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随着天津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天津市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到“十二五”末,全市人口将达到1600万,老年人口比例预计达到18%以上,而天津市“双城双港”等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调整,也将带来人群的相应迁移和流动。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12日电:随着天津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天津市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到“十二五”末,全市人口将达到1600万,老年人口比例预计达到18%以上,而天津市“双城双港”等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调整,也将带来人群的相应迁移和流动。新的城市格局、新的生活方式必然带来新的健康问题,提出新的医疗服务需求。近日,《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对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资源配置、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卫生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做出解答。

资源调整天津市六家医院将迁址新建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配置和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先后改建、扩建市一中心医院东方器官移植中心、医大总医院二期、医大二附院、海河医院、人民医院二期、泰达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市安定医院、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中医药研究院、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医疗卫生机构的迁建任务,滨海新区、宝坻、宁河、北辰、武清、西青等区县综合医院或中医院改扩建也相继完成。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公共卫生资源调整将突出市、区县两级平衡,提升服务能力;调整三级医院布局,重点加强区县医院综合实力,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迁址新建胸科医院、环湖医院、中医大一附院、中医大二附院、医大代谢病医院、公安医院,实现将部分三级医院由中心城区主城区向城市副中心和外围地区以及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地区迁移。

改扩建天津医院、南开医院、三中心医院二期、四中心医院二期、医大二附院三期、一中心医院三期、人民医院三期、天和医院、第四医院,整体提升三级医院水平。

新建市第二儿童医院、中医大三附院、医大医学城医疗中心、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儿专科诊疗中心,扩建中医一附院、二附院儿科病区,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加强天和医院、第四医院老年医学专科建设,着力解决儿童医疗、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建设问题。

此外,天津市还将加强滨海新区传染病、职业病、医疗急救等公共医疗资源调整,支持新建空港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和眼科医院,支持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医院、大港医院、汉沽医院、港口医院和渤海石油总医院等大型医院的升级改造,促进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快提升滨海新区卫生服务水平。在每个涉农区县建设一所三级规模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上标准的中医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完成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全面加强区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整体布局“589”中心完善服务体系

■截至2010年底,天津市卫生机构达到2687个,比“十五”末增加198个,初步建成3个医学中心、5个区域医疗中心和8个专科诊疗中心。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继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调整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和中、西医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最终形成以5个医学中心为龙头,以8个区域医疗中心、9个专科诊疗中心和区县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

构筑5个医学中心:完成天津医大总医院续建工程,规划建设市一中心医院三期工程,迁建中医一附院,完成市人民医院和第三中心医院扩建工程,将这5所医院建成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设施完善、管理现代、服务一流的辐射北方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学中心。

打造8个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市南开医院、市五中心医院“十一五”续建工程,改扩建天津医大二院、中医二附院、市四中心医院、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建滨海新区空港医院,提升中研院附院内涵建设,将这8所医院建成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立足天津市、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9个专科诊疗中心:完成市肿瘤医院、天津医院、胸科医院、环湖医院“十一五”续建工程,增建市儿童医院新院区,提升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市眼科医院、市口腔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涵建设,将这9所医院真正建成特色突出、专业辐射能力强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科诊疗中心。

中医医院打造3个“名院”20个“名科”

在中医诊疗方面,“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全国中医临床基地、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争取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达到30个,创建20个综合医院标准中医科示范单位,中医药规范服务率达到98%。

此外,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中医培养工程”,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为依托,采取分层培养方式,加快形成学科带头人培养梯队,实施“中医传承扎根工程”。

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实施“三名”(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推进津沽流派中医学术研究和临床传承工作,打造3个津城中医“名院”,创建20个国家级“名科”,建立30个名中医工作室,增选天津名中医50名,继续做好遴选天津中医大师工作。实施“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战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民营医院病床数将占全市总床位两成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将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创办民营医院。天津市实行全行业管理,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数量和规模,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界定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建立病人合理分流机制,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鼓励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组建医疗集团,实行内部合理分工、统一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病床数达到全市总床位的20%;新建新世纪儿童医院、天津中慈医院等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武清天狮、静海团泊新城两大健康产业园区。

此外,天津市还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付费方式改革,探索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推进滨海新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适时超前试行公立医院改革管理新体制、运行新机制。

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达30%

■“十一五”期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010年比2005年下降38.6%,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全国最低水平,免疫规划疫苗由7种扩大到11种,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为妇女儿童免费提供12项疾病筛查和4种疾病救助,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母婴传播和出生人口缺陷。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要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210/1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0.5万;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1.3万,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2.5%,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达到30%;脑卒中发病人数增长速度控制在10%;以区县为单位,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覆盖率达到100%;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90%。在妇儿保健方面,“十二五”时期要求天津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妇女儿童十二项疾病筛查率达到90%。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健康教育、采供血和医疗急救等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成市传染病医院、市海河医院三期、中心城区急救分站、献血屋等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建设。

加快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完成市安宁医院、部分区县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推进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加强区县公共卫生机构基础建设、设备配置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十二五”时期,要求天津市县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乡镇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重点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达到97%。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3.6%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机构共完成诊治2.48亿人次,比“十五”增长了73.7%;共收治住院病人462.8万人,比“十五”增长了60.8%;二级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90.2%,比“十五”末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降到11.6天,比“十五”末降低了2.6天。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将达到93.6%;医院感染率下降到8%;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提高到96%;医院平均住院日降到12天以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

规范合理用药,加强临床用药监督,严格抗生素使用。全面推行预约诊疗、网络诊疗信息查询,规范医院标识,加强导诊服务、优化就医流程等便民措施。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健康天津十年规划”将实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至81.5岁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将提高到2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9%。到2015年,天津市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保障供应体系更加规范,初步形成全市统一协调的卫生管理体制、相对稳定的卫生投入机制、互相协调的医疗服务模式、实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市民健康水平继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居民健康水平提高,2010年天津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27岁,其中男性78.32岁,女性82.32岁,分别比2005年提高2.94岁、2.39岁、3.52

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13.42/10万下降到2010年的9.6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6.16%。下降到2010年的5.61%。。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人均平均预期寿命将提至81.5岁,健康期望寿命同步增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在“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将实施“健康天津十年规划”,把健康促进的核心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通过营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培育健康人群、强化妇幼保健、制定健康政策、构建健康社会等工程,发挥“健康城市创建活动”综合平台作用。引导和扶持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医疗器械、休闲养生、临终关怀等健康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健康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同时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促进低碳出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水平。

城市社区每万名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师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城乡卫生事业,完成114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升改造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乡居民步行15分钟就医圈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覆盖城乡居民的18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了覆盖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制度。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大型医疗机构逐步实现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强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加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培训力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此外天津市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绩效工资、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与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到“十二五”末,天津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将全部按规定配备合格全科医生,城市社区每万名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师,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2.5名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实现持证上岗。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2张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89张,比“十五”末增加了0.41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1人、医生2.89人、护士2.46人,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0.61人、0.23人和0.38人。截至目前,天津市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15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天津市授衔专家71人,临床肿瘤学科、器官移植外科、血液病内科、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学科、中医针灸推拿学科等成为国内领先学科和知名品牌。

“十二五”时期,卫生队伍将提高至一个新水平,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3.3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达到3.5人;全科医师数达到2010人;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达到40%;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2张。

此外,天津市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用5年时间,选拔、培养30名领军人才和60名学科带头人,选送1000名次优秀人才赴国外高水平医疗科研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形成高层次人才梯队。扩大护理教育资源规模,加大对护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到2015年,使全市医护比达到1:1配置。(稿件统筹邓晶龙周白石撰文见习记者李佳萌摄影记者王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