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5 、一列火车以V 1的速度通过一段路程S 1后,又以V 2的速度通过另一段路程S 2,则这列火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122V V +

B 、1212S S V V ++

C 、1221S S V V ??

D 、121212

S S S S V V ++ 6 、小明跑60米,前20米用了3秒,余下的路程用了5秒,小明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8米/秒

B 、7.5米/秒

C 、7.34米/秒

D 、6.67米/秒

7、宣城距南宁220km ,一轿车从宣城出发行驶2h 后,进服务区休息30min 继续出发,又过3h 到达南宁,则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是( )

A 、110km/h

B 、48.89km/h

C 、40km/h

D 、44km/h

8、汽车在前20s 内通过200m 的路程,在后40s 内通过250m 路程,则汽车在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7.5m/s

B 、8.125m/s

C 、6.57m/s

D 、10m/s

9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

10 、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 ,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 ,则它在4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1.67m/s

B 、1.5m/s

C 、2.17m/s

D 、2m/s

11 、一位著名短路运动员百米赛成绩是10s ,测得前2s 跑过17m ,在最后一秒内跑过了12米,则该运动员在100m 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8.5m/s

B 、10m/s

C 、12m/s

D 、11m/s

12、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 ,则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A 、5m/s

B 、4.8m/s

C 、17.5m/s

D 、16.7m/s

13 、一运动物体在通过一段路程时,在前

13段路程的速度为V 1,后23段路程的速度为V 2,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A 、122V V +

B 、121232VV V V +

C 、1212

23V V VV + D 、V 1+V 2 14 、一辆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 1=2m/s ,后一半的速度是V 2=4m/s ,则这辆小汽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3m/s

B 、4m/s

C 、6m/s

D 、2.67m/s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

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

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第9小题图

第8小题图

三、综合应用题

8、骑自行车上坡用50s,下坡用20s,坡长100m,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

一次的平均速度。

9、一位同学以3 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 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 问该同

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0、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 h后通过全程的一半,要想在40 min内到达目的地,

它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 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 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 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 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 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2.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 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______ 测出斜面的长,又用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那 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_____直线运动。 (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 。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 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 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 * 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 小车下滑时前半段,后半段以及全程的速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 【交流评估】 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 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跟踪训练】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课堂检测 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如图所示的是 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 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 (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m/s; (2)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m/s; (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m/s; (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记录实验数据。 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公式v =s 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4页。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车下滑一段时间运动的路程,然后运用测量的s 和t 的值计算小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 【实验过程】 (1)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的数据填入表中。(后面测得的数据也都填入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在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教学反思: 三、板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 三、实验器材:轨道斜面、玻璃球、垫块、刻度尺、停表、挡板。 四、实验步骤: 五、收集数据的表格: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

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s B.2m/s C.1m/s D.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 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 。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v 1≠v 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则 ( ) A. 甲先到达B 点 B. 乙先到达B 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 点 D. 不知道v 1、v 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 点 二、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 行驶了1200 m ,然后又用 h 行驶了8 km ,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 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中途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8.一小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 s 开始刹车,又经过 s 滑行52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 ,在A 、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 10.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 1500m 长跑成绩是6min40s 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案导学 【要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速度 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说法正确;D的说法错误。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3.一架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s内通过3m,第2s内通过6m,第3s内通过9m…则有( ) 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 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 C.雪橇前2s的平均速度是4.5m/s 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m/s 4.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小于3米,则(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c 5.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若图中停表每格表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6.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5~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2~5s内,小车运动了2m 7.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s.从频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cm.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9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cm/s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 i,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01 知识管理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______、________、金属片等. 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 02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和v AC,由图可知( ) A.v AB最大 B.v BC最大 C.v AC最大 D.v AB、v B C和v AC一样大 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 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3.(眉山中考)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哈尔滨中考)同学们用图甲________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目标: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实验依据的原理公式是。 2.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刻度线、程和,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3.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值、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课堂导学 1.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实验依据的原理公式是。 2.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刻度线、程和,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3.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值、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快慢5.位置传感器利用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位置传感器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关于李明100m短跑描述正确的是() A.李明在做变速运动 B.李明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李明在任意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D.李明在冲刺时一定做减速运动 2.关于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描述正确的是() A.小车在斜面上做减速运动 B.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在不同路程的速度不同 D.只需用停表就可以测量小车的速度 3.关于如图所示的仪表说法正确的是() A.此仪表示数是90m/s B.记录物体做匀速运动的示数 C.记录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示数 D.此表示数是90km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邢台市第三中学祝林涛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 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实验材料停表、斜面、米尺、小车、气球 教学方法讲解、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新课复习准备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一)分组实验(二)数据处理讲评2012年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博尔特 再次卫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 人。 同学们,想知道他跑得到底有多快, 速度是多少吗 同学们积极响应,充分调动起学习 热情。 出示练习: 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 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 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 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 示数为mins。 学生认真答题,展示答案并更正错误 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所需测量的物 理量都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

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旧知检测】 1、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1分别是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其中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考点呈现】 1、3★测量小车的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必考点 2、5★刻度尺、秒表的使用——易考点 3、4★平均速度的计算——常考点 【尝试练】 3、AB两地相距1500m,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速度分别为5m/s和36km/h,则他们相遇的时间为:() A、300s B、150s C、100s D、50s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 m/s.(6)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 m/s. 【巩固练】 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 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董秀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 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 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 自制教具及实验改进:由于我校是农村薄弱学校,原只配一套斜面小车,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且在测试中发现:当斜面坡度太小时,小车不能下滑,坡度稍大时,小车容易驶出木板发生侧翻。因此,我设计了12套“轨道斜面”,即把线槽(电工用)固定在木板(或木直尺)上做斜面,用玻璃球代替小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每套成本不到1.5块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