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激光技术在航空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航空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航空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航空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航空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胡凡俊

作者单位:第一航空学院导弹教研室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8970352.html,/Conference_148990.aspx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1.doc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奖励 办法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军工企事业单位管理创新与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生存发展竞争能力,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和原国防科工委颁发的《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国资委《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中国企业联合会印发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发布 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每年评审一次。对获奖的管理创新成果通过会议表彰、媒体宣传、典型交流、专项推广等形式,达到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条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是指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针对突出问题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管理模式与方法,创造性地革新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经营理念、改进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等,确有成效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条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标准与等级

第五条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必须符合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的基本条件。 (一)创新性:符合管理科学原理,体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在企业组织、制度、模式方法等方面确有创新因素,达到或超过行业或国内先进水平。 (二)实践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客观要求,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效益性:管理成果经过一年以上的实践应用,经科学测定与计算,证明该成果具 第十条评审委员会负责管理创新成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成果的审定。评审委员会由主管机关领导、协会领导、军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职责是: (一)对年度管理创新成果评审重点提出指导意见。 (二)对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专家组成员资格进行核定。 (三)对每年一度的管理创新成果专家评审建议进行核准审定。 第十一条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协会事业发展部,负责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十二条在评审委员会下设立管理创新成果评审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具有改革管理实际经验和专业管理专长。专家成员选拔

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21 世纪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成果是军事航天系统.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亦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军事航天系统大致可分为 4 类:军事航天运输系统,军事卫星系统,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和航天作战系统军事航天运输系统,与传统投送方式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投送速度极快.利用空天飞机投送,能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做出反应,二是具有侦察监视与预警功能.对导弹发射进行预警.它具有很强的的灵活机动性和综合侦察能力.三是可作为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进行战略预置.一旦战时需要,可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任务.四是既是投送平台,进入空中后又能成为作战平台.另外,由于进入轨道后是在遥远的太空,使得航天运输系统具有抗打击和抗干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部署在陆,海,空等领域的常规武器装备只能对其望洋兴叹. 军事载人航天系统,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疆域. 载人飞船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载人飞船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 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 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空间站能长期的飞行,故保证了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 这对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 军事卫星系统,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侦察卫星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收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信息,获取军事情报;卫星用于全球性的战略通信,战术通信卫星用于提供地区性战术通信以及军用飞机,舰船乃至个人终端的移动通信;军用导航卫星可为地面战车,飞机,水面舰艇,地面部队甚至单兵提供精确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并能为导弹和炮弹精确制导,大大提高武器的使用效率;测地卫星能用于测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坐标和地形图,测定打击目标的坐标. 航天作战系统,航天作战是指利用各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攻击,摧毁敌方的航天器, 或利用航天器上载有的定向能武器, 动能武器攻击, 摧毁敌方陆地,海洋与空中的目标. 航天作战武器技术尚处于初期研究,试验阶段,距实战使用还有相当距离.已实现的航天作战试验,是利用动能反卫星导弹接近并摧毁了目标卫星.为了配合天对天攻击型的航天战争,必要时也可以发射以地面为基地的作战兵器,拦截和破坏敌人的目标.尤其是使用地面定向能武器配合航天作战,将使地对天攻击型航天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太空已成为军事争夺最激烈的场所,军事航天系统在局部战争中得到了逐步应用,并显示了极大的潜力.被称为第一次"空间战争"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运用了现已装备的各种军事航天系统,在侦察监视,通信指挥,导航定位等诸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21 世纪,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空中力量的战略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太空力量将从目前对空中作战的保障方式,转变为直接的武力攻击和防御,从而对空中战场环境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太空与地面已经紧紧地联接在一起.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亦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航天技术高度综合集中了许多基础科学和新技术, 它的发展促进了一大批基础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当今,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以大空间概念设计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蓝图, 把航天技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认为它是发展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技术,它能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其它基础产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进步, 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加速器"和"倍增器"的作用.

