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1、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是:

1)研究经济-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与规律的科学(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2)研究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各个经济-产业部门的空间分布及各个产业的地域组合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与规律。

2、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 条件:指对全国或各个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条件和要素。自然资源与条件、人口—劳动力、产业基础、技术条件等。

(2) 结构:指全国或各个经济区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Eg.产业结构单一/多样化,产业间的关联性,产业间的相互作用方向,竞争/互补等。

(3) 区域:加强和突出区域观念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中贯穿始终的主线,具体包括:

区域分布——区位、位置、范围(空间感)

区域特点——经济地位、规模、类型、优势、产业结构现状、空间布局等

区域差异——比较优势与劣势区域综合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

(4) 潜力:不仅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还要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业发展的合理性,挖掘优化潜力。

(5) 方向:从全局、长远、宏观的角度,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途径,包括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3、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任务:(1)了解我国国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为发展经济地理学服务;

(3)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4、简述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的目标与途径

答:(一)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目标

①生态过程的破坏最小

②资源的最大保护

③稳定人口

④要实现协调发展中的最优效益

(二)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途径

①普及环境教育,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

②珍惜每一寸土地,提倡精细开发,充分发掘土地活力

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水土资源优势,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大农业”。

④实行环境责任制,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道路

⑤要实施节省资源、适度消费的发展模式。

⑥进一步搞好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中国生态环境的趋势分析与对策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趋势分析

1)人口压力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2)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

3)中国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化时期

4)城市化进程加快

5)私营企业的大面积发展

6)科技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大

对策: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环境保护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

4)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

6、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选择/填空)

(1)产业发展的迟缓性

(2)产业发展的对外依赖性

(3)产业结构的片面性

(4)产业分布的不平衡性

7、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量呈下降趋势,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2.近1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人口增加和耕地锐减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过剩。

3.投入少,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抗灾饱受能力差,农产品产量丰富欠交替,主要农产品参加产量波动较大。

4.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缓慢。

5.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

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缓慢。

7.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8.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之间差距较大,全国仍有相当部分地产贫困区。(二)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①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②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③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实现农业高效型、集约性、持续性、多样性,最终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内涵: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

①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

②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③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

④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

⑤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是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内容:

①在持续利用多种食物资源基础上,继续调整食物和营养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②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精与吸收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③目前仍以技术密集与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生产体系。④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⑤发展农业经济,并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⑥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建设是一个资本积累过程,而资本积累和投入的主体是农民,只有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积累和投入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⑦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⑧从不同层次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乡镇企业与农林牧渔、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把农业与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文明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高层次结合。

3.中国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①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农业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②建立食物安全与预警系统。

③建立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工程”规程。

④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监测体系。

⑤建立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和环境保护体系。

⑥建立持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体系。

⑦建立可持续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

4.实现现代集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①深化体制改革,消除体制障碍。

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制、农产品市场体系,引领农民走向市场。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④保护、培育、集约化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节地、节水、节能、节约时间。

⑤实施科技兴农。

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8、简述我国小麦的空间布局及主要产区。

我国的小麦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1) 春小麦区地域范围:长城以北、六盘山(宁夏、甘肃)以西,岷山(甘肃、四川)、大雪山(四川)以西。

主要分布:以黑龙江的松嫩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最集中,其它在吉林、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河北北部也有分布。

2)北方冬小麦区地域范围: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主要分布:黄河下游地区,关中平原,山东半岛,汾河谷地。另外,近年也在向北部和西部推进。冬小麦产量较大的省有:河南,山东,河北等。

3)南方冬小麦区地域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主要分布: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等地区。

9、经济作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是怎样的?

特点:

1)商品率高:经济作物商品性较强,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商品出卖而生产的,因而价值规律对它的影响要比粮食作物大得多。

2)投入多、收益高、风险大: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较高的技术,较多的劳动力。

3)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强:不同的经济作物都有其特殊的植物生理性状,对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选择性。只有在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济作物生产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

目前,我国大规模种植和利用的经济作物有:棉花、麻类、油料、糖料、烟草、茶叶、蔬菜、水果等,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80%~85%。其中,油料、棉花、果蔬种植比重较大。

我国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为主,且品种繁多;

棉花生产占其次,近年来所占比重缓慢下降;

