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生活与哲学考点整合

2015届生活与哲学考点整合

2015届生活与哲学考点整合
2015届生活与哲学考点整合

《生活与哲学》

专题一哲学一般——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提示:

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5.不可知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可知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无限发展的。

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观点

a.评价: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典型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病鬼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器官说:心之官则思。

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典型观点

a.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b.典型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霍布斯:人似钟表,心脏即发条,神经乃游丝,关节似齿轮,生命是肢体各部分的和谐运动。

9.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a.评价: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b.典型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静者不动,动者不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典型观点: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眼睛一闭,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11.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或原则(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鬼神、星座、风水、手相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典型观点: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识、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朱熹的“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

程颐的“理气说”:“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其他:宗教的神创万物和支配命运的观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

12.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局部的借鉴意义。

1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有很多,而不仅仅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

(4)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6.①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性。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革命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专题二 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本质和把握思维奥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④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⑤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⑧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提示:

1.关于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特点: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其他属性:独立性、

可知性、永恒性。

(3)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5)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识别的关键词:世情、国情、省情、实际、形势、地区特点、个人情况等客观实际。 2.关于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如“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如刻舟求剑)。

(2)①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②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符合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静者不动,动者不静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稳中求进/

⑤反对: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飞矢不动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关于规律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规律≠现象≠规则。规律只能认识、尊重、利用,不能改变、改造、创造。

(2)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体现: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

(3)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体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体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5)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为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3)怎么办:①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关于意识

(1)本质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b.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地形成意识。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形式——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的刺激)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刺激)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内容(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主观能动性:人具有的想+做+想和做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5)体现意识的词语: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措施、对策、计划、方案、决定决定、体制、热词、动机、信仰、理想等主观决策。

专题三认识论——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有实际意义,要发挥科学理论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提示:

①实践的基本形式:变革社会的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②人的纯粹的思维活动没有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能成为实践。

③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但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盲目的实践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之下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特征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强调纵向时间上。

(3)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强调横向条件上。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提示: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

5.认识具有差异性的原因

(1)意识本质: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2)主观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思维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客观原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6.如何追求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2)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与谬误往往结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要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专题四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

(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或: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性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与部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与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5)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发展观

(1)普遍性、实质: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①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要防微杜渐,坚持适度原则;④要优化结构,促成质变,推进发展。

(4)发展的条件: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要建立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具体联系。

(5)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着重抓住内因,又不能忽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6)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要坚持创新意识。

3.矛盾观

(1)一分为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矛盾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2)双方转化: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统一。

(4)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普特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主次矛盾:

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8)矛盾主次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既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又要把握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9)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坚持辩证的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或: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辩证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2)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3)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提示:

1.关于联系

(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2)联系的条件性

①含义: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②表现

a.联系具有普遍性,但离开具体的条件,不会发生联系。

b.联系具有客观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联系具有多样性,只有把握好各种条件,才能趋利避害,促进发展。

d.要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创造条件,优化部分的结构。

e.要使系统优化,必须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之和。(×)在系统内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符合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强调团队意识、全局观念;顾全大局;大河有水小河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小失大;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国富民强;三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国家观念

2.关于发展

(1)运动变化≠发展。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2)发展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发展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途径:量变与质变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

发展的条件:联系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

新旧事物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转化。新事物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发展方向、前途、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道路、过程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符合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好事多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挫折中前进;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取得了胜利或成功(5)量变≠质变≠发展。

(6)重视量的积累,包括做好好量的积累和防止坏的量的积累。

(7)体现量变与质变

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勿以善小而不为;循序渐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弯道超车╱╱过犹不及;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优化经济结构,产业升级3.关于矛盾

(1)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想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出现相反意思的词语,一般都是矛盾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双方无论相互依存、相互包含,还是相互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总是受着一定条件的制约,它不能改变赖以生存的条件,只能适应条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它的存在虽然需要同一性这个条件,但始终不受这种条件的限制,它能够改变条件,以至冲破条件的限制,创造新的条件,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转化为新的矛盾统一体。

(2)矛盾观点的现实体现

①一分为二看问题

WTO、网络、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机遇与挑战并存;取得……成就,同时存在……问题

②矛盾双方转化

趋利避害;多难兴邦;居安思危;失败是成功之母;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③矛盾的对立统一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孤掌难鸣;相反相成;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包容性发展

