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蔡礼旭老师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蔡礼旭老师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蔡礼旭老师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蔡礼旭老师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

蔡礼旭老师2009/12/9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慕阿占沙礼堂

尊敬的诸位贵宾,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刚刚听到我们主持人李越老师,谈到面对现在的世界、社会,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慈博爱」。事实上,深入不同的种族、宗教,都可以发现到所有种族宗教的祖宗、创始人,他们共同的智慧理念都是仁慈博爱,就是我们这一次学习营的主题。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句话说到,「英雄所见略同」。事实上,所有的民族只要肯听老祖宗的话,那他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很多的冤枉路。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但是假如不听老祖宗的话,会怎么样?那就是俗话讲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假如我们这一生已经吃亏了,那不能再让孩子、再让后代走我们的弯路,跌我们的跟头,这是一个长者的责任,慈爱。而我们的祖先,他们的胸怀非常的宽广,我们常常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心胸就是天下。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

诸位朋友们,我们看到这个「家」字,脑子里想到什么?是想到三口之家,还是想到了整个家族?还是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往后的家庭和乐?还是我们考虑到了我们整个社会以后如何安定?还是我们考虑到了我们的民族如何延续昌盛?以至于我们想到的这个家,是世界的这一个大家庭。所以一个人的学习能达到多好的效果,跟他所立的志向有关。他是为了学生往后幸福美满的人生,他是为了整个社会

的安定、世界的祥和而学,那他一定会学得比一般的人更深、更广。所以学习的效果,跟我们自己的心量、志向,有着绝对的关系。而学习,那不是勉强的,绝对不是像填鸭一样,把东西硬塞在我们的脑海里,必须是我们自己心里能感触、能体悟,这样才能够得受用。硬压进去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了。诸位朋友们,我们以前准备考试,临时抱佛脚,那前面二、三天硬挤进去,考完试之后几天就忘记了。你们也全忘记了吗?连以前能撑几天也忘记了?一般可能考完二、三天就全都忘记了。都忘记了,那前面那挤进来,意义就不大。学习应该是为一生幸福去学,只顾眼前的话,那受益都是很有限的。假如都是这样硬压进去的,那就会学得很辛苦!

以前我打开《论语》,《论语》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在读这一句话的时候,就有一点吞不下去,心里面还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挺苦的。所以就感觉这孔子的话对不对?那麻烦了,怀疑圣人的话,就很难得到受用。所以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每天都有体悟,每天都成长,每天对人生愈来愈明白,心里愈来愈踏实,这是喜悦的。我们的祖先讲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事实,这不是高谈阔论。大家想想,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当中,都学到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落了,地球村。一个地球村的名词,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是这一个名词写在考卷上可以得二分,还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时时都要为这个地球大家庭着想。是这样的时代来临了!

假如我们不为这个地球母亲着想,不为这个地球的人类着想,那科学家已经在警告,假如我们继续破坏自然环境,那地球可能只剩下

几十年的寿命。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交流「家和万事兴」,这个心境,这个「家」应该是整个地球这样的大家庭。而我们要为了整个地球、整个人类着想,从哪里开始做?当然也要回到自己的本分当中来做。我们是一个好爸爸,是一个好母亲,是一个好老师,那我们的家庭稳定了,我们自己的国家社会稳定了。我们的国家社会,也给其他的国家民族一个好的示范,那这个社会、国家就安定下来。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希望天下安定,首先要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先治其国」;要把国家治理好,「先齐其家」,因为家庭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一个单位细胞,家庭好了,社会、国家就能安定。所以一个人对国家社会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能把自己的家齐好,能把家治理好。假如一个人,他赚了很多的钱,但是夫妻离婚,孩子没教好,变成社会的负担,那他赚再多的钱,对社会的贡献还是有限。因为他起了一个不好的作用,让人家看到了赚钱忽略了家庭,那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家庭效法他,出现问题了。所以对社会贡献,首先一定要家庭和乐,给社会一个好榜样。

而大家再冷静想想,一个人事业能赚得到钱,可是家却治理不好,其实,他赚到的钱不能长久的。因为我们家不能治理好,那我们缺乏智慧、缺乏德行,我们是靠福分在做事,不是靠德;靠福分做事情,那迟早会出现状况,要德行才能够长长久久。所以我们有时候错估,觉得虽然我家没有治理好,可是我事业上还发展得不错。首先得看清自己的状况,学习不可自欺,我们连身边最近的人都感动不了,那还能去凝聚更远的人吗?所以在很多的民族、宗教里面都强调,「任何

的成功,也不能弥补家庭的失败」,这些话都是非常中肯。所以我们一起来从我们祖先的智慧当中,来启发我们的人生。

首先,老祖宗对「和」这个字有很多的教诲,尤其「家和万事兴」这样的教导。我们一起共学,首先我们的心胸是胸怀国家天下来学习,以至于是有一种使命,要承先启后,把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来承传下去。甚至于跟不同的种族、国家交流,让他们也能够学习到我们祖宗的智慧。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是希望天下安定,绝对没有说,只有我的后代可以学,其他的人不给学,老祖宗心胸是很宽广的。最近美国国会都通过尊崇孔老夫子,举行祭孔,这都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兴盛的征兆。

那一天刚好读到一段话,对我也是相当有触动。这段话是这么说到,「江河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见祖宗?」江河若断流了,那我们后代子孙他们怎么生活?所以我们很冷静的来看,我们留给我们的子孙什么东西?大家有没有觉得有时候耳朵挺痒的,好像已经有人在骂我们了,可能我们已经预感到这个子孙在说,「你们这些祖宗到底留了什么空气给我们?留了什么河川、水源给我们?留了什么臭氧层给我们?留了什么土地给我们?」我们以前都学过生命三元素,大家记不记得?你们怎么都没反应?你们的自然科、生物科老师有没有来?来了会吐血,我以前教的全没了。阳光、空气、水,包含最重要的土壤,请问这些东西现在情况如何?这些东西都不好了,那以后子孙怎么活?环境我们到底要留什么给他?再来,思想观念、文化我们有没有承传给他们?这是一个大问题。文化承传了,后代子孙能站在圣人的智慧当中去造福家庭、造福社会。可是假如文

