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升本语文解析

专升本语文解析

专升本语文解析
专升本语文解析

1.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2.风、雅、颂、赋、比、兴

按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属于地方曲调,有十五国风。“雅”是属于朝廷的“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小雅),大半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3.《蒹葭》的朦胧意蕴和“温柔敦厚”的美学特色。

答:首先,描写了朦胧的节候气氛。诗中情景在深秋的节候背景上展开:苍茫的芦荻,洁白的清霜,迷蒙的晨露,在“为霜”、“未希”、“未已”的不同时段,景物描写给人以萧瑟凄迷、朦胧恍惚的总体感受。其次,描写了朦胧的“伊人”环境。诗人知其所而不知其定所,“宛在水中央”、“坻”、“沚”,所以,无论“溯洄从之”,还是“溯游从之”,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若隐若现,同时,诗人用一个“宛”字,增强了这种迷离不定的感觉。再次,描写了朦胧的“伊人”形象,“伊人”是一个身份不明,性别不辨的人物。

本诗在艺术上一是以景起兴,寓情以景,借景抒情,以清秋萧瑟的景象烘托诗人在追寻中产生的空虚和惆怅,二是运用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格局相同,句式相同,是谓重章。每章有多句文辞相同,只在少数地方更动关键词,以造成意义上的递进,是谓叠句。这种一唱三叹的句式既构成了音节回环反复的节奏美,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形式与美学风格上的比较。

《诗经》为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从内容上看,《诗经》涉猎面很广,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真实的生活和感情。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

此外,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

5.屈原的悲剧

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6. 《国殇》的场面描写与其豪放悲壮的审美意蕴之间的关系

书:它不是一篇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而它却以飒爽英姿的将士、锐利精良的长戟,交叉错落的战车,死亡伤残的战马,表现了将士们争先恐后、英勇顽强的斗志,描绘了一幅激烈的战争画面,传送出金戈铁马阵阵杀气。“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血腥残酷的是惨烈的战争气象,永垂千载的却是将士高贵的灵魂。诗人的礼赞,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本诗在艺术上,首先是以一系列的名词如“吴戈”、“秦弓”、“犀甲”、“玉槌”等表现楚军的精兵坚甲,塑造一支英武之师、雄壮之师。其次,场面描写也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动态过程的描述与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描述中将大场面鸟瞰与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与精神赞美紧密结合,以上种种结合又与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成为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美的杰作。

资料: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方受创惨重,然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援玉袍兮击鸣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诗人把这场战斗的悲惨结局归于命运和神灵,其实,真正的罪人是那些腐朽的贵族统治者。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7.汉赋(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8.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意思指(乐府诗)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现常可用于形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两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及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9.《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古》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世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10. 《东门行》的戏剧特色。

1)《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11.如何看待陶渊明之“隐”?

陶渊明是一个儒家思想熏陶出的隐逸诗人,有着儒者的政治关怀,人际依恋,有着儒者所秉承的理想人格。他少年时期就心存四海之志,其实亦是希望自己能够实现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的。他曾有几次出仕的经历,对政治心存幻想,到了晚年,他的诗句中也经常流露出一腔抱负的不到实现,有着四海的志向却不得施展,迟暮之时,回忆一生,自会发出“有志不获逞”的感慨。即使厌倦尘网,归耕田园,他也仍然关怀时事。

12.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

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

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13. 《饮酒》一诗“忘世”、“忘我”、“忘言”三层境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相呼应,表达了这样的哲理:心灵既远远的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忘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自由;“见”字显示诗人采菊石,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情态。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忘我)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情此景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来表达呢?诗人并非真的“忘言”,只不过一切已尽在不言中了。(忘言)

14.《咏怀诗》分析本诗以实写虚,寄景抒情的手法。

诗人将内心孤独苦闷的情绪蕴含在一系列的凄清幽冷意象描写中,如借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一系列意象群抒发了一种“悲在内心”的生活状态和现实焦虑。|开头两句诗人用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来描绘自己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愁和苦闷,给诗歌罩上了一层浓重的忧郁氛围。“不能寐”三个字含蓄表达出诗人思想深层的痛苦,“起坐弹”三个连续性的动作,勾勒出一位备受折磨的忧患者形象。|“薄帷”二句。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形象展示诗人的苦闷心情。清风明月,良辰美景,不能引起诗人的观赏情趣,却徒增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孤鸿”二句由室内转至户外,通过听觉形象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心理。以失群的孤雁、彷徨的飞鸟,暗写险恶的时代环境,“号”和“鸣”二字,渲染凄冷的生活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惧。|结尾两句诗人由客体的自然回到主观的自我,人鸟合写,回答了夜不成寐的原因。飞鸟犹豫于野外,诗人徘徊于室内,人鸟同遭厄运,没有希望,没有慰藉,忧思万端,无处诉说,唯有独自伤心而已。

15.唐诗的四个阶段(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初唐时期: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松田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李白《蜀道难》、《将进酒》

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晚唐:李商隐《锦瑟》、《无题》

16.《春江花月夜》结构上的特点

本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结构上,依照月亮在一夜之间经历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自然过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同时又以“月”作为生命的纽带,所有景、情皆因“月”起,月触神生,引发感喟,抒写情思,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17.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的境界。

