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级归纳 妇产科学

2012级归纳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归纳

归纳:林瑜卢倩检审:张登城

12级考试:名解5*2’,填空20*0.5’,判断10*1’,选择20*2’,问答4*5’,病例分析1*10’。

第2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2.骨盆根据形状分为4类: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张登城)

第3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一、胎儿期:8~10周胚胎卵巢;副中肾管发育成女性生殖道。

二、新生儿期:生后4周内;胎儿受母体及胎盘雌激素影响出现假月经、白带、泌乳,短期消退。

三、儿童期:4~12周岁;早期H-P-O轴抑制状态幼稚型生殖器,晚期GnRH抑制解除。

四、青春期

1.生理特点:10~19岁;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生长加速、月经来

潮(初潮)。

2.青春期的的四个不同阶段:乳房发育:青春期发动的标志;肾上腺功能初现;生长加速;月经初

潮: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3.第一性征:生殖器官;第二性征:乳房发育、阴毛、腋毛。

五、性成熟期:一般是18岁至绝经前;月经、妊娠。

六、绝经过渡期

1.生理特点: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出现绝经综合症。

2.绝经:月经永久性停止。

3.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七、绝经后期:绝经后的生命时期,一般60岁后进入老年期;低雌素导致易患老年性阴道炎、骨

质疏松。

第二节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1.月经:(M)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2.月经周期:21-35d,平均28天,经期3-7d,经量30-50ml ,>80ml为月经过多。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12级填空):①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②内分泌功能:产生性激素。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

a)始基卵泡:(M)卵巢的基本生殖单位,是卵细胞储备的唯一形式,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前颗粒

细胞组成。胚胎20周700万个;出生时200万个;一生约排出400~500个成熟卵子;绝大部分退化闭锁。

b)窦卵泡:卵泡液、颗粒细胞,具备LH 受体

c)排卵前卵泡:由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卵泡腔、卵丘、放射冠、透明带组成。

2.排卵: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及退化:卵泡颗粒细胞形成颗粒黄体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形成卵泡膜黄体细胞,排卵7-8d

黄体体积达到高峰;若未受精,黄体转化为白体。

三、卵巢主要分泌孕激素(P)、雌激素(E)和少量雄激素(A)。

四、甾体激素的合成降解

1.生物合成两途径;

2.孕烯醇酮是前体;

3.碳数递减:孕激素(21C)、雄激素(19C)、雌激素(18C);

4.活性最强雌二醇(E2);

5.肝脏降解,肾脏排泄。

五、雌孕激素生理作用(12级考点)

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一、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

1.增殖期(早中晚)

?时间:5-14天

?内膜厚度:1-5mm

?腺体:细胞增多,少量分泌

?主要变化:间质增生、致密;动脉螺旋化

2.分泌期(早中晚)

?时间:15-28天

?内膜厚度:渐达10mm左右

?腺体:细胞增大,分泌旺盛

?主要变化:间质水肿、疏松;动脉更加螺旋化

3.月经期

?时间:1-4天

?主要变化:子宫动脉痉挛、缺血,EP撤退,内膜功能层崩解,内膜坏死脱落

二、宫颈黏液周期性变化:

?排卵后:粘稠浑浊量少拉丝差;镜检可见椭圆体

?排卵期:稀薄透明量多拉丝长;镜检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月经周期第6~7天出现,排卵期最为清晰而典型,12级选择);宫颈瞳孔样;氯化钠增加;水分增多;糖蛋白网眼变大以利精子穿透

第五节月经周期的调节

1.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HPO轴的启动中心是下丘脑。

?长反馈: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作用。

?短反馈:垂体激素对下丘脑GnRH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超短反馈:GnRH对其本身合成的负反馈调节。

2.腺垂体分泌生殖激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PRL

3.卵巢性激素的反馈作用

4.雌激素有两个高峰;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雌激素在排卵前达到峰值,孕激素在分泌期达到

峰值。

(林瑜)

第4章妊娠生理

一、名解

1.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始于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止于分娩(胎儿及

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时限-38周

2.精子获能: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子宫腔进入输卵管腔,在此过程中精子顶

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的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需要七个小时左右。