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 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6月2日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1.1引言 (2) 1.2激光技术发展历程 (2) 1.3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3) 2.激光的基本特性 (4) 2.1激光的概念 (4) 2.2激光的特点 (4) 2.3激光的产生 (5) 3.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6) 3.1激光武器的分类 (6) 3.2已装备的激光技术军事运用 (8) 3.3激光武器的特点及局限 (12) 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激光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被运用,许多技术被运用到军事领域上来,研制了许多的军事武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究更是带动了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激光技术进步。 激光技术是人类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及相干性好的特点,尤其在现代军事的观测、监视、通信及武器系统方面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现代军事侦察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球上空有千余颗各类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对世界各国进行着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全维的侦察和探测。激光技术用于军事,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常规武器的命中率,而且可为军队提供新型战术武器,从而大大增强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能力,其应用有激光雷达、激光测距、定向能激光武器、激光制导、激光通信、航空航天、电子对抗等方面,受到各大军事强国的重视,成为军事技术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测量,激光通信,激光制导,激光武器

1.绪论 1.1引言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问世并运用于局部战争,高技术局部战争便应运而生,并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高技术局部战争以其鲜明的特征,标志着战争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现象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霸权主义的争夺而导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在新技术革命大潮的冲击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军事高技术的兴起,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件件新式武器装备诞生了,一件件旧式武器装备被淘汰了。高技术局部战争便是这种军事高技术与局部战争的结合体。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高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首先直接作用于武器装备,引起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而新式武器装备用于战争,便出现许多新的作战样式,产生新的作战方法,引起了战争形态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军事理论的变革,科学技术不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战争的发展。当今,一个研究高技术、利用高技术的浪潮正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研究军事高技术,利用军事高技术,正是时代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而激光技术正是其中一项。 1.2激光技术发展历程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受激辐射概念的提出、微波波谱学的创立、微波激射器的问世、激光器诞生以及激光技术的发展这五个阶段。[1]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之后,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认为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过程中是以量子的形式出现的,而且辐射本身也是由光量子组成的。1909年,爱因斯坦对辐射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他在《论辐射问题的现状》中明确指出, 普朗克定律本身隐含着这样的内容:辐射场不仅显示出波动性, 而且显示出粒子性,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辐射的“波粒二象性”概念。1911年, 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的核模型。1913年, 波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 1954年7月美国物理学家汤斯和他的小组研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 定 【法规类别】国防科技 【发布部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已撤销) 【发布日期】199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1998年)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将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承担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职能、军转民管理职能,交给新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承担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军品科研任务、军转民、三线调整搬迁、国家有关专项计划管理以及核电办公室(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的职能,交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三)将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承担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技小组的工作,交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四)将核、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工业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交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逐步将各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 (五)将核工业总公司承担的核电建设管理职能,交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六)将兵器工业总公司民用爆破器材局、原国内贸易部民爆器材流通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交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七)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不直接管理军工企业。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国防科技工业和军转民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及行业管理规章;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问题。 (二)组织研究和实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组织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布局、能力调整;指导军工企事业单位实施战略性重组、企业集团发展和企业改革工作。 (三)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和科研规划,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划,做好国防科研、生产、建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成就: 成就,拼音是chéngjiù,汉语词语,意思是成绩;业绩:成就非凡。 取得的成绩;完成;成全等。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成为。业绩;作出的成绩。 中国航天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概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新一代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继首飞成功,使中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运载火箭成功升级换代,擎起迈向航天强国的中国力量。 一组数据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这表明我国火箭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制模式开启信息化时代。 近五年来,从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试运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空间实验室阶段“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既定任务目标,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中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发轻快。 航天事业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空间技术,也就是各种火箭、卫星、飞行器的制造和发射技术等;二是空间应用,是让航天技术产生

