结点按一对一的邻接关系构成的整体就是__线性__结构。

4.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__线性_结构,其所含结点的个数称为线性表的___长度_。

5.在单链表中,删除p所指结点的直接后继的操作是__ q=p->next;p->next=q->next;free(q);___·

6.非空的单循环链表head的尾结点(由指针p所指)满足__ p->next= head _____。

7.rear是指向非空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的尾指针,则删除起始结点的操作可表示为__ p=rear->next;q=p->next;p->next=q->next;free(q);____。8.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在p所指结点后插入一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__O(1)__,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__ O(n)__。9.单链表表示法的基本思想是用___指针___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

10.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平均需要移动_一半_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__元素的位置_有关。

11.在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1≤i≤n+1)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

向后移动___ n-i+1__个元素。

12.在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1≤i≤n)个元素时,需向前移动__ n-i __个元素。

13.在双链表中,每个结点有两个指针域,一个指向___前驱__,另一个指向___后继___。

14.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中,p指向尾结点的直接前驱,则指向头结点的指针head可用p表示为head=__ p->next->next ;___。

15.设head指向单链表的表头,p指向单链表的表尾结点,则执行p->next=head 后,该单链表构成__单循环链表___。

16.在单链表中,若p和s是两个指针,且满足p->next与s相同,则语句p->next=s->next的作用是_删除__s指向的结点。

17.设r指向单循环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要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s所指的结点,需执行的三条语句是___s->next= r->next __;r->next=s;r=s;18.在单链表中,指针p所指结点为最后一个结点的条件是__ p->next=NULL___。19.在双循环链表中,若要在指p所指结点前插入s所指的结点,则需执行下列语句:s->next=p;s->prior=p->prior;__ p->prior->next __=s;p->prior=s;

20.在单链表中,若要在p所指结点之前插入s所指的结点,可进行下列操作: s->next=___ p->next __; p->next=s; temp=p->data;

p->data=__ s->data ___; s->data=__ temp _;

四、应用题

1.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结点(第一个元素结点)。答:首元结点是指链表中存储的线性表中的第一个数据元素的结点。为了操作方便,通常在链表的首元结点之前附设一个结点,称为头结点。头指针是指向

链表中的第一个结点的指针。

2.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为宜?

答:从空间上来看,当线性表的长度变化较大、难以估计其规模时,选用动态的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比较合适,但链表除了需要设置数据域外,还要额外设置指针域,因此当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规模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从时间上来看,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查找,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应选用顺序表。对于频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宜采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

3.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多少个结点?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答:平均移动表中大约一半的结点,插入操作平均移动n/2 个结点,删除操作平均移动(n-1)/2 个结点。具体移动的次数取决于表长和插入、删除的结点的位置。

4.为什么在单循环链表中设置尾指针比设置头指针更好?

答:单循环链表中无论设置尾指针还是头指针都可以遍历表中任一个结点,但设置尾指针时,若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可在O(1)时间内完成,同样在表头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也可在O(1)时间内完成。但若设置的是头指针,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时间复杂度为O(n)。

5.双链表和单循环链表中,若仅知道指针p指向某个结点,不知道头指针,能否将结点*p 从相应的链表中删除?若可以,其时间复杂度各为多少?

答:能删除。双链表上删除p所指向的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1),单循环链表上删除p所指向的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

6.下列算法的功能是什么?

LinkList *testl(LinkList *L)

{//L是无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q,*p;

if(L&&L->next)

{ q=L; L=L->next; p=L;

while(p->next) p=p->next;

p->next=q; q->next=NULL;}

return L;}

答:如果长度大于1,则将首元结点删除并插入到表尾。

7.如果有n个线性表同时共存,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各表的长度会发生动态变化,线性表的总长度也会自动地改变。在此情况下,应选择哪一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应选用链式存储结构。因为顺序表是静态存储结构,只能预先分配,不能随着线性表长度的改变而变化。而链表则可根据需要动态地申请空间,因此适用于动态变化表长的线性表。

