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五章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五章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五章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总支出

本章要点:

当你学完本章后,你将能够

1、区分自发性支出和引致支出,并且能够解释实际GDP如何影响支出计划。

2、解释实际GDP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支出。

3、描述和解释支出乘数。

4、从均衡支出推导出AD曲线。

经济增长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持续上升的生活成本。但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速度并不是不变的。相反,它们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有高涨也有衰退。例如,我们在1991年就经历了经济衰退,当时实际GDP收缩了9个月。而在1990年代的其他时间里经济处于强劲的扩张过程。从2001年3月开始,我们又进入了一次衰退。联邦储备局多次降低利率试图维持消费增长和避免衰退,但是企业仍然减少雇员,一场衰退真正开始了。

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学习总支出模型——该模型描述了造成总需求波动的各种力量——来继续研究经济周期。我们还将探讨总支出和总需求之间的联系。

简要复习和新知识预览

在研究总支出模型之前,我们先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预习一下将要学的新知识。

充分就业时的经济

充分就业时,实际GDP等于潜在GDP,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潜在GDP和自然失业率由实际变量决定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和潜在GDP决定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价格水平而对潜在GDP没有影响。

上述关于实际GDP和价格水平决定力量的表述仅仅适用于充分就业时的经济。当经济偏离潜在GDP时,实际GDP和价格水平由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潜在GDP像一个稳定的支点,经济活动围绕着它周期性地波动。

偏离充分就业状态

在第十四章中我们学习了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AS-AD模型。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了均衡状态下的实际GDP和价格水平。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波动使得经济围绕着充分就业水平波动。

我们的经济就像海洋,充分就业时经济的运动就像潮水,而围绕充分就业的波动就像波浪。形成潮水的力量——月球的位置及其引力所产生的拉力——就像决定潜在GDP和价格水平的实际变量和货币变量;形成波浪的力量——月球和风的相互作用——则类似导致经济波动的实际变量与货币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现在要进一步讨论引起总需求波动的力量。

价格水平固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同时决定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但是如果同时考虑实际GDP和价

格水平的变动就很难看清我们想要孤立研究的变量。因此在总支出模型中,价格水平是固定的。模型解释了给定价格水平下哪些因素决定对实际GDP的需求量及其变化。

总支出模型最初是用来解释严重衰退时经济发生的情况,这时企业无法进一步降低价格但却能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因此价格水平实际上是固定的。但是你也可以认为这个模型告诉了我们在任何给定价格水平下实际GDP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15.1 支出计划与实际GDP

我们从收入与支出的循环流动(第五章,114 115页)过程中知道总支出等于下列变量的总和

●消费支出C

●投资I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服务G

●净出口NX

也就是说

总支出=C+I+G+NX

15.1.1 计划支出与非计划支出

摩托罗拉今年决定生产1 100万部手机,生产这些手机使用的投入要素成本为5.5亿美元。所以产生的收入和产品价值为5.5亿美元。家庭、其他企业、政府和国外的人们制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假设他们决定购买900万部摩托罗拉手机,那么在手机上的总支出为4.5亿美元。摩托罗拉计划出售1 000万部手机同时增加100万部存货(企业需要存货以平衡生产和销售的短期波动),但是到年末摩托罗拉的手机存货增加了200万部。如果以生产成本来核算存货,摩托罗拉在手机存货上投资了1亿美元。包括摩托罗拉的存货投资在内的在手机上的总支出等于所生产的手机的价值,也等于手机生产要素提供者得到的收入。但是对手机的计划支出少于所生产的手机价值,因为摩托罗拉计划的存货投资只有5 000万美元。

计划总支出:计划消费支出、计划投资、计划政府购买以及计划净出口(计划出口与计划进口之间的差额)的总和。

摩托罗拉一年的账目可以扩展到整个经济。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和实际GDP,但计划总支出可能不等于实际GDP,因为企业最终持有的存货可能高于或低于他们期望的水平。企业制定他们的生产计划,其产品的总价值即是实际GDP。他们向生产要素提供者支付的收入等于其产品的总价值,所以总收入即等于实际GDP。家庭和政府制定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计划,净出口也是按计划完成的。企业制定新建筑、新工厂、新设备方面的购买计划以及存货的变动计划。所有这些计划支出的总和就是计划总支出(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

如果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那么企业的存货变动就等于计划的变动。如果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企业的存货水平就会低于计划水平;如果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GDP,企业的存货水平就会高于计划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加上企业存货的计划外变动——总是等于实际GDP和总收入。

企业存货的计划外变动导致生产和收入的变动。如果非计划性的存货增加,企业便要减少生产,从而减少实际GDP;如果存货低于计划水平,企业便增加产品生产,从而增加实际GDP。

15.1.2 自发性支出和引致支出

继续前面摩托罗拉的故事,当企业减少2004年的生产时,其工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就会减少。如果大多数企业都经历了摩托罗拉一样的过程,总收入就会降低,而当收入降低时,人们就会减少在包括手机在内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因此摩托罗拉2004年销售的手机数量比2003年还要少。这个过程结果会是怎样呢?

自发性支出:总支出中不受实际GDP变化影响的部分。

引致支出:总支出中随实际GDP的变化而变的部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次把摩托罗拉的故事扩展到整个经济。正如降低了的收入会减少在手机上的支出一样,总收入的降低(即实际GDP的降低)也会导致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上支出的降低。我们把总支出分成两部分:自发性支出和引致支出。自发性支出(autonomous expenditure)是总支出中不受实际GDP变动影响的那部分支出,它等于投资、政府购买、出口以及消费支出和进口中不受实际GDP影响的部分的总和。引致支出(induced expenditure)是总支出中受实际GDP变动影响的那部分支出,它等于消费支出减去进口(不包括属于自发性支出的那部分消费和进口)。

下面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实际GDP对引致支出影响的知识。我们从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开始。

15.1.3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可支配收入是总收入(即GDP)减去净税收(净税收等于支付给政府的税收总额减去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

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只能用于消费或者储蓄。把一块钱用于消费便不能把它用于储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是同一个决策。

1) 消费计划

对一个家庭和整个经济而言,可支配收入增加时计划的消费支出就会增加,但是计划消费支出的增加量比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要少。图15—1中的表格展示了一种消费计划表,它列出了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下人们计划的消费支出。

图15—1画出了基于消费计划表的消费函数。沿着消费函数,标记为A到F的点和表格中的行相对应。比如点E表示可支配收入为8万亿美元时的消费支出为7.5万亿美元。沿着消费函数,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也在增加。

在消费函数的A点处,尽管可支配收入为零,消费支出却为1.5万亿美元。这个消费支出就被称作自发性支出,它是人们在没有现期收入情况下短期内的消费支出,这部分消费支出只能通过使用以前的储蓄或者借钱来融资。

插入原书373页图

图15—1消费函数

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下的消费(储蓄)计划。图中用消费函数描绘这些数据。图中还画了一条45o线,沿着这条线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

①当消费函数高于45o线时,储蓄为负(产生负储蓄)。

②当消费函数低于45o线时,储蓄为正。

③当消费函数和45o线相交时,所有可支配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横:可支配收入(1996年万亿美元) 纵:消费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黄线:消费函数 黑线:45o线

①负储蓄②储蓄③储蓄为零

表上栏:(1996年万亿美元)

表左列:可支配收入,计划消费支出

图15—1中还画了一条45o线。由于x 轴上的尺度表示可支配收入,y 轴上的尺度表示消费支

出,并且这两种尺度完全相同,所以在45o线上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因此45o线是比较消费