糖料作物和烟草种植面积年际波动较大。

蔬菜播种面积持续大幅增加。

其他各种经济作物的总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比重相对稳定。

10、我国的三大林业地区

(1)东北林业区 (2)西南林业地区 (3)南方林业地区

11、我国畜牧业的生产类型

项目/类型农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

城郊畜牧业

饲料、饲草来源粮食、农作物秸

秆、农产品加工

的副产品天然牧草种植牧草和饲料

为主

与农区差不多,

再加工饲料]蔬

菜的边叶

经营生产方式以舍饲为主,生

产规模小,集约

化高,管理水平

高放牧经营为主,

较粗放牧、游牧

普遍存在,畜群

规模大。

草食性以放牧为

主;畜、猪、禽

采取舍饲方式

舍饲,经营集约

化,专门化程度

高,有比较大规

的饲养场,更趋

向于工业化生

产。

畜牧业结构特点以猪、家禽和牛

为主羊为主,牛、马、

骆驼、牦牛

家禽(鸡)、奶牛、

肉牛、猪

在全国的地位生产能力大,是

我国肉类、禽蛋

的最大产区我国重要的羊

毛、皮张

等生产基地,肉

类、奶类以自给

性生产为主,商

品牲畜

基地

规模总体不大,

但肉、

蛋、奶商品率高,

受城市影响大

今后的发展①.积极培养推

广优良品种,强

化疫病防治,改

变养殖方

式;②.加快饲

料工业发展,扩

大配合饲料生产

规模,提高饲料

质量和饲料报酬

率;③.进一步

调整畜禽养殖结

构,扩大家禽和

草食性牲畜养殖

规模。1.抓好草场管理

保护和建设,实

行“以草定畜”,

规定适当的草场

载畜量;

2.采取人工措

施,逐步

恢复和提高天然

草场的生产

能力; 3.改变

靠天养畜的落后

生产方式,选择

水土条件好的适

宜地区,积极发

展人工草场,建

设草畜产品商品

产基地;

4.改革传统的饲

养经营

方式,合理调整

畜群结构,培育

推广良种。

1.扩大生产经营

规模,

提高畜产品质

量;

2.发展优质、安

全饲料;

3.加强防疫。

12、中国农业分区

一、东北区

(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

(3)气候冬长夏短,农作物生长期短,是春小麦产区。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1)本区处在由东部平原向内蒙古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是我国农牧过渡地带。

(2)本区草原辽阔,牧业条件优于种植业;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格勒草原是我国最好的草原。

(3)本区重点是合理地确定农牧业的比重:不宜过多毁草开垦扩大耕地面积,着力建设牧业基地和畜牧产品加工企业。

三、黄淮海区

(1)地处华北平原,耕地广阔,是全国重要的粮、棉商品基地,温带水果苹果、梨、柿产量居全国首位。

(2)但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缺水问题。

四、黄土高原区

(1)山西的汾河谷地、陕西的渭河谷地是本区重要的农耕区。

(2)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是我国单产水平最低,农民收入最少的地区之一。

(3)发展:汾渭谷地建成全区的商品粮基地,现有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五、长江中下游地区

(1)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2)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和淡水水产区。

(3)人口众多,粮食只能基本自给。

(4)问题:工业、城市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水域。

六、西南区

(1)95%是丘陵山地和高原。雨量充沛,但农业受旱灾威胁严重。

(2)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3)各省边缘地区缺粮较多,是我国主要的低产贫困地区之一。

七、华南区

(1)是我国唯一适宜发展热带作物的地区。是全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甘蔗、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橡胶。

(2)人均耕地最少的农区。

(3)处理粮食与其他作物的用地关系,发展创汇农业

八、甘新区

(1)气候干旱、少数民族聚居,灌溉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新疆天山是我国最大的山地牧场。

(3)“靠天养畜”的牧业、灌溉的绿洲农业都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

九、青藏区

(1)气候高寒,农业和人口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的河谷地区。

(2)有我国五大牧区(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川西)中的三个。

(3)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低。粮食自给困难。生产发展方向应以牧业为主。

13、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基本特点是:

(1)钢铁工业主要集中于河北、辽宁、江苏、上海、山东、山西、湖北、四川等省市,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与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已经形成。