本诗在明月朗照之下,描写迷人的景色,思索漫漫人生、茫茫宇宙,讴歌人间美好情感,写出了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全诗以月光统摄群像,描写了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波光、花林飞霜等一系列景象,铺开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袖,清明澄澈,静谧温婉,湿润芳香,意趣盎然。|面对此景,诗人兴起一份对明月、对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感怀慨叹,思索不尽。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揭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只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绝望,而是蕴涵着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其内在情感是热烈而深沉的。|白云、青枫、扁舟、闺阁、高楼、镜台、石占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诗人借助明月普照抒发明月今宵、思妇游子天各一方的遗憾,也表达了“借明月寄相思”的排遣,从而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情因景生,融情于景。其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生动地表现了思妇的真挚痴情。“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摇情”—不绝如缕的的思念之情,绾结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18.盛唐气象的内涵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 它“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作为这一时期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这种盛唐气象。

19.关于李白:侠、道、儒(盛唐时世造就的积极入世与怀才不遇以至消极悲观两者结合的诗人人格)。侠, 李白从小跟随赵蕤学习纵横术, 可以说这对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十五好剑术”,“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等诗句都是反映他任侠文化的背景下的所作所为。

道,李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士,青年时期他就隐逸山林,求仙问道。思想上也受到道家消极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消极厌世,及时行乐的态度和访道求仙的愿望上,反映在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上,便是消极颓废,觉得世事无常,一切皆空,致使他沉湎浪游,纵酒归隐,玩妓作乐等。。

儒,李白虽未参加过科举,但却接受了一套正统的儒家文学经典,也受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发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

20.李白诗歌的风格:以气驭诗、雄奇飘逸。

A、手法:夸张、想象。

B、诗歌形式:以乐府为主的诗体。

C、情感:强烈的自我意识,情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D、语言:清新自然。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21.《将进酒》一诗如何体现李白诗歌风格?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字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

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

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22. 关于杜甫和他的诗:“诗圣”和“诗史”的由来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如果说“诗史”的称号是从杜甫作品的历史价值角度来评价的话,那“诗圣”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个评价在诗界是至高无上的。杜甫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23. 《登高》赏析:古今七律第一。体会第三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登高》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它的艺术特色有:1.此诗八句皆对,一气呵成,纵横恣肆,极度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2.写的景象壮观,气势磅礴不动,悲怆而不消沉。3.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24.李商隐诗歌的特色

李商隐所作多写时代乱离,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艺术成就最高,旨趣幽深,包藏细密。也有部分作品流于朦胧隐晦,令人难于索解。

25. 《锦瑟》中典故的运用

中间两联借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望帝伤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自伤遭际,化实为虚,表现了诗人晚年极为忧郁苦闷的情怀。这里既有对年华逝去的哀痛,也有个人理想幻灭的悲哀。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

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26. 林逋之“梅妻鹤子”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27.赏析《山园小梅》。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首联写出梅的傲骨,百花凋谢后只有梅花明媚鲜艳,在校园中占尽风情韵致。“独”展现出梅的不同流俗,而“暄妍”二字则传神地表现了梅的顽强生命力。|颔联细致地描绘了梅的幽姿和神韵。水因其清,看上去浅。梅以疏为姿,“疏影”、“横斜”入水,因水之澄澈而仿佛别在一清凉世界,越发晶莹。梅香不是浓郁,而是淡淡的,似有还无,故称暗香;再配以“浮动”一词,其幽独之神韵毕现。同时“暗”与“浮”是通过视觉的意象使人感受梅的幽香,让无形之香有形化,也即现代修辞学上的“通感”。诗人从视觉角度写梅、影、月、水,又从嗅觉角度写梅香,二者巧妙结合,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月下溪边梅花图。|颈联则是通过“霜禽”和“粉蝶”对梅花的爱慕,侧面烘托出梅花之美。冬天的鸟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的传神,极写冬天的鸟爱梅之甚,这是写实。再虚设粉蝶。它们如知梅的风姿一定会喜欢的要命,乃至失魂落魄,把粉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这一联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写梅花只能承受高士雅人的清辞丽句,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而檀板金樽的豪华热闹,反倒会使它黯然失色。诗人发乎性,止乎礼,传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意趣,同时也使咏物与抒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28.李煜前后期词风及其变化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前期的词多描写宫廷、帝王的享乐和男欢女恋的爱情,词风绮丽。代表他最高成就的是后期词。被俘沦为阶下囚后,他的词作转为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格调哀婉凄楚,情感真挚。

29.掌握宋词概貌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其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30.赏析《浪淘沙》(白描手法、对比手法)

本词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如本词,即是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怨恨交错抒叙,结尾深入一层,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语言生动,纯用白描,但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雨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又回到了真实人生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相见。

31. 理解《浣溪沙》这首词“情中有思”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花落去”和“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就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32.领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妙处。