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一条参考线。在A 和D 之间,消费支出超过可支配收入;在D 和F 之间,可支配收入超过消费支出;在D 点,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

在图15—1中还可以看到储蓄。当消费支出超过可支配收入时(消费函数高于45o线),储蓄为负,称为负储蓄;当消费支出少于可支配收入时(消费函数低于45o线),储蓄为正;当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时(消费函数和45o线相交),储蓄为零。 当消费支出超过可支配收入时,过去的储蓄被用于现期消费。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在可支配收入暂时下降时确实可能出现。

2)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值中被用来消费的比重,即消费支出的变化除以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可支配收入变化量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它的计算可以表示为消费支出的变化量除以导致这种变化的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即

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

消费支出的变化量=MPC 。 假设可支配收入从6万亿美元增加到8万亿美元时,消费支出从6万亿美元增加到7.5万亿美元,那么2万亿美元可支配收入的增额使消费支出增加了1.5万亿美元。将这些数据代入上面计算MPC 的公式,便有

75.00.25.1=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MPC 。 边际消费倾向告诉我们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支出增加75美分。

图15—2表明MPC 等于消费函数的斜率。当可支配收入从4万亿美元增加到6万亿美元时,这2万亿美元的增额形成红三角形的底边,由此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增加额为1.5万亿美元,它构成三角形的高。根据“斜率等于上升高度除以水平距离的公式”,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1.5万亿美元除以2万亿美元,即等于0.75 —— MPC 。

插入原书374页图

图15—2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 等于其他变量不变时的消费支出变化量除以可支配收入变化量。MPC 用消费

函数的斜率来衡量。

在图中,①2万亿美元的可支配收入变化量导致②1.5万亿美元的消费支出变化量,因此③MPC 等于1.5万亿美元÷2.0万亿美元=0.75。

横:可支配收入(1996年万亿美元) 纵:消费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黄线:消费函数

①可支配收入变化量为$2万亿②消费支出变化量为$1.5万亿③MPC=0.75

3)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第九章列出了影响储蓄计划的因素(218页),这些因素同样影响计划的消费支出。它们是

●可支配收入

●实际利率水平

●净资产的购买能力

●预期未来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引起消费支出的变化和沿消费函数的运动。其他任何因素的变化则引起消费函数的移动。比如,当实际利率降低或货币的购买力增加或预期未来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就会增加。图15—3说明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消费函数的影响,它们导致消费函数从CF0上移到CF1。这种移动出现在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期,这时股市高涨增加了净资产的购买能力,同时预期的未来收入增加。这种移动在1990年代后期经济强劲扩张时就曾出现过。

当实际利率升高或净资产的购买能力下降或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消费支出便会减少。图15—3同样说明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消费函数的影响,它们导致消费函数从CF0下移到CF2。这种移动出现在经济衰退时期,这时股市暴跌降低了净资产的购买能力,同时预期的未来收入减少。这种移动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就曾出现过。

插入原书375页图

图15—3消费函数的移动

①实际利率下降或净资产购买能力与预期未来收入中任一项增加,都会增加消费支出,同时使消费函数从CF0上移到CF1。

②实际利率上升或净资产购买能力与预期未来收入中任一项降低,都会减少消费支出,同时使消费函数从CF0下移到CF2。

横:可支配收入(1996年万亿美元) 纵:消费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①实际利率下降、净资产购买能力增加或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②实际利率升高、净资产的购买能力下降或预期未来收入减少

观察美国经济

美国的消费函数

附图中每个蓝色的点表示1960~2002年间美国的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以5年为间隔)。

以CF0为标记的直线是对美国1960~1990年间消费函数的估计。以CF1为标记的直线是对美国2000年消费函数的估计。

美国消费函数的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为0.87,也就是说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便会使消费支出增加87美分。

可支配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使消费函数在1990年代向上移动。在这些因素中预期未来收

入增加和股市的高涨是最重要的,它们导致消费函数的稳步上移。

插入原书376页图

横:可支配收入(1996年万亿美元) 纵:消费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下黄线:1960~1990年间的消费函数 上黄线:2000年的消费函数 黑线:45?线 资料来源:录入原书376页

15.1.4 进口与GDP

进口是引致支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美国的进口,但在短期内有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实际GDP 。其它条件不变时,美国的实际GDP 增加就会导致进口的增加,这是由于实际GDP 的增加意味着收入的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便会增加他们在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又因为许多商品和服务是来自于国外,所以收入的增加便导致进口的增加。

边际进口倾向:实际GDP 的增加量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即进口量的变化除以实际GDP 的变化量。

进口和实际GDP 之间的关系用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来描述,它是实际GDP 增加时用于进口产品上的支出比率,即

的变化量

实际进口的变化量边际进口倾向=GDP 。 例如,当其他变量不变时,如果实际GDP 增加2万亿美元导致进口增加3 000亿美元,那么边际进口倾向就是0.15。

检查站15.1

1、区分自发性支出和引致支出,并且能够解释实际GDP 如何影响支出计划。

应用题 15.1 1.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可支配收入增加5 000亿美元,那么消费支出会变化多少?

2. 如果美国人减少每1美元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那么美国的消费函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 如果美国人决定把消费支出减少一个固定量,那么美国的消费函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 假设预期未来收入增加,说明这种预期的变化会怎样影响消费函数。

5. 图1描绘了加拿大的消费函数,计算加拿大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自发性支出。

插入原书377页上图

图1

横:可支配收入(1996年十亿美元) 纵:消费支出(1996年十亿美元)

练习题 15.1

1. 日本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并且在任一实际GDP 水平上,美国人比日本人的消费支出更多。比较日本和美国消费函数。

2. 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裕,我们预期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会下降。这种下降会对中国的消费函数产生什么影响?

3. 假设日本的实际利率上升,说明这个变化怎样影响日本的消费函数。

4. 2002年英国的自发性支出为1 500亿英镑,边际消费倾向为0.9。画出英国的消费函数。

5. 新加坡的边际进口倾向比美国高,新加坡的实际GDP增长率也高于美国。那么哪个国家

的进口增长速度更高,为什么?

应用题 15.1答案

1. 消费支出将增加4 000亿美元,它等于0.8乘以可支配收入的5 000亿美元增加量。

2. 边际消费倾向将会下降,所以消费函数变得更平缓一些。

3. 自发性消费支出减少,所以消费函数下移。

4. 消费支出增加,消费函数将会上移。

5. 当可支配收入增加2 000亿美元时,消费支出增加1 300亿美元。MPC=1 300亿美元÷

2 000亿美元=0.65。自发性消费支出(不受可支配收入影响的消费支出)等于y轴的截距,

即1 000亿美元(图2)。

插入原书377页下图

图2

横:可支配收入(1996年十亿美元) 纵:消费支出(1996年十亿美元)

15.2 均衡支出

现在我们将讨论在固定价格水平下,计划总支出中的各部分如何相互作用并决定了实际GDP 水平。首先,我们要研究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讨论导致计划总支出和实际支出相等的那些力量。

总支出表和总支出曲线描述了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

15.2.1 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

我们已经知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可支配收入等于总收入(实际GDP)减去净税收,因此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随实际GDP增加而增加。我们使用消费支出和实际GDP之间的这种关系来确定均衡支出。