3.顶体反应: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

和透明带。

4.透明带反应: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时,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溶酶体,引起透明带结

构改变,精子受体分子变性,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

5.Braxton Hicks收缩: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 Hicks收缩。

6.蒙氏结节:乳头增大变黑,乳晕颜色加深,其外围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

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2级名解):妊娠晚期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流量减

少、心排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形成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二、受精卵着床3个过程:定位、粘附、穿透

三、受精卵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

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分泌足量的孕酮。

个月之前为月数的二次方,在第个月之后为月数的5倍。

五、胎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分为3支;脐带中有3条血管(12级考点),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2)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均为动、静脉混合血;

(3)优先保障胎儿心、脑、肝及上肢血供;

(4)出生后脐静脉闭锁为肝圆韧带;出生后脐静脉末支静脉导管闭锁为静脉韧带;出生后脐动脉闭锁

为腹下韧带;出生后动脉导管闭锁为动脉韧带;生后卵圆孔开始关闭,生后6月完全闭锁。

六、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七、胎盘

1.构成:羊膜、底蜕膜、叶状绒毛膜

2.绒毛膜的组成:内层为细胞滋养层,是分裂生长的细胞;外层为合体滋养层,是执行功能的

细胞;滋养层内有一层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共同组成绒毛膜。

3.绒毛的形成过程:

一级绒毛:形成细胞中心索,初具绒毛形态

二级绒毛:形成间质中心索

三级绒毛:胚胎血管长入间质中心索,与绒毛血管连接

4.胎盘功能(12级问答):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免疫功能;防御功

能;合成功能。

八、脐带

1.妊娠足月脐带长30~70cm,平均55cm

2.表面有羊膜覆盖呈灰白色

3.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

4.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的华通胶保护脐血管

5.脐带受压可致胎儿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九、羊水

1.羊水的来源:①妊娠早期母体血清;②妊娠中期胎儿尿液;③妊娠晚期胎肺参与生成。

2.性状及成分:38周1000ml、足月800ml;过期妊娠羊水量明显减少,可<300ml;羊水比重为1.007~

1.025,pH值约为7.20,水分98%~99%,1%~2%为无机盐及有机物。

3.羊水的功能:

1)保护胎儿(胎儿不受挤压,防胎体畸形、胎肢粘连;保持羊膜腔内恒温;临产宫缩时,羊水

能使压力均匀分布)

2)保护母体(减少胎动的不适感;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张宫口及阴道;破膜后羊水滑润和冲洗

阴道,减少感染)

3)可用于产前诊断

十、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内膜蜕膜变:

(1)致密层蜕膜样细胞增大变成蜕膜细胞

(2)底蜕膜:囊胚着床部位的子宫内膜,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3)包蜕膜:覆盖在胚泡表面的蜕膜

(4)真蜕膜: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

2.子宫峡部:

(1)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后变软

(2)妊娠12周后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一部分

(3)临产后伸展至7~10cm,成为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二)血液改变:

(1)血液稀释,红细胞↓,血浆蛋白↓

(2)白细胞轻度↑,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3)血小板→

(4)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

(三)泌尿系统的改变:孕妇易患右侧急性肾盂肾炎(输尿管增粗及蠕动减弱,尿流缓慢;肾盂及输尿管自妊娠中期轻度扩张;右侧输尿管常受右旋妊娠子宫的压迫。)

(四)内分泌系统的改变: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增加,但由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也增加,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并未增多,孕妇无甲亢表现。

(林瑜)

第5章妊娠诊断

一、名词解释

1.黑加征:停经6-8周,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和宫体之间似不相连。

2.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

叉于胸腹前。

3.胎产式(12级名解):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包括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4.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包括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5.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二、妊娠分期

?早期妊娠:13周末之前

?中期妊娠:14~27周

?晚期妊娠:28周及其后

三、早期妊娠的诊断

(一)症状体征:停经10日以上、早孕反应、尿频、乳房蒙氏结节、妇检可见阴道宫颈紫蓝色、黑加征、子宫增大变软。

(二)辅助检查:妊娠试验(检测血清hCG或早早孕试纸法)、超声多普勒、宫颈黏液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