化没有承传,又学到一大堆的错误思想跟坏习惯,那每天是糟蹋父母,糟蹋自己的身心。所以传统传统,这个承传是大事。假如不传了,很可能一个全世界最悠久的民族将成为最短视的民族,这个话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读过历史,也读过世界历史,全世界的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目前历史文化还继续承传的,只剩下中华民族,这不容易。是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人世间没有偶然的事,天上会不会掉下来馅饼?不可能,都是事出必有因。因为我们的祖宗很有智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它不是偶然,它能传那么久,是有德、有智慧才做得到。而这么样硕果仅存的璀璨历史文化,假如到我们这一代不传了,就是出现现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在华人的世界里,不管是哪个地区,都出现了为了几百块、几千块钱可以伤害父母、杀害父母的事件,已经频频出现。这是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了,这不是新闻了。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这种逆伦事件,一个朝代出现一件、两件都是震惊全国。清朝曾经出现过一次,儿子杀害父亲,皇帝震怒,当场裁决,把这个县太爷撤职查办。你是父母官,居然教出这么忤逆的人民出来;然后上面的巡抚、总督统统记过处分,有责任!所有的官员你要教好人民。这才离我们一、二百年而已,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出现,但是事隔一、二百年之后,现在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显然整个伦理道德的下降速度,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假如再不恢复伦理道德,那最后会落到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真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诸位朋友们,金融风暴恐不恐怖?很恐怖,全世界都影响。大家知不知道还有比金融风暴更恐怖的事情?就是伦理道德的海啸!都没有伦理道德的时候,那人都不像人,那时候人活着都没有安全感,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信任,连自己的太太、先生都不信任。好像这个也不用等到以后,听说现在还没结婚就要先财产公证,这个冰箱是你的,这个鞋柜是我的,那麻烦了,哪天不高兴了,鞋柜不让你放,东西不让你吃。还没结婚就想离婚,那不离婚也是很难。还没结婚就想到了大不了离婚,那我们看这样的心态,那婚姻关系不是很脆弱吗?可是我们想想,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他们的脑海里哪有想着「离婚」这两个字,是道义、是情义,是一辈子的恩义,是一辈子对后代的责任。所以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就是道义。而我们这个时代,文化不承传下去,都是想自私自利,想到自己,把自己摆第一位。把自己摆了第一位,都想自己不想别人,人与人能不冲突吗?所以所有种种社会现象看起来很复杂,事实上,只要回到人心,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人的心变了,从念念为人想,变成先为自己想,才会有种种冲突出现。

所以我们明白根本原因,要解决并不困难。刚刚跟大家讲到的,你看这些逆伦的现象,古代有伦理道德的教育,不可能出现这些情况,但现在愈来愈多。所以今天我们是父母,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社会种种现象,我们得思考。一个年轻人做出了这么忤逆的行为,家庭有没有责任?他在学校读了十几年的书,学校有没有责任?所以种种的问题,最后都回归到教育的问题。假如他们有学到伦理道德的,那这些问题都不可能会发生。可是问题来了,我们现在茶余饭后,在

讨论社会种种问题的时候,都是先想,那是总统的问题、总理的问题,是吧?那是媒体的问题,那是种种人的问题。

大家茶余饭后在谈到一些社会状况的时候,您有没有曾经听到亲朋好友,马上从椅子上站起来拍着胸脯说,「都是我的错」,有没有?你们有没有遇过这样的人?有,是吧,请你待会留下他的电话号码,我们要跟他联络一下。他可能是孔子七十二贤转世的,他带责任来,要来弘扬中华文化的。而事实上,这样的心境,在古代比比皆是,因为他们接受到了孔子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会反省,我还有哪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所以我们从事教育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那个时候教了几年的书,感觉到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我们想想,这样继续落下去,真的是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情况。突然想到了孔老夫子说的,见义要怎么样?勇为,见义不为,就无勇也,这明明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生会遇到很多事,其实都没有坏事,因为每一件事它会变成这样,都是其来有自,事出必有因。所以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出在哪。我们一了解问题出在哪,就可以去为家庭、为社会尽一分力,所以遇到的事没坏事。我看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能接受我这句话。事情就是这么发展来的,好事、坏事是自己心里起了作用。但是问题来了,我们都把它当坏事,心情就已经不好了,能不能全心全意去面对这个状况?就不行了,每天就在那里唉声叹气,「没办法了,没救了」,那更是于事无补。所以一个人人生说要一帆风顺,有没有可能?不可能。今天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以后幸福,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心理素质,他面对一切状况能平心静气去面对,

进而去找出原因来化解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假如我们的孩子、学生有这样的素质,那你不要担心他的以后。他以后是「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希不希望以后我们的学生的人生是「事事是好事」?你们好像不大希望。我知道你们为什么没反应,因为我们在思考,连我都不能事事是好事,怎么教给孩子事事是好事?这个思考是正确的。

诸位长辈、朋友们,你幸福吗?假如我们都不幸福了,怎么带给孩子幸福?所以「知所先后」,要想让学生、孩子幸福,首先自己要幸福,自己连笑都笑不出来了,然后对着学生讲:人生是美好的。你们这个掌声是不是觉得说,好莱坞没有找上我满可惜的,是吧?好,大家有没有看出来我有演戏的天分?所以说实在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是他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信心的时候,那都会自己折磨自己,自己都否定自己,潜力就发挥不出来。老祖宗特别了解,一个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所以《三字经》第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才能去信任所有的人,信任孩子,信任学生。我们连自己都否定了,怎么可能去信任别人?好,怎么样才能很了解自己?必须深入经典。

我自己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是比较没有信心的,大家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你们真是日行一善,怕伤害我幼小的心灵,装着看不出来。在这个社会成长,攀比太严重。假如你成绩不好,你又没什么才华,你说想要有信心都不容易,尤其这个时代又喜欢帅哥,长得不帅的人也很难有信心。你们笑什么?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我们那个女同学就开始说,哪个男生身高标准,又很聪明,然后谁有什么优点,结果很多男生优点都被列出来,我没有被列到。后来我们女同学很善良,

怕伤害我,最后很勉强的写了,「这个蔡礼旭是善解人意」,我就这么混上去这个名单里面。

我记得我在念小学的时候,成绩都差不多二十名左右,那个算中等成绩,不怎么样。而且我很佩服我母亲,她在我同一个学校任教,其他的老师,假如他的孩子在自己的学校读书,没有考第一名、第二名,他们像那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很在乎,「哎呀!没面子,给我丢全校的脸」,可是我母亲很平常心。我本来是一个得失心很重的人,幸好遇到我爸爸妈妈都是平常心,可是他们抓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重点,成绩不是逼出来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跟习惯。所以父母吃完饭,很自然的都是书房读书。所以三个孩子从小就不看八点档,不看打来打去、骂来骂去的这个电视剧,就养成读书习惯!

我们现在整个社会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最后就欲速不达,就要马上看到成绩,逼出来,逼到最后孩子不想读书,逼到最后上了大学了,终于解脱了,像脱缰的野马。所以University,他们说由我玩四年,「由你玩四年」。大家冷静,当老师、当父母要高瞻远瞩。当我们逼了十几年,最后的结果是脱缰野马,请问逼这十几年意义大不大?要思考,做什么事情不是骗自己心安的,得要看得明白,看得深远。我们当老师的人,最重要的要把智慧传给学生,所以看事情比较敏锐。我在台湾看到,大学联考一考完,学生把书包、书从三楼、四楼丢下来,你们看过没有?他们可能是在实验重力加速度,是不是?看到的是书掉下来了,可是我们再看深一层,很可能是学生学习的心也跟着那本书扔下来了。当他踏入大学的殿堂,正是他学业、事业、家庭要打好最重要根基的黄金时段,这一段时间他不好

好积累这些智慧、本事,他踏出大学以后的家庭、事业会一团乱。可是,很可能他的学习心却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教育,「君子务本」,老祖宗讲的,你要把根本找到才行。

教育的根本在哪?《礼记.学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最精辟的教育哲学,「教也者」,教育最重要的两大主轴,「长善而救其失」,长他的善心,补救他的坏习惯、他的过失,让他的德行不断的突破。教也者,长善,他的学习心是不是愈来愈提升?他的孝心、他的恭敬心、他的细心、他的耐心、他的恒心、他的爱心,有没有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这个叫教育。我到大学去的时候,跟这些大学生交流到,我说:「诸位同学,你们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德行好?」结果这些大学生都说:「小学的时候」。诸位朋友们,读了十几年书,德行往后退,那这个家庭、社会、国家花的钱冤不冤枉?我们得把根本找到,什么是教育的本?刚好遇到一位教育官员,他说现在有一个怪现象,「幼儿园读小学的课程,小学读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学大学的课程,大学再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一点都不夸张。