2020年国防军工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国防军工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1. 星链计划第七批卫星入轨,马斯克放话6 个月内公测卫星互联网。 星链计划第七批卫星入轨,马斯克放话6个月内公测卫星互联网。新浪科技显示,4 月22 日,猎鹰9 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基地发射,将第七批的60 颗卫星送上了太空。SpaceX 发射卫星总数已达到422 颗,SpaceX 计划要在今年年底前将1000 多颗卫星送入太空。4 月23 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布星链最新目标:“星链内测差不多三个月后开始,公测六个月以后。最初的测试将适用于高纬度地区。星链服务最初将在2020 年提供给加拿大和北美客户,并在2021 年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至世界其他地区。 2. 国家首次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国内星网推进更进一步,带来宇航领域新的巨大增量。 国家首次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4 月20 日,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召开经济运行例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 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 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我们在此前1 月20 日发布的《低轨卫星星座系统,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和2 月8 日发布的《钢铁侠的下一站:空天互联网》也提到低轨卫星星座系统,可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星网推进更进一步,带来宇航领域新的巨大增量。构建一个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于军提升国防安全,于民未来经济效益显著。整合现有的卫星星座,构建一个建设与运营于一体,具备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并且市场化运作的星座是趋势所在,届时将与国外SpaceX、Oneweb 等同台竞技。按照目前我们汇总的公开披露的由国家队建设的星座计划,未来至少需要1000 颗以上的卫星进行组网,此外考虑到地面端、应用端的布局,将是宇航领域新的巨大增量。我们按照1000 颗卫星星座规模测算,单颗卫星造价3000 万元/颗,国内卫星制造领域市场规模有望增加300 亿;按照单位重量发射约10-15 万,卫星发射市场预计增加300 亿,同时占比20%左右的地面段设备及运营大致也需要200 亿+,按此估算,新增的星座组网建设投入规模约800 亿。此外,小卫星的寿命一般在5-8 年,星座组网完成后要维持星座运营还需要不停发射补网卫星,预计每年补网的硬投入也在100 亿元以上。后期的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按照SIA 发布的报告,投入产出比1:10,预计未来应用市场预计可达1 万亿。 3. 卫星制造端率先受益,卫星互联网星座应用瞄准庞大民用市场 卫星制造端率先受益,选择卡位业绩有望实际受益的公司。国内卫星制造产业整体以国家队为主,包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科技八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等,商业卫星公司踊跃参与,如银河航天、长光卫星等,建议关注卫星制造投入给相关产业链包括整机、分系统及零部件的公司,建议关注【中国卫星】(航天科技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五院小卫星整机厂以及部分卫星部件及应用业务)、【天银机电】(旗下天银星际的星载敏感期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航天电子】(航天电子领域国家队,在卫星遥测及数传、宇航微电子方面具备领先地位)、【航天电器】(军用连接器核心骨干企业,宇航级连接器领域优势突出)、【全信股份】(卫星及运载火箭宇航信号线产品市占率高企)、【亚光科技】(具备宇航微波器件生产线,为重要卫星总体单位供应射频微波器件)等。 卫星互联网星座应用则瞄准庞大民用市场,未来天基+地面互联网融合,形成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网络。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按照SIA 评估航天投入产出比是1: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8970352.html,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作者:何锡陵 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2期 摘要:文章首先从军品生产能力水平和结构、军民关系、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总结了 国防科技工业各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现实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寓军于民军民结合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78-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是“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模式、科技发展、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型,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以锻造一个崭新的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跃升。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客观分析,是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 伴随国际战略格局、国内安全环境、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发展思路历经几次转换。根据发展思路的调整,可以将建国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提高供给能力为中心的阶段(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就总体而言,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薄弱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庞大的军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提高供给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这一阶段内,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科技工业也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这种体制对集中有限资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完整版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 六条规定解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六条规定”解读 第一条禁止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是指: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在机关、单位私自利用公有或个人计算机以及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陆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境外情报机构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窃取情报的重要途径,且攻击手法日益隐蔽、日趋先进。涉密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IP地址,是境外情报机构窥视的重点,在未采取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私自在机关、单位登陆互联网,一旦发生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上处理、存储、传输泄密信息,导致泄密事件发生。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访问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利用互联网处理、存储、传输涉密信息的现象屡禁不止。在军工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90%以上与互联网有直接关系,互联网已成为泄密的主要渠道。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机关、单位登录互联网的监督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安全保密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具体要求如下:(一)机关、单位应建立登陆互联网管理制度;(二)集中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分散使用的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应明确管理负责人;(三)工作人员登录互联网必须通过审批,进行实名登录,严禁将涉密载体带入登录互联网的场所;(四)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与监控措施,记录工作人员访问的互联网网址;(五)对外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信息,须经保密审查;(六)禁止将个人具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机关、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军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材料:军工材料专题之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既能保持原材料的主要性能,又能通过复合效应与协同效应获得单一原材料不具备的性能,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衡量军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复合材料的兴起丰富了现代材料家族。尤其是具备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其成为各类军民装备重要的候选材料之一。美国国防部在2025年国防材料发展预测中提到,只有复合材料能够将强度、模量和耐高温的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同时提高25%以上。复合材料正成为航空以及国防装备的关键材料。 国际先进军民用飞机中,复合材料用量持续增长。主要应用复合材料的部位包括整流罩、平尾、垂尾、平尾翼盒、机翼、中前机身等。F-22战机与空客A380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在20%-25%之间,而波音B787与空客A350的复合材料用量将突破50%,超越铝合金成为用量最大的材料。飞机正进入复合材料时代。 一、复合材料概览 (一)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能保留原有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与一般材料的简单混合有本质的区别。 复合材料包含基体(matrix)和增强材料(reinforcement)两个部分。基体材料主要起到包裹、支撑和保护增强材料的作用;增强材料是复合材料的关键,分布在基体材料中起到提高增强基体材料性能的作用,如提高强度、韧度及耐热性等,增强材料与基体间存在明显界面。