图15—4中的表格给出了总支出表以及计划总支出的各个组成部分。所有变量都用实际值(不变的美元)来衡量。为了计算给定实际GDP下的计划总支出,我们对各个组成成分求和。

表格的第一列表示实际GDP,第二列表示不同的实际GDP水平产生的消费支出。实际GDP 的3万亿美元增额会导致消费支出的2.25万亿美元增额,因此MPC为0.75。后面的三列表示投资、政府购买的产品与服务、出口。这些项目不受实际GDP的影响,它们是自发性支出。投资为2万亿美元,政府购买为1万亿美元,出口为1.5万亿美元。再后一列表示进口,它随实际GDP的增加而增加。3万亿美元的实际GDP增加额引起0.75万亿美元的进口增加额,所以边际进口倾向为0.25。

最后一列表示计划总支出,即计划总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的产品与服务和出口减去进口的总和。

图15—4绘出了总支出曲线。实际GDP在x轴上表示,计划总支出在y轴上表示。总支出曲线是标有AE的红线,曲线上从A到F的点和表格中的行相对应。曲线AE描绘了计划总支出(最后一列)与对应的实际GDP(第一列)之间的关系。

图15—4还展示出总支出的各个组成部分。图中的水平线表示总支出中各个不变的部分——

投资(I)、政府购买的产品与服务(G)、出口(X)。标记为C+I+G+X的线是消费支出和这些不变部分的加总。

最后,为了得到AE曲线,需要在C+I+G+X曲线中减去进口(M)。总支出是在美国制造的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但是C+I+G+X曲线包括了在进口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购买了一辆日本产的本田摩托车,学生的支出是C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在美国产品上的支出。为了得到在美国产品上的支出,我们减去进口摩托车的价值。

图15—4表明计划总支出随着实际GDP的增加而增加,但需注意当实际GDP每增加1美元时,计划总支出的增加量少于1美元。例如,当实际GDP从9万亿美元增加到12万亿美元(表格中从D行到E行)时,计划总支出从9万亿美元增加到10.5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的实际GDP增额引起1.5万亿美元的计划总支出增额。所以实际GDP增加1美元导致计划总支出增加50美分。这是AE 曲线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在确定均衡支出和衡量自发性支出变化的影响时有重要的作用。

AE曲线描述了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但是经济究竟是在AE曲线上的哪个点运行的呢?实际总支出是怎样决定的呢?

插入原书379页图

图15—4总支出

总支出表表现了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表格的B行,实际GDP为3万亿美元,计划总支出为6万亿美元(2.25+2+1+1.5-0.75)。计划总支出随实际GDP的增加而增加。

这个关系又可通过总支出曲线AE来描述。总支出中随实际GDP的增加而增加的部分是消费支出和进口。其他组成部分(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不随实际GDP的变化而变化。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粉箭头:消费支出紫箭头:进口

表横栏:实际GDP,计划支出,横线下: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最右:计划总支出,蓝线上:(1996年万亿美元)

15.2.2 均衡支出

均衡支出: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时的总支出水平。

均衡支出(equilibrium expenditure)发生于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时。在图15—5(a)中45o线上所有的点,计划总支出均等于实际GDP。均衡状态发生于AE曲线和45o线相交的D点,这时实际GDP为9万亿美元。如果实际GDP少于9万亿美元,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如果实际GDP超过9万亿美元,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GDP。

插入原书380页图

图15—5均衡支出

表格列出了不同实际GDP水平下的支出计划和计划外存货变动。(a)图展示了均衡支出,(b)图说明计划外存货变动会导致实际GDP的变化。

①当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时,计划外的存货减少。企业增加生产,因而实际GDP上升。

②当实际GDP超过计划总支出时,计划外的存货增加。企业减少生产,因而实际GDP下降。

③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时,没有计划外的存货变动,实际GDP保持在均衡水平。

(a)均衡支出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黑线:45?线

①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②实际GDP超过计划总支出③均衡支出

(b)计划外存货变动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外存货变化(1996年万亿美元)

①计划外存货减少②计划外的存货增加

橙线:计划外存货变动

表横栏:实际GDP,计划总支出,计划外存货变化,蓝线上:(1996年万亿美元)

15.2.3 趋向均衡

在均衡支出状态下,生产计划和支出计划一致,因此生产和支出都没有必要改变。在计划总支出和实际总支出不相等时,生产计划和支出计划不一致,于是出现一个趋向于均衡支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实际GDP的调整。

什么力量驱使总支出向均衡状态移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考察一下总支出偏离均衡时的情况。假设在图15—5中实际GDP为3万亿美元。实际GDP为3万亿美元时实际总支出也为3万亿美元,但是计划总支出为6万亿美元(图15—5a中的B点),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支出。当人们计划支出6万亿美元而企业只生产出价值3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时,企业的存货便会减少3万亿美元(图15—5b中的B点)。因为存货的变化是投资的一部分,存货的减少意味着实际投资的降低,所以3万亿美元的实际投资便少于计划投资。

实际GDP不能长久维持在3万亿美元。企业拥有其基于销售状况的存货目标,当存货跌到低于其目标水平时企业就会增加生产。假设企业产量增加3万亿美元,实际GDP便增加3万亿美元,达到6万亿美元。在这个实际GDP水平,计划总支出上升到7.5万亿美元(图15—5a中的C点)。现在计划外存货减少量为1.5万亿美元,因此企业再次增加生产。假设企业又增产3万亿美元,达到9万亿美元。在这个实际GDP水平,计划总支出上升到9万亿美元(图15—5a中的D点),计划外存货变动为零,企业没有必要再改变生产,实际GDP和总支出达到均衡。

你可以从实际GDP高于均衡支出开始做一个和上面相似的思想实验。这时计划支出小于实际支出,存货增加使企业减少生产。实际GDP便会一直减少到9万亿美元的均衡水平。

回到摩托罗拉的故事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回答本章开头留下的关于摩托罗拉的问题了。回想一下,面对过剩的存货时,摩托罗拉和其他大多数企业在2004年会减少生产。因此摩托罗拉在2004年销售的手机比2003年还少。我们的问题是这个过程什么时候停止?答案是均衡支出实现时这个过程就会停止。经济能够达到均衡支出状态是因为实际GDP增加1美元所带来的计划总支出增加量少于1美元(实际GDP减少1美元引起的计划总支出减少量少于1美元)。

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时,企业增加生产,实际GDP上升。计划总支出增加,但是实际GDP 比计划支出增加更多,最终计划支出和实际支出之间的缺口便会消失。类似地,计划总支出少于实际GDP时,企业减少生产,实际GDP下降。计划总支出下降,但是实际GDP比计划支出下降得更多,最终计划支出和实际支出之间的缺口便会消失。

了解历史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760年并持续了70多年。这期间技术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人们已经在

对1990年代的“新经济”展开讨论,但是1990年代只是开始于18世纪晚期的真正的新经济的又一个阶段。那些年代里经济生活改变的步伐是前所未有的。旧工作的消失和新工作的创造从没以这样的规模出现过。处在这样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的人们开始考虑经济能否创造足够多的工作机会和足够高的需求,以保证人们购买新经济能够生产出的全部产品。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普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提供了人们所期望的这种保证。萨伊生于1767年(他9岁那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见第一章,10页)。由于萨伊关于减小政府规模的保守主张,他受到拿破仑的不满,同时也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于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成为美国和欧洲最畅销的大学经济学教材。

