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亚洲教案

亚洲教案

亚洲教案
亚洲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

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探究式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2、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语言表达规范并能使用准确的地理术语。

3、通过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让学生做些相关练习,为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打基础

讲授新课:

1、地理位置

出示东、西半球图,亚洲与周边大洲、大洋位置关系图,亚洲的经、纬度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归纳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学生活动:讨论从哪些方面说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

教师归纳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2、范围

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并速记亚洲6个地理分区,及各分区中有哪些国家。后抢答幻灯片上展示的练习。

形成一个竞争氛围,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提高其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地形、地势及河流特征

出示亚洲地形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小组合作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p6活动3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综合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确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世界之最

幻灯片展示亚洲世界之最,学生阅读

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习也更有激情

5、气候类型及特点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读图并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归纳亚洲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气候类型图归纳总结一个洲的气候特点这种方法

6、尝试探究

幻灯片展示探究题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锻炼其知识迁移能力

7、小结

找学生谈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8、板书

幻灯片展示本节课知识要点

因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以目录形式板书要点,条理清晰方便记忆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地理科目的特点,侧重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是复习课,所以容量大,但由于学生大多已忘记原来所学的知识,所以讲解的较细致。本节课知识点和地图较多,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教案重点

《樱花》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古老的日本民谣,运用都节调式音阶写出,4/4拍,中庸的速度。整首歌曲是一个非对称性的结构: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加强了情绪与语气-既感叹樱花之美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最后四小节是尾声,材料来源于引子,使得整首作品前后呼应。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应注意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之后再展开后面的教学,因此,以浪漫樱花开始新课,不仅让学生欣赏了歌舞,同时也领略了樱花的美丽。 三、课例 参考教案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自然、舒缓的声音背唱歌曲《樱花》。 2、过程与方法:能在聆听、演唱、探究、合作、表现等音乐 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了解日本音乐所表现出的崇尚自然美、 朴素美,偏爱单音音乐以及追求余韵美、少装饰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樱花》 难点:都节调式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引入新课的学习 2、引入樱花的介绍。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 它,它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 爱花、争先观赏花的一种愉悦的的情景。樱花花朵极其美丽, 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盛开时节花 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每年春天花开 时节,日本人民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二、新课教学: 欣赏完美丽的樱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

名字就叫做《樱花》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一遍,并思考: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歌曲的情绪?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典雅 古朴、清新明朗、优美抒情,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谱。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 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3 4 6 7 1,落音在3)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其旋律进行以级进 为主,词乐关系一字对一音为多。节奏平稳,旋律自然流畅, 具有幽雅古朴、清新明朗的色彩和浓郁的日本风味。在此过 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 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 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 7、欣赏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你的感受?感想是什么?(优美抒情)速度又应该?(中速。 缓慢)? 8.有表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总结本课 (五)其他选择(教师自拟) (谭颖涛供稿)四、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

第一课时 设计人:lyh 一、复习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教学目标: 1、记住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和人文地理(人 口、宗教、人种、经济、城市)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3、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四、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五、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亚欧大陆 (二)自主学习,构建系统 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任务二:说出亚欧的地形特点 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 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 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 2、强化记忆,填写复习指导第36页知识梳理 (三)汇报交流,归类解析 1、汇报交流 2归类解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任务一:地理位置 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亚洲地理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向望。 任务二:地形特点

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 亚洲地形特点: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分布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任务三:气候特点(读《亚欧气候类型》图) 亚洲气候特点: 1 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 大陆性强 3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比较表格: 欧洲气候特点: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 2 海洋性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任务四:河流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1 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2 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特点:1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 航运价值高 任务五: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亚洲:1 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2 人口分布不均匀 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最新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案 4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谢谢观赏此内容是原创,翻版必究。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亚洲弦歌 单位: 姓名: 日期: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樱花》第1课时 学科音乐年级八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课型 唱 歌 课

