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级思修复习题

2018级思修复习题

2018级思修复习题
2018级思修复习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讨论稿)

1、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特点→独立→学习观念→学风】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主、全面、创新)

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A区别: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B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C总结: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践行:1、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深化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2、增强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3、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理想的定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的定义: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会使人们渝、百折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生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成就事业。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的关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一己之力?

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人指明奋斗目标和方向。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个人理想必须服从社会理想,当二者冲突时,个人理想要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使自己的个人理想和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统一,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主要体现: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独到理解上;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更为凸显。

2、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3、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综合体现。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激励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7、什么是爱国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占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最高利益,这种利益高于各个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时代价值: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3、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起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改革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4)立足实际: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我们正是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我们更应好好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创新创造,善于观察发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敢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9、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1)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人具有其和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但是这是已经社会化的自然属性,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社会交往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有属性,如劳动、社会联系,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只能从人的

社会属性当中去寻找。

(2)人的本质不是虚幻抽象的,而是现实具体的,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考察人的本质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关系中,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与创造,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本质。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是由一切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共同规定的。

这句话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10、如何科学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如何做到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如何做: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11、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

价?

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评价人生的价值,应承认人们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都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量。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基本要求。(当“义”与“利”发生矛盾时,中华传统美德要求我们从国家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华传统美德一向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推崇“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在人际相处上,我们要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在民族关系上,中华各民族要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建设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在对外关系上,中华民族倡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及自谦,虚以处己;“敬”及敬人,礼以待人。中国传统美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不骄不矜,戒骄戒躁。)

(4)准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而一切精神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需求。中华传统美德强调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弘扬彰显人的道德精神,以崇高的道德境界来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性。)

(5)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

实现中华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与阐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与鉴别,把其中带有阶级与时代局限性的东西剔除出去,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总结其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德目与观点进行新的诠释与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结合时代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要立足于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发挥传统美德人伦日化的化育作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要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

对今天的中国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1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既包括革命道德的原则、要求、态度、修养、风尚等方面,也包括理想、思想意识方面的“应当”。

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4、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地理论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全体人民逐渐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哪里与义务统一于人们自身,每个人既是服务对象,又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与服务他人来实现共同利益。)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与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与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不同利益群体与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与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15、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信奉的道德原则。

(2)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

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国家、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3)集体存在的动因就在于保护、发展加入集体的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发挥每个集体成员的活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4)那种把集体主义看作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5)要求集体首先要树立保护个人利益和自由权利不受他人的侵犯的意识,明确集体是个人利益的保护者,成为维护个人尊严和权利的重要力量。

16、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③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④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

⑤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⑥学法守法,践行我国德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要求

17、如何认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大学生该怎么做?

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怎么做:大学生应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8、大学生应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3、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2、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体现了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自然选择规律排斥近亲结婚。

3、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尊老爱幼。要保护老人、儿童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行为。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勤俭持家。勤俭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社会富足的保证。

邻里团结。邻里关系处理得好,可互为助手,互为依靠,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和家庭生活,有利于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异性之间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异性友谊不同于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这样的恋爱态度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常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无论是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恋爱偶像,还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责任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失恋现象,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学,失恋不失爱。

6、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学们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标准。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爱的情感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对父母之爱、对兄弟姐妹之爱、对社会和国家之爱。只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这样的爱情就会显得自私和庸俗;相反,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爱心则会使爱情变得高尚和稳固。

(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学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尚未走向社会时草率地结婚成家,会对学业和生活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增加许多烦恼。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婚姻不仅代表两情相悦,更代表责任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大学生一旦结婚,就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除了要处理好小家庭的关系外,更要处理好与原来大家庭的关系。

三、弘扬家庭美德

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营造良好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是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19、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形式所体现的意志。它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

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以下8个法律部门:1。宪法;2.宪法相关法;3.民商法;4.行政法;5.经济法;6.社会法;7.刑法;8.诉讼和非讼程序法。

21、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我国的立法活动必须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从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维护宪法秩序和法制统一。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三)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3、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是什么?

