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汉语虚词

现代汉语虚词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形、话用之间的区别,到底应当以什么为标准。而在这些问题当中,有关虚词与实词的功能和性质、确定和划分、范围和分类等问题,始终是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

从《马氏文通》创立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词的意义一直是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标准。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到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一直到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几乎都是以意义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的,尽管各书的语法体系和词类系统并不相同。然而,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结构主义语法开始逐步兴起,并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有关必须根据语言形式、词的分布和句法功能划分词类的理论和观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五十年代以后,一些以结构主义理论为背景的语法著作,譬如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Mandarin Primer An Intensive Course in Spoken Chinese》又译《国语入门》)、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等相继面世,与此同时,胡附、文炼在《现代汉语语法探索》中也提出了根据广义形态划分词类的观点。此后,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以及几部有代表性的几部高校《现代汉语》,也都采用了句法功能的分类标准。朱德熙的在《语法讲义》中还进一步提出过划分汉语实词和虚词的五项标准:一、从功能上看,实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虚词不能充当这些成分;二、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表化、性质、状态、处所、时间等等,虚词有的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三、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四、绝大部分实词在句中位臵是不固定的,可以前臵,也可以后臵;五、实词是开放的,虚词是封闭的。所谓开放,就是难于在语法书中一一列举其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就是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大的类。

与此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汉语作为一种缺乏严格意义形态变化的语言,在划分词类时仅仅根据句法功能,完全不考虑意义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又提出了以意义为基础,以功能为依据的两方结合、互相参照的标准。比如一九五六年制定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就已经提出了将意义和功能两项标准并举的方案。它认为:?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能够作句词,就是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关的词就能够成为句子,回答一定的问题。实词都有实在的意义,表示实体事物以及实体事物的动作、变化、性状、数量等概念。?,?虚词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句子成分,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这是当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具体操作时没能将这些标准很好地结合起来,贯彻到底。

应该讲意义和功能相结合的标准还是比较完备的,但是,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我们在具体分类和归类时,有时还是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虽然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相通的——语言中的词,凡是意义比较虚化空灵的,往往也就是那些表示各种语法功能和关系的词,这些词大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所以可以归入虚词;反之,那些意义比较具体实在的词,主要用于表示各种事物、行为、性状等,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所以可以归入实词。然而,意义和功能又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譬如现代汉语的副词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它们的意义大都比较虚化,主要表示各种功能义和语法义,但却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所以有人把它归入实词,有人把它归入虚词。又比如方位词就其功能而言,同介词很接近,都是体词性词语的附着词,但是所表示的意义同方位名词并无多少差异。趋向词在语义上同趋向动词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现在主要是表示时态的,在功能上接近于时态助词,同趋向动词并没有多少共性。此外,叹词和拟声词的情况更为特殊,它们经常充当句子成分,但很少充当句法成分,一般都没有明确的意义,只能表示具体的内容或情感,无论归入虚还是实,似乎都不很合适。

即使撇开标准的问题不论,仅仅就虚词和实词这对名称来看,也确实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前面已经指出,所谓?虚?和?实?,实际上是一种传统语文学上的语义类别,而从其当前的使用看,又是一种现代语法学上的功能类别,这就形成了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悖论,很难做到名实相符。换句话说,将汉语的词首先分为虚、实两大类的做法,在称名上很容易引起误解。?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许多问题、纠葛由此而生。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

由此看来,要想避开上述矛盾,彻底解决虚实归属的分岐,?光在‘虚’‘实’二字上琢磨,不会有明确的结论?。因为汉语中有相当一些词正处在由实向虚的转化过程中,其本身的虚实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要想顾此就必然会失彼。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走出虚实两分的老传统,另辟切实可行的新途径。也就是说,必须给汉语词类寻找一个新的分类体系,而不宜继续纠缠于虚实之争。

考虑到汉语词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汉语词类的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大致有两种方案可以采用。一种分类方法是首先根据语法功能和表达功用将汉语的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充当句法成分、表示意义为主的表义词,一类是以充当句子成分、模拟声音为主的表声词(又可以根据模拟声音的不同,分为拟声词和叹词)。仍后根据词类的句法功能和搭配功能,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再将表义词一分为二。一类是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内容词(notion word),一类是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功能(function word)。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它们一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并且大都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后者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趋向词,它们一般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并且大都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与此同时,将汉语的副词再一分为二,将那些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半开放的描摹性副词(接近于情态副词)归入内容词,称之为状词(或方式词),那些以表示功能意义为主的半封闭的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

归入功能词,仍然叫副词。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基本上不顾词类的句法功能,主要根据数量的开放和封闭,将汉语的词分成两类:一类是不可以列举的、仍在不断增加的开放类词(open-class word),一类是可以列举的、一般不再增加的封闭类词(close-class word)。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提出开放类词和封闭类词五个方面的区别:a开放类词大都信息量大,基本上都是内容词(notion word),封闭类词大都信息量小,基本上都是功能词(function word);b开放类词都是不定位的、自由的,封闭类词有相当一部分是定位的,粘着的;c开放类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封闭类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相互关系上;d开放类词大都发音清晰,声调固定,封闭类词则有相当一部分发音较轻,声调易变;e开放类词大都出现频率低或中等,封闭词大都出现频率高或较高。根据上述标准,开放类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它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封闭类词包括副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这些词虽然大都符合上述五条标准,但是在语法功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们有的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有的主要充当句子成分,有些则既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上面前一种方案的缺点是,首先是必须彻底改变近一个世纪的汉语词类基本格局,尤其是将传统的虚实两分降格为第二层次的分类关系;而且必须将副词两分,再增加三个新的词类,方位词、趋向词、方式词;操作起来可能不太顺畅,其可接受性可能要差一些。其次是少数词类还是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比如量词虽然也是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但其功能上却是不自由的;语气词归入功能词也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它们主要是表示情态和情感、语气和口气的。

后一种方案的缺点是,首先是没有将拟声词和叹词同其他表示语义的词区分开来,它们同其他封闭类词其实并没有什么共性。其次是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这四类词同其他封闭类词在数量,功能和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是由于它们都具有大致可以列举的特点,才被归入封闭类词的,在分析和操作时有可能引起混乱。

四、我们的基本观点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离散的、孤立的观点来研究词类,总是希望找出词类内部的周遍性特征和外部的排他性特征,以及不同词类之间的明确的区分标准。其实无论是实词虚词的内部,还是各种词类的内部、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而不同词类之间倒反而会存在许多相似点和共同点,词类之间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别实际上都是一种以程度强弱为序的连续统。而且,无论是词的语法意义还是句法功能,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定式。所以,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分类观点,都应当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汉语词类的宏观和微观的研究。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词的分类和归类是两回事。分类是从宏观上、理论上对一种语言中的全部的词加以区分,分类时当然要提出一系列分类的标准。而归类是从微观上、实践上对语言中的具体的一个一个词进行鉴别,确定其归属。所以,分类时,更多地需要考虑的是理论问题和体系问题,而归类时更多地遇到的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诸如兼类、同形、活用等问题。可肯定,即使在分类时考虑得相当周全了,但是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实际,就必然会遇到许多两可两难的情况。所以,我们在确定分类标准是应该尽可能地从归类的可操作性这一角度加以考虑。

对于前一种方案,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实际词语的具体归类和鉴定,不断地加以推广、修正,使之能够逐步地完善并得到认同。至于后一种方案,我们觉得,可以略作调整,重新两分:开放类分成全开放和半开放两个小类;封闭类也分为全封闭和半封闭两个小类。全开放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半开放的有区别词和副词;全封闭的有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半封闭的有数词、量词和代词。理由是因为区别词和副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尽管目前的数量尚可列举,但仍在不增加之中,所以是半开放类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虽然数量是确定的,而且也不会有较大的增加,但是对照上述封闭类词的五项标准,它们显然不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那么典型,那么与其吻合,所以是半封闭类词。

详细比较上面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权衡两种方案的利弊,并考虑分类的实用价值及其可操作性,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前一种分类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可能更符合词类的实际情况,也更便于人们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各种词类。然而,尽管我们也提出了理想中的分类方案,同时表明了对两种方案的选择态度,但是,我们还是不宜完全按照前一种方案来具体操作,因为该方案毕竟还不是一个经受过实际检验的相对成熟的分类方案。而且,考虑我们的基本性质,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只是整套丛书中的一本,我们仍然需要维持传统的虚实两分的基本格局,保持以往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各种词类及其名称。至于一些具体的非全局性的问题,我们则作了一些局部的变动,譬如将方位词和趋向词分别从方位名词和倾向动词中分离了出来,归入了准虚词。

第二节、现代汉语虚词的类别和范围

一、典型虚词和非典型虚词

如前所述,我们所采用的词类体系、虚实分类主要还是依据语言学界通行的语法体系、并尽可能地使用语言学界都熟悉的语法术语。但是,在维持整个语法体系的基本格局和采用通行的术语名称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对通行的虚词观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动。首先,根据词类的句法功能和分布特征,并结合参照下列八项区别性标准:a意义的虚化与实在,b搭配的粘着与自由,c句位的定序与变序,d数量的封闭与开放,e用频的较高与较低,f读音的变化与不变,g成员的参差与整齐,h发展的缓慢与迅速;扩大了虚词的范围,细化了虚词的分类。在我们中,虚词总共有八类,它们分别是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方位词、趋向词、标记词。

其次,本着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从典型理论的角度出发[3],根据意义和功能相结合的分类标准,还应该将现代汉语的虚词分成两大类:典型的虚词和非典型的虚词。典型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非典型虚词包括副词、方位词、趋向词、标记词四类。

典型虚词基本上都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共性:a不能充当句法成分,b搭配关系粘着定位,c没有明确的词汇义,d数量全都严格封闭,e使用频率相对较高,f内部成员个性突出。当然,这四个词还是有着各自的特点。从与实词的关系看,介词和助词主要用于短语层面,而连词和语气词主要用语句子层面;从所表达的语义功用看,连词主要表示关联义,介词主要表示关系义,助词主要表示附加义,语气词主要表示情态义。

非典型虚词大多数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共性:a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或句子成分,b词汇意义相对虚化空灵,c搭配关系受到一定限制,d处在由实而虚的变化中。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由于内部成员虚化程度不一,功能和意义不相对应,再加上历史传统和现实理论的矛盾,副词始终介乎于虚实之间。最后,方位名词和趋向动词中的一部分已经或正在虚化,功能上趋向于粘着定位,主要表示抽象的时空关系;这些从方位名词和趋向动词中分化出来的准虚化部分,可以称之为方位词和趋向词。有关这四类非典型虚词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下面有还要进一步说明。

我们曾经在《现代汉语虚词》一书中曾经将叹词和拟声词归入非典型虚词,现在我们已经改变观点,认为叹词和拟声词都是以模拟各种声音为主的,只有具体的内容,而且经常充当句子成分,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所以,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叹词和拟声词都是声词,是一种特殊的词类,它们既不是实词,也不是虚词。完全可以单列一类而专门研究。

二、副词的性质和虚实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充当状语,看似比较简单;其实,一些常用副词的功能和用法并不简单。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类词,其内部各小类、各成员在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这种状况,即使到了世纪之交的今天,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就连有关副词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性质、归属、范围、分类等,还是难以取得相对一致的共识。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其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

的分岐,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汉语副词自身的特点;二、各家分类标准的差异;三、历史传统观点的影响。

首先,从副词本身看。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词类。主要表现以四个方面:A.由于虚化程度不一,汉语的副词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比较淆杂而模糊的集(set)。一方面其外延不甚清楚,范围不易确定,同形容词、区别词、时间名词、连词、助词、代词、语气词等都存在着交叉纠葛的现象,需要划界分辨。另一方面其内部又不是一个均匀(homogeneous)的整体,其内部各小类,甚至各成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用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B.在句法功能方面,副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重叠,还有一部分副词可以单独成句和回答问题。从搭配关系来看,大多数副词具有定位、粘着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副词,尤其是语气副词,较为自由、灵活。C.在所表示的意义方面,情态副词的意义相当实在,语气副词的意义则相对比较空灵,关联副词则又是相当虚化。就各自的表达功用而言,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主要表示限制和区分,以表示概念义为主;情态副词主要表示描摹与修饰,以表示词汇义为主;语气副词主要表示语气与情态,以表示评注义为主。否定副词主要表示判断与命题,以表示逻辑义为主。关联副词主要表示连接与衔接,以表示句篇义为主。D.从副词的数量和范围看,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以比较宽泛的标准界定,现代汉语副词的绝对数量接近一千,但比较典型和常用的副词充其量也只有六百多。[1]比起介词、连词、助词等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词,副词的数量要多得多,情况也更加复杂,但比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开放类词又要少得多。总之,副词似乎一类是介乎于虚与实、开放与封闭之间的词。

其次,从分类标准看。多年来,人们在确定副词虚实归属时,提出了一系列互相矛盾的分类标准。大致有四个方面:1.以功能为主的标准;2.以意义为主的标准;3.功能意义兼顾的标准;4.其他综合性标准,譬如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等等。凡是比较重视句法功能的,一般都将副词归入了实词,凡是比较重视意义虚实的,则往往把副词归入了虚词。问题还不限于此,即使同样都重视功能,有人认为只要能充当句法成分的,就应该归入实词;有人则认为,只有那些能作句子基干成分,或者能单独成句的,才可以归入实词。即使同样从意义出发,也会产生分岐:有人根据一部分副词意义较实,将副词归入了实词;又有人根据一部分副词意义较虚,将副词归入了虚词。而采取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要想两面都兼顾,又总是难以做到;结果往往只好顾一头弃一头,或者杂糅混一,自相矛盾。此外,又有人提出了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开放与封闭以及使用频率、语音弱化等一系列相关的参照标准,以此作为确定副词虚实的依据,然而,由于副词本身的情况过于复杂,这些标准很难真正贯彻到底。因此也就很难彻底解决问题。总之,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同的标准也可能引出不同的结论,这就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最后,从历史影响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当中,虚词研究一直占有相当的地位,尽管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但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所谓的?词?、?辞?及?语助?等虚词的训释了。由于当时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讲清经文及其注释中的那些辅助性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副词在这方面又是最为复杂的,所以,副词研究在自古以来的虚词研究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相应的,在总结和继承古代各种训诂积累和虚词解释的基础上编纂的各种类型的虚词词典,无论是近、现代的还是现、当代的,几乎都是包括副词的。而且,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早期语法书,包括《新著国语文法》、《中国文法要略》、《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修辞讲话》等,几乎都是以意义作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的。这样一来,?副词属于虚词?,这一严格地讲,只是语文学的分类观点,长久以来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变。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得人们在确定副词性质与虚实归属时,常常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词的分类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句法功能类别,分类的目的就在于了解词的句法特点,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分类的标准自然应该是词的句法功能。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这两个方面,所以,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完全有理由成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副词理所当然应该归入实词。从理论上讲,这也是符合结构主义分布理论的唯一正确的做法。

另一方面,词的分类又离不开意义,意义标准必然要成为划分词类的基础,至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项。如果所分出来的词类同意义不相吻合,一般说来就较难被广泛地认可。而汉语副词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词的意义比较虚化,比如?就、才、刚、还、都、更、便、又、再?等等。将这些词划归实词总使一些人感到不合语感,难以接受。再加上一旦把副词归入实词,势必同传统的虚词训释和通行的虚词词典产生分岐,从而使得现代语法分析同传统的虚词研究相脱节,学校的教科书与一般的虚词辞书相抵悟。这不仅会使广大学习者感到困惑,而且还会影响到副词的研究与教学。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顾副词的句法功能特点,仅仅考虑一部分副词的意义比较虚化和历史上副词都是归入虚词的,并参照其他一些相关的标准,将副词都归入虚词,以便同历史传统和虚词词典的编篡相接轨,那么,这样做不仅会打乱语法体系的严密性和一致性,而且,这种同副词本身语法功能不相符合的归类,对于真正认识副词、掌握副词的规律也不会有多大的意义。由此看来,要想避开上述矛盾,彻底解决副词归属的分岐,?光在‘虚’‘实’二字上琢磨,不会有明确的结论?。因为副词本身的虚实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要想顾此就必然会失彼。鉴于副词本身的特点以及?虚词?、?实词?这对名称本身所带有的历史积淀,我们认为,唯一可行的,也是彻底解决的办法就是走出虚实两分的老传统,另辟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总之,必须给汉语副词寻找一个新的归属,而不宜继续纠缠于虚实之争。不过,这样做必然要牵涉到整个汉语词类体系的建立与内部再分类等一系列带有全局性的理论问题,论证相当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讲清的。所以,考虑到我们的性质以及读者的接受习惯,我们姑且还是将副词算作虚词。

