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实验二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经济地理短途实习是《经济地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经济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实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加深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经济地理调查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4、培养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

实习地点:黑井镇

实习内容:

1、交通条件变迁对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支柱产业的兴衰对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原材料、燃料、市场和外部环境等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4、各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其对运费的影响

5、交通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农业发展与产业化现状

7.特色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黑井概况

黑井古镇位于恐龙之乡禄丰县,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

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龙之乡”——禄丰县,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它依黑井古镇山傍江,是一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

二、黑井盐业发展的历史

在2000多年以前,黑井居住着的是彝族的先民,当时有一个叫李阿召的彝族放牧姑娘,聪明勤快的小阿召每天总是把几头牛赶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在她放的几头牛中,她发现有一头黑牛和别的牛相比,膘肥体壮,油光毛亮,明显与众不同。她就开始寻思,几头牛吃一样的草,而这头黑牛为啥就比别的牛肥壮呢?她就细心地观察这头黑牛,结果她发现,原来是这头黑牛每天都悄悄地跑到一处山崖的泉水边喝水,喝了水后回来吃草就显得特别地有滋味,小阿召就用手沾了那泉水来尝,这一尝使她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水和别处的水不一样,是咸的。她就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族人,族人们来尝了以后,确认这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盐水呀!从此,使这里的彝民们的生活进入了有盐的时代。因为是由黑牛引路才发现了盐泉井,所以就称为黑牛井,后来就简化为黑井,成为地名沿用致今。因

为是阿召姑娘发现了盐泉井,人们就认为这是神灵的指引,后代的人就将她奉为“盐神”——“盐水女龙王”,成为几千年来黑井人膜拜的神明。为了拜祭“盐水女龙王”,在黑井现存有一座明代建造的大龙祠,向我们讲述着黑井千年盐都的故事。

发现了盐泉以后,人们就开始取盐水而食,后来又引进薪炭法制盐,就是将木柴燃烧成红炭,再把盐水浇上去,水份蒸发后,盐的结晶体就会附在了木炭上,继而又发展到用小铁锅熬盐。由于黑井位于深山之中,两山之间是一条叫龙川江的河流,山上那充足的树木为制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汉代到唐代时期,小锅制盐已经初具规模,沿龙川江两岸,盐灶林立,炊烟迷漫,从而使黑井有了“烟溪”的别称。据唐代的袁滋在《云南记》中写到:“黑井之盐,洁白味美,惟南诏一家所食。”黑井之盐,专供王室所用。但是,由于交通不便,龙川江又是一条不羁的河流,行不得舟船,崇山峻岭之中,人行都十分困难,就更不用说车马了,雪白的盐就是无法运输出去,所以,盐业的发展出比较缓慢。到了元代,一个叫赛典赤蒙古族战将进入了云南后发现了黑井盐的价值,便在黑井设立盐课提举司衙门,任命一个叫完者兀的蒙古族人到黑井任提举司之职,从此,黑井盐业的开发纳入了政府计划,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制盐业的发展,自然涌出的卤水已经远远地不够,人们就开始在曾经有过卤水涌出的地方打井,以扩大卤水的产量。在唐代时期,已经有几口卤井在那溪边的岩壁上被开凿了出来,井有二三十米深,由人工背着木桶到井下取卤。到了元代,开发盐井被列入了政府计划,特别是在设立了盐课提举司之后,开始了修筑驿道,兴建集镇,发展盐业。在提举司完者兀的积极倡导下,一条由黑井通往昆明,一条由黑井通往武定的两条驿道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终于修通了,从此,在这两条盐马古道上,每天有上千匹的骡马组成的一个个马帮,成为黑井与外界贸易发展的大通道。到了明代,盐课提举司史集主持又分别修通了接永昌道以及经元谋接灵光道出西川的两条重要驿道,从而把黑井盐业的发展推向了鼎盛,盐井也发展到了几十口甚至上百口,年产盐量最高时达到了5000多吨,为黑井打造出了千年盐都的历史地位。

为了开发黑井的盐资源,在元、明、清三代,政府分别采用了军屯、民屯和商屯的方法,向黑井进行移民,以加快黑井的盐业发展,使这个原来只有上百口人的偏僻小山村,逐步走向了繁荣和兴盛。在明朝的洪武年间,政府从湖南、安徽、河北、江苏、湖北、山东、山西等地,把有一定功名或是技艺的上百户人家移民迁居到黑井,在鼎盛时期,黑井的常住人口达到了三万多人,再加上商人和马帮等流动人口,人口总数达到了四五万之众。黑井小镇由原来的五坊发展到了十三坊的规模,比现在的黑井镇还要大上一倍之多。外来移民同时也给黑井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对黑井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黑井的经济发展占居了云南全省的半壁江山,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支柱。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黑井盐税的收入,在元朝,“(黑井)弹丸耳,而课额则当云南地丁之半,而八井则什百焉。故人言赋率黑井为巨擘,盐课之外,他不及也。”到了明朝,黑井盐税占云南总税赋的67%。在清代,占云南总税赋的50%。到民国初年,还占到云南总税赋的46%之多。