8.若线性表的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删除操作,但要求以最快的方式存取线性表的元素,应该用哪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应选用顺序存储结构。因为顺序存储结构存取元素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

五、算法设计题

假设算法中用到的顺序表和链表结构如下: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node1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ength } SeqList; Typedef struct node2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2 *next } LinkedList ; 1.试用顺序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将线性表(a0,a1,a2,…an-1)就地逆置的

操作,所谓“就地”是指辅助空间为O(1)。

答:(1)顺序表的就地逆置

分析:分别用两个整型变量指向顺序表的两端,同时向中间移动,移动的同时互换两个下标指示的元素的值。

void Seqreverse(SeqList *L){//顺序表的就地逆置

for(i=0;j=L->length-1;i

{t=L->data[i]; L->data[i]=L.data[j]; L->data[j]=t; } }

(2)链表的就地逆置

分析:本算法的思想是逐个地把L的当前元素r插入到新的链表头部。

void Linkedreverse(LinkedList *L){//链表的就地逆置

p=L->next;L->next=NULL;

while(p!=NULL)

{r=p,p=p->next;//r指向当前待逆置的结点,p记下下—个结点 r->next=L—>next;L->next=r;//放到表头

} }

2.设顺序表L是一个递增(允许有相同的值)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L中,并使L仍为一个有序表。

答:分析:先找到x的正确插入位置,然后将大于x的元素从后向前依次向下移动,最后将x插入到其位置上,同时顺序表长度增1。

void SeqListinsert(SeqList *L,int x){//x插入到递增有序的顺序表L中

i=0;

while((i<=L->length-1)&&(x>=L->data[i])) i++;//找正确的插入位置

for(k=L->length-1;k>=i;k--) //元素从后往前依次后移

L->data[k+1]=L->data[k];

L->data[i]=x;//x插入到正确位置

L->length++;

)

3.设单链表L是一个递减有序表,试写一个算法将x插入其中后仍保持L的有序性。

答:分析:此问题的关键是在链表中找到x的插入位置,因此需要两个指针一前一后地依次向后移动。

void LinkListinsert(LinkedList *L,int x){//x插入有序链表L中

q=L;p=q—>next;

while(p!=NULL&&p—>data>x) //找到插入的位置

{q=p;p=p—>next; }

s=(LinkedList*)malloc(sizeof(LinkedList));//生成新结点

S—>data=x; S—>next=p; q—>next=s; }

4. 试写出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元素的算法。答:分析:对不带头结点的链表操作时,要注意对第一个结点和其他结点操作的不同。

void LinkedListlnsert(LinkedList *L,int x,int i)

{//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元素

p=L:j=1;

while(p!=NULL&&j

{p=p—>next;j++;}

if(i<=0||p==NULL) printf(”插入位置不正确\n”);

else {q=(LinkedList*)malloc(sizeof(LinkedList));q—>data=x;

if(i==1) {q—>next=L;L=q;} //在第一个元素之前插入

else{q—>next=p—>next;p—>next=q;} //在其他位置插入

} }

5.设A、B是两个线性表,其表中元素递增有序,长度分别为m和n。试写一算法分别以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将A和B归并成一个仍按元素值递增有序的线性表C。

答:(1)分析:用三个变量i、j、k分别指示A、B、C三个顺序表的当前位置,将A、B表中较小的元素写入C中,直到有一个表先结束。最后将没结束的表的剩余元素写入C表中。

SeqList *Seqmerge(SeqList A,SeqList B,SeqList *C){//有序顺序表A 和B归并成有序顺序表C

i=0;j=0;k=0;//i,i,k分别为顺序表A,B,C的下标

while(i

{if(A.data[i]

{C->data[k]=A.data[il;i++; ]

else {C->data[k]=B.data[j];j++;} //B中当前元素较小

k++; }

if (i==m) for(t=j;tdata[k]=B.data[t];k++;} //B表长度大于A表

else for(t=i;tdata[k]=A.data[t];k++;} //A表长度大于B表

C->length=m+n; return C;}

(2)