④矛盾普遍性有三种意思:①与一分为二、全面的意思一致;②指矛盾普遍、客观存在;③与特殊性相对立,体现共性。

体现矛盾普遍性: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日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不同的沙子

⑤矛盾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不同。④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不同。

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不同(特点);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兵来将挡、水来土遁;釜底抽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粗枝大叶;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张冠李戴;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缘木求鱼;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一风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⑥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试点,后推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典型引路、示范引导;既借鉴学习别人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

⑦抓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学会“弹钢琴”;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釜底抽薪;蛇打七寸;擒贼擒王;提纲挚领;重点、中心、核心、关键、首要、首位、主导、突破口等词语

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的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⑧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

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我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或主流是好的;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权衡利弊得失;抓主流、识大局、评析、主体地位、实质、谈影响等词语

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标本兼治 ;教书育人;反腐“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苍蝇”

(3)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①是什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为什么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怎么办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矛盾,揭露矛盾。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③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关于辩证否定

(2)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劳动对象。 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认识的对象和范围广阔,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更新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5.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与“矛盾不能归宿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3)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③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⑤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⑥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⑦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⑧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的内在联系

动力

专题五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创造价值

1.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或: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凭空产生的,要在实践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要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价值。

(4)价值创造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或: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

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以及与之相关的改革,适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

政治制度、政府机构改革、、文化体制、法律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完善,适用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5.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也就是改革。

6.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7.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引导者。

8.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9.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商品的使用价值、药用价值、美学价值等是其体现。

社会价值贡献创造者

10.人的价值统一

个人价值索取享受者11.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理财观、幸福观、公民观、家庭观、国家观等都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现阶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2.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1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也可能做出相同或类似的价值评价。14.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5.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哲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世界的物质性哲理 6个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理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哲理 辩证唯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哲理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7.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3个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9.意识的能动作用哲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论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特征哲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观)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5个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哲理 (真理观) 4.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哲理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哲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哲理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哲理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哲理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哲理(两对矛盾,两条规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5个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哲理 (历史观、社会发展观) 5.改革的哲理 7个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哲理(社会历史的主体哲理) 群众观2个 7.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哲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13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理 第一框价值和价值观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2个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哲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哲理 6个 3个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哲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人生价值观哲理 6.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或途径哲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启示?) 2个

电子商务判断题集锦

电子商务判断题集锦

是非判断题 1、EB所包含的内容有网上交易,SCM、CRM和OPS等等。√ 2、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商务整合”。× 3、罐头食品适于电子商务活动业务流程。√ 4、汽车的二手车适合网上购买。× 5、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鹰眼”就属于电子军务中的IT产品。√ 6、高速以太网络(Fast 、Ethernet)属于广域网(WAN)。× 7、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目标“增长、稳定、高就业、低通胀”的实现。√ 8、目前在WWW中应用最广的协议是FTP协议。× 9、网络上的主机名即可以用它的域名来表示,也可以用它的IP地址来表示。√ 10、Telnet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不属于TCP/IP协议族。× 11、URL的内容包括协议、服务器名称、路径及文件名。√ 12、在WWW上的所有能被访问的信息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即URL。√ 13、网络中HTTP协议端口号默认为80。√ 14、有时候人们所称的计算机讨论小组服务或计算机会议服务指的就是电子公告牌BBS。√ 15、超级链接使访问者方便地从一个网页转移到另一个网页。√ 16、独立于互联网的专用网络也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协议和技术进行通信。√ 17、内联网节约了企业内部的系统成本。√ 18、虽然互联网接入类型不同,但是上传和下载的速度是相同的。× 19、EDI传输的是企业间的报文,使用对象是相同的组织之间。× 20、数据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21、EDI采用的是专用增值网络,因此,VAN是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 22、VAN的中心业务是把信息进行异地传输,不仅能进行数据变换,而且能进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23、所谓电子现金,通俗地讲就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 24、按其载体来分,电子现金主要包括如下两类。一类是币值存储在IC卡片上,另一类就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 25、电子现金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和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流通、存取、支付。√ 26、在线支付一直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7、用户在第三方付费系统服务器上开一个账号,用户使用账号付费,交易成本很低,对大额交易很适用。√ 28、电子现金支付模式的特点是银行和商家之间应用协议和授权关系。√ 29、商品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交易的保密性、数据的完整性、安全的认证机制和可交互操作性。× 30、SET通过使用公共密钥方式加密保证了数据的保密性,通过使用对称密钥加密来确定数据是否被篡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可以完成交易的防抵赖。× 31、重新进行低级格式化可以清除所有病毒。× 32、安全套接字层协议是S-HTTP。× 33、UN/EDIFACT协议与EDI有关。√ 34、X.509标准是适于电子商务证书的发放标准。× 35、局域网只要配置了防火墙就可一劳永逸。× 36、公共机房对网络病毒的防治主要是不准带盘上机。× 3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上传他人的作品,属于侵权行为。√ 38、在电子商务中,合同的意义、作用和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39、电子合同订立的双方或多方大多是互不见面的。所有的买方和卖方都在虚拟市场上运作的,其信用依靠密码辨认或认证机构的认证。× 40、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只包括付款人、收款人。× 41、任何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都要关注三个方面:犯罪分子、系统安全、法律制裁。√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 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导向 1课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P4 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