当然,这些税赋的获得,也得之于政府对黑井盐业的加强管理。自元朝开始在黑井设立盐课提举司纳入政府管理开始,到民国初年改设黑井场务总局、盐场公署,先后有67任提举司到黑井任职,进行垄断统治。黑井盐课提举司的编制是:正提举司一名,为正五品;副提举司一名,为从五品;吏目一名,大史一名,

铺司一名,井兵66名。正副提举司的官职比县令还高出了两个级别,并且还有专职的井兵,可见历代政府对黑井盐业的重视。

现今,黑井盐业已经衰落,而随之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日趋繁荣。

三、黑井盐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黑井古镇,最早记载从唐朝(属南诏)时期有规模开采,由于盐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滇中的一个商贸集散中心。在民国末年以前,盐井周围呈现“民皆煮卤代耕,男不耒耜,女不输轴;富者出资,贫者食力,胥仰食于井”(的商业社会景象。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谋业者,都选择从事或煎盐、或贩盐、或输卤、或采薪等职业。黑井古镇,自汉代开发,唐代扩建,元代设官,明清两代达到极盛,是历史上滇中的财富之区,又是方圆数十里的商品集散地。街坊集市建设比邻近地区早而且达到相当规模,整体上形成“南北通衢,总为一市,诸货齐集”的繁荣景象。黑井古镇经济繁荣的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使古镇产生了集聚效应。由于传统盐产业需大量的劳动力从事采薪、汲卤、井采、煎制、运输等,不断吸引着当地和外来从事盐产业的人员向两镇集聚。二是盐产业带动了以商贸运输业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交通运输极为不便,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来回奔走于盐区和各专卖区的古道上,大规模的人马经久不息地集散于盐区,构成了商贸、饮食等需求,使古镇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盐商经济形态。三是盐商经济带动了文教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各个朝代保持盐税的巨额收人,都比较重视对古镇文教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加上灶主、富商的参与,使古镇品位大大提高,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兴盛景象。

食盐经济曾经是云南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楚雄州的黑井古镇的盐税收入在20世纪40年代一度占云南省税收收入的50%以上。一度是云南省税收的主要来源。

四、黑井盐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黑井产盐的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之中,对社会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民煮盐的兴盛

自古黑井发现有盐存在以后,它备受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帝王重视,致使盐业在黑井成为主流产业,全古镇的居民都开始煮盐。据统计资料显示在黑井,现存的铺台大约有160多个,有的仍在使用,绝大部分已废弃。所谓铺台,就是当地住家在自己临街街面用青石板砌出的一个平台,并将各种物品(主要为盐)摆在台上出售,买卖一目了然,十分方便,赶马人牵着马便可以买东西。有的店铺为吸引顾客,还在铺台上放一瓦罐水和一把木瓢,供顾客和赶马人解渴。

2.严重的赋税导致古镇的商家破产

民国1936年到1938两年,因为受到战争影响,黑井的盐税一加再加,一个盐商一年要缴的盐税约75万个袁大头,换算成银子近12万两,如此重税也让不少盐商撑不住而破产。不过,不管各个时代如何变迁,从明朝黑井隐藏在深山内的宝藏开始被挖掘起,之后的500多年间,黑井的盐的确卖到了滇东北、滇南、四川、湖南等地,而走私的黑井盐,更是远销到越南、缅甸、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黑井人也因此而“一夜暴富”,成就了云南盐业史上的一段传奇。根据史料记载,曾有101名流官到此任提举,明朝、清朝中期至清末民初,黑井上缴的盐税分别占到云南盐税的64%、50%和46%之多。

3.千年的发展给古镇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随着盐产业的衰落,盐经济支柱的弱化,经济中心的转移,黑井和石羊两个古镇的角色也从资源开发型经济向旅游文化为主的服务型经济转换。区域以盐产业所产生聚集效应虽然消退了,但千年的发展给古镇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旅游和研究价值。初略统计一下,就文物遗迹,黑井有各朝牌坊12座、名人题匾20多件,新石器、古盐池、煮盐作坊、盐仓等遗址63处、古建筑9种142处、衙署3处、寺庙75座、家祠3座、特色民居32座、戏台8座;石羊古镇,石刻3种15件、碑刻75块、石雕4处19件、石像5处21件、楹联45副、木刻数十件、铜铸佛像等3种140件;石羊古镇,以孔庙和现存国内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为代表;文化活动方面,有龙灯会、太平会、洞经会、龙王会、财神会等民间节会,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色彩。