有一个知名大学的校规有三条,第一,「考试不要作弊」。这还是大学的校规,应该幼儿园就已经根深蒂固在心里才对。但是现在更夸张的现象,当大学一直说不要作弊的时候,代表什么?已经很多人作弊了。大家不要说,「你看那个国家真好,有这一条法律」,你不要羡慕它,它有这一条法律,代表它社会上这种现象愈来愈多了。你们国家没有这个法律,代表还没这种坏事。我们不要以为多的东西、新的东西就是好,它可能在反映问题出来了。而我们在网上看到大学

生是这么说的,「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大家先不要笑,他是写了一副对联,这是上联,「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大家要了解,影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价值观,当大学生讲到这一段话的时候,他的价值观是什么?他心中的天平把两个东西摆在一起了,第一个叫人格,第二个叫及格。这两个东西已经摆在他人生的天平,而且哪里比较重?及格比人格还重。

这一次我们还有企业界的朋友,还有企业界的领导,假如你是老板,请问你敢用及格比人格还重的大学生吗?那这个时候,及格就换成什么?及格就换成Money!是吧?这个意思就是说,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哪怕放弃人格,我都在所不辞。而现在企业界很多大的公司轰然倒下,绝对都跟他高级主管贪污腐败、没人格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家庭也好,学校也好,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以后是要到社会去服务。假如这些社会的各行各业的负责人都抗议说:「退货,这些大学生我们不要了」,那就值得我们家庭、学校省思。

在台湾,台湾大学的校长发表了一篇文章,因为企业界有写文章给台大,说到不用这些知名大学的学生。因为这些知名大学的学生,好像头顶上都有光环,觉得我是某某大学的,叫他干一些基本的事情,他说:不干,我是大学生。学什么东西不主动,也不主动去请教一些有经验的人。所以大家冷静,教育是长善,教育不是给他挂一个高学历,反而是这个高学历到底给了他心灵什么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才是看到实质。假如这个学历是让他傲慢的,屈不下来了,那这个学历变成他人生的障碍。

结果这一篇文章里面还说到,这些知名大学生常常迟到,不守时间。讲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错了,因为这些大学生没有学过《弟子规》,是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将加人,先问己」,你迟到了,人家很难过。所以这一些很基础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到底这些大学生学到没有?假如他大学毕业都没学到,请问大家,他什么时候才学得到?这些做人的道理,愈晚学愈不好学。人大了以后,都觉得我什么都懂了,我还有什么好学的。所以「少成若天性」,愈小学,「习惯成自然」,对他一生帮助很大。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学生的思想会决定他人生的命运,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已。成绩,说坦白话,对他的往后人生影响并不大。可是他每个做人做事的心态,却决定了他一生幸福或者痛苦。所以父母为什么伟大?老师为什么伟大?因为成就了孩子最重要的人格,利益他的一生。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大学三个校规,第一个,「考试不要作弊」,第二个校规是「脚踏车请排整齐」,第三个,「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你看,这都是幼儿园、小学生学的东西。所以真的,我们很冷静,我们真的明白我们教育的核心、使命了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诸位教育界的同仁,我们是逃不了,因为我们的职责记在经典当中,人家卖包子的还没记在《三字经》里面,是吗?那也是代表什么?我们这个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其实说实在的,现在各个行业,到底根本在哪里?明不明白?真的,我们的心偏掉了,种种社会的现象也都跟着偏颇掉。

比方我们来观察一下整个社会,本在哪里?什么才是末?比方说婚姻,找对象应该以什么为本?你们怎么突然入定了?你看《朱子治

家格言》里面讲的,「嫁女择佳婿」,嫁女儿的话要找有德行的女婿,「毋索重聘」,不要是看到那个聘金很多;「娶媳求淑女」,那个淑是贤良、善良,「勿计厚奁」。结果现在是娶妻求美女,求她家有钱,身材好,你看都偏到末去了,不是本。说坦白话,连那个牛奶糖都变了,以前是那个料都很实在,包得很淳朴,吃起来很香,现在是外面包好几层,很好看,里面不香。有没有发现连糖果都变了,为什么?什么东西变了?人心变了,现在都要装好看就好了,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那个女孩子出去相亲的时候,一定要先提醒她,一句话都别讲,讲一句话就毁了。外面很耐看,话一说出来,人家饭都喷出来。

我们看各个行业,医生,医道,「治未病,不治已病」,医生的天职让人健康,不要生病。可是我们看到现在医院愈盖愈大,而且听说现在医院还要定责任额,「今年的目标是十亿」,有没有怪怪的?当医生是救死扶伤。我们一个老师他的父亲是医生,在他的药柜上面写了两行字,「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子上的药生尘。柜子上的药统统是灰尘了,我高兴,天下没人生病,这是医生的胸怀。可是我们现在在培养医生,有没有培养到这医德上来?我记得以前,我们同龄的这些同学们很用功读书,因为他们的父母叫他考医科,「赶紧读书以后考医科,你没看到对面那个小明,他当医生一个月已经赚二十万,你没看到吗?」请问当医生干什么?这个价值观对不对?都偏掉了。所以现在各个行业为什么重利轻义?把每个行业的道义,它最大的价值都忘了。我们看法律界,从事法律工作为什么?让社会更公平,这是从事这个工作的使命。所以律师能不能劝人家离婚?劝和不劝离,

这才是他的本。每个行业都有它很高的价值,我们不能把那个本忘了。比方说国防,我们老祖宗创字,都把这个根本找到。「武」是什么?止戈为武,能够化解冲突,这才是武的真正精神所在。可是现在都发展成要置人于死地,这个思惟都是错误的,这个思惟继续下去,那一

定那个原子弹出去,世界可能都毁灭掉了。

所以君子务本,我们得把各个行业的本找到,我们得把家和的本

找到,我们得把教育的本找到。就好像一棵树,你得把根扎牢,根不

扎牢,长得再高再壮,很可能是他的危机。因为长得更大,根基不稳,风一吹兵败如山倒。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踏出社会,一有钱,完蛋了,他的祸就来了。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他德行根基不牢,所

有诱惑一来,他就陷进去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刚刚提到的,教

育的本是长善救失。有没有说教育的本是长学历?有没有说是长分数?都没有。可是问题是,假如抓到了长善,其他所有的,包含分数,包

含他种种的才华,都会因为这个本而增长起来。就好像根扎好了,吸

收营养,自然会开花结果。

刚刚跟大家提到,这个文化传的重要,承传,我们从学习的角度

来看文化的承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大家想一想,花最多时

间教育孩子的,教育下一代的,是哪一代人?这一代,没错吧。你们

要面对现实。五千年来教育孩子花最多时间、精力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请问这五千年来教得最差的是哪一代?那不成比例,那应该是愈努力

会有好结果。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为什么没好结果?舍本逐末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能本末倒置。很多人

生的道理,说坦白了,自己观察就观察得到。为什么我们观察不到?