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 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

◇附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P13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6

3课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18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认识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0 4课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P31 一.运动: 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四下科学判断题集锦

四下科学判断题集锦 ( )1、我们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电路检测器检查材料是否导电。 ( )2、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可千万不要躲在树下,那样会遭到雷击的。 ( )3、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验人体、大地、自来水,发现小灯泡都是不亮的,所以说人体、大地、自来水都是绝缘体。 ( )4、有人在雷雨时被雷击打死,人们说这是他做了坏事的结果。 ( )5、家里的电器电路有问题,我就可以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问题出在哪里了。( )6、组装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只要有电源、用电器(小灯泡)、电线就可以了。 ( )7、我们用笔在头皮上摩擦几下,笔就能吸引小纸片,这种现象就是摩擦起电。 ( )8、电线外部的塑料,主要是为了防止里面的铜丝生锈、腐烂。 ( )9、不管是高压电还是低压电,只要我不用手直接触摸到裸露的电线,就绝对不会触电。( )10、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人体,小灯泡不亮,说明人体不是导体。 ( )11、在只有一只电灯泡的电路中,电源上用两节电池并联时灯泡的亮度比用一只电池时要亮。 ( )12、串联的两只灯泡,一个坏了以后,另一个还可以亮。 ( )13、冬天脱下毛衣经常会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 )1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体材料。 ( )15、用1.5V的干电池做电的实验很安全。 ( )16、家用电灯都是串联起来,连接比较方便。 ( )17、不能用湿抹布去擦带电的用电器。 ( )18、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会发生短路。 ( )19、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通电之前,两个检测头要先相互接触一下,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 )20、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 )21、对人体来说,低于36∨的电压是安全的。 ( )22、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 )23、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 ( )24、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只有电池没有电了,灯泡才不会亮。 ( )25、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 )2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或者只有雌蕊,没有雄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 )27、雌蕊柱头有黏液主要是为了沾上花粉。 ( )28、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部分 ★★★1、运动是有规律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原理、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认识论部分 ★★1、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具体内容参考二轮书) ★★★4、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 (具体内容参考二轮书)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部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 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C.②④ D .③④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 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 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qgn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 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①②B?②③C.②④ D .③④ 9?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

高中生物-500个判断题集锦

2021届高中生物500题判断题集锦解析 1.人体高度分化的各种细胞中蛋白质都不同。 【答案】(错误) 2.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可导致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正确 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答案】(正确) 4.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答案】错误 5.细胞内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答案】正确 6.在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种群出生率约等于零。 【答案】(错误)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而不是约等于零。 7.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错误) 8.胚芽鞘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感受单侧光照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也是尖端。 【答案】错误 9.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患者头发变白根本原因不同。 【答案】正确 10.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答案】(正确) 1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答案】(正确) 12.含DNA或R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错误)核糖体含有rRNA 13.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 【答案】正确 14.中心体在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15.一定区域内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错误) 16.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答案】(错误)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刺激产生的兴奋是在神经纤维的一端,只能单向向另一端传(不同于刺激神经纤维的中端可以双向传导);在突触位置(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7.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答案】(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限制酶只能切割DNA,不能切割RNA。 18.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而不需要DNA载体。 【答案】(错误)目的基因必须与DNA载体结合,否则目的基因无法复制,无法与宿主细胞DNA整合。19.用逆转录方法构建的 cDNA 文库不具有内含子,但有启动子与终止子。 【答案】(错误) 20.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生物合成的共性是单体脱水聚合 【答案】(正确) 肽键、磷酸二酯键、糖苷键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 ?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可以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4?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冃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 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认识论(真理与认识) 1?真理的三个基本属性: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三个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儿童编程软件Scratch的选择题和判断题集锦