五、黑井盐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黑井被称为“盐都”,是天经地义之事。黑井最繁盛的时候,居住着3万多人,每年煎盐5000吨,“黑井千家,皆灶户也”。这样一个繁华的盐都,他的发展势必会对黑井的生态环境遭受到迫害。其中主要表现在黑井植被以及缺少植被所引发的自然灾害上。

黑井制盐主要依赖煎卤的方式,也就是用火煮卤水而得盐。黑井地区无煤,制盐所用的柴薪完全来自龙川江两岸青山上的木材。煎1斤盐要消耗3斤柴,每人每天生活用柴还需要半斤左右,仅煎盐用柴,每年就要用掉1.5万吨,生活用柴又需5000多吨,再加上千年的煎盐时间,黑井镇周围的森林渐渐的在减少,然后人们开始向更远的地方去砍伐煮盐所需的薪柴,以致森林面积减少,导致青山就变成了秃山,使得盐井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失去了植被保护的山体,在山洪的冲击下,变为泥石流,无情地冲入了山脚下的这个小镇。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不仅影响环境,还给当地建筑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当地居民没有了建筑房屋的木材,不得不用大石头来切成石墙,因此,我们在黑井看到一些古老的房屋使用石头切成的。同时大量的砍伐森林,使青山变为秃山,使大山上的石头大量滑落到河道上,严重时可能会砸伤人。大量的砍伐森林最终导致黑井迅速衰落。

六、黑井盐业衰落的原因

1.成本太高

黑井盐业在明清高速发展时期,对生态破坏严重,煎盐薪本昂贵。云南盐业生产,木柴是唯一的燃料,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导致黑井周围百里之内,童山秃岭植被稀少。所需柴薪,均远自数百里之外。而各地人民知识幼稚,只知砍伐,不知培养。柴源多系仰给于附近乡民驮负至井间,亦有购买山林自行雇工砍伐,运回井地者,

黑井则需用大柴较多,于每年春冬两季前往广通、楚雄各县,购就森林,自行雇工砍伐,藉龙川河水力浮流至黑井,卤水变淡,对柴薪需求增加,无形之中增加了制盐成本。

2.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产量低的盐业进行关闭或整顿

在政府垄断的保护伞下,黑井盐业生产工艺提高较慢,能源消耗高,导致黑井盐业制盐成本过高,在后来实行“灶煎灶卖,民运民销”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海盐的兴起

新井开发,外盐入境,导致黑井盐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移卤就煤0,开辟一平浪盐厂,由于新厂用煤代替柴薪,燃料成本低,产量大,加之一平浪盐厂交通便利,可用汽车运输,距离昆明比黑井近。而黑井处于龙川江河谷,交通不便,先人背马

驮到到沙矣旧,在由汽车运到昆明,运输成本较高,黑井在地区内行业竞争中处于

被动地位。

4.战争的影响

民国期间,战火不断,一方面,征兵征夫,盐工逐渐减少;封马拉夫,柴薪来源稀少,供不应求,严重影响盐业生产。黑井一区,因产量日绌,予商贩操纵之机,时有价涨盐荒诸弊。另一方面,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限制了再生产投资,影响盐业扩大生产规模。

5.交通堵塞

交通状况相对较差,特别是短距离的公路,路况十分差,且公路远离消费地。此处虽有铁路经过,但没相对较大的站候车,无物资(或人员)集散或中转。

七、黑井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黑井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1995年8月,黑井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此,黑井知名度逐步提升。2004年被列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云

南省政府列为全省6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之一,被楚雄州州委、州政府破格命名为州级文明城镇。同年9月,通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获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9月,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10月被评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黑井古镇是云南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称为“千年盐都”。黑井最具价值的客源地是滇中及附近地区,即昆明、攀枝花、楚雄、玉溪、大理等城市。游客多是散客和自发组织的小团体,缺乏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过程。据统计,2001年(1-12月)黑井古镇共接待游客2.38万人次,旅游门票总收入为11.9

万元;2004年(1-8月)黑井古镇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旅游门票总收入为15.9万元;2010年(1-6月)黑井古镇接待游客7.6万人次,门票收入65万元,占禄丰县旅游人口总数的7.1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黑井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黑井主要游客为省内游客,主要是景点观光游以及休闲度假游两种类型。

到黑井旅游的路线较为单一,只有火车和汽车两种选择,在昆明还没有直达黑井的汽车,中途需在禄丰县城或楚雄转车,较为不便。最为方便的方式就是在昆明乘坐去攀枝花的火车,在中途黑井站下,路途较为遥远,用时相对较长,需要6个小时左右,并且火车只有来去分别一趟,使安排游客出行时间不灵活。黑井的住宿旅馆较多,价格也相对便宜,但大多数条件不符合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多为家庭式客栈。

