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1. 生物氧化与燃烧

2. 氧化还原电势与氧化还原电势差

3. 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变化

4. 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5.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

6.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7. ATP/ADP交换体与F1F0-ATP酶

8. 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

9. 磷氧比与能荷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2.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表示,生物化学中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用

表示。

4.△G<0时表示为反应,△G>0时表示为反应,△G =0时表示反应达到。

5.所谓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生物界的。

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即△G0′=。

7.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E0′)有密切的关系,即△G0′=。如细胞色素aa3把电子

传给分子氧的△G0′= kJ/mol。

8.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定位于。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上。

9.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蛋白中铁与或无机硫结合而成。

10.NADH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1.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每次传递

个电子。

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复合体Ⅳ已具备同时将个电子交给1分子氧气的机制。

1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的载体传递。

14.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02,又称为。

15.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CN-、

N3-和CO则专一地阻断由到的电子传递。

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小分子物质是,它在呼吸链中起的作用。

17.电子传递体复合体的辅基主要有、、、。

18.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与细胞色素b、c、c1中的辅基是,细胞色素aa3中的辅基是。

19.氧化态的细胞色素和的血红素A辅基中的铁原子参与形成个配位键,它还保留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

和结合,还能和、、结合而受使此酶活性受抑制。

20. 在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c1的前一个成分是,后一个成分是。

21. 在电子传递链中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大的一步在与之间。

22. 除了含有Fe以外,复合体Ⅳ还含有金属原子。

23. 杀粉蝶菌素作为呼吸链上类似物,能够阻断呼吸链。

24. 细胞内呼吸链类型主要有和。从NADH和FADH2分别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自由能变分别为

和。经测定这两条呼吸链的P/O分别为、。

25. ATP→ ADP+Pi的△G O′为。由NADH→0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理论上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

是、、。

26.解释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机制的三个假说是、、 .

27.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认为在传递过程中被从线粒体内膜泵到膜外形成,由此形成的为ATP

合成提供能量。

28. 线粒体内膜上能够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的复合体是、和。

29.线粒体ATP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质子从线粒体外返回基质要经过,ATP合成是在

中,合成一个ATP需质子。

30.质子驱动力(pmf)的大小与跨膜梯度(△pH)和膜电位(△ψ)有密切关系,pmf = 。

31.可以使用学说很好地解释F1F0-ATP酶的催化机理。

32.线粒体外的NADH可以通过和二个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然后被氧化。

33.在含有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酶活性的细胞匀浆液中,彻底氧化一摩尔丙酮酸、NADH、葡萄糖和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各产生、、和 ATP 。

34. 生物氧化体系主要可由为、和三部分组成。

35.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是通过

形成的。

36. 理论上,OAA、苹果酸、还原性维生素C、葡萄糖氧化成C02和H20时的P/O值分别是、、、。

37. 缬氨霉素是对专一的离子载体,DNP是的载体。

38. 给小白鼠注射FCCP,会导致小白鼠体温的迅速升高,这是因为。

39. 植物体内除线粒体氧化体系外,还有线粒体外的氧化体系如、、等。

40. 能荷值可作为细胞和代谢过程调节的信号,通过、、作为代谢中某些酶分子的效应物进行变构

调节。

(三) 选择题

1. 经过TCA循环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CO2过程的P/O值是: ( )

A. 2.0

B. 2.5

C. 3.0

D. 3.5

2.生物体能够利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

A. 磷酸肌酸

B. ATP

C. 太阳光

D. 有机物的氧化

3.下列氧化还原电对中,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 ( )

A. 延胡索酸/琥珀酸

B. 细胞色素a Fe3+/Fe2+

C. 细胞色素b Fe3+/Fe2+

D. CoQ/CoQH2

4.下列关于氧化还原电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氧化还原电位时必须与金属电极组成电场。

B. 人为规定氢电极的标准电位为零,而实际上它不等于零。

C. 介质的pH与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D. 自由能变化与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5.下列关于生物氧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呼吸作用只在有氧时才能发生。

B. 2,4—二硝基苯酚是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C.生物氧化在生物活细胞内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D. 生物氧化快速且一次放出大量能量。

6.细胞胞浆中产生的NADH通过下列哪种穿梭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只能生成1.5个ATP:( )

A. –磷酸甘油与二羟丙酮穿梭

B. 柠檬酸与丙酮酸穿梭。

C. 苹果酸与天冬氨酸穿梭。

D. 草酰乙酸与丙酮酸穿梭。

7.下列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传递的继续进行依赖于氧化磷酸化。

B.电子从NADH传至02自由能变化为正。

C.电子从NADH传至02形成2分子ATP。

D.解偶联剂不影响电子从NADH传至02。

8.已知△G0= - 2.3RTlgK′eq,下列反应的自由能是: ( )

A +

B = C; [A]=[B]=[C]=10 mol/L。

A. 4.6RT

B. –4.6RT

C. 2.3RT

D. –2.3RT

9.对于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反应(延胡索酸/琥珀酸, △E0′= +0.03V),假如将琥珀酸加到硫酸高铁和硫酸亚铁(Fe3+/

Fe2+、△E0′= +0.77V)的平衡混合物中,则会发生: ( )

A. 硫酸高铁的浓度增加

B. 硫酸高铁和延胡索酸的浓度增加

C. 硫酸高铁和硫酸亚铁的浓度比不变

D.硫酸亚铁和延胡索酸的浓度增加

10.在寡霉素存在时,加入2,4-二硝基苯酚时下列哪种可能情况发生:( )

A. 阻断电子传递

B.恢复电子传递

C.合成ATP

D.分解ATP

11.用琥珀酸作呼吸底物和Pi一起加入到线粒体的悬浮液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加ADP,则耗氧量增加

B.假如有寡霉素存在,ADP的加入不会使耗氧增加

C.假如有2,4-二硝基苯酚存在,寡霉素使耗氧增加。

D.假如有2,4-二硝基苯酚存在,ADP不会使耗氧增加。

12.化学渗透学说认为,电子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引起线粒体内膜:( )

A.构象发生变化 B. 可以自由穿过H+和OH-

C. 两侧形成跨膜质子梯度

D. 产生高能中间化合物

13. 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C02和ATP的数目是:( )

A. 3C02,12.5ATP

B. 2C02,12ATP

C. 3C02,16ATP

D. 3C02,12ATP

14.下列物质中能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是: ( )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2,4-二硝基酚 D.寡霉素

15.下列化合物中不是高能化合物的是:( )

A.6-磷酸葡萄糖 B.ATP C.琥珀酰辅酶A D.PEP

16.下列酶系中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的是:( )

A.F1Fo-ATPase B.CF l-CFo-ATP酶 C.细胞色素c D.TCA循环相关酶系

17.下列物质是不是呼吸链的组分的是:( )