(2)钢铁工业的布局类型有资源型、市场型、资源—市场型和临海型,但大部分是资源型。

(3)大型基地集中在长江干流沿岸、辽宁和华北地区,主要钢铁基地是:上海、鞍本、京津唐、武汉、攀枝花、太原、包头、马鞍山、重庆及台湾等。

(4)中小型钢铁企业布局比较分散。

位置布局条件生产特点

鞍、本钢铁基地辽宁中部鞍山、本溪,

东倚千山山脉,北邻

辽河支流太

子河,西侧千里平原,

南望渤海湾。包括岸

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

钢铁公司。①资源丰富,铁矿石

及辅助原料都很

丰富(102亿吨)。煤

炭资源也很丰富,周

围有几个大型煤田。

②地理位置优越,交

通方便。用地条件好,

水源近便。“哈大线”、

“沈大”高速。

③历史悠久(1915,

1916),生产技术水平

高。产业工人和技术

力量基础好。

④接近钢铁消费中心

和机械制造中心。

我国当前最大的钢铁

基地。生产规模庞大,

生产体系完整,两大

钢铁公司各具优势,

基础好,技术力量雄

厚。

京、津、唐钢铁工业首钢(含北京个

钢厂)、天津个钢厂、

唐山钢铁公司①基地周围资源丰

富,冀东铁矿基地

拥有迁安、滦县等大

铁矿,储量仅次于鞍

本。有开滦、京西等

大煤田。

②位置优越,交通发

达,有关内外联系的

必经之路,铁路、公

路四通八达,有外贸、

海运的重要港口天津

港和秦皇岛港。

③靠近消费区,技术

力量雄厚。

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之一,技术力量雄厚

上海钢铁工业基地40多家组成靠近消费市场。

地区经济发达,生产

协作条件好,基

础设施完善,技术力

量雄厚。

水陆交通方便。资源

贫乏。

用地紧张,水源不足。布局类型为临海—市场型。

生产门类齐全,产品规格多样。

大、中、小企业有一定分工。

武汉武昌青山区的长江沿

岸位置条件优越,水陆

运输方便,厂区

我国最大的钢板生产

基地。产量占全国板

用地平坦、宽阔、靠

近消费区。鄂东铁矿

品位高,含铜等有益

成分。储量有限、埋

藏深。成为其发展的

限制因素。

材20%以上。

攀枝花四川省渡口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钒、钛伴生矿丰富我国战略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包头内蒙古包头市新区昆

都仑河两岸近煤近铁,矿石基地

在白云鄂博,可供部

分炼焦煤和动力用

煤。

靠近黄河,地势平坦,

用水条件好。

我国大型钢铁联合企

业之一,也是我国重

要的稀

土生产基地。

太原山西太原市尖草坪焦煤资源丰富,品种

齐全。

太(原)古(交)岚

(县)铁矿石我国主

要铁矿区之一。但矿

区分散,水资源不足,

运输紧张。我国目前大型的特殊钢铁联合企业,也是生产以优质板材为主的特殊钢基地。内部结构不合理,规模小

马鞍山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临江临海,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附近宁芜

铁矿石我国主要的铁

矿产地之一,距淮南、

淮北煤产地不愿。主要产品有各种铸造用生铁、用于制造铁路运输的车轮等。是江南重要的生铁基地。

重庆包括重庆钢铁

公司和重庆特殊钢

厂,位于大渡口区。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呈“倒宝塔”型,采矿小于炼铁,炼铁小于轧材,实行调铁炼钢,调钢轧材。

14、工业基地——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了相当发展和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并且经济生产技术对过国家或者一个大区域主导基地作用的工业地区或工业城市。按工业部门结构特点分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和专门性的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

