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导行方案111

交通导行方案111

111国道(汤河口~市界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交通导行方案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1国道(汤河口~市界段)改建工程

第三合同项目经理部

2013年5月25日

111国道(汤河口~市界段)改建工程

第三合同项目经理部

交通导行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111国道(汤河口~市界段)改建工程,南起怀柔区汤河口镇,向北经过长哨营满族乡和喇叭沟门满族乡,至终点市界与河北丰宁满族县通过帽山隧道相接,路线全长52.772公里。

1.2主要设计标准

1.2.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1.2.2路基设计:标准路基宽度24.5米,填土大于3米的路基两侧设护坡道,护坡道宽2.0米。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本段圆曲线部分均设置了超高,最小超高为2%,最大超高为4%。

1.2.3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2.4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

1.2.5设计车速:80km/h;

1.2.6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1.3施工环境条件

1.3.1水文特征

本工程沿线地处汤河水系。地表河流水深不大,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本标段道路沿线位于山区,地下水影响因素较多,历年最高水位可按近地表1.0米考虑。场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砼及钢筋砼结构的钢筋无腐蚀性影响,对排水结构物材料无腐蚀性影响。

1.3.2气象特征

拟建项目地处燕山南麓,属中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特征。

1.3.3地质稳定性评价

该公路为山岭重丘一级公路,桥梁设计等级为公路-I级,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多遍,地质环境按复杂。

1.3.4地质情况

本标段道路地层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分为近期人工堆基层、新近冲洪积层、第四纪坡积层、第四纪冲洪积层和中生代燕山花岗岩层。

1.3.5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111国道(汤河口-市界段)地处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距怀柔城区110公里。属燕山山脉,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包括中山区、低山区、河谷及沟谷。

二、现况交通情况

111国道是北京与河北丰宁地区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是北京北部的次要货运交通走廊,在承担过境交通的同时又承担着区域交通的集散功能,是北京北部地区的旅游黄金通道和景观大道。111国道现况道路标准较低,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路面宽为6米,双向2车道。近些年来虽经历多次大修维护,但由于交通量的剧增和大吨位车辆运输造成了路面损坏严重;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路面狭窄及大量游人入境导致了交通拥堵,不和谐的路况逐渐显露,已成为山区交通的“瓶颈”。

三、导行原因

根据图纸设计,改建111国道的路基、桥梁部分段落占用了现况111国道,为了改建道路的顺利施工和社会交通不受影响,将现况111国道的交通导至我标段已施工完成的道路上。为确保交通安全和改建工程按期完成,我项目部本着既不影响施工又不断交通的原则,结合既有路和新建路迂回交叉的实际情况,施设交通导改道路。

四、交通导行原则

1、满足与现有交通状况基本相同的交通线路,尽量利用新建道路及现况道路进行交通导行。

2、交通导行线以对现况111国道通行能力影响最小为原则。

3、严格按照交通管理单位批复的导行方案进行交通导行,疏导期间在行车上游设明显的、统一的导向警示标志。

4、积极配合交管部门,严格贯彻业主的指示精神,合理安排工期,保证交通安全。

5、加强文明施工、环保力度。做到标志明显、行驶舒畅。

6、积极进行施工准备,保证施工顺利,争取尽早完工开放交通。

五、导行设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交通导改道路3处,另外,下帽山1号通道桥1#台、上帽山南1桥~上帽山南2桥区段、2K47+400~2K47+540路基左侧、上帽山北1桥7#~8#轴、上帽山北2桥R8#~R9#轴、上帽山北3桥R2#~R3#轴、石洞子北1桥右幅桥R11#~石洞子北1桥左幅2号桥L04#轴、石洞子北1桥左幅2号桥L07#~L09#轴改路情况在施工图纸《第九篇其他工程》中均有详细的施工设计,就不再赘述了。除图纸中明确的改路工程,为了便于施工,保证出行安全,具体情况见下表:

序号起止桩号

长度

(m)