A.CoQ

B.Cytaa3

C. Cytc

D.TPP

18.线粒体外NADH经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其氧化磷酸化的P/O比是:( )

A. 0

B.1

C.1.5

D.3

19.下列四种酶中不能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是:( )

A.磷酸甘油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琥珀酸硫激酶

20.正常情况下细胞内ADP浓度是调节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在剧烈运动后,ATP因消耗大而急剧减少,此时:( )

A. ADP相应地大量增加,引起ATP/ADP比值下降,呼吸作用随之增强

B. 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比值在正常范围

C. ADP大幅度减少,导致ATP/ADP比值增大,呼吸作用随之增强

D. ADP也减少,但较ATP减少的程度低,因此ATP/ADP比值增大,刺激呼吸随之加快

21.呼吸链的各种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

A. c1→b→c→aa3→O2 B. c→c1→b→aa3→O2

C. c1→c→b→aa3→O2 D.b →c1→c→aa3→O2

22.在电子传递链中,将复合物I和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 )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23.下述物质中专一地抑制F1Fo-ATP酶的Fo因子的是:( )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苍术苷

24.与动物线粒体相比,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还有:( )

A.内膜外侧NADH脱氢酶

B.内膜内侧NADH脱氢酶

C.FeS蛋白

D.细胞色素aa3

25. 米酵菌酸能够抑制氧化磷酸化是因为它直接作用:( )

A. ADP/ATP交换体

B. 复合体Ⅱ

C. 复合体Ⅲ

D. 复合体Ⅳ

26. F1F0-ATPase的催化中心位于:( )

A. α亚基

B. β亚基

C. γ亚基

D. δ亚基

27. 下列物质中最不可能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是:( )

A. Pi

B. NADH

C. 丙酮酸

D. 苹果酸

28. 可以作为线粒体内膜标志酶的是:( )

A.苹果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成酶

C. 丙酮酸脱氢酶系

D. 琥珀酸脱氢酶

29. 将离体的线粒体放在无氧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其内膜上的呼吸链的成分将会完全以还原形式存在,这时如果

通入氧气,最先被氧化的将是:( )

A. 复合体I

B. 复合体Ⅱ

C. 复合体III

D. 复合体Ⅳ

30. 当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 )

A. 解偶联

B. 还原

C. 氧化

D. 紧密偶联

31. 在离体的完整的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底物的存在时,下列四种物质中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的是: ( )

A. 更多的TCA循环的酶

B. ADP

C. NADH

D. 氰化物

32. 下列反应中是伴随着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

A. 葡萄糖→葡萄-6-磷酸

B. 琥珀酸→延胡索酸

C. 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33. 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的贮存形式是:( )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 ATP

D. GTP

34.下列电子传递体中只能传递电子的是: ( )

A. CoQ

B. NADH

C. FMN

D. cytaa3

35.下列酶中不属于末端氧化酶的是: ( )

A.抗坏血酸氧化酶 B.过氧化物酶 C.交替氧化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四) 是非题

1.在生物圈中能量从自养生物流向异养生物,而物质在二者之间循环。( )

2.同一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生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所释放的能量也相同。( )

3.△G<0和△E<0都表示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 )

4.△G>0表示某反应不能自动进行。如在酶的催化下,与之相偶联的放能反应则可驱动这类反应的进行。( )

5.当某些物质由还原型变成氧化型时,标准氢电极为负。( )

6.化学中的高能键是指需要较多的能量才能断裂的很稳定的化学键,而生物化学中的“高能键”则是指断裂此键时释放较多

自由能的不稳定的键。( )

7.△G0′<0时,其绝对值越大,反应越能够启发且快速地进行。( )

8.在生物体内环境中,电子受体不一定是氧,只要它具有比电子供体较正的E0,呼吸作用就能进行。( )

9.在6-磷酸葡萄糖生成过程中消耗了ATP,所以它是高能化合物。( )

10.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磷酸咪基牛磺酸等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

机体利用。( )

11.ATP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

12.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

13.有机物的自由能决定于其本身所含基团的能量,一般是越稳定越不活泼的化学键常具有较高的自由能。( )

14.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贮存库,因为磷酸肌酸只能通过这唯一的形式转移其磷酸基团。( )

15.ATP/ADP是细胞中最重要的“能量梭”和“磷酸基梭。( )

16.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

17.一般说只有在真核细胞内才有呼吸链的结构。( )

18.生物细胞中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

19.电子传递链中电子从高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到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

20.三羧酸循环的所有酶都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

21. NADH脱氢酶是指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的总称。( )

22.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

23.细胞色素a和a3携带的血红素配基与细胞色素b,c和c1携带的血红素配基在结构上不完相同。( )

24. 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因处于呼吸链的中间,因此它们的血红素辅基不可能与CN-配位结合。( )

25. 细胞色素c是复合体Ⅲ中一个电子传递成分。( )

26.内质网膜cytP450电子传递系统与有机物的氧化供能无关。( )

27. Fe-S蛋白是一类特殊的含有金属Fe和无机硫的蛋白质。( )

28. 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I、Ⅱ、Ⅲ和Ⅳ中均含有Fe-S蛋白。( )

29.呼吸链各组分中只有cytc是线粒体内膜的外周蛋白。( )

30. 各种细胞色素组分在电子传递体系中都有相同的功能。( )

31. 呼吸链中氧化还原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细胞色素aa3与O2之间。( )

32. 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血红素辅基Fe原子只形成5个配位键,另一个配位键的功能是与O2结合。( )

33. 经过电子传递链,NADH中的电子最终传给氧。( )

34. 线粒体内膜是呼吸链各组分的摩尔比是1/1。( )

35.呼吸链各组分并未紧密地连接成一条固定的链,而是通过在膜上的特定取向和在运动中彼此碰撞,实现电子从供体到受

体之间的传递。( )

36.解偶联剂的作用是解开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偶联关系,并不影响ATP的形成。( )

37.鱼藤酮不阻止苹果酸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通过呼吸链生成ATP。( )

38.寡霉素对氧消耗和电子传递的抑制作用可被2,4-二硝基苯酚解除。( )

39.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

40.植物线粒体除了有对CN-敏感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对氰不敏感的末端氧化酶。( )

41.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oF1-ATPase的Fo,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

42.解偶联剂和电子传递抑制剂都是呼吸抑制剂。( )

43. 2,4-二硝基苯酚是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可阻止呼吸链ATP的生成。( )

44.抗霉素A能阻断异柠檬酸氧化过程中ATP的形成,但不阻断琥珀酸氧化过程中ATP的形成。 ( )

45.解偶联剂对底物水平磷酸化没有抑制作用。( )

46.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但NADPH/NADP+的氧还势稍低于NADH/NAD+,更容易经呼吸链氧化。( )

47.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外生成的NADH也可直接通过NADH呼吸链氧化。( )