定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含义:①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②法律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③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地逻辑思维。④法律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

思维。

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2.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4.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4.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2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信仰法律。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

2、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处理问题、作出决定时,要先问问在法律上“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否合法可行。在处理守法与违法的关系时,要防微杜渐,防止因小失大。

3、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与认可,自觉予以执行。

4、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

25、什么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和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对他人的责任。

特点: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

(1)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

(2)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26、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为什么: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2004年,我国宪法还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人权保障更加重视。’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要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及其活动,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7、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1)平等权。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之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人身自由权。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财产权和继承权、劳动权和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和文化教育权。

(7)文化教育权。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8)特定主体权利。我国宪法除对公民所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明确规定外,还对特定主体设置专条,给予特定保护;特定主体包括:妇女、离退体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等。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28、什么是民法?什么是刑法?它们分别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

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1、罪刑法定: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立法体现:犯罪及刑罚的法定化、取消了类推制度、重申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分则罪名的规定详细完备、法条的可操作性增强。

司法适用: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立法体现;在刑法总则中的体现、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现。

司法适用:做到刑事司法公正、反对特权。

3、罪刑相适应: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立法体现: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法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司法适用: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29、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理解?

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事主体有两方面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依据年龄及精神状态的不同而进行划分。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被撤销或解散,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起发生和消灭。

?其他组织: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民事权利制度:

民事权利: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民事权利是民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民法是“权利本位”的法,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民事权利的内容:(1)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2)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3)享有权利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民事权利的特征:(1)利益性:民事权利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中心内容,是权利主体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享有或获取一定利益的资格。民事权利所体现的利益,既包括财产利益(物权),也包括非财产利益(人身权)。(2)法定性:权利主体所享有和获取利益的范围和限度由民法加以规定,并在这个范围和限度内由民法加以保护。(3)依赖性:与民事义务密不可分,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

(一)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二)债权: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包含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三项权能。

(三)知识产权: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四)继承权: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五)人身权: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特定人身不可分离的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30、什么是犯罪?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

定义: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体规定: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2)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它是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不可能构成犯罪。(≠犯罪对象)

(3)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①直接故意:从认识因素看,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看,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它表现为“必然+希望”和“可能+希望”。

②间接故意:从认识因素看,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看,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它表现为“可能+放任”。

③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预见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轻信能够避免。

④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该结果;没有预见的原因是因为行为人的疏忽大意。

⑤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犯罪动机侧重影响量刑。

⑥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再现。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

(4)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一切犯罪构成必备的基本要件。犯罪客观方面在犯罪构成四个方面居于关键地位,其中的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核心。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年精选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科学内涵;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 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和第一章题库思修题库

1、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 A、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 规范和强制作用。 2、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B )。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 规范和强制作用。 3、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有( C)。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不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 规范和强制作用。 4、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有误的有(D )。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并不需要发挥思想 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 5、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思想道德不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6、以下关于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B、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制度保障。 C、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 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7、下列关于社会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社会价值是社会和他人对于个体的意义 B、社会价值主要通过劳动、创造和贡献表现出来 C、社会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关系 D、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8、下列关于社会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对社会贡献得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B、社会价值是社会和他人对于个体的意义

18版思修第一章练习题

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 4、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 C.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7、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思修题库第三章1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选题 1.(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A. 法制观 B.道德观 C.价值观 D. 人生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 )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A. 自然属性 B.文化属性 C.阶级属性 D.精神属性 3.正确的( )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A.价值观 B. 世界观 C.社会观 D.道德观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 ( ) 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目标 5.( )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目标6.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地用( )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实用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 )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追求 8. 人与自然之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A. 友好共生 B.相互依赖 C.相互矛盾 D.相互适应 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 ( )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个人价值 B.自我价值 C.个体价值 D. 他人价值10.人生的(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自我价值 D.精神价值 11.人生的( )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A.个人价值 B.内在价值 C.知识才能 D.社会价值 1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 )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个人价值 D.物质价值 13.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A.劳动和聪明才智 B.知识和学历 C.名利和地位 D.思想和观念 14.( )以及人们通过它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A.知识 B.金钱 C.权力 D.劳动

思想道德修养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合理地规划,不让时间无谓地流逝。这属于()的内容。 A、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B、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C、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D、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答案:C 2、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弱济贫”“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体现了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所应坚持的() A、平等原则 B、互助原则 C、宽容原则 D、诚信原则 答案:B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其中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答案:A 4、人生观是指()。 A、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最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科学的人生态度 答案:C 5、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 A、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B、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 C、是否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是否拥有财富的多少 答案:A 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答案:B 7、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对于自然的利用和占有 C、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自然必须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D、人与自然实际上是一种人与物的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