“无…来”是“小园香径独徘徊”时的所见所感所思,同时也包括词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花落去”的惋惜惆怅,到“燕归来”的安然欣慰。显示了词人内心的波澜。“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这一联上锤炼字句,寓工巧于自然。“似曾相识”一句在变化之中含有某种不变的意味,给人心灵上以某种慰藉。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33.苦难的生活经历对范仲淹成长成才的影响

范仲淹,字希文,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家境清寒,但志操高洁,力学不缀,据说他学习“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冰沃面;食不给,至于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天道酬勤,苦学成才。

34.《苏幕遮》本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特色

上片写景。“碧云”,写出了秋高气爽的天气;“黄叶”,绘出了秋天的色彩。二者一上一下,相互辉映。“秋色”二字对此作进一步概括,同时又引出了以下一系列具有季节特色的事物:“秋色连波”、“波上寒烟”、“山接斜阳,”等等。于是,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草;天接云,水接烟,山接斜阳。自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呈现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歇拍有一笔推开:“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两句把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改成“芳草”,并用于秋季,使词的意境更加开阔,读者的心也仿佛伴着“芳草”这芊绵不断的形象飞向远方了。然而,这两句实在是“远而不浮”,它不仅暗写离愁别恨,而且在结构上又与“黄叶地”相呼应,似纵而实收。

下片言情。头两句承上启下,极言相思之情的执着、深沉。从第三句开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说明除酣梦之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以美好的事物来反衬,突出离人的孤寂。结尾又推进一步,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的诗意,但却又比李白原诗深入一层,因为作者从“酒”联想到“泪”,并巧妙的通过“愁肠”把酒滴转化成泪滴。非有真情实感者,莫能道此。这一步紧似一步的映衬,形象地说明离愁别恨已无法排遣。

35.苏轼的人格:“不合时宜”、正直旷达。

苏轼的不合时宜可以说是很著名的。最早王安石推行改革的时候,苏轼认为改革太过猛烈,所以和司马光一起反对改革,被认为是守旧派的代表,直接导致自己被外放离开朝廷。后来守旧派掌权,苏轼作为守旧派代表被调回中央。但是此时他发现守旧派太过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不利于国家发展,所以又站到改革派一边,结果导致自己又一次被外放。他的这种性格可谓就是不合时宜,但是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正直,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旷达就得通过他的贬官经历来看了。被贬黄州的时候,苏轼自己盖房,自己种地,但是仍然自得其乐。很多东坡菜的发明很能说明这一点。我们看苏轼的诗词,很少有怨天尤人的,也很少有穷山恶水的,这也是他豁达的表现。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来到岭南,苏轼肉食吃的少了,但是岭南多水果,从此爱吃肉的苏轼开始改变自己的口味,但是仍然快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就是当时他心情的写照。最苦的时候是在海南岛,肉食没有,水果吃不惯,但是苏轼又开始尝试海鲜了。老实说此时的苏轼快乐已经不如以前了,主要是因为常年的亲人离散,而且重逢无望,所以此时的苏轼没有作出太著名的快乐诗句,不能不说是有点遗憾。

36.《江城子》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词人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以虚映实,虚中见实,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其次,全词使用白描手法,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使事用典取胜,也不以炼字炼句生色,

出语平淡质朴,明白如话。同时,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又增添了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37.比较《江城子》(苏轼)与《鹧鸪天》(贺铸)这两首悼亡词

与苏轼青年丧妻不同,贺铸是晚年丧妻的;与苏轼《江城子》词抒情的外显、大笔挥洒、淋漓尽致不同,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潜沉曲致。贺词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这个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见证物,而今成了引发词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平静出之,实则是词人感情的强烈迸发,是血与泪的呐喊。读到它,我们仿佛看见词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苍天呐喊“还我妻子”。这声音,喊出了失妻的万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目睹梧桐,眼看鸳鸯,心中涌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南窗雨让人饱尝淋雨之苦与孤寂凄凉,南窗雨让人怅然于挑灯补衣恩爱体贴之一去不返,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

苏词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赋笔手法生动逼真地铺写了一幅夫妻久别乍逢的感人场面,显示出爱情的纯真美丽,使其抒情既亲切又富有情趣。“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游子思乡,自古同理;离家愈久,生活愈是不适,思乡之情也就愈切。因时势的动荡不安,政治生活的苦闷,辗转奔波的词人自然产生了浓郁的怀乡情绪。幽幽沉梦之中,魂游久违的故乡,第一眼所见便是爱妻面窗梳妆那熟悉的身影。神之所思,意之所指,这第一眼目光所及实在是词人思妻痴情的自然流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两地相思情切切,一朝对面却无言。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颇能拨动感情的琴弦,夫妻间的真挚情爱悠然流淌。

与苏词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抒情性不同,贺词浸润着深沉的人生感慨,有着哲理的冷静揭示,显得沉郁而富有理性光彩。贺铸虽出身贵族,但空怀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终生沉抑下僚,郁郁不得志。词中以梧桐的半生半死,鸳鸯的失伴孤飞为喻,既失偶之痛楚,也发人生之感慨。“原上草,露初晞”化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意,以露水易干为喻,慨叹人生之短促,功名之有如云烟,笔调委婉地将自己不得志的蹉跎人生寓于其中,感情内隐而沉郁。