VOid Linkmerge(LinkedList *A,LinkedList *B,LinkedList *C)

{//有序链表A和B归并成有序链表C

pa=A—>next;pb=B—>next;C=A;pc=C;

while(pa&&pb) //A和B都不为空时

{if(pa—>datadata) //A当前结点值较小

{qa=pa->next; pC->next=pa; pc=pc->next; pa=qa;}

else {qb=pb->next;pc->next=pb:pc=pc->next;pb=qb;} //B当前结点值较小

}

if(pa)pc—>next=pa;//A没有结束,将A表剩余元素链接到C表

if(pb)pc—>next=pb;//B没有结束,将B表剩余元素链接到C表

free(B);//释放B表的头结点

}

本算法需要遍历两个线性表,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m+n)。

6.设指针la和lb分别指向两个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首结点,设计从表la 中删除第i个元素起共len个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插入到lb中第j个结点之前的算法。

答:分析:先在la中找到第i个结点,分别用两个指针pre和p指向第i-1和第i个结点,然后用指针q从第i个结点起向后走len个元素,使q指向此位置。然后在lb中找到第j个结点,将p所指向的la表中的第i个及q所指向的最后一个共len个结点插入到lb中。

void Deletelnsert(LinkedList *la,LinkedList *lb,int i,int j, int len)

{//删除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a中第i个元素起共len个元素,并将这峰元素

插入到单链表lb中第j个结点之前

if(i<0||j<0||len<0) exit(0);

p=la;k=1;pre=NULL;

while(p&&k

{pre=p; p=p->next; k++; }

if(!p) exit(0);

q=p;k=l;//p指向la表中第i个结点

while(q&&knext; k++;} //查找la表中第i+len-1个结点

if(!q) exit(0);

if(pre==la) la=q—>next;//i=1的情况

else pre—>next=q—>next;//完成删除

//将从la中删除的结点插入到lb中

if(j==1) {q->next=lb; lb=p; } //j=1时

else { r=lb; k=1;//j>1时

while(r&&knext; k++;} //查找Lb表中第i—1个元素

if(!r) exit(0);

q—>next=r—>next;r—>next=p;//完成插入

} }

7.单链表L是一个递减有序表,试写一高效算法,删除表中值大于min且小于max的结点(若表中有这样的结点),同时释放被删结点空间,这里min和max是两个给定的参数。

答:LinkedList delete(LinkedList *L,int min,int max)

{//删除递减有序单链表L中值大于min且小于max的结点

q=L;

if(min>max) {printf(”min>max\n”);exit(0);}

else p=L—>next;//q始终指向p的前驱

while(p—>data>=max) //当前元素大于或等于max,则p、q依次向后移动

{q=p;p=p—>next;}

while((p!=NULL)&&(p一>data>min))

{//当前元素的值比min大同时比max小,删除p指向的结点

q—>next=p—>next, free(p);p=q—>next; }

return L; }.

8.编写一个算法将一个头结点指针为pa的单链表A分解成两个单链表A和B,其头结点指针分别为pa和pb,使得A链表中含有原链表A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而B链表中含有原链表A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且保持原来的相对顺序。

答:分析:用两个工作指针p和q分别指示序号为奇数和序号为偶数的结点,将q所指向的结点从A表删除,并链接到B表。

void decompose(LinkedList *A,LinkedList *B)

{//单链表A分解成元素序号为奇数的单链表A和元素序号为偶数的单链表B p=A->next; B=(LinkedList*)malloc(sizeof(LinkedList));

r=B;

while(p!=NULL&&p->next!=NULL)