教育理念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得表现形式。有感情地歌唱是教学中得主要目标,对于任何一首歌曲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以及音乐特征,结构,歌曲意境等,用恰当得力度,速度,表情去表现歌曲得情感,使学生在丰富得情感中学会歌曲。 教学 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得民谣,被认为是日本得第二国歌词,运用都节调式部分写成4/4拍,中庸速度。整首歌曲是一个非对称性得结构,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得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加强了情绪与语气—即感叹樱花之美又有一种难以言喻得哀愁,最后四节是尾声,使得整首作品前后呼应,歌中唱到得樱花被益为日本得得国花。 预设 目标1、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感受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得情节。 2、了解有关日本小常识,例如:樱花是日本得国花,日本传统民族服饰—和服,日本是我国得邻国等。 教学重点能对亚洲不同国家得民间音乐产生兴趣,运用自然,舒缓得声音背唱歌曲《樱花》,并从中了解日本音乐所表现出得崇尚自然美,少装饰音得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得3、4、7这几个音,以及曾似度特征音程得进行,有表情、自然大方得演唱歌曲。 教 学 用 具 准备 录音机、磁带、CD、多媒体、手风琴等 教学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 间分配组织教学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2/4 1 2 3| 3 45|5 6 5 4|321| miya miya miya miya 1 7. 1|1 23 |3 4 32|1 7.1|| 学生分成 两个声部进 行二声部发 声训练 养成良好得发 声歌唱习惯,为 学歌曲做好准 备。 约5分钟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 亚洲概述 精品教案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 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及欧洲气候的特点对比。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什么说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自制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 答:略 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 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课件: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大班邮递马车教案

大班邮递马车教案

大班邮递马车教案 【篇一:《邮递马车》——音乐教学案例】 1 2 4 【篇二:邮递马车教案】 六年级音乐12册第二课亚洲弦歌之邮递马车课时教案 胜利五中杨淑萍 课题:《邮递马车》 教材分析: 《邮递马车》是由邱灯志夫作词,古关裕而作曲的日本歌曲,作于1951年,从70年代传入我国传播至今,歌谣情绪欢快。歌曲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函时的喜悦心情。当时,在那遥远的牧场上,得知家乡亲人和朋友的信息时比较困难的,只有邮递马车才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快慰。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时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歌曲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二四拍,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邮递马车》,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唱准唱美歌曲

2、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形象,体验马车奔驰向前的音乐形象及牧场上的人们充满期待喜悦的心情和对亲人的浓浓深情。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辩和想象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鉴赏相同音乐作品不同表演形式的艺术效果形成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唱好唱美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以及变化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歌声悠扬 教师用琴声自然把学生带入歌曲复习,同时起到组织教学情境导入的效果。启发学生用良好的站姿、心态和微笑的口型来背唱前一课歌曲《拉起手》(这个形式已成为课堂常规) 二、引入新歌 递马车》是邱灯志夫、古关裕而在1951年创作出来的,从70年代传入我国传播至今。(课件播放出示课题、作者信息、邮递马车图片) 现在邮递马车出发了,你们来听听这又会是一首怎样的歌曲呢? 2、第一段聆听。在静听的时候不要忘了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形象是怎样的?可以前后四个同学一组听后商议一下。(电脑播放歌曲音频) 3、第二段聆听。这回要注意听辨写出伴奏的乐器听后再议。(电脑播放歌曲音频、乐器图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 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 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 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四、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

深情教学设计

《深情》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潘丽琴 215500 【课型】 欣赏课 【教材】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教学内容】 《深情》 【教材分析】 《深情》是根据印度北方“拜拉夫”拉格创作的。在清晨时间演奏,是用于祈求上天神灵的音乐。该曲由印度西塔尔演奏大师拉维·香卡与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共同演奏的一首著名乐曲。乐曲开始部分为阿拉普,这是一种类似引子的、速度较慢、节奏自由的散板,由一种长颈的弹拨乐器坦布拉奏出持续的长音为背景。西塔尔自上而下拨奏,其共鸣弦奏出一句下行经过句,预示乐曲的开始。首先,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了雄浑有力的、问寻式的旋律,紧接着,西塔尔奏出仿佛与小提琴相应和的曲调,随后小提琴和西塔尔共同奏出了委婉曲折、发自内心的音调,让听者似乎置身于古印度的阿陀石窟中,聆听虔诚的印度人向神袛诉说他们苦难的生活。 阿拉普结束后,坦布拉鼓奏出明显的汀塔拉节奏圈,由缓到急。最后,乐曲速度明显加快,坦布拉鼓的声音也高亢起来,鲜明的节奏给音乐带来了活力,给人们呈现出另一幅画面:古代印度的舞者们在深情起舞,她们以动人的舞姿、深情的眼神和虔诚的心情供奉着神袛。小提琴琴弓在四条弦上飞快地跳动、舞步也不断加快,在音乐到达高潮后,西塔尔和小提琴的音乐回到了悠长抒情的音调上,石窟又恢复了宁静。 【教学目标】 1.赏析乐曲《深情》,感受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2.掌握印度传统音乐中“汀塔拉”节奏圈的规律,并初步了解印度音乐的 特点。 3.通过感受、体验等音乐实践活动,感知、理解印度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印度音乐,感受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难点:学习汀塔拉节奏圈;感受印度音乐的装饰性。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印度歌曲《吉米,来吧》,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师生通过聆听,初步感受印度音乐。