苏词的“尘满面,鬓如霜”,虽也暗寓人生飘零之感,也抒写光阴流逝之疾,但从心理的精细摹写,以赋笔手法所进行的想象铺写来看,全词主调是抒写对亡妻的真挚深情,是对纯真爱情的纵情高歌。而贺词尽管也唱出了纯真的爱情之歌,但其主调富有浓郁的理性色彩,有着对人生哲理的冷静揭示。总之,同是悼亡词,苏词感情闸门大开,奔放而激越,自有一股撞击人的强劲力量在;贺词显得简约曲致,蕴含深刻的人生体验,感情沉郁而哀戚。

38.李清照前后期词词风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线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她的词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属于传统题材范畴,情感真挚细腻,词风清新婉丽。后期她备尝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之苦,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时有流露,但风格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39.领会《醉花阴》这首词情感表达上“含蓄蕴籍”的特征

上阕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着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杀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下阕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有暗香盈袖”一句暗写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莫道不消魂”让人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40.具体分析本词的烘云托月手法

本次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

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41.理解徐志摩的“康桥理想”。

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在那里,他“惊见真善美浩瀚的光华”,“顿觉性灵开放”,他视康桥如“知己”,称她为“精神依恋之乡”。他的文艺情趣和政治理想都是在那里形成的。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徐志摩曾说他有过“单纯的信仰”,说“苦难的现在只是准备着一个更光荣的将来”,这“将来”也就是他心目中伟大的“婴儿”,即英美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是他的“康桥理想”。

42.具体分析《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43. 了解孔子生平、掌握孔子思想(“仁”和“礼”)。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性人物,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也反对残暴的改治,强调“仁者爱人”,要求个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孔子还有不为富贵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44. 《论语》与《孟子》风格之比较

《论语》文字简括,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孟子》富有气势,多使用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是感情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的目的。

45.试述《孔孟语录》的“当下性”特征

孔子的不为富贵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社会经验和渊博学识的结合,充满真知灼见,显见是“孔孟之道”的精华,两千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传诵,多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和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从中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都留下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6.《报刘一丈书》本文中刻画的三种典型脸谱

“客(干谒者)”这个形象凄凉昏木,娇人瞒上,是一个不惜一切往上爬的小人。作者着重刻画了他的媚相、狂相。

“相公(权者)”气焰赫赫,贪污纳贿却又骄横虚伪,他是黑暗势力的代表。着重刻画他的傲相、伪态。“守门人(门者)”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是一个贯会仗势诈钱的狗腿。着重刻画他的刁、奸。

47. 本篇散文的艺术手法(漫画、对比)

一、《报刘一丈书》虽是书信体的散文,但它的形象性和讽刺性是很突出的。作者痛斥时弊,开始提出“上下相孚”,接着就画出了官场现形记的漫画,展示出一个封建社会上骄下臾的群丑图,给人以形象的回答。

二、运用对比手法,揭示深刻的社会内容。

1、作者的刚正不阿、洁身自好和客者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对比。一个是“策马候权者之门”,一个是“跃马疾走过”权者之门。一“候”一“过”,经纬分明,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向权贵抵头,不肯同流合污的可贵气节。“上骄下臾”反衬出作者的处事为人;同时也影射了权奸严嵩父子专权的朝政。

2、客者与门者、权者的对比,客者之于门者,一个甘言媚词丑态百出,一个狐假虎威,敲诈勒索。客者之于权者,一个奴颜媚骨,丧失廉耻,一个故作姿态,盛气凌人。什么“上下相孚”,其实就是尔虞我诈,权钱交易,以钱买权,以权谋钱。

3、客者被召见之前后,乞怜与骄人的对比。求见时他忍辱行贿,谄颜媚态,召见后他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前后对比,判若两人。通过对比,所谓“上下相孚”的一致,昭然若揭。

48.理解这篇文章所描写现象的跨时代意义

《报刘一丈书》有较高的思想性,它具有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性。作者敢冒政治的风险,以鲜明的立场和大无畏的精神把矛头指向严嵩,揭露官场中权者持骄纳贿,谒者拍马求宠的真实情态和丑恶本质,大胆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现象,把明代官场的丑恶内幕以及罪恶,予以淋漓尽致地描写,揭示了当时是怎样社会现象。这书信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启迪人们该如何对待不良社会风尚上做一些规律性的思考,什么样的思考呢?那就是启发我们要从品德和节操的高度去对待社会不良风气。我们要相信是非曲直、功过,历史都会给予公允的评论。代表恶势力的严嵩,曾经是那么的不可一世,但终究身败名裂;而品德高洁的宗臣为后人所传颂,这些都具有规律性。因此我们说这篇文章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新蒂。

49.周作人人生经历的启示(《乌篷船》)