在这本书里,萨伊提出供给能够自己创造需求,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萨伊定律。

我们已经知道萨伊定律在充分就业经济中如何实现。实际工资率发生调整以保证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实际GDP等于潜在GDP。实际利率发生调整以保证投资需求等于储蓄供给。因为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均衡实际利率保证消费支出加上投资正好等于潜在GDP。

萨伊定律在19世纪只受到零星的攻击,但是却在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当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失业和实际GDP徘徊在潜在GDP水平的四分之三时,声称供给能够自己创造需求听起来简直是吹牛。但当时没有一个简单的原理和口号能够取代萨伊定律。

1936年大萧条中期,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一个整个世界都在期待的惹人注目的词语:有效需求。

凯恩斯1883年生于英格兰,是20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多产的经济问题作家,曾代表英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的凡尔赛和平会议,并在创建至今仍监控着全球宏观经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凯恩斯完全否定了萨伊定律,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思想上的革命。供给不能自己创造需求,实际GDP由有效需求决定。如果企业在新资本上的投资不能用掉人们计划的储蓄,总需求就会低于潜在GDP。价格和工资具有粘性,资源可能未被充分使用,并且这种状态可能长期持续。

我们在本章中学到的总支出模型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精髓。

检查站15.2

2、解释实际GDP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支出。

应用题15.2

表1给出了以10亿美元为单位的实际GDP构成。

插入原书383页表

表1

a.计算实际GDP为2 000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b.计算实际GDP为6 000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c.计算均衡支出。

d.如果实际GDP为2 000亿美元,说明经济向均衡支出运动的过程。

e.如果实际GDP为6 000亿美元,说明经济向均衡支出运动的过程。

练习题 15.2

图1所示为计划总支出。

插入原书383页图

图1

横:实际GDP(1996年十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十亿美元)

a.计算实际GDP为80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b.计算实际GDP为20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c.计算均衡支出。

d.如果实际GDP为80亿美元,说明经济向均衡支出运动的过程。

e.如果实际GDP为20亿美元,说明经济向均衡支出运动的过程。

应用题15.2答案

a.计划总支出等于C+G+I+X-M。实际GDP为 2 000亿美元时,计划总支出为

1 700+500+600+600-300=3 100亿美元(表1中的B行)。

b.计划总支出等于C+G+I+X-M。实际GDP为6 000亿美元时,计划总支出为4 100+500+600

+600-900=4 900亿美元(表1中的F行)。

c.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时出现均衡支出。均衡支出为4 000亿美元(表1中的D行)。

d.如果实际GDP为2 000亿美元,计划总支出为3 100亿美元,此时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

因此企业的存货减少,支出计划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必须增加生产以恢复存货,导致实际GDP增加。只要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企业就会增加生产以使存货恢复到目标水平,导致实际GDP上升。

e.如果实际GDP为6 000亿美元,计划总支出为4 900亿美元,此时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GDP,

因此企业的存货增加。企业需要减少生产以降低存货,导致实际GDP减少。只要计划总支出低于实际GDP,企业的存货就会增加,企业就会削减产量以使存货恢复到目标水平,导致实际GDP下降。

15.3 支出乘数

乘数:任何自发性支出的变化所导致的均衡总支出和实际GDP变化的倍数。

投资增加时总支出和实际GDP也会增加,但是实际GDP的增额高于投资的增额。乘数(multiplier)是投资变化(或者其他任何自发性支出变化)引起均衡总支出和实际GDP变化的倍数。

15.3.1 乘数的基本思想

互联网在1990年代的增长曾经引起个人电脑、服务器、光纤线路、卫星以及其他通讯与计算机设备领域的大量投资。这些投资支出增加了总支出和实际GDP。

实际GDP的增加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又增加了消费支出,消费支出的增加导致更大的总支出,使实际GDP和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加,结果又增加了消费支出。

由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总支出增额高于最初投资的增额是因为它同时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乘数的大小决定了投资或其他自发性支出增加所能导致的支出增加的幅度。

消费支出决策、进口和作为可支配收入与实际GDP之间差额的所得税都能够影响乘数。但是为了对乘数的基本思想有更清晰的了解,可以暂时忽略进口和所得税的作用而集中考虑消费支出的作用。

图15—6是对乘数的说明。表中数据给出了最初的总支出表,相应的曲线是AE0。对应这条

AE 曲线的均衡支出和实际GDP 为9万亿美元。表中的B 行示出这一均衡点,它对应于图中AE 0曲线和45o 线的交点B 。

现在假设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均衡支出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图15—6给出了答案。当这一投资增额添加到初始计划总支出上时,在每个实际GDP 水平下的计划总支出都增加0.5万亿美元,因而产生新曲线AE 1。新的均衡支出出现于AE 1曲线和45o 线相交的D ′点(11万亿美元),它

对应于表中的D ′行。在这个实际GDP 水平上,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 ,均衡支出的增额(2万亿美元)大于作为其诱因的最初投资的增额(0.5万亿美元)。

我们刚刚分析的是投资增加的效果。同样的分析可以应用到投资减少的情况。如果开始的曲线是AE 1,均衡支出和实际GDP 都是11万亿美元。投资减少0.5万亿美元使AE 曲线下移到AE 0,均衡支出从11万亿美元减少到9万亿美元。均衡支出的减少(2万亿美元)高于作为其诱因的最初投资支出的减少(0.5万亿美元)。

插入原书385页图

图15—6 乘数

①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使AE 曲线从AE 0上移0.5万亿美元到AE 1。 ②均衡支出从9万亿美元增加2万亿美元到11万亿美元。

③均衡支出的增额是自发性支出增额的4倍,所以乘数为4。

图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黑线:45o 线

①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②使实际GDP 增加2万亿美元③乘数为4

表横栏:实际GDP ,计划总支出,横线下:最初(AE 0),变化后(AE 1) ,蓝线上:(1996年万亿美元) 15.3.2 支出乘数的大小

乘数是自发性支出的变化所导致的均衡支出变化的倍数。乘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均衡支出的变化量除以作为其诱因的自发性支出的变化量,即

自发性支出的变化量

均衡支出的变化量乘数=。 均衡支出的变化和实际GDP 的变化相等,称为ΔY 。图15—6中自发性支出变化是投资变化,称为ΔI ,所以乘数就是

I

Y ??乘数=。 在图15—6中,均衡支出增加2万亿美元(ΔY =2万亿美元),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ΔI=0.5万亿美元),所以乘数为

45.02==??=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乘数I Y 。 乘数为4说明实际GDP 的变化等于投资变化的4倍。

15.3.3 支出乘数为什么大于1?