七年级地理_亚洲及欧洲(教案)

七年级地理 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8年版本)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8年版 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之杯 第一课时:我和你 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 第三课时:奥林匹克号角 第四课时:生命之杯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第一课时:摇篮曲 第二课时: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三课时:鳟鱼 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 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第一课时:樱花 第二课时:深情 第三课时:小河的呼唤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 第一课时:唱脸谱 第二课时:我不挂帅谁挂帅

八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 (一)唱歌部分 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6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程设计: 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复习回忆: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 (1)成因。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 (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活动4 4、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析疑点拨: 6、拓展训练: 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7、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亚洲与欧洲教案

亚洲与欧洲教案 篇一:【湘教版】6.1《亚洲及欧洲》教案 亚洲及欧洲 篇二: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及欧洲气候的特点对比。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什么说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自制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 答:略 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 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课件: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 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并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最先完成。(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课题 1.1亚洲及欧洲(1)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分析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分析亚洲、欧洲地形特征,总结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从哪几个方面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亚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特点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多媒体播放《亚洲雄风》歌 曲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 同学习学习目标 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亚细亚”和“欧罗巴”(8分钟) (1)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海陆位置: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欧洲地理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40°N与北极圈之间,北、西、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1、课件出示: 阅读课本P2——P3内容解决以 下问题: (1)亚洲的经度范围?东西半 球中哪个半球? 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的纬度 范围?位于南北半球中哪个半 球?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濒临哪些 大洋和大洲? (2)完成P3活动题:描述欧洲 的地理位置 (3)了解地方时和区时?北京 位于哪个区时?日界线是哪一 通过自主学习,带着问题 观察,多思考,让学生从 地图中掌握知识,从而逐 渐重视地图在地理学习 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彼此 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解决难题 题目由浅入深,让学生自 己在答题过程中总结出 亚洲地形特征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彼此 交流,解决问题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1亚洲概述教案

亚洲的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析一个地方自然环境要素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 3、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和分析地理的方法,让复习变得轻松愉快。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看”我行 同学们根据看地图册和教材,归纳并描述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看哪位同学能拔得头筹, 又快又好。 亚洲:经纬度位置: . 半球位置: . 海陆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临,南临,北临;西部与紧密相连,西南部以与非洲为界,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 读图,运用所学办法描述北美洲的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美洲的经度为 20°W~ 170°W,纬度约是15°N~83°N;地跨寒、温、 热三带 2、半球位置:; 3、海陆位置:。 活动二:“不知高低” 各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图,分析并得出亚洲地形与地势特点。

读图分析亚洲的地形 特点 :; :; 根据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 : .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链接中考 (2016年自贡图4是世界两个岛屿地理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根据图中地理坐标可以推测,甲岛屿比乙岛屿() A、河流更多 B、气温更低 C、地势更高 D、纬度更低 18、根据图中河流分布推测,乙岛屿地势() A、周高中低 B、南高北低 C、中高周低 D、东高西低 活动三:走出迷宫 通过集体和小组成员间的不懈努力,合作探究共同闯过重重难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共同进步,走出困惑。 师生互助,共同解决。 1.请仔细读亚洲气候图,找出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 2.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归纳亚洲气候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1/2/3组完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全章安排五课时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媒体: 1、多媒本课件 2、时区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 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 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 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 时区。 4、推算时间。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6、完成课本练习P4 2题。 7、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西时区用“-”,中时区用“0” 并用公式来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8、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界线。 9、日界线的定义。 10、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形 亚洲地 理位置