2.对黑井古镇旅游开发的探讨

黑井古镇的旅游正在逐步发展,然而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以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破坏。特别是有着浓厚制盐历史积淀的黑井古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开发古镇旅游资源的同时就应该确定一系列的保护管理措施,来确保古镇的发展与保护。

黑井的文化旅游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但由于对外宣传乏力,其知名度还不高对此,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比如用现代传媒方

式,通过网络、媒体、电视等方式进行扩大宣传,还可利用各种博览会、展览、电影等渠道进行宣传根据黑井古镇的特色生产以及特色产品,生产出系列旅游产品,还可以通过特色产品的营销来提高知名度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还应该与周边各景区进行区划合作,打造出成线、成网、成片区的旅游区域,吸引更多游客资源。

黑井农业人口众多,应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观光、休闲、娱乐、吃住、交通、购物的旅游商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本着关爱民生的原则在对古院落等开发时实行各种惠民政策,引导居民学会利用古镇的旅游资源致富同时,应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战略,使更多的古民居、文化遗存资源被开发利用起来,并为古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应做好镇内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都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让居民首先对自己的居住地产生好感,使居民作为最为真实最为庞大的广告宣传载体,才能更多的吸引外来游客以及投资。

古城镇是中华灿烂文化的最直接载体,所以古镇的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能利欲熏心的胡乱大规模开发黑井作为盐文化古镇,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当做好对古城风貌、各种遗迹的保护,实现保护中的开发,还要均衡政府、商业机构、居民等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做好黑井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

八、古镇兴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考察黑井古镇的兴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云南乃至中国从传统封闭生产方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选择。我们从中也见出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在这微小但又不乏代表性的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至少给我们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1.注重解决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是曾经发展现在已经衰落,还是正在形成的新的区域经济中心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都是由三个因素来决定的,即自然资源优势、集中经济和交通运输成本。在两镇盐经济的兴盛期和区域相对“孤立”的情况下,从全省来讲,盐资源极端稀缺,而楚雄两盐区则是富集的。这一优势,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开发能力和产出不能满足省区域的需求,资源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2避免“产业空洞”

两个古镇的盐产业从民国末年起,从全省的财政主要支柱弱化为州域的财源支柱,到现在变为县域的一个传统的小产业,我们看到了这两个小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出现的一种“空洞”现象。即某一产业衰落后,新的产业未能培植起来,区域经济只能退回到此产业前的早已停滞的那一产业加以恢复,并以此为基础,继续选择新的产业或等待产业发展机遇的来临。古镇兴盛期周边群众都是在“民皆煮卤代耕,男不耒耜,女不输轴;富者出资,贫者食力,胥仰食于井”的盐商经济中生活。于是当盐业开始衰落时,曾经区域繁荣时期的“盐商经济”转变为以开荒种养为主的“粮猪经济”。区域内除了盐经济外,没有其新的产业的兴起。整个区域大部分人就只能从第二、第三产业退回到第一产业,整个区域经济发生“倒转”,从原来的商业经济变为小农经济,从开放走回了封闭,因绝大部分人回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因此, 在一种产业处在上升期时,我们必须加快培植后续的支柱产业,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3.注重可持续发展

越是落后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越加显得重要。汉朝以来1800年间,楚雄的盐经济是以牺牲植被为代价换来的。生态问题,治理盐区的泥石流从汉代就已开始,如果不实施“移卤就煤”,那么生态的破坏和古镇的衰落比这样还要快。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充分发挥“两手”作用

计划经济和我们的老祖宗完全垄断式的“官营民办”的封建经济,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市场发育程度低,民族聚居的地区,资本原始积累的困难和经营条件及环境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事求是地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和经营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随着盐产业的衰落,盐经济支柱的弱化,经济中心的转移,黑井和石羊两个古镇的角色也从资源开发型经济向旅游文化为主的服务型经济转换。区域以盐产业所产生聚集效应虽然消退了,但千年的发展给古镇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旅游和研究价值。随着“十五”以来的保护和规划开发,黑井古镇的文化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滇中旅游环线上的两个热点,进一步激活了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盐矿资源,预示着古镇更加美好的未来。