因为我们心没有静下来,都觉得很多道理一定要别人告诉我们,我们才会,所以不能浮躁。

刚好有一个年轻人,他要到一个县城去卖橘子,他扛了两篓橘子快步赶路,可是这个县城他从来没去过,他考虑着我到底赶不赶得上。突然迎面而来一个老先生,他赶紧对这个老先生请教:「老先生,你看我这么走过去,能不能在县城门关起来以前,我能赶进去做生意?」这个老先生看看他,接着说:「年轻人,你慢慢走就赶得上。」这个老人就走了。这个年轻人接着赶路,心里就想:我走快一点都怕要来不及了,叫我走慢一点,岂有此理,他就继续照走他的,走得挺快的。突然快到城门以前,走得太快,跌倒了,啪,那个橘子掉满地,赶紧捡。等他捡好了赶过去,刚好城门关起来了,没走进去。所以你看,不听老人言。

而且告诉大家,快一定好吗?你跟着快快快快,快去哪?快去得忧郁症吗?快去离婚吗?快去得癌症吗?我们都照着现在人的生活方式,那结果就是现在社会上的这些情况。首先,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我们都急着跨得很快,方向更重要。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人生方向对不对?这得先静下心来思考。这个社会变得太快,可是假如人在这个多变的社会,没有掌握住不变的原则,那就会愈变愈乱。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本很重要的经典叫《易经》。《易经》有三个重要的意思,「变易」,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其实都在变;而它变化当中都有很「简易」的原理原则。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些重要的纲领,你才会从容地能应对;不然人家今天变这个,你就跟着他变,明天人家要变那个,你就乱了。比方我们在这个时代,在教育界,都感觉到

那个理论,一下子学欧洲的,后来还有学苏联的,最近又学美国的。然后学了美国以后,跟在屁股后面,突然美国的教育部长说,「美国的教育彻底失败」,那我们跟在后面去哪?更糟糕的是,人家美国都承认教育彻底失败了,我们在后面说,「走了就走了,跟着再走吧」,这个没有信心到这种程度了。更有趣的是,人家美国现在往哪里学?要跟孔老夫子学,人家回过头来了,我们还不肯回头。所以这确实丧失民族自信心,太冤枉了。

而且,他美国的教育部长还说,为什么它教育彻底失败?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把人教成工具,这讲到重点。在学校是教成考试的工具,出社会是变成公司里面的一个工具,是要把人教成什么?《三字经》讲的,「三才者,天地人」,是要把人的德行成就了,跟天地并列三才,万物之灵。所以几千年来都说,「读书志在圣贤」,这是正确的目标。结果后来我到教育界去面试的时候,我听到另外一个说法,读书志在赚钱,读书志在高学历,读书志在谋一个工作,那目标差异就比较大了。

我们有没有掌握不变的原理原则?不能够人云亦云。大家有没有经验,比方你现在在思考一个问题,然后你问了五个朋友,结果五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没有这个经验?请问你要听谁的?你说,「我跟这个朋友交情比较好,就听他的吧」。那你以后走错了,他负不负责?到时候你走错了,不能怪他,那是你自己选的,你不能到时候说,「都你害的,我听你的」,那个还是推卸责任。所以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给朋友人生的建议,可不可以乱建议?不行。我们给朋友规劝、建议的时候,一定要跟《易经》里面讲的「不易」的做人做事来建议

别人,这才是真正利益到人。所有的真理是不变的原理原则,那找到不易。

而这个「不易」的原则,在我们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伦理道德,五伦八德。五千年前要孝道,五千年后更要需要孝道,因为孝道是人本有的天性、德行。刚刚跟大家提到承传重要,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你没教他这些道理,他的孝心没有启发。我们看到几千年来,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都能看到孝子,甚至于是损了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辞,为了父母都可以牺牲。可是文化不传,麻烦了。以前的孝子叫孝顺父母叫孝子,现在不传了,什么是孝子?孝顺儿子叫孝子,孝顺女儿叫孝子。而且我最近听到,父母给儿女买了房子,结果儿女还把房子租出去赚钱,还照样跟父母挤。然后挤在一起,生活习惯又很不好,又常骂父母,父母没办法,自己又出去租房子,又把父母给赶出去了。结果父母出去以后都没钱,给孩子说没钱租房子,那孩子还得要立借条,父母给我借钱,还立借条。现在的孩子不懂孝道,很狠,到这种田地了,让人真的没有办法想象。

我们去想一下,一个人,在父母这么需要生活支持的时候,我们居然没有看到父母的需要,还写借条,那个借条写得下去也很不简单,那个天性、良心也不知道已经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没有父母的养育、教育,我们能活到现在吗?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给父母带了什么来?什么都没带来,就带来了一把屎一把尿,就带来了三年行动不便,父母得要日夜守候照顾我们。所以人假如有这个孝、有这颗良心去感受,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哪有说还跟父母谈物质上的条件,计较的道理!所以我们所拥有的,都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教育,

我们才有今天。所以父母需要什么,我们应该竭尽力量去奉养,这才是一个天性的流露。所以孝不能改,不能不传。

你说在美国的社会,在西方的社会,它没有孝的文化。我们心里想,人家美国那边就没有了,我们就不用学这个了。但是大家想想,美国没有孝道,他老人好不好过?他没安全感。看起来不错,都有养老院可以住,事实上,住在那里坐吃,等着什么?等着死亡来临。没有天伦的滋润,纵使每天有三餐吃,心灵快不快乐?不快乐。甚至于都变成,那个护士走进来,住的人太多了,连名字也记不得了,都是二百三十一号、三百五十号。你说人为了家庭、为了社会奉献一生,最后他变成一个号码,你说家庭、社会对得起他吗?

人最折福的一件事叫忘恩负义,人最有福分的事叫知恩报恩。假如我们都面对自己的父母,面对老人,都是这样子对待他们,我们人类说会愈来愈有福气是不可能的。大家有没有感觉,我们现在人愈来愈没有福了,有没有?你们有机会到火车站前面看,现在人的长相,脸都愈来愈小,耳朵都愈来愈小。以前的人孝道,那脸都很大,耳垂都很厚。尖酸刻薄,跟父母计较,福都没了。所以「福田靠心耕」,这个太重要了,要君子务本,得把福的根找到。所以孝得传,不能不传。恭敬老人,恭敬长者,这个都要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要传。

我们看这个悌,这个礼,就在生活当中。以前的家庭吃饭,都是我们去叫爷爷奶奶吃饭,去叫长辈吃饭。而且叫爷爷奶奶回来吃饭,都是亲自给爷爷奶奶盛饭夹菜,爷爷奶奶很高兴,「好好好,很乖」,这个是有传伦理道德。《弟子规》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盛个饭是大事还是小事?小事,生活的小事,但是从教育