总之,我们现在的基本观点是副词两份法,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半开放的、使用频率不太高的、基本定位——主要充当贴身状语的那些词,而且一般不会有句法关联功能和主观情态功能的,可以称为实副词、状词;归入实词。而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半封闭,相对灵活——可以位于句首或其他句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尤其是有相当一些已经具有人际的情态功能和篇章的关联功能的哪些词,仍然称为副词,严格意义上的副词;归入虚词。

三、方位词

1.性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的数量不多,使用频率很高。对于其性质,一直存在着不很科学的认识。譬如《现代汉语词典》对方位词的解释是:?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和位臵的,分单纯和复合的两类。?同样,现今通行的语法书和教科书也都是以语义作为基本的依据的,几乎都认为:凡是可以表示方向和位臵的词都是方位词;而且,一般也都把方位词当作一个特殊小类或附类归入了名词。我们认为,既然词类主要是反映词的功能和分布的的类,如果仅仅根据意义?表示方向和位臵?来确定方位词,那么,就有可能混淆了方位词和方位名词的界限。所以,我们确定方位词时,虽然也需要参照语义特征,但主要还是应该依照词的功能和分布。据考察,现代汉语的方位词的语法功能有以下两点:

A后臵性。方位词只能附着在其他词语后面以构成方位短语,而不能作为修饰成分位于其他词语的前面。

B 粘着性。方位词同所附词语之间必须紧密相联,中间不能插入其他任何连接成分或辅助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也就是说?地上、楼下、山中、城南?这四个方位短语,同?地板上面、大楼底下、群山中间、小城南面?这四个偏正短语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后附的,前主后从;后者是前加的,前偏后正。前者中间不能插入?的?,后者可以。也就是说,在上面八个短语中,?上、下、中、南?是方位词,而?上面、底下、中间、南面?是表示方位义的名词。

当然,如果要想正真做到名正言顺,那么,将方位词称之为后附词或者后臵词似乎更加合适,也更能反映该类准虚词的语法功能特征。然而,考虑到这些词所表的语义同方位毕竟还是具有一定联系的,而且,方位词这一称名已经约定俗成,为人们所熟悉,所以本书还是沿用旧名,只是将方位词和方位名词——表示方位的名词区别了开来。

2.范围。方位词是一个封闭的类,包括单纯的、附加的和复合的三类。

单纯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左、右,里、外、内、中、间。

附加的又有两种,加?之?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

中、之间;加?以?的有: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

复合的只有三个:上下、前后、左右。

按照本书的观点,由于下列各词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的后臵性和粘着性,所以都不是方位词,而是方位名词。比如:上边、下边、前边、后边,东边、南边、西边、北边,左边、右边,里边、外边、旁边、一旁;上面、下面、前面、后面,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左面、右面,里面、外面;上头、下头、前头、后头,东头、南头、西头、北头,里头、外头;东北、西北、西南、东南,面前、跟前、以前、头里、底下、里外、当中、中间、内外、其中。

3.基本功能。方位词的基本功能是附着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比如:书上、地下,天空中、世界上、同事间,三天内、组织上、计划外。

?前、后、上?等可以附在指称性的谓词和谓词性短语的后面组成方位短语。比如:

用餐前、完工后,天亮之后、解放以前,修改锤炼上(下工夫)。

多数的方位短语都可充当介词宾语,以组成介词词组。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方位短语前再加上介词组成介词短语。比如:

由瓶中(往外冒)、从思想上、在这个世界上、自从那天晚上以后。

另一种是直接?在……上/下/中?这三个固定框架中填入相应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在音韵研究上(花了不少工夫)、在建设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这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没有介词,方位短语也成立;后者没有介词,方位短语不成立。

4特殊功能。单纯的方位词和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充当句法成分。主要有三种:A成对地出现在成语和熟语中,可以充当主语,例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一榔头,西一棒。前怕虎,后怕狼。

B 用在一些表位移的动词前面,可以充当状语,例如:

南下、北上,东进、西征,后撤;左转弯、右转弯。上下打量了一番。

C 用在一些表方向的介词后面,可以充当介词宾语,例如:

朝南、往右、向前,从南(到北)、由上(而下)、自下(而上)。

一般说来,在一个方位短语中,被附着的词语表示基准,方位词则指示方向、位臵、范围、界限等。所以说,被附着的词语是处于主导的制约地位的,它们的存在决定了对方位词的选择和限制,当然,方位词对被附着的词语也有一定的反制约作用。从整体上看,方位短语的语义功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处所、时间、范围、状态。

1.表示处所。除?以前、以后?外,其他的方位词都可以用于表示处所。其所附对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内部实在的物体,另一类是一个内部空心的物体。

附在内部实在的物体上面时,用什么样的方位词,取决于该物体本身的形状。如果该物体是点状的,那么就只能用?上?。比如:塔尖上、树梢上、立拄上、山顶上。

如果该物体是面状的,那么主要用?上、下?。比如:床上、墙上、地板上,楼下、天下、月光下。偶尔也可以用其他方位词。比如:天安门前,云层之上。

如果该物体是线状的,那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都可以用。比如:河东、路西,护城河前、起跑线后,膝盖以下、长江以北,厢房前后、铁路线左右。

附在内部空心的物体上面时,用什么样的方位词,取决于该空间有无边际。如果该空间有边际,那么?里、内、中、间,以内、以外、之中、之间?都可以用。比如:瓶中、箱内、工厂里,西直门内、围墙之中、两军之间。如果该空间无边际,那么?上、中、里,外、之外?都可以用。比如:天上、海里、关外,天空中、大门外、长城以外。

2.表示时间。表时间的方位短语大致有两种,一种主要表示时点,另一中主要表示时段。表示时点的方位词主要有:上、前、后、之前、之后、以前、以后。比如:八岁上、吃饭前、解放后,上课之前、入党以后、开学前后。表示时段的方位词主要有:里、内、中、间,以内、以外、之间、之内、之中、之外。比如:三年内、文革间,一个月内、春夏之间、几天之内、八小时以外。

3.表示范围。表范围的方位短语可以分为三种:团体组织、数量度量、概念状况。表团体组织常用:上、内、外、中、里、间、之间。比如;校内、国外、厂里,组织上、群众中、邻里之间。

表数量度量常用:以上、以下、之上、之下,上下、左右。比如:三十五岁以下、二百公斤以上,六十公分上下、二十公里左右。表概念状况常用:上、中、外、里、间,以内、以外、之内、之中、之外。比如:思想上、计划内、氛围里、言谈间,预算以外、意料之外。

4.表示状态。可以表状态的方位词只有:中、里、下。比如:发展中、朦胧中、昏迷中、私下里、背地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家的启发下。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说的表义功用只是这些方位词的典型的、一般的功用。其实,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方位词的表义还存在着灵活性的特点。灵活性是指有时人们在使用方位词时有时并不注重物体的外在形状和特征,而仅仅把该物体作为表达方向的一个参照,从而可以自由地选用不同的方位词。譬如同样是?山?,可以认为是实心的,也可以认为是空心的;可以认为是一个点,也可以认为是一个面;可以同被参照物相连接,也可以同被参照物相分离;只要表达需要,就可以附上相应的方位词。比如?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山南、山北、山里、山外、山中、山间?等附加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

方位词是一种准虚词,与一般的实词相比,其意义是比较空泛的;但是和严格意义上的虚词相比。其意义又相对实在。如前所述,方位词的句法功能在于从后附着,语义功用在于表示方位和方向。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方位词的语义在很但程度上取决于其所附的对象的语义特征,这就形成了方位词语义的一系列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定向与泛向、对称与失衡、确切与模糊。

1.?定向?和?泛向?。定向是指方位词的所指就是它们本身所表示的实际方向,而泛向实质是指一些常用的方位词的所指并无明确的方向。一般说来,凡是方位义比较明确、不很常用的方位词,譬如?东、南、西、北?等都是定向的。而那些方位义相对模糊,比较常用的方位词,譬如?上、下、中、里?等都可以是泛向的。也就是说。这些方位词,除了表示其固有的方向之外,还具有不确定方向的特征。正因为常用的方位词大都具有定向和泛向的双重性,从而造成了方位短语表达上的交叉现象和理解上的歧义现象。比如?墙上、头上?既可以表示?墙?和?头?的上方,也可以表示?墙?和?头?的某处。再比如?地上?和?地下?、?心上?和?心中?、?水上?和?水里?所表达的意义都是部分重合和交叉。所以,?大海中?、?大海里?和?大海上?这三个方位短语都可以互换而基本语义不变。?定向?和?泛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方位词的表现力,也为不同语义特征的名词对方位词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

2.?对称?和?失衡?。总的说来,方位词的形成和使用基本上是比较对称和齐整的。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南就有北,如此等等。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与一些同类词语的搭配中,方位词的呈现常常会出现失衡的现象。所谓失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词义相对的词语并不具有相对称的方位短语。尤其是?上?和?下?的不对称:有?脸上、身上,早上、晚上,马路上、世界上、事实上?却没有相应的?X下?。同样,有?节下、年下,乡下、眼下,月光下、情形下?,也没有相应的?X上?。另一种是对称的一对方位词,在使用频率方面极不平衡。不但语义不同的方位词之间使用频率不平衡,而且语义相近的方位词之间使用也不平衡。比如?里?和?中?的语义相似,但一般都说?空中、胸中?,?耳朵里、背地里?,而不是相反。再譬如?里?和?内?语义接近,虽然?厂里、市里?和?厂内、市内?都可以说,但前者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为?厂里、市里?还可以表示该机构和领导层。

3.?确切?与?模糊?。方位词的方向性是客观存在的,确定无疑的,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方位词就会随着不同的语境呈现出确切或模糊的表义特征。譬如?两年之内??两天之内??两秒之内?,同样都是使用了方位词?之内?来限定时间,但由于参照系数大小不一,其准确性自然也就不同。再比如?杭州市里?、

?杭州市的西子湖中?、?杭州西子湖中的一条小船上?,其范围越来越小,准确性越来越高。一般的规律是,其参照系数越小,精确度也越高。然而,人们有时为了追求简洁明快,就不得不采用一些相对模糊的方位表达方式,譬如,人们常说?解放前?,而不太说?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就因为后式虽然准确却过于烦琐。总之,语言表达总是越简明、越确切越好,可是,简明和确切是矛盾的,同样,方位词词义的确切和模糊也是相对的。

四、趋向词

1.性质与名称。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语法书、教科书都是把现代汉语中的?上、下、起、开、上去、上来、下来、下去、起来?等表示趋向义的词叫做趋向动词,并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或附类。其实,上述这些词并不是都是表示趋向的:它们有时意义比较实在,自由而灵活;有时意义相当虚化,粘着而定位,有时候则半虚半实,似乎介乎于两者之间。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部分所谓的趋向动词内部,实际上存在着由一个实而虚的连续统。就以?起来?为例,在现代汉语的共时平面中实际上存在着由实而虚的五种情况。例如:

A你起来,让王老师坐。/她已经起来了,正在梳洗呢。

B小瘦猴战战兢兢地从平台上爬起来。/摔倒了就立刻站起来。

C铁柱跑过来,把盘子抓起来扔了。/他也没多加考虑,把箱子扛起来就走。

D窗户已经关起来了,放心睡吧!/他把大门锁起来,谁也别想出去。

E庄之蝶听得头皮麻起来。/想到这里,心里不免忧郁起来。

上面A类是行为动词,充当谓语中心;B类既可以看作连动谓语中的后项,也可以分析为表示趋向的补语;C类是典型的趋向补语,表示物体的趋向;D类也是补语,但不表趋向,表结果和状态,动作性明显减弱;E 类基本虚化,粘着后附,主要表示时态意义。

以往的研究是把上述五种?起来?统称为趋向动词,这样的处理显然失之粗疏,而且,也不利于对这一类词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除了应该区分同形的表示位移的实义动词和表示趋向的趋向动词之外,还应该把同形的趋向动词和趋向词区别开来。譬如上面A类和B类是实义动词,C类D类是趋向动词;E类则无疑是趋向词了。

如果严格地从句法功能和表达功用的角度看的话,?趋向词?这一名称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些词已经不再表趋向了,它们在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同?着、了、过?倒是比较接近的。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名正言顺的话,应该称之为时态助词,或称之为准时态助词。然而,考虑到这些词都是由趋向动词发展虚化而来的,而且,趋向动词这一称名已经约定俗成,为人们所习用,所以本书还是沿用旧名,只是略加改进,将趋向词和趋向动词区别了开来。

2.功能和范围。趋向动词和趋向词虽然在表面上是同形的,但是两者句法功能截然不同、表达作用也完全不同。从句法功能看,趋向动词虽然一般只能充当补语,但句法功能还是相对自由的,而趋向词是粘着的,只能附在谓词的后面。从表达作用看,趋向动词主要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而趋向词主要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总之,虽然从历时的角度看,趋向词同趋向动词具有一脉相传的继承关系,但是在现代汉语的共时平面上两者已经基本分化,前者还是实词,后者是准虚词。

同方位词很相近,趋向词的语法功能也是具有这样两点:

A后臵性。趋向词只能附着在谓词性词语的后面以构成述补短语,而不能位于谓词性词语的前面充当修饰成分。

B粘着性。趋向词同所附词语之间一般必须紧密相联,中间不能插入其他任何连接成分或修饰成分,只有?了?是例外。

由于虚化程度的不平衡性,现代汉语中趋向词要比趋向动词少得多。典型的趋向词只有?起来、下来、下去?三个,另有不很典型的?上、下、起、开、上来?等五个。这些词都可以表示含有结果义的终结性情态,也可以表示更为抽象的语法意义——表示起始态或延续态,而是否可以表示起始态或延续态,正是我们认定趋向词的最为主要的鉴定标准。因为一旦已经可以用于表示起始态或延续态,那么也就标志着该词已经完成了由表词汇意义为主的实义动词向表示语法意义主的准虚词的转变,尽管这一过程的完成还不很彻底。

标记词作为一个词类,现在并没有形成共识,迄今为止所出的语法书也可以标记词这么一个词类。但是根据我这么多年对汉语虚词的研究,发现汉语中大量出现的、正在虚化的各种小品词(particle),不宜都归入助词,应该单列一类标记词。这样有利于对汉语虚词的研究和教学。

标记词根据与实词的关系和所处的句法位臵,可以分为前附标记、后附标记和独用标记两个大类,这有点像方位词和趋向词。前加的主要就是一类用于限定的虚词,比如?该、这、那、那个、个、一、有?都是体词性词语的限定标记。?该、这、那、那个?是有定标记词,?个、一、有?是无定标记。?没、不、好、大?都是主观量标记,?没、不?是减量标记,?好、大?是增量标记。再比如?关于、至于、对于?是话题标记。后附标记主要有,?的话、则已、与否、再说、也罢、便是、就是了?等是关联标记兼情态标记,?的话、来说、来讲、说来、而已、?与?啊、吧、呀、呢?是话题标记兼停顿标记。独用标记有的重在表情态和语气,如?我说、我看、我想,你说、你看、你想?;有点重在表关联和情态,类似的还有?话是这么说,说是这么说,话不能这么说,话不是这么说,话不要这么说?,?你也真是的、也真有你的?,?不是我说你、不是我怪你、等会我要说你了?,?你还真别说,你别说、你还别说?、?你知道、你也不想想、你也不看看?、?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说得难听点、这么说来、不难想象?、?说句老实话、说句心里话、说句良心话?,?真不好说、还真不好说、也真不凑巧,要我说、怎么说呢?等等。

总之,标记词作为一个词类还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它范围到底有多大,内部究竟应该分成几类。它们与相邻的代词、数词、动词、副词、短语、小句的关系又应该怎样划分,现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这一系列标记词本身的功能、作用、来源、发展都值得深入探讨。这是目前虚词研究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是当前虚词研究的最后一个富矿,值得好好挖掘。