云南产业结构分析2

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2011040164 姓名:祁桂芝

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近年来,云南工业有了恢复性增长,但与东部、中部相比,云南产业在 结构转换中仍然存在工业化进程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度化、工业结构偏轻、企业平均规模小、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对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的云南,继续面临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合理发展、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提高产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等重大任务。 关键词:经济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 1.云南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现状 2005年,云南的人均GDP7833元,按当年的汇率折算成966美元,处于钱納里等人提出的“的标准模式”(560-112美元)中的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从表1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一直到90年代初,云南仍处于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初级产品生产阶段。1922年年云南人均GDP达到294美元,进入到了工业化初期;1978年人均GDP达到560美元,从该年起,云南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起飞时期。1978-2004年间,云南产业结构仅仅完成了一个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两个时期(农业和工业化起步)的演变。 总的来看,云南三次产业之间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不断由附加价值低的第一次产业向附加价值高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转移;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已由一二三演变成二三一的格局;第一次产业不仅在GDP中的产值比重不断下降,而且劳动力就业人数也在下降;第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员比重在逐步提高。这些变化趋势是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理论相稳合的。但云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又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表1.云南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年份人均GDP(美元)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123123 197811542.6639.9417.3986.17.67 6.23 198013739.1242.518.3885.038.07 6.9 1985165.534.741.5223.7879.4810.2910.23 1990255.927,9444.4327.6379.989.6110.41 1995364.5119.0850.7530.1877.0610.0812.86 2000560.1315.8151.3532.8473.889.1716.95 2004813.4813.4613.4633.8271.299.0919.62资料来源历年《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一,三次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4年,云南三次产业中产值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分别为13.46:52.72:33.82和71.29:9.09:19.62,不仅大大低于江苏3.8:68.73:27.47和37.4:31.6:31广东3.92:74.17:21.91和34.65:36.91:28.44,而且劳动力就业结构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第一产业无论产值还是就业人员比重均较大。云南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员比重均居于13.46%和71.29的较高水平上,表明对第一产业依赖还比较大。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1],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有学者[2]指出,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在经济体制和企业效率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变化。因此,从某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中可以看出此地区的发展状况,并能从某种程度上推断出此地区以后的发展轨迹。 区域经济学家胡佛在其著作《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大概经历以下五个阶段:(1)自给自足阶段。此阶段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拉动,区域经济呈现出较大的封闭性。(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产品出现过剩,这为乡村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此阶段仍然以农业为主,但工业生产已经逐步开始(此阶段的产业结构大体为“一二三”模式)。(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在此阶段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但工业已经开始迅猛发展(此阶段的产业结构大体也为“一二三”模式)。(4)工业化阶段。此阶段工业占主导地位,农业所占GDP比例已经下降,但第三产业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此阶段的产业结构大体为“二一三”模式)。(5)服务业输出阶段。在这个时期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的输出逐渐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阶段的产业结构大体为“三二一”模式)。结合产业结构理论,可以发现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产业结构逐渐从“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模式。 多个研究者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有过许多经典论述,如国外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和“雁行形态说”都具体阐 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国内的著名产业经济学者诸如苏东水[3]等认为,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及地区人均收入呈现出密切的关系: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了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行列时,其产业结构往往呈现出“三二一”结构模式。 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许昌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产业结构特征,然后提出优化其产业结构的对策,以期为许昌市及其类似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河南省许昌市产业结构概况 (一)许昌市基本概况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526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36%,市辖3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2市(禹州市、长 葛市)1区(魏都区)。许昌市工业体系齐全,特别是在烟草种植、加工业方面历史悠久。中原电气谷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2008年许昌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62亿元,位居全国第75位。 2006年为更好地推进中原崛起,河南省委省政 府出台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原城市群是一个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九个城市为核心区域的城市密集区。《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对许昌的定位为: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纺、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这为许昌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许昌市产业结构状况 近年来,许昌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如表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班级:工商132 姓名:杨俊皓 学号:13071227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摘要:运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指标及产业集群分类特点/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指标分析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云南“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度大”的“大旅游”产业目标,及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做简单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增长 在总体的社会经济中,某一经济活动能否被界定为具有产业性质,主要应视该经济活动是否能形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如果某项经济活动只是有一两项经济活动构成,一般是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因而产业具有三个特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被经营,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它由旅游资源、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活动、旅游贸易活动以及旅游自身派生的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构成,这些活动不能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一项产业,但这些业务的集合,构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就形成了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种由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构成,主要以非物质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向旅游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在 21 世纪初已经居世界第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出境旅游国,入境旅游收入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占 GDP 约 8%。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从 2005年到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由203.1亿元上升到3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从5.87%上升到6.4%。云南正在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跨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动力的旅游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实验二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实验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现状。 2.通过实验,知道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3.通过实验,对云南省产业和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 1.学生要主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获取云南省的相关现状资料; 2.实验前要了解与本实验要求相一致的知识点; 3.实验中要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创新性地工作 4.实验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力求达到实验目的。1.云南省概况 1.1位置与范围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 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1.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2.1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 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云南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编制提纲