的角度是没有分大小,为什么?教育是长他的善心。所以一个人的心,他在经历每一件事,都是在成长、在变化。假如这一件小事是教错的,那他的心就往下滑;这一件小事教的是对的,那他的心境就不断的在提升。所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很多人看到这个孩子十一、二岁了,行为很偏颇,气得要死,其实他已经是十来年都没教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都忽略掉了,原来什么时候是教育?随时随地都在教育孩子。而当我们看到,《弟子规》讲的,「长者先,幼者后」,虽然只是吃东西的一个细节,但是孩子每一次吃东西以前,都先想到爷爷奶奶、想到父母,他就有恭敬心,他就有孝心,他就能时时先想到别人;甚至于他能体贴入微,就像《弟子规》说的,「冬则温,夏则凊」。当我们的学生面对他的父母,能够细腻到「冬则温,夏则凊」,他的细心、他的耐心都形成了,以后不管他从事哪一个行业,铁定能服务好他服务的人群。那是把他往后在各个行业能有所成就的根扎好了,因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假如他生活当中完全不顾父母,只有自己,他纵使有个大学学历,他以后干服务业能做得好吗?可能到哪还得人家照顾他,而不是他照顾人。所以我们看到以前,他能够跟家族和睦相处,他就能够跟学校的同学,能够跟公司、社会的同事和睦相处,因为他的心都得到很好的启发跟教育。

而到我们这一代,这生活的细节忽略掉了,孝道、悌道、恭敬就没传下去,所以现在变成爷爷奶奶叫孙子吃饭。而且回来了,还不是孙子给他盛饭,是他给孙子盛饭,盛完饭,还得喂饭,喂一口,这个小朋友还跑五十公尺,这个爷爷奶奶还得追。所以听说现在爷爷奶奶

还得要先去培训培训,先要马拉松培训,训练体力,不然应付不了。你说才短短一代不传,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对家、对社会、对民族,面对现在的状况,得有一个责任,「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而我们得先明白这些道理,我们自然能在生活点滴当中,传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下一代。

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好,谢谢。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曹文忠 我平时常看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报刊杂志如《电脑报》等,最近在系统的看 了蔡礼旭老师的专辑《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后,深深认识到《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告诉 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 的方向。明白了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 着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规、学则的形式,三言成语的体例,浓缩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识的教育范本。其不论从工作到 生活,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廖廖 1080 个字,就把人类社会所提倡的、反对的,遵 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内涵丰富。 《弟子规》总序开篇时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 面对自身德行进行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他有 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更谈不上爱祖国、爱人民、 爱社会主义了。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单位、政府,如果不能谨慎处世、诚信待人,那么整个社会会怎样呢?当今社会上腐败横行,“地沟油”、毒大米、毒猪肉、染色馒头、毒奶粉等等, 不就是一个个谨信缺失的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 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 了还有余暇,则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其实教育的“教”拆开就是:“孝”和“文”,说明白了就是让人学习孝的文化,而现代社会的教育却是“不余力,全学文”,试想一个才高八斗而道德缺失的人他对社会会有怎样贡献?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 - 1 -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下面是网带来的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

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篇二: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冬天带走了秋天最后一片黄叶,收获,交杂着工作的欢乐与泪水;喜悦,记载着孩子成长的点滴。今年九月来到龙岗幼儿园后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经过一学期培训与学习,使我对《弟子规》有了深刻认识与了解。 每日的中午是我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时间----听《细讲弟子规》讲座。蔡礼旭老师从生活中点滴讲起,教导我们平时应如何孝顺父母、兄弟和睦;教导我们与朋友、同事之间应怎样相处;还教导我们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及人生怎样创造幸福等等。每听一次蔡老师的讲座,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回想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蔡老师所说的相差无异。 生活中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毫无怨言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真心的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声问候;对于朋友及亲人是否真诚相待;对

蔡礼旭老师主讲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主讲: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集) 刚刚跟大家提到,今天有没有念《弟子规》,其实我们在念《弟子规》的时候,都会觉得念到哪一句的时候特别有精神?念到最后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为什么特别大声?是因为这句话特别鼓舞自己。别人的鼓舞,它不可能伴随着我们分分秒秒,最重要的要鼓励自己、要相信自己。我们人生往往败下阵来,都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跌下来。诸位朋友,大家看得出来,我以前很没有信心吗?你们这么会配合,都装着看不出来的样子,给我很大的信心。我是从小成长的过程没参加过什么比赛,而我的二姊都是全校第一名,每次颁奖我二姊上台去,我的头就低下来,都生怕别人说那是你姊。都没参加过什么比赛,读了大学参加了两次,第一次大学一年级,辩论比赛。为什么找到我?因为大二的学长已经找不到人,只好找我,就是找不到人就变成我,因为我不会拒绝,就答应了。结果要讲十五分钟,时间没到不能下台,我的口才又不好,七、八分钟就没词,然后又不能下台怎么办?就站在台上傻笑七、八分钟。所以人生每一段路程都有意义,对我们的人生都有帮助,傻笑是从那时候练的。你乐观的面对人生,都能得到这些启发。第二次是我念师范学院,八百公尺接力,得第三名还拿了个铜牌,看得出来吗?为什么?我拿着那个铜牌不知道是要高兴还是难过,因为只有三队参加。所以你看在这种成长过程,你说要有信心不容易,可是我有一点心态是圣人不会骗人,君子不会骗人,祖宗不会骗人,这一点我是提得起来。 我又看到颜回夫子、又看到孟子都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何人?我是何人?只要有志气肯努力的话,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所以我们整个文化的承传,读书是志在圣贤,这个目标是很明确的。而圣贤君子它不是很空洞,圣贤君子就是做什么像什么,尽本分、尽忠职守这就是君子、就是圣贤。今天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不觉得羞耻,就耻于不如圣人这样的德行,人有这种心态,他就不断提升。「德比于上则知耻」,人有知耻心,他的勇气就上来,知耻近乎勇,谁也不能阻止他向上的动力。「欲比于下」,人的欲望跟一般老百姓比,「则知足」,欲望就不会愈打愈开。我是接触老祖宗的教诲开始认识自己。我还没读经典以前,同学寄心理测验给我,做了三十题、四十道题心理测验,做完以后你得五十分,它的结论,是你的性格、个性很像老虎型的。比方说你得六十分,它说你的性格很像孔雀型的,我记得还有写无尾熊型的。那个时候拿到这个心理测验结果,然后跑去跟同学讲,我跟你讲我像老虎,我像无尾熊!所以这年头没有圣贤经典,人活得跟畜生一样,他还高兴半天,你看差多不多?以前是耻不如圣贤,为什么没有一个心理测验,测验出来的结果,说你有大舜的孝心,你有唐太宗的恢宏大度,你有尧帝的仁慈?为什么这个心理测验,不是期许我们成圣成贤? 《孝经》里面有一句话,「孝悌之至」,人的孝悌之心达到极点,「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光于四海,光就是智慧,人的孝悌达到顶点,他的智慧、他的德能会整个开显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孝悌之至可以无所不通?信心是一切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信心什么事都做不起来。大舜就是最好的榜样,大舜他还没有闻到这些圣人教诲以前,他也是个农民,他住的地方跟一般山野里面的野人没有差别,很可能他走路的时候,旁边还有一只野猪跟着他。这不是我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善相劝』。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就是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马上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要去落实。所以只要提到贤德,孔子都会直接说到「有颜回者好学」。对於颜渊这个学生,夫子非常欢喜,也因为他的学习非常扎实,只要老师说过的话、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所以当我们有这样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 在古代所有当官的,我们都称他是「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因为比方说一个县令,他与整个人民相处得很密切,而且整个县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是由县长在负责,所以他也有责任把他这一县的人民教育好,能够「爱民如子」的这种态度,所以也称为父母官。那当然这一些地方领导人,他也有要落实「善相劝,德皆建」,让整个社会风气能够愈来愈好。那我们现在当官的有没有这个态度?还是有,我们要隐恶扬善。但是为什么比例没有像以前那么高?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错了,我们也没有把《弟子规》跟他们讲,现在又功利主义这么炽盛,所以重利轻义。只要他能够有这个机缘看到《弟子规》,应该会唤醒他那种为官的责任心。 在隋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这个姓比较少。诸位朋友,这个父亲取的名字好不好?他取这个名字,他儿子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