交通导行方式示意图

1 2K40+010-

2K40+320

310 利用新建道路右幅进行导行见图1

2 2K43+295-

2K43+560

265 利用新建道路右幅进行导行见图2

3 2K44+230-

2K44+280

50 在道路左侧绕行

见图3、

图4

4 2K43+725-

2K44+750

1025 利用新建道路右幅进行导行见图5

5 2K45+065-

2K45+145

80 在新建道路左侧修施工便线导行见图6

1、路基、路面及排水

第1~第3段导行路利用新建111国道右幅进行导行,在距右幅路边路缘石0.5m处向左7m范围为导行道路。路面主体结构的基层为16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16㎝+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下至上);面层为1㎝沥青表处

下封层、8cm厚的ATB-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中面层为6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厚共63cm。路面的5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等左幅施工完毕后,将交通导行至左幅后再进行上面层施工。

第4段导行路在111国道左侧,结构设计为30㎝厚砂石,16㎝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6cm 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横断面设计

路面宽7米,行车道2×3.5米,行车道两侧每隔20m码放一只锥桶。路面横坡与改建道路设计一致。

(2)路基设计

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技术规范(JTG D30-2004)》。

①本交通导改道路段为山区道路,填方与挖方路基并存,填方路基边坡坡度1:1.5;挖方路基石质边坡1:0.5,土质边坡1:0.75。

挖方路段边沟采用浅碟式边沟,深30厘米,宽100厘米。

②路基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

深度(cm)

压实度(%)

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四级公路

填方

0~80 ≥96 ≥95 ≥94 80~150 ≥94 ≥94 ≥93 150以下≥93 ≥92 ≥90

零填及挖方

0~30 -- -- ≥94

30~80 ≥96 ≥95 --

③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

填方

0~30 8 10 30~80 5 15 80~150 4 25 150以下 3 25

零填

0~30 8 10

30~80 5 10

④地基表层处理

a.地面斜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30厘米。

b.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挖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米。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宜先清除覆盖再挖台阶。

⑤沿线地质情况

路线范围内表层为坡洪积块石、碎石土;下部为卵石、碎石土岗岩,路基稳定,工程地质条件好。

(3)路面设计

①主要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4)

②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路面设计年限为5年,本交通导改道路路面设计年限为至北京111国道改建工程竣工通车止。

③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面层:14厘米沥青混凝土,基层:16厘米石灰粉煤灰+32㎝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63厘米。

(4)路基、路面排水

①设计标准及依据

设计标准:桥梁、主涵公路-Ⅲ级

设计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018-97》

②设计要点

排水总体设计是依据道路两侧地形条件结合现有排水系统,通过涵洞、边沟将路面雨水排入沿线河谷或沟谷。

③排水设计

a.路面排水:根据设计排水形式,路面水通过横坡汇聚至急流槽或集水井排入路侧边沟。

b.路基排水:由设计的边沟、涵洞排入帽山沟。

2、新、旧道路过渡段施工

在原有旧路与新建半幅路的交接处,由于新、旧道路存在高差,需要设置过渡段联系交通,过渡段路面宽度不小于7m,纵坡不大于6%,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3%,边坡坡度1:1.5。路面结构同第4段一致,在施工时全线设置隔离设施,用以保障导行路的施工作业安全。

六、交通导行方案

6.1 利用新建111国道进行导行

111国道改建路基在本合同段内是基本沿旧111国道而行的,新老路交叉、并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确保施工及交通安全,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现况111国道的交通导改至新建国道上,其具体段落如下:

(1)2K40+010-2K40+320

此段起点高程为523.42m,与二标导行道路相接,沿右幅右侧向前310m通过左幅与现况111国道顺接,现况111国道的高程为531.55m,新建111国道的高程为529.41m,两者高差2.14m,需要设置过渡段顺接,过渡段长度为30m,纵坡为7.1%。详见附图1。

(2)2K43+295-2K43+560

此段起点现况111国道高程为558.50m,新建国道高程为558.30m,高差0.2m,

可直接顺接;2K43+560处新建国道高程为563.34m,现况111国道高程为560.90m,新旧国道的高差为2.44m,需在新建国道顺坡至现况国道,坡道长30m,纵坡为8.1%。详见附图2。