××市(州) ××县(市、区)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编制提纲 前言 本地区煤炭产业的地位及作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编制的依据,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三个一批”),转型升级后主要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县煤炭资源基本情况 第一节煤田地质特征 分矿区总结性叙述含煤地层、主要构造及构造类型、可采煤层及煤质特征。 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 分矿区总结性叙述水文地质、煤的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瓦斯及突出情况。 第三节勘探程度和煤炭储量 至2013年末(或2012年末)县内各个矿区的勘探程度、煤炭储量及资源远景情况(简述),作附表1《××县煤炭资源勘探程度及煤炭储量表汇总表》。 第二章煤炭资源开发现状 第一节现有煤矿数量、分布及能力 一、现有煤矿数量及分布 本地区煤矿企业数、矿井总数,其中“六证齐全”的矿井多少对

(取得扩建开工备案回执的矿井多少对),取得开工备案回执的在建新建矿井多少对。

二、现有煤矿能力 本地区煤矿企业总数、矿井总数,设计总能力,核定生产总能力,2013年总产量。按设计能力统计,9万吨/年规模及以下矿井数及总能力,9~15万吨/年规模矿井数及总能力,15~30万吨/年规模矿井数及总能力,45万吨/年规模及以上矿井数及总能力。作插表2—1。 其中:取得开工备案回执的在建新建矿井总数,设计总能力。按设计能力统计(9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15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21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30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45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60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其中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数及总能力) 作附表2《××县现有矿井技术特征表》包含矿井名称、所属企业、所在矿区、矿井面积、保有储量、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能力、矿井核定能力、2013年产量、开拓方式、建设性质等。 第二节现有生产技术水平 2013年末,壁式正规开采矿井数、壁式正规开采率,机采矿井个数、综采矿井个数、采煤机械化程度、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矿井采区回采率等。 第三节现有煤矿企业概况 现有企业名称、所辖煤矿(井)、总规模等。作附表3《××县现有煤矿企业概况表》

云南丽江大研古城经济结构浅分析

国贸1302 学号20130200392 姓名李舒越 云南丽江古城(大研古镇)经济结构浅分析 对象背景: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 部,玉龙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 古县城之一,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70%以上,有30% 的居民仍在古城内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民族传统 手工业和商业活动。自丽江古城成功申遗之后,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 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这 些业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住宿(特色客栈)、餐饮(主题餐馆、特色餐厅)、购 物(特色购物商店)和休闲娱乐(酒吧、咖啡馆、书吧等)。从业态配比上来看,四 类业态数盆相对均衡,没有占绝对乐倒性的业态类型。总体来看,住宿所占比重 较大.达到了37%,其次是购物和餐饮,分别占25%和23%,最后是各种休闲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0611343.html,/view/15218.htm?fr=aladdin)乐类场所。 调研目的:近几年来丽江古城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全面立体拉动了丽江古城住宿 业,零售业,餐饮业,文化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了真实了解丽 江古城在如此复杂背景下是否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资源 无法得到充分的有效配置的发展盲点,并以此提出科学的,可行的资源最优化建 议是本篇论文的目的。 分析和收集信息方式:采用实地分析,直接或间接询问当地商家,通过官方地图 获取当地商铺信息等途径收集正确的当下的信息 考察时间:2014-08-05~2014-08-09 主导产业分析: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 住宿业:大研古镇客栈1000家左右,面积约3.8平方公里。尽管如此,到7月 中旬和8月中旬仍存在供不应求,坐地起价的现象。尤其是在七月下旬和八月上 旬,价格同淡季增长到150%~220%不等(不完全统计)。依据房间的规格和位置, 价钱由100~700不等,价格完全由卖家决定(询问时曾被当面坐地起价,由180 直升240)这里的商品和服务采用的是个性化营销(如建在半山坡上的观景客栈, 建在小巷的别致小院等等),不是完全竞争市场,旅游旺季存在着极大的生产者 剩余。经过随机询问80多位消费者和调查相关交易记录,决定消费者入住的主 导因素有:价格,客栈内部环境(指装修风格),地理位置以及服务态度。淡季 时期,价格回落稳定在80左右。(标间,存在生产者剩余,可议价)总的来说, 客栈种类纷繁,信息不对称极其严重,价格不稳定,灵活多变,具体交易情况复 杂,管理难度大。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1、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5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6.2平方公里,按“一区三园”空间布局。20年来,开发区依托曲靖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形成了有色金属、光伏电子、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和生物五大优势产业,已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水、电、路、燃气、通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截止2011年,入区企业总数913户,其中工业企业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另有个体工商户32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34亿元,增长45.02%;工业增加值87.02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80.12亿元,增长31.75%;主营业务收入283.95亿元,增长4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亿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7元,增长16.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30%的增速。 开发区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加速、提质、增效的跨越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以打造“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和谐新城”为目标,将全力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努力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东部,成立于1992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出口加工区,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是未来5年昆明城市重点开发的新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入区企业近10000余家,园区内已聚集了昆船集团、云内动力、北方夜视集团、康恩贝、康师傅、统一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或品牌,初步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制造业六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雏形。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28.1%;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29.46%;利税总额22.08亿元,同比增长25%。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着力打造光电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王家营商贸物流园、阿拉乡片区产业园和大冲片区工业园六大产业基地,全力支持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与央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产业合作力度,加快培育以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和烟草加工及配套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3、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环境、劳动力配置、产业资本、技术及政府政策这五个因素对云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浅析了该地区的比较优势,最后对推动云南当地产业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云南省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围绕着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不放松农业发展基础的同时,大力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方向发展。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硕,一方面侧重对产业结构理论的解释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中国实践适应性问题研究;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理论创新。此外,云南省内学者也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烟草、矿产、电力、旅游文化、生物、石油炼化六大支柱产业。本文以云南为例,在整理分析云南产业结构发展概况及寻找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和合理方向。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自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云南省发挥其先天优势跻身大发展的前列。随着聚焦“三农”问题,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桥头堡战略,云南的经济不断增长,发展力水平逐渐提高,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与调整。 从图1可以看出,云南地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至201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001年起至2010年均处于上升态势,在2011年稍微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规则发展中保持平衡。总的来说,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两产业所占比重差距不大,略有持平,而第三产业也存在赶超第二产业的潜力。 与全国的状况(见图2)相比,虽然云南整体分布与国家一样,都是呈“二、三、一”结构分布,但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比值还是高于国家水平,第二、三产业差距不大,还出现了持平的现象。而我们认为云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应该呈“三、二、一”分布,即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根据近些年我省的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看来,作为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云南省却没有完全充分体现出它的比较优势。 二、影响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因素 1、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1.三大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按劳动性质、内容分类 ——按空间分布分类 2.金融业的形成条件 3.商业区位条件 4.国际贸易