(三)血尿hCG升高是确定妊娠的主要指标,妊娠早期超声检查是确定宫内妊娠的金标准四、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一)症状:早妊经过、腹部增大、胎动

(二)体征与检查:子宫增大、胎动(18周B超可查,20周孕妇可感觉到)、胎体、胎心音(正常时110~160次/分)

第6章异常妊娠

第一节自然流产

一、名词解释

1.流产(自然流产,12级名解):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2.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下腹痛。妇检宫颈

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可继续妊娠,也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3.难免流产: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的基础上,阴道流血增多,下腹痛加剧,或见阴道流液

(胎膜破裂)。妇检宫颈口扩张,但无妊娠组织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或略小。

4.不全流产: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或胎儿排出宫腔,另一部分妊娠物或胎盘滞留宫内

或嵌顿与宫颈口。妇检宫颈口已扩张,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续性流血,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5.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子宫小于停经

周数。

6.复发性流产: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

7.流产合并感染: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物残留宫腔或非法堕胎导致的宫腔感染,常为厌氧菌

及需氧菌混合感染,严重者可扩展至盆腔、腹腔甚至全身。

8.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

二、病因: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

1.早期流产(发生于妊12周前):先阴道流血后腹痛

2.晚期流产(发生于妊12周至不足28周):先腹痛后阴道流血

五、诊断:

1.病史:停经史、流产史、早孕反应、症状、有无组织排出等。

2.查体:全身情况,妇检。

3.辅助检查:①B超;②妊娠试验;③激素测定:血孕酮。

六、处理

1.先兆流产:卧床休息,禁性生活,适当镇静,定期复查,对症处理,黄体酮肌注,hCG单位

肌注。

2.难免流产:尽快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终止妊娠。

3.不全流产:及时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

4.完全流产:无感染征象,不需处理。

5.稽留流产

(1)处理困难的原因是:①组织机化致刮宫困难;②稽留时间过长可致DIC。

(2)处理前查血常规、出凝血四项、DIC全套。

1)凝血功能正常,已烯雌酚5mgTid ×5天或米非司酮口服,然后刮宫或引产。

2)凝血功能不正常:肝素、纤维蛋白原及输血,然后刮宫或引产。

第二节异位妊娠(考病例分析或问答)

一、异位妊娠(M):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习称宫外孕。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

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及宫颈妊娠。

二、输卵管妊娠

(一)占95%,壶腹部妊娠最多见(12级选择)。

(二)临床症状:停经、腹痛、阴道流血、晕厥与休克、腹部包块。

(三)体征:

1.一般情况:贫血貌,面色苍白,脉快而弱,血压下降。

2.腹部检查:压痛、反跳痛、包块,出血多时有子宫飘浮感。

3.盆腔检查:阴道少量血,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子宫稍大而软,漂浮感,附件扪及包块且

有压痛。

(四)诊断所需辅助检查(12级问答)

1.hCG测定:阳性有助于诊断,阴性仍不能完全排除

2.血清孕酮测定:P<5ng/ml,发生宫外孕可能性大

3.B超检查:

1)子宫增大,但宫腔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

2)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

3)血hCG>2000IU/L,宫内未见妊娠囊,高度提示

4)停经5-6周时,宫内妊娠的妊娠囊可能与异位妊娠时在宫内出现的假孕囊发生混淆

4.阴道后穹窿穿刺:疑内出血时做,可抽出不凝固血

5.腹腔镜检查:可达到早期诊断

6.诊断性刮宫

(五)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次。

(林瑜)

第7章妊娠特有疾病

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妊高症的病理生理(12级):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局部缺血、各系统各脏器灌流量

三、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功能,肝肾功,血脂,眼底检查,其

他(心电图、B超、胎儿成熟度、超声心动图)。

四、治疗(一般、降压、防子痫、镇静、利尿、促肺成熟、分娩时机和方式)

1.基本原则: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地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2.降压治疗:

1)≥160/ 110mmHg必须降压;≥140/90mmHg可以降压;原用降压药继续降压。

2)目标血压:无脏器受损——130-155/80-105mmHg;有脏器受损——130-139/80-89mmHg。

3)为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血压不可低于130/80mmHg。

4)禁止使用利尿剂ACEI和ARB。

3.硫酸镁防治子痫【治抽搐】

(一)用药指征

1)膝腱反射存在;