(3)2K43+725-2K44+750

此段起点现况111国道高程为565.50m,新建国道高程为567.10m,两者高差1.6m,可在新建国道左侧设置过渡段顺接,过渡段长25m,纵坡为6.4%;2K44+750处新建国道高程为585.79m,现况111国道高程为583.76m,新旧国道的高差为2.03m,需在新建国道左侧顺坡至现况国道,坡道长30m,纵坡为6.7%。详见附图4、图5。

6.2 新建导行路进行导行

改建的111国道上有一些盖板涵、桥梁等结构物还坐落在旧111国道上。在施工期间,我们不但要保证工程进度,还要确保111国道的畅通,因此要对部分施工地段进行交通导改,具体情况如下:

(1)2K44+230-2K44+280

在2K44+254处有一道1-2.0×1.5m钢筋砼盖板涵,施工时在道路左侧新建导行路,导行路长50m,宽7m,路面结构为30㎝厚砂石,16㎝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6cm 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详见附图3。

(2)2K45+065-2K45+145

在2K45+065-2K45+145段路基左侧红线内新建导行路,长80m,宽6.5m,路面结构为30㎝厚砂石,16㎝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6cm 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详见附图6。

2K45+065处现况国道的高程为592.00m,新建导行路现况地面高为592.90m,高差0.9m;2K45+145处与恢复地方路相接,恢复地方路的高程为594.40m,新建导行路现况地面高为595.20m,高差0.8m;新建导行路施工时先进行挖方处理,然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6.3 利用恢复地方路进行导行

在本标段施工过程中,因主线占用地方道路或现况111国道旧路,为保证地

方交通联系畅通和旧路连通,须恢复地方路和对占用的现况111国道旧路进行改移或在占路的另一侧进行帮宽处理,保证现况111国道的净宽不小于6.5m。改移公路和帮宽111旧路的工程数量详见下表:

序号桩号名称/位置

长度

(m)

宽度(m)

结构形

恢复方

备注

1 K45+150~

K45+280

主线左侧恢复

地方路

150 5 沥青砼

新建改

下帽山南现

况111国道

2 K46+375~

K46+860

主线左侧恢复

地方路R2线

515 6.5 沥青砼

新建改

下帽山南现

况111国道

3 K47+400~

K47+540

主线左侧恢复

地方路

145 6.5 沥青砼

左侧帮

上帽山北现

况111国道

4 K47+700~

K47+900

恢复地方路R3

线

211.64 6.5 沥青砼

新建改

上帽山北现

况111国道

5 K48+340~

K48+415

恢复地方路95 6.5 沥青砼

右侧帮

上帽山北现

况111国道

6 K48+600~

K48+660

恢复地方路68 6.5 沥青砼

右侧帮

上帽山北现

况111国道

7 K50+050~

K50+140

恢复地方路100 6.5 沥青砼

右侧帮

石洞子北现

况111国道

8

K50+240~

K50+325

恢复地方路103 6.5 沥青砼

右侧帮

石洞子北现

况111国道上表中的8处地方路恢复段落中,有3段是新建改移线路,其余为在现况111

国道一侧帮宽段。在结构施工前,先进行恢复地方路施工(恢复地方路开工申请已批准),然后再施工占用现况国道的结构物,以免对现况111国道的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对交通量较大的社会平交道口,可酌情在施工主线上预留施工路段(缓建区),即现有平交道口暂不施工,以保证施工期地方交通的正常运行,预留施工路段长度可取50米。通车半幅在平交道口前设置“T形交叉”警告标志,被交道路设置“前方施工200 米”、“车辆慢行”、“减速让行”等标志,被交道路为土路时仅设“减速让行”标志。

七、安全保障措施

1、将交通导行方案上报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批复后方可实施。

2、本次导行所涉及的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一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GA182—1998)。

3、交通导行范围内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码放各种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夜间施工安装施工警示灯。

4、交通便线施工完成后,约请交通管理部门对导行路进行标线施划。在导行路前方及沿线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及指路标志。在验收合格后将现况交通导入便线。

5、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进出,减少施工车辆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教育施工车辆驾驶员严格按交管部门指定的路线文明驾驶。

6、交通疏导时通过设置限速标志,限制交通疏导范围内社会车辆的车速控制在40km/h,施工车辆的车速控制在20km/h,施工机械的车速控制在5km/h。

7、夜间施工区域和交通导行路线保证有足够的照明;施工人员、机械、车辆进出施工范围必须按交通法规或导行方案中规定的路线行驶。夜间施工在迎车80米距离处设置交通标志牌、警示灯及LED箭头灯,LED箭头灯安装高度不低于2米。

8、夜间施工车辆须背挂双闪箭头灯、顶置黄色警报灯,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反光服饰。

八、应急救援预案

8.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特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石银峰

副组长:段鹏俊、逯平

成员:刘琨、宋列、郭俊平、徐利国、卢艳明、许松、刘兰河

8.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8.2.1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图,见图5.