48.ADP直接刺激线粒体对02的消耗。苍术苷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腺苷酸载体,妨碍ADP进入衬质和ATP运出线粒体,进而

导致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抑制。 ( )

49.电子从NADH经呼吸链传递到02,有3个部位的△E O′足以直接合成ATP。( )

50. 甘油-α-磷酸脱氢生成的FADH2经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Ⅱ进入呼吸链。( )

51.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均能导致线粒体、叶绿体基质的pH值升高。( )

52. 生物氧化的进行必须要有氧气存在下才能进行。( )

53. 末端氧化酶是参与末端氧化的一系列酶。( )

54. ADP的磷酸化作用对电子传递起限速作用。( )

55.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每个NADH分子可以同时传递两个电子和两个氢原子。( )

(五)简答题

1. 下列各物质对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分别有什么影响? (1)鱼藤酮;(2)抗霉素A; (3)叠氮化物;(4)苍术

苷;(5)CO;(6)寡霉素;(7)2,4-二硝基酚;(8)缬氨霉素;(9)二环已基碳二亚胺(DCCD)。

2. 电子从NADH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H2O的总反应表示如下: NADH + H++1/2O2→NAD+ + H2O. NAD+/NADH的E0′=-0.32V,

1/2O2 +2H+/ H2O 的E0′=+0.82V。(1)计算此反应的△E0′。(2)多少还原当量从NADH传递到氧原子上。(3)计算在25℃下用NADH作底物的电子传递链反应的平衡常数。

3. 在正常的线粒体内,电子沿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过程与ATP的生成过程相偶联;电子转移速度是与ATP需求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当NADH作为电子供体时,每消耗一个氧原子产生的ATP数大约为2.5(P/O = 2.5)。

(1)解偶联剂的浓度相对来说较低和较高时对电子转移和P/O比有什么样的影响?

(2)摄人解偶联剂会引起大量出汗和体温升高。解释这一现象,P/O比有什么变化?

(3)多年前人们曾以2,4-二硝基苯酚作减肥药,然而现在已不再使用。分析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4) 抢救氰化物中毒者时使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4. NADH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然而在含有线粒体和所有细胞质中酶的鼠肝提取液中加入用4-3H标记的NADH后很快发现放

射性标记出现在线粒体基质中。然而,如果加入7-14C-NADH,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就检测不到放射性。这是什么原因?请解释。

5. 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各种氧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NAD+的反应是琥珀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如果在氧化反应中用

NAD+代替FAD,△G0′将是多少?如果线粒体内琥珀酸浓度是延胡索酸浓度的10倍高,要使此反应放能时线粒体内NAD+/NADH至少应有多大?

6. 线粒体内膜的二羧酸转移系统促进苹果酸和 -酮戊二酸跨膜移转。该转移系统可被正丁基丙二酸抑制。假定把正丁基

丙二酸加到用葡萄糖作为唯一燃料的肾细胞的有氧悬浮液中,请推测正丁基丙二酸(1)酵解,(2)氧消耗,(3)乳酸的形

成,(4)ATP的合成等的影响。

7. 用超声波处理线粒体产生亚线粒体泡,这种泡能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如果用能使泡膜“渗漏”的试剂,则这种

亚线粒体泡失去合成ATP的能力。请解释。

8. FoF1-ATP合成酶的Fo的亚基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离子通道。在哺乳动物体内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D)只要与Fo蛋白中

的一个亚基的一个谷氨酸残基结合,就可以起到抑制质子通过Fo的作用。(1)DCCD对完整的线粒体悬液中的电子传递和呼吸有什么作用? (2)如果DCCD处理后的线粒体中再加入2,4-二硝基苯酚,会导致什么现象? (3) 抗霉素A、鱼藤酮、寡霉素、砷酸盐这四种抑制剂中,哪一种与DCCD的具有相似的作用?

9.线粒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可用下列净反应方程式表示:NADH + H+ + 1/2O2 = H2O+ NAD+. (1)计算此反应的△E0′;(2)计算标准自由能变化△G0′; (3)如果一分子ATP合成的标准自由能为7.3 kcal/mol,那么就理论上而言,上述总反应会生成多少分子的ATP?

10.在一线粒体制剂中,在CoA,氧气,ADP和无机磷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脂肪酸的氧化。

(1)每一个二碳单位转变成2分子CO2时,将产生多少分子ATP?

(2)如在体系中加入安米妥(amytal),则又能产生多少ATP?

(3)假如加入DNP(2,4—二硝基苯酚),情况又如何?

11.对于反应ATP→ADP+Pi, 在pH7.0, 25℃时△G0′= -30.55kJ/mol. 请计算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在细胞内此反应处于平衡吗?

12.用苍术苷处理活跃呼吸的线粒体制剂时,基质和胞液中的[ATP]/[ADP]比例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13. 在0.1mol/L的G-6-P溶液中,加入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如下反应:G-6-P→G-1-P,此反应△G0′=7.5kJ/mol(pH7.0,

25℃ )。(1)求此反应达到平衡时G-6-P和G-l-P浓度各多少? (2)细胞在什么条件下,此反应会以高速率不断产生G-1-P?

14. 向含有线粒体的溶液同时加入ADP、Pi,抗霉素A、氧、还原性细胞色素C。结果发现细胞色素C被氧化,且生成ATP,

P/O约为1。(1)推导此系统中可能的电子传递流动过程。(2)为何要加入抗霉素A?(3) 对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位点,此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4)写出整个反应的方程式。(5)计算此反应的△G0′(△G0=-40kJ/mol)。

15. 在测定α-酮戊二酸的P/O时必须向反应体系加入一些丙二酸,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P/O比可能为多少?

16. 当把线粒体与琥珀酸、丙二酸一起温育时,发现氧的消耗比只有琥珀酸单独存在时要少,但P/O比却没有什么变化,请

解释。

17. 线粒体内膜的二羧酸转移系统促进苹果酸-α-酮戊二酸跨膜转移。该系统可被正丁基丙二酸抑制。假

定把正丁基丙二酸加到用葡萄糖作为唯一燃料的肾细胞的,请推测正丁基丙二酸对(1)酵解,(2)氧的消耗,(3)乳酸的形成,(4)A TP的合成的影响。

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1.生物氧化是指有机物分子在生物细胞内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燃烧是指温度超过物质的燃点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或光的现象。生物氧化是在常温常压下,在酶的催化下,有机物分子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逐步氧化并逐步释放出能量(部分能量贮存在高能化合物中,如ATP)的过程。燃烧是要体外进行的,需要高温,且一次性产生大量的热和光。

2.氧化还原电位是指还原剂失去电子或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倾向。任何氧化-还原物质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即可测定其标准氧化-还原电势。氧化还原电势差是指氧化电极电势与还原电极电势之差,可以反映出转移电子的能力。根据氧化还原电势差可以推算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3.反应物和产物各自都有特定的自由能。对于某一特定反应,反应物自由能总和与产物自由能总和之差就是某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了计算方便,人们规定一些条件作为标准条件(25 ℃、一个大气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均为1mol/L),并将在此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称为标准自由能变化。