2)呼吸≥16次/分;

3)尿量≥17ml/h或400ml/24h;

4)备有10%葡萄糖酸钙。

(二)用药监测

1)监测血药浓度:有效治疗浓度1.8-3.0mmol/L、中毒浓度>3.5mmol/L。

2)监测体征:尿量≥17ml/h 或 400ml/d,呼吸≥16次/分,膝反射阳性。

3)慎用: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重症肌无力。

4)备用解毒剂:10%葡萄糖酸钙。

五、妊娠高血压病的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心脏病,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HELLP综合征,

急性肾衰,产后血液循环衰竭,胎儿生长受限。

(卢倩)第9章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一、淋病

(一)定义: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G-双球菌,12级判断)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STD,易导致感染性流产。分泌物淋菌奈瑟菌培养为金标准。

(二)传播途径:性传播为主,胎儿易发生宫内感染、早产,新生儿也可在分娩时通过产道而传染。(三)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二、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皮损分泌物找到梅毒螺旋体可确诊,血清学

检查用于筛查和疗效评定;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12级选择),可同时治疗孕妇和胎儿。

三、尖锐湿疣:为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生殖道疣状增生病变,可通过产道感染引起婴幼儿呼吸

道乳头状瘤,主要采用局部物理治疗和手术切除,尖锐湿疣本身不是剖宫产的指证。

(卢倩)

第10章胎儿窘迫

一、胎儿窘迫: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二、分类:

◆急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分娩期

◆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可延续至分娩期并加重

三、病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胎儿自身因素异常。

四、急性胎儿窘迫临床表现及诊断:胎动异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12级选择)、产时胎心率异

常、羊水胎粪污染、酸中毒。

五、处理:

(一)急性胎儿窘迫

1.积极寻找原因并予以处理

2.持续吸氧

3.尽快终止妊娠:①宫口开全:S≥3,尽快阴道助产;②宫口未开全:剖宫产。

(二)慢性胎儿窘迫

1.一般处理:左侧卧位,定时吸氧,积极治疗合并症。

2.期待疗法:未足月,尽量保守治疗以延长孕周。争取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

3.终止妊娠:情况难以改善,接近足月,胎儿可存活,剖宫产。

六、

(卢倩)

第11章胎盘与胎膜异常

第一节前置胎盘(产前出血)

一、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12级选择),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达到或遮盖宫颈内口,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见原因。

凶险性前置胎盘:指前次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约为50%。

二、分类(12级填空):完全(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

三、临床表现: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四、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超声(膀胱充盈)

3.产后检查胎盘及胎膜

五、对母儿的影响:产时、产后出血;植入性胎盘;产褥感染;早产;围产儿预后不良。

六、处理原则: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七、期待治疗适应征:妊娠小于34周,胎儿体重小于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不多,一般情

况良好。

八、

第二节胎盘早剥(产前出血)

一、胎盘早剥:(M)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

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病快、危害大,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

子宫胎盘卒中:(M)胎盘早剥内出血急剧增多时可发生,又称为库弗莱尔子宫,此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胎盘后血肿压力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由于血液浸润,子宫肌层收缩力减弱,造成产后出血。

二、分类:显性剥离、隐性剥离、混合型出血。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腹痛,阴道出血,出血量与临床表现不成正比

2.典型体征:子宫硬如板状,宫底升高

四、辅助检查:

1.B超检查:低回音区、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胎盘早剥(常诊断为胎盘增厚)。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DIC筛选试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五、母儿影响: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羊水栓塞、早产、胎儿急性缺氧、新生儿窒息、围

产儿死亡率升高。

六、并发症(12级问答):胎儿宫内死亡、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羊水栓塞。

第15章正常分娩

一、分娩:(M)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二、分类:

1)早产:28~36周末;

2)足月产:37周~41周末;

3)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

第一节分娩动因

一、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要条件。

二、缩宫素(催产素)与前列腺素是促进宫缩的最直接因素。

第二节影响分娩的因素

一、决定分娩的4因素(12级填空)

1)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2)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