{q=p—>next;//q指向偶数序号的结点

p—>next=q—>next;//将q从A表中删除

r—>next=q;//将q结点链接到B链表的末尾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气体中的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产生的。 2、气体去游离的基本形式有漂移、扩散、复合、吸附效应。 3、气体放电形式中温度最高的是电弧放电。表现为跳跃性的为火花放电。 4、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d的值时,击穿电压存在极小值。 5、自然界中的雷电放电就是属于典型的超长间隙放电。 6、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提高。 7、即使外界游离因素不存在,间隙放电仅依靠外电场作用即可继续进行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8、交流高电压试验设备主要是指高电压试验变压器。 9、电磁波沿架空线路的传播速度为C或真空中的光速。 10、一般当雷电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于火花效应其冲击接地电阻小于工频接地电阻。 11、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包括雷击杆塔跳闸率和绕击跳闸率。 12、为了防止反击,要求改善避雷线的接地,适当加强绝缘,个别杆塔使用避雷器。 13、考虑电网的发展,消弧线圈通常处于过补偿运行方式。 14、导致铁磁谐振的原因是铁芯电感的饱和特性。 15、在发电厂、变电所进线上,设置进线段保护以限制流过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和入侵波的陡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打“√”) 1、气体状态决定于游离与去游离的大小。当去游离小于游离因素时最终导致气体击穿。(√) 2、游离主要发生在强电场区、高能量区;复合发生在低电场、低能量区。(√) 3、游离过程不利于绝缘;复合过程有利于绝缘。(√) 4、巴申定律说明提高气体压力可以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5、空气的湿度增大时,沿面闪络电压提高。(×) 6、电气设备的绝缘受潮后易发生电击穿。(×) 7、输电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极性与雷电流极性相同。(×) 8、避雷器不仅能防护直击雷过电压,也能防护感应雷过电压。(√) 9、.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可以限制切除空载线路引起的过电压。(√) 10、输电线路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长度成正比。(×) 三、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按要求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自持放电B.非自持放电C.电弧放电D.均匀场中放电 2、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D )。 A.无色无味性B.不燃性C.无腐蚀性D.电负性 3、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 A )。 A..小B.大C.相等D.不确定 4、减少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可以( B )电缆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A.降低B.提高C.不改变D.不一定 5、避雷器到变压器的最大允许距离( A )。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电网络理论试卷1

1.一个非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在偏置电流I(t)=2sint 作用下,其小信号等效电感为 L d (t)=cos2t 。求该电感元件的成分关系Ψ=f(i)。 2.判断下图中网络是否属于端口型线性网络,并说明理由。 1' 1 1H i L 20Ω i L (0)=1A 3.下图中给出了用运放和电阻元件实现CNIC 的电路。试证明其与电流反相型负 阻抗变化器(CNIC )间的等效性。 图:CNIC(2 1 21,1R R k k = =) 4.一个非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的成分关系为3 3u i i =-,试求该电阻在偏置电流 (t)cos 4t I =作用下的小信号等效电阻。判断该小信号等效电阻是否为非线性的, 是否为时不变的。 5.已知如图所示SFG 中的源节点变量E=1,试通过化简SFG 的方法求出汇节点变 量的值。

4 6.设()L t 为线性时变电感,试证明:当且仅当 ()0L t ≥和 ()0L t ≥(对所有t ) 该电感是无源的。 7.用拓扑公式求如图所示有载二端口网络的转移电压比T (s )=U 2(s )/ U 1(s )。 R 1R 5 C 2 C 4 L 3 U 2(t)U 1(t)++ - -12 2' 1'

答案: 1解 2.解: 1' 1 1H i L 20Ω i (0)=1A U(t) i (t) 因为网路的端口型线性性质包括齐次性和可加性。如图, 0() ()()(0)20 t L u t i t u t dt i =++? ,因为初始时刻,(0)10L i A =≠,所以端口网路不具备 齐次性也不具备可加性,因此端口网路是端口型非线性网路。 3. 解:可做出其零泛器电路的等效图 由零泛器图可知: 21u u = (1) 02211=-i R i R