4.氧化磷酸化是指伴随电子从底物到氧的传递,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它能将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贮存于ATP中。底物在氧化过程中形成高能磷酸键或其它高能键,并直接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或高能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GTP)。这种形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5.氧化磷酸的解偶联是指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过程分离,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都变为热能。使解偶联发生的物质称为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能将质子带入线粒体膜内,破坏了跨膜氢质子梯度。氧化磷酸化的抑制是指氧的利用和ATP 的生成过程受抑制,但不直接抑制电子传递链上电子的传递的现象;由于ATP的生成受抑制,最终也导致电子传递不能进行。

6.甘油-3-磷酸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都是将细胞溶胶中的NADH转入线粒体再氧化的转运机制。甘油-3-磷酸穿梭是指:在细胞溶胶中NADH与二羟丙酮磷酸生成甘油-3-磷酸,然后甘油-3-磷酸被进入线粒体,并在线粒体内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羟丙酮磷酸,同时生成FADH2。生成的二羟丙酮磷酸可返回到细胞溶胶。这样完成一次穿梭,同时也将细胞溶胶中的NADH中氢传递给FADH2,从而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5个ATP。在动物和肝脏细胞溶胶内NADH的电子由细胞溶胶的苹果酸脱氢酶传递给草酰乙酸使之转化为苹果酸,同时NADH氧化为NAD+。苹果酸通过苹果酸- -酮戊二酸载体穿过线粒体内膜后在线粒体内的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同时生成NADH。草酰乙酸经过转氨作用生成天冬氨酸后通过内线粒体内膜上的谷氨酸-天冬氨酸载体返回到细胞溶胶。这样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可以将细胞溶胶中NADH转移到线粒体,然后进入电子传递链被再氧化生成2个ATP。

7.ATP/ADP交换体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有高度选择性的传递蛋白,在跨膜电位(外正内负)推动下把ADP运入基质,同时将ATP运到膜外侧。F1F0-ATP酶是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能利用跨膜质子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形成ATP的一个复合体系,包括起质子通道作用的F o和催化ATP合成的由5中不同多肽链9个亚基组成的F1两个部分。

8.NADH呼吸链是指NADH的电子经NADH-CoQ还原酶传递给CoQ,再经细胞色素b、c1、c、aa3传递给氧的轨道。FADH2呼吸链是指电子经琥珀酸- CoQ还原酶传递给CoQ,再经细胞色素b、c1、c、aa3传递给氧的轨道。电子经这两条呼吸链传递时所

偶联生成的ATP数目不同。

9.磷氧化即P/O比,是指每消耗1分子氧所生成ATP的数目。能荷是指细胞内总的腺苷酸系统中(ATP、ADP、AMP浓度之和)所负荷的高能磷酸基数量,用来表示细胞的能量状况。

(二)填空题:

1. 有机物,氧化分解,可供能量形成ATP.

2. 在细胞内进行;温和条件;酶催化

3. △G,△G0,△G O′

4. 放能,吸能,平衡

5. 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5Kcal)/mol,ATP,能量通货

6. –2.303RTLogK′eq

7. –nF△E O′,–101.8 KJ/mol

8. 线粒体,线粒体内膜,质膜

9. 铁,半胱氨酸残基中巯基的硫

10. 黄素, FMN

11. 铁,1

12. 4

13. 低,高

14. 细胞色素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15. 复合体I→CoQ, cytb→cyt C,cytaa3→O2

16. CoQ,传递氢

17. 黄素类,铁硫蛋白,血红素,铜离子

18. 血红素,血红素A

19. 细胞色素a,a3,5个,1个,O2,CO,CN-,N3-

20. 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

21. 细胞色素a3, O2

22. Cu

23. CoQ

24. 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219.8,-192.8KJ/mol, 2.5, 1.5

25. –30.55 KJ/mol,复合体I,复合体III,复合体IV。

26. 化学偶联学说,构象偶联学说,化学渗透学说

27. 电子,质子,跨膜质子梯度,电化学梯度

28. 复合体I,复合体III,复合体IV

29. F O,F1,F o,F1,2~3

30. 2.3RT[pH(膜内)- pH(膜外)] - nF△ψ

31. ATP酶的旋转催化理论

32.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33. 12.5,2.5,32,13.5

34. 脱氢酶,电子(或氢原子)传递体,氧化酶

35. 脱氢;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与吸入的氧结合

36. 3, 3,0, 3

37. K+,H+

38. FCCP与DNP一样为电子传递的解偶联剂,有机物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39. 多酚氧化酶系统,抗坏血酸氧化酶系统,过氧化体氧化系统

40. 产能,需能,ATP,ADP,AMP

(三)判断题:

1. 对

2. 对

3. 错

4. 对

5. 错

6. 对

7. 错

8. 对

9. 错 10.对 11.对 12.对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对 19.错 20.错 21.错 22.对 23.对 24.错 25.错 26.对 27.错 28.错 29.对 30.错 31.对 32.对 33.对 34.错 35.对 36.错 37.错 38.对 39.错 40.对 41.对 42.对 43.对 44.错45.对 46.错 47.错 48.对 49.错 50.错 51.对 52.错 53.错 54.对 55.错

(四)选择题:

1.C

2.C

3.B

4.B

5.C

6.A

7.D

8.C

9.D 10.B 11.C 12.C 13.A 14.C 15.A 16.A 17.D 18.C 19.B 20.A 21.D 22.C 23.C 24.A 25.A 26.B 27.B 28.D 29.D 30.C

31.B 32.D 33.B 34.D 35.D

(五)问答题:

1. (1)阻断复合物I→CoQ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2)阻断复合物Ⅲ中Cytb—Fe-S间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

度的形成; (3)阻断Cytaa3→02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4)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腺苷酸载体,阻止ADP进入衬质,从而抑制了F1—Fo—ATPase上ATP的合成和ADP刺激的02利用;(5)抑制Cytaa3→02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6)通过对Fo的抑制阻断质子梯度的利用,从而抑制ATP合成和ADP刺激的02利用;(7)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甚至刺激02的利用,但通过消除跨膜质子梯度而阻断ATP合成;(8)不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通过把K+转运

到衬质中消除跨膜质子梯度产生的高能状态,从而阻断ATP合成;(9)与寡霉素作用相似。

2. (1)电对的标准电势愈负,其还原力愈强。电对NAD+/NADH的标准电势比电对1/2O2 +2H+/ H2O的还原电势负得多。因此电对NAD+/NADH作为负极供出一对电子给1/2O2 +2H+/ H2O, 后者作为正极接受电子,NADH自身氧化为NAD+,1/2O2接受一对电子还原为O2-。所以这一反应的标准电势的变化可用下面公式计算:△E0′=△E0′正极-△E0′负极=+0.82-(-0.32)=+1.14V。

(2)由于两个电子被转移到每个1/2O2,所以每个氧原子需要两个还原当量。(3)在标准条件下可以应用△G0′=-nF△E0′计算自由能的变化。△G0′=-nF△E0′=-2 ? 23.062 ? 1.14= -52.58 kcal/mol.利用公式△G0′=-2.303RTlogK′eq来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52600 = -2.303 ? 1.98 ? 298 ? logK′eq,logK′eq=-52580/(-1359)=38.6941, K′eq =4.95?1038.