3)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4)精神心理因素:分娩是持续而强烈的应激

二、产力:(T)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宫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12级选

择)。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第二产程胎儿分娩的重要辅助力量。

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儿内旋转及胎儿仰伸所必须的力量。

三、产道:骨产道和软产道

◆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口,阴道,骨盆底软组织构成

第三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一、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肩娩出等一连

串适应性转动。

二、下降贯穿分娩全程,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

第四节先兆临产、临产及产程

一、先兆临产:(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二、临产:开始的标志是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

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用强镇静药不能抑制宫缩。

三、总产程: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到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

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开全(10cm)为止。初产妇11~12小时,经产

妇6~8小时。

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初产妇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不

超过1小时。

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胎膜娩出的全过程。不应超过30分钟。

第五到七节各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第一产程

1.临床表现:规律性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

2.观察项目:子宫收缩;胎心;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表明产程进展情况,12级选择);胎膜

破裂;阴道检查;肛门检查。

3.宫口扩张:

1)潜伏期: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平均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

2)活跃期:宫口扩张3cm~10cm。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

二、第二产程

1.临床特点

(1)未破膜者人工破膜

(2)产妇有排便感,不自主地向下屏气

(3)胎头着冠胎头拨露

(4)胎头、肩和胎体相继娩出

2.观察产程及处理:

(1)密切监测胎心:每5~10分钟听一次胎心,发现胎心减慢,立即行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2)指导产妇屏气:产妇正确反复的屏气动作,能加速产程进展

(3)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

(4)接产:

1)会阴撕裂诱因:会阴水肿、过紧缺乏弹性,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

2)接产要领:保护会阴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

时缓慢通过阴道口

3)接产步骤

4)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5)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左侧后-侧切开术、会阴正中切开术

三、第三产程:新生儿处理;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检查软产道;预防产道后出血

四、胎盘剥离征象:

(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2)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血

(4)接产者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林瑜)

第16章异常分娩

(只出小题)

一、异常分娩:(M)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因素决定分娩,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

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程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或难产。

生理缩复环:(P172)分娩时,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而下端肌壁

被牵拉越来越薄,肌壁厚薄不同的上下段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病理缩复环:(P190、P206、P218)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拉长变薄,在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称为病理缩复环。该环可逐渐上升达脐平或脐上,压痛明显,是子宫破裂的先兆。

二、产力异常: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

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1.滞产:(M)总产程超过24小时。

急产:(M)宫口扩张速度≥5cm/h(初产妇)或≥10cm/h(经产妇),产道无阻力,分娩在较短的时间内结束,总产程<3小时结束分娩,称为急产,以经产妇多见。

2.宫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

◆母:精神疲惫、全身乏力;产后排尿困难;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增加;生殖道瘘

◆儿:胎儿窘迫、产伤、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

3.宫缩乏力的处理:

(1)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原则

1)第一产程:消除紧张,补充营养;加强子宫收缩——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

(2.5U/500ml浓度,4滴/分钟开始)、地西泮静推。

2)第二产程:加强子宫收缩,阴道助产。

3)第三产程:警惕产后出血,抗生素抗感染。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原则:恢复正常节律及极性;强镇静剂;必要时剖宫产【在宫缩恢复协调性之前,严禁应用缩宫素】

三、产道异常:产道任何形态或径线异常均可使胎儿娩出受阻,称为产道异常,临床上以骨产道

异常多见,包括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中骨盆平面狭窄、骨盆出口平面狭窄、骨盆三个平面狭窄、畸形骨盆。产科检查评估骨盆大小是诊断狭窄骨盆的主要方法。

四、软产道异常:包括外阴异常、阴道异常、子宫异常。

五、胎位异常:包括胎头位异常(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面

先露),臀位难产(最常见,方法:堵)、肩先露、复合先露。

(卢倩)

第17章产后出血

一、产后出血(12级名解):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

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二、病因(12级填空,真是必考哦):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阴道出血、低血压症状

(一)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1.高危因素:胎儿较大、羊水过多、双胎、产程延长、胎盘剥离延缓。