图5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8.2.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及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石银峰(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段鹏俊负责):负责指挥以下小组成员有序的展开事故应急救援。

1、宋列任联络调度组组长,负责联络附近医院(喇叭沟门乡医院或丰宁县医院),并负责派专人到路口引导救援车辆至事故地点,并重点配合家属安置组相关工作。

2、徐利国任警戒保卫组组长,负责保护事故现场,疏导围观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3、卢艳明任医疗救护组组长,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并负责组织人员对伤员进行简易处理。

4、许松任应急物资组组长,负责准备日常的应急救援物资。

5、逯平任家属安置组组长,负责事故期间家属探视伤亡人员的接待、事故善后处理以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6、郭俊平任应急抢险组组长,负责组织下属作业队伍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7、刘兰河任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对事故起因、过程、结果进行调查,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现场总指挥(组长)

医疗救护组

警戒保卫组

联络调度组

家属安置组

应急物资组

事故调查组

应急抢险组

成调查结果,确定事故责任人,并对其依据经理部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教育、上报。

8.3救援抢险设施和设备

1、配置对讲机6台;所有应急抢险人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联络畅通。

2、配置小轿车3辆,24小时值班待命。

3、购置一定数量的干粉和泡沫灭火器,用于消防灭火。

4、做好与怀柔区政府防灾专职机构、气象、水文、医院、交通、消防等部门的联系,特殊情况下请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支援抢险。

8.4应急响应

8.4.1响应分级

1、一级响应:预警,最低应急级别,可以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

2、二级响应:现场应急,属于中间应急级别,不会超出项目施工区域界限。外部人员和财产一般不会受事故的影响。这种级别表明经理部内人员已经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如消防、医疗单位的援助)。

3、三级响应:全体应急,这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表明事故已扩散到项目施工区域外。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响,可决定进行安全避难或疏散。同时需要医疗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支持。

8.4.2响应程序

1、一般事故应急响应

(1)立即至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简易处理,并同时拨打120求救或经过简易处理后将伤员送至附近医院(喇叭沟门乡卫生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2)事故现场人员立即通知项目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通知项目应急救援小组领导,在第一时间内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并按照规定向上级单位进行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各小组负责人立即人员按照相关部署行动。

(3)将伤员送至医院且伤情得到控制后,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以及事故现场恢复工作。

(4)事故现场恢复后,结束应急响应,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2、较大以上事故应急响应

(1)出现人员昏迷、伤情不明的情况时,按照“重伤”事故应急响应抢救伤员的同时,立即报告经理部、监理以及相关主管部门。

(2)派人在医院留守,根据人员病情发展情况及时上报,直至医生确认人员死亡或伤情得到控制、脱离生命危险。

(3)若出现员工重伤或死亡事故,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死亡事故由项目部协助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调查);查明初步原因后,向业主及总监办(010-********)、喇叭沟门乡安监科、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局(010-********)、怀柔区公路分局安监科(010-********)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

(4)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及上级领导单位再现场开展取证调查工作后,恢复事故现场,结束应急响应,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意见。

8.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凡发生员工伤亡事故,按以下程序进行:

1、项目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通知应急领导小组,小组立即做出响应和妥善安排;

2、医疗救护组人员、联络调度组及警戒保卫组,各小组力争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3、警戒保卫组保护好现场,由医疗救护组人员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抢救;

4、各职能小组、抢险急救组必须服从现场总指挥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5、负伤人员经医疗救护组现场临时处理后速送附近医院(喇叭沟门医院、丰宁县医院或怀柔区医院)治疗或抢救;