(一)自然资源丰富,原料供应条件好。

(二)靠近原料基地,能源又保证。

(三)水源充足。

(四)交通运输方便。

(五)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六)靠近市场。

(七)技术经济基础好。

位置、范围工业特点发展条件今后发展方向

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

沿沪宁、

沪杭甬铁路和长

江沿岸、太湖流

域毗邻的城市组

成的城市群行业最齐全,工

业结构

最为协调,经济

大发展水平最

高,实力最为雄

厚,是全国最大

的综合性工业基

地。

城市的内外分工

协作好,部门结

构轻重协调

加工型与加工贸

易型基地

机电、冶金、轻

纺、仪化。

十分优越的地理

位置,区位优势

突出。

矿产资源种类储

量有限,农产品

资源。

原有基础好,协

作条件好。

科技资源发达,

智力、劳动力资

源丰富。

国家政策。

大力改造传统工

业,加快技术改

在,实现两个根

本转变。

把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作为先导。

加快发展外向型

产业和名优产

品,抓住国际市

场变化的有利机

遇,积极开展国

际交往。

强化外引内联加

速向内地转移,

调整与其他区域

的分工协作。

京津唐以北京天津为中

心,沿京

沈、

京沪、京九、京

广、京包等铁路

辐射的城市群是华北经济区的

核心,

也是渤海湾经济

圈的核心部位,

全国第二大综合

工业基

地。部门比较齐

全,工业结构也

比较协调。

资源采掘与加工

制造精密结合,

以机械、化工、

冶金、轻纺为主。

丰富的煤、油、

铁、盐、棉等资

源。

沿海、首都等区

位优势明显。

发挥北京科技人

才信息和天津的

对外窗口、实力

雄厚等优势。提

高、强化传统工

业的同时,加快

高新技术工业发

展进程,在全国

发挥龙头带动作

用。

强化津浦、京九、

京广等多项辐射

机制,加强诸城

市间的联系,理

顺内外分工与协

作。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为

中心,沿广是华南经济区的

核心,为我国改

农业资源与近海

油气资源。

进一步发挥地缘

优势,进而提高

九、广梅汕、广三铁路和广珠公路毗邻的城市群革开放以来发展

快、也是最具典

型的外引内联的

综合工业基地。

工业结构和优势

部门以发展“轻”

特色的电子、家

电、轻工等产品,

促进了能源工业

的发展,使名副

其实的加工贸易

型的综合工业基

地。

毗邻港澳的区位

优势。深珠汕厦

和海南特区的政

策条件。

对外开放层次。

继续调整优化工

业结构,特别是

加快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

加速向内地转移

步伐,同时加快

华南经济区的建

设和发展。

山东半岛以济南、青

岛为中心,沿胶

济铁路和沿海毗

邻的城市群是华北经济区和

渤海湾

经济圈除京津唐

以外的另一重要

综合工业基地,

全国第四。

工业结构以轻、

重互补,机械、

石油、化工、轻

纺在华北和全国

占有重要地位。

既沿海又富资源

两者兼得的优

势。

进一步突出特

色,搞好与京津

唐河其它基地的

分工与协作。

辽中南以沈阳、大连为

中心,沿长大、

沈丹铁路和沿海

毗邻的城市群是东北经济区的

核心,也是环渤

海经济圈的重要

组成部分,全国

第五。

著名的重工业基

地,资源型工业

结构,冶金、化

工、建材、能源、

机械占绝对优

势。

关键矿产资源

铁、煤、油等十

分丰富。

又有沿海和交通

之便等区位优

势。

进一步强化市场

机制,发展多种

经济成分。

加速原有国企的

技术改造,重塑

辽中南和东北的

形象。

成渝沿线以重庆、成

都为中心,沿成

渝铁路和长江上

游及其支流毗邻是西南经济区的

核心,为我国中

西部地区的最大

综合工业基地,

位于“天府之

国”,资

源与环境条件优

越。

的城市群全国第六又有长江黄金水

道与外界联系。

借助长江经济带

发展,南昆铁路

的通车和三峡工

程。

长江中游以武汉为

中心,沿京广、

汉丹、武九铁路

和沿江辐射和毗

邻的城市群

华中经济区的核

心。不仅工业总

产值较低,而且

布局分散,但经

济技术联系密

切。

沿江的交通优势

和承东启西的区

位优势。

进一步发挥长江

中游的区位优

势,承东启西,

在竞相发展中逐

步解决东中西关

系和差距。

关中地区以西安为

中心,沿陇海铁

路东西延伸的城

市群工业发展水平最

低,但

不失为大西北重

要的经济核心。

工业部门主要是

加工制造业,资

源优势远未发

挥,基地的综合

功能不强,因而

凝聚辐射作用不

明显。

地处我国东、中、

西部、大西北与

大西南的沟通和

联系的中枢。北

接我国最丰富的

煤藏,西联我国

石油资源战略后

续地西北,又是

连接亚欧大陆

桥,区位十分重

要和优越。

充分依托能源和

区位优势,继续

发展和提高机

械、轻纺、化肥

等加工制造业

外;还要发展煤、

油及其深加工等

能源、原材料工

业;进一步发挥

科技人才优势强

化高技术工业,

从而协调工业部

门和产品结构,

促进和加快大西

北的开发和建

设。

15、试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区划情况

发展战略:

(一)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三)加快更新升级,丰富旅游产品。

(四)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五)优化地区结构,实现合理布局。

(六)保护旅游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划情况:

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基础和主体,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推进的空间发展格局。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完全一致,但与资源分

布格局则差别较大。具体来看,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如下两个显著特征:

1.“东重西轻”的基本态势相当显著。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以需求拉动为主要特征。中国旅游业率先在区位优良、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和拥有一定资源基础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时至今日,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分布的重心仍然偏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重西轻”的基本态势相当明显。东部地区不仅旅游业起步早,而且一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旅游外汇收入的最大基地。

2.中西部地区近年增势强劲,旅游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主导型”战略的确立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过去发展滞后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已有较大程度改善,正逐渐趋于合理。