电一高电压工程基础往年试卷答案

高电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气体放电与气体压强及气隙长度的乘积pd 有关,pd 值较小时气体放电现象可用__汤逊理论_____进行解释;pd 值较大时,一般用__流注理论___进行解释。 2.按照外界能量来源的不同,游离可分为碰撞游离、___光游离____、热游离和表面游离等不同形式。 3.SF6气体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强电负_______性。 4.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的增加会____提高____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5.电晕放电一般发生在曲率半径较____小___的电极表面附近。 6.通常用____等值附盐密度_____来表征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 7.形成表面污闪的必要条件是___局部放电____的产生,流过污秽表面的____泄漏电流____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热游离是闪络的充分条件。 8.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__改善(电极附近的)电场分布_____。 9.当绝缘油干净时,改善电场均匀程度能使持续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__提高______。 10.电介质的绝缘电阻随温度上升而____降低______。 11.变压器油做工频耐压试验时的加压时间通常为__1min_______。 12.测量微小的局部放电的方法是__电脉冲法(电测法)___。 13静电电压表中屏蔽电极的作用是消除___边缘效应______影响。 14.用平衡电桥法测量试品的tg δ时,若试品一极接地,则只能采用__反____接法,调节元件将处在_____高______电位。 15.工频耐压试验时,当试品的电容为C (u F),试验电压为U (kV),则工频试验变压器的 容量S (kV ·A)应不小于___2310CU ω-?____。 16.对变压器绕组做雷电冲击试验,除了要做全波试验,一般还要做___雷电阶段波___试验。 17.己知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容和电感分别为C 。和Lo ,则波在导线上的传播速度 _____ 18.电力架空线路上雷电行波的传输速度为___3?108m/s______。 19.电力电缆上雷电行波的传播速度为___1.5?108m/s ________。 20.行波经过并联电容或串联电感后能____降低______(抬高、降低)波的陡度。 21.交压器绕组间过电压的传递含两个分量,即__静电分量_和_电磁耦合分量_____。 22.接地装置的冲击系数α =__Ri/R____,当火花效应大于电感效应时,α 将__>1_____。 23.雷击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次数的比值称为__击杆率_______。 24.当导线受到雷击出现冲击电晕以后,它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将____增大_____。 25.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具有___0.1%____左右____雷击____概率的空间范围。 26.发电厂大型电网的接地电阻值除了与当地土质情况有关外,主要取决于_接地网的面积。 27·电气设备的基本冲击绝缘水平(BIL)与避雷器残压Ur 的关系为__BIL=(1.25~1.4)Ur__。 28.我国35-220kV 电网的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_____5_____kA 下的残压作为绝缘配合的设计依据。 29.设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对地杂散电容为100mH 和1000pf ,则当切除该空载变压器时,设 在电压为100kV 、电流为10A 时切断,则变压器上可能承受的最高电压为__141.4kV_______。 30.导致非线性谐振的原因是铁芯电感的____饱和______性。

高电压技术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电压技术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描述气体间隙放电电压与气压之间关系的是(A)

A、巴申定律 B、汤逊理论 C、流注理论 D、小桥理论。 2.防雷接地电阻值应该( A )。 A、越小越好 B、越大越好 C、为无穷大 D、可大可小 3.沿着固体介质表面发生的气体放电称为(B) A电晕放电 B、沿面放电 C、火花放电 D、余光放电 4.能够维持稳定电晕放电的电场结构属于(C) A、均匀电场 B、稍不均匀电场 C、极不均匀电场 D、同轴圆筒 5.固体介质因受潮发热而产生的击穿过程属于(B) A、电击穿 B、热击穿 C、电化学击穿 D、闪络 6.以下试验项目属于破坏性试验的是(A )。 A、耐压试验 B、绝缘电阻测量 C、介质损耗测量 D、泄漏测量 7.海拔高度越大,设备的耐压能力(B)。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8.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最普遍使用的是(B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器 D、放电间隙 9.变电站直击雷防护的主要装置是(A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器 D、放电间隙 10.对固体电介质,施加下列电压,其中击穿电压最低的是(C)。

