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挑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的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对抗与挑战,迎接机遇。发展是为了达到更高境界的计划与现实的结合、创造更美好社会和谐的手段与桥梁。和谐包括公平、公正、融洽、合作,互惠沟通,互利双赢,智慧与理性。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制和制度,完善一切规章制度;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融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型,社会发展进入良性阶段,建设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系和法律制度。探究和挑战实际是真理性认知和清晰过程。0 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细部好了,还得结构和谐完整,才能构成卓越的整体。”

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和谐的统一。

和谐是一种美的色彩,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优良传统和品质。和谐包括公平、互惠、沟通、融洽、合作、互利双赢,智慧与理性。

和谐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杨外长进过在对外关系中,和谐的狭义定义就是以邻为友,以邻为善,其中他讲过“善”,就是厚德载物,讲究民主、民生。

民生实际就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实际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讲究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就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我国已经走过了不平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仓禀实而知礼节,社会处于一片大好,经济、政治以至各方面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安逸。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统一又斗争,导致事物曲折上升;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更良好的发展阶段,在这过程中,通过挑战,迎接机遇,实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因此说发展是创造更美好境界完美结合的过程,是塑造和谐的手段和桥梁。事物必须要发展,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旧物要全部淘汰。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浪淘尽,古往今来灾难事,尽显一片繁荣。根据我国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改变,这种体制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锐意进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因此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强化科学教育,技术研究、包括技术升级。具体,我们的发展包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制和制度,完善法律和规章

制度,发展交通、通汛、电子、汽车、纺织、制造、以及惠农政策,尤其强化科学教育,以及技术开发、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中高端以及敏感技术的挖掘,特别使金融和信贷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造良好的营造市场氛围,支持农村信贷财产担保制度,推动农村资本流通,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村资本市场,减轻就业压力,加强农村税费和土地改革,实行“三农”政策;特别加强中西部产业转移,完善土地转让,承包制度,支持和限制土地开发规章制度,促进土地开发房地产业税费改革,最大利润让利于民,减少对经济市场的不利影响,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推行集镇规模建设,缓和城市人口过密和农村人口、经济单调局面。特别,在交通发达地段,农村房屋迁移措施保证耕地与开发的双赢。“村村通”公路建设,加强县域经济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和基本建设,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社会劳动大军、减轻就业压力。保证资源的有效控制,特别稀有矿产控制与利用。

发挥我国的消费潜能,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刺激我国消费发展规模,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和平与稳定,促进建设与发展

创造和谐的环境,搞好国内外经济与政治关系,净化我们的家园,促进市场的繁荣,政治的融洽交流,文化的互相争鸣,发展本国及世界其它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所以说和谐与发展是同一的整体,通过挑战与机遇,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昨

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朝鲜领导人时说,中朝友好,山水相连的邻邦,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各层次各领域的联系不断深化,促进两国的建设发展,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和谐之中包含发展,发展之中含有和谐

它们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生机无限,发展的同时,用实践的科学发展观去产生认识,并且不断检验和升华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提高科技同时,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科研水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和谐、良性前进。我们讲发展必须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本质、必然联系,而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目的、根源、动机和标准。因此,要使我们的发展达到和谐、有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善转型,则必须挑战与迎接机遇,以求发展,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博击海啸风潮,向更广阔的海洋迈进。

挑战与机遇,文化的引导

不断进行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正确引导,达到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讲过,经济与政治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文化、艺术、法律思想具有决定作用。但文化、法律思想等对政治经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扬弃西方的意识形态,以达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文化方面、开拓、创新、弘扬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意和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监督体系,发扬民主、