3. (1)电子转移速度需要满足ATP的需求,无论解偶联剂浓度低和高都会影响电子转移的效率,因此P:O比降低。高浓度

的解偶剂使得P/O比几乎为零。(2)在解偶联剂存在下,由于P/O降低,生成同样量的ATP就需要氧化更多的燃料。氧化释放出额外的大量热,因此使体温升高。(3)在解偶联剂存在下,增加呼吸链的活性就需要更多额外有机物的分解。

生成同样量的ATP,就要消耗包括脂肪在内的大量的燃料,这样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当P/O比接近零时,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这样可能导致不可控制的体温增高,会导致生命危险。(4)氰化物能够致死,是因为它与细胞色素aa3的高铁型离子结合,从而抑制氧化磷酸化。氰化钾的毒性是因为它在细胞内阻断了呼吸链。氰化钾中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能够与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aa3的氧化形式,即高价铁形式(Fe3+)以配位键结合,而阻止了电子传递给O2。亚硝酸盐把亚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高铁血红蛋白能与氰化物结合。这样高铁血红蛋白与细胞色素aa3争夺氰化物,由于在不减少氧运输的条件下所能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的量比细胞色素aa3的量大得多,所以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如果在服用亚硝酸的同时,服用硫代硫酸钠,则CN-可被转变为无毒的SCN-。

4. 线粒体内膜对细胞外的NADH是不通透的,但可通过跨内膜二羧酸转移系统间接地将基质内的NADH转移进入线粒体。在

细胞质中NADH的质子和电子首先转移到草酰乙酸上,生成的苹果酸被转移到线粒体基质内,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将氢脱下传给线粒体内的NAD+生成NDAH。

5. △G0′= - nF△E0′=-2?9

6.403?(-0. 32-0.03)= 6

7.5kJ/mol.根据反应:琥珀酸+NAD+→延胡索酸 + DNAH。△G′=△G0′

+ 2.303RTlog{[延胡索酸][ NDAH]/[ 琥珀酸][ NAD+]},当反应放能时△G′<0,故可推算出NAD+/NADH至少大于6.8?1010。

6. 由于胞液中的NADH在酵解时必须再循环。正丁基丙二酸抑制NADH向线粒体内的转移。无氧时糖酵解将发生,糖转化为

乳酸。在这种情况下NAD+得以再生。(2)当线粒体内的NADH被用完后氧的消耗就会停止。(3)导致乳酸的合成增加。(4)由于电子传递链的关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停止。ATP的生成只有通过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实现。

7. 根据化学渗透学说,电子经由呼吸链的迁移引起H+从泡的内侧转移到外侧。所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能推动FoF1-ATPase

合成ATP。如果泡发生渗漏,氢质子梯度不能维持并没有经过ATP酶返回,因而没有ATP的合成。

8. (1)在完整的线粒体中,通过FoF l-ATP合成酶合成ATP与电子传递及氧气的利用是紧密偶联的;用DCCD处理阻止了质子

通过Fo通道向内流动,由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质子转运复合体所生成的质子梯度不断增大直至质子转移中止,电子流动受阻,呼吸停止。(2)2,4-二硝基苯酚将ATP合成与电子传递解偶联,它通过从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中转运质子从而破坏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当2,4-二硝基苯酚加入到DCCD处理过的线粒体悬液中时,电子传递可以恢复,因为质子可连续被转运至膜间隙,且能通过2,4-二硝基苯酚返回到基质。由于电子流动增加,因而氧气消耗增加,但是通过

F O向内流动的质子被DCCD阻断,ATP仍不能合成。(3) 寡霉素的作用类似于DCCD。它对ATP合酶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它

结合到ATP合酶的Fo亚基上,从而抑制H+通过F O。

9. (1)1.14V;(2)-52.6kcal;(3)约为7分子ATP。

10. (1) 每一个二碳单位可转变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NADH以及一分子FADH2,三者彻底氧化可产生10+2.5+1.5=14

分子的ATP。 (2) 4分子ATP。(3) 1分子ATP。

11. 根据△G0′=-2.303RTlogKeq,logK′eq=5.357, K′eq=2.28?105。在细胞内此反应不可能达到平衡,否则ATP就不可

能做功。

12. 苍术苷能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ATP/ADP交换体。ATP/ADP交换体能把ADP向内跨膜转移到线粒体基质中,又能把线粒体

基质中的ATP转移到胞液中。当用苍术苷处理线粒体制剂时,ATP/ADP交换体的活性被抑制,ADP和ATP的交换即被中止。在线粒体基质中,ADP通过F o F1ATP酶转变为ATP,于是[ATP]/[ADP]比值显著上升。胞液中由于没有ATP来源,因此[ATP]/[ADP] 比值显著下降。

13.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G0′=-2.303RTlgKeq,lgK′eq = -1.32, K′eq=[G-1-P]/[G-6-P],故[G-6-P]/[G-1-P]≈21。

这样,[G-6-P] =21/22 ? 0.1=0.095mol/L, [G-1-P] = 1/22?0.1 =0.045 mol/L. (2)提供充足的G-6-P,移去产生的G-l-P都可使此反应会以高速率产生G-l-P。

14. (1)cyt c→cyta→cyta3→O2. (2)阻止内源底物的氧化。(3)氧化磷酸化的一个偶联位点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紧密联系着。

(4)2cyt c-Fe2+ +1/2O2 +4H+ + ADP + Pi→2 cyt c-Fe3+ +ATP +2H2O. (5)-70kJ/mol.