5.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应用“规划……地区的发展”) 产业结构同步训练

(一)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1:2009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 材料2:2008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情况 材料3:2009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情况 材料4: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 2排放变化图 材料5: ◆ 世界经济经过几年强劲增长之后,进 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08-11) ◆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 易。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统计,2009

1、对外贸易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产业,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洲和洲。 2、2010年5月23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货轮经过甲海域时是(顺流或逆流)航行,经过乙海域所遇到的洋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日时,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分析材料2和材料3可以发现,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是。2008年我国出口商品中,与上年比较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出口量减幅最大的是,可能的原因是。2009年与2008年比较,我国出口商品中类和类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而密集型产业的商品出口量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4、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总体呈趋势。 5、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应不断减少CO2排放量,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二)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我国中部省区是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电子加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法规类别】行业计划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2]236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2.28 【实施日期】2012.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云政办发〔2012〕236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保护资源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规范发展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省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工业硅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充足的电力、优质的硅石矿产和丰富的碳质还原剂是发展工业硅产业的基本条件。工业硅既是多晶硅、有机硅、半导体用

硅等高端硅材料生产的基本原料,也是多种合金材料冶金的重要辅料。 “十一五”以来,我省部分州、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预期,快速推进工业硅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和原料供应基地。到2011年底,全省工业硅生产企业已达72户,约占全国工业硅生产企业总数的24%;工业硅电炉变压器总容量已达200万千伏安,约占全国电炉总容量的31%;工业硅产能已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1%;工业硅实际产量4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发展工业硅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和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区域性丰水期“窝电”压力,已成为矿电结合就地消纳区域水电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示范。但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集中度低、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产能相对过剩。2011年,全国工业硅产能已达320万吨,实际产量140万吨,产能发挥率仅有43.8%。而国内市场对工业硅消费量不足60万吨,57%的工业硅产品成为发达国家制造高端硅材料的低价原料或冶金辅料。云南工业硅产能和产量约占全国1/3,产能发挥率仅有45%,省内市场需求不足1万吨,绝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突变,下游产业需求不振,导致工业硅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 资源能源消耗高。2011年,全省工业硅行业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电量12529千瓦时,高于行业能源消耗限额4.4%。尽管部分企业积极探索石油焦、洗精煤等部分替代木炭还原剂生产工业硅,但全行业仍以木炭为主作为还原剂。2011年消耗木炭39.7万吨,相当于采伐森林资源200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压力大。工业硅产业对木炭消耗和需求增长,导致境内外盗砍乱伐森林烧制木炭及木炭走私现象频频发生,并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工业硅生产过程中,吨产品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1800多标准立方米,而且存在粉尘无组织排放及部分企业蓄意偷排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1.云南省概况 1.1位臵与范围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1.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2.1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