营造经济与政治的生态环境。

世界还相当繁乱,中国在经济改革成功的背后,面对着强大的阻力与挑战,中国南海岛屿不断受到侵扰;台湾与大陆和谐之音奏出令人鼓舞篇章,两岸通航、通邮、经济互相融洽,然美国又在台海卖弄军火,挑起波潮,欧盟利用达赖分裂祖国,鼓吹中国的人权,剥夺中国在欧洲的商机;必须随时迎接挑战,对抗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艰难与险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曲折前进和上升,正如温总理讲得好,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信心,在推动经济发展,拉动需求和消费的同时,帮助世界共同渡过这一场危难。

和谐与挑战意味着实现成功

对抗实际上就是一种探究与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与规律的清晰。金融海啸以后,我国以求发展,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拉动我国的经济内需,扩大我国人民的消费需求,推动市场生产发展,对外以求双赢,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互动,抵遇金融风暴对我国造成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投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促进市场流通,追求发展,包括政府投入计划,振兴产业项目,尤其把科技支撑作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水平,民生工程与稳定是互相统一体。海啸过后,我们必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经济危机及后期,必须认识通货膨胀,房地产和股票三个因素对中国经济危害,防止泡沫的产生.采取方法是:1.控制热钱流

出.2控制人民币升值,调整汇率.3.调整控制信贷宽松投放政策.4.监督房地产业恶性循环.5.加大股票市场创业版上市融资力度,发挥银监会监督强度。

奥运与海啸,迎接全球可持续性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文奥运以经过去,当源自西方文明的奥运来到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化,正以蓬勃的生机吸引全球目光的东方国度,将在对搞全球和谐化浪潮中去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又将现代中国注入更大的时代活力。中西文化的和谐合二为一,各具特色,体现了顽强的对抗拼搏。

全球问题日益特出,世界的各种变化席卷而来,环境变暖、人口恶化、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生态问题变更越来越坏,为了可持续性发展,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和家园,为了孙后代留下一条生路,我们必须要对抗人类社会的灾难。去年,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强调,如果中国继续扩充军备,那么美国对亚洲邻国的承诺不变;对中国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对资源丰富的海区的中国领土要求提出强行干涉。显示了美国的“强制外交”。中国南海岛屿主权遭受其它国家的干扰与破坏,台海军火又不平静,西藏人权遭达赖胡搅蛮缠,西方一直在阻挠中国的强大。它们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我们的和平崛起,防止中国与之抗衡,垄断世界的经济与政治市场,谋取本国的最大利益。

汶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讲,我们不但把汶川发展的更好,投资更大,田种得更美,城市建设得更规模化。现在成都一带以

小有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正确措施取得的市场经济的成功。近年来,国内叵遭不测,台海一度紧张,西方列强坐镇观火;打出人权口号;粮食与石油危机,哄抬物价,导致国内外市场动荡不安。中东战火漫延,第三世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所以说我们要挑战与机遇同在。经历了金融风暴以后,我们遭遇了暂时的挫折与困难,前途必定光明。

面对经济危机,拉动内需,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利用中国人口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自然资源比较富裕,市场前景比较广阔,需求比较大的特点,借助国外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互相补充,互利双赢,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充足发展,保持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利益最小限度受风暴影响,预期着金融危机以后的再次重新恢复,发展与开拓。