15. 阻止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这样测量仅仅由于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反应所导致的磷酸化。P/O可能为3.5(NADH的氧

化可提供2.5个ATP,1个ATP来源于琥珀酰CoA转化为琥珀酸时的底物水平磷酸化)。

16. 在线粒体中柠檬酸可转变为琥珀酸,然后在琥珀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进一步氧化。丙二酸为此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由于丙

二酸的存在,此酶的活性降低,整个TCA循环的活性也随之下降,导致氧的消耗减少。但就每分子NADH或FADH2而言,它们量的变化并不能影响经呼吸链产生的ATP数,故P/O比不会有什么变化。

17. 在动物的肝、肾细胞中该转移系统能将胞液中的NADH转移到线粒体基质中,然后NDAH被电子传递链氧化,这一过程可

被正丁基丙二酸所抑制。当向肾细胞有氧悬浮液中加入此抑制剂时,可产生的影响:(1)在酵解时NADH必需再循环,因而无氧呼吸(酵解)出现,乳酸会形成,NAD+可以再生。(2)在线粒体丙的NADH被消耗完后,氧的消耗就会停止。(3)乳酸的生成量增加。(4) 由于酵解作用的进行,TCA循环停止,没有NADH来源,电子传递链被关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停止,此时只能在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基础上生成ATP。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1. 生物氧化与燃烧 2. 氧化还原电势与氧化还原电势差 3. 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变化 4. 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5.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 6.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7. ATP/ADP交换体与F1F0-ATP酶 8. 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 9. 磷氧比与能荷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2.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表示,生物化学中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用 表示。 4.△G<0时表示为反应,△G>0时表示为反应,△G =0时表示反应达到。 5.所谓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生物界的。 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即△G0′=。 7.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E0′)有密切的关系,即△G0′=。如细胞色素aa3把电子 传给分子氧的△G0′= kJ/mol。 8.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定位于。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上。 9.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蛋白中铁与或无机硫结合而成。 10.NADH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1.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每次传递 个电子。 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复合体Ⅳ已具备同时将个电子交给1分子氧气的机制。 1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的载体传递。 14.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02,又称为。 15.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CN-、 N3-和CO则专一地阻断由到的电子传递。 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小分子物质是,它在呼吸链中起的作用。 17.电子传递体复合体的辅基主要有、、、。 18.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与细胞色素b、c、c1中的辅基是,细胞色素aa3中的辅基是。 19.氧化态的细胞色素和的血红素A辅基中的铁原子参与形成个配位键,它还保留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 和结合,还能和、、结合而受使此酶活性受抑制。 20. 在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c1的前一个成分是,后一个成分是。 21. 在电子传递链中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大的一步在与之间。 22. 除了含有Fe以外,复合体Ⅳ还含有金属原子。 23. 杀粉蝶菌素作为呼吸链上类似物,能够阻断呼吸链。 24. 细胞内呼吸链类型主要有和。从NADH和FADH2分别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自由能变分别为 和。经测定这两条呼吸链的P/O分别为、。 25. ATP→ ADP+Pi的△G O′为。由NADH→0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理论上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 是、、。 26.解释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机制的三个假说是、、 . 27.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认为在传递过程中被从线粒体内膜泵到膜外形成,由此形成的为ATP 合成提供能量。 28. 线粒体内膜上能够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的复合体是、和。 29.线粒体ATP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质子从线粒体外返回基质要经过,ATP合成是在 中,合成一个ATP需质子。 30.质子驱动力(pmf)的大小与跨膜梯度(△pH)和膜电位(△ψ)有密切关系,pmf = 。 31.可以使用学说很好地解释F1F0-ATP酶的催化机理。 32.线粒体外的NADH可以通过和二个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然后被氧化。 33.在含有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酶活性的细胞匀浆液中,彻底氧化一摩尔丙酮酸、NADH、葡萄糖和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各产生、、和 ATP 。 34. 生物氧化体系主要可由为、和三部分组成。 35.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是通过 形成的。 36. 理论上,OAA、苹果酸、还原性维生素C、葡萄糖氧化成C02和H20时的P/O值分别是、、、。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10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 (二级学科代码:071005 二级学科名称:微生物学) 一、培养目标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活跃、应用前景广阔,对其它学科影响最重要的生命科学之一。它的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不仅正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生命科学研究中,而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态学等多个层次丰富着新的理论和技术,微生物学目前的研究内容涉及固氮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农药及芽胞杆菌分子生物学、放线菌及链霉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植物互作及分子生态学、蓝细菌分子生物学、动物病源微生物与分子病毒学、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植物病源微生物学、应用真菌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学不仅是现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独立学科。 二、学习年限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热爱专业,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分子微生物学 2、杀虫、抗病微生物学 3、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微生物学 4、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 5、食品微生物学 6、应用真菌生物学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就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就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就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与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就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就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就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就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就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就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就是( B ) A、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B、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C、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D、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16、妨碍胆道钙吸收的物质就是( E ) A、乳酸 B、氨基酸 C、抗坏血酸 D、柠檬酸 E、草酸盐 17、下列哪种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E ) A、糖的无氧酵介 B、糖元的分解 C、糖元的合成 D、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18、关于DNA复制,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D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B、为半保留复制 C、亲代DNA双链都可作为模板 D、子代DNA的合成都就是连续进行的

《生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 一、填空 1. 组氨酸的pK1(α-COOH)是1.82,pK2 (咪唑基)是6.00,pK3(α-NH3+)是9.17,其pI是(1)。 2. 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2),而高浓度的中性盐则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这种现象称(3)。 3. 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 为__(4)__。 4. 维生素B1的辅酶形式为(5),缺乏维生素(6)易患夜盲症。 5. 在pH >pI的溶液中,氨基酸大部分以(1)离子形式存在。 6. 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2)上放出的(3)。 7. 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纵轴上的截距 为__(4)_。 8. FAD含有维生素(5),NDA+含有维生素(6)。 9. 在pH<pI的溶液中,氨基酸大部分以(1)离子形式存在。 10. 在α螺旋中C=O和N-H之间形成的氢键与(2)基本平行,每圈螺旋包含(3)个氨基酸残基。 11. 假定某酶的v-[S]曲线服从米-门氏方程,当[S]等于0.5 K m时,v是V max的(4)。 12. 氨基移换酶的辅酶含有维生素(5),缺乏维生素(6)_易患恶性贫血。 13. 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带净(1)电荷。 14. 蛋白质中的α螺旋主要是(2)手螺旋,每圈螺旋含(3)个氨基酸残基。 15. 缺乏维生素(5)易患佝偻病,维生素C和维生素(6)是天然抗氧化剂。 填空 1.(1)7.59 2. (2)盐溶(3)盐析 3. (4)1/Km 4. (5)TPP (6)A 5.(1)负 6.(2)氨基(3)H+ 7.(4)1/V 8.(5)B2 (6)PP 9.(1)正10.(2)螺旋轴(3)3.6 11.(4)1/3 12.(5)B6(6)B12 13.(1)正14.(2)右(3)3.6 15. (5)D (6)E (二)判断 1. 错 2. 对 3. 对 4. 错 5. 错 6. 错 7. 对 8. 对 9. 对10. 错11. 错12. 对13. 错14. 错15. 错16. 错17. 对18. 对19. 对20. 错21. 错22. 对23. 错24. 错 二、判断 1. 糖蛋白的O-糖肽键是指氨基酸残基的羧基O原子与寡糖链形成的糖苷键。 2.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折叠形成疏水核心,会使水的熵增加。 3. 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 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5. H+顺浓度差由线粒体内膜内侧经ATP酶流到外侧,释放的能量可合成ATP。