2.阴道出血:间歇性出血、色暗红、有凝血块。

3.查体:子宫松软、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或应用宫缩剂后子宫变硬,出血减少。

(二)胎盘因素

1.高危因素:多产、多次人流史、缩宫素不当使用。

2.阴道出血:胎盘未娩出而出血多,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胎儿面有无断裂血管。

(三)软产道裂伤

1.高危因素:急产、巨大儿、手术助产。

2.阴道出血:胎儿娩出后即出现持续、鲜红阴道出血。

3.查体:仔细检查软产道(会阴、阴道、宫颈、阴道穹隆、子宫下段、盆壁)

(四)凝血功能障碍

1.高危因素:全身性疾病、胎盘早剥、死胎。

2.阴道出血:无凝血块,出血不凝,出血不止。

3.查体:排除其它产后出血原因。

4.辅助检查:血常规、出凝血、D二聚体、3P试验等。

四、处理

(一)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二)宫缩乏力:按摩子宫;缩宫剂;空腔纱条填塞;手术(子宫压缩缝合术、结扎盆腔血管、髂

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切除子宫)。

(三)胎盘因素:

1.手取胎盘、胎膜:胎盘滞留、嵌顿、胎盘粘连

2.徒手或大刮匙宫腔搔扒:胎盘、胎膜残留

3.胎盘植入:禁强行剥离,最安全的方法是切除子宫

4.子宫切除

(四)软产道裂伤:缝合、子宫破裂开腹修补、子宫切除

(五)凝血障碍: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去除病因

(卢倩)

第22章外阴及阴道炎症

阴道正常生理

1.阴道正常微生物:G+(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G-(加德纳菌)、厌氧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

2.阴道生态平衡:乳酸杆菌、雌激素及PH(

3.8-

4.4)

3.正常阴道分泌物:清亮、透明、无味

第四节滴虫阴道炎

一、病原体:阴道毛滴虫,生存环境在pH5.2~6.6,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也可间接传播。

只有滋养体,无包囊,生存力强。滴虫耗氧,易致厌氧菌繁殖。60%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二、临床表现:

(一)阴道分泌物: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二)阴道瘙痒:合并尿路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三)不孕:吞噬精子

(四)检查:阴道水肿充血,出现散在出血斑点,“草莓样”宫颈,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带虫者

阴道黏膜无改变

三、治疗

(一)全身用药(甲硝唑2g,单次口服):治疗期间及停药24h内禁饮酒,哺乳期用药不宜哺乳

(二)性伴侣的治疗

四、确诊方法:阴道分泌物湿片法,镜下见到活动的阴道毛滴虫。取材前24~48h避免性交、阴道

灌洗或局部用药,取材后保暖、及时送检。

第五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一、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多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pH在4.0-4.7,双相菌(菌丝相致病),

属机会致病菌,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少数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极少间接传染。

二、临床症状:

(一)外阴极痒、灼痛

(二)尿频、尿痛、性交痛

(三)特征分泌物:(12级考点)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四)检查:外阴炎(地图样红斑、水肿、抓痕);阴道炎(水肿、红斑、白色膜状物)

三、诊断: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确诊

四、治疗:首选氟康唑150mg,顿服

第23章子宫颈炎症

【小题】

一、急性子宫颈炎

(一)病原体:(外源性)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

(二)阴道分泌物增多(乳白色黏液状、淡黄色脓性、血性白带),尿急、尿频,腰骶部疼痛,

下腹坠痛,不孕,宫颈可出现出血、糜烂、增厚、息肉、囊肿

(三)治疗:抗生素

二、宫颈糜烂

(一)定义: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二)原因:糜烂面被单层柱状上皮覆盖间质透出呈红色

(三)准确:柱状上皮异位,为正常生理改变

三、慢性宫颈炎病理: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肥大。

(卢倩)第24章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

第一节盆腔炎性疾病

一、定义: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

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病原体包括外源性的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和内源性的需氧菌及厌氧菌,常为混合性感染。

二、女性生殖系统自然防御功能(问答)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前后壁紧贴;阴道正常微生物群及分泌物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

3.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形成皱褶、脊突或陷窝,宫颈管黏液栓形成机械屏障。

4.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子宫内膜分泌黏液杀菌。

5.输卵管蠕动及上皮细胞纤毛摆动,输卵管液杀菌。

6.生殖道免疫系统。

三、高危因素:年龄、性活动、下生殖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性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四、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或仅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多;重者有发热或伴消化或泌尿系统症状。