——春天的翅膀张开,你会轻轻地坠入一种飞翔的意境,悠然远去,你会再次感动于这种和谐的美,就像一只轻盈的鸟,你会把它看成水的裸体,在天空悠然地飞,就像一朵委婉的花,只需一缕春风去点燃,就会有一个绽放的海洋,没有退却,沉静的世界背后,一直隐藏着汹涌的春天。和谐是目的,挑战是手段,机遇与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并存,以求与和谐的统一。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案例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案例 案例一 原文标题: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研究 5. 相关案例分析:联想集团成长过程中的组织结构选择及调整 5.1. 案例描述 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多个支撑条件。其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阶段成长特点及企业战略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级管理体制,是保障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企业集团,联想集团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了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团。联想集团在十几年实践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和整合。 5.1.1. 由“平底快船”调整为“大船结构” 联想成立初期,公司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其目标是开发出一种产品或服务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因此,开始时主要是做贸易和服务以积累资金。后来是开发联想汉卡。针对当时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以及研制、生产联想汉卡的需要,联想采用非正规化和没有权力等级的简单结构,即所谓的“平底快船”结构,主要通过个人权威实行集权控制。总经理直接指挥,权力高度集中,以维持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决策的能力。总经理领导下设技术开发部、工程部、办公室、财务室、业务部。其中业务部又包括宣传培训、维修、门市和技术实体。 由当时人员少、部门少,所以能够保持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领导人也有能力和精力对为数不多的下级实行监督和控制。实践证明,这种组织结构基本适应了当时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成长和规模的扩大,高层领导者不仅需要解决业务和技术问题,而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组织管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提出了旨在明确岗位责任和权力等级、使交流和沟通正式化、采用权力分工明确化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大船结构”模式,强调“统一指挥、专业化分工”。 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首先,集中指挥、统一协调。公司设置一个决策系统,一套服务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和指令性工作方式。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研究其次,各业务部门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公司按工作性质划分各专业部,任务明确,流水作业。第三,公司实行集体领导,董事会下设总裁室。第四,思想政治工作与奖罚严明的组织纪律结合。 这种组织结构不仅适应了当时市场需求多样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经营以及集聚力量进军海外市场的需要,而且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1.2. 由“大船结构”调整为“舰队结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日益扩展,1991 年联想制定了十年内建成一个“宏基”的战略目标,销售收入到 2000 年达到 5 亿美元。直线——职能制的“大船结构”已难以适应环境和企业发展的要求。首先,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船结构决策速度慢、市场应变能力差的弊端日益显露;第二,大船结构的研究开发体制不能很好的贴近市场并按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

循环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 摘要:循环经济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理为指导原则,通过实现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到全社会各层次主体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全方位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转变,达到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高效、和谐的物质良性循环,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目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升华的结果。 论文关键词:天人调谐思想,人与自然,循环经济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崇拜自然的阶段、征服自然的阶段和协调自然的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界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这就是崇拜自然的阶段。当人类历史进入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生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的困扰着人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严酷的事实,迫使人们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应作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只有合理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马克思恩格斯曾告诫我们:“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利用自然规律”。所以,人既应注重代内需求,也应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荣共生,协调发展,达成“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目标。 基于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理解与认识,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它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时,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在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以及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凸显。但是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越发突出。这是不考虑环境代价的必然后果。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治理成本极高,而且生态恶化难以遏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AAA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他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采用全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反复利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环境”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二、循环经济及其和谐本质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以低消耗、再利用、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实行三项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

——科学利用自然环境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科学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引言 自然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利用开发的对象,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对幼儿生理、心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徐菲:《对仪化幼儿教育宏观生态环境的分析》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学习思想,贯穿着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不仅给幼儿园的全面教育设定了总纲,也与我们正在实践的环境教育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自然环境教育为切入点,在《纲要》的指导下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幼儿自然环境教育实践,经历从茫然到了然、从盲目到规范、从过程,现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 第三阶段 深入学习《纲要》,开展行动研究,形成解决策略第二阶段的尝试曾让我们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我们虽然明确了自然环境对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到底应该怎样科学地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何在实施过程实现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究竟应从哪里入手开展研究……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再度开展了新《纲要》学习,但这一次我们缩小了关注范围,围绕“环境教育”这一点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以新《纲要》为核心指导思想,广泛收集了有关自然环境教育的大量资料。终于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学前教育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而这些领域均可成为有效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载体。

一、明确新课程领域与幼儿环境教育相关性 首先,健康与社会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如果从小就能初步了解整洁、绿地、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学前教育就能为幼儿未来环境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与社会领域涵盖了许许多多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行为习惯都与环境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公共道德并萌发环保意识。 其次,语言与艺术领域:《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并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讲述有关大自然的故事形成环境意识;艺术要求幼儿广泛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放松心情,呈现自由状态,有助于幼儿自主地感受美、发现美,并用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美。 第三,在科学领域,《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这一领域里,显然更多的是倡导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关爱。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二、把握《纲要》精神,确立自然环境教育目标