《细讲弟子规》读后感

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中埠中学李强 近几年来,我们张店区的教育提倡学生诵读《弟子规》。自己以前虽然大致看过,知道所说的大致内容,但是,还真没有认真读过,在假期中,利用空余时间,比较仔细的翻阅了台湾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阐述《弟子规》的书,而是通过讲解《弟子规》并结合许多事例和道理,教会人们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幸福在哪里?要想营造幸福的人生,首先,要完美自己。我们普通人都是对别人要求太多,对自己要求太少,“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寻找真诚时,自己没有对世界付出真诚,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别人完美。其实最应该完美的是自己。只有主动付出人生才会幸福,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幸福还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在家你是一个好的父母,在学校你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就会时时体会到幸福,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幸福还在于把握当下,要和谐对待自己和他人,理解和关爱他人,心胸宽广“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之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身边。 “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请先做,什么事情后做,先后顺序要下对抉择,人生第一件大事是把孩子教育好。怎么教孩子?身教。我们知道教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分数最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名利,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太注重名利。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人,与人相处。做事要有责任心,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会有担当。让孩子明白念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一种责任。有孝心的孩子是希望让父母放心,希望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的孩子才会大有发展。“真正成功的主管和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让人成功呢?诚实、责任心、谦虚、信用、耐心。智商很重要,但是,情商更重要,品德最重要。现在西方人一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既然德行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要教育孩子“使作善也”,孩子又善良的心,就会有善的行为,自然会有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幸福。所以教孩子不是要读很多的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假如现在你的孩子扎根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抉择最重要,你抉择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将会影响的孩子一生的幸福,也会影响到你的幸福。 我们如何才能下对抉择?建立理智。如何才能建立理智?还要透过学习,有好的判断力,才能下对判断。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当我们理智时,我们会下对抉择。抉择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关键是“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但是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自私。如何才能教育孩子不自私呢?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百善孝为先,其实要对社会有贡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孝悌”,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子让回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如果孩子从小注重物质享受,家长不给于合理的管教,等到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他的努力目标就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照顾妻儿,而是满足他的物质欲望,就会变得自私。因此从小要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要替他人着想,他将来一定会为社会造福,自己也就会过得幸福。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模板精选3篇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模板精选3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模板精选3篇,希望你喜欢。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第1篇 今天刚刚参加完为期4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启发很多,也有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广。我形容这个课程是:世上最贵的课程,却是免费的,而且提供食宿。让一个人受益一辈子的课程,免费让你学习,你愿意接受吗?参加学习的人没有年龄限制,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长,学乐融融,简直是人间仙境。人间乐土啊;课堂上只有唯美,没有虚伪和猜疑,没有争斗,没有利益。只有关怀与帮助,只有和睦相处,只有无偿帮助,只有爱。 通过4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非常感谢中心的谭老师和义工团队,他们真的很辛苦,不为回报的为大家服务。在学习的现场,他们都是非常有礼貌的问好,称呼所有的学长都为老师,源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讲座的第一天是蔡礼旭老师讲的《家和万事兴》、周泳杉老师讲的《新世纪健康饮食》。通过蔡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家和的根本是夫妇关系,了解到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周老师告诉我们健康饮食源于素食,吃肉对身体的伤害,并对地球的影响,对环境的危害,原来都以

为只有吃肉才有营养,听后才知道是错误的,病从口入,都是吃出来的。 讲座的第二天上午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告诉我们教育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实质重于学生的内心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或老师应是帮助改过,不应责备,教育其不再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多启发,少说教。言教不如身教。往往父母抱怨孩子管不住,或者觉得小孩不孝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小孩看在眼中,他们都是在模仿家长。所以父母的身教重于一切,孝道更是父母先要懂得孝道。下午的课程是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人际关系像山谷中的回音,更像一面镜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给予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笑脸,你必须是笑脸以对。对人的态度是诚、敬、谦、和。礼的核心是恭敬心,没有敬的礼只是在作秀。 讲座第三天上午是钟茂森博士讲的《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让我们懂得孝道的标准,更值得我们去反省。行孝在当下,行孝不能等。下午是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们认识到音乐对生活或做人的影响,更加听到了很多感恩的歌曲。感恩父母、感恩所有人。 讲座第四天上午周泳杉老师《中国文化与管理科学》,这个课程真是茅塞顿开,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学,蕴含很深的道理,但又把管理阐述的那么简单。中国文化是根本的管理之道,西方管理却是多为治标的管理方法。下午是蔡礼旭老师的《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让每个人中国人都有种使命感,中国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500字 这个学期通过参加研究学习活动,我接触到并且开始学习《弟子规》。我和许多人一样,提到《弟子规》都存在一个误解:那是给小孩子学的,我都这么大了,学它何用?但当我开始学习《弟子规》就发现我错了,里面所说的一百一十三件事情,我做到的很少,有一些道理还不太明白,有一些虽然明白了,但是没有落实到生活中。不过我很庆幸我在高二就接触到《弟子规》并认真去学习,它使我能够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做出正确的抉择,能够少留下遗憾。 首先,提到《弟子规》会让我想起”道德”二字,我总以为自身与人相处时内心最初的反应,便是道德的根本。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从以往的错误认识中醒悟过来,原来道德的根本是孝。更让我感到羞愧的是,我很少做到“孝”这个字,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有道德呢!此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习《弟子规》中“孝”的部分,它让我懂得了以前对父母的诸多不是。《弟子规》中有不少孝敬父母的准则,虽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但都体现了“孝”这个字,也说明孝顺父母不需要多少财富或多大的名气,就算是一些小小的关怀也能让父母感到开心满足。世上不求回报地对你

好的就是父母了,只要给父母一点点关爱他们就心满意足。回想以前我对父母的种种不好的行为,我就感到愧疚。父母辛苦地工作赚钱养育我们,我们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但我们并没有懂事,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让父母伤心。我常常因为父母的一句轻声责骂就非常地不高兴,因此两三天不理睬父母,现在想起真是非常后悔,就因为那么一点小事我就如此对待父母,父母心里肯定也伤心难过。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一点帮助而感激不尽,却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难道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才对父母好,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就应憎恨父母吗?不是这样的,《弟子规》中有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就是无论父母对我们好不好,我们都应孝顺父母,岂能因父母一时对我们不好而憎恨他们呢?父母对我们好,我们做到孝顺不难。若父母对我们不好,而我们仍不变其心地孝顺父母,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孝顺和高尚品德。“孝”不仅是对父母的行为,还是对师长,对朋友的的行为。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开始学习与他人如何相处,《弟子规》中有在家、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这些准则无一不体现出先贤所凝聚的大智慧,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它正确地引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落实。书中提到的“欲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传统文化培训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培训学习心得 10月17—2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市政府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四天的学习,倍觉时间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学习培训班期间,我跟八十名一起在聆听、感悟、震撼中尽情享受了巍巍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 从每日早6:30晨练、集体吟诵传统经典《弟子规》、《孝经》,在吟诵中体悟经典涵;到本次培训班精选的讲座、报告,在聆听中感悟经典;再到晚上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亲历四天的学习培训,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找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获得了可终身相伴的财富。感动之余,我还要感恩,感恩市政府领导给了我这样一次拓展眼界、增长智慧的机会。通过此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愿将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国学面的知识不广,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认为学这些也没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孝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已成为当今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