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B ) A 实践性 B 预见性 C 层次性 D 科学性 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4.( B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 B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 B ) 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B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有答案

绪论单选题 1 、德是人才素质的( D ) A 、基础 B 、内容 C 、条件 D 、灵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 C ) A 、和谐相处 B 、法制观念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可持续发展 3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D ) A 、法律素质 B 、心理素质 C 、文化素质 D 、道德素质 4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C )的素养和能力。 A 、爱法 B 、懂法 C 、护法 D 、学法 5 、自主学习是一种( C )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 、科学 B 、综合 C 、能动 D 、自觉 6 、唐代思想家( C )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 、柳宗元 B 、李翱 C 、韩愈 D 、刘禹锡 第一章单选题 1.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 、人生的指路明灯 B 、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 、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 、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2.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

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D )。 A 、生活理想的内容 B 、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 、社会理想的内容 3. 信念是( A )。 A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B 、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 、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D 、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 4 .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从本质上讲,信念表达的是一种 ( A ) 。 A 、主观态度 B、客观知识 C、实践活动 D 、行为准则 5.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 )。 A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6. 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 )。 A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 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C )。 A 、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 B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 、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 、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第二章单选题 1 、爱国主义是调节( D )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 、个人与个人 B、个人与群体 C、个人与社会 D、个人与祖国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C )的纽带。 A 、国家主权 B、领土完整 C、民族团结 D、骨肉同胞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A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 、国家 B、社会 C、人民 D、领土 4 、( B)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A 、爱国主义 B、时代精神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5 、( C )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 、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改革创新 D、保家卫国 6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D )三个基本方面。 A 、观念 B、意志 C、认识 D、行为 7 、(C )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A 、爱国 B、维护统一 C、国防 D、和平 8 、坚定的民族( A )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A 、自尊心 B、团结 C、情感 D、独立 第三章单选题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观要统一,宿舍同学与我意见不一致,我一定要说服他 B.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C.世界观完全来自书本,尤其是教科书 D.世界观仅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 2.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A.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 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4.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 A.人生观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目的 5.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7.下列不属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是() A.拜金主义 B.享乐主义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8.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正确的原则。下列行为倾向中,符合人际交往正确原则的是() A.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 B.互相利用,讲究“金钱交易” C.斤斤计较,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 D.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 A.“利己不损人” 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D.“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10. 人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属性 B. 业缘属性 C.地缘属性 D. 社会属性 1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 A.世界观 B.自然观 C.人生观 D.价值观 1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A.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 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 D.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不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13.下列关于协调自我身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B.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C.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D.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14.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15.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思修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现实可能性 B、必定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历史必然性 2、从内容来说,理想可概括为四大类: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3、()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A、人生观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道德品质 4、“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5、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事实上,这样的人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 6、《白毛女》中黄世仁和杨白劳的理想不同,这表明理想具有()。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7、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的主旨在于()。 A、艰苦 B、奋斗 C、立志 D、磨练

8、信念是()的有机统一体。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认知、态度和意志 C、认知、情感和理想 D、情感、态度和理想 9、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表明()。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须躬行 C、立志做大事 D、不管大事小事,做了就能成功 10、对衣食住行的构想以及爱情、婚姻方面追求的目标是人们的()。 A、道德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11、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1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A、个人与组织 B、个人与集体 C、个人与他人 D、个人与社会 1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大一思修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历史必然性 B.必定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现实可能性 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努力学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C.实践“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学好各自的专业知识,重塑民族精神和振兴民族工业 4.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A.生活理想的表现 B.社会理想的表现 C.道德理想的表现 D.职