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及答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河南科技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A ) 适用班级:园林131-134 注意事项:1.该考试为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为考试周; 3.满分为100分,具体见评分标准。 )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氨基酸的等点: 3、氧化磷酸化: 4、乙醛酸循环: 5、逆转录: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蛋白质多肽链形成α-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 A :疏水键; B :肽键: C :氢键; D :二硫键。 2、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基团分布为( )。 A :疏水基团趋于外部,亲水基团趋于内部; B :疏水基团趋于内部,亲水基团趋于外部; C :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随机分布; D :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相间分布。 3、双链DNA 的Tm 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 A :A+G ; B :C+T : C :A+T ; D :G+C 。 4、DNA 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 A :溶解度降低; B :溶液粘度降低; C :紫外吸收增大; D :紫外吸收降低。 5、酶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 A :升高反应活化能; B :降低反应活化能; C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 :升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6、鉴别酪氨酸常用的反应为( )。 A 坂口反应 B 米伦氏反应 C 与甲醛的反应 D 双缩脲反应 7、所有α-氨基酸都有的显色反应是( )。 A 双缩脲反应 B 茚三酮反应 C 坂口反应 D 米伦氏反应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 B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环 C 辅基脱落 D 蛋白质发 生水解 9、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征之一是( )。

生物参考资料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答案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 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 和H2O 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 转变成ATP。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 4.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行一系列反应又生成草酰乙酸,同时乙酰基被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如在糖酵解(EMP)的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后产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形成ATP 的反应,以及在2-磷酸甘油酸脱水后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形成ATP 的反应均属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另外,在三羧酸环(TCA)中,也有一步反应属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α-酮戊二酸经氧化脱羧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键在琥珀酰CoA 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移给GDP 生成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GTP 又将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转给ADP 生成ATP。 6.能荷(energy charge)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能荷=([ATP]+ 1/2[ADP])/([ATP]+[ADP]+[AMP]) 7.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8.乳酸循环: 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 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 酸循环。 9.发酵: 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 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10.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 代谢最主要途径。 11.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 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12.肝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13.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 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 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招生简介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学位招生简介 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基本情况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前身是1984年组建的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1989年更名为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是一个集农业科研、开发、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正局级事业单位。 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所、两个中心及三个直属公司。即蔬菜科研所、畜牧兽医科研所、水产科研所、农业科研所、林业果树科研所、农业机械化科研所、农业干部培训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中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慧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 现有各类人员1068名,其中在职职工547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人,其中高级职称145人(含正高27人),中级职称14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11人,研究生5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7人;享受省、市政府津贴35人;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人选16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 从1984年建院以来,市农科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80余项,获国家、部省、市级科技奖244项。与此同时,取得国家新专利16项、产品登记4项、湖北省品种审(认)定36项。先后承担完成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建设部、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引智项目、湖北省科技厅等省部以上项目30余项。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有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农业部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由院蔬菜所主持承担的国家行业计划《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及《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确立了市农科院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国内的主导地位。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默认分类2010-05-15 20:53:28 阅读196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医学试题精选2010-01-01 21:46:04 阅读195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第六章生物氧化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 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 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 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第五章 生物氧化(含答案)

第五章生物氧化 解释题 1 .呼吸链 2 .磷氧比值 3 .氧化磷酸化作用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填空题 1 .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 和_____ 。 2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_____ 进行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_____进行的。 3.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产生的 H20 是通过_____形成的。 4. 典型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氧化体系是由 _____、 _____和_____ 三部分组成的。 5. 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 和 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 _____不同而区别的。 6. 填写电子传递链中阻断电子流的特异性抑制剂: NAD → FAD → CoQ → Cytb → Cytc l → Cytc → Cytaa3 → O2 ()()() 7. 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 ____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 _____于 1961 年首先提 出的。 8.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有_____ 作用,因而造成内膜 两侧的_____ 差,同时被膜上 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 ADP + Pi → ATP 。 9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 的偶联部位是 _____、_____ 和 _____。 10 .绿色植物生成 ATP 的三种方式是_____ 、 _____和_____ 。 11 .细胞色素 P 450 是由于它与结合后,在处出现_____ 峰而命名的,它存在于 _____中,通常 与 _____作用有关。 12 . NADH 通常转移_____ 和 _____给 O 2 ,并释放能量,生成_____ 。而 NADPH 通常转移_____ 和 _____给某些氧化态前体物质,参与代谢。 13. 每对电子从 FADH 2 , 转移到 _____必然释放出两个 H + 进人线粒体基质中。 14 .细胞色素 P 450 在催化各种有机物羟化时,也使_____ 脱氢。 15 .以亚铁原卟啉为辅基的细胞色素有 _____、_____ 、_____ 。以血红素 A 为辅基的细胞色素是 _____。 16. 惟有细胞色素_____ 和_____ 辅基中的铁原子有 _____个结合配位键,它还留_____ 个游离配位 键,所以能和 _____结合,还能和 _____、 _____结合而受到抑制。 17. NADH 或 NADPH 结构中含有 _____,所以在_____ nm 波长处有一个吸收峰;其分子中也含有尼克酰胺的,故在 _____nm 波长处另有一个吸收峰。当其被氧化成 NAD + 或 NADP + 时,在 nm 波长处的吸收峰便消失。 18. CoQ 在波长_____ nm 处有特殊的吸收峰,当还原为氢醌后,其特殊的吸收峰。 19. 氧化型黄素酶在_____ 和_____ nm 波长处有两个吸收峰,当转变成还原型后在 nm 波长的吸收峰消失。 20. 过氧化氢酶催化_____ 与_____ 反应,生成和_____ 。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及高能化合物 生物氧化的实质是脱氢、失电子或与氧结合,消耗氧生成CO 2和H 2O ,与体外有机物的化学氧化(如燃烧)相同,释放总能量都相同。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作用条件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 及有水环境下进行;有酶、辅酶、电子传递体参与,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逐步放能;放出能量大多转换为ATP 分子中活跃化学能,供生物体利用。体外燃烧则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剧烈游离基反应,能量爆发释放,并且释放的能量转为光、热散失于环境中。 (一)氧化还原电势和自由能变化 1.自由能 生物氧化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可用热力学上的自由能变化来描述。自由能(free energy )是指一个体系的总能量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做功的那一部分能量,又称为Gibbs 自由能,用符号G 表示。物质中的自由能(G )含量是不易测定的,但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是可以测定的。 B A ?→← ΔG =G B —G A 当ΔG 为负值时,是放能反应,可以产生有用功,反应可自发进行;若ΔG 为正值时,是吸能反应,为非自发反应,必须供给能量反应才可进行,其逆反应是自发的。 ][] [ln B A RT G G o +?=? 如果ΔG =0时,表明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平衡常数为K eq ,由已知的K eq 可求得ΔG °: ΔG °=-RT ln K eq 2. 氧化还原电势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倾向(或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倾向)的大小,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2005年制订,2010年8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2005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接受学历教育的研究生。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3-4年,最长不超过6年;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5-6年,最长不超过8年。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基本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学业的,经导师、学院和研究生处批准,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延期毕业年限不得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录取的研究生新生持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其它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必须向所在学院书面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未准假逾期两周不报到者,或假满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