精神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谐

精神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谐 精神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谐 XX-01-0414:44:03 南方网 南方网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5年来,广东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及自身的人文优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日的广东是富有的广东、活力的广东、动感的广东、文明的广东,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不够协调不甚和谐的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共16届4中全会的精神,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的目标,这无疑是及时的必要的,既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和谐的广东具有示范作用,还有惠及全局的意义。 和谐是对关系而言的。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处协调、和睦,有如交响乐一样,旋律动听、优美,即为和谐。这是一个很高境界。建设和谐广东,是一幅蓝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任务,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和谐要靠发展来筑就,发展要靠精神动力来推进。当前,广东存在一些与加快发展主旋律不协调不和谐

的问题,例如,抗灾能力低、环境污染重、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等,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原于发展不够充分。没有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便没有解决失和的物质力量,也就没有和谐的基础。经济实力决定和谐局面。 建设和谐广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旋律。应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的要求来统揽全局,应在创新、求实、拼搏、学习等方面下功夫、谋发展、求和谐。 以创新精神谋发展求和谐。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与动力。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广东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亿元、人均369元发展到XX年的亿元、人均17213元,从而摆脱了落后状况,并跃升到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位列第一。这是广东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决践行改革开放路线,开拓创新的结果。创新的核心是观念,没有新观念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过去的25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广东人创新了许多新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新观念的突出代表。珍惜时间、追求效率、讲究金钱,这些在今天看来并不稀奇的观念,在当年可是震撼一段时期的全新观念。为什么这一新观念会产生震撼的作用?就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一个人的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途径与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0919417.html,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途径与模式 作者:姜兰芳许丽萍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 [摘要]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协调的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多种自主活动,确立科学的幼儿和谐个性发展目标,拓展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自主空间,建构有利于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自主活动;个性;儿童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与此相对应,很多教育者提出要在教育领域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由此发展孩子的和谐个性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幼儿在园生活大多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当前教师在利用幼儿自主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时,普遍存在相应策略缺乏、对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等问题,这使得幼儿园在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幼儿和谐个性的内涵,并探讨在幼儿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和谐个性的可行性,以此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 要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做出界定。这有助于我们寻求更多的教育理论支持,也是使后期的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前提。具体而言,我们应主要把握三个核心概念。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幼儿个性界定为3-6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通过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和综合已有理论,我们确立了构成儿童和谐个性的4个要素:1独立不孤立——勤于并善于自主生活、学习,能够较好地融入集体;2自信不自负——乐于接纳自我,适宜表现自我;3合作不盲从——善于交往合作,富有独特见解;4创新不随心——勇于开拓创新,符合现实逻辑。基于

和谐促发展(和谐社会演讲)

和谐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促发展.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有这样一则寓言:雨过天晴,一株牵牛花,攀附着壮健的松树旺盛地生长起来,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牵牛花看到自己美丽的颜色,就整天夸耀自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娇艳,最高贵的名花.有一天,松树实在无法忍受,就对牵牛花说:"朋友,请不要炫耀了,看看你是依靠什么才长大的吧!你既不能独立生活,又经不起风吹雨打,即使衣服穿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住你的软弱." 我想,如果说烟草行业是一株"牵牛花"的话,那么,国家烟草政策和专卖制度就是一棵"大松树",烟草行业这株"牵牛花"再漂亮,也离不开这棵"大松树"的扶持. 国家局姜成康局长近年来反复强调:"烟草实行专卖,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以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更不能以烟谋私,非法牟取个人利益.","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不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迟早会导致社会的谴责,群众的不满和消费者的抛弃!在烟草行业走向联合重组的大势下,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一点成绩和利益,更不能像牵牛花那样,认为成绩是自己的,而应该顺应潮流,集中力量,依靠国家专卖这棵大松树,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国家,离开社会,离开广大消费者,任何行业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只有融入到社会这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之中才能生生不息,繁衍壮大.对烟草行业来说,其生存,发展比一般行业更要紧紧地依靠国家,依靠社会,依靠广大消费者.如果说国家利益,消费者的

