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画脚本 河口三角洲

动画脚本 河口三角洲

动画脚本 河口三角洲
动画脚本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开场、图配解说词形式)

河口三角洲一般指三角洲(常见的地表形貌)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低的淡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三角洲”翻译自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的转写,而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状像三角形,有人认为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地理分布(图片+解说词)

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处,大都有一个三角洲。如埃及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入海处,就有一个巨大的三角洲,面积达24000㎞2;美国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入海处的三角洲,呈鸟足状,面积达26000㎞2;中国的长江(世界第三长河)、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以及珠江入海处,也都有面积很大的三角洲。

地质优势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如中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

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它与山麓附近的扇状冲积平原不同。扇状冲积平原面积较小,土层较薄,沙砾质地,土质不如三角洲肥沃。

三角洲地区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形成原理(动画脚本+解说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世界上每年约有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这些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这时,河流只得绕过沙堆从两边流过去。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背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一个三角形。

为什么河口三角洲形状不一样(动画脚本+解说词)

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属于它独有的特色,这也是区别不同物品和人物的关键。相信去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河流的入海口都有三角洲,可是大家知道为什么河口三角洲形状不一样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河口三角洲形状不一样?

虽然河流入海口几乎都有三角洲,然而世界上的“三角洲”却不一定全都是三角形状的。因为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受河流含沙量、河口水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它的大小、几何形态和岸线形状有着显著的差异。按照形状的不同,河口三角洲可分为扇状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和尖头状三角洲等几种主要类型。

一些河流由于含沙量高,口外海滨水深较浅、河口区水流较弱的缘故,泥沙在河口容易迅速淤积,并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比降(坡度)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入海,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侵蚀后退,最后形成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就属于扇状三角洲。

还有一些入海河流虽然含沙量也很高,但是河口区水流作用较强且波浪作用较弱,因此泥沙在河口分岔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的大沙嘴,以多股岔道同时入海,看上去就像是鸟的足。这种三角洲被称作鸟足状三角洲。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状三角洲。

对于入海河流含沙量不算很高,而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区,泥沙容易沿主流方向沉积,堆积体常呈尖形向外伸长,这样形成的三角洲称为尖头状三角洲。中国长江三角洲就属于尖头状三角洲。

世界十大三角洲(图配解说词形式)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8万平方千米;

2.长江三角洲(中国):5万平方千米;

3.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越南):4.4万平方千米;

4.尼日尔河三角洲(尼日利亚):3.6万平方千米;

5.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缅甸):3万平方千米;

6.勒拿河三角洲(俄罗斯):3万平方千米;

7.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2.6万平方千米;

8.奥里诺科河三角洲(委内瑞拉):2.6万平方千米;

9.尼罗河三角洲(埃及):2.4万平方千米;

10.伏尔加三角洲(俄罗斯):18985㎞2。

中国三大三角洲(图配解说词)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珠江三角洲

中国珠江在广东中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冲积的三个小三角洲组成,面积约1.13万平方公里。其中西江、北江三角洲占1/10。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秦为胜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长江三角洲: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是在河流堆积作用超过侵蚀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尖形三角洲、岛屿型三角洲等。 1、扇形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

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2、鸟足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3、尖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4、岛屿型三角洲 河流含沙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作用的河口区,泥沙堆积成许多向海洋延伸的垄状沙滩和沙坝,沙坝之间为冲蚀的潮汐水道。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以及纵横交错的汊河构成三角洲的主体,故称岛屿型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既是典型的岛屿型三角洲。 此外还有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过度型三角洲。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从大的轮廓看。似一尖头三角洲,但在河口区有许多沙岛和浅滩,河道分汊,又象岛屿型三角洲 喇叭形河口—---三角湾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教案

小专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考情分析: 河口三角洲(河口海岸带)是近几年常考的知识点。河流入海口的海岸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非常密集,这一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具体表现在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个作用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河口三角洲是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区域载体,是一个热点的考查区域!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流水作用的理解; 2、提升综合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促进知识链和知识网的形成; 4、进一步掌握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提高图文信息提取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复习相应必修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引 1.播放近几年全国卷关于河口三角洲的高考真题。(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引起学生重视。) 2. 展示本课考情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课需要研究、掌握的主要任务。 二、流水作用知识点回顾 1.河流地貌发育的一般时空分布规律(手绘简易河流,标注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提问:形成河口三角洲的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水的对河道的侵蚀吗? 答:沙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流水侵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地形 (2)降水 (3)植被 (4)土质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条件具体的影响过程。 3.流水搬运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流量大 (2)流速快 4.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条件 (1)物质:来沙量大 (2)动力:流速慢 提问:流速因何减慢? 流水堆积处就只有流水堆积作用而没有流水侵蚀用吗?引出名词冲淤量。 河口三角洲处,还有没有其它形式的外力作用?引出海水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解释海进、海退、陆进、陆退等名词的含义。 三、河口三角洲的变化 (核心:原有的堆积和侵蚀动态平衡被打破) 探讨河口三角洲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时间尺度:一般来说短期内的变化偏要人为因素,而长时间的变化偏要自然因素。 (一)短期变化 短期内三角洲有明显变化,主要从植被和工程建设两大角度考虑。如植被覆盖率会直接影响到沙源数量。而水库大坝的修建会使下游泥沙、水量减少,会引起冲淤量的变化。河口地区修建的水闸也会降低海水的冲淤能力。 (二)长期变化 长期变化主要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面升降,以及地壳运动引起的陆地升降。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一:(全国卷2008年高考36题节选)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辽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概况简介