体检可有宫颈举痛(和宫外孕鉴别)

五、最低诊断标准: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出现下腹痛,并排除其

他原因。

六、治疗

(1)支持治疗:半卧位,补液,降温

(2)全身抗生素治疗:头孢菌素、克林+氨基糖甙、喹诺酮类+甲硝唑

(3)手术治疗(手术指征:药物无效、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

(4)中药治疗

七、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

(一)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导致:

1.输卵管阻塞、增粗;

2.输卵管卵巢肿块;

3.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12级判断:不是肿瘤哦!);

4.盆腔结缔组织表现为主、骶韧带增生、变厚,若病变广泛,可使子宫固定。

(二)临床表现

1.慢性盆腔痛:粘连、盆腔充血-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

2.不孕及异位妊娠

3.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4.体征:子宫后倾后屈、粘连固定,索条状增粗输卵管、压痛,囊性包块、活动受限,宫旁组

织片状增厚、压痛

第二节生殖器结核

【X】

一、传播途径:血行传播(最常见)、直接蔓延、淋巴传播、性交传播。

二、输卵管结核最常见,占女性生殖器结核的90%~100%。

三、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征象:输卵管管腔呈典型串珠状或显示管腔细小而僵直。

四、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

(卢倩)第25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简称内

异症,为良性病变。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以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

二、基本病理变化: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

粘连形成,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

三、临床症状:约25%患者无明显不适

1.痛经和下腹痛:主要症状(12级考点),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2.不孕:高达40%

3.月经异常: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等有关

4.性交不适

5.其他:肠道、膀胱、输尿管、腹壁、巧克力囊肿破裂

四、诊断:腹腔镜检查和病灶的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盆腔内异症的标准方法,但病理检查阴性

不能排除内异症诊断。

五、治疗目的: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卢倩)

第29章子宫颈肿瘤

第一节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1.发病相关因素:HPV感染、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吸烟

2.诊断: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最可靠)。

第二节子宫颈癌

一、发病相关因素:HPV感染、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吸烟

二、病理

1.鳞状细胞浸润癌:外生型、内生型(桶状)、溃疡型、颈管型(隐蔽在宫颈管)。

2.腺癌:病灶向宫颈管内生长时,宫颈外观正常,但宫颈管膨大如桶状。镜下可分为黏液腺癌,恶

性腺瘤。

3.腺鳞癌

4.其他: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三、转移途径:以直接蔓延最常见,次之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少见。

四、临床分期

Ⅰ期:癌灶局限在宫颈(包括累及宫体)

Ⅱ期: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Ⅲ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黏膜和(或)直肠黏膜

五、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可表现为接触性阴道流血、排液,晚期出现压迫症状、梗阻症状、

贫血及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六、早期病理的诊断应采取: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

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子宫颈活组织检查(12级选择)。

七、处理: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卢倩)

第30章子宫肿瘤

第一节子宫肌瘤

一、定义:为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与雌激素有关,妊娠可加快其

生长。

二、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12级填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

三、常见的肌瘤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肉瘤样变、钙化。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12级选择);下腹包块;

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尿频排尿困难及便秘等);腰酸、下腹坠胀、下腹痛、不孕或流产。(二)体征:子宫增大,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状、质硬,包块可随子宫一起活动。

第二节子宫内膜癌

一、定义: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多为腺癌,50—60岁常见,病理学上分为

I型及II型。

二、病因:与雌激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遗传等有关。

三、病理类型: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

1.内膜样腺癌:80~90%,腺与腺呈背靠背,无间质

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3.浆液性癌:又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PSC),1-9%,预后差

4.透明细胞癌:5%,少见,肿瘤呈管状,内衬“靴钉”样细胞为特征,恶性度最高

5.黏液性癌:5%,预后较好

四、转移:淋巴转移为主、直接蔓延多见,晚期可有血行转移。

五、临床表现:绝经后阴道出血,腹痛,阴道排液

六、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

1.诊断性刮宫:常用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分段诊刮。组织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2.宫腔镜:定位、活检。