凝心聚力促和谐科学发展铸辉煌

凝心聚力促和谐科学发展铸辉煌 新城中心学校始建于1937年3月,已走过了75年的发展历程。 在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拳拳的爱心培育校园文明风尚,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一、明确办学目标,创新办学理念,构建独特的校园风格。 我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教育”的主线,在全体教师中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乐于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努力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成功的乐园,成为师生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因此,我们确立如下理念: 1、办学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育未来需要的人才。 2、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 3、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一切为了孩 子的四十岁着想。 4、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精诚管理,营造爱校敬业、 民主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校管理文化,锤炼一个高凝聚力的中层团队,历练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 在以上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建设: 1、为了每位教师的终身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得到发展,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

我们努力创设条件让教师参观学习、外出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境界。2010年以来,我校参加国培的教师有刘敬彬等20人次,参加市县级培训的达到每学期30余人次,从这方面更加关心教师,逐步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感。 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把竞争机制引入进来,树立“优秀教师是竞争出来的”观念。 2、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 1)、通过大课间、体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打造学生健康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 2)、创建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注重对学生仪表、礼仪等日常行为的规范,使学生形象健康,举止文明,语言规范,塑造优良形象。 4)、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音乐、美术、科技制作等对学生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终生发展受益。 5)、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健全学生身心。利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让他们在综合实践中全面提高。 6)、提倡主题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营造书香氛围的校园,打造阳光快乐的校园文化。 7)、实施家校共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 围绕办学目标并结合明德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明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训,“弘志、明德、勤劳、朴实”的校风,“博学、慈爱、严谨、求真”的教风和“勤学、好问、合作、创新”的学风。

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空气质量、汽车尾气排放、收入差距、地区差别、安全生产、看病难、看病贵、教育公平、沙尘暴、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些社会关注率极高的热点,正是深化改革中亟须解决的“经济一腿长、社会一腿短”的突出问题。人们看到在过去的五年,党和政府情系民生,脚踏实地着手解决这些难题。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应运而生。 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引导和支撑,成为“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闪光点。 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十五”时期起步的和谐文化建设,推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社会生活中,它的突出功能,就是引导人际和睦、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文化给“和而不同”的文明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一场又一场报告会,一次又一次电视访谈,共和国的部长们面对群众,讲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解答群众心中的疑虑。人们还记得,为了解决钢铁、水泥、电解铝投资过热等问题,中央决定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相随而来的,是各种议论甚至争论。为了统一思想,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宣部等五部委举办的报告会上,耐心解疑释惑。和谐文化,就是这样,对于不同认知讲沟通,遇到不同意见讲疏导。在改革进入攻

