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书记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书记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市上下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了新的期待。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大会,也是一次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的大会。刚才,纪春明部长就《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大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市文体局、市财政局、陈贵镇、劲牌公司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大会还表彰了一批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努力把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为建设文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1年12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市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努力把大冶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实力雄厚的文化强市雏形。大冶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大冶又处在奋力

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时期,确立文化强市战略,开创科学发展局面,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一定能够大有可为。

1、建设文化强市是发挥大冶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三大目标”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加强文化建设,已成为各地在新时期新阶段谋取新优势和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手段,文化发展的区域竞争态势日益凸显。大冶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建设文化强市,就是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我市“三大目标”提供精神动力。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曾指出:“哪里有文化,那里早晚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会更快地向那里转移。”近年来,发达地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文化上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科学化管理,发展来势十分迅猛,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地方,正在演绎文化的辉煌。我们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以推动大冶跨越发展。

2、建设文化强市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提升大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经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西方国家的经济起飞,离不开文艺复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的我国三次历史性转变,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密不可分。当前,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更加突出。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态势日益明

显,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日益强大。从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看,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软实力”和“硬支撑”。第一,商品的附加值在于文化。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国家号称“世界工厂”,服装、玩具、家具和中低端电子产品等,几乎都被冠以“中国制造”称号。而这些同样材料、同样款式、同样质量的产品,一旦贴上世界品牌,其价值马上就会翻几番甚至十几番,这就是文化在商品中的价值。第二,科技的吸引力在于文化。特别是文化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带来了文化科技的大发展。比如,以QQ为主打的腾讯公司,起初不过五六个人,2000年要不是国外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差点就要倒闭。但近十几年来,它推出网络游戏、卡通动漫、网上音乐、电子杂志等具有文化创意的科技产品,让科技插上文化的翅膀,让文化助推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公司几何级数的增长。第三,城市的美誉度在于文化。我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提到国内外的知名城市,大都有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一提起这个符号,就会想到一座城市。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到“天堂”,就会想到“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提到“甲天下”,就会想起桂林。再比如,我们提到沈从文的《边城》、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就会想到湘西凤凰。因为这些名人、名作、名胜、名牌等文化符号,通过书籍、电影、电视、绘画、音乐等文化载体,已经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这就是文化的无穷力量和巨大影响。也可以说,文化品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影

响力和竞争力。我们一定要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趋势,建设文化强市,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建设文化强市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一方面,我们将进入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我们也进入了各种问题凸显、各类矛盾交织的重要敏感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近些年来,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难度不断增大,这与基层文化生活贫乏、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精神文明建设“手软”等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加上各种媒体日趋活跃,极易导致矛盾迅速放大。因此,站在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用先进的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激励人、引导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满足广大群众对更多更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新期待显得尤为迫切。

4、建设文化强市是树立大冶对外美好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强大动力。多年来,我市城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落后,许多市民反映没有好的活动场所。借建设文化强市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东风,我市将建设体育馆、体育场、文化馆、游泳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城市公共文化体育

设施,必将大大提升大冶城市文化品位。有了一些高档次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我们也可以承接一些省内外赛事,也可以宣传展示大冶对外美好形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为建设文化强市落实有力举措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大冶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加强,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社会心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健康文明的城市风貌;文化事业不断繁荣,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壮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彰显特色,着力打造青铜文化、园林古建文化、石雕文化、诗词楹联文化、龙狮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努力把大冶建设成“文化引领力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雏形。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根本。首先,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服务体系,巩固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针对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和宣讲活动,大力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力求把深奥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将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明白,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掌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真正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把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建设引向深入,努力为大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广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第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坚持抓城市带农村、抓机关带基层、抓干部带群众,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和文明创建进农家及志愿服务活动。

2、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保障力。文化事业事关民生改善,事关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强市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在繁荣文化事业上狠下功夫,努力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成果。一是落实好重大惠民工程。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

书屋等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所有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所有行政村、社区完成文化活动室建设;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每个行政村。二是建设好公共文化设施。“十二五”期间,要精心规划和建设好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代表大冶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工程,全面改造图书馆、艺术剧院,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三是开展好文化惠民活动。采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办法,积极开展送戏下乡与演艺惠民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覆盖面。积极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强,是文化强市的显著标志。我们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领军人才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一要抓好重点文化产业。依托我市现有的文化资源,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培训、艺术品、体育休闲等重点产业,扶持石雕、木雕、布雕、青铜制品、孔雀石、园林古建、演艺等富有特色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手机广播电

视报纸、数字化出版等新兴业态,积极开展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二要抓好重点文化企业。没有大的企业,难以形成大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大企业的带动。要把培育壮大重点文化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兼并联合、战略重组,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整合,积极引进和组建一至两个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加快建设市级文化投融资平台,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新增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文化企业。支持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做专、做精、做特、做新,积累实力,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特别是对新兴文化产业,我们要搭建平台、出台政策、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大引进、扶持和推进力度,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文化企业联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努力培育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力。改革创新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强大动力。一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推进艺术剧院的转企改制。二要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等办法,激发内部活力。三要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整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以形成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的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发展的原生动力。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要注重文化产品创新,按照“多出新品、多出精品”的原则,善于从大冶的人文历史和发展实践中发现题材、触发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有思想、有境界、有感染力的原创作品,以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有创新价值、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要注重文化服务和传播方式创新,加快建设数字电视多媒体网络、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影剧院、网上新闻发布和政务办理,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各种文化服务。

三、加强领导,倾力支持,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强领导,倾力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建设文化强市的强大合力。

1、坚持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安排。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年度考评,真正使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大冶跨越式发展的硬任务。要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文化建设知识,深入研究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向,不断提高懂

文化、谋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亲自抓文化建设,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强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2、坚持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龙头性工程来支持。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和谐稳定,就是抓城市提升,说到底是几个文明一齐抓的重要抓手。所以,必须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龙头性工程,不仅要在领导力量上倾斜,而且要在资金、政策上扶持。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方面的支持政策,制定有关财政、税收、土地、社保等方面配套措施,支持文化改革发展。要建立和完善文化投入保障体系,扩大政府对文化的投入规模,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有较大的增加,确保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到位。2012年市里设立了1000万的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将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要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开辟文化发展贷款绿色通道,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面向文化企业开发金融产品。认真研究中央和我省有关文化方面的扶持政策,全力争取上级文化发展资金、基金的支持,加大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力度。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

3、坚持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全社会工程来推进。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职责分工,宣

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实施者的作用,抓好文化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协调和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文化强市建设。发改、财政、规划、国土、税务、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出台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搞好服务。工青妇等群团和社会组织要各展其长,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独特作用,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经营者要以繁荣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满腔热情地投入本职工作,竭尽全力地当好文化创作、文化传播、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支持文化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活跃文化生活,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形成人人参与、共享成果的良好格局,齐心协力兴起文化繁荣发展新高潮。

4、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落实。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市之本。必须把人才建设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第一战略,抓紧汇聚各类优秀文化人才,加快打造能担当建设文化强市重任的文化人才队伍。要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文艺、出版、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文化艺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创新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特殊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文化创作、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要完善激励机制,设立铜都文学奖和铜都文艺奖,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给予奖励,在全市营造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

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爱护,真情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文化强市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兴起文化强市建设的新高潮,为加快大冶发展,奋力实现“三大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