七、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第三节子宫肉瘤

一、转移途径:血行多见,淋巴,直接转移

二、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压迫症状及其他;体征中子宫增大,宫颈口

有肿块,子宫固定,晚期累及盆侧壁。

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手段。

四、临床分期

I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II期:肿瘤扩散到盆腔

III期:肿瘤扩散到腹腔

IV期:肿瘤侵犯膀胱、直肠或已有远处转移

五、治疗: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

(卢倩)

第31章卵巢肿瘤

第一节卵巢肿瘤概论

一、分型:上皮性肿瘤(最常见,12级判断)、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性肿瘤。

二、恶性肿瘤转移途径:直接蔓延、腹腔种植性转移、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少见。

三、辅助检查:

1.B超

2.细胞学检查

3.腹腔镜

4.肿瘤标志物:①CA125:卵巢上皮性癌;②AFP:卵黄囊瘤;③hCG:非妊娠性卵巢绒癌;④雌

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⑤雄激素:睾丸母细胞瘤

五、并发症(12级填空):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六、治疗

◆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

◆良性肿瘤:手术

七、卵巢上皮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可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

1.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多为恶性。

2.交界性肿瘤: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层次增加、核异型及核分裂

象增加,常无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

八、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1.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可见“头节”,毛发等,属良性;未成熟畸胎瘤属恶性。

2.无性细胞瘤:对放疗敏感

3.卵黄囊瘤(内胚窦瘤):患者血清AFP升高,恶性程度高,但对化疗十分敏感

九、卵巢转移性肿瘤

库肯勃瘤:即印戒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肿瘤,原发部位在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肾形。一般无粘连,切面实性,胶质样。镜下见典型印戒细胞,能产生黏液。

(卢倩)

第32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12级名解):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组织学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其中后三者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第一节葡萄胎

一、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其水泡间借

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分为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前者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方,后者的染色体核型为三倍体,一套多余染色体也来自父方。

二、病理

完全性葡萄胎镜下见:①可确认的胚胎或胎儿组织缺失;②绒毛水肿;③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

④种植部位滋养细胞呈弥漫和显著的异型性。

三、完全性葡萄胎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妊娠呕吐严重且持续时间

长,子痫前期征象,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四、诊断

1.B超是诊断葡萄胎的一项可靠和敏感的辅助诊断,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

2.。

3.

五、处理(清宫):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时先对症处理,稳定病情。首

选吸刮术,在手术室内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避免穿孔。在充分扩张宫颈管和开始吸宫后使用缩宫素。每次刮出物,必须送组织学检查。

第二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一、妊娠滋养细胞肿瘤:60%继发于葡萄胎,30%继发于流产,10%继发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

二、临床症状

1.无转移: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假孕症

状。

2.转移性: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12级选择),其次是阴道。

三、诊断:血清hCG异常升高是主要诊断依据,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支持诊断。

四、治疗

1.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2.唯一通过化疗,95%能治愈的肿瘤。

(卢倩)第33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而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

排卵性(85%)和有排卵性(15%)(12级选择:功血最常见的类型是)两大类。

二、无排卵性功血(书全看!)

1.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但也可以发生于生育年龄。

2.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

3.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妊娠试验,超声检查,基础体温测定,血清性激素测定,子

宫内膜取样,宫腔镜检查。

4.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期以止血、调整周期和诱发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

整周期、减少经量和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目标。(12级选择:首先止血!)

5.性激素治疗:40岁以上吸烟的女性不宜应用。

(卢倩)

第35章计划生育

第一节避孕

一、宫内节育器(IUD)

(一)作用机制

(1)杀精毒胚作用:刺激产生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和铜离子的毒性作用

(2)干扰着床:产生前列腺素;局部纤溶酶活性增强,致使囊胚溶解吸收;铜离子进入细胞,影

响锌酶系统

(3)左炔诺孕酮IUD的避孕作用:使腺体萎缩、间质蜕膜化,改变宫颈黏液的性状

(4)含吲哚美辛IU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前列腺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而减少出血的副反应(二)IUD放置术的适应证:凡育龄妇女无禁忌证、要求放置IUD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