乘数大于1是因为自发性支出增加引起总支出的进一步增加——引致支出增加。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在一条新的汽车装配线上花了1 000万美元,总支出和实际GDP 马上增加1 000万美元。

工程师和建设工人现在有了更多的收入,他们把这些额外收入的一部分用在汽车、微波炉、度假和其他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上。现在实际GDP 的增额等于初始的1 000万美元加上这1 000万美元收入引起的额外消费支出。 现在汽车、微波炉、度假和其他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收入增加了,他们又把部分增加的收入用于产品和服务消费。收入增加引起支出增加,这又引起收入增加。 15.3.4 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MPC )

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我们通过一些运算来了解其中原因,这里我们暂时忽略进口和所得税。实际GDP 变化(Y ?)等于消费支出变化(C ?)加上投资变化(I ?),也就是

I C Y ?+?=?。

但是消费支出变化取决于实际GDP 变化和边际消费倾向,即

Y MPC C ??=?。

现在用Y MPC ??代替前面方程中的C ?:

I Y MPC Y ?+??=?。

求解Y ?得到

I Y MPC ?=??-)1(,

整理后得到等式:

I MPC

Y ?-=?11。 最后,等式两边同时除以I ?,得到

MPC

I Y -=??=

11乘数。 图15—6中MPC 等于0.75,所以使用图中的数字,就有

475

.011=-=??=I Y 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例如,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9,乘数就为10(用上面的公式检查这个结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忽略了进口和所得税对乘数的影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因素的作用。 15.3.5 进口与所得税

一般来说,乘数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费决策,还取决于进口和所得税。进口使乘数变小,为了了解其原因,让我们考虑一下投资增加后发生的情况。投资增加引起实际GDP 增加,这又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但是支出增加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用于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用在美国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才增加美国的实际GDP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自发性支出变化引起的美国实际GDP 变化越小。

所得税同样使乘数变小。再思考一下投资增加之后发生的情况。投资增加引起实际GDP 增加,但是随着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因此可支配收入增额少于实际GDP 增额。因为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增额在存在所得税时比没有所得税时少。

边际税率: 增加的1美元实际收入中用于缴纳所得税的金额所占的百分比──税收的变化除以实际GDP 的变化。

边际税率决定实际GDP 变化时所得税变化的大小。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是实际GDP 变化时用于支付所得税的比率。边际税率越大,自发性支出变化引起的可支配收入和实际GDP 变化越小。

边际进口倾向、边际税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共同决定乘数,他们共同作用决定AE 曲线的斜率。乘数的一般公式为

曲线的斜率

乘数AE I Y -=??=11。 图15—7比较了两种情况。在图15—7(a )中,不存在进口和所得税,AE 曲线的斜率等于MPC ,也就是0.75,因此乘数为4(和我们前面计算的一样)。在图15—7(b )中进口和所得税把AE 曲线的斜率降低到0.5,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25

.011=-=??=I Y 乘数。 随着时间推移,乘数随着边际税率、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很难预测乘数。但并不改变自发性支出初始变化引起均衡支出更大变化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

插入原书388页图

图15—7 乘数和AE 曲线的斜率

在a 部分不存在进口和所得税,AE 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在这个例子中为0.75。乘数为4。

在b 部分,存在进口和所得税,AE 曲线的斜率低于边际消费倾向,这个例子中AE 曲线的斜率为0.5,乘数为2。

(a) 乘数为4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黑线:45?线

图中文字:当AE 曲线的斜率为0.75时,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 绿箭头: 使实际GDP 增加2万亿美元

(b) 乘数为2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黑线:45?线

图中文字:当AE 曲线的斜率为0.5时,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 绿箭头: 使实际GDP 增加1万亿美元

15.3.6 经济周期转折点

我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观察经济周期转折点发生的事情。

经济扩张由自发性支出增加引起。在经济进入扩张的转折点时,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 。这时企业看到存货出现计划外的下滑。一个扩张时期开始了。为了实现存货目标,企业增加生产,实际GDP 开始增加。实际GDP 的初始增加带来更高的收入,增加的收入刺激了消费支出。乘数过程开始了,经济进入快速扩张。

这个过程在经济的顶峰以相反方向发生。经济衰退由自发性支出减少引起。在经济进入衰退的转折点时,实际GDP 超过计划总支出。这时企业看到存货出现计划外的增加。一个衰退时期开始了。为了减少存货,企业削减生产,实际GDP 开始下降。实际GDP 的初始下降带来更低的收入,减少的收入降低了消费支出。乘数过程强化了最初自发性支出减少的影响,经济衰退发生了。

检查站15.3

3、描述和解释支出乘数。

应用题 15.3

1. 经济体不存在进口和税收,MPC等于0.80,实际GDP为1 500亿美元,企业投资增加50

亿美元。

a. 计算乘数。

b. 计算实际GDP的变化。

c. 计算新的实际GDP水平。

d. 解释为什么实际GDP的增加超过50亿美元。

2. 经济体不存在进口和税收。自发性支出增加2万亿美元引起均衡支出增加8万亿美元。

a. 计算乘数。

b. 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c. 如果在这个经济体中引入税收,乘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练习题

1. 经济体没有进口和税收。边际消费倾向为0.60,实际GDP为1 000亿美元,企业投资减

少100亿美元。

a. 计算乘数。

b. 计算实际GDP的变化。

c. 计算新的实际GDP水平。

d. 解释为什么实际GDP的减少超过100亿美元。

2. 经济体没有进口和税收。乘数为1.25,自发性支出增加2万亿美元。

a. 计算乘数。

b. 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c. 如果政府决定开放国际贸易,说明国际贸易怎样影响乘数。

应用题15.3答案

1a 乘数等于1/(1-MPC)。MPC为0.8,所以乘数为5。

1b 实际GDP增加250亿美元。投资增加引起的实际GDP增额是乘数(5)乘以投资增额(50亿美元)。

1c 实际GDP从1 500亿美元增加到1 750亿美元。

1d 实际GDP增额超过50亿美元是因为投资增加导致消费支出增加。

2a 乘数等于均衡支出增额(8万亿美元)除以自发性支出增额(2万亿美元),也就是4。

2b 边际消费倾向为0.75。乘数=1/(1-MPC),因此4=1/(1-MPC),所以MPC=0.75。

2c 如果政府引入所得税,AE曲线的斜率变小,乘数变小。

15.4 AD曲线与均衡支出

本章中我们学习了总支出模型。在该模型中,销售和存货变化时企业改变生产而不是改变价格。总支出模型决定了给定价格下的均衡支出和实际GDP。在第十四章,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AS -AD模型同时确定实际GDP和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和均衡支出之间存在关联,本部分内容将说

明这种关联。

15.4.1 从均衡支出导出AD曲线

AE曲线是其他影响支出计划的力量不变的情况下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实际GDP 变化引起沿着AE曲线的移动。

AD曲线是其他影响支出计划的力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GDP的需求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价格水平的变化引起沿着AD曲线的移动。

均衡支出和价格水平相关。价格水平升高同时其他情况不变时,计划总支出和均衡支出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同时其他情况不变时,计划总支出和均衡支出增加。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价格的变化改变了货币的购买能力、实际利率和进出口产品的实际价格(见第十四章,352 354页)。

价格水平上升时,各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不同实际GDP下的计划总支出,因此AE曲线下移。价格水平下降则有相反的效果,当价格水平下降时,AE曲线上移。

图15—8(a)展示了AE曲线移动的情况。价格水平是110时,AE曲线和45o线相交于B点,均衡支出为10万亿美元。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130,AE曲线下移,均衡支出处于A点的9万亿美元。如果价格水平下跌到90,AE曲线上移,均衡支出处于C点的11万亿美元。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的AE曲线移动和均衡支出变化导致经济沿着AD曲线移动。图15—8(b)说明了这种移动。价格水平为110时,实际GDP的需求量为10万亿美元,也就是AD曲线上的B 点。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130,实际GDP的需求量下降到A点的9万亿美元。如果价格水平下跌到90,实际GDP的需求量增加到C点的11万亿美元。

图15—8的两部分是有联系的,它们说明了AE曲线和AD曲线之间的关系。每个均衡支出的点和AD曲线上的一个点相对应。均衡支出点A、B和C(a部分)和AD曲线上的点A、B和C相对应(b部分)。

插入原书391页图

图15—8 均衡支出和总需求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AE曲线移动,导致沿着AD曲线的移动。价格水平为110时,均衡支出为B 点的10万亿美元;价格水平为130时,均衡支出为A点的9万亿美元;价格水平为90时,均衡支出为C点的11万亿美元。b部分AD曲线上的点A、B和C与a部分的均衡支出点A、B和C相对应。

(a)总支出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黑线:45?线

图中文字:不同价格水平下的AE曲线

(b)总需求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价格水平(GDP平减指数)

图中文字:不同价格水平时的实际GDP需求量

检查站15.4

4、从均衡支出推导出AD曲线。

应用题15.4

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表如下:

插入原书392页上表

表横栏: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不同价格水平下的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a. 画图表示AE曲线。

b. 确定各个价格水平下的均衡支出。

c. 制出总需求表并绘出总需求曲线。

练习题 15.4

在上面应用题所描述的经济体中,如果自发性支出增加0.5万亿美元,

a. 画图表示新的AE曲线。

b. 确定各个价格水平下的均衡支出。

c. 制出总需求表并绘出总需求曲线。

d. 乘数是多少?