业理想的表现 5.当今时代,()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A.民主政治 B.自然资源 C.国际地位 D.科技文化 6.从理想的内容划分,理想可分为() A.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 B.长远理想与近期理想 C.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 A.不要考虑长远,仅仅盯住眼前的事物 B.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C.理想就在脚下 D.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成为现实 8.“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9.信念是() A.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思修题库第三章汇总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选题 1.(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A. 法制观 B.道德观 C.价值观 D. 人生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 )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A. 自然属性 B.文化属性 C.阶级属性 D.精神属性 3.正确的( )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A.价值观 B. 世界观 C.社会观 D.道德观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 ( ) 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目标 5.( )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目标6.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 地用( )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实用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 )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追求 8. 人与自然之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A. 友好共生 B.相互依赖 C.相互矛盾 D.相互适应 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 ( )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个人价值 B.自我价值 C.个体价值 D. 他人价值10.人生的(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自我价值 D.精神价值 11.人生的( )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A.个人价值 B.内在价值 C.知识才能 D.社会价值 1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 )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个人价值 D.物质价值 13.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思修第一章试题与答案1.docx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BDADC BBBAA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D)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 样性 3.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 难以顺利地到达彼岸。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 中看到伟大,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充满信心,坚持胜利。这就是理想在人生中 的() A.精神向导的指路明灯作用 B.精神支柱作用 C.精神动力作用 D.思想武器作用 4?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丁?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平凡做起。这是因为() A.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B.社会实践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源泉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努力奋斗,在实践中才能达到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然得到实现 6.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 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 义信念。”邓小平的这句话意思是说0 A.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B.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C.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D.有科学和不科学的区分 7.现阶段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0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试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20分) 1. 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2. 民族精神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3.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4. 做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做到、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的总和。 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能力。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20分)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里的“中国精神”是指()。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 C.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D.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乐观豁达的包容精神 2、()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爱国思想 B.爱国行为 C.爱国主义 D.爱国情感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爱自己的国家。 A.爱人民 B.爱劳动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科学 4、()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A.爱国主义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改革创新 5、爱国主义是人们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A.自豪感 B.认同感 C.自信心 D.自尊心 6、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A.精神支柱 B.纽带 C.力量源泉 D.动力 7、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上 B.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热爱上 C.对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的热爱上 D.对祖国壮丽河山、秀美风景的热爱上 8、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 人道主义 D.爱国主义 9、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这段话的理解是()。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思修题库及答案

思修单选题和多选题题库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选题 1.下列不是大学生活的特点的是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是放松的摇篮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D.大学是知识传播和运用的基地 2.下列不属于进入大学后学习要求变化的一项 A.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 B.专业方向基本确定 C.主要实行学分制 D.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加 3.下列不属于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变化的一项 A.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B.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得自己安排 C.要学会过集体生活 D.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4.下类不属于进入大学后社会活动变化的一项 A.应主动和同学加强沟通和交流 B.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加 C.团组织党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加 D.可根据自己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5.下列不属于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是 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B.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C.树立自主学习理念 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6.“业精于勤,荒与嘻;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是指培养优良学风的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7.“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产生的。”这句话是指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理想 D.人生责任 8.下列不属于“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范围的是 A.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B.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C.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D.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9.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A.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B.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C.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D.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在大学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是 A.专业知识的学习 B.工作能力的锻炼 C.创新能力培养 D.独立生活的学习 11.德是人才素质的(), A.基础 B.灵魂 C.条件 D.内容

思修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4、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C.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7、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 A.个人价值就是社会价值 B.社会价值就是个人价值 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8、“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

思修题库第一章讲课讲稿

思修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B ) A 实践性 B 预见性 C 层次性 D 科学性 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4.( B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 B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 B ) 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B )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A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 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 B ) 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1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D )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思修题库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2、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精神现象。 ()3、理想产生实践,实践指引理想。 ()4、理想有实现可能性,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5、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6、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不同方面,信念也不同。()7、宗教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讲艰苦奋斗,不能讲物质利益。()10、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11、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 ()12、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5、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1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不是一个实践问题。 参考答案:1、A 2、A 3、B 4、A 5、A 6、A 7、B 8、A 9、B 10、B 11、A 12、A1 3、A 14、A15.A16.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关于理想,认识正确的有: A、前途前途,有钱才图;理想理想,有利才想 B、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肮脏的 C、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充分的想象,而对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

思修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 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社会组织 D.公民 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人民群众 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 12.(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 B.《国家安全法》 C.《宪法》 D.《国防法》 13.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D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A.条文 B.规范 C.原则 D.精神 14.法律权威是指法的(B )。 A.强制性 B.不可违抗性 C.神圣性 D.国家政治性 15.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 C)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A.法治意识 B.法治观念 C.法治理念 D.法治精神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 C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财产关系 B.财产关系与债权关系 C.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与人格关系 17.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 D)。 A.补充 B.修改 C.废止 D.认可 18.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 ) 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党的领导 19.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