以地理方位或地名加自然、人文景观特色资源的命名法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旅游区

①东北冰雪风光近代名城旅游区

②中原华夏文明山海形胜旅游区

③华东名山秀水园林都市旅游区

④华中峡谷名山文化胜迹旅游区

⑤华南热带海滨现代风貌旅游区

⑥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旅游区

⑦西北丝路古迹大漠绿洲旅游区

⑧塞外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区

⑨青藏雪山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风光旅游区

16、内河航运:

“三江两河”——黑龙江、长江、珠江、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是水运体系的主动脉,也是综合交通网的主动脉之一。通航里程长,通货能力大,运量大(客货运输量占全国内河运输量的70%左右),被誉为“黄金水道”

17、经济协作区:

60年代提出的。这六大经济协作区是:

1.东北经济协作区:辽、吉、黑。

2.华北经济协作区:京、津、晋、冀、内蒙。

3.华东经济协作区:陕、甘、宁、青、新。

4.中南经济协作区:鲁、浙、闽、苏、皖、沪、赣。

5.西南经济协作区:豫、湘、鄂、粤、桂。

6.西北经济协作区:川、滇、黔、藏。

划分和建立经济协作区的指导思想,带有经济发展“均衡论”倾向,主观企求尽快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客观上却使原来先进的省、市受到抑制,对一些后进的省、区实行拔苗助长,结果是欲速不达,延误了全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18、三个经济地带

80年代提出的:

划分依据: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主;亦即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组合单位,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大体相似,地理位置又比较一致的省、市、区划分为一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一致性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1.东部沿海地带: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省、市、自治区。

2.中部地带: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9个省、区。

3.西部地带:新疆、西藏、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重庆10个省、市、区。

总的看来,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基本上能比较科学的反映全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促进地区经济布局的合理化,大体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

但是,也必须指出,这三大经济带还不是综合经济区,而是一种典型的类型经济区,它不能说成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区划。仅仅是按某些相似的特征划在一起,既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同一地带内也缺少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它还不能真正起到综合经济区的作用,还必须根据对全国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方针的要求,依据划分综合经济区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制定我国新的经济区划方案。同时,这种划分方式也与当前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的宏观背景不吻合。

19、七大经济区:

经济区——是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是全国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空间组合单元。(此概念参考《经济地理学》)

七大经济区于90年代提出的。包括:

1.东北地区

2.环渤海地区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

4.东南沿海地区 5.中部地区

6.西南和华南部份省区 7.西北地区

这种划分方式比起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确实前进了一步,这是因为划分七大经济区所遵循的原则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区域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已有的经济布局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其中无疑是体现了内在联系原则、中心城市原则和交通要道原则,这都是属于综合经济区划的重要原则。

但是,这种划分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有些经济区域之间存在某些地域上的重叠。

②还不是典型的现状经济区域,而是带有远景经济区域的性质。

③不覆盖全国,有的地区和所包括的范围又不相符合。

20、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

区。

21、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闽东南经济开放区

22、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

一、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发挥上在本区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 2)发挥上海龙头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发挥上海龙头作用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4)发挥龙头作用也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

5)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二是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三是城市辐射功能强化

四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作用初步形成

五是浦东政策效益逐步显现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目录 摘要---------------------------------------------------------3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1.1交通枢纽作用-----------------------------------------------3 1.2增长极作用-------------------------------------------------4 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 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 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 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 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 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 4.2时间错位差异------------------------------------------------6 4.3生态位扩充差异----------------------------------------------7 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 5.1发展水平----------------------------------------------------8 5.2发展能力----------------------------------------------------8 6.总结-----------------------------------------------------------8 附录:参考文献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专论: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编者按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任何一个学科都将面临如何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内涵的新问题,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以使本学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为促进地理学工作者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广泛地应用于学科实践,本刊从2000年第4期开始,将陆续刊登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方面的专论,殷切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心技术创新,关注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专论栏目,并踊跃参加。 文章编号:1003 2363(2000)04 0001 05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从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走势分析入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21世纪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要进一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发展思想,并认为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重点。 关 键 词:技术创新;经济地理学;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 08 12;修订日期:2000 10 16 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 ),男,河南偃师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8月23~26日召开了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精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创新理论 1912年,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2]。按照熊彼特提出的观点,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狭义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广义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显然,我们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技术创新。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OECD 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 把一种想法(设想)变成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把一种想法转变成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操作过程)的过程;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过程。 中共中央中发?1999%14号文件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 第19卷 第4期2000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19 N o.4Dec.2000