A、直流电压 B、工频交流电压 C、高频交流电压 D、雷电冲击电压 11.纯直流电压作用下,能有效提高套管绝缘性能的措施是(C)。 A、减小套管体电容 B、减小套管表面电阻 C、增加沿面距离 D、增加套管壁厚 12.由于光辐射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B )。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答案:B 19.解释气压较高、距离较长的间隙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可用( A ) A、流注理论 B、汤逊理论 C、巴申定律 D、小桥理论 13测量绝缘电阻不能有效发现的缺陷是( D )。 A、绝缘整体受潮 B、存在贯穿性的导电通道 C、绝缘局部严重受潮 D、绝缘中的局部缺陷 14.设 S1、S2 分别为某避雷器及其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曲线,要使设备受到可靠保护必须( B )。 A、S1高于S2 B、S1低于S2 C、S1等于S2 D、S1与S2 相交 15.表示某地区雷电活动强度的主要指标是指雷暴小时与( B )。 A、耐雷水平 B、雷暴日 C、跳闸率 D、大气压强 16.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表明( D )。 A、负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高 B、正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高 C、负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高 D、正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高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林福昌讲解学习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25 --------------------------------------------------------------------------------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1-8答:影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流注理论认为:。。。(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②随着电压的升高。。。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④最后。。。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 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α个。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α-1)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α-1) e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个新电子,则(d e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 eα-1)=1或γd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电网络理论习题解

阅前提示:以下习题答案仅供参考,未经仔细核实,定有不少谬误,如有发现,请及时指正,谢谢! 习题1 1. 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t) = cos ωt ,i(t) = cos4ωt(u 、i 参考方向一致)。求该电阻元件的构成关系。 i(t) = cos4ωt = 8cos 4ωt -8cos 2ωt+1 = 8u 4(t)-8u 2(t)+1 2.二端元件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t) = 2cost ,i(t) = 0.5-cost ,试确定元件类型(即属于电阻、电感、电容等中的哪一类),并论证其无源性。 i(t) = 0.5-cost = 0.5-0.5u(t) 0T d )cos 5.0(cos 2d )(i )(u )t ,t (W T T 0<-=ττ-τ=τττ=?? 电阻,有源。 3.有两个二端元件,其电压、电流关系方程分别为 dt ) t (di ) t (2i u(t) (2) dt du(t)2u(t)i(t) )1(2== 试确定各元件类型,并论证各元件的无源性。 (1)因为dt du dt dq i 2 = =,所以q = u 2+A ,A 为常数,电容元件。 )t (u 3 2 d d du u 2u d )(i )(u )t (W 3t t =ττ?=τττ=??∞-∞-,当u<0时,W(t)<0,有源。 (2)因为dt di 32dt d u 3 = ψ=,所以ψ = 32i 3+A ,电感元件。 0)t (i 2 1 id d di i 2d )(i )(u )t (W 4t 2t ≥=τ?τ=τττ=??∞-∞-,无源。 4.如题图1所示二端口电路,其中非线性电阻r 的构成关系为u r = i r 3。此二端口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 p = u 1i 1+u 2i 2 = i = (i 1R 1+u R )i 1+(i 2R 2+u R )i 2 = i 12R 1+i 22R 2+i R 4≥0 0pd d )()()t (W t t =≥τ=τττ=??∞ -∞ -i u ,无源。 5.图1.23中对四种线性受控源给出了其一种零泛器模型。证明各含零泛器电路与对应受控源间的等效性。 6. 图1.16给出了用运放和电阻元件实现的CNIC 和VNIC 的电路。试证明各含运放电路与对应的负阻抗变换器间的等效性。 题图1

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精编5套

《高电压技术》期末冲刺试卷(1) 1.B 2.A 3.C 4A 5.D 6.D 7.C 8.B 1.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 2.极化时间最短的是( )。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 C.偶极子极化 D.空间电荷极化 3.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现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是() A.电压的频率 B.温度 C.电场的均匀程度 D. 杂质 5.电晕放电是一种()。 A.滑闪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沿面放电 D.自持放电 6.以下四种气体间隙的距离均为10cm,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A.球—球间隙(球径50cm) B.棒—板间隙,棒为负极 C.针—针间隙 D.棒—板间隙,棒为正极 7.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 ) A.远大于1 B.远小于1 C.约等于1 D.不易确定 8.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时,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与导线的() A. 电阻率成反比 B.悬挂高度成反比 C.悬挂高度成正比 D. 电阻率成正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表面、体积 2.空间电荷 3.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