历、体验、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心灵的震撼:在四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蔡礼旭老师到的《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家和万事兴》,肖颖的的《爱心伴孩子成长》,杰校长和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鑫博士的《仁义礼智信与脏健康》、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小林总裁的《践行弟子规实现幸福人生》课程。 杰校长和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让我倍受鼓舞。我们学校也在推广国学经典,我们只是让孩子熟读成诵,我们做得太肤浅,我们选取的容太繁多,我们没有践行,教师参与率不高,我们取得的效果不大。琦老师告诉我们:教育重在实质,不重形式,推广国学要专精结合,持之以恒,要活学活用,要正确引导,要循序渐进。 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印象非常深,整个讲座是在欢愉感动中度过的。我们随靳雅佳老师一起互动,随着靳雅佳老师的示,我学会了让歌于演讲中演唱,于演唱中阅读,于阅读中一起赞美生命,歌唱祖国,感恩父母。很多学员与我一样,在靳雅佳讲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恩?是什么让我们学会彼此热爱?是那一曲《生命之河》,简单的旋律简单的歌词,竟然如此纯粹完美。 我醒悟最大的是鑫老师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诠释这与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前我对他们的理

细讲弟子规22

细讲弟子规 第二十二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谈到: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所以这是一个人仪容的端庄相当重要。当你重视自己的仪容,人家就会进一步尊敬你。而当我们的仪容非常奇装异服,这样不只会让别人对你轻慢,更有可能会造成社会不良的风气。所以很多公众人物的衣着就特别重要,假如她穿得很暴露,那可能就带动整个社会不良的风气。所以公众人物必须慎思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应该要多谨慎自己的行为才是。而我们父母的衣着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当母亲的假如衣着也太暴露,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她以后穿衣服也会比较暴露,这样子对她很不好,会造成很多人对她的什么?轻浮,甚至于还会造成危险,所以穿衣服也不可不谨慎。 一个人的衣着确实会影响你的内在状态。比方说在国外,甚至于在我们一些重要的场合,都有规定一定要穿正式的服装,才能进到国际的这些场合之中,有些比较慎重的表演都会要求。比方说我们到文化中心去都应该怎么样?穿得端庄。我们去看这个节目态度也会比较专注。假如你穿个拖鞋、穿个短裤去看,那就很不恰当。所以当我们穿得整齐,内心也会恭敬。像我们去爬山的时候,可不可以穿得像我现在这个样子?那就又不恰当。因为爬山的时候要放松,这个时候就要穿适合的衣着去。 在行销界有一个销售高手叫乔其拉德,他很会卖车子。他有一次在家里睡觉,突然就惊醒起来,赶快跑到镜子前面就开始穿西装打领带。都打好了,然后开始恭恭敬敬拿起电话,打电话给他的客户。然后跟客户谈完以后,把电话放下,马上领带解开,西装脱下来,又钻到被窝里面去睡觉。他太太看了说:你疯了吗?乔其拉德就跟他太太说:客户虽然没有看到我的样子,但是假如我穿得很随便,我在言谈当中也会随便,他可以感受到。假如我非常的慎重,穿得这样西装笔挺,这样的态度也会从言语当中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做家事对一个孩子的心境还有处事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包含身体会比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体会付出者的辛劳,所以习劳知感恩;再来他也会从小比较勤快,养成习惯。勤劳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炼都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点滴淬炼出来,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会跟著提升。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况之下磨炼出来?在常常想放弃又不能够放弃的状态慢慢历练。还有一个因素,常做家事人际关系会好,因为多做事多历练,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著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帮别人。 我在教书的时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课,有几位小孩他们都很主动留下来,就帮我收拾,帮我扫地。当然我们当老师对学生都很爱护、都很平等,不过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会多加照顾,这个不叫偏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孩子很勤奋,他很有可能在人生过程就有人赏识,就有贵人相助,而往往勤奋的人也比较敏锐,比较好学。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来我从小没什么干家事?有没有看出来?没有看出来,因为我已经变了。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马脚,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在这六年来主动干活帮忙,主动历练。 我要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就跟我母亲讲:母亲,你儿子太好命了,都没有什么磨难,没有什么锻炼,所以要趁年轻多磨,这样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孟夫子有一段话讲「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样磨炼?「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要这样磨炼,才把他不会的能力可以锻练出来。我记得在高中念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当圣贤人」,太苦了,还要饿其体肤,还要挨饿,但是我们这样的认知误解了,没有抓到圣贤人的存心。 后来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这一篇文章的意义。它的意义所在,就是当我们人生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必须做,比方说教育孩子,比方说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些事都是应该做,也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假如想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能力做,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很大的痛苦,所以为什么要赶快磨炼?因为一磨炼,这些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将心比心。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看了《细讲弟子规》,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细讲弟子规》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孩子不孝顺要怎么办 家长以身作则教孝 教育孩子孝心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有一位女老师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她深刻地体会到学了就应该要落实,但她觉得自己的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孝道。中国大陆五一放长假,也正好是她的生日。那天,她的外婆在家,她摆了三张椅子,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她对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我做错了一些事情,让父母操了不少心,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给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她就拜下去了。第一拜拜下去,她母亲的眼泪就流下来了;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在旁边看到,便不由自主地走到他爸爸的身边开始帮他按摩。这位老师没有跟她孩子讲一句话,但孩子看到母亲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也开始力行孝道。 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您们。”所以,教育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要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因此,以后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一定先给父母,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一错再错就很难改正!

亲师合作教孝 教孝一定要“亲师合作”,就是父母跟老师要密切配合。《弟子规》提到:“晨则省,昏则定”,幼儿园的孩子学完之后,第二天早上会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晚有没有睡好?”他的父母听了,心里非常舒服。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问小朋友:“这个星期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他们力行孝道的很多实例。有一个孩子才两、三岁,他上完课回到家,就跑到浴室,他的妈妈知道他一定会去找盆子来装洗脚水,所以赶快把盆子藏起来。这位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她心里想,这盆水一旦被孩子弄倒了,我就会累死了,所以赶快把盆子藏起来。后来她跟我说起了这件事,我说她这样做不对,因为她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孩子去端洗脚水,当妈妈的在洗脚时也很欢喜,这时应当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培养得扎实。如果现在不让他端水给你洗脚,他的孝心就无法得到培养。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样,你日日滋润它,它就慢慢地茁壮成长。 这位母亲说:“他要是把水弄倒了怎么办?”我说:“弄倒了更好!”她听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道理!他弄 倒了之后,你就跟他说:“小明,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是否知道今天为什么会把水弄倒了?就是你的手没有在两边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这些地方。”这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模板精选3篇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模板精选3篇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第1篇 今天刚刚参加完为期4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启发很多,也有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广。我形容这个课程是:世上最贵的课程,却是免费的,而且提供食宿。让一个人受益一辈子的课程,免费让你学习,你愿意接受吗?参加学习的人没有年龄限制,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长,学乐融融,简直是人间仙境。人间乐土啊;课堂上只有唯美,没有虚伪和猜疑,没有争斗,没有利益。只有关怀与帮助,只有和睦相处,只有无偿帮助,只有爱。 通过4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非常感谢中心的谭老师和义工团队,他们真的很辛苦,不为回报的为大家服务。在学习的现场,他们都是非常有礼貌的问好,称呼所有的学长都为老师,源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讲座的第一天是蔡礼旭老师讲的《家和万事兴》、周泳杉老师讲的《新世纪健康饮食》。通过蔡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家和的根本是夫妇关系,了解到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周老师告诉我们健康饮食源于素食,吃肉对身体的伤害,并对地球的影响,对环境的危害,原来都以为只有吃肉才有营养,听后才知道是错误的,病从口入,都是吃出来的。