经济地理学论文

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原理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以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例 摘要: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由产业集聚形成大量颇具竞争力的经济群落,它吸引并粘附着流动着的财富。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关键往往由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所支撑。产业集聚在带动区域经济的同时其身后还隐藏着一些问题,某些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大代价。因此集聚模式的选择应立足于本企业所在地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产业集聚不仅应具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作用,减少和控制环境负效应的产生也应是其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研究,运用产集聚与分散的原理分析其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园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希望能够供我国其它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参考。 关键字:产业集聚循环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活动分散生态工业园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competitive competitive economic communities are formatted by industrial clustering ,which attracted and adhered the flow of wealth . the industry cluster is often the key support to the competitiv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ndustries clust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blems hidden behi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es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crifice of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aggregation mode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business advantag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should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dustrial cluster should not only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benefits, reduce and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Based on the national eco-industrial Guigang Guangxi (model) Research Park,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analysis of its role as China's first eco-park for the local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with the hope that other high-pollution industri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take it as reference . Keyword: Industrial Cluster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Allocation Economic Activity Allocation EIPs

易初莲花-经济地理学案例分析

易初莲花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说到易初莲花大型连锁超市,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零售领域的投资项目。提起正大集团,大多数人更是耳熟能详。正大集团是由泰国籍华人创立的世界最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之一。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目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饲料业、水产养殖、国际贸易、石油业、通讯业、房地产、零售业等十多个行业,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是其属下最大的零售企业。易初莲花在中国第一家门店于1997年6月23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对外营业,开业当日其销售额就达到创记录的600多万元。公司本着“天天低价”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的经营理念,以零售方式销售三万余种商品,并为顾客提供开架式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自1997年开业以来,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10月,先后在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山东、天津、北京、西安等地成立了33家连锁超市。2003年底,易初莲花的年营业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3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现场,易初莲花对外宣布将在未来2-3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开设100家店。 现在,这个泰国商业集团已经在20个国家建立了250个公司,聘用了超过100,000名员工,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的企业之一,且以亚洲领先的跨国企业形象活跃在世界的前沿。 依靠最先进的现代购物理念,易初莲花已经被看作是可以信赖的商店,它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舒适的购物环境和天天低价的高质量商品。继续其稳定的发

展形势,易初莲花保持每年约20%到30%的销售增长和超过50,000,000的顾客数量,在中国开了75多家购物中心。 二、易初莲花选址要求 (1)对商圈的要求 1、在项目公里范围内人口达到10万以上为佳,2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可达到12-15万人; 2、须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至少双向四车道,且无绿化带,立交桥,河流,山川等明显阻隔为佳; 3、商圈内人口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4、项目周边人口畅旺,道路与项目衔接性比较顺畅,车辆可以顺畅的进出停车场; 5、核心商圈内(距项目公里)无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同类业态为佳。 (2)大卖场选址设计 1、易初莲花的主要理念:低价、一次购足、免费停车、高周转、新鲜程度、品质; 2、卫生、舒适、店内通道进出方便、国际标准; 3、位置要求描述:交通方便(私家车、公交车、地铁、轻轨);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两条马路交叉口,其一为主干道;具备相当面积的停车场,比如在北京至少要求600个以上的停车位。 (3)其他要求 1、建筑面积:平方米,最好一层,最高两层;建筑净高5米以上,进深最少60米;柱距米左右; 2、地面荷载:1500公斤/平方米,面层为耐磨硬化剂地面; 3、用电荷载:2×800KVA,双回路用电; 4、照明:照度不小于600lux; 5、用水:主要以生活用水和生鲜冷冻用水为主,日用水量40吨; 6、通讯:一条DDN数据专线积20门电话(应有一条中继线); 7、收货区:应有8个左右火车停车位,可满足40尺集装箱卸货及转弯半径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总分20分,每题4分,共5小题)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三、图表分析题:(总分10分) 四、简答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集 第2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简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五大焦点问题。 2、中国水功能区划 第3章中国人口 1、生态足迹 2、农民工市民化 3、论述题:近年来的“民工荒”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资源已经面临“易斯拐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简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5、阅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201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表(单位:万人) (1)简述中国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2)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请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4章中国的生态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2、国家环境功能区划 3、简要评价我国农村环境状况,提出改善的对策措施。 4、论述题:请对中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说明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第5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简述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三线建设 4、结合我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6章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1、“七区二十三带” 2、简述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特点。 3、案例分析题: 2006-2010年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请结合案例分析一下问题: (1)简述中国棉花的生产与布局情况。 (2)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及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5、《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2007年)》将我国草原划分为四大区域,分析四大草原区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分布特征。 第7章中国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1、非化石能源 2、波罗的海指数(BDI) 3、简述光伏发电的全球市场特征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下图是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论文1