4.击穿、闪络 5.光电离、热电离 6.60 7.集中性、分散性 8.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9.耐压水平、雷击跳闸率 1.固体电介质电导包括_______电导和_______电导。 2.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_____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3.电介质的极化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夹层极化。 4.气体放电现象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种现象。 5.带电离子的产生主要有碰撞电离、______、______、表面电离等方式。 6.工频耐压试验中,加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后,一般要求持续_______秒的耐压时间。 7.按绝缘缺陷存在的形态而言,绝缘缺陷可分为_______缺陷和______缺陷两大类。 8.在接地装置中,接地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用________和_________来衡量。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来说为零, 因此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2.在四种电介质的基本极化形式中,只有电子式极化没有能量损耗。() 3.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一般要加直流电压,绝缘电阻与温度没有关系。() 4.防雷接地装置是整个防雷保护体系中可有可无的一个组成部分。() 5.管式避雷器实质上是一只具有较强灭弧能力的保护间隙。() 1.(√)2.(×)3.(×)4.(×)5.(√)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吸收比: 2.雷击跳闸率: 3.雷暴日: 4.伏秒特性: 5.气体击穿: 1.指的是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间测得的两个电流值或两个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或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8章习题答案

第8章 习题 8.1 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吗? 为什么?如果电源是交流,电 容C 上电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 1)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因为,如图所示 C 假定一个无穷大直流电源对集中参数的电感、电容充电,且t=0-,i=0, u c =0。 在t=0时合闸:()()()()dt t i C dt t di L t u t u E c L ?+=+=1 ,即()()E t u dt t u d LC c c =+22,解为()()01cos c u t E t ω=- ,0ω= C 上的电压可达到2E 。 也可以这样理解,当电容上电压为E 时,回路中电流达最大值,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继续给电容充电,使得电容上电压达到2E 。 2)如果电源是交流,在15-16个周波后,暂态分量可认为已衰减至零,电容电压的幅值为 2 022 0C U E ωωω =-,0ω为回路的自振角频率。此时电容电压与回路自振角频率和电源频率有关,可见电容上电压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变化。 8.2 什么是导线的波速、波阻抗?分布参数的波阻抗的物理意义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电阻有何不同? 解:波阻抗:在无损均匀导线中,某点的正、反方向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是一个常数Z ,该常数具有电阻的量纲Ω,称为导线的波阻抗。 波速:平面电磁波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0 01C L ±=ν,波速与导线周围介质有关,与导 线的几何尺寸及悬挂高度无关。 波阻抗虽然与电阻具有相同的量纲,而且从公式上也表示导线上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但两者的物理含义是不同的: 1) 波阻抗表示只有一个方向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比值,其大小只决定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