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发 展 DEVELOPMENT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科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作出的战略部署。军民融合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深化,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丰富和发展。 军民融合的意义 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科学、技术、产业等方面,按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良性互动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和工业的基础,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双赢发展。较之过去的“军转民”、“军民结合”和“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过去从军到民的单向转移变为既有“军转民”,又有“民参军”的互通、互补、互动,推进军工经济和民用经济的良性互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融互通,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基于能力推进军民融合,即技术、人才、设施、产能的军用民用能力全面结合;三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顺应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走向,摈弃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实现军工经济与民用经济全面接轨,完善军民融合技术产业链,壮大产业经济。 1.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建设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丰富与发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学习两套本事,在军事工业练习民用产品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本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 军”,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着眼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寓军于民的思想,强调“坚持寓军于民,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化了我们党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标志着我们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2.军民融合是世界主要国家军工发展的共同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经济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组建能军能民的大型军工联合体,积极扶持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打造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从建设模式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代表的“军民一体化”,以日、德为代表的“以民掩军”,以俄、印为代表的“先军后民”和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以军带民”四种模式。纵览美国当代的高科技发展史,从核能、航空、航天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无不与美国的军事工业有密切联系,如著名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等。据统计,美国大约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生产。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企业,民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10%~20%,80年代后占50%~80%;全部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50%的人员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全部职工中,有20%的人员从事军品生产。俄罗斯和欧洲也大致如此。实践证明,军民融合是世 □ 林鲁宁 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0/08 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国防科技工业 32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李玮陕西省国防科工局) 国防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的安全、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是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国国防科技工业中占重要席位。 国防科技工业是指国防工业或军事工业,国外多指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一切活动(包括人员、设备、单位等)。我国一般指研制、生产武器装备(包括系统、整机、零部件等)科研生产活动的主要工业行业及配套行业。根据当代武器装备的发展状况,国防科技工业主要包括兵器科技工业、军用电子科技工业、军用航空科技工业、军用航天与导弹科技工业、军用船舶科技工业、军用核科技工业。主要产品包括导弹、卫星、火箭、飞机、飞船、坦克装甲车辆、舰艇、潜艇、枪、炮、弹药、核能利用、民用船舶和光电产品等。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科技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防实力,促进国防现代化高技术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及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国防科技工业与一般民用工业不同,有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高度重视性、高新技术和人才密集性、生产的非均衡性、核心技术的保密性、产品销售的专卖性及其技术的军民两用性等六方面。 国防科技工业是构成国家军事实力的基础性产业,是实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国防科学技术是衡量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关系紧密,在国家事务和国防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军事战略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计划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建立国防科研机构和设施,组织科技力量攻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国防科技工业得到很大发展;不但改进和发展了常规武器装备,而且自行研制了导弹、核武器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科技体制的改革,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国防科学技术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研机构日益健全,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技投入日益增长,在核、航空、电子、兵器、舰船、航天以及与之配套的化工、特种冶金、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军队提供了一大批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形成比较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 一、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分析 (一)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变迁 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起步较高,在“一五” 、“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国家将全部军工建设项目46项中的11项安排在西安,占全国军工项目总数的23.9 %;“二五”时期,国家又在西安安排了14项军工项目。通过“一五”、“二五”两个时期及“三线建设”,陕西建设了以航空、兵器、电