辽河三角洲的土地覆盖特征 辽河三角洲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平原南端,是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冲积而成的冲积海积平原,包括辽宁省盘锦市域和营口市区及其老边区的全部,盘锦市是其主体和核心(刘振乾等,2000)。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口三角洲(黄河、长江、珠江、辽河)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滨海湿地和滩涂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张绪良等,2009)。辽河三角洲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油气资源、港口资源和多样的湿地资源,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发达。芦苇湿地中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200 多种,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辽河三角洲已开发成为以农业、石化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区域,在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周广胜等,2006)。 辽河三角洲地处中朝准地台华北断坳下辽河断陷带,东为胶辽台降,北为赤峰—开原超岩石圈断裂,西至燕山台褶带,南至渤海。辽河三角洲地貌类型包括盐碱化三角洲平原、芦苇盐碱沼泽洼地、滨海芦苇盐土湿地、风成砂地等陆地地貌类型,石质岸堤、防波堤、盐田等人工地貌和潮滩等三角洲岸滩地貌类型,以及水下三角洲平原、拦门沙浅滩、海底冲刷槽、古河道等三角洲外缘水下地貌类型。 辽河三角洲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8.3-8.4 ℃,无霜期170-200d,≥10 ℃积温 3428-3448 ℃;多年平均降水量612-640 mm,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3%;年蒸发量1392-1705 mm,为年降水量的2.5倍左右。辽河三角洲共有大、中、小河流21条,河流总长度622.15 km,河网密度0.15 km·km-2。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0 km2的大型河流有辽河(双台子河)、大辽河、绕阳河与大凌河,其中大凌河和双台子河的河流径流及大气降水是辽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海水是潮间带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的成土母质有冲积—洪积物、冲积物、海积—冲积物和风积物,土壤共分为水稻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与风沙土5个土类、10个亚类、24个土属、64个土种,其中水稻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4个土类占辽河三角洲土壤总面积的99.7%(黄桂林等,2000)。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1.形成原因: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分布规律: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3.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流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4.形成条件:泥沙来源丰富,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小,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 走:河口外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5.特点:①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它与山麓附近的扇状冲积平原不同。扇状冲积平原面积较小,土层较薄,沙砾质地,土质不如三角洲肥沃②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如中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③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6.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地肥沃(河流一般都把中游和上游的易溶于 水的营养物质,如氮肥、钾肥、磷肥等带到下游的冲积平原上)③湄公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大多数河口三角洲水资源丰富、热量丰富、雨热同期(降水多,多为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人口密集,劳力资源充沛 7.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①土壤贫瘠②无法灌溉③地势极为低平,容易发生水患④交通不便 8.,没有河口三角洲的河流:国内的钱塘江,非洲大河刚果河,亚马孙河(钱塘江,亚马孙河之所以没有三角洲原因:因为很强的潮流作用,泥沙含量稀少。他们属于同样的河口类型,河口为喇叭形,潮流很强,可以在河口形成壮观的潮涌,同时在河口两边产生分散外流的潮流,把河口泥沙源源不断输往两边,因此在河口形不成三角洲。刚果河,之所以没有河口三角洲,主要是因为海地坡度很大的地形和来沙量偏少。一方面,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茂密,水土流失很轻,而且刚果河在流经面积巨大的刚果盆地,上游带来的泥沙在盆地内沉积,进入下游山谷河道后泥沙很少;另一方面,在刚果河入海口200km以外大西洋的水深就达到2000m以上,海底坡度达到1%。只要有地震的轻微震动,沉积的泥沙就会滑动入深海。而且在滑动路径上形成V字型的深槽) 例题:严重的干旱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1、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三角洲是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沉积造成的,如果河水量减小,则其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减弱,泥沙可能在沿途就沉

高中地理三角洲形成专题训练(精华版)含答案

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训练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6~7题。 3.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4.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8~10题。

5.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6.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7.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珠江河口三角洲