第三节、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概况和方法

一、虚词研究的基本状况及成果

如前所述,我国早期的虚词研究几乎都是有关古代汉语虚词的训释和整理。自?五四?以后,白话正式代替了文言。与此同时,有关白话虚词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受到了重视。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开创阶段,有关虚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汉语语法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语法书中。这些语法书都是在当时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写成的,作者力图结合汉语的实际,对汉语的语法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就虚词研究而言,虽然各书都有不少创见胜义,但总的说来,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虚词训释的窠臼。在这几本大书中,对汉语虚词描写比较详备的,要数高名凯的《汉语

语法论》。

五十年代以后,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陆宗达、俞敏的《现代汉语语法》、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等语法专著中也都包含有虚词研究的部分。与此同时,随着张志公主持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等相继面世,有关虚词的语法教学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普及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有关虚词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从宏观上对汉语的虚词和实词的划分、虚词的性质和范围、虚词的划界和分类进行讨论和探索;其二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功能、意义、用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总的说来,这段时期的虚词研究虽然成果较之前一段时期有了明显地增加,但是在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少真正值得肯定的突破。

七十年代末以后现代汉语虚词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综观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世纪末,这二十年的虚词研究,汉语语法学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虚词研究的成果蔚为大观。除了各种通论性的语法书和高校教科书中有关虚词的研究之外,出现了一系列编纂得很有特色的虚词词典。比较重要的综合性虚词词典有四部: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这是我国第一部讲汉语语词(要是虚词)用法的词典,其特点是:有关虚词的词条描写十分深入细腻,有不少见解相当精辟;说明突出在实用,尤其对一些普通常见的用法讲得颇为精细入微。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其特点是:共收虚词近八百个,是当时国内收词条最多,解释最详细的虚词词典;解释比较精细确切,并能够注意将功和能用法结合起来;比较重视近义虚词和反义虚词的辨析比较。武克忠等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1992),其特点是:收词更为比较完备,总共达1170条;词语解释言简意赅,比较规范恰当;举例贴切规范、详略得当,能恰如其分地说明的语言规律;侯学超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其特点是:体例安排比较合理,收词条目详备而严谨;例证十分丰富自然,是目前为止举例最多的一部虚词词典;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词语解释尽量吸收前人和时贤的合理观点。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言简意赅。朱景松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7)是目前为止最新的一本,但无论收词还是解释,都没有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当然也值得参考。有关虚词研究的专著,我们在参考文献中已经列出。论文的数量已经很难统计,举一个例子,仅仅已经一个字?都?就已经超过80篇了。

二、虚词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不足

从语言类型的角度看,汉语属于分析性的语言,缺乏一个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既没有俄、法、德诸语言里所具有的形态标志和屈折,也没有日、朝、蒙等语言里所具有的黏附形式和变化手段变化。也就是说,在别的语言中可以通过实词的变化能够表达的意义和完成的语法任务,在汉语中常常要靠使用各种虚词来完成。这样,比起其他民族的语言来,汉语的虚词负担了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到了更加重要的语法作用。由此可见,要想深入透彻地揭示汉语的语法规律,就必须重视对虚词的研究。然而,要想在虚词研究中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就必须重视对虚词研究的理论借鉴和创新和方法的吸收和更新。

这二十年中,汉语语法学界虚词研究的各个方面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理论上兼收并蓄,在方法上博采众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1)理论上采取多元论,在保留结构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将格语法、依存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各种语法理论应用于虚词研究;(2)坚持用动态的、发展的,连续的、联系的观点来对汉语虚词及其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3)尽可能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共时和历时、共同语和方言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4)力求沟通虚词的内在各种语法意义之间,尤其是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内在联系;(5)分别从形式或意义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互相验证,充分揭示虚词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形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6)加强对虚词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预设、隐含和蕴涵,语境因素和篇章特征,以及由虚词引起的歧义现象的研究。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纯熟,其他学说和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则相对生疏;微观的单个虚词的研究和分析比较详尽,宏观的整体探讨和理论总结研究相对粗略;表层现象的归纳和分析仍然居多,深层关系的探索和解释还嫌不足;对虚词本身的意义和用法的描写相当深入细致,而结合虚词的句式和格式的分析还略嫌零散薄弱。

三、新世纪以来的新变化

进入21世纪的这10年中,虚词研究都到更加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研究虚词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还是研究的对象、规模和深度,再抑或是研究的人员、队伍和人数,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极为深刻的变化。下面分三个方面大致介绍一下。

首先,就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而言,主要是语法化、主观化、词汇化、元语理论、类型学理论,乃至形式语法的转换生成理论都被应用到汉语虚词研究。这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汉语虚词的研究。尤其是在手段方面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寻找例句,借鉴成果的效率。其次,是研究的对象、规模和深度大已经比上个世纪大大扩展了。不但研究传统的虚词,还研究边缘的虚词,不但研究普通话,还研究方言中的虚词,不但研究中文,还研究民族语言重点虚词,乃至研究外语,尤其是英语与汉语的比较研究。既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新了。那么,不但研究的规模扩大,研究的深度也肯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总体上看,揭示的规律更加切合语言实际,解释的力度大大加强了,探讨的现象的同时也更加具有理论和方法论自觉性。最后,研究的队伍大大扩展了,除了大学教师,现在每年有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参加到汉语虚词研究的行列中。甚至还包括一下学习比较深入的外国留学生。大家查看CNKI网上的论文就可以知道大概。另外,国外、境外的汉语虚词研究,现在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成果越来越多。尤其随着研究者的外语水平的提高,许多是用英语写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被吸收、被引用,大大促进了国内的虚词研究。

第二讲、现代汉语副词的概述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然而,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词类,其内部各成员在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这种状况,即使到了世纪之交的今天,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就连有关副词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性质、范围、分类等,还是难以取得相对一致的共识。我们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句:

很多23岁的女生才大学刚毕业,正在考虑着考不考公务员、和不和同窗的男朋友分手,但她(指梁洛施)已经站在人生的一条新起跑线上了。(《梁洛施再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2011年03月06日,腾讯网)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副词的,一个是介词的。先看副词的用法问题:

a很多23岁的女生才大学刚毕业,……(原句)

b很多23岁的女生刚大学才毕业,……(为什么不太好?)

下面六种表达方式,当然都可以;请结合语境看,哪一种最好呢?各有什么区别呢?

c很多23岁的女生才刚大学毕业,……

d很多23岁的女生大学才刚毕业,……

e很多23岁的女生才大学毕业,……

f很多23岁的女生刚大学毕业,……

g很多23岁的女生大学才毕业,……

h很多23岁的女生大学刚毕业,……

下面这句的介词,我觉得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改成b句语法上没问题,表达上呢?

a和不和同窗的男朋友分手,(原句)——b是不是和同窗的男朋友分手,

1.副词的基本性质与虚实归属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其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分歧,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A.汉语副词自身的特点;B.各家分类标准的差异;C.历史传统观点的影响。

首先,从副词本身看。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词类。主要表现以四个方面:a.由于虚化程度不一,汉语的副词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比较淆杂而模糊的集(set)。一方面其外延不甚清楚,范围不易确定。同形容词、区别词、时间名词、连词、助词、代词、语气词等都存在着交叉纠葛的现象,需要划界分辨。另一方面其内部又不是一个均匀(homogeneous)的整体,其内部各小类,甚至各成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用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B.在句法功能方面,副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可重叠,还有一部分副词可以单独成句和回答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充当谓语。在搭配功能方面,大多数副词具有定位、粘着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副词,尤其是评注性副词,较为自由、灵活。C.在在所表示的意义方面,副词的意义有的相当实在,有的则相对比较空灵,少数则是相当虚化。有的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有的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有的以表示概念意义为主,有的以表示逻辑意义为主。具体说来,有的主要表示限制和区分,有的主要表示描摹与修饰,有的主要表示传信与情态。D.从绝对数量看,以比较宽泛的标准界定,副词总共有一千个左右,比起介词、连词、助词等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词,数量要多得多,情况也更加复杂,但比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开放类词又要少得多,副词似乎是介乎于开放与封闭之间的一类词。

其次,从分类标准看。多年来,人们在确定副词虚实归属时,提出了一系列互相矛盾的分类标准。大致有四个方面:1)以功能为主的标准;2)以意义为主的标准;3)功能意义兼顾的标准;4)其他综合性标准,譬如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等等。凡是比较重视句法功能的,一般都将副词归入了实词,凡是比较重视意义虚实的,则往往把副词归入了虚词。问题还不限于此,即使同样都重视功能,有人认为只要能充当句法成分的,就应该归入实词;有人则认为,只有那些能作句子基干成分,或者能单独成句的,才可以归入实词。即使同样从意义出发,也会产生分歧:有人根据一部分副词意义较实,将副词归入了实词;又有人根据一部分副词意义较虚,将副词归入了虚词。而采取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要想都兼顾,又难以做到;结果往往只好顾一头弃一头。此外,又有人提出了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开放与封闭以及使用频率、语音虚化等一系列相关的参照标准,以此作为确定副词虚实的依据,然而,由于副词本身的情况过于复杂,这些标准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总之,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同的标准也可能引出不同的结论,这就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最后,从历史影响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当中,虚词研究一直占有相当的地位,尽管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但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所谓的?词?、?辞?及?语助?等虚词进行研究了。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在我们中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当时叫?实字?与?虚字?。所谓?实字?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名词,而?虚字?则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和叹词等。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辨字诀》中,已经将虚字细分为?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歇语虚字?等六类。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从元至清主要的有四本:元朝卢以纬的《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清朝刘淇的《助字辨略》、清朝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由于当时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讲清经文中的那些辅助性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副词在这方面又是最为复杂的,所以,副词研究在自古以来的虚词研究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相应的,在总结和继承古代虚词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各种类型的虚词词典,无论是近现代的还是现当代的,几乎都是包括副词的。而且,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早期语法书,包括《新著国语文法》、《中国文法要略》、《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修辞讲话》等,也都是以意义作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的。这样一来,?副词属于虚词?,这一严格地讲,只是语文学的分类观点,长久以来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变。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在确定副词性质与虚实归属时,常常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词的分类是指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句法功能类别,分类的目的就在于了解词的句法特点,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分类的标准自然应该是词的句法功能。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所以,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完全有理由成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副词理所当然应该归入实词。从理论上讲,这是比较符合结构主义分布理论的唯一正确的做法。

另一方面,词的分类又离不开意义,意义标准必然要成为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项。如果所分出来的类同意义不相吻合,一般说来就较难被广泛地认可。而汉语副词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词义比较虚化,比如?就?、?才?、?刚?、?还?、?都?、?更?、?便?、?又?、?再?等等。将这些词划归实词总使一些人感到不合语感,难以接受。再加上一旦把副词归入实词,势必同传统的虚词研究和通行的虚词词典产生分歧,从而使得现代语法分析同传统的虚词研究相脱节,与一般的虚词辞书相抵悟。这不仅会使广大学习者感到困惑,而且还会影响到今后的副词研究与教学。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顾副词的句法功能特点,仅仅考虑一部分副词的意义比较虚化,历史上副词都是归入虚词的,并参照其他一些相关的标准,将副词都归入虚词,以便同历史传统和虚词词典的编写相接轨,那么,这样做不仅会打乱语法体的严密性和一致性,而且,这种同副词本身语法功能不相符合的归类,对于真正认识副词、掌握副词的规律也不会有多大的意义。由此看来,要想避开上述矛盾,彻底解决副词归属的分歧,?光在‘虚’‘实’二字上琢磨,不会有明确的结论?。因为副词本身的虚实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要想顾此就必然会失彼。总之,鉴于副词本身的特点以及?虚词?、?实词?这对名称本身所带有的历史积淀,我们认为,必须给汉语副词寻找一个新的归属,而不宜继续纠缠于虚实之争。固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可有时仅仅纠缠于名称,对语法研究和教学似乎没有无多少实际的主义。唯的办法就是走出虚实两分的老传统,另辟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我们觉得,考虑到汉语副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汉语副词的对内和对外教学实际情况,大致有两种方案可以采用。

一种分类方法是仍然根据词类的句法功能,结合参照其他八项区别性标准:a.意义的虚化与实在,b.搭配的粘着与自由,c.句位的定序与变序,d.数量的封闭与开放,e.用频的较高与较低,f.读音的变化与不变,g.内部的参差与整齐,h.发展的缓慢与迅速;将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内容词(notion word),一类是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功能词(function word)。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它们一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并且大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后项;后者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它们一般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并且大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前项。与此同时,将副词再一分为二,那些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描摹性副词可以归入内容词;称之为实副词、状态词、方式词、状词、那些以表示功能意义为主的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应当归入功能词;称之虚副词、真副词,典型副词,狭义副词、或者就叫?副词?。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完全不顾词类的句法功能,主要根据数量的开放和封闭,将汉语的词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列举的、仍在不断增加的开放类词(open-class word),一类是不可以列举的、一般不再增加的封闭类词(close-class word)。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它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后项;后者包括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它们有些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有些不能;大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前项。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已经作过有益的尝试。赵元任、吕叔湘两位先生曾分别提出可以尝试把汉语的词分为开放类的词和封闭类的词两个大类。根据赵先生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开放类词和封闭类词(指典型的、严格主义上的封闭类词)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a.开放类词大都信息量大,基本上都是内容词,封闭类词大都信息量小,基本上都是功能词;b.开放类词都是不定位的、自由的,封闭类词有相当一部分是定位的,粘着的;c.开放类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封闭类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相互关系上;d.开放类词大都发音清晰,声调固定,封闭类词则有相当一部分发音较轻,声调易变;e.开放类词大都出现频率低或中等,封闭类词大都出现频率高或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开?、?闭?两分的方法,在归类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参差不齐的,甚至难以定夺的情况。比如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这四类词用其他诸类词在数量,功能和意义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是由于它们都具有可列举的特点,才被归入封闭类词的。所以,为了使开放和封闭两分法更切合实际,我们将它们作了再次切分:开放类分成全开放和半开放两个小类;封闭类也分为全封闭和半封闭两个小类。全开放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半开放的有区别词和副词;全封闭的有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半封闭的有数词、量词和代词。

我们觉得,区别词和副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尽管目前的数量尚可列举,但仍在不断增加之中,所以是半开放类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虽然数量是确定的,而且也不会有较大的增加,但是同上述五项标准不很吻合,所以是半封闭类词。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难以克服的矛盾,相对说来比虚实二分也更有实用价值,应该讲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上面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比较而言,我们更倾向于前一种分类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更符合副词的实际,更便于学习和掌握副词。不过,这样分类的前提是必须将副词两分,而且要增加新类,其可接受性可能要差一些。

总之,将副词分为实副词和虚副词,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思路。但是具体这样分得更好这涉及到宏观上分类的分类标准和微观上的具体鉴定方式和手段。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两可、两难的单词。况且语言本身一直在变化之中,实副词会向虚副词转化,少量的虚副词由于表达的需要也会转向实副词,比如?永远、曾经?。

2.副词的鉴别标准与兼类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究竟哪些词可以归入副词,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那些兼有其他功能的兼类或同形副词,更是众所纷纭,莫衷一是。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在于确定副词的原则和标准不够明确,难以统一。

上个世纪50年代一来,结构主义关于词的分布(distribution)确定词性的理论日见盛行,人们逐渐倾向于接受这一样的观点:凡是只能充当状语的词都是副词。然而这一普遍流行的观点同汉语实际并不完全相符。

我们给现代汉语副词下的定义是:副词是主要充当状语,一部分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或补语,在特定条件下一部分还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和准定语的具有限制、描摹、评注、连接等功能的半开放类词。确定汉语副词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句法功能为依据,以所表意义为基础。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同形容词、连词、时间名词、区别词、助动词、代词、语气词,甚至动词都存着一定程度的纠葛和交叉的现象,需要认真分辩。下面我们逐一提出区分的原则和标准:

(1)副词与形容词

a凡是只能充当状语和只能充当状语及补语,但不能充当基式谓语和修饰性真定语的是副词。如:都、也、还、统统;绝顶、绝伦、非常、万分。

基式谓语是相对于高层谓语而言的,语气副词大多可以认为是充当高层谓语。真定语是相对于准定语而言,不少实义副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充当准定语。

b凡是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充当状语,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充当高层谓语或句首修饰语、后臵状语的也是副词。如:也许、大概、果然、反正、简直、的确、居然。

c凡是不能充当状语,只能充当补语,但也不能在不改变语义的情况下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定语的,也是副词。如:透、慌、坏、忙、透顶、不行、不得了。

d凡是既能充当状语,又能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充当谓语或定语的,是形容词而不是形副兼类词。如:全、误、突然、偶然、必然、一致。

e凡是既可以充当状语,又可以充当谓语和定语。但充当状语时同充当谓语、定语时语义不同的,是同形同音的两个或三个词,形容词和副词加动词(名词)。如:快1-快2、白1-白2、直1-直2、老1-老2、挺1-挺2-挺2、怪--怪2-怪2、自然1-自然1-自然1、保险1-保险1-保险1。

(2)副词与区别词

a凡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只能充当状语和定语,其充当状语时同充当定语时语义不同的,也是同形同音的两个词—区别词和副词。如:一定1-一定2、大概1-大概2、本来1-本来2非常1-非常2、绝对1—绝对2。

b凡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补语,只能修饰动词充当状语和准定语,有的可以带上?的?后充当合成谓语,绝大多数必须紧贴被修饰语的,是实副词,描摹性副词。如:稳定、大力、公然、蜂拥、鱼贯、大肆、飞速、火速。

c凡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只能充当定语和状语,一般必须紧贴被修饰语的,是区别词兼副词,而不是形容词兼副词。如:永久、真正、直接、共同、廉价。

(3)副词与时间名词

a凡是只能充当状语和句首修饰语,不能充当主宾语(包括介宾),并且不受其他词语修饰的,是时间副词。如:刚刚1、通常、经常、常常、原来1-原来2、

b凡是经常充当状语和句首修饰语,但同时又可以充当定语或主语、宾语、及介词宾语的,是时间名词。如:刚刚2、刚才、往常、同时、原本。

(4)副词与连词

a凡是无论单用还是合用都只能位于句中谓词性成分之前,既有限定功能又有连接功能的是连接性副词。如:就、才、也、却、还、又。

b凡是既能单独位于句首又能位于句中,既有评注功能又兼具连接功能的,也是连接性副词。如:其实、也许、当然、的确、显然、固然。

c凡是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合用,既有连接功能而又有限定功能的,是副连兼类词。如:只有、只是、就是、不过、还是。

(5)副词与助动词

a凡是一般情况不能单独充当基式谓语(偶尔可以),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而且又不能用?x不x?方式提问题的是副词。如:不、别、必定、必须、有望。

b凡是可以单独充当基式谓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并且可以用?x不x?方式提问的是助动词。如:会、能、得、可以、应当、能够。

(6)副词与代词

a凡是既具有限制、评注、修饰功能又具有替代功能或指称功能的是代词。如:各、每、半、这样、那样、这么、那么、那末、如此1。

b凡是具有限制、评注、修饰等功能,虽有指称功能但不能充当谓语、定语及主宾语的是副词。如:如此2、何其、何等、每每、多么、多少。

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啊。(?那个?是什么词性?)

(7)副词与语气词

a凡是既能位于句中或句首,有时也能位于句末,主要充当高层谓语,表示传信与情态功能的是评注性副词。如:难道、反正、敢情、当真。

b凡是只能位于句中或句未,不能位于句首,主要用于表示情态或口气、语气的是语气词,或者说后臵标记词。如:也好、也罢、着呢、而已、的话、再说、则已。

(8)副词与动词

a凡是在某一意义上只能充当状语,在其他意义上可以充当谓语的,其充当状语时是副词,充当谓语时则是同形同音的动词。如:没、无、非、没有。

没看几页就放下了。—看了没几页就放下了。

没说几句就生气了。—说了没几句就生气了。

这前后的?没?或?没有?,应该都是副词,不过,存在争议。

在确定副词的范围时,除了上述划分原则,我们还必须考虑以下三项标准:1.词形标准

2通用标准;3规范标准。

所谓词型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某些成分是副词还是副词性语素。如:频、屡、切、力、历。

2)某些成分是副词还是副词性短语。如:果不其然、很显然、尤其是、特别是。

3)某些同素异序的同义副词,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比较—较比、反倒—倒反、益愈—愈益;(素序不同)稍微—稍为、越发—愈发、乘机—趁机。(读音不同)

4)某些意义用法十分接近的基式和叠式同义副词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最—最最、光—光光;常—常常、刚—刚刚。

我们的看法是:1)还是词;2)是短语;3)是两个词;4)?最?、?光?类是一个词,?常?、?刚?类是两个词。?唯一—惟一?是异性副词,一个词。

所谓通用,包括三个方面:具有书面语色彩还是具有口语色彩,用于方言的还是用于共同语的,是近现代用例还是现当代的用例。我们的标准是:

1)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兼收并蓄。比如:?甚、颇、备加、愈益?和?挺、特、好不、顶顶?都应该归入现代汉语副词。

2)以?五四?至21世纪初的用例为标准。比如:?伤、漫、恶、浪、颇颇、垂垂、咫尺、聿其?等只在近代汉语中出现的副词当然不算。

3)文言色彩过分浓重的不算。比如:?佥、胥、良、孔、泰、遽、倏、夙?等都不算。

4)带有明显方言色彩的不算。比如:?贼(~亮)??稀(~烂)??蛮(~好)??精(~瘦)??忒(~好)??溜(~平)?等都不收。

当然,这个标准的认定会有主观性,?冷不丁?、?咸?到底算不算,我也觉得很难。

所谓规范标准,就是指下面几种非规范用例不会影响我们对副词的确认:

1)个人用例。比如?一律?是副词,但鲁迅先生将?一律?用作了谓语:

(1)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不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鲁迅《祝福》)

2)特殊用例。比如一般情况下行为动词和指人名词是不受副词修饰的,但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就必须这样组合:

(2)人与人不可不交心,也不可太交心,太哥们儿了没好果子吃。(《青年报》)

3)修辞用例。比如曹禺为了塑造顾八奶奶这个人物,故意造出一些超越常规的表现手法:(3)顾八奶奶: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热,顶没有法子。(《日出》)

4)非规范用例。比如?再?是典型的限制性副词,有人却将它们用作了动词,带上了宾语:

(4)幸福就像倾盆大雨泻落在我有点毛病的心脏上:股票!股票!银行大门开开!中签!中签!股票!再股票!又再股票!(张黎明《猴年七月》)

需要指出是: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的副词实际上是一动态的、可变的范畴,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大致的、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范围。任何明确地规定现代汉语副词范围的尝试都只能得到一种近似的、暂时的结果。

下面我们着重辨析一下与副词有关的兼类、同形、活用的情况,并进而解释副词范围之所以是相对和可变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兼有实词用法的副词大致有三种情况:A.词形相同,语义不同;在某个义位上可以充当谓语、定语或主宾语,在另一个义位上只能充当状语;这两个义位尽管在语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现代已没有什么关系了。譬如?非常1?和?非常2?:

(5)巨量的粮食可以立刻囤积起来,拿来应付中日战争的非常时期的需要。(杨朔《雪花飘在满洲》)

(6)这使他非常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了;……(老舍《骆驼祥子》)

前句的?非常?等于?异常?,是区别词;后句的?特别?相当于?非常?,是副词。不过,这种区分近年来已经变化趋向中和,我们后面会专门分析。

B.同一个词,在某个义位上面既可以充当状语,又可以充当谓语或定语等,但是另一个义位上只能充当状语;这两个义位现在还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譬如:?特别1?和? 特别2?:

(7)这倒也是实话,在将军看来,当时这样做是自然的,丝毫没有特别之处。(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8)他的意见特别多,一会儿嫌装料的人少,窝工;一会儿叫:?别乱扔空筐,砸着人!?

(9)她似乎很不满意李家兄弟,特别是黑李。(老舍《黑白李》)

前两个?特别?略等于?不同寻常地?,是形容词;后一个?特别?相当于?尤其?,是副词。

C.同一个词,其基本功能是充当状语,但是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在少数作者笔下,又可以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偶尔充当定语或谓语。譬如?大约?:

(10)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鲁迅《故乡》)

其他副词如?一向、一律、向来、偶尔、历来、从来?等,我们在现当代的文艺作品中,也都发现了被当作区别词或形容词的用例。例如:

(11)一向的诗人就只晓得用诗歌来歌颂朝廷的功绩。(郭沫若《屈原》)

上面的情况表明,现代汉语的副词实际上仍然处在由实向虚转向的过程中,从发展和进化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永远是相对的。

3.副词的内部层次与分类系统

吕叔湘先生(1979)曾经指出:?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吕先生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划分次类是必要的,二是说给副词划分类又是十分困难的。

要作好副词的次类划分工作,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确定副词的标准。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副词、副词有哪些功能特征、如何划分汉语副词的次类,还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见。

一百多年来,各种语法著作在论述副词时,一般都要给副词划分出次类。《马氏文通》在?状字别义?一节中将?状字?分为六类,黎锦熙(1924)也分为六类,杨树达(1930)分十类,王力(1943)分八类,吕叔湘(1944)的?限制词?分七类。丁声树等(1961)分五类,赵元任(1979)分九类,吕叔湘等(1980)分八类,朱德熙(1982)分四类,另有一类?重叠式副词?。在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中,胡裕树(1979)、黄伯荣、廖序东(1991)、北大中文系(1991)均分六类,邢福义(1991)分七类、张斌(2002)分六类。

各家所分次类中,大体都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这些次类。此外还有一些次类,各家多寡不一,名目也不相同。如?语气副词?、?频率副词?、?关联副词?、?情态副词?、?疑问副词?、?表数副词?等等。从这些类的名称可以看出,各家所分的小类主要是根据语义来划分的;虽然各类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功能上的差别,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在于:不但各家所分次类的数量不同,名目不同,而且各次类所包括的副词也不完全相同,同一个副词,不同的人往往归入了不同的次类。这样,就使人难以认识副词究竟可以分出多少次类,各次类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些方面。当然,以往各家的分类,对于描写和研究副词还是很有益的,自然应该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是,以往的语义分类对全面系统地认识汉语的副词却是不够的。

对一种语言作出词类的划分,这是语法研究所必需的。而对各词类再作次类划分,是因为各个词类所包含的各次类在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并非完全相同,同一词类内部各成员存在着各种差异。划分次类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各个词类内部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更好阐述同一词类和内部相互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各词类的特征,全面深入地阐述与之有关各种规律。毫无疑问,副词的次类划分,仅仅以语义为标准是不够的,还应该兼顾功能、分布、位序等各方面的特征。尤其是要结合语义和功能两方面的特点,互相补充,互为印证,

以确定每个副词应归入哪个次类。要在语义分类的基础上,找出各次类在功能特征方面的共性,加以验证从而证明所分次类的合理性。确切的讲,我们的观点是,副词的分类标准应该以句法功能为主要标准,以相关的意义为辅助标准,以共现顺序为参考标准。

所谓句法功能,既包括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也包括副词的次要句法功能;既包括句子层面的功能,也包括句法层面的功能;既包括静态的组合功能,也包括动态的搭配功能。所谓相关意义,包括四个不同层面的意义:既包括词汇意义,也包括语法意义,既包括逻辑意义,也包括概念意义。所谓共现顺序,既包括相邻级位顺序,也包括隔位递降顺序,还包括多项综合顺序。根据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三个方面的标准,我们认为,汉语的副词可以首先分为两个大类:实副词(描摹性副词)和虚副词,然后在将虚副词分为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两个次级大类。其中限制性副词内部差异很大,还可以再分为八个小类。描摹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动词的准定语;句中位序比较固定,一般只能紧贴中心语;主要是用来对相关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刻画的。限制性副词是副词的主体,在句法上只能充当状语或句首修饰语;句中位序有一定的自由;主要是用来对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加以区别和限制的。评注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句中位序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主要是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的。

首先凡是即可以充当表示陈述义的动词的状语,又可以充当表示指称义动词准定语的副词是实义副词。这个问题上个学期讨论过。比如下面?全力?和?公然?。比如:

S1正在抢救/正在进行抢救~* 进行正在抢救

S2全力抢救/全力进行抢救~进行全力抢救

S3一再愚弄/一再加以愚弄~* 加以一再抢救

S4公然愚弄/公然加以愚弄~加以公然愚弄

关于实副词和虚副词的区别,句法分布有三点:1.能否修饰名化动词定语,2.能否进入介词结构,3.能否充当判断宾语。搭配功能的差异有四点:1.顺序的先后,2.粘合的松紧,3.定位的强弱,4.选择的宽狭。还在其他六个方面还存在着不同:从词义和表义功用、从音节和结构形式、从读音和语体风格、从数量和使用频率、从来源和发展趋势、从系统和词类归属。这些问题上个学期在分析?状词与副词的区别?那一讲中,已经讲基本清楚了。

其次,凡是不能在严格意义上的是非问句中充当状语的副词都是评注性副词。试比较:

S1 她毕竟是一个标兵。*她毕竟是一个标兵吗?

S2 他简直是一个笨蛋。*他简直是一个笨蛋吗?

S3 他大概是一个骗子。*他大概是一个骗子吗?

S4 他显然是一个混蛋。*他显然是一个混蛋吗?

S5 她恐怕是一个瞎子。*她恐怕是一个瞎子吗?

S6 他的确是一条汉子。*他的确是一条汉子吗?

所以说,上面?毕竟、简直、大概、显然、恐怕、的确?都是语气副词(评注性副词),为什么呢?因为评注性副词的基本功能就是一种主观的评判,有人称之为高层谓语。这类副词表示的主观态度是命题之外的。是非问预设发话人对命题的真伪一无所知,至少是不清楚的,而既然是不清楚,怎么可能会作出一个明确的主观评价呢?所以不相容。

限制性副词都是典型的副词,其内部相当复杂,差异很大,根据连用时的共现顺序和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再分为八个小类:关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协同副词、重复副词。严格地讲,关联副词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限制性副词的次类与其他副词次类并列。因为与其他次类都不同,关联副词是从句法功能、逻辑功能、篇章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副词次类。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每一个关联副词都是一个兼属其他次类甚至大类的兼类副词,纯粹意义的关联副词是不存在的。

汉语中的典型的关联副词,本来就是一些常用的时间(才、就)、程度(更、还)、范围(都、只)、否定(不、非)、重复(再、也)类限制性副词,甚至还可以是一些评注性副词(连、倒)。当这些副词在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中充当状语时,它们往往会具有两重性:就其限制或评注的成分而言,它们仍保留原来的功用,就整个句子或句段而言,它们就具有了连接功能。例如: (1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鲁迅《祝福》)

(13)王茂林惶然而且悚然,他不仅一时找不到反驳尤力的话,更意识到自己对车间的工艺流程和管理体制,远没有尤力了解清楚。(陈冲《会计今年四十七》)

(14)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茹志鹃《白合花》)

随着这种连接功能的经常化和固定化,这些副词就会成为兼表关联的兼类副词。其实,限制性也好,评注性也好,汉语中可以这样用、兼表关联功能的副词是很多的,只不过在使用频率上,不如那些典型的关联副词而已。所谓关联副词,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不定的副词小类,它同其他副词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只有某个副词在句子中、篇章中起到了关联作用,它就是关联副词。所以,本书所说的关联副词,比一般所说的关联副词的范围要广得多:既包括在单句和复句中连接短语和分句的副词,也包括在句段和篇章中衔接句子和篇段的副词;既包括固定或经常地充当连接性状语的副词,也包括临时或偶尔地充当连接性状语的副词。

既然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关联副词都是兼属的,所以,虽然关联副词在我们的副词分类系统中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对每一个具体的副词进行归类时,却没有关联副词这一次类。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一个现代汉语副词的分类系统。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联副词进入主谓之间是,究竟是单句还是复句,目前存在不同的认识。比如:

(15)陈纳德,一名美国男人,却在中国建立了不朽业绩。陈香梅,一个中国女子,却在美国步入了上层政界。(金光耀、石源华《陈纳德与陈香梅的忘年情缘》2009-01-16《文汇报》)

(16)淑女也疯狂/美女也愁嫁/男人也要哄/老人也追星/陷阱也温柔/搞笑也哲学(标题)