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2000字

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军事航天系统大致可分为 4 类:军事航天运输系统,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军事卫星系统,和航天作战系统 一.航天运输系统 把航天器、航天员或物资等有效载荷从地面运送到预定轨道或也能把有效载荷带回地面的运输工具。分为运载器和运输器。与传统投送方式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投送速度极快.利用空天飞机投送,能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做出反应, 2具有侦察监视与预警功能.对导弹发射进行预警.它具有很强的的灵活机动性和综合侦察能力 3可作为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进行战略预置.一旦战时需要,可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任务. 4既是投送平台,进入空中后又能成为作战平台. 另外,由于进入轨道后是在遥远的太空,使得航天运输系统具有抗打击和抗干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部署在陆,海,空等领域的常规武器装备只能对其望洋兴叹. 二,军事载人航天系统 军事载人航天系统,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疆域. 载人飞船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 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空间站能长期的飞行,故保证了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 这对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 三。军事卫星系统 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1.侦察卫星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收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信 息,获取军事情报;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各点之间的军事通信。军事卫星通信除具 有一般卫星通信所具有的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覆盖区域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以外,还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性强、生存力强等优点。军事卫星通信按用途可分为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前者是为保障统帅部及其派出机构对全军或重要战略方向实施作战指挥而提供的通信联络,后者是为保障军队遂行战斗任务而提供的地区性通信以及军用飞机、舰船和车辆乃至单人背负或手持终端的移动通信。 3.卫星导航。利用卫星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卫星导航能做到高 精度、全天候、覆盖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海上舰艇、空中飞机和陆上车辆、坦克、火炮以及单兵的定位与导航,还可为飞机投弹、导弹发射、卫星遥感侦察和航天器空中交会等提供导航支援。 4.卫星测地.卫星测地是以卫星为基准点精确测定地面点的坐标,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引力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选自《国防经济若干问题研究》,作者:张跃东,刘国庆,舒本耀,韩宪平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15-19进人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国内外军事、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路径、方式和策略等,军民融合呈现的一些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强化军民融合战略设计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是一项全局性重大战略举措,需要国家最高决策层站在国家的高度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走向深入的根本保证。随着军民融合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及其涉及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强化顶层战略设计,对确保军民融合顺利发展越发重要。为此,强化战略设计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基本趋势之一。美国一直特别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战略设计。一是制定专门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冷战刚刚结束,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军民一体化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明确科技发展要兼顾经济需求和国防需求,克林顿政府紧接着又提出了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新科技战略。之后,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完成了研究报告《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把军民一体化作为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做了国家层面上