讲座的第二天上午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告诉我们教育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实质重于学生的内心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或老师应是帮助改过,不应责备,教育其不再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多启发,少说教。言教不如身教。往往父母抱怨孩子管不住,或者觉得小孩不孝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小孩看在眼中,他们都是在模仿家长。所以父母的身教重于一切,孝道更是父母先要懂得孝道。下午的课程是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人际关系像山谷中的回音,更像一面镜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给予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笑脸,你必须是笑脸以对。对人的态度是诚、敬、谦、和。礼的核心是恭敬心,没有敬的礼只是在作秀。 讲座第三天上午是钟茂森博士讲的《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让我们懂得孝道的标准,更值得我们去反省。行孝在当下,行孝不能等。下午是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们认识到音乐对生活或做人的影响,更加听到了很多感恩的歌曲。感恩父母、感恩所有人。 讲座第四天上午周泳杉老师《中国文化与管理科学》,这个课程真是茅塞顿开,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学,蕴含很深的道理,但又把管理阐述的那么简单。中国文化是根本的管理之道,西方管理却是多为治标的管理方法。下午是蔡礼旭老

心得体会-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精品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 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 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 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 我能做到将心比心。 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 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五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很多朋友他会问我:蔡老师,你累不累?在这几个月当中,有很多的老师他跟著我们到各地去演讲,他都会看到我的身体愈讲愈有精神,所以很多担心是怎么样?是不必要的。我也跟这些朋友讲,我说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身累,躺下去七个小时以后又是生龙活虎。但是心累,很多事知道很重要,应该去做,可是却没有能力去做,那时候的心是很辛苦、很煎熬。所以,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做重要的事情,事实上内心是很宽慰的。 我记得在高中时代曾经读过孟子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在高中时代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心得?绝对不要当圣贤人,会累死,还要动心忍性,还要饿其体肤。那时候老师又没有把这些气节跟我们讲,所以我们依文解义,绝对不要往君子圣贤走。但是后来真正去弘扬中国文化,突然对这一句教诲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批了一个横批,叫「甘之如饴」。因为当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太重要了,心里面怕的是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当考验来的时候,都会很欢喜接受,赶快这样就可以提升能力。 所以,我们有这个态度,也跟所接触的老师也建立了这样的共识。所以当我要从海口到深圳去讲课,我本来的课就必须交给其他老师。当其他的老师接到我的通告说:从下一节课开始换你。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不会:不要!不会。他们会突然冒出一句话: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所以,虽然我离开海口,课程都没有断,连大年初一、春节期间的课都没断。因为他们说,学习智慧刻不容缓,假如缓下来了,我们少一天学习,对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也坚持,这个课也办了一年多。所以在海口、在深圳很多的老师,除了在学校、在他的工作当中之外,其余晚上、礼拜六、礼拜天的时间,都义务出来帮我们中心讲课,去承担。他们也在学习了四个多月以后,就开始跟著我到很多地方讲学。所以就从修身,然后把班级带好,齐家;然后把海口照顾好,治国;然后到北京、到深圳,到很多不同的省分去讲课,叫什么?平天下。所以这四件事其实是什么?一件事。只要你真心发出来,自己不断砥砺,自己不断超越,自然而然我们的影响、我们的奉献就会水到渠成,所以要: 【勿畏难。】 所以当应该给孩子承担的事都被父母做了,这是剥夺了孩子学习、历练的机会。刚刚也提到,卢叔叔他没有帮女儿拿笔记本去。假如这一个笔记本拿去了,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什么样的结果?女儿很高兴:爸爸,你真好!有求必应,真是观世音菩萨。那对孩子的内心起了什么变化?只要我有事,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爷爷,我有奶奶,我还有佣人。所以他背后有一大堆靠山,随时可以帮他收拾残局。所以我们现在往往看到很多年轻人,二十出头,他讲的话你会怎么样?气死。会吐血,真的!皇帝不急,怎么样?急死太监。所有父母亲友帮他忙得要死,他都觉得不关紧要。我在海口就有遇到,父母都帮他透过很多关系找了工作,他还要去不去说:好,我就看你的面子去试试看。还有大学生,读书被二一,被退学两次。结果朋友问他怎么办?他说:我也不知道。所以你看都快二十岁的人了,对自己完全没有责任心。这是结果,原因在哪?他很少为他自己做的事负全责。 当我们帮孩子收拾他的过失,他就会觉得往后都会有人帮他的忙。所以他以后要娶太太,你要帮他筹钱;他要买房子,你也要帮他张罗。你要帮他张罗到什么时候?这样的人生会怎么样?会累死。可能你眼睛要闭上的时候,还在想要帮孙子买什么东西。在去年十月十九号深圳特区报,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文库精编版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文库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07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正己才能化人,这个化是自自然然的感化,绝对不是很刻意的要去做给他人看。因为做给他人看,人家都感受得到。我记忆当中,我在念国中的时候,有一天到学校去打球,一进门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那是我的校长。他正在巡视校园,很自然的看到地上的纸屑他就弯下腰去把它捡起来。而他在捡的过程当中就深深的感动着我,他那一分爱护自己的学校,爱护自己的环境,那一分心我们感受到了。而当校长在捡这个纸屑的时候,他会不会是为了我要做给学生进来看?那绝对不是这样的心境。这个动作就影响了我一辈子。从此以後,我们不只不可能丢垃圾,我们还会主动的去捡垃圾。 在我们整个推展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老师都很习惯的看到纸屑就把它捡起来。往往这个动作,却让看到的人很感动,那一分感动可能胜过於我们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课,都达不到那种感动的效果。因为真正的去落实、去做,这种身教才能感人。我记得我们一群老师到长城,就在登长城的过程,我们也很自然就把垃圾捡起来。就在捡的过程里面,有一个外国人他就拿着相机把它拍起来。你看这算是一道风景吗?因为在外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人是很不爱乾净的。 但是这个中国人要打括号,什麽时候的中国人?失去我们圣贤教诲以後的中国人。不然中国人是礼义之邦,讲礼的人绝对不会污染环境,会恭敬人事物。所以这是近代失去圣贤教诲的中国人。我们从这里也反思一个重点,因为我们做得不善,而侮辱了几千年的祖宗,这是我们应该要深深省思的。居然礼义之邦,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