应用题15.4 答案

a. 图1画出了AE曲线。

b. 图1展示了三个均衡时的总支出。价格水平是90时,均衡支出为4万亿美元;价格水平

是100时,均衡支出为3万亿美元;价格水平是110时,均衡支出为2万亿美元。

c. 下面是总需求表,图2画出了总需求曲线。

插入原书392页2图

图1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计划总支出(1996年万亿美元)

图中文字: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均衡

图2

横: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纵;价格水平(GDP平减指数,1996年=100)

插入原书下表

表横栏:价格水平,实际GDP需求量(1996年万亿美元)

本章检查站

知识要点

1、区分自发性支出和引致支出,并且能够解释实际GDP如何影响支出计划。

·不受实际GDP直接影响的投资加政府购买加出口,再加上不受实际GDP影响的部分消费支出和部分进口称为自发性支出。

·受实际GDP影响的那部分消费支出和进口称为引致支出。

·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和实际GDP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进口随实际GDP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和边际进口倾向有关。

2、解释实际GDP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支出。

·实际总支出等于实际GDP,当企业出现计划外存货变动时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支出不等。

·如果计划总支出超过实际GDP,企业扩大生产,实际GDP上升。如果实际GDP超过计划总支

出,企业缩减生产,实际GDP下降。

·实际GDP的调整持续到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GDP为止。

3、描述和解释支出乘数。

·因为存在乘数,自发性支出变化时均衡支出会出现更大的变化。

·因为自发性支出变化导致引致支出的变化,所以乘数大于1。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所得税和进口使乘数变小。

4、从均衡支出推导出AD曲线。

·AD曲线是其他影响支出计划的力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GDP的需求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计划总支出和实际GDP相等时AD曲线上的实际GDP需求量就是均衡实际GDP。

关键术语

计划总支出,371 均衡支出,380 边际进口倾向,376

自发性支出,372 引致支出,372 边际税率,387

消费函数,372 边际消费倾向,374 乘数,384

练习题

1. 下表给出了全球经济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

插入原书394页上表

左列:可支配收入(万亿美元),储蓄(万亿美元)

a. 计算各个可支配收入下的均衡支出。

b. 可支配收入在那个区间内出现负储蓄。

c. 估计储蓄为零时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d. 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e. 如果净资产的购买能力增加10万亿美元,消费函数会向那个方向变化?

2. 下表给出了税收为常量时的经济体中一些以百万美元计量的经济数据:实际GDP,Y;消费支

出,C;投资,I;政府购买,G;出口,X;进口,M和计划总支出AE。

插入原书394页下表

表横栏:计划支出

a. 找出Q、R、S、T、U和V的值。

b. 像图15—4那样绘出计划总支出的构成。

c. 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d. 计算边际进口倾向。

e. 确定均衡支出。

3. 如果练习题2所描述的经济体中投资下降为0.55万亿美元,其他变量不变,

a. 现在均衡支出是多少?

b. 乘数是多少?

4. 一个不存在进出口的经济体中,自发性支出为1万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投资为5万

亿美元,政府购买为4万亿美元,税收为4万亿美元并且不随实际GDP变化。

a. 计算实际GDP为30万亿美元时的可支配收入。

b. 计算实际GDP为30万亿美元时的消费支出。

c. 计算实际GDP为30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d. 计算均衡支出。

e. 如果实际GDP为30万亿美元,说明经济趋向均衡支出的过程。

f. 如果实际GDP为40万亿美元,说明经济趋向均衡支出的过程。

5. 练习题4中,投资增加0.5万亿美元,计算

a. AE曲线移动的幅度。

b. 乘数的大小。

c. 均衡支出的变化。

6. 墨西哥政府最近降低了所得税率,说明税率的下降如何改变

a. 墨西哥的消费支出。

b. 墨西哥的均衡支出。

c. 墨西哥的乘数。

7. 全球经济中,价格水平为100时,如果实际GDP为零,计划总支出为10万亿美元;价格水平

为90时,如果实际GDP为零,计划总支出为11万亿美元;价格水平为110时,如果实际GDP 为零,计划总支出为9万亿美元。实际GDP每增加1美元,计划总支出增加75美分,并且实际GDP和支出计划的这个关系在各个价格水平下保持不变。

a. 如果价格水平为100,计算实际GDP分别为35、40、45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b. 如果价格水平为110,计算实际GDP分别为35、40、45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c. 如果价格水平为90,计算实际GDP分别为35、40、45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d. 分别计算价格水平为90、100和110时的均衡支出。

e. 绘出价格水平为90、100和110时的AE曲线和AD曲线。

8. 练习题7中,全球投资增加1万亿美元,

a. 如果价格水平为100,计算实际GDP分别为35、40、45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b. 如果价格水平为110,计算实际GDP分别为35、40、45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c. 如果价格水平为90,计算实际GDP分别为35、40、45万亿美元时的计划总支出。

d. 分别计算价格水平为90、100和110时的均衡支出。

e. 绘出价格水平为90、100和110时的AE曲线和AD曲线。

9. 比较练习题7和8中的AD曲线。

a. AD曲线是左移还是右移?解释为什么朝那个方向移动。

b. AD曲线是否和投资一样移动1万亿美元,是更多还是更少?解释移动的幅度。

思考题

10. 日本经济正处在衰退中,经济学家建议日本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而不改变税收。说

明这样的政策变化会怎样影响均衡支出。这样的政策变化能否帮助经济从衰退走向繁荣?

11. 现在是2005年,美国的GDP正在下降,消费和其他总支出的组成部分都在下降,说明这些事

件会怎样影响

a. 美国的消费函数。

b. 美国的总支出曲线。

c. 美国的均衡支出。

d.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自发性支出。

e.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消费函数。

f.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总支出曲线。

g.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均衡支出。

12. 整个19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持续衰退——进入萧条阶段。用总支出模型来说明处于萧条中

的俄罗斯经济状况。然后说明下列事件会怎样影响总支出和均衡支出。

a. 美国经济快速扩张。

b. 俄罗斯税收增加。

c. 俄罗斯政府削减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网上练习题

利用本教材网站上的链接完成下列练习。

13. 访问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网站,获取1990年以来的下列年度数据:

实际GDP、实际消费支出、实际投资、实际政府购买、实际出口和实际进口。

a. 将这些数据装入电子数据表。

b. 计算各个支出项目的年度增长率。

c. 绘出各个支出项目年度增长率图。

d. 总支出构成中哪个部分波动最大、那个部分最小?

e. 总支出构成中哪个部分和实际GDP呈现相似的波动?

f. 总支出构成中哪个部分的波动独立于实际GDP的波动?

g. 总支出构成中哪部分是自发性支出、那部分是引致支出?