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臵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 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 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

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费的关系

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费的关系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 摘要:由于产业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云南省凭借其优越的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为分析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通过设计VAR模型考察云南省的居民消费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总额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变量具有协同发展的特性,云南省旅游业收入随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而快速增长,该省居民消费水平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明显,但对该省旅游收入无明显作用,地方旅游业收入可能更依赖于省外及国际游客。因此,继续优化云南省产业结构并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旅游等措施吸引省外游客是增加该省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旅游经济协整关系 一、引言 近几年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和资本慢慢向第三产业转移,2013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已经超过70%,第三产业每增长1%就能创造1.56万个就业岗位,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张宝东,2007),成为吸引就业最多的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产业间收入的差异促使着第三产业优势凸显、发展更快,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载体(吴振球,2011),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产业转型和人口就业的突破口。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增速惊人,由于旅游资源遍布云南省,凭借本省优良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综合性产业,云南省旅游业从1995年以来经历了"观光接待"阶段到"经济产业"阶段再到"支柱产业"阶段(张尧辉,2009)。尤其对于大理、丽江等城市,基于其丰厚的旅游资源,已经发展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旅游经济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也极大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了景区居民生活水平。此外,旅游业产业带动作用强大,特别是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根据《2014-2019年云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云南省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到416.8亿元、375亿元、315亿元、122.9亿元和439.6亿元。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居民生活消费习惯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实证分析云南省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云南省居民消费的相互关系,并积极探索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之路极富研究意义,对云南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用重大。

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实验二云南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经济地理短途实习是《经济地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经济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实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加深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经济地理调查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4、培养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 实习地点:黑井镇 实习内容: 1、交通条件变迁对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支柱产业的兴衰对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原材料、燃料、市场和外部环境等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4、各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其对运费的影响 5、交通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农业发展与产业化现状 7.特色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黑井概况 黑井古镇位于恐龙之乡禄丰县,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 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龙之乡”——禄丰县,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它依黑井古镇山傍江,是一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 二、黑井盐业发展的历史 在2000多年以前,黑井居住着的是彝族的先民,当时有一个叫李阿召的彝族放牧姑娘,聪明勤快的小阿召每天总是把几头牛赶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在她放的几头牛中,她发现有一头黑牛和别的牛相比,膘肥体壮,油光毛亮,明显与众不同。她就开始寻思,几头牛吃一样的草,而这头黑牛为啥就比别的牛肥壮呢?她就细心地观察这头黑牛,结果她发现,原来是这头黑牛每天都悄悄地跑到一处山崖的泉水边喝水,喝了水后回来吃草就显得特别地有滋味,小阿召就用手沾了那泉水来尝,这一尝使她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水和别处的水不一样,是咸的。她就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族人,族人们来尝了以后,确认这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盐水呀!从此,使这里的彝民们的生活进入了有盐的时代。因为是由黑牛引路才发现了盐泉井,所以就称为黑牛井,后来就简化为黑井,成为地名沿用致今。因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云岭以南得省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 ~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西相距885公里,南北相距91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与四川省和重庆市为邻,西北紧靠西藏那自治区。云南是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云南泸沽湖风景 [面积]39.4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1%。 [人口]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4375.6万人。 [民族]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民族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景颇、纳西、瑶、独龙、阿昌、水、佤等。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 [行政区划]云南省下辖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 [省会]昆明。 [主要城市]昆明、大理、曲靖、昭通、玉溪、个旧、思茅、景洪、保山、楚雄、瑞丽等。 [地形]省内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星散布其中。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高山深谷相间,省内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里博峰(6740米)。东南部为低山和丘陵。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山、乌蒙山等为本省主要山脉。 [水文]省内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全省有40多个天然湖泊,较为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 [气候]本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滇东高原气候温和,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省会昆明也被称为“春城”。省内多数地区年均气温13~20℃,年温差一般为10~

云南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与重点方向指南(2005年版)

云南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重点领域与重点方向指南 云南省优先发展的 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与重点方向指南 (2005年版)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商务厅 二00五年四月

前言 当前,科技的进步已使高技术产业成为驱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新世纪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世界高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口,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我们有可能利用有利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我国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要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我国由高技术产业大国向高技术产业强国逐步迈进。 云南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和吸纳东部和国外技术转移的优势,同时还是我国南向发展战略的重要桥头堡,具有对外开发的区位优势。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只有走一条云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否则我们原有的比较优势将会很快丧失,与全国和部分兄弟省区的差距将会更加扩大,并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走向“边缘化”。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培养和形成高新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将高新技术产业摆在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引领经济增长方式深刻变化的先导性产业的重要战略性地位来加快其发展步伐,将是我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之一,且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广泛参与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分工的紧迫性、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