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刻的“十五”时期,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提出,深得民心,吸引人心;和谐文化的建设和推广,凝聚了不同利益群体创造新生活的意志和情感,把全国上下方方面面拧成有序改革、开拓创新的合力。 和谐文化给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三下乡”活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这些活动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时期开展的以人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使尊重人、关爱人、帮助人的理念成为和谐文化创建的主旋律。 关系千家万户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得人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公安、司法,与未成年人相关的社会各方面,为了还给孩子们一片净土蓝天,编唱新童谣、整顿网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开办家长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人们注意到,在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大协作中,全社会关爱孩子、孩子尊敬长辈的和谐新风,给“和谐文化”作了很好的注解。尤其是在和谐文化的创建中,全社会对农民、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关心蔚然成风。北京市有万适龄农民工子女在中小学就读,其中70%就读在北京市公立学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启动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_途径与模式_姜兰芳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 (总第185期)No.05,2010Serial No.185 收稿日期:2010-1-20;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0-2-25 *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自主活动中促进幼儿和谐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a/2006/02/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许丽萍,E-mail :xlp0006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0919417.html,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与此相对应,很多教育者提出要在教育领域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由此发展孩子的和谐个性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幼儿在园生活大多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当前教师在利用幼儿自主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时,普遍存在相应策略缺乏、对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等问题,这使得幼儿园在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 心。 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幼儿和谐个性的内涵,并探讨在幼儿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和谐个性的可行性,以此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 要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做出界定。这有助于我们寻求更多的教育理论支持,也是使后期的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前提。具体而言,我们应主要把握三个核心概念。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幼儿个性界定为3~6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相 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通过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和综合已有理论,[2][3]我们确立 了构成儿童和谐个性的4个要素:1.独立不孤立———勤于并善于自主生活、学习,能够较好地融入集体;2.自信不自负———乐于接纳自我,适宜表现自我;3.合作不盲从———善于交往合作,富有独特见 解; 4.创新不随心———勇于开拓创新,符合现实逻辑。基于这些核心要素,我们制定了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儿童和谐个性的发展目标,以便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 (二)什么是和谐 所谓和谐,在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和睦,配合适当或匀称。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所谓“个性和[摘要]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协调的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多种自主活动,确立科学的幼儿和谐个性发展目标,拓展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自主空间,建构有利于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自主活动;个性;儿童发展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途径与模式* 姜兰芳许丽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张家港 215600)69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切实有效地处理当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一些不和谐因素。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这些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为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诸多现实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这方面,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尤其应当以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正确地提出并分析问题,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从消极方面影响社会和谐。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相反,如果笼统地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词语和其实对之不甚了了的“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等等,在大众传媒上作声调高亢的空泛议论,则是颇为不妥的,是

对社会情绪的一种误导。再如对与此有联系的社会阶层状况的评价。十*大提出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以及社会各个新阶层在 内的“****建设者”的概念,但目前在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写作者”那里,已几乎不提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简单化的两分法来概括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状况,所谓“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穷人”与“富人”,并将二者对立起来,甚至以此作为对人划线的善恶标准。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在于:真实而不是歪曲地反映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发展的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而不是起相反作用的,究竟是哪一种看法?是关于****建设者的分析判断,还是那种简单化的两极对立的看法?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很难,进入必须对旧体制的基础和核心真正进行攻坚的阶段以后,中国的改革尤其难。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很难,当要素市场上积累、集中了几乎一切深层次体制障碍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尤其难。当前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都与这种困难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和市场化,进而怀疑、否定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的那些议论会再次多起来,有些来自境内,有的来自境外,同声相应。随之而来的,是在意识形态上会再次引起一些复杂的情况。不是说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而是说有许多问题——突出地存在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企业改革以及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实际上是由于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阻

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关于建设低碳金溪的认知与思考 金溪县老科协傅南轩 摘要:本文阐述了发展低碳社会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结合实际对金溪县近几年来实施“一大四小”工程、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生态经济、营造低碳生活等四方面所作的成绩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对建设低碳金溪提出了坚定发展信心、培育低碳生活、厉行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科学思考。 关键词:节能减排生态经济低碳金溪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增长,引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温室效应的加剧。从而导致冰川融化,空气污染,水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并逐渐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国的境况更是不容乐观,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加速增长。在这种状况下,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为此,国务院前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单位和谐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单位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年来,在总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为全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说是一门管理科学,有很强的政策性和规律性。因此,我们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由“随意”变“有序”,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从工作机制上入手,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健全可行的机制作为