的总体设计。此后,美国国防部制定了更为详尽的战略规划。2001年度《国防报告》提出军民一体化任务:使国防采办 的变革步伐跟上工业基础军民一体化的根本转变形势,利用全球化的商业基础……改革传统武器装备的军用标准规范;尽可能地将民用技术及产品纳入新旧武器装备体系之中。在2003年颁布的5000系列文件中,美国国防部将“采购或改 进可从国内采购的民用产品、服务和技术或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放在优先次序的首位。美国还先后制定了旨在推动军民一体化的国防部两用应用计划、商务部高技术计划等战略规划。二是在重要领域的战略性文件中充分体现军民融合要求。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国防科 学技术战略》等文件,均将武器装备建设、经济、社会等共同发展作为重要原则和内容;《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等,要求国防部、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实施国家统一的网络电磁安全战略;美国2012年发布的《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明确要求要军民 协同,既要服务于武器装备建设,又要服务于经济建设。 俄罗斯也特别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设计。《俄联邦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2009)明确提出:“需要通过制定战略性文件并颁布相关法规,统一协涮国家政府机构、国防资源、经济领域各企业,乃至网络和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活动,以确保国家安全战略日标的实现。《俄联邦军事学说》(2010)

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

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引言 随着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激光已成为工业生产,科学探测和现代军事战争中极为重要的工具。总结了激光技术在工业生产,军事,国防,医疗等行业中的应用,提出激光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LASER原是Light amplificati 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光激射器” 、“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激光具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的所有光学特性,是上世纪 60 年代所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激光不是普通的光,其特性是任何光都无法比拟的。激光能量密度高,其亮度比太阳表面还高数百亿倍;[1]激光方向性强,其发散度仅为毫弧度量级,所以用途非常广泛。由于激光的优异特性,使激光在工业生产,科技探测,军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而且发展潜力还非常大,激光也成为了当代科学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之一。 一、激光发展史 激光技术的启蒙研究发展就完全印证了上面的话。最早对激光做出理论研究的人是爱因斯坦,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即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受外来光子作用,当外来光子的频率与其跃迁频率恰好一致时,原子就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与外来光子完全相同的另一光子,新发出的光子不仅在

频率方面与外来光子相一致,而且在发射方向、偏振态以及位相等方面均与外来光子相一致,因此,受激辐射具有相干性;在发生受激辐射时,一个光子变成了两个光子,利用这个特点,可实现光放大,并且能够得到自然条件下得不到的相干光. 受激辐射提出后,陆续有科学家进行研究。如1916-1930年间拉登堡及其合作者对氖的色散的研究并于1933年绘制出色散系数随放电带电流密度变化的曲线。1940年法布里坎特首先注意到了负吸收现象。这一阶段发展并不迅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7年兰姆和雷瑟夫指出通过粒子数反转可以受激辐射,从此激光理论的研究开始突破。1952年帕塞尔及其合作者实现了粒子数反转,观察到了负吸收现象。第二年,韦伯产生了利用受激辐射诱发原子或分子,从而放大电磁波的思想,进而提出了微波辐射器的原理。1957年斯科威尔实现了固体顺磁微波激射器。既然微波可以激发受激辐射,那么红外乃至可见光等也应该可以。1958年汤斯和肖洛发表了著名的“红外与光学激射器”一文,1959年汤斯提出了建造红宝石激光器的建议。终于1960年由休斯航空公司的莱曼建造出第一部可用的激光装置。(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于15个月后的1961年8月建成。)从此人类拥有了激光这一利器。 由于生产技术不成熟,激光技术产生之初并未有太多实际用途。后虽有切割,光束武器等应用,但又受制于制造成本高昂和气候条件复杂等。几十年来各方面工程师和专家一直努力改进创新激光技术及应用,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成熟,今天,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方面。 二、激光的特点及激光器 激光的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方向性好,激光束偏离轴线的发散角往往非常小,甚至可以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精确距离(发射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形成的光斑直径不超过一公里);二是亮度高,激光功率在空间高度集中,亮度是普通太阳光的百万倍;三是单色性好,比如氪激光的波长范围只有4.7微埃,比原来个公认单色性最好的氪灯高出数个数量级;四是相干性好,激光器输出的光子频率、偏振、相位和传播方向都完全一致,这使得很多光学实验的精度大大提高。