6、若出现员工重伤或死亡事故,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死亡事故由项目部协助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调查);查明初步原因后,向监理、业主、怀柔区政府安全监督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7、家属安置组做好接待、安抚、看望伤员家属或遗属的工作;做好伤残员工或者死亡人员的善后处理或抚恤工作。

8.6医疗救护机构

1、急救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2、距离本项目施工地点较近的医院位置:

(1)喇叭沟门乡卫生院(八旗文化广场),规模较小,适合简单的救护。

(2)经111国道至丰宁县医院(0314-*******),行车约28分钟可到,规模较大,适合重伤抢救。

8.7常见伤害急救方法/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急救现场处理的产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1、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5、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6、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7、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丧失有利时机。

8.8 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联系方式

序号姓名电话备注

1 段鹏俊139********

2 刘琨139********

3 逯平139********

4 刘兰河132********

5 卢艳明138********

6 许松139********

7 郭俊平130********

8 火警119

9 急救120(0314-*******)丰宁县医院

10 报警110

九、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

9.1个体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触电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

工程与外电高压线之间不达安全操作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用电架设未采用TN-S系统、不达“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未作接零保护,潮湿作业未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未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

(2)预防措施

a、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

b、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

的,要增设屏障、遮拦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

c、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

d、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e、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

f、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

g、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h、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

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

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嬉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未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a、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基坑边、基槽边、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b、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等吊装设备,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c、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

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d、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e、严禁架上嬉戏、打闹、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f、上级坡顶设置防护板,防止坡顶落物。

3、机械伤害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的环节

机械设备未按说明书安装、未按技术性能使用;机械设备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对运行中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调整,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带病动作。

(2)预防措施

a、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b、按规范要求对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c、机械操作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遵守劳动纪律。

d、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f、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

4、中毒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中毒的环节

现场焚烧的有毒物质;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桩孔内有害气体、孔内爆破后产生的有害气体。

(2)预防措施

a、严禁现场焚烧有害有毒物质。

b、工人生活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不吃腐烂、变质食品。炊事员持健康证上岗。暑伏天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防止中暑脱水现象发生。

c、冬天取暖时采取足够的通风措施。

d、每开挖孔配一台鼓风机,每天上班前或孔内爆破后,要对孔内鼓风,使孔内空气清新后方可下井作业,作业过程中要保持对孔内鼓风。

9.2火灾应急预案

1、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主要环节

电气线路超过负荷或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大功率照明灯具与易燃物距离过近引起火灾,电弧、电火花等引起火灾。电焊机、点焊机使用时电气弧光、火花等会引燃周围物体,引起火灾;民工生活、住宿临时用电拉设不规范,有乱拉乱接现象。民工在宿舍内生火煮吃、取暖引燃易燃物质等。

2、预防措施

(1)做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电器设备的用电量正确选择导线截面,导线架空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电气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规范,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要压牢、压实。

(3)现场用电动机严禁超载使用,电机周围无易燃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4)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使用碘钨灯时,灯与易燃物间距要大于30cm,室内不准使用功率超过60W的灯泡。

(5)使用焊机时要执行用火证制度,并有人监护、施焊周围不能存在易燃物体,并配备防火设备。电焊机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6)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7)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照明装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设备,导线敷设、灯具安装、导线与设备连接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9.3交通堵塞应急预案

1、施工现场可由于行驶车辆发生障碍及其他相关事件。

2、预防措施

(1)选择夜间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尽量避开交通流量高峰。

(2)浇筑大体量混凝土前两天,通过与交警部门联系、协调,了解浇筑混凝土当日是否存在临时的交通疏导,并根据此调整相应的施工时间或调整相应的行车路线。

(3)材料运输车辆的驾驶员均要求有本地区驾驶经验,对交通状况有预判能力。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9.4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事故发生后,做好稳定施工生产秩序、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

(2)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给公路交警、路政、项目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等相关单位。

(3)事故发生后,必须会同交通警察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4)事故发生后,项目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会同交通警察立即投入运作,有关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2、与交通、路政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

封闭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加强与交警、路政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公路布控作业引起的交通滞留、事故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主动配合处理,力争将引起各种不利因素降至最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