4.副词的研究现状

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学经历了借鉴创立、革新探索、普及推广和繁荣发展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此期间,汉语虚词的研究,尤其是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始终是广大语法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汉语副词的研究也经历了从艰难摸索到日益成熟的发展、演进过程。综观这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的汉语副词研究,无论是有关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和分类等热点问题,还是一些常用副词的功能、特征和用法等具体问题,始终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和重点。

人们之所以重视汉语副词的研究,显然同汉语本身的类型特征和汉语副词的性质特点有关。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形态特征很不发达的分析性语言,许多在印欧语言中分别由动词等实词的屈折形式承担的语法任务,在汉语中往往要靠副词、助词等虚词来完成。就汉语副词自身的特点来看,它本身就是介于功能词(function word)和内容词(notion word)之间一个的复杂的集合:既具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比如可以充当句法成分,部分具有指代功能,有些可以独用或成句;又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粘着、定位、虚化、封闭,个性强于共性,语法意义突出,词汇意义相对空灵。尽管汉语副词的绝对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其功能和用法纷繁多样;不但使用范围广、频率高,而且,其内部成员虚实不一,功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差别很大,缺乏可资类推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汉语副词有着自己独特的类型特点,因此,有关印欧语副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很难直接应用于汉语副词的研究。看来,要想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汉语语法规律,要想彻底阐释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充分认识汉语副词特点的基础上,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对汉语副词进行深入系统、科学、详尽的研究。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90年末至今的10年间,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语法研究,进入一个人才

辈出、理论纷呈、局面繁荣、成果迭出的快速发展时期。纵观这些年来的副词研究,真可谓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研究理论趋向多元,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成果蔚为大观。

就具体成果而言,近10年来从无到有、由少而多,国内已经陆续出版了10多本汉语副词研究专著。综观这一系列著作,大多是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改编而成的。主要有: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2000)、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2002)、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2004)、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2005)、葛佳才《东汉副词系统研究》(2005)、田原《评定副词?就?的歧义现象》(2006英文版)、高育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2007)、许伟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2008)、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2008)、郝琳《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2009)等。非博士论文专著则有:周小兵、赵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200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2004)、陈群《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2006)、杨德峰《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副词定量研究》(2008)等。此外,还有伍云姬主编的方言副词调查论文集《湖南方言的副词》(2006)等。

至于这30年来发表在各专业杂志、高校学报和论文集刊上的有关汉语副词的研究论文,数量更是极为壮观。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中国知网(CNKI)上收录的、从1980年到2009年中国学者用汉语发表的研究汉语副词的学术论文。从?标题?栏搜索,含有?副词?的论文有1975篇;从?关键词?栏搜索,则有论文7167篇。毫无疑问,后者基本上涵盖了前者;而且,后者当中有相当一些并不是正真研究汉语副词的。另外,这两个数据中都还包含了一部分纯粹研究外语副词和主要是汉外副词对比的论文。反过来,凡是非期刊类的各种集刊和论文集中的论文,CNKI都是不收录的。为了补上这一块,我们又对CNKI不予收录的、公开出版的且已经自成系列的研究丛刊和系列论文集——《语言学论丛》(6-34)、《语法研究与探索》(1-14)、《中国语言学报》(1-13)、《南开语言学刊》(1-13)、?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进入新世纪以后更名为?21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系列论文集(1-9)、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语研究》(1-9)、《对外汉语研究》(1-4)等等,都尽可能地作了抽样调查和篇目统计。汇集各个方面的数据,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出,这30年间汉语语言学界正式公开发表的、以研究汉语副词为主的单篇论文,总数大约在3000篇―3500篇之间;尽管质量参差各异,可数量却相当惊人。

另一方面,近20年来,在各位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一届又一届的研究生也陆续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研究汉语副词的博、硕士论文,数量也相当可观。由于研究生论文电子版的普及要到本世纪初,所以,CNKI只收录1999年以来的近10年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搜索的结果是:根据标题中有无?副词?来统计,博士论文有12篇,硕士论文有286篇;按照?关键词?搜索,博士论文有23篇,硕士论文有429篇。我们仔细核对了那23篇博士论文的具体内容,发现除去标题中含有?副词?的12篇以外,其他11篇文章都不是专门研究汉语副词的。至于硕士论文,情况有所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40多篇论文虽然标题不含?副词?但实际上却是专门研究副词的。大多是就某几个常用副词加以比较研究的论文,比如《?难免?、?不免?与?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暂时?与?一时?的语义、句法考察》、《?已经?与?曾经?的比较研究》、《?就?与?才?的认知比较研究》、《?连连?与?一连?的比较研究》、《?一直?与?总是?的比较研究》、《?很?与?太?结构的否定形式探析》、《?太?与?太A?类格式研究》等等。当然,含有?副词?标题的硕士论文中也有一小部分是研究外语(大多是英语)或者民族语副词的,还有一部分则是英汉比较或汉语与民族语比较的论文。另外,据我所知,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没能提供,或者是不予收录),有相当一些1999年以后完成的研究汉语副词的博、硕士论文,并不在CNKI的范围之内。就以我熟悉的论文为例,南开大学史金生、夏群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2002)、《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2008),上海师范大学张亚军的博士论文《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2002)等,都不在CNKI的那12篇博士论文之列;北京大学姜宝英的硕士论文《具有规劝义或提议义的?何X?的历时考察》(2008)、上海师范大学潘晓军、程璐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稍微?类程度副词研究》(2007)、《现代汉语延续性时段副词研究》(2007),徐州师范大学潘锋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副词预设研究》等,也都没有被CNKI收录。如果算上所有1999年以前完成的还不能被收录的博、硕士论文,再加上那些1999年以后完成却没能被CNKI收录的、以及2009年才完成还没来得及收录的博、硕士论文,并刨去少量纯研究外语副词的论文,这样三增一减,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这20多年来完成的、主要研究汉语副词的博士论文,应该有20多篇了,其中近一半已经出版;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汉语副词,包括比较研究、个案分析、小类考察,乃至专书副词研究的硕士论文,很可能在450―500篇之间。

除了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以外,更为喜人的是,研究队伍的扩大化和年轻化,研究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汉语副词研究的蓬勃发展。由于这30多年来各种语言理论和语法理论,尤其是认知语言学、功能语法方面的理论被系统、完整地介绍进来。包括语法化、主观化、词汇化、构式化,以及类型学、元语言,乃至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配价语法等各种理论和方法,都被有效地应用到与汉语副词相关的研究。再加上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参考和借鉴前人的成果已经变得十分方便,大规模查找相关的例句也已变得非常容易。对汉语中某一个或某一类副词的分布和搭配、用法和用频的统计,可以精确到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语体,有些共时语法化研究甚至可以精确到某些个常用副词每隔10年的细微变化。总之,这些年来汉语副词研究的质量也已大幅度地提高了。

另外,这些年来有关现代汉语副词的数量和范围,也终于有了相对可靠的参照标准。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新蕾出版社的《实用汉语词典》(199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1995)和商务印书馆的《应用汉语词典》(2000)等都曾尝试为汉语的词标注过词性,只是这几本词典或权威不够,或收词不全,或发行不广,总之,当时影响都不大。而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两本发行量大、流行面广的语文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和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先后都对每一个词(当然包括每个副词)作出了明确的词性标注(《现代汉语副词分析》附录:现、规904,现258,规217,共1379)。尽管这两本词典在对各个副词的具体认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各自的失误,但至少我们现在研究副词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

当然,在看到汉语副词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和不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微观的具体研究,尤其是两个副词的对照研究和单个副词的用法探讨比较多,而宏观的整体研究乃至中观的类别研究则相对薄弱,特别是从总体上对一类副词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就汉语副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纯汉语事实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书面文献中的语料考察、归纳比较多,而将汉语副词的语料与方言、民族语、外国语以及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贯通研究的还比较少;针对汉语具体的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所作的描写性研究比较多,而针对普通语言学的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解释性探讨还比较少。至于上面提到的博、硕士论文,虽然总体水准还相当不错的:相关资料比较齐全,研究课题比较系统,创新意识比较强烈,但水平良莠不齐,不少硕士论文缺乏新意,有些甚至与前人研究大同小异。另外,大学中文系和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每年所撰写的副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尽管也有精品力作,但大多创新意识不够,质量没保证,而且没有统一的电子版,查阅很困难,所以,暂时还难以利用。

由此可见,汉语副词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瞩目的成就,但是,相对于当前国内外语言研究迅速发展的整体趋势而言,还是《论语》中的那句话:任重而道远。

有关汉语副词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着眼:微观的调查和研究、宏观的考察和分析。微观的调查和研究着眼于对一些常用副词的功能、意义和用法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描写和归纳,揭示其功用特征、内在联系、相关格式等各个方面;宏观的考察和分析着眼于全体副词或一类副词的功能和规律,包括对副词的性质和特征、功能和意义、用法和特点、发展和变化等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当然也包括有关汉语副词的归属、范围和分类等带有全局性问题的探求。据统计,近20年多来,单上海师大就贡献了硕士论文就达20多篇,博士论文2篇。

概括地讲,这些年来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其进展和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研究的领域大为扩展,从一般的对某些常用副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和归纳,拓展到对某一类副词,或者一组相关副词的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研究的深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描写句法和形式,而且挖掘语义的深层内涵和语用的特征倾向。(2)理论上采取多元论,在保留结构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只要有需要,就有选择地将转换

生成语法、格语法、配价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各种语法理论应用于副词研究。(3)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来对副词及其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力求将副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共同语和方言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查和研究。(4)借鉴认知语法的语法化理论,尽可能地将副词的历时的演化(change)和共时的变异(variation)结合起来研究,在共时平面上作出历时的解释,用发展、连续的观点来解释副词研究中的各种交叉现象、摸棱现象和两难现象。(5)从形式或意义出发,互相检验和印证,充分揭示副词的意义和形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加强对副词的语义特征,相关的预设、隐含和蕴涵,语境因素和篇章特征,以及由副词构成的格式和引起的歧义现象的研究。(6)研究方法进一步更新,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以广泛的实际语料调查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对具体的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根据研究中的具体情况,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相验证的互动、互证的方法;力求做到观察准确、描写充分、解释合理。当然,在取得巨大进步和不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研究领域比率上失调。由于汉语的副词是一种个性很强的词类,所以,迄今为止的副词研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微观研究方面。然而,在宏观研究方面,尽管从上个世纪90年以来已经有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的卓有成效的探讨,尽管以往的研究业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但总的说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和深入。此外,介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有关汉语副词的类别研究和共性研究,这些年来虽然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成果,但涉及的类别相对太少,讨论的问题也欠深入、扎实。

现代汉语副词分类系统表

词汇义为主①实义副词(可以归入实词,又可以叫描摹性副词,也可以称为饰词)副词主观性②语气副词(也可以叫评注性副词)

语法义为主语篇功能③关联副词(大多数是兼类的)

客观性逻辑意义④否定副词

语义功能时间义:复现⑥重复副词

动量

概念意义频度⑦频率副词

度量⑧程度副词

空间义范围⑨范围副词

限量

关系⑩协同副词实义副词:尽情胡乱径直相继擅自公然大肆

语气副词:索性反正果然居然幸亏简直恰恰

关联副词:却又就也才还更既一其实

否定副词:不没未别非休莫勿甭没有

时间副词:已已经曾曾经正正在早已从来永远

重复副词:复再又还一再再三重新再次再度

频率副词:时时常常经常频频往往时刻偶尔有时

程度副词:很非常略微尤其稍稍相当有点儿

范围副词:都全统统只仅单就一共总共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一道一同一并一路一块儿

5.英汉副词性质差异比较

由于我们自己是汉族人,从小习得和学习的都是汉语的副词,所以,对汉语副词的性质和特点已经习以为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最好跳出汉语,看看其他语言的副词是怎么的。当然,在座的都懂一点英语,我们就比较一下英语副词的性质和特点。

大致来说,英汉副词性质的差异主要有四点:

a.在构词形态上,英语副词基本上都是有?ly?作为形态标志的,而汉语副词基本上都没有形态标志的。比如,英语的方式副词通常都是由形容词加上后缀形成的:

angrily,slowly,successfully,mildly,politely,softly,happily。

不过,英语中有些以?ly?结尾的词并不是副词,也有不少副词也没有?ly?。例如:

deadly line comradely attitude brotherly greeting daily necessities

well fast slow quick hard alone straight wide back high now home today

这些没有形态标记的副词,往往跟形容词和名词是同形的,要看分布和用法,才能确定。比如:像hard hardly rare rarely bare barely scarce scarcely 并不能完全看形态。

b.在具体数量上,英语副词是全开放的,而汉语副词是半开放的;绝大多英语形容词,乃至现代分词和过去分词一旦形容词化了,就可以随意地加上后缀,成为副词。汉语的实义副词虽然也在不断产生,从名词、动宾短语等转化而来,但汉语鉴定副词的标准主要就是分布与频率,只有唯状达到一定频率,才可以归入实副词,所以,毕竟数量有限,且受到一定的限制。

c.英语副词的大多数都有形态变化,除了构词形态,还有构形的形态;有比较级和最高级,汉语没有。英语副词的句法功能和分布位臵与汉语不同,有些可以充当表语和定语。英语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既可以用构形变化后加er、est,也可以用分析手段,前加more、most。例如:

The situation is developing faster than we expected.

It rains more often in Shanghai than in Beijing in summer.

当然,英语中少数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形式是不规则的:

well better best badly worse worst much more most little less least

从功能上看,英语中有些副词可以作表语和定语。这一点与汉语实义副词异曲同工。例如:

Time is up. We are behind in our plan.

Now the autumn is in. 秋天已经到了。

I must be off now.我必须走了。

The comrades here are very kind of me.这里的同志们对我很好。

The buildings around are mostly of modern constructions.

再比如,英语中有些副词只能修饰全句,不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称为全句副词。比如:

frankly,seriously,personally,luckily,obviously,roughly,undoubtedly.

汉语中的语气副词,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从修饰对象看,主要也是全句。

d.英语副词的分类标准和小类名称与汉语副词并不完全对应;比如汉语就没有处所副词,?到处、处处?,

数量太少;也没有专门的关系副词、疑问副词及表数副词,因为?怎么、怎么样、乍地、怎的、咋的、啥、多少?等,都归入代词了。

而且,英语的方式副词与汉语的实义副词性质、功能也差了很多。

根据传统的英语语法书,副词大致也可以分为十类。分别是:

时间副词:now then ago before later tonight recently so far yesterday

already yet early since finally presently immediately

频度副词:always often usually constantly hardly ever seldom never

程度副词:very much far quite enough pretty deeply extremely nearly

方式副词:Anxiously badly bravely calmly carefully nervously rapidly

语气副词:surely certainly indeed maybe perhaps must really

范围副词:entirely partly half completely slightly almost greatly

疑问副词:why where how when whenever however wherever

处所副词:here there home upstairs abroad around away near along

连接副词:besides however likewise therefore lastly nevertheless

关系副词:why where how when whatever wherever however

1.时间副词(Adverbs of Time)

Now we are not allowed to touch it.——现在我们谁也不允许碰它一下。

Later a neighbor told me about him.——后来,一位邻居同我讲起了此人。

Suddenly the door of the store room was opened and a man entered.

2.程度副词(Adverbs of Degree)

That’s a quite difficult request.——那是一个相当棘手的要求。

Stories about people often attract far more public attention than political events

3.语气副词(Adverbs of Mood)

They will surely succeed. Victory certainly belongs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实在多谢你了。

Maybe it is right.——这可能是对的。

Perhaps they are indeed need our help.——也许他们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

When he got to England,he found,however,that his English was too limited.——可是,当他到了英国之后才发现他的英语太有限了。

Do you really want to go?——你真的想去吗?

4.范围副词(Adverbs of Range)

I only like Chinese food.——我只喜欢中国菜。

Then he got stronger and stronger,both physically and politically. 后来他在身体上和政治上都越来越强了。

I simply like her name. 我只喜欢她的名字。

I admit you are partly right.——我承认你的一部分是对的。

5.频度副词(Adverbs of Freguency)

英语里有频度副词,不过一般语法书习惯于把某些频度副词划入时间副词的一个附类。例如:Please sing it again.——请把这支歌再唱一遍。

He always comes home early. 他总是很早回家。

英语的频率副词分工比汉语精细。比如,下面是六级区分:

再细分:ceaselessly -incessantly -unremittingly –unceasingly 之间,也是个连续统。

6.方式副词(Adverbs of manner)

Quickly we slid into the brush and then watched.—我们飞快地滑进灌木丛里,然后注视着。

We stared silently at the snake sleeping in the bag.