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精华版

《高电压技术》期末冲刺试卷(1) 1.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 2.极化时间最短的是( A )。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 C.偶极子极化 D.空间电荷极化 3.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现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是(A ) A.电压的频率 B.温度 C.电场的均匀程度 D. 杂质 5.电晕放电是一种( D )。 A.滑闪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沿面放电 D.自持放电 6.以下四种气体间隙的距离均为10cm,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D )。 A.球—球间隙(球径50cm) B.棒—板间隙,棒为负极 C.针—针间隙 D.棒—板间隙,棒为正极 7.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 C ) A.远大于1 B.远小于1 C.约等于1 D.不易确定 8.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时,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与导线的( B ) A. 电阻率成反比 B.悬挂高度成反比 C.悬挂高度成正比 D. 电阻率成正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固体电介质电导包括___表面____电导和_体积______电导。 2.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_空间电荷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3.电介质的极化形式包括_电子式极化__、__离子式极化_、__偶极子极化_和夹层极化。 4.气体放电现象包括__击穿_____和__闪络_____两种现象。 5.带电离子的产生主要有碰撞电离、__光电离____、_热点离_____、表面电离等方式。 6.工频耐压试验中,加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后,一般要求持续__60_____秒的耐压时间。 7.按绝缘缺陷存在的形态而言,绝缘缺陷可分为__集中性_____缺陷和__分散性____缺陷两大类。 8.在接地装置中,接地方式可分为_防雷接地_______、_保护接地_______、_工作接地_______。 9.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用__耐雷水平______和_雷击跳闸率________来衡量。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来说为零, 因此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对) 2.在四种电介质的基本极化形式中,只有电子式极化没有能量损耗。(错) 3.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一般要加直流电压,绝缘电阻与温度没有关系。(错) 4.防雷接地装置是整个防雷保护体系中可有可无的一个组成部分。(错) 5.管式避雷器实质上是一只具有较强灭弧能力的保护间隙。(对)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吸收比:指的是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间测得的两个电流值或两个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或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2.雷击跳闸率: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3.雷暴日: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4.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5.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高电压工程答案(清华大学版)

高电压工程课后答案 1.1空气作为绝缘的优缺点如何? 答:优点:空气从大气中取得,制取方便,廉价,简易,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缺点:空气比重较大,摩擦损失大,导热散热能力差。空气污染大,易使绝缘物脏污,且空气是助燃物当仿生电流时,易烧毁绝缘,电晕放电时有臭氧生成,对绝缘有破坏作用。 1.2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而不是离子引起? 答:由于电子质量极小,在和气体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几乎不损失动能,从而在电场中继续积累动能,此外,一旦和分子碰撞,无论电离与否均将损失动能,和电子相比,离子积累足够造成碰撞电离能量的可能性很小。 1.5负离子怎样形成,对气体放电有何作用? 答:在气体放电过程中,有时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电子,碰撞电子反而别分子吸附形成了负离子,离子的电离能力不如电子,电子为分子俘获而形成负离子后电离能力大减,因此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负离子的形成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 1.7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非自持放电必须要有光照,且外施电压要小于击穿电压,自持放电是一种不依赖外界电离条件,仅由外施电压作用即可维持的一种气体放电。 1.13电晕会产生哪些效应,工程上常用哪些防晕措施? 答:电晕放电时能够听到嘶嘶声,还可以看到导线周围有紫色晕光,会产生热效应,放出电流,也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臭氧。 工程上常用消除电晕的方法是改进电极的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 1.14比较长间隙放电击穿过程与短间隙放电放电击穿过程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答:长时间放电分为先导放电和主放电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电子崩和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短间隙的放电没有先导放电阶段,只分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阶段。 2.1雷电放电可分为那几个主要阶段? 答:主要分为先导放电过程,主放电过程,余光放电过程。 2.4气隙常见伏秒特性是怎样制定的?如何应用伏秒特性? 答:制定的前提条件是①同一间隙②同一波形电压③上升电压幅值。当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取击穿时刻t1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1,当电压升高时,击穿也发生在峰值,取击穿时刻的值t2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2,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击穿发生在波前,取此时击穿时刻t3作垂线与击穿电压交点为3,连接123 应用: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于两个并联气隙s1和s2上,若某一个气隙先击穿了,则电压被短接截断,另一个气隙就不会击穿。 2.7为什么高真空和高压力都能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简述各自运用的局限性? 答:在高气压条件下,气压增加会使气体密度增大,电子的自由行程缩短,削弱电离工程从而提高击穿电压,但高气压适用于均匀电场的条件下而且要改进电极形状,点击应仔细加工光洁,气体要过滤,滤去尘埃和水分 在高真空条件下虽然电子的自由行程变得很大,但间隙中已无气体分子可供碰撞,故电离过程无从发展,从而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但是在电气设备中气固液等几种绝缘材料往往并存,而固体液体绝缘材料在高真空下会逐渐释放出气体,因此在电气设备中只有在真空断路器等特殊场合下才采用高真空作为绝缘。 2.8什么是细线效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