50. 《乌篷船》本文如何体现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特色

以乌篷船为题,先是介绍它的“很有趣”的特点,接着在“四明瓦”和“脚划船”的对比中,极写“三明瓦”的好处。然后继续描述在船中见到的沿岸风光,小到绍兴“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鱼舍,各式各样的桥”、“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大到鉴湖、兰亭、壶觞左近、暮色苍然中挂着薜荔的东门、黄昏水乡中的景色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风物。同时也叙述了十分写意的船里“理想行乐法”:“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对于旷野上的声音,则要在夜间睡在船舱中去听,对于“庙戏”,则是“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所有这些,都充分表露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浓厚情趣。

51. 魏晋风度的内涵

所谓“魏晋风度”,基本上是门阀士族知识分子所崇尚、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它唱的是追求个人自由、高扬精神自由意志,行的是吃药、喝酒、清谈等精神深度的怪异。

52. 魏晋南北朝的“志人”与“志怪”小说

“志怪”出于《庄子·逍遥游》,其意为记载怪异故事。魏晋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共四十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一、地理博物类。二、鬼神怪异类。三、佛法灵异类

志人小说主要以记叙人间言行、琐闻逸事为主,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现存八种,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一、笑话类。二、野史类。三、轶闻琐事类

53.《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及在本篇中的体现

《世说新语》记述士人的生活,所长在于简洁与传神。

第一则写石崇与王恺斗富,揭露豪门贵族的奢侈、骄纵。全文叙事状物极为生动,人物性格丰富鲜明而又富于变化:如写王恺初出场时充满自信,持珊瑚树“以示崇”,表现出有恃无恐、自满自得之状,继而写他“声色甚厉”之愤怒情绪,最后以“惘然自失”结束,勾画出王恺的情绪变化过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其次,情节曲折跌宕,对比手法贯穿始终。始扬王恺的珊瑚树“世罕其比”,人们为之赞赏。但忽生陡转,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这一典型细节,像石雕从石面上凸起一样,使人物精神全出,读者的情绪也随情节的变化而波澜起伏。而以皇亲国戚为铺垫和贯穿始终的二人对比,则将巨富跋扈的程度衬托到了极致。最后,语言精炼,简洁隽永,含义深邃,是后世文学的典范。

第二则写温峤为人“觅婚”而自聘、自娶的趣事。全文对世态人情的描述简洁而充满意趣:从最初的代“觅”婚婿到以“玉镜台”下聘,从试探从姑到现身自娶,作者把许多直接明确的情景留在文外,而让读者去体味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极具喜剧色彩。其次是笔调含蓄温婉,没有过多的铺叙和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数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写新妇的神态、口吻,爽朗性格毕现,活脱欲出;而通过温峤的语言和行为,他的狡黠和憨厚的性格也可以从文中生动地显现。

54.《红楼梦》的悲剧性

55.“宝玉挨打”的原因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56.分析本选段围绕“宝玉挨打”事件所体现的贾政、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的性格。

贾政:从表面看,贾政是非常凶狠、残暴、有声威。作者不仅写出他凶狠,也写出隐藏在凶狠背后的虚弱;不仅写出了声威,还从声威中挖出了他的悲哀、绝望。写出了这个处于封建末世,想拼命维护这个家族,但又无法维持这样一个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绝望和虚弱。他虽然把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两腿血肉模糊,但在这场矛盾冲突里,他不是一个强者,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不但没有表现出很强大,反而表现的很虚弱。宝玉:我们能看出他那叛逆性格的特点,既是坚决的,又是很软弱的。这是符合贵族特点的。他虽是娇生惯养,但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他忍痛不过,乱嚷乱叫,但没一句认错、告饶,表示要悔改,再疼也不说“改”,表现他很坚决。他还具有软弱性。他对严父很怕,怕的要命。他对封建正统派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自始至终不敢公开反对。

黛玉:表现了黛玉小心翼翼,多愁善感,多疑的性格。黛玉则暗地里伤心,去看宝玉时很怕别人看见,对宝玉所说的那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钗:表现得得体大方,行事老练, 宝钗未看到宝玉挨打后的惨状时很想隐藏内心的真情,最终却没法隐藏。

57.鲁迅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鲁迅小说之所以既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现代小说的成熟的标志,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时代要求,而且还在于它将西方小说的手法技巧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题材,构思,心理描写,以及小说的体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然而,在这些人的话语和行为中,越是具有生活阅历的人,就越是能读出更多更丰富的"

潜台词",读出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这被后人们看作是中国小说向现代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8.分析《伤逝》中的人物形象

涓生:是一个力图与个人主义决裂的觉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他是醒了的,他的觉醒表现在:1.他理解到“回忆以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而将别人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2.他理解到“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分离”3.他理解到:“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与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这是涓生的思想发展经历。

子君:是五四时期觉醒的渴求新知识的少女,为追求真挚爱情,她与封建社会进行了坚决斗争乃至决裂,婚前的反抗是勇敢无畏的,婚后的子君陷入狭窄家庭,反倒变得平庸、虚荣、麻木空虚。当爱情遭受外界打击,涓生宣布爱情已逝去,以爱情为生命的子君这能在威严与冷眼中死去,子君身亡,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不彻底及女性自身的惰性。