汉语方式副词接近于汉语实义副词,数量很多,英语里的有些方式副词都相当于汉语里的形容词或?形容词+地?字。如:qucky(飞快地)、carefu11y(仔细地)、bravely(勇敢地)。

7.地点副词(Adverbs of Place)

汉语里表示地点的副词只有?到处?、处处?、?遍地?、?满世界?和等几个。英语里的地点副词大部分相当于汉语里表示地点的合成方法名词,或相当于?介词+方位名词?与?介词+合成方位名词?。有时汉语也相当于汉语里的指示代词等。

There is nobody inside.——里面没有人。(?insi de?相当汉语的合成方位名词?里面?)

Don’t look up now. 不要向上看。(?up?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向+方位名词?)

His room is just above——他的房间就在上面。

I live here/there.我住在这里/那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在+这里/那里?)

8.疑问副词(Interrogative Adverbs)

汉语语法一般没有划分出疑问副词这一词类。英语里的疑问副词大致相当于汉语里的疑问代词,或者?疑问代词+名词?与?介词+疑问代词?。例如:

Why do you think we can’t chang e your note?您为什么认为我们换不开您的钞票呢?

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ese years?——这些年来你到哪上去了?

When did you come to Shanghai?——你是什么时候来上海的?

How did you help her?——你是怎么帮她的?

why问原因,where问地点,how问方式,when问时间。

9.连接副词(Conjunctive Adverbs)

汉语里没有连接副词,英语连接副词的作用是引导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英语连接副词在形式上与疑问副词是一样的。例如:

I don’t know where,when and how meeting is going to be held.——我不知道这个会议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举行。

Why he suicide has not been known yet.——他为什原因自杀还不知道。(?why?引导主语从句)

That why they were late.——那便是他们迟到的原因。(?why?引导表语从句)

10.关系副词(Relative Adverbs)

汉语里没有关系副词。英语关系副词的功能同关系代词一样,是用来导定语从句的。当关系副词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一般译为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例如:

This is the town where Edison once lived.——这就是爱迪生曾经住过的小镇。

Maybe mother knows the day when he was born-或许妈妈知道他出生的日子。

Thi s is the reason why he didn’t put off the meeting.——这就是他没有把会议推迟的理由。

当关系副词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一般译为现代汉语的?在那里、那时候、随即?。

We went to visit the industrial exhibition,where we saw a great many new type machines.我们去成功工业展览会,在那里我们看见了许多新式机器。

He Stayed there till Saturday,when he started for Shanghai.——他在那里住到星期六,随即就到上海去了。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三论

张谊生

提要:本文辨析了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差异;建立了汉语时间副词的三级分类系统,分析了时间副词在表示时制、时体、时频、时序时的句法、语义特征,讨论了时间副词的位序制约和搭配限制。

关键词:时间副词、时间名词、分类系统、时制、时体、时频、制约

0.前言

0.1 迄今为止,对于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几乎都是结合时态助词、趋向动词以及谓词本身进行的,其实,作为一种分析性的语言,汉语中的时间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须要借助于时间副词来体现。有鉴于此,本文将在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时间副词的角度考察和探讨一下汉语时制、时体、时频、时序的表达方式以及所受的限制。

0.2 除了前言和馀论,本文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副词发展和虚化的渐进性和参差性,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之间一直存在纠葛,因此,首先从功能和表达两方面对其进行甄别和分辨,以认识和廓清时间副词的性质和范围。然后,根据时间副词的语义特征和表义功用建立其内部的分类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四个角度对时间副词不同的小类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从位序和搭配等角度揭示并讨论时间副词的连用共现限制和语义关系制约。

1.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

1.0 本节通过对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辨析,以说明时间副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并以此作为界定时间副词范围的鉴别标准。

1.1 共同点。从句法功能看,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是以充当句中状语为主的。比如:

一直在一起---天天在一起将要上大学---将来上大学

曾经在一起---以前在一起刚刚1调查过---刚才调查过

已经在一起---目前在一起马上就出发---现在就出发

而且,一部分时间副词和大多数时间名词,都可以位移句首充当句首修饰语。例如:

(1)渐渐地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了/早晚你会明白的,我现在也不想多解释了/忽然,小马和小张又吵了起来/顿时,她的脸上显出了不悦的神色。

(2)明天早上我们要去苏州旅游/现在他们正在开会商量这件事/去年,我们回老家去了一趟/明天下午三点半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过去这一带根本就没有小吃店。

从表达的角度看,时间名词多用于表示时制,部分时间副词也是以表时制为主的;而且,两者都可以分别表示时点和时段。比如:

立时—刹那顿时--瞬间当场—当时刚刚1—刚才

始终—恒常永远—永恒权时—临时暂且—暂时

此外,在篇章中,用于句首的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功能。例如:

(3)跑堂的话音刚落下,立时,有两个姑娘应声迎了出来。——你当时为什么不仔细想想好呢,如今,我们就是愿意帮忙也帮不上啊。

1.2 不同点。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在功能上,大多数时间名词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包括介词宾语)、补语,而时间副词都不具备这些功能。例如:

(4)现在是北京时间十八点三十分二十四秒/今年公历十月二号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他们二人在你们家的客厅里整整等了一个下午/大家又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晚上/她妹妹比过去胖多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在当时,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今天的气温跟昨天完全一样。

而且,时间名词可以修饰体词性和具有指称功能的谓词性词语,一般都要带上?的?;而时间副词大多只能修饰陈述性的谓词性词语,一般不带?地?。比如:

目前的情况/临时的工作/永恒的收获/当年的收成/时间的观念/当时的气氛/今天的课程/瞬间的差错/一刹那的工夫/一会儿工夫/国庆阅兵式/冬令补品

时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马上就要出发了/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赶紧回家吧/忽然刮起了东南风/始终注视着情况的进展/逐渐缓和了下来

时间名词一般都可以被体词、谓词和数量短语所修饰,比如:

一九九九的除夕/一个不平凡的秋天/国庆节的晚上/那个黑暗的时代/出发的时间/我们一辈子/幸福的夜晚/在一个无聊的早晨

而时间副词既不能作定语,通常也不能接受其他词语的修饰。试比较:

当前的任务--*马上的任务/以前的做法--*曾经的做法

难忘的今宵--*难忘的至今/非常的时期—*非常的时时

其次,在表达上,时间副词除了表示时制,还有相当一部分主要表示时体、时频等。例如:

(5)这个问题已解决/她曾给我不少帮助/四叔正站在大门口。

(6)她频频朝我点头/他再三表示歉意/他不断调整营销策略。

时间名词基本上都是以表示时制为主的,很少有主要表时体、时频的。譬如上面诸句如果不用时间副词,那就必须借助于时体助词和数量词语。例如:

(5`)这个问题解决了/她给过我不少帮助/四叔在大门口站着。

(6`)她多次朝我点头/他几番表示歉意/他数度调整营销策略。

1.3 交差点。部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存在着交叉摸棱的现象。比较典型的主要有:暂时和暂/暂且、往常和通常、最后和尔后、方才和方/才、刚和刚才、刚刚1和刚刚2等。

a?暂时、往常、最后?是名词,而?暂/暂且、通常、尔后?是副词。因为?暂时、往常、最后?虽然也经常充当状语,但它们还保留有实词用法,有时可以充当定语和宾语。例如:

(7)这些都是暂时(*暂且)的现象/暂时的困难我们能自己克服/所采取的都是一些暂时的措施/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统一是暂时(*暂且)的,矛盾是经常的。

(8)今天不比往常(*通常),今天是他的生日/今天比往常(*通常)回家整整早了一个小时/和往常(*通常)一样,吃过早饭,他就骑车去学校了。

(9)最后一排/最后时刻/最后的努力/最后的晚餐/谁笑到最后/我排在最后/他等到最后

b?方?和?才?在都是典型的副词。比如:

来日方长/年方十八/方可办妥/必须加倍节约,方能维持生计

天才刚刚亮/孩子才两岁/她才来/一直等到晚上,才拿到通知

?方才?是一个兼类词,在表示?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时,是时间名词,可以充当宾语、定语和主语,相当于?刚才?。例如:

(10)他的病情比方才好多了/方才的情况还属于正常范围/方才是我疏忽了,不怪她。

在表示时间较迟,或用于承接条件时,?方才?又是副词,相当于?方?、?才?。例如:

(11)一直等到天黑,她母女俩方才回来/后来她告诉我之后,我方才知道里面的内幕。

?方才?这种一身兼两任的情况,说明其虚化过程尚未彻底完成。

c?刚?是副词,?刚才?是名词。[1]因为?刚才?还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12)刚才有谁来过了?/刚才是谁来的电话?/感觉怎么样?跟刚才一样,还是疼/比刚才好多了/刚才的话其实就是对你说的/刚才的情景正有点吓人。

两者充当状语表时制时,?刚?兼表已然体,?刚才?兼表经历体。试比较:

(13)他刚睡了一会儿(意谓目前还在睡)。—他刚才睡了一会儿(意谓目前已不睡了)。

(14)他刚离开了几分钟(≈He has just left for a few minutes)。—他刚才离开了几分钟(≈He left a few minutes a moment ago)。

与?刚?共现的时间可长可短,与?刚才?共现的时间只短不长。试比较:

(15)孩子刚玩一会儿/他刚睡了几分钟/他刚去北京几天/我刚到这儿几个月/家母刚过世没几年---孩子刚才玩一会儿/他刚才睡了几分钟/*他刚才去北京几天/*我刚才到这儿几个月/*家母刚才过世没几年。

d?刚刚1?是时间副词,?刚刚2?是时间名词。[2]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语义上,?刚刚1?表示事件发生的起始点,?刚刚2?表示事件发生在不久之前。试比较:

(16)伤口刚刚1痊愈。--伤口刚刚2还在出血/她刚刚1买好粮食。---她刚刚2在粮店里。

在句法上,?刚刚1?只能充当状语,?刚刚2?则还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和定语。比如:

(17)语法研讨会刚刚1结束。→*刚刚1语法研讨会结束/她刚刚2去了一趟超市。→刚刚2她去了一趟超市/我们刚刚2还在说起你呢。→刚刚2我们还在说起你呢。

(18)大家想起了刚刚2(*刚刚1)的情景/你刚刚2(*刚刚1)所说的话其实并没有错。

在搭配上,?刚刚1?只能充当状语,?刚刚2?还可以充当定语;?刚刚1?可以与?别?类词语同现,?刚刚2?不行;?刚刚2?可以同?正在?类词语同现,?刚刚1?不行。比如:

(19)刚刚2(*刚刚1)那个人是谁?/别刚刚1(*刚刚2)好了几天,又犯老毛病了—我刚刚2(*刚刚1)正在洗脸的时候,听到电话铃响响,走过去接又不响了。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副词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汉语的名动形实词虚化而来的,其中的时间副词有相当一些正是由时间名词经常充当状语逐渐专职化和定型化,其他句法功能逐步丧失而形成的。而这种虚化过程目前仍在进行之中,而且将来还会一直继续下去。正因为存在这种渊源关系和发展趋势,所以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永远会有各种纠葛难辨的现象。

2.时间副词的表达功用

2.0 本节首先提出时间副词的分类依据和标准,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时间副词在表达时制、时体、时频、时序四个方面的内部差异及其主要特征。

2.1 分类系统。对于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大致可以从三个层级、四个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根据所表事件(event)是在时轴一维性中的长短先后和过程状态,还是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替变化和次数频率,抑或是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呈现方式,可以把时间副词分成个三大类:表时副词、表频副词和表序副词。其次,根据表示事件所涉及的是过去、将来、现在、恒常等指示性的具体时间,还是表示事件在一定时间的进程或性状的变化,可以把表时副词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再根据所表事件在一定时轴上所占据的时间长度,可以把时制副词再分为:表时段的和表时点的;根据所表事件同客观情状或主观认识的联系方式,又可以把时体副词分为:有定的和无定的。然后,可以根据事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次数的多少,把表频副词依次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种;又可以根据两个或多个事件在时轴上排列时,是重在前后的顺序性,还是重在前后的相似性,把表序副词分为表次序和表重复两种。据此,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内部分类系统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时间副词

表时副词

时制副词时体副词表频副词表序副词

时点时段有定无定高频中频低频次序重复

由于现代汉语副词的语法化程度还不很高,所表的时制义和时体义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语法义或范畴义,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词汇义和语法义的混合体;所以,现代汉语表时副词的语义内涵中大多兼有时制和时体两个方面,只是各有侧重点不同而已。其相互关系大致如下:过去时多与已然体交差;将来时多与未然体交差;恒常时多与已然体或进行体交差。不过,绝大多数表时副词的表义重点还是明确的。细究起来,不外乎两大类:有的以表时制为主,兼表时体;有的以表时体为主,兼表时制。据此,我们把前者称为时制副词,把后者称为时体副词,统称为表时副词。

2.2 时段和时点。时段是指时间副词所限定的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据位臵的起点和终点有一段距离。此类副词所限定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内部一般上都是匀质的、恒定的,在一段较长或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变化。又可以分为表长时和短时两类。表长时的主要有:永、久、永远、一直、久久、经久、一向、向来、历来、从来、素来、平素、平生、仍然、仍旧等。其中有些是表示从过去某时到说话此时这段时间的,如?一向、向来?等,有些则没有明确的时间参照点,比如?永远、一直?等。例如:

(20)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事情久拖不决/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假如邻居之间永远像宾客一样彬彬有理,那该多好/两国的关系历来就不太和睦/这些年来,一向是她求我们的。

表短时的主要有:暂、且、暂且、姑、姑且、权、权且、权时等,其中?权、姑、权且、姑且?常常兼有容忍的意味。例如:

(21)暂且先别惊动他们/看来还是暂停为好/看到王先生有点累了,永生没敢惊动他,只好姑且在客厅再等一会儿/你就权且在此安顿吧/这种药我看还挺有效的,你且继续试着吃下去好吗?/既然如此,你就权当我没有来过吧。

时点是指时间副词所限定的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据的位臵的起点和终点距离非常接近或紧密相连,中间只有极短的距离或几乎没有距离。表时点的时间副词所限定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相对说来都是异质的、变化的,或者是在极短的瞬间内达成的。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表紧相承接的,主要有:刚、就、立刻、立马、立即、迅即、登时、霎时、顷刻、即刻、旋即、当场、刚刚1等。例如:

(22)你必须立即关掉录音机/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我没有再犹豫,马上给她办了手续/协议刚刚达成,立马就签了下来/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就当上了佐领,旋即又跟清兵入关/话音刚落,会场上霎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你来时,他们两个刚走,你去追还来得及/当场就把问题给解决了/你怎么才来就要走了呢?