亚洲概述习题

复习题15.1 一.选择题: 1.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 〖 〗 A.青藏高原 B.蒙古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2.世界最大的半岛: 〖 〗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中南半岛 D.朝鲜半岛 3.下列河流中,全部流入太平洋的一组是: 〖 〗 A.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 B.黑龙江、澜沧江、珠江、黄河 C.叶尼塞河、鄂毕河、乌拉尔河、怒江 D.恒河、印度河、勒拿河、塔里木河 4.下列四城市中,降水最多的是: 〖 〗 A.新加坡 B.东京 C.新德里 D.乌兰巴托 5.世界最大的湖泊是: 〖 〗 A.贝加尔湖 B.青海湖 C.里海 D.苏必利尔湖 6.下列地区盐度最高的是: 〖 〗 A.黑海 B.死海 C.红海 D.地中海 7.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广阔的大陆导致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 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广阔的北部平原导致了极地气候面积最广 8.下列平原中,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是: 〖 〗 A.图兰平原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恒河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读“沿40°N 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9—11题。 9.有关E 、F 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E 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E 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C.F 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D.F 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 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 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G 地为帕米尔高原 D.O 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11.影响J 半岛和平与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民族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插手事务 C.核问题 D.领土争端 高度(米)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里 海 ︱︱ O 河︱︱ 渤海︱︱ 日 本海 ︱︱ 40°N J E F H G | | | | | |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9918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 (一)唱歌部分 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教唱曲谱,再学歌曲歌词。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或学生听钢琴视唱,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 3.每学一首歌曲,必进行复习、检查、巩固练习,让个别学生(有特长或有兴趣的学生)表演唱。 4.尝试合唱教学,使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部分

1.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音高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鉴赏水平 2.唤起并陶冶情感,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丰富和满足。 三、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时安排内容周别 一、生命之杯第一课时我和你 1 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 2 第三课时奥林匹克颂 3 第四课时生命之杯 4 二、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摇篮曲 5 第二课时鳟鱼 6 第三课时欣赏7 第四课时梁祝8 三、山野放歌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9 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0 第三课时欣赏11 第一课时樱花1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观后感15篇 亚洲文化嘉年华观后感(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观后感15篇亚洲文化嘉 年华观后感(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立足亚洲、面向世界,覆盖了亚洲各个国家,又向世界各文明开放,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兼收并蓄、共同进步的文明理念。 初夏的北京,暖风习习。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对传承弘扬文明的一种守望坚持,也是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此时,亚洲各国汇聚一堂,就是要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对话平台,推动亚洲文明的再发现、再创造、再繁荣,向世界描绘出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的积淀,理应尊重与包容。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 ___主席在巴黎 ___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相处首先需要和而不同的包容之心,让各国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生、欣欣向荣。文明相处应多一份尊重,我国自古就有文明交融互鉴的真诚实践与历史智慧,和而不同、海纳百川、四海之内皆兄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

和下西洋已成世界文明交融的佳话,如今,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更演化为“一带一路”的文明合作诗篇,在古今文明交融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用尊重与包容赢得认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展现我国对文明的尊重,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沉智慧,必将为文明和谐相处、平等相待提供智慧启发。 文明因交流沟通而繁荣。交流带动和平,交流促进传承、交流碰撞智慧。在交流中守护和平,我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和平文化,在五千年的恢弘画卷中,和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国此次主导的亚洲文明对话,更是为文明交流注入和平理念,让文明在交流中促进世界和平。在交流中助力传承,“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各国文明亦是如此,不同文明在交流中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的对话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永葆文明生机的平台。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亚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这里饱含着文明的智慧与文化的底蕴,在交流中,各国必将不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碰撞出文化繁荣的智慧火花。 多元文明共筑起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中国既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先行践行者,本次亚洲文明对话,不仅贡献推动文明进步的中国智

亚洲概述教案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亚洲概述》教案 (一)本节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 4.初步掌握使用亚洲地形图和有关资料,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5.通过资料,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与发展造成的影响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通过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2.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大洲及其分界线。 3.亚洲地形特点以及主要地形区。 4.亚洲地形特点对于河流的影响。 5.亚洲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6.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我们回顾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一直围绕着世界、地球这个话题在展开,现在我们这学期就要进入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去了解这个地方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观,那么你认为了解一个地方应该先从哪些角度开始呢?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我们这学期所要学习的地理称为世界区域地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一直围绕着“3W”原则;3W原则即where、what、why;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三个单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让我们通过亚洲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某个地方的方法。 活动(1):读课本P2页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完成: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活动(2):读课本P2页7.1图,完成: 亚洲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图7.1观察可知: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其纬度跨_____°,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的洲;通过7.1图可以算出亚洲所跨纬度,以及经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