保障。近年来,我处建立健全了四个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形成了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了《工程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机制》,完善了《职工文明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三是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三个文明目标考核之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四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反馈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从工作内容上入手,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要与文明创建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虚功实做,使职工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一方面,我们围绕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两大主题开展主旋律活动,不断弘扬“铺路石”精神。在党建方面,我们开展了“支部共建活动”、“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在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开展“三学一创”活动。通过对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等当代楷模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树立起自学成才的信心与决心。在“七一”、“十一”等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开展一系列活动,既突出了主题,又振奋了精神。另一方面,利用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

人类正在从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谋求社会发展的模式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于实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 人类正在从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谋求社会发展的模式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转换。因此,在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成为国际上衡量工程优劣的三个重要指标,各发达国家和迅速发展中的国家及地区都十分重视研究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正在转变成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其间,发端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事工程的项目管理研究为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全球范围内着名的“绿色运动”,使绿色产业应运而生,随之对工程项目进行“绿色管理”的观点开始了人们的思维,“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正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在研究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时,笔者将20世纪70年代闻名于世的“绿色运动”和这场运动之后产生的“绿色产业”相联系,从分析“绿色运动”和“绿色产业”的关系中发现,通常所说的“绿色”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节约,二是回用,三是循环。 这里的节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节省原料,第二层是节省能源。关于回用,美国系统论专家E.拉兹洛指出:“当我们从初级组织层次的微观系统走向较高层次的宏观系统,我们就是从被强有力地、牢固

地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走向具有较弱和较灵活的结合能量的系统。”这就是说,在一个层次结构中,随着层次由低到高的推进,系统的结合度呈现递减趋势。当自然界中高层系统解体时,低层系统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零部件”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高层系统。“绿色”的回用规定要求产品遵循自然系统结合度递减原理,满足资源重复利用所需要的“可拆性”前提。 说到循环,生态系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开放的闭路循环系统,构成“生产-消费-复原”的闭合链条,实现着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而人类近代社会形成的生产模式却是“原料-产品-废料”的断裂链条。人类生产投放的物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产品,其它部分则作为“三废”投向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人类应该师法自然生态系统,按照循环原理,补上“废料-原料”这段链条,从而节省原料和能源,减少污染,将生产和生活系统整合到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 结合前面所述“绿色”的内涵以及我国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笔者提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在英国建造学会对工程项目管理定义的基础上,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定义如下: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指标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和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的即是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从微观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获得项目的成功,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看,就是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在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范文最新推荐------------------------------------------------------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要求、基本方向、基本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基本涵义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新诠释。当今世界,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强音,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各国家、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但是,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人们最初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把可持续发展、合理发展、社会综合发展等理念引入发展范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理念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科学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 1 / 11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与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双管齐下,在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外部约束。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群众参与中养成。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高低不单纯是个人素质高低的问题,它取决于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因此,作为中国国民,应积极主动践行文明主导先行精神,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公民。自觉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道德观念新发展新需求紧密融合,逐步改变自己与现代文明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崇尚文明、道德、礼貌、卫生、秩序的生活理念与精神追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宣传教育中促进。充分利用手机信息、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强化国民文明素质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座谈、培训讲座、主题活动开展、典型树立等方式深化国民文明素质培养理念。紧紧抓住影响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90年代初,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抚松县第三中学联合开展了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改实验研究,致力于思想政治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着重探索了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途径。 1.“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形成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学习认知过程,又是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其本质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为先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解决“无知”和“有知”、“认知”和“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三

对矛盾;这三对矛盾的依次解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呈现“明理”、“笃信”、“力行”等三个阶段性变化(即知、信、行等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把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从而实现知、情、信、意、行等品德要素的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全面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三项教学任务的要求。这个规律描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知、信、行等要素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的基本过程,因而称之为“知信行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规律”。它揭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内在的顺序结构,说明了教学过程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实验的方向和道路。 依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其教学的主要矛盾,东北师范大学洪俊、吉林抚松三中宿俊等老师构想并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简称“知信行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入心——明理——解惑——力行”。 所谓“入心”,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是针对中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