珠江河口三角洲 从珠江入海口逆流而上,两岸便是方圆1.l万多平方千米的郁郁苍苍的珠江三角洲。它是由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分别以高要、清远、惠阳为顶点;狭义的珠江三角洲,西起三水,东至石龙,南至崖门,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在这块位于广州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山丘散布、河道纵横、蔗甜鱼肥、桑嫩蚕壮。这里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很早以来,勤劳的三角洲人民就在这里生息、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桑蚕之乡”、“蔗糖之乡”和“果蔬花木之乡”。 珠江广州河道 珠江广州河道,也称珠江正干,从老鸦岗流至白鹅潭通称为西航道,长18公里,其上游有流溪河、白坭水、芦苞涌、西南涌4条河流汇入。西航道由北向南流至白鹅潭附近,分前、后两航道穿越市区。其北支自西向东至江心洲大蚝沙止,称为前航道,长28公里;南支以弧型往南向东折向东北与大蚝沙相接,称后航道,长32公里。后航道自白鹅潭东南流至落马洲,又分沥滘水道和三枝香水道,其间又有佛山水道和平洲水道以及大石涌从南边汇入,另外还有长9公里的官洲水道、长4公里的仑头水道亦属后航道的旁侧河段。从大蚝沙向南经莲花山至南沙凫洲,包括狮子洋段在内统称黄埔航道,长50公里。从凫洲至番禺市新垦18涌,属珠江口伶汀洋上段,长28公里。

珠江河口 三角洲网河和残留河口湾并存的河口。径流大,潮差小,含沙量相对较小。河口区河汊发育,水网密布。珠江水系的几条干流──西江、北江和东江,以及增江、流溪河和潭江,到了下游相互沟通,呈8条放射状排列的分流水道流入南海。入海口门从东向西有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从西江羚羊峡、北江芦苞、东江铁岗、流溪河蚌湖和潭江三埠等地以下至三水、石龙、石咀等地为近口段,至各分流水道的口门为河口段,另有伶仃洋和黄茅海两个河口湾。从口门向外至45米等深线附近为口外海滨(见图[珠江口] 1809年以后,第一次测绘了珠江河口海图。1853年以后,在香港和河口区设置台站,观测水文气象。1975和1977年,分别对伶仃洋和磨刀门口外的地形,水文泥沙和底质进行了调查。1980~1982年,开展了河口的海岸带与海涂自然资源综合调查。 河口区多陆屿和岛屿。晚更新世中期在本区发生海进,形成了范围同今河口区相仿的古珠江河口湾。晚更新世末冰期时海退为陆,中全新世初再度海进,发育了现代珠江河口三角洲。至17世纪初,形成了以中部珠江三角洲为主体,以伶仃洋和黄茅海为两翼的格局。珠江三角洲的面积为8601平方公里,其中松散堆积的面积为7651平方公里。三角洲区第四系堆积层一般厚20~30米,口外最厚超过100米。有160个陆屿突露于三角洲平原上,200多个岛屿分布在口外海滨,这些陆屿和岛屿受新华夏构造线控制,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珠江年平均流量约1万米3/秒,年径流总量3457.8亿立方米。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80%。多年平均含沙量0.136(博罗站)~0.306(马口站)千克/米3,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8359万吨,估算年推移质输沙量约800万吨。流域来沙中有15.5%淤积在三角洲河网内,其余都由口门泄出。排沙量以磨刀门和洪奇沥最多。 弱潮河口。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型。平均潮差以磨刀门最小,为0.86米,东西两侧略大。伶仃洋湾头为1.35米,崖门为1.24米。潮差从河口湾的湾口向湾头增加,从各分流水道口门向上游递减。枯水期潮区界距口门 100~300公里,西江可达梧州―德庆,北江达芦苞―马房,东江达铁岗;洪水期潮区界距口门40~70公里。潮流一般为往复流,枯水期潮流界距口门60~160公里,西江达三榕峡,北江至马房,东江至石龙;洪水期潮流界一般在口门附近,惟虎门水道可达广州。口外海滨涨潮流向西北,落潮流向东南,流速为0.5米/秒左右,伶仃洋的涨落潮流轴线明显分异,落潮流路偏西,涨潮流路偏东。 各分流水道口门附近的盐淡水混合,一般为缓混合型,枯水期有强混合型,洪水期呈高度成层型,有明显的盐水楔现象。枯水期咸水沿虎门和崖门水道上溯较远,遇枯水年可达广州、中堂、新会等地。 河口淡水向外海扩散,存在着两个轴向:其一,垂直于海岸指向东南,夏季因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向东北漂移,洪水时能扩展到远离香港百余公里之遥,冬春季节则明显地向岸收缩;其二,平行于海岸终年沿岸指向西南。洪水期,口外海滨表层冲淡水向外海扩散的同时,有外海的深层陆架水沿海底向陆作补偿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