儿童编程软件Scratch的选择题和判断题集 锦 在Scratch中,画笔部件中的“落笔”将角色像一个个图章一样印在舞台上。(错) 随机数,就是随机产生的、无规则的数,在Scratch中,只需调用随机选择部件便可产生随机数。(对) 在Scratch中,通过“广播”和“当收到广播”实现角色转换。(对) 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会变化的量,变量可以直接使用,不必预先定义。(错)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在循环结构中重复执行的程序段叫做循环体。(对) Scratch的“数字和逻辑运算“部件中,包含有四个算术运算部件----加、减、乘、除,三种关系运算符----小于、等于、大于,三种逻辑运算部件----且、或、不成立。(对) 当运行程序时,计算机按照程序中语言的顺序依次执行它们的指定操作,这种程序结构就是顺序结构。(对)

Scratch中的默认角色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我们也可以通过右下区域的新增和删除角色来实现角色的更换。(对) Scratch是一种积木式编程软件,他通过鼠标拖曳部件,来实现对角色的编程。(对) 下列那组部件不是Scratch中提供的。(D) A.动作部件 B.控制部件 C.外观部件 D.数学部件 在Scratch中,舞台是创作和演示程序的场地,其坐标原点位于舞台的(D)。 A.左上角 B.左下角 C.右下角 D.中心 在Scratch中,增加角色有多种方法,其中(B)从硬盘中导入角色。A.?绘制新角色

B.?从文件夹中选择新的角色 C.?来个令人惊喜的角色吧 在选择结构中,计算机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是靠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来完成。在Scratch中,表达式已被部件化并统一放在"(D)"部件组中。 A.动作 B.外观 C.控制 D.数字和逻辑运算 顺序、选择、循环是三种基本结构,其中(C)结构实现程序反复执行。 A.?顺序 B.?选择 C.?循环 在Scratch中,(C)部件用来为角色设置不同的外观效果 A.动作 B.外观 C.控制 D.画笔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专项训练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专项训练 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6、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7、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8、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9、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10、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1、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2、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3、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1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17、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9、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0、“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1、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2、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3、“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告诉我们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24、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5、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6、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7、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28、发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29、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 30、“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3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33、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为人类谋福利。 34、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3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36、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7、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38、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39、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40、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体现了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小学一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小学一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一、判断题: 1.一个两位数,最高位是个位。() 2. 66中两个6的意义相同,都表示6个一。() 3.三十六写作306。() 4.钟面上分针从1走到4,走了3分钟。() 5. 8时7分可以写作8:7 。() 6.现在的时间是8:50,再过15分钟是9:05。() 二、填空题:

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角、()角、()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分、()分、()分。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6,个位上的数比1小,这个两位数是()。 3.100的最高位是()位;1在()位上,表示()个()。 4.离34最近一个整十数是()。 5. 74的个位数是(),表示(),十位数是(),表示()。 6.比10大而又比20小的数有()个,其中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同的数是()。 7.写出三个个位是0的两位数()()();写出三个个位是9的两位数()()()。写出三个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同两位数()()()。 8.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体;最少()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个同样的

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9.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 10.六十写作(),它比最大的两位数小()。 11. 3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与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28后面第三个数是()。 12.百位的1比十位的1大()。 13.我走路靠()边走,汽车靠()边行。 14.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再展开,一共可以得到()个小正方形;一共有()个正方形。 15.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16. 80连续减4的差分别是:()、()、()、()、 17、80前面的4个数是()、()、()、()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重要知识点专题复习试题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人教必修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专题复习试题 1.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培育了一头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 A.有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的进步和人的意识 C.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解析】科学家能够利用转基本细胞克隆动物,说明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新物种是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培育出来的,并非人的意识主观臆造的。故D正确。 2.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上述要求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C.正确的意识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解析】A属于政治生活范畴,不选;B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不选;C说法错误,意识不起决定作用:“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所以选D。 3.“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间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哲学判断题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答案 注:红色字体为错误之处,括号里为原因说明。 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错,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科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二者关系说反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反思,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总和;科学之科学是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是错的,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 5、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应是基本问题。另注意不能说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的) 7、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与思维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与前面对应应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注意一定是主观在前。)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去掉。) 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对,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 1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 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应是概括了万事万物)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