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和学校招生规定对其政治、思想品德、文化、健康状况等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被录取者,无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或者学籍,退回原户籍所在地。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六条入学体检复查由华中农业大学医院负责。对达不到入学体检标准的新生,取消其入学资格;对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在申请被批准后两周内办理离校手续。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自理。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应当在下一学年开学前,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和体检表以及所在地街道(乡)等单位开具的学生行为表现证明,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交入学申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入学体检要求,学校复查合格后,可以按当年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逾期两周不办理入学手续者,被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或休学生待遇。学校不对学生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发生的事故负责。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每学期开学时,已取得学籍的研究生持研究生证,在校历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在学院办理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者不予注册。确因在校外从事科研、调研、撰写论文、实践等工作,不能按期注册的,应当事先履行暂缓注册手续,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生物化学(6.3)--作业生物氧化(附答案)

第六章 生物氧化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解偶联剂: 呼吸链: 细胞色素氧化酶: NADH氧化呼吸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P/O比值: 解偶联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化学渗透假说: α-磷酸甘油穿梭(a-glycerophosphateshuttle)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malate-asparateshuttle) 加单氧酶: 问答题 1. 简述体内能量以及水生成的方式。 2. 以感冒或患某些传染性疾病时体温升高说明解偶联剂对呼吸链作用的影响。 3. 何谓呼吸链,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4. 试述线粒体体外的的物质脱氢是否可以产生能量?如可以,是通过何种机制? 5. 给受试大鼠注射DNP(二硝基苯酚)可能引起什么现象?其机制何在? 6. 当底物充足时(如乳酸等),在呼吸链反应系统中加入抗霉素A,组分NADH和Cytaa3的氧化还原状态是怎样的? 7. 何谓加单氧酶(monooxygenase)?简述其存在部位、组成、催化的反应及其特点。 8.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9. 生物氧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说明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有哪些异同点? 10. 人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哪几种?请详述具体生成过程。 11. 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有何区别? 12. 胞浆中的NADH如何参加氧化磷酸化过程?试述其具体机制。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答案]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过程。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介绍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介绍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 提供华中农业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 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中山大学等六所大学的 农艺系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1954年在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的基础上设立农学系、植 保系、土化系。农学系和植保系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知名专 家在此任教,有二级岗教授杨新美、胡仲紫、章锡昌、刘后利等。 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学校院系与学科调整过程中,原 农学系和原植物保护系于2002年7月合并,成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设作物遗传育种系、农学系和植物保护系,下设作物育种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理生化、 农业气象学、农药学和应用真菌学9个教研室,专任教师118人, 开设植物科学与技术(含种子工程)、农学、植物保护(含植物检疫)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600余名,研究生800余名, 留学生13名,继续教育学生580余名。 二、学科优势明显,培养条件优越 学院现有作物学与植物保护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含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002年 作物学评估排名第一;植物保护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植物病 理学被评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学院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3个硕士学位授 予权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化学测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 .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 E .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D A.盐键 B .疏水键 C .肽键D.氢键E.二硫键( 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 为8 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 .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 E .瓜氨酸题 选择 二、多项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 .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 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 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 螺旋 B .β- 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 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 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 为4.5 的蛋白质B.pI 为7.4 的蛋白质 C.pI 为7 的蛋白质D.pI 为6.5 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 .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ABC

生物化学B作业1-5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B》第1-5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作业1答案 A型题: 1. 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是[C ] C.肝素 2. 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是[A ] A.亚麻酸 3. 含有α-1,4-糖苷键的是[ A] A.麦芽糖 4. 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消化的是[D ] D.纤维素 5. 用班氏试剂检验尿糖是利用葡萄糖的哪种性质[B ] B.还原性 6. 属于戊糖的是[A ] A.2-脱氧核糖 7. 下列说法符合脂肪概念的是[E ] E.脂肪是三脂酰甘油 8. 主要的食用糖是[C ] C.蔗糖 9. 胆固醇不能转化成[B ] B.乙醇胺 10. 脂肪的碘值愈高表示[B ] B.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高 11. 可发生碘化反应的是[B ] B.三油酰甘油 12. 不属于卵磷脂组成成分的是[B ] B.乙醇胺 B型题: A.果糖 B.乳糖 C.葡萄糖 D.透明质酸 E.糖原 13.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C] 14. 被称为动物淀粉的是[ E] A.胆固醇酯 B.磷脂酰胆碱 C.胆汁酸盐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单酰甘油 15. 血浆运输不饱和脂肪酸的方式之一是[A ] 16. 对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的是[ C] 17. 对脂肪的运输有协助作用的是[B ]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成酯反应 D.成苷反应 E.半缩醛反应 18. 葡萄糖生成山梨醇是[B ] 19. 果糖与磷酸生成6-磷酸果糖是[C ] 20. 葡萄糖生成甲基葡萄糖苷是[D ]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作业2答案 A型题: 1. 标准氨基酸的分子中没有 D.醛基 2. 下列氨基酸除哪个以外属于同一类氨基酸 B.牛磺酸 3. 两种蛋白质A和B,现经分析确知A的等电点比B高,所以下面一种氨基酸在A的含量可能比B多,它是 B.赖氨酸 4. 选出非编码氨基酸 B.胱氨酸 5. 单纯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 E.s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E.蛋白质溶液的酸碱度越偏离其等电点越容易沉淀 7. 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 C.激素 8. 根据元素组成的区别,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 C.胱氨酸 9.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10. 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二硫键,所以该蛋白质含有 C.半胱氨酸 11. 泛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维生素,但它本身没有生物活性,而是在人体内与ATP及一种氨基酸合成为辅酶A后才在代谢中发挥作用。这种氨基酸是 D.半胱氨酸 12. 维系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D.氢键 13. 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蛋白质而又不使之变性的方法是加入 A.硫酸铵 14. 选出不含硫的氨基酸 D.组氨酸 15. 改变氢键不会改变蛋白质的 A.一级结构 16. 根据基团结构,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C.脯氨酸 17. 哪种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稳定 D .DNA 18. 请选出分子量较大的氨基酸 C.色氨酸 19. 一条蛋白质多肽链由1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它的分子量的可能范围是 C.10 000~12 000 20.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