14. 利用练习题13中获得的实际GDP和实际消费支出数据,

a. 画图表示消费对实际GDP的函数关系。

b. 估计边际消费倾向。

c. 消费函数是否发生了移动?朝哪个方向移动?给出你认为的移动的原因。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2)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量与政府支出相等,其影响可能是( )。 A.总支出净额下降 B.总支出净额上升 C.总支出净额不变 D.无法确定 2.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是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是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增加了政府债务 3. 以下措施中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是( )。 A.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从公开市场卖出有价债券 D.通过买卖价差来牟利 4.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结果是: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皆有可能 5. 若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则( )。 A.投资需求曲线斜率的值越大 B.投资需求曲线越平缓 C.IS越陡峭 D.IS曲线越平缓 6.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 政府支出增加 B. 政府税收增加 C. 政府税收减少 D. 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7.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8. 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衡量目前的财政政策?() A.税率的高低 B.政府预算盈余大小

C.充分就业盈余变动 D.转移支付的比例 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企图是(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价差来牟利 10.债券价格越高,则意味着( )。 A.利息率越高 B.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越少 C.利息率越低 D.B和C 11. 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1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下()属于一种紧缩性政策。 A.降低贴现率 B.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C.增加货币发行 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13.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政府又没有采用任何财政政策,下列哪种情形肯定发生?()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C.政府税收增加 D.政府税收减少 14.当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将()。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均有可能 15.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衡量目前的财政政策?() A.税率的高低 B.政府预算盈余大小 C.充分就业盈余变动 D.转移支付的比例 16.假设价格水平不变,下列( )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 A.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第十六,十八,二十一章_宏观经济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版

第十六,十八,二十一章宏观经济综合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判断题 1.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会提供更多的产品。( T) 2.通过增加职业介绍所可减少结构性失业。( F) 3.总供给是一个国家所有商店的全部商品数量。( F) 4.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会使财富从债务人移向债权人。( F) 5.经济增长主要与经济中生产潜力的增长及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的程度有关。( T) 6.充分就业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 F) 7.经济资源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 T) 8.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F) 9.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就业属于自愿失业。( T) 10.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扩张作用。( T) 二、选择题 1.在衰退时期,现实GDP将:( A ) A.小于潜在GDP B.大于潜在GDP C.等于潜在GDP D.与潜在GDP的预测没有关系 2.那些在转换工作过程中暂时失业的人构成: B A.季节性失业 B.磨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3.假设某国家的总人口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C A.17% B.34% C.25% D.10% 4.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个人的劳动的供给量是:C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5.隐蔽性失业是指: A A.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人 B.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C.被企业解雇而找不到工作的人 D.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6. 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增加10%名义货币的供给,将:B A、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B、增加名义工资10%; C、提高利率水平; D、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充分就业下总供给处于潜在水平,无法增加,名义货币供给增加10%,价格P会上升10%,而产出不变。因为价格水平上升,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因此工资也会相应上升10%,这里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最新整理)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2.发展 (1)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学派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战后,在凯恩斯的众多追随者中,如汉森、萨缪尔逊等的不断补充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它与 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凯 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主流派经济学在50-60 年代是其鼎盛时期。 ① 60 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70 年 代初发展成了“滞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实际经济现象发生了冲 突,他们的理论不能解释“滞涨”。70 年代中后期,新古典综合派用 “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和“菲力普斯曲线右上移”来解释“滞涨”,没有 说服力。其政策措施是“收入政策”,即控制收入的政策,最典型的就 是尼克松的“冻结工资和物价90 天”的政策。面对滞涨,新古典综 合派束手无策。 ②另一方面,从50-60 年代就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在70 年代十 分活跃,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是错误的,会给经济 带来巨大的危害。货币学派的理论引发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 到70 年代末,形成了新古典学派即(New Classical Economics)。其主 要代表有货币学派,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 新古典学派在80 年代达到其鼎盛时期。 (2)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 ①从80 年代初起,一些比较年轻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就在坚持凯恩斯 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 点和理论,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 。到80 年代大有重 振老凯恩斯主义雄风的架势。 ②另一方面,在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干预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做法,有些 还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如德国的弗莱堡学派,有些尚未有著名的理论做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用e 表示。名义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货币的价格,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用国外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用ε表示。与名义汇率相比,实际汇率更能说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如果本国产品的价格用本币表示为P ,某一国外产品的价格用外币表示为f P ,国内居民持有本国货币要购买国外商品,在国外生产商只接受外币来交换其商品的条件下,本国居民应该先用本币以名义汇率e 购买该外币,然后用该外币以f P 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这样,一单位国外商品用本币单位数量来表示就等于f eP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 P e P ε=。 2.实际汇率与净出口关系如何表达? 【参考答案】 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净出口。一般来说,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进出口的商品相对价格、关税、进出口商品量限额等因素。由于实际汇率是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对于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于进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国外商品和服务就变得相对便宜,故进口正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对于出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会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抑制了出口,故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汇率变动。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总体上来看,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用图形表示:

3.在固定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以下我们用图形具体分析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分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资本完全流动下,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那么将引起总需求的扩大,结果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见下图。IS 曲线由1IS 移至2IS ,IS 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此时,中央 银行为了维持汇率不变,增加本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右移,即由1LM 移至2LM 降低均衡汇率,直至均衡汇率降低到固定汇率水平*e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得小国经济的汇率水平固定在所承诺的水平上,但产出水平提高,即从1Y 增加到2Y 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第16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判断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1.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2.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3.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4.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二、单选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而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而LM 曲线平缓 B.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弓I起消费支出下降 C.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货 币供给增加,弓起消费支出增加 3.下列()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 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宏观经济学-第15章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洋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解答:C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解答:C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 g·ΔG(k 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解答:A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解答:B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解答:C 6. 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1-β(1-t) 中得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1 1-0.8×(1-0.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 元=1×1 1-0.8×(1-0.25)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A, 6、B, 7、D, 8、B, 9、A, 10、B, 11、B, 12、D。 二、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政府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3、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费以后的余额。它表示经济社会在补偿了资本存量损耗以后所生产的净产品总值。 4、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5、它是指个人在纳税前得到的收入。PI=国民收入-不分配的利润-企业交纳的利润税+政府的转移支付 6、它是个人交纳所得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 三、简答题 1 答: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工具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只反映一定时期的产出情况,它们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但并不最完美的标准,因为社会福利水平还包括人们享受的闲暇、优美的环境、人口寿命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指标的高低,而所有这些非经济性的因素是无法在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中反映出来的。 2 答:根据一整套核算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国际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 四、论述题 答:在开放经济中,总收入=C+I+G+X,所以,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C+S+T+M=C+I+G+X 即 S+T+M=I+G+X ⑴当S+T+M>I+G+X时,国民收入将趋于减少; ⑵当S+T+M=I+G+X时,国民收入将趋于稳定; ⑶当S+T+M<I+G+X时,国民收入将趋于增加。 五、计算题 5 国民生产总值GNP反映的是国民归属概念。所有本国国民无论在国内国外收入都计算在内,而所有非本国国民,无论在国内、国外取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所以,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国民在国内的收入+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亿元 .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 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 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答: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π1985=P1985-P1984 P1984 ×100%= 111.5-107.9 107.9 ×100%=3.34% 同理可得:π1986=2.69%。 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e1987=π1985+π1986 2 = 3.34%+2.69% 2 =3.015%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 8. 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数 可工作年龄人口数 ×100%= 1.3 1.9 ×100%=68.4% (3)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 ×100%= 0.1 1.3 ×100%=7.69% 9. 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 π=π -1 -0.5(u-0.06) 问:(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解答:(1)由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可知,当u-0.06=0,即失业率为6%时,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即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得 π-π -1 =-0.5(u-0.06)(1) 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即在式(1)中,令π-π -1 =-5%=-0.05,则式(1)变为-0.05=-0.5(u-0.06) u-0.06=10% 所以,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必须有10%的周期性失业。 10. 试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解答: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11.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4(u-0.06),试求: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解答:(1)自然失业率是指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一致时的失业率。在本题中,预期通货膨胀率 为上一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故在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令π=π -1 ,得u=0.06,因此,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方程知,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0.4,且是一条经过点(u=0.06,π=π-1)的直线。如图18—2所示。