重庆市沙坪坝区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 摘要:食品在人们生活水平大量提高的今天,现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定了各项标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食品加工厂加工食品所必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的要求,有着大量的需求和市场。因此,为了正确并合理的分析一个区域内影响食品加工业布局的因素,我们本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只有通过对该区域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与之相关的更有力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食品加工厂的发展,才能带动该区域经济飞速前进。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 1研究食品加工业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为了消遣闲暇时光,人们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的增长。休闲食品俨然已近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进而推进了食品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展与加大,分析其影响因素势在必行。 2 食品加工业的布局因素 2.1自然因素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面,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县,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总面积396.2平方千米;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中国经济地理考试作业

论我的家乡——红安自然地理环境这学期上了中国经济地理这门课,让我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地理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地理知识。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湖北红安的自然地理环境。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万,县府驻城关镇。大别山在境内分出2支脉,自北向南伸延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举、倒、滠三水的分水岭,构成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倒水流贯全境,两岸有河谷平原分布,“天台云雾茶”为湖北省名茶之一;丘陵区为湖北省花生集中产区之一;平原区主产稻、麦。县境西北有中国重要萤石矿产地。公路通武汉及邻近鄂、豫各县。1927年“黄麻起义”发生于此,此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境内革命纪念地遗址近百处。 红安县- 自然环境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县城距武汉130公里,省级公路阳(逻)福(田河)公路纵贯境内,为大别山通往长江港口的重要线路。全境总面积1795.6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大别山南麓,红安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和北部多高山,最高处老君山海拔840.5米;西北部系丘陵地带,南部是平缓的低丘山岗;县西、县南有少数河谷平原。全县在海拔高度50米以下的面积为280平方公里,50-200米的1355平方公里,200-500米的139平方公里。整个县境形成由北向南逐渐倾斜,以丘陵为主,北部低山,南部岗地的地貌特点。境内大小河流100条,加上水库、塘堰,总水面积18.6万亩,耕地50.85万亩,构成“六山半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红安境内名山众多,据《黄安县志》载:“县有三台:天台以奇胜,云台以峭胜,阳台以幽胜”,这其中的天台山主峰817米,历来是兵民避险之所,军家必争之地。“飘渺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宵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李贽诗中对天台夜景的赞美。与天台山遥相对峙的老君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这里四周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红安境内有倒水、滠水、举水三大水系,其中倒水河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把全县划分为倒东、倒西两个自然地区。倒水又名界河,为山区季节性河流,4-8月常有洪水发生,水势较猛。它源出大别山南麓,分东西两源从河南新县奔腾而下,流经红安。倒水河流经红安有大小支流72条,下店河、七里坪河、烟宝地河、金沙河、高桥河、依河等。红安物产丰富,既有黄金、铁、铜、水晶、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又有丰富的银杏、水杉、松树、楠竹等林业资源;既有享誉全国的花生、水稻、油菜籽、红薯等粮食作物,又有山植、天麻、青茶、珍珠花、乌柏籽、煨葫芦等土特产。如此丰富的物产必然吸引着各地客商往来经营,雍正年间,黄安北部重镇七里坪曾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倒水河上竹排运输往来如梭,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河南省的生猪,湖南的杉木,安徽六安的茶叶,新洲张渡湖的鲜鱼,黄冈、应城的烟叶,应城的石膏,以及来自汉口的食盐和本地及新县一带的米、花生油、土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吉首大学 JISHOU UNIVERSITY 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姓名:田曦芳学号:20114198021

学期:2012-2013 第一学期 目录 1 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4) 1.1 济宁市地下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 (4) 1.1.1 济宁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4) 1.1.2 解决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的对策 (4) 1.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化 (4) 1.2.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特征 (4) 1.2.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演化 (5) 2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 (6) 2.1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 (6) 2.1.1 大庆市建设用地概况 (6) 2.1.2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 (6) 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 (6) 2.2.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6) 2.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7) 2.2.3 珠江三角洲投入产出与建设用地效率的耦合关系 (7) 2.2.4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 (8) 2.2.5 解决措施 (9) 3 城市建设与耕地的矛盾 (9) 4 土地集约利用 (10) 4.1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 (10) 4.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10) 4.1.2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10) 4.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 4.2.1 香港与深圳土地利用结构比较 (11) 4.2.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2)