59.分析悲剧原因

小说从正面着力揭示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弱点和他们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局限性。从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争得自主婚姻、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到最后这自主婚姻破灭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揭示出,在黑暗的社会里,恋爱和婚姻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追求爱情婚姻的幸福,必须同改造社会斗争结合起来,才有出路。

60.汪曾祺的作品

短篇小说:《复仇》、《鸡鸭名家》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受戒》、《异秉》《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论文集:《晚翠文谈》几个短篇辑成《羊舍一夕》

61. 分析《受戒》中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的描写与表现主题之间的关系

作品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的主人公却应该是“庵赵庄”,这种“桃花源”式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感情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却没有任何奸猾、恶意,众多的人物之间的朴素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之快乐的生存空间。作者以一种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没有丝毫迂腐之气,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且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62.《苦恼》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63. 小说中“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文中姚纳先后四次想向军人、青年、看门人与年轻马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对他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来到小母马跟前,小母马不仅听着“他的倾诉”而且还“闻闻主人的手”。马有情而人无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颤栗,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憎恶。64.具体分析小说中如何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C ) A.《谏逐客书》 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 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D )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B) A.契诃夫 B.莫泊桑 C.欧·亨利 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 A.欧阳修 B.宋祁 C.司马光 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C )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B ) A.《李将军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 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C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D)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C ) A.《大堰河》 B.《火把》 C.《北方》 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C) A.小说 B.散文 C.散文诗 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 A.登高临远 B.睹物思人 C.雨洒江天 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D )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 2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2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 题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着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着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晋侯饮.赵盾酒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3.自非亭午 ..夜分,略无阙处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简答题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 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郦道元,水经 2.子瞻,眉山 3.英国,莎士比亚 4.杨绛,洗澡 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饮: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说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凡学生有一己合理之理解即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梦境,给了作者以广阔自由的想像空间,将一个个并不联系的生活片段、瞬间感受衔接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影镜头,让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梦,成为推动作者的思想发展的依据。 作者凭借梦境这个特殊的空间来进行创作构思,飞驰想像,全面展示了鲁迅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字(子固/子长),西汉阳夏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诚斋),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清代诗人、诗论家。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出了“(神韵/性灵)说”,即主张诗歌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 3.《蛮子大妈》的作者莫泊桑是(德/法/俄)国人,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普法/俄法)战争中普通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选】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关键字】文选 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一)1. 2.C 3.D 4.D 5.D 6.C 7. 8.C 9. 10. 11. 12. 13. 14.C 15.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诗的是() A.《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B.《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C.《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D.《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2.下列作品中属于奏章的是() A.《答司马谏议书》 B.《报刘一丈书》 C.《谏逐客书》 D.《答李翊书》 3.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杜牧《泊奏淮》 B.陆游《关山月》 C.李白《行路难》 D.王维《山居秋暝》 4.苏轼《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骚体赋 B.大赋 C.抒情小赋 D.文赋 5.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6.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甫 7.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 A.培根 B.屠格涅夫 C.欧·亨利 D.契诃夫 8.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仕途失意 B.伤春情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怀古叹今之悲 9.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张勋复壁 B.辫子事件 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九斤老太的唠叨 10.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清新俊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哀凄苦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1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叠字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13.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反衬 B.欲扬先抑 C.侧面烘托 D.铺垫渲染 1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庄子《秋水》 B.《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战国策·冯谖客君》 D.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1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 2.C 3.D 4.D 5.D 6.C 7. 8.C 9. 10. 11. 12. 13. 14.C 15.C (二) 一、单选题 1、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岑参B.白居易C.韩愈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4、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1.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 ) A.《幻灭》 B.《子夜》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虹》 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3."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4.《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崇奉国粹 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浸湿。 B.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C.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放:释放。 D.中石没镞。镞:箭头。 6.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A.中秋词 B.端午词 C.重阳词

D.清明词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 A.小令 B.大令 C.慢词 D.杂剧 8.《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轻重要分明得当

9.《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 A.《雅舍谈吃》 B.《槐园梦忆》 C.《雅舍小品》 D.《实秋杂文》 10.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 A.茅盾 B.巴金 C.鲁迅 D.曹禺 答案及解析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篇目(2018)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练习与答案.doc

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 庄子·养生主 (1)“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答:阐明了作者“顺任自然”的养生之道。文章用寓言进行论证。(3)“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①表现了作者委运随化、无为而治的思想。②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谏太宗十思疏魏徽 (1)“十思”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答:①分总关系,十思是分说,思是中心论点。②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列举十思以告戒君主。 (2)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 答: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术”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生动形象,道理明白易懂。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3)分析本文纵贯式(三段式)的结构方式。 答: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点,论述了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能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4)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 答:“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使文章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作者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反驳,是建立在哪个议事原则的基础上?如此安排,具有怎样良好的效果?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论语》主要记载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庄子散文,想象丰富,多采用论辩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好__________先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独伧然而泣下。 7、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壮罢低声问夫婿,____________________。 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 9、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_。 10、李商隐诗名体皆工,成就斐然,尤以_____________最为突出。 11、苏轼与父苏洵、弟_______,合称“三苏” 12、矛盾小说著作主要有《蚀》、《虹》、《_______》、《腐蚀》、《清明前后》等。 13、钱钟书的主要著作有《读忆录》、《管锥篇》、《旧文四篇》等。长篇小说有《_______》。 14、《左传》是_________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5、《史记》是我过第一部_________体通史。 16、王昌龄与高适、_________同为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17、韩愈卒后溢“文”,故后世称__________文公。 18、徐志摩的代表诗作《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即____________。 19、北宋与苏轼并称“苏黄”的诗人是__________。 20、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色彩,风格__________。 二、解释词语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 幼吾幼: 3、公退之瑕,披鹤,戴华阳巾,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公退: 世虑: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着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望洋向着: 莫己若: 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侣渔虾而友麋鹿,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居。 渔櫵: 侣渔虾: 6、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右,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自衿功伐: 过矣: 7、唯圆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彭泽:

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1?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 说着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诚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2分) (2) 这里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2分) (3) 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3分) 2?阅读梁实秋的《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个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请回答: (1) 本片段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哪个层次是论点论点的实质是什么(2分) (2) 本片段中,作者在议论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3) 本片段中,作者列举了两种人打发时间的方式,请说出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由此能看出作者的意图吗(3分) 3?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浆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VIP专享】语文专升本答案

【判断题】 1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B 2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B 3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 A 4“皴裂”一词的正确发音是junlie。 B 5 “卡拉Ok”是一个外来词。 A 6 “这种现象究竟是好还是坏,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这是一个错句。A 7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这是一个错句。A. 8 “在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啊!”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 9 “共同奋斗”是一个主谓短语。B 10 “陈词滥调”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的写法都是对的。A 1 “三”和“从”都是会意字。 B 2 “一张一驰”中的“驰”字是别字。A. A 3 “(李冰)总结出的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中“圭臬”的意思是“准则和法度”。 A 4 在“(她的)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这句话中“梯己东西”指“非常重要的财物”。 B 5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错句。A 6 “读完这篇文章,使读者感到回味无穷。”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主语残缺。B 7 “原来很丰满的妈妈因为操劳而瘦得象个猴子似的了”这句话中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说话者的思想感情。B 8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主要用了夸张的修辞格。B 9 理发店门上贴“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这样的对联,妙在语义双关 A 10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B 1 汉语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A 2 现行汉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类,声旁表示读音。 A 3 “埋怨”一词的正确发音是埋怨(mán yuàn)。 A. 4 “伊妹儿”并不是外来词。B 5 “我有个表哥在美国留学。”是一个连谓句。B 6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B 7 汉语儿化韵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A 8 “明”和“刃”是典型的会意字。B 9 “游说”一词的正确发音是游说(you shuō)。 B 10 “她的手艺好得不得了。”这一句中,前一个“得”字要读轻声,后一个则不能。A 1 “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这是一个错句。A 2 “你临时有事的话,可以打个电话来。”是一个条件复句。B 3 “他完全清楚这件事应该不应该告诉老师”这句话句末应该用问号。B 4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运用了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A 5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A 6 从文字体系来看,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声字,但仍然应看作表意体系的文字。A 7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叫会意。B 8 “景气”是一个外来词。A 9 “由于我的贪心,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这是一个错句。A 10 “电脑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两倍。”这也是一个错句。A 1 您这么说可是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哇!””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 2 “把”字句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 A 3 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A 4 汉语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基本调值。B 5 “参差”一词的正确发音是chenci。B 6 “在妈妈的鼓励下,使我树立起了信心。”这是一个错句。A 7 “由于政府部门加强了打击力度,市场上的盗版现象大大减少了。”这也是一个错句。B 8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躲藏。”这句话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精彩试题(1)

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庄公 B 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 D《秋水》 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若 D河伯与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一文中孔子认为“”、“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专升本语文试题答案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题A 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C ) A 庄子 B 孟子 C 论语 D 史记 2. 茅盾是哪个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C ) A 新月社 B 创造社 C 文学研究会 D 语丝社 3.下列句子中“于”表被动的是(A ) 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 移其民于河东 C 西取由余于戎 D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4.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苏轼 D 梅尧臣 5.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散文的是(B ) A《五代史伶官传序》B《郑伯克段于鄢》 C《寡人之于国也》D《宝玉挨打》 6.《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A ) A 张巡、许远、南霁云 B 张巡、许远、于嵩 C 张巡、许远、雷万春 D 张巡、于嵩、雷万春 7.《红楼梦》的体裁是(A ) A 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 长篇文言小说 C 诗体韵文小说 D 小说集8?欧?亨利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D )

A麦琪的礼物B公务员致死C老人与海D白菜与皇帝 9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B ) A借典故抒情B借景抒情C借前人成句抒情D直抒胸臆 10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D ) A旷达飘逸B慷慨雄壮C沉郁顿挫D诗中有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 ?李斯是(秦)代文学家,是(《谏逐客书》)的作者。 2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左丘明)。 3. 《氓》从文体上看是一首(叙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弃妇)诗。 4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乐府”是(西汉)王朝设立的(音乐)官署。 6.(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绘画,精通(音乐)) 7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8 ?丘也闻有过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 ?没有辫子,该当何罪? 2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4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 四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当:担当,承担所以:用……的方法直:通“值”,价值是:这