表突然发生的,主要有:乍、顿、突、猛然、陡然、忽然、蓦然、骤然、陡然、猝然、霍然、忽地、猛地、蓦地、冷不丁等,有些词常常含有出乎意外的意味。例如:

(23)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天忽然下起了冰雹/想着想着猛然醒悟了过来/蓦然回首,发觉就像一场梦/脸色蓦地变得十分难看。

表时段和表时点之间的区别,通过下面的比较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24)如果夫妻之间永远像宾客一样,也太沉重了。---如果夫妻之间骤然像宾客一样,那就有问题了。

(25)平时我俩发生争执时,她一直站在我这一边。---这次我俩发生争执时,她忽然站到他那一边。

(26)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历来是不赞成的。----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立马就同意了。

(27)这些年来他一向比较沉得住气的。---昨天夜里他蓦然紧张了起来。

如前所述,时制副词在表时的过程中,常常会兼表时体。譬如表时点的副词,一般都表示已然体;而表短时的

时段副词,大都兼表未然体。至于像?从来、历来、向来、素来?等表过去的表时副词一般都兼表已然体。例如:

(28)我们的态度历来是,现在仍然是:依靠自己/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过。

2.3 有定和无定。有定是指有些时体副词在表示时体的同时,其兼表的时制是确定的。大致有两种情况:兼表过去和兼表将来。表已然体的时体副词往往兼表过去时,比如:曾、曾经、业已、业经、早经等。例如:(29)我从前在南京时曾听过两次/他后来也曾经到过我的寓所/他曾经是个好学生/家中当时业已败落/我当时业已记事识字/我们业经规定红军每营用四连制,每连步枪七十五枝/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着。

表未然体的时体副词往往兼表将来时。比如:必将、终将、终久、终归、总归、迟早、早晚等。例如:(30)祖国的大好河山,必将变得更加壮丽/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听我的话,你终久是玩完/他总归会回来的/反正你终归要用的,留着吧/他迟早要走的,就让他走吧/自己早晚是死,但死也得死得有一个名目。

无定是指有些时体副词在表示时体的同时,时制是不确定的。一般说来,无定时体副词在句中没有明确的时间提示语的情况下,兼表(或者说默认)现在时(包括恒常时)。[3]但如果句中还有表过去或将来时间的提示语,也可以分别表示过去或将来的已然体、未然体和持续体。表已然的如:才、都、已、已经、早已、早就等。例如:

(31)孩子们的欢笑声已经听不见了/我已明确地告诉她了/我早就知道他不是个东西/这种文风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实。(现在)

(32)那时她的健康已完全恢复/早在六千多年前,古人已经知道使用武器了/当时,我其实早已知道了。(过去)

(33)但愿明年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做了父亲/下星期四恐怕她已经不在上海了/明天这个时候,他们早就到家了。(将来)

表未然的如:将、快、就、即将、将要、行将、就要等。例如:

(34)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我马上就要动身了。(现在)

(35)就在部队行将解放北京的前夕,对方终于接受了和平解放的条件/那天火车快要开了,还不见他的踪影/这时候,他们所带的干粮行将告罄。(过去)

(36)到明年这个时候,他俩将要结婚了/晚上十点太迟了,届时他快睡觉了。(将来)

表示持续态的,如:正、在、正在等。例如:

(37)她正站在门口/也许她觉察到有人在跟踪她/我爸爸正在看书。(现在)

(38)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在开会/刚才我正要进门时,发现屋里有人。(过去)

(39)明天上午七点我正睡觉呢,九点怎么样?/后天晚上我们还在坐火车呢,怎么来得及?/到时候他们正在上课,我怎么进去?(将来)

比较而言,无定时体副词的虚化程度要比有定时体副词高,所积淀的原词汇义也更少,所受的句法限制则更严。

2.4 高频、中频和低频。表频副词可以根据所表频率的高低依次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类。高频是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持续不断地或极度频繁地出现、发生,比如:老、总、老是、总是、始终、成天、镇日、彻夜、通常、不停、时刻1等。比如:

(40)老是吃过饭就往外跑/总是一个人坐在花园的长凳上遐想/自己镇日独自生闷气/星期六晚上他通常不回家/他时刻1都在提醒自己,别慌。

有些高频副词同表长时的表时副词看似非常接近,其实,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观察后的不同的时间表述。即使描述同一个客观事件,内在性质也不相同。试比较:

(41)只要有时间他永远在所里。——只要有时间他镇日在所里。

(42)两国的关系一向比较紧张。----两国的关系总是比较紧张。

(43)她们姐妹俩一直非常和睦。——她们姐妹俩始终非常和睦。

很显然,表时副词的着眼点是一个静态或匀质的过程,重在久暂和先后;表频副词的着眼点是一个动态或异质的过程,重在频次与变化。

中频是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比较地频繁地时断时续地出现、发生,比如:时、常、频、屡、渐、逐、连、经常、常常、时常、往往、时时、屡屡、频频、每每、渐渐、连连、逐渐、逐步、日渐、不断、不时、随时等等。例如:

(44)这些年常常有人向他提起这件事/身体比较虚弱,时常生病/悲愤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做工的人,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频频举杯,向他示意/天气渐渐凉了起来/往往一去就是半天/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不断有人前来打听消息/不时提醒自己要沉住气。

中频副词与高频副词的频度区别,反映在句法形式上主要有两点:高频副词可以同总括副词和任指词语共现,中频副词一般不能;中频副词可以同重叠形式共现,高频副词一般不能。试比较:

(45)大学教师通常都是不坐班的。----*大学教师常常都是不坐班的。

(46)无论干什么她总是非常认真。——*无论干什么她经常非常认真。

(47)*星期天他老是去河边吊吊鱼。——星期天他往往去河边吊吊鱼。

(48)*你有空就时刻1到老王家看看。——你有空就时常到老王家看看。

低频是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很少地或非常偶然地出现、发生,比如:偶、偶尔、偶而、间或、偶或、一时、一旦、万一、有时等。比如:

(49)偶遇风寒,不必惊慌/偶尔免不了也会犯错误/偶而写一些小品文/间或也会有人来拜访/就怕商店一旦关门,溜之大吉/我怕万一让老爷知道了大家都不好交代/一时疏忽犯下大错/她有时也会想到自己的未来。

上述三分只是大致的划分,其实,每一小类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还存在种种差异。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这三类频率副词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落实到实际言语交际中,相邻的两类之间的差别有时反而微乎其微,互换以后语义并没有多少区别。例如:

(50)时刻想念着家乡的亲人。——随时会想起家乡的亲人。

(51)不时进来询问有关情况。——有时进来询问有关情况。

2.5 次序与重复。表次序是指两个或几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先后发生的次序和关联。比如:先、起先、依次、接连、陆续、相继、先后、随后、随即、接着、然后等。例如:

(52)她接连去了几次,毫无收获/这几天里他们先后跑了十几个点/开会的代表陆续走进了会场/各类展品依次展出/她先输了几场,没有气馁,随后又赢了回来。

表重复是指两个或几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的重复和交替出现。比如:又、也、再、重、更2、还1、一再、再三、再度、重新、从新、重行等。例如:

(53)她后来也去了一趟/经我们一再催促,才勉强送来/今天没有时间了,明天再说吧/上午去过了,下午还要去/这个问题我们还要重新考虑/她又唠叨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表重复时,所依据的事件既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异类的;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例如:

(54)唱了一首歌,又唱了一首歌。——念了一首诗,又唱了一首歌。

(55)买了套西服,还买了件衬衣。——看了场电影,还买了件衬衣。

(56)他不爱吃药,更不爱吃补药。——他不爱看病,更不爱吃补药。

(57)上午已去了一趟,下午再去。——上午没有时间了,下午再去。

(58)这几个字写得不好,要重写。——这三幅门联都不行,要重写。

(59)他很喜欢打牌,也喜欢下棋。——他兴趣很广泛,也喜欢下棋。

所谓异类的,其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还是相同的,譬如?念诗?和?唱歌?都是表演节目;?看电影?和?买衬衣?都是外出活动;?看病?和?吃补药?都是接受治疗调理;而这种相同性正是使用重复副词的语义基础。所谓隐性的,其实在一定的语境中还是明确的,譬如?上午本来打算去?、?写过三幅门联?、?某人喜欢下棋?这三个前提,虽然都没有在句中出现,但是在上下文中是可以推断的,也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后面都可以或者说须要使用重复副词。

3.时间副词的选择限制

3.0 在具体使用中,时间副词由于自身的句法特点和语义基础,在句中所处的位臵和顺序、同其他词语的组合与配合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位序限制涉及两个方面:位移句首充当句子成分的限制;位于句中的共现顺序的限制。配合制约是指同被修饰对象之间的语义适用关系,也涉及两个方面:与谓语动词的时态制约;与述补短语的配合限制。

3.1 句首位序限制。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时间副词都可以由句中移到前面充当句首修饰语,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自由。据考察,主要有两种限制:音节限制和表达限制。音节限制就是指副词音节对位移的影响。也就是说,凡是单音节的时间副词,都只能位于句中主语之后充当状语,而绝对不能位于主语之前充当句首修饰语。试比较:

(60)魏明对刘强渐存戒心。---*渐魏明对刘强存戒心。

(61)在这大笑之中忽有苍老的声音。---*忽在这大笑之中有苍老的声音。

(62)月红蓦一看心中不免暗暗吃惊。---*蓦月红一看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63)林先生猛吃一惊,心中立刻想到,---*猛林先生吃一惊,心中立刻想到,

如果换成双音节的同义副词,就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移位了。例如:

(60`)魏明对刘强渐渐地存有戒心。---渐渐地,魏明对刘强存有戒心。

(61`)在这大笑之中忽然有苍老的声音。---忽然,在这大笑之中有苍老的声音。

(62`)月红蓦地回头一看,心中不免暗暗吃惊。---蓦地,月红一回头看,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63`)林先生猛地吃了一惊,心中立刻想到,---猛地,林先生吃了一惊,心中立刻想到,

在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中,与单音节同义的双音节副词共有四种:一种是附加式:忽-忽然/忽地、蓦-蓦地/蓦然、猛-猛地/猛然、霍-霍地/霍然、倏-倏地、终-终于等;一种是重叠式:刚-刚刚1、渐-渐渐、常常、每-每每、往-往往、连-连连等;一种是并列式:才-方才、立-立刻、旋-旋即、随-随即、随-随后、早-早晚、迟-迟早等;一种是偏正式:顿-顿时、立-立时、向-向来、历-历来,后-然后、顷-稍顷、先-起先等。尽管构词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与单音节副词相比,这四种双音节副词的移位功能基本一致——基本上都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例如:(64)终于,双方经过协商签署了协作互助议定书/随即,他又来到原地耐心地等/立时,四面八方的救援飞机都赶来了/常常他一个坐在大树底下纳凉,直到很晚才回家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双音节时间副词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只是充分条件,并不是任何一个双音节时间副词都可位于句首的。有些副词,譬如?永远、一直?由于语义内容的限制;有些副词,譬如?曾经、已经?等由于表达要求的限制;有些副词,譬如?屡屡、频频?等,语义由于语体风格的限制;一般都不能充当句首修饰语。

表达限制是指那些在音节上不受限制的双音节时间副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只能位于句中,或者只能位于句首。因为时间副词位于句首还是位于句中具有细微的语义差异,尤其是对于话题链的连贯更具有重要的协调和连接作用,所以,某个时间副词究竟是在句中充当状语,还是在句首充当句首修饰语,通常要取决于一定的上下文和表达的需要。例如:

(65)李向明再这样发展下去,他迟早(*迟早他)要跌跟斗的。---我担心,再这样一直瞒下去,迟早他(他迟早)会发现并责怪我们的。

(66)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终于他)站在眉卿面前,思量着怎样开始第一句。---经过我们一再地劝说,甚至使用了激将法。终于,他站(他终于)在眉卿面前,思量着怎样开始第一句。

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当两个分句或两个句子的主语相同时,时间副词都不宜位于句首,不然,就会打断了整个话题链;当两个分句或两个句子的主语相异时,时间副词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但位于句首更能突出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再例如:

(67)小芹去洗菜,青年们马上也去洗菜。——小芹去洗菜,马上青年们也去洗菜。

(68)他逃出病房,匆匆穿过走廊,在走廊尽头的楼梯口上,他忽然看见一个苗条的人形。——他逃出病房,匆匆穿过走廊,忽然,在走廊尽头的楼梯口上,出现了一个苗条的人形。

与一般的连词不同,时间副词在句首起连接作用时,往往同时还兼表时间顺序、先后承接等时间义或迅速、突然等情态义,特别是在几个句子组成的句段中更为突出。例如:

(69)说完,她低下了头,眼泪又流了出来。旋即,她猛地抬起头来,眼里射出一种希冀的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转机和希望。

(70)想到这里,她甚至想独自回娘家,跟祥子一刀两断,不能为他而失去自己的一切。继而一想,跟着祥子的快活,又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

(71)在热列的俄罗斯圆舞曲中,刚交换了一个舞伴,我失声叫了一声:?哎呀,我的表掉了!立刻,跳舞停止了,几支手电在地上找,毛毯被掀了起来。

(72)批过李上进,大家都洗清了自己,分配也没受大影响。该去军部的去军部,该去营地的去营地。终于,大家吃过一顿红烧肉之后,开始陆续离开新兵连,到各自分配的连队去了。

3.2 句中位序限制。时间副词位于句中充当状语时,其共现连用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时间副词内部小类共现时的顺序,一种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共现顺序。就前一种顺序而言,在常规的情况下,表时副词和表次序的表序副词通常位于表频副词之前,而表重复的表序副词通常位于表时副词和表频副词之后。[4]比如:

(73)刚刚出来几天,已经常常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莫明其妙的情绪搅得睡不安然/他随后逐渐地写些了不少历史散文与短篇小说,而且写的东西都很精炼,很富有哲理性。

(74)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挂牵,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了/可是这些人往往又能取得胜利,哪怕是暂时的胜利,其原因呢?

就后一种位序而言,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一般位于时间副词之前。例如:

(75)白三爷又赶紧捂住耳朵,可是这回更邪门儿了,嘈杂的人声儿听不见了,却猛地听到一声小瘸驴乍起的惨叫。

(76)这些天来,他似乎常常心不在焉,而且屡屡出错,以致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和猜测。

(77)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脸,我的话一出口,却即刻变成空虚,这种空虚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78)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发生了遗老的气味。

而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情态副词一般都位于时间副词之后。例如:

(79)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光,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80)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有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以已经象个成人了。

(81)父女们在平日自然也常拌嘴,但现在的情形不同了,不能那么三说两说就一天云雾散,因为她已经不算刘家的人/在八月的田野里伺弄庄稼,杨金山每每不能坚持到日落。

(82)陈二奶奶和?童儿?已经偷偷的溜了/高总常常亲自来到车间、食堂,甚至俱乐部、篮球场,同工人们亲切交谈。

3.3 动词的时态制约。动词的时态制约是指时间副词和各类动词的时态适用情况。现代汉语的动词,从其时间性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两个大类:静态动词内部根据其静态的强弱程度,可以依次分为三种:关系动词,比如:是、像、有、在、等于、属于、适合、显得等;状态动词,比如:坐、站、躺、躲、放、挂、穿、戴等;心态动词,比如:爱、恨、怪、愁、佩服、知道、觉得、羡慕等。动态动词内部根据其动作是否持续终结,也可以分为三种:持续动词,比如:听、说、看、写、读、奔跑、研究、休息;终结动词,比如:变、成、变成、成为、化作、解开、堵死、打通等;瞬间动词,比如:死、垮、塌、倒、醒、灭、炸、丢等。当这些动词充当句中谓语时,由于受各自内在的时态因素的制约,与各种时间副词配合时,必然会呈现一系列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据考察,心态动词和持续动词所受的限制相对较少,其他四种动词与时间副词的适应情况大致如下:

首先,关系动词一般多与表时段的表时副词和表已然的时体副词配合使用,而很少与表时点的时制副词和表进行的时体副词配合。比如:

(83)在母亲的眼里,我永远是孩子;在孩子的眼里,我永远是母亲/小李自从毕业分配到部里,就一向属于你们分管的,怎么现在又划归我们了呢?/既然你已有这么多的邮票,那么,你就应该拿出来让我们大家欣赏欣赏/我觉得,这些规则现在对于我们是已经不合适了。

其次,状态动词一般多与表时段表高频的表时副词和表已然的时体副词配合使用,而很少与表时点的表时副词和表持续的时体副词配合。比如:

(84)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可那幅画还一直挂在那边的墙上,好象在提醒我们/这台座钟我看就暂时摆在书桌上吧/我们谈话时,她始终低头着头坐在旁边/他已经躺在那儿了,你快去吧/刚才才买来的那件衣服,现在她已经穿在身上了。

当?放、挂、穿、戴?等动词前面出现时点副词和表持续的时体副词时,比如?他猛地跪了下来。?、?他忽然站了起来。?就不再是状态动词,而是行为动词了。试比较:

(85)那个凳子一直放在门口。--请立刻把凳子放好。

(86)他通常都戴深色的领带。--他正在镜子前戴领带。

再次,瞬间动词一般多与表示时点的表时副词或表已然的时体副词配合,而很少与表持续的时体副词及表恒常的表频副词配合。比如:

(87)房间的电灯忽然熄灭了/也就在那天下午,厨房了的那只煤气罐陡然爆炸,气浪把屋顶都冲碎了/父亲虽然已经死了好几年了,可我们觉得他好象至今还活在我们中间/等他们好不容易爬到山顶,才发现那间破草房早就倒塌了。

最后,终结动词一般多与表时点的时制副词或表已然的时体副词配合,而很少与表时段的时制副词及中频副词配合。比如:

(88)顿时化作一股青烟消失的无影无踪/报纸一登出来,他们夫妻俩马上成了当地的名人/他们早已堵死了一切可能出现的漏洞/尽管原来保存在电脑里的数据在中毒之后业已彻底丢失,可是这并不会严重影响公司的业务。

上面所总结的规律,应该讲都是一些经常性的、占优势的配合情况,其实,在特定的语境中,相反的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不过,出现反例通常都是有条件的,不能类推的。

3.4 补语的语义配合。补语语义配合是指时间副词和各类补语的语义适用情况。在现代汉语中,某些时间副词修饰的虽然可以修饰整个VC,却不能修饰其中的V。比如:

(89)他往往学习到深夜。---*他往往学习/这仗终于打完了。---*这仗终于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搭配差异呢?从句法—语义的角度看,由各种句法成分构成的句子是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统一体。而汉语的述补短语,一般都可以表示一个活动的过程,其中V表示动作或形状,C是对V的补充说明,表示由V引起或造成的某种结果或情状。当时间副词修饰述补短语时,其实也就是对整个述补短语所表示的活动过程进行限制,包括事件活动的结果、程度、情状、趋向与时间的过去、将来、恒常以及动作的已然、未然、持续有关。所以,当某个述补短语一旦省去了补语,时间副词的存在也就失去依据。比如下面[ ]内的补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90)到了第六天扬泊终于忍[不住]了/他们永远对[不上]我们的口径/他其实早就看[出来]了/熊熊的烈火顿时燃烧了[起来]/这种酒,他偶尔也喝[上][一、两回]。

那么,是不是只要带有某个补语,该述补短语就必定可以受时间副词修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下面就考察一下时间副词与各类补语的语义适用情况。

首先,可以根据表义功用把述补短语的语义情状大致分为六类:

结果:写完了/写歪了/写多了/写累了/写快了

趋向:写下来/写上去/写下去/写起来/写开来

可能:写得完/写不完/写得好/写不好/写得了

状态:写得非常好/写得相当潦草/写得清清楚楚

时间:写到天亮/写于一九九九年/写了很长时间

处所:写墙上/写到墙上/写在墙上/写于南墙面上

同时,又可以根据所表时间把汉语时制副词分为四类:表过去,表将来,表现在、表恒常;把汉语时体副词分为三类:已然体、未然体、持续体。下面的表格反映各类补语与各种时间副词之间的适应情况(现在时与恒常

是表示将来时和未然体的时间副词都不能修饰带有状态补语的述补短语;再次,凡是表示持续体的时间副词只能修饰带有趋向和处所补语的述补短语;最后,凡是表示恒常时的时间副词在修饰述补短语时几乎不受限制。这是因为,既然是可能与否,就一定是未然的,而既然是某种行为遗留的状态,就一定是已然的。至于持续体,它着眼于一个事件的内部而不是整个事件,所以对于结果、可能、状态和时间都是排斥的;而恒常时在时间频率上具有很大的跨度,其适用性自然比较强。

4.馀论

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的运动与时间和空间都是密不可分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必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中进行。所以,在任何一种语言中,有关时间变化的意义和形式都是最为复杂的,也是最受语言学家关注的。在印欧语系诸语言中,时(tense )、体(aspect )变化一般都是通过动词的屈折形式来表示的,而汉语作为一种分析性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后附时态助词和趋向词来体现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前加时间副词来表示。相对助词、趋向词而言,时间副词是其中语法化程度最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印欧语的时、体变化一般只在词法范畴内完成,而汉语副词不但可以附在单词上面,还可以附在短语,甚至小句、句子上面;印欧语的词形变化都是纯粹的表时、表体的语法形式,而汉语副词所表的时、体不但互相渗透,而且往往同主观情态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汉语时间副词的功能和意义时,既要充分汲取和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尽可能地深入汉语实际,探求符合语言事实的规律。 附 注 [1]参看周小兵(1987) [2]参看刑福义等(1990)。 [3]当然,使用无定时体副词表现在时,也可以同时使用表现在的时间提示语。 [4]有例外,但一般都是可以解释的。参考张谊生?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2期。 参考文献 侯学超编(199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马真(1985)关于时间副词,《虚词研究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等(1990)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期。 周小兵(1987)?刚+V+M ?和?刚才+V+M ?,《中国语文》1期。 —— (1999)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4期。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 提要:本文认为,范围副词的表义功用有统括性、唯一性和限制性三类;句法功能有附谓性和附体性两种;从不同角度看,语义指向有前指与后指、单指与兼指、实指与虚指;连用方式有同类与异类,多项与越位。 关键词:范围副词、功用、功能、语义指向、连用顺序 0. 前言 0.1 多年来,有关范围副词的研究论文在整个副词的研究中占有相当的比率,然而,以往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一些常用范围副词的个案分析。[1]至于总体的研究,尽管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收获,[2]但是总的说来,由于其本身范围难以确定,功能和意义比较复杂,内部又缺乏一致性,加之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局限,迄今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0.2 有关范围副词的内部分类,长期以来,一直没能取得相对一致的共识。本文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对范围副词作出了不同的分类:首先根据概括范围的大小和类别,将范围副词分成统括性、唯一性和限制性三类;其次,根据其句法功能,将范围副词分成附谓性和附体性两类;最后,根据所表示的语义指向,从将范围副词分为前指与后指、单指与兼指、实指与虚指。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考查了范围副词的共现连用情况。 1.范围副词的表义功用 1.0 从表达的角度看,尽管都是用于限定范围的,但是限定的对象各不相同,既可以是全体的,也可以是个体,还可以是部分。不同的限定范围必然会有不同的表义方式。 1.1 统括性、唯一性和限定性。所谓统括性范围副词,就是指所概括的对象是整个范围的所有全体,主要有:都、全、尽、净、统、通、共、凡、皆、俱、全都、全然、统统、通通、统共、总共、举凡、但凡、凡是、是凡、一律、一概、一例、一共、一总等。例如: (1)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统统烧掉了。 (2)这碗是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四十八文小钱。 所谓唯一性范围副词,就是指所概括的对象是整个范围的某个个体。主要有:仅、光、只、就2、单、才2、唯、惟、偏、独、徒,单单、仅仅、独独、偏偏、惟独、等。例如: (3)一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 (4)虽然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着它。 所谓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是指所概括的对象是整个范围既不是全体也不是个体,而是其中的部分。主要有:足、约、大约、大都、大概、大略、大致、大体、大凡、大率、多半、最多、最少、顶多、至多、至少、起码、足足、只有1、就是、只是、不过、不只、不止等。例如: (5)去餐馆洗洗盘子一个钟头起码也有四美元,八个钟头三十二美元,可以养活自己。 (6)他的稿件很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过的字。 一般情况下,三者之间的表义辖域和语义差别是相当清楚的。试比较: 星期六晚上他都不在家--就星期六晚上他不在家---星期六晚上他多半不在家。 那天总共来了一百多人--那天仅仅来了一百多人---那天最多来了一百多个人。 凡是老歌,她就不会唱—惟独老歌,她才不会唱---大凡老歌,她一般不会唱。 根据表义方式和语义特征,这三类副词还可以再进一步分类。 1.2 范围与数量。统括性范围副词又可以分为表范围和表数量两类。表范围的统括性范围副词,比如都、全、全都、统、统统等,即使含有数量,也将这些数量算作一个整体的范围,所以数量词语的有无一般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例如: (7)前来轰炸的六架敌机....全叫咱给打下来了—前来轰炸的敌机..全叫咱给打下来了。 (8)尽管颜色还算可以,但三种样式....都不行—尽管颜色还算可以,但样式..都不行。 表数量的统括性范围副词,比如共、总共、统共、一共、一总等,即使有一个范围,也是以其中的数量作为表述对象的,所以数量词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9)参与此项活动的共有二十五所学校......—*参与此项活动的共有学校..。 (10)五年内歼敌正规军总共五百多个师...../.旅.—*五年内歼敌正规军总共师./.旅.。 从与数量词语的位臵看,两者也正好相反。试比较: 今天他们几个都来了/三百多块钱统统买了书/这五本书我全都看过了。 今天他们共来了几个?/一共买了三百多块钱书/我总共就看过这五本书。 1.3 例外与特例。唯一性范围副词又可以分为表例外和表特例两类。表例外的唯一性范围副词,比如只、就、惟、偏、独、偏偏、惟独、只有、惟有等,所限定的对象同整体完全不同,即除此以外,其他同类都不是这样的;在语义上大致相当于英语介词except/barring 。例如: (11)大家都愿意去,就他不愿意(≈Everybody is willing to go except him )。 (12)只有你书桌上那封信,其他没有了(≈There is no message for you ,barring the one on your desk )。 表特例的唯一性范围副词,比如:仅、光、单、单单、仅仅、光光等,所限定的对象同整体是完全相同的,即除此以外,其他同类也都是这样的;在语义上大致相当于英语介词besides/in addition to 。例如: (13)我们买了很多水果,光苹果就有几公斤(≈Besides several kilograms of apples ,we bought a lot of different flutes else )。 (14)他们送来很多东西,仅棉被就有好几条(≈In addition to quite a few quilts ,they brought us great deal of other things )。

对照下面四对句子,这两种范围副词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得更清楚[3]:

大部队都转移了,独独二营留了下来--大部队都留下来了,仅仅二营就留下四百人。

整个院子一片漆黑,就西屋还亮着灯--整个院子一片通明,仅西屋就点了四五盏灯。

大家都踊跃发言,惟独二排长没吭声--大家都踊跃发言,光二排长就讲了半个小时。

整部词典收词六万条,偏成语一条没收--整部词典收词六万条,单成语就收三千条。

1.4 少量、多量和概量。限定性范围副词又可以分为表少量、表多量和概量三类。表少量的限定性范围副词所概括的范围不管客观量是多少,主观上总是认为少的,主要有:最多、顶多、至多、不过、只有、就是、只是等。例如:

(15)这冀中区的女孩子,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

(16)他们并非前来检查的,只是休息休息、看看情况而已。

表多量的限定性范围副词所概括的范围不管客观量是多少,主观上总是认为多的,主要有:最少、顶少、至少、起码、不只、足、足足等。例如:

(17)那女人至少离我有两丈远,所以不便见其脸了。

(18)那时你家像个冰窖子,而你们在这窖子里足足住了三个月。

表概量的限定性范围副词所概括的范围不管客观量是否确切,主观表达总是相对模糊的,主要有:大约、大概、大略、大致、大体、大率、大多、大抵、大都、多半等。例如:

(19)梵蒂冈的壁画极精彩,大多是拉菲尔和他的门徒的手笔,为别处所不及。

(20)凡是能够勉强走动的伤兵,大抵在茶馆、酒店、理发铺,以及人家的檐前门口闲坐,讲述战争的故事。

当限定同样的客观事物时,这三种范围副词的主观情态差异就更为明显了:

正式代表最多来了三十人--正式代表最少来了三十人--正式代表大约来了三十人。

跑完全程只有三百五十米--跑完全程足足三百五十米--跑完全程大致三百五十米。

所积累的书至多有三千本--所积累的书至少有三千本--所积累的书大体有三千本。

全区面积不过三万平方米--全区面积足足三万平方米--全区面积大概三万平方米。

据此,我们可以从表达的角度给出范围副词的三级分类系统:

范围副词

统括性副词唯一性副词限制性副词

表范围表数量表例外表特例表多量表少量表概量

2.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

2.0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谓词,但范围副词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中一部分只能修饰谓词,但另有一部分却经常可以修饰体词。那么,为什么这些副词可以修饰体词呢?

2.1附谓性和附体性。所谓附谓性,就是指该类范围副词一般情况下只能修饰谓词性词语;所谓附体性,就是指该类范围副词虽可以修饰谓词性词语,但主要修饰体词性词语。典型的附谓词如:都、全、尽、净、统、通、共、足、均、全都、统统、通通、统共、总共、一律、一概、一例、一共、一总、大都、大略、大致、只有、就是、只是、不过、不只、不止。例如:

(21)太太打起牌来,把孩子通通交给仆人—*通通太太打起牌来,把孩子交给仆人。

(22)近来好几篇文章都是讨论这个问题的—*近来都好几篇文章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典型的附体词如:凡、大凡、举凡、但凡、凡是、是凡、仅、光、只、就、单、唯、惟、偏、独,单单、仅仅、独独、偏偏、惟独、惟有等等。例如:

(23)凡获奖者,由学校颁发奖状和奖金—*获奖者,由学校凡颁发奖状和奖金。

(24)我身体尚可,惟膀子疼得厉害—*我身体尚可,膀子惟疼得厉害。

这两类副词的概括对象的位臵也是相反的。试比较:

参加会议的代表,都不得擅自退席。----凡参加会议的代表,不得擅自退席。

所解决的问题,全都是最为重要的。----凡是解决的问题,没有一个不重要。

真正有良知的,统统没有前去参拜。----惟独那些没良知的,才会前去参拜。

参加观礼的代表,总共有三百多人。----光参加观礼的代表,就有三百多人。

一般说来,副词修饰谓词是其基本的句法功能,是一种合乎常规的搭配。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范围副词要经常修饰体词呢?或者换一个角度,这些经常修饰体词的所谓的副词,到底还是否应该算作副词?我们认为,这些词的副词身份是无可怀疑的。其所以会经常修饰体词性词语。是因为这种超常搭配之中省略或隐含了表数量范畴的词语。

在汉语中,表示名词类别的方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谓词来描述,也可以用数词来限定,但如果想要突出并强调类别的唯一性和统括性,就必须用各种范围副词对相关名词进行限定或统括。[5] 2.2 唯一性附体限定。用于突出和强调唯一性类别的附体性范围副词主要有:仅、仅仅、单、单单、光、光光、偏、偏偏、独、独独、惟/唯)、惟/唯独、就、只等等。例如:

(25)梭标——一种接以长柄的单尖两刃刀,单湘乡一县有十万枝。

(26)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这些坎坷不遇的才子。

为什么强调类别义的名词可以直接接受范围副词的修饰呢?对于这一现象,必须透过表层句法结构关系,观察其深层的语义关系,才能找到其所以能够组合的原因。其实,从语义平面看,这些副词所修饰和限制的并不是这些名词本身,而是对名词所表示的人、物、现象从数量上加以限制。由于这些表示唯一性的副词从反面讲都是排他性的,加之名词的出现,本身已提供了数量的确定性,所以,这些范围副词实际所要限制的表示类别的数量名短语,只有在需要强调的情况下,才与名词一起同现。如例(25),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不在表层中出现,但副词的语义实际上还是指向这些隐含的数量名短语的。试比较下列三句:

A 仅.一个品种,就赚了上万元。

B 仅.鲫鱼一个品种,就赚了上万元。

C 仅.

A C句简捷明了。?鲫鱼?一词既表示了事物的类,又顺带显示了事物的量,可谓一举两得。由于副词只是对名词后面所隐含的数量范畴进行限止,同名词本身所具有的词汇意义,并不发生直接的修饰关系,所以,这类以名词的类别义为基础的副名结构体,其内部的语义关系是相当松散的。比如同一个?光洋酒?实际上包含了多种语义关系,后面可以承接多种不同的后述成分:

光洋酒(这一种酒类),就喝掉了好几瓶。—光洋酒(这一种消费),就用掉了好几千。

光洋酒(这一个品种),就有几十种牌子。—光洋酒(这一类商品),就进了二三十箱。

光洋酒(这一种礼物),就送了他几十瓶。—光洋酒(这一笔开销),就花了好几万块。

光洋酒(这一项税收),就少收了几万元。—光洋酒(这一样财产),就损失了一大半。

由此可见,在深层语义关系中,副词?光?实际上所限制的正是名词后面所隐含的数量名短语,而?洋酒?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主语而已。如果把后面隐含的成分补写出来的话,那么,?洋酒?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同位语(洋酒这一品种)或同一性定语(洋酒一个品种)了。有时,副词所限制的事物似乎不是单项的。例如:(26)光储秀宫的装饰和臣仆的赏赐,就花了一百多万两。

(27)去年一年,仅苹果、梨和橘子,就多收了四十多万担。

其实,在上述句子中,?装饰?和?赏赐?、?苹果、梨和橘子?都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接受?光?、?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