15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5章练习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⑴3;⑵3;⑶1;⑷4;⑸3; 2、假设LM曲线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y=950 – 50×6 =650,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 – 10×6=80 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曲线亿美元和LM曲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6=80 (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 这种情况;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0.8 (y -t) + 140 – 10r + 80 =40 + 0.8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y= 1100 – 50r y=500 + 25r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y=c + i+g = 40 + 0.8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 + 0.8y d ,t=50 , I =140 -5r ,g=50 和y=c+ i+g 可知IS曲线为: y=90 + 0.8yd + 140 – 5r + 50 =90 + 0.8 ( y - 50) + 140 – 5r + 50 =240 + 0.8y – 5r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目录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1) (一)、汇率及其标价 (1) (二)、汇率制度及其运行 (2) (三)、实际汇率 (2) (四)、净出口函数 (2)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 (一)、关键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3) (二)、推导 (3) (三)方程式 (5) (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几何表达 (5)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6) (一)、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6) (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7)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政策:小结 (8) (四)、小型开放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8)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一)、汇率及其标价 1、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名义汇率 人们所说的汇率一般都是指名义汇率。 2、汇率标价 (1)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如:1美元兑换6.12(最新价6.56)元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通常用e来表示名义汇率,并约定名义汇率是用间接标价法加以表示的。 (二)、汇率制度及其运行 1、浮动汇率制度: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1)自由浮动:不干预、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 (2)管理浮动:干预、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 2、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本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 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大于供给,本币有升值压力。 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小于供给,本币有贬值压力。 央行购进本币,抛出外汇,货币供给减少,外汇储备减少。 (三)、实际汇率 所谓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公式为: (四)、净出口函数 一、关键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为国内和国外的价格水平,e为名义汇率。 式中,ε为实际汇率,P和P f

宏观经济学第15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不论挤出效应为多少,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力都要大于财政收入政策。() 2.转移支付增加一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一美元相同。() 3.假如挤出效应等于100%,财政支出政策十分有效。() 4.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5.在长期的通货膨胀期间,相对于社会商品来说,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将造成私人产品的生产过剩。() 6.凯恩斯学派认为,要对付经济萧条,宏观财政政策比宏观货币政策更有效。() 7.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一政策是否减少总支出。() 二、单选 1.在收入—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提高。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D.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2.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3.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4.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5.经济学家一致认为() A.货币供给的迅速变化对总需求具有重大影响 B.在稳定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大于财政政策 C.在稳定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小于财政政策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都不大 6.假定货币需求不变,紧缩货币政策将导致() A.利率和货币存量都下降B.利率下降,货币存量增加 C.利率上升,货币存量下降D.利率和货币存量都上升 7.如果目前存在通胀缺口,应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转移支出 8.若实行削减个人所得税率和增加实际国防开支的政策,在短期内将导致() A.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B.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C.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国民收入D.因政策相互矛盾而使结果不确定 9.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为有利,这是因为() A.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财政政策更容易预期 B.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更直接的影响 C.货币政策能够均衡地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 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实行起来更快 10.假设在封闭经济中,家庭把所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80%开支掉。那么,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税收减少1亿美元(每个家庭的减税额相同),这将使国民产出的均衡水平改变()A.0.8亿美元B.1亿美元C.4亿美元D.5亿美元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16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货币紧缩不会影响公共预算,因为它不是财政政策。() 【答案】F 【解析】货币紧缩倾向于提高利率(它使LM曲线向左移动),对投资的需求减少,产出的均衡水平则更小。如果政府收入的一部分来源于成比例的所得税,那么公共收入的总量将减少,公共预算也将受到影响。 2.用充分预算赤字来衡量政府债务可以消除传统预算赤字衡量政府债务时存在的经济周期问题。() 【答案】T *--,计算的是基于对如果经济在其产出和就业的【解析】充分预算赤字为:tY G TR 自然水平运行时政府支出与收入的估算,由于潜在产出不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消除了传统预算赤字衡量政府债务时存在的经济波动问题。 3.已知甲、乙两国的名义GDP分别是40万亿元、5万亿元,政府的名义债务分别是24万亿元、5.4万亿元。显然,甲国的债务规模要大于乙国。() 【答案】F 【解析】甲国的名义债务小于名义GDP,名义债务是名义GDP的60%,而乙国的名义债务大于名义GDP,名义债务是名义GDP的108%,因此甲国的债务规模小于乙国。 4.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政府采取减税的政策,那么经济中的消费、总需求和总产出将会增加。() 【答案】F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用债务融资的减税不会影响消费,家庭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总产出和总需求均不发生变动。 5.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利用减税或举债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都是有效的。()【答案】×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用债务融资的减税不会影响消费,家庭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总产出和总需求均不发生变动,从而减税或举债都无法刺激经济。

宏观经济学第15章

六、选择题:下列问题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安排,从种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你预期以下哪一个选项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d.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贬值。 2.假定政府支出增加,如果经济正处于潜在GDP水平,那么这一政策变化的长期效果应该是: a.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b.价格上升,产出增加。 c.价格上升,产出减少。 d.价格下降,产出增加。 e.价格下降,产出不变。 3.如果实际产出接近于但低于潜在GDP水平,考察政策变化的短期效果,那么第2题的哪一个选项正确: a.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b.价格上升,产出增加。 c.价格上升,产出减少。 d.价格下降,产出增加。 e.价格下降,产出不变。 4.如果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考察政策变化的长期效果,那么第2题的哪一个选项正确:a.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b.价格上升,产出增加。 c.价格上升,产出减少。 d.价格下降,产出增加。 e.价格下降,产出不变。 5.如果从技术生产率改进的古典主义角度,考察政策变化的长期效果,那么第2题的哪一个选项正确: a.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b.价格上升,产出增加。 c.价格上升,产出减少。 d.价格下降,产出增加。 e.价格下降,产出不变。 6.假设同时存在投入要素供给的减少,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考察政策的长期效果,那么第2题的哪一个选项正确: a.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b.价格上升,产出增加。 c.价格上升,产出减少。 d.价格下降,产出增加。 e.价格下降,产出不变。 7.在短期内,成本中的粘性要素在下列哪个方面发挥了作用: a.企业获利的能力 b.企业在价格上升时增加生产的意愿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 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