专升本大学语文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专升本)入学机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 () A.武姜B.公子吕C.共叔段D.郑庄公 2.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的诗歌样式是() A.楚辞B.风雅诗C.乐府诗D.古体诗 3.下列诗篇中,在形式上通体对仗的是() A.《山居秋暝》B.《行路难》C.《登高》D.《无题》 4.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传记的是() ) A.《季氏将伐颛臾》B.《郑伯克段于鄢》 C.《五代史伶官传序》D.《马伶传》 5.“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中的“并头莲”是() A.用典B.夸张C.排比D.比喻 6.在《论毅力》中,作者引用了古人的一段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说这话的人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7.茅盾的第一部以描写三十年代都市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A.《林家铺子》B.《子夜》C.《腐蚀》D.《蚀》 8.下列作品中,属于寓言体传记文的是()A.《李将军列传》B.《种树郭橐驼传》 . C.《马伶传》D.《背影》 9.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 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 10.五四时期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的代表人物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郭沫若 11.《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A.客商B.看客C.客卿(客籍官员)D.游客 12.下列诗篇属七言绝句的有() A.《行路难》B.《从军行(青海长云)》 C.《登高》D.《无题》 —

13.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 A.古体诗B.七言绝句C.乐府诗D.七言律诗 14.下列作家中,与柳宗元齐名的是() A.李白B.白居易C.韩愈D.欧阳修 15.《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A.司马相如B.司马迁C.司马昭D.司马光 16.《前赤壁赋》是一篇() A.汉大赋B.抒情小赋C.骈赋D.文赋 17.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赞美母爱、童真、大自然而著名的作家是()) A.郁达夫B.冰心C.朱自清D.戴望舒 18.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是() A.马克思B.培根C.黑格尔D.牛顿 19.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A.曹操B.岑参C.李白D.陆游 20.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关汉卿B.王实甫C.白朴D.马致远 2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 C.《祝福》D.《伤逝》 22.现代文学史上,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厚京味儿的作家是()。 A.孙犁B.茅盾C.老舍D.郁达夫 23.主张顺其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24.下列文章说理运用类比方法的是() A.《论快乐》B.《论学问》C.《论毅力》D.《种树郭橐驼传》25.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著称于世的诗人是() A.曹操B.陶渊明C.杜甫D.白居易 26.下列作品中以驳论为主的是()A.《谏逐客书》B.《五代史伶官传序》 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一丈书》 *

《大学语文》专升本《季氏将伐颛臾》习题(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纪事本末体 2.《春秋》的修订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刘向 3.《论语》一书的编纂者是( ) A.孔子 B.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C.孟子 D.孟子及其弟子 4.《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 A.颛臾 B.鲁国 C.齐国 D.宋国 5.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战国策》 6.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历史材料 B.现实事例 C.名人名言 D.科学公理 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仁政和王道 B.仁与礼 C.严刑和峻法 D.无为而无不为 8.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 ) A.为子孙忧 B.维护鲁国的利益 C.夺取鲁国的大权 D.进行领土扩张 9.成语“祸起萧墙”出自于( ) A.《论语·季氏》 B.《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 D.《谏逐客书》 10.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这两者论证的方法不同在于( ) 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 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例证法 1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句中的“见”字意思是( ) A.看见 B.谒见 C.会见 D.被召见 12.下列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漱玉词》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的知识。 【应试指导】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第2题单选《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第3题单选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排除A、B、C三项,选D项。 第4题单选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体裁。

【应试指导】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人称“七绝圣手”。《从军行》(其四)通过描写边地艰苦生活与激烈的战况,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是王昌龄七绝代表作之一。 第5题单选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此诗写作于抗曰战争临近胜利之时 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 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曰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当时曰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第6题单选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曰苦多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 【篇一:201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押题卷】 xt>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b 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常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善用比喻和排比,富于感情色彩, 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 2.“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 a.柳永、辛弃疾 b.李清照、柳永 c.辛弃疾、李清照 d.苏轼、辛弃疾 d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 弃疾、陈亮、张孝祥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周邦彦、秦观、李清照等。 3.成语“夙兴夜寐”“日薄西山”“夜不闭户”依次出自() 4.唐代诗人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a.王维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b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 5.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雄慷慨 b 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博大,充 满忧国忧民的意识,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射箭“中石没镞”的细节出自() a.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b.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d.侯方域《马伶传》 c “中石没镞”见于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一节。 7.茅盾《香市》一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夹叙夹议 b.情景交融 c.寓情于景 d.今昔对比 d 《香市》先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后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农村经济昔盛今衰的状况。 8.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 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 b.小马没有食物 c.儿子突然病故 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 d 《苦恼》中的老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别人倾吐一下内心的愁苦却处处碰壁,无处诉说丧子之痛的苦恼,令姚纳更加悲伤。 9.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 a.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c.序幕、开端、发展、尾声 d.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a 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10.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c.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b b项中的“轻”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轻”。 11.被人称作“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