4.2.3 香港与深圳差距产生的原因 (13) 4.2.4 深圳今后应如何向香港学习 (13)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用地景观逐渐替代了农业用地、自然用地为主的景观。与此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产生了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为使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了解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本文通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如济宁市、徐州市、大庆市,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例举了香港特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为解决这些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土地集约利用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刘丹【摘要】资阳市是川南的一个地级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全市有4个街道办,171个乡镇、2815个村和1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00万,耕地418万亩。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有利的地理位置为资阳与外市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条件。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沱江河和涪江是贯穿资阳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麓的沱江自简阳市的宏缘镇入境,向东南流,在资阳市与内江接壤的伍皇镇压出境而蜿蜒东去。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阳农业资源经济发展 1.1资阳的地形特征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资阳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貌,丘陵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 资阳市的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1.2资阳的气候分析 资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

经济地理学论文格式要求

大标题 ——以**为例 姓名 班级,学号 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键词:以分号隔开;一般3~8个为宜 1 引言 一般不超过三段 2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 正文 2.2 ** (1)** 正文 (2)** 正文 (3)** …… 3 案例实证分析 3.1 ** 正文 正文 3.2 ** 正文[1] 3.3 ** 正文[1] …… 4建议 4.1 ** 正文 4.2 ** 正文 4.3 ** 正文[1] 4.4 ** 正文[1]

5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 – 2010)[M].2003. [2] 刘筱非,杨庆媛等.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1-14. [3]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附:解释 1、字数要求:2500- 3500字 2、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 3、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4、正文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 1 1.1 1.1.1 1.1.1.1 5、文中图名在下方,表名在上方。文中数据和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其他格式建议学习使用格式刷。 注:本文字体格式参考中国土地科学杂志,不同期刊要求不同,本课程论文要求不代表其他。 6、参考文献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期刊文章、统计年鉴等等,都在参考文献中进行标注,并在正文相关引用位置进行标注,以右上角小标形式进行标注。 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其格式参考前面。 四人以上,从第四人开始不罗列(**等) 温馨提示:上交论文之前请检查确认格式符合要求。 最后论文上交截止时间:第15周。 严禁抄袭及造假!!!!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经济地理学(1).(DOC)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1.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章,记载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 3.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了《商业地理手册》。 4.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来的。 5.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提出科学鉴定科学系统的经济地理学。 6.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6.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7.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8.学科体系: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9.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1.区位:在本书中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条件:是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3.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 4.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②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空间和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3)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 (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固定资本的地理惯性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②资金尤其

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点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点 绪论 1.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包括陆地和海洋)及其各个区域为范围,研究各个经济-产业部门的空间分布及各个产业的地域组合(产业地域综合体-经济区)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与规律。 2.研究内容:(1)总论以我国全部国土作为一个整体,着重分析、探讨全国经济-产业布局条件和特点的总的面貌,阐明其共性。(2)基本内容:条件、结构、区域、潜力、方向。 3.基础理论:人地关系论(研究核心)、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第一章 1.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1)人口、耕地与粮食的协调;(2)协调城乡聚落的建设发展;(3)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4)加强对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地区的治理;(5)协调区域间经济的发展;(6)国土开发、政治与规划。 2. 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1)生态过程的破坏最小;(2)资源的最大保护;(3)稳定人口;(4)要实现协调发展中的最优效益。 3. 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1)普及环境教育,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2)珍惜每一寸土地,提倡精细开发,充分发掘土地活力;(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水土资源优势,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大农业”;(4)实行环境责任制,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道路;(5)要实施节省资源、适度消费的发展模式;(6)进一步搞好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7)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章 六大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核心,(2)水资源:限制因子,(3)气候资源(4)矿产资源(5)森林资源(6)海洋资源 第三章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东、西两地区的内部人口密度也随地貌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迁移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六章 1.水稻:除少数高寒或水源缺乏的干旱区以外都有分布,具体南方(秦岭淮河以南)多而集中,北方(华北、东北、西北)少而分散。 2.小麦:遍及全国,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一年一熟;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冬小麦区:秦岭淮河以南商品率较高。 3.玉米:北方旱作地区和南方丘陵山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4.棉花: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西北内陆。 5.油菜:长江流域各省,南方分布于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和附近的低山丘陵区。 6.甘蔗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于长城以北地区。 7.畜牧业生产类型:(1)农区畜牧业(2)牧区畜牧业(3)半农半牧区畜牧业(4)城郊畜牧业 8.中国农业分区:(1)东北区(2)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3)黄淮海区(4)黄土高原区(6)西南区(7)华南区(8)甘新区(9)青藏区 (5)长江中下游区:位于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一线以北,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