MEMS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MEMS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微机电系统(MEMS)在国民经济、科研和国防上应用甚广,文中较详细地说明MEMS在军事领域中的惯性测量器件、测控技术和信息管理上的多种应用。表明MEMS在加速国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及其极端重要作用。 微机电系统(MEMS)是一门新兴学科, 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应用甚广, 在国防科技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信息技术在未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未来战争中指挥中心、武器系统、甚至士兵本人将使用不同层次的(军事)信息系统, 使部队作战时情况明, 战斗力强, 并能迅速的控制战场; 这是推动MEMS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应用的动力。欧、美和日本均把MEMS作为高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并得到国防部门的大力支持。 MEMS产品在信息采集, 军事设施监控, 改进武器系统、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体系, 尤其在国防科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本文介绍MEMS产品在军事领域应用的若干实例, 以展示其应用前景。可以相信, 随着MEMS研究的深入开展, 其产品对于国防技术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惯性测量器件的应用 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已研制成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惯性测量器件, 前者发展比较成熟, 作为民品已大量生产, 主要用在汽车上, 预计到2000年, 年销售额可达25亿美元。陀螺仪的制造比加速度传感器复杂, 其性能正在不断提高。军事上对惯性测量元件要求很苛刻, 从而促进了MEMS陀螺仪的加速发展。 1. 1弹的安全保险与引爆装置 弹药在贮运过程中要求安全保险, 在战斗中又能可靠引爆, 不能出现“哑弹”。哑弹战时会延误战机, 而战后哑弹的排除既费时, 费钱, 又十分危险。在大规模战争中, 投弹量可达天文数字, 如果哑弹仅占1~2%, 其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 确保各类弹可靠引爆是国防科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MEMS加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弹的引爆, 可大幅度提高引爆的可靠性及贮存的安全性。据称, 其引爆可靠性比传统方法可提高5~10倍, 使战场上哑弹数量降低一个数量级。由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重量轻, 体积小、可靠性高, 因而, 即使在小型炸弹或炮弹上也可使用, 使武器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美国利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代替弹的安全保险/引爆装置的研究计划已经启动。AD公司生产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由于具有自检和自校功能且可靠性好, 而首先被用于带推力装置的飞弹上, 此项试验工作已于1996年开始。这类MEMS 安全保险, 引爆装置在装备部队之前需作大量试验, 可能要发射数千发弹, 以考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MEMS引爆装置还将在多用途弹上试验。该安全保险/ 引爆装置如果装备部队, 其需求量将相当可观。 1. 2惯性制导弹 当前武库中, 绝大多数炮弹或炸弹尚未采用制导, 故命中率较低, 将MEMS惯性测量器件用于常规弹上进行惯性制导与控制, 可大大提高命中率。若MEMS惯性制导器件与全球定位系统( GPS) 结合使用, 便可精确定位, 以代替十分昂贵的自动寻的系统或目标指示器, 从而可比较准确地击中目标。研究表明, 从30km外攻击20×30m2目标时, 对于非制导炮弹, 弹着点散布直径为250m; 若要求击中概率达90%, 则需用364发炮弹。若改用惯性制导, 则弹着点散布直径为64m, 如击中概率维持不变, 则只需发射30发炮弹, 弹药消耗降低了10倍。提高命中率在战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还可大大减轻后勤负担和军火的消耗, 提高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减少自身的伤亡。对于先遣部队, 只需少量弹药便可迅速摧毁敌方目标, 提高杀伤力, 还能在后勤供应受阻情况下提高部队的支撑能力。 MEMS惯性制导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强度高等特点。据报道, MEMS惯性制导弹可以经受住火炮发射时30000g 的加速度, 也能经受住反坦克弹发射时100000g的加速度, 因而可以用在榴弹炮、迫击炮、或火箭上。从技术上看, MEMS 惯性制导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因此, 制导用的MEMS惯性测量器件需求量非常之大。例如, 美国国防部有关部门推算, 在和平时期, 每年大约使用25~50万只MEMS惯性测量器件来逐步改造现有的非制导弹。 1. 3稳定平台 飞机、导弹、坦克、舰船等军事设备上, 平台用得很多, 典型的稳定平台系统需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各3只。MEMS 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由于其许多优点可望在平台系统使用。据Gabriel等人所作比较, 常规的惯性测量元件重量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