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物理教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物理教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物理教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物理教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重庆市江津区广兴学校 谭后洪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基本要求:

1、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这些神奇让人惊叹。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加以解释。

过程:

一、在自然中的神奇非凡而震撼人心

1、宇宙起源与彗星

发现:1656年英国人埃德蒙.哈雷观察并记录下来;公转周期为76年, 彗星的结构:慧核、慧发、慧云、慧尾;

2、太阳:直径——140万km ;(为地球的109倍)

3、雷鸣和闪电: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光的速度比声音快的多)

闪电——云层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鸣——再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

烈的膨胀,发出巨响。

4、地球、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5、火山:

简介:火山是地球内部炽热的融熔状态的岩浆等物冲出地表面所形成的山。一般

地壳(也称为岩石圈)

地幔(占地球总体积的83.3%)

地核(2900km 以下)

来说,火山的喷发总是令人毛骨悚然,那猛烈的爆炸形成浓密的烟尘,遮天蔽日;黑暗中滾烫的岩浆从火山口向四面八方奔流,遍及之处无所不摧;大量的火山灰从天而降,令无数生灵涂炭。火山爆发是地球最有威力自然现象之一。

火山的类型:根据它们的活动情况可以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三大类。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火山喷发时,气体、岩浆、固体等物质向外排出的出口叫做火山口。

火山分布:火山的数量虽多,但它的分布却是很有规律的。人们把火山分为四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西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东非火山带。

6、龙卷风:范围小、风速大、破坏力强

简介: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最强的。

成因:龙卷风是一种空气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7、海啸:

总体认识: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

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成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8、泥石流:速度高、能量大、破坏性极大

简介: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

二、在生活中的神奇平凡而充满智慧

1、倒水、饮料等诀窍:利用“大气压”

2、水折断筷子——光的“折射”引起

3、拉链:

发现:1893年前后美国的工程师惠特科姆、贾德森二人

原理:凹凸齿错合原理

用途:一种可以快速滑动的关启系统。

4、圆珠笔:

设计:美国人劳得于1888年获得专利

现代的圆珠笔是1983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独立设计发明,而且改进了圆珠笔芯的墨水供给系统利用毛细作用使圆珠湿润。

发展:美国人雷诺兹看到了比罗的笔,为了不侵犯专利,参考了劳得的发明,把比罗圆珠笔利用毛细作用供给墨水改为利用重力供给。

1949年美国化学家西奇配制了一种黏度很高、快速干燥的圆珠笔专用油墨。

1951年,世界上圆珠笔的销量超过了自来水笔。

5、铅笔:

大部分的铅笔都做成了六棱柱形的,这样做铅笔不易从桌子上滚下,而且在出汗时,拿在手里不打滑。…………………………………………………………………………………………

第二节探究之路

基本要求: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的并富有意义的

过程: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思辩与总结应用

1、甲骨文“声”——表示耳朵听到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有太阳光致使大地水分蒸发

3、古人的宇宙模型——“天盖”式

4、雕刻玉版——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雏形

隐含八方九宫,藏四方五位的模式

5、石头阵

地点:英国西南部(英格兰阿母斯伯雷小镇西面约3000米处)。

修建及构造: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了千年之久,建筑中包括从300多千米外水陆兼程运来的80多根重5吨多的青石柱,以及数十千米外运来的重达45吨造石门用的大块砂石,巨石阵外围有均匀排列的56个坑穴,可能是用于立标杆的坑洞。

功用:(古人)用于观察天象的。(几乎是人类最早的天文观察台)

发现: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尔德、霍金斯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夏至这天,从英格兰巨石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外围的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令人震撼

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

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量子论)2、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及其重要贡献:

托勒密——地心说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

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牛顿——经典物理学(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的一生成就写进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爱因斯坦——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玻尔——量子力学(量子论)…………………………………………………………………………………………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基本要求: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过程:

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

规律的自然科学。

2.由物理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学科领域:

1)宇航航天技术:探知地球与宇宙的秘密、利用宇宙资源、开发外太

2)显微镜技术:进行原子积木术、发展微米技术—纳米技术—皮米技

3)激光技术:军民两用、大功率

4)信息技术:已经达到量子级通讯

5)超导技术:已经运用到列车生产

3.

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1.物理学的学习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

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解剖青蛙时发现生物电——1791年发表发现和看法——伏打做实验重复——发明能产生很大电流的伏打电堆(最早的电池)

2.物理学的系统发展原则——简单

3.科学探究七大环节: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E.分析与论证

F.评估

G.交流与合作

三、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1.科学家与他们的成就:

A.伽利略——实验物理学先驱——比萨斜塔实验和斜面实验

B.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C.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2.常见物理现象与应用

A.放射现象——伽玛刀、(医学)照片、原子弹……

B.超导现象——磁悬浮列车

C.集成电路——电视机、电脑、手机……

D.液晶现象——手提电脑、液晶电视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 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15章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一 电阻和变阻器 1. 电阻 (1)定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 表示。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Ωk )、兆欧(ΩM )。1000k Ω1M Ω=,1000Ω1k 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2. 变阻器 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结合实物弄清它的构造)。它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它的表示符号是,它的结构示意图是。 (2)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二、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R U I = ,式中的I 、U 、R 的单位分别为A 、V 、Ω。 2. 串联电路的特点 (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 21 (3)n R R R R +++= 21 (4)n n R R U U 11=或R R U U n n = 3. 并联电路的特点 (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21

(3) n R R R R 111121+++= (4)11R R I I n n =或n n R R I I = 三、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I U R = 由此可知,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n R R R R +++= 21 2、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五、家庭用电 1、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等组成。 2、进户线:火线和零线。通常用试电笔来别火线和零线,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测试时,如果试电笔的氖管发光,那么试电笔笔尖接触的是火线。 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4、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6、在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的作用是电流过大时熔化,切断电路。 7.三孔插座的一个孔接零线,另一个孔接火线,中间那个孔接地线。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 8、白炽灯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 9.家庭电路发生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连通造成的。 10、触电方式有两种:① 单线触电,即是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 ② 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的两部分(如左手和右手)同时分别接触火线和零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共105页)

§ 1-1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法】讲解、实验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 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 年6 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 )。 这是 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 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看课本图1-8 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实验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 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 个,书上没有的)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及对点训练:第十五章《探究电路》复习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复习 【知识点一】 电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阻2、影响因素①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②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③材料:导电性越好,电阻越小; ④温度:通常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灯丝。 【经典例题】 例 1.温度一定时,关于导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的电阻一定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C.将一根导线拉长,其电阻一定变大 D.长短、粗细都相同的两根导线,电阻一定相同 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当导体中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不为零 C.温度一定时,又细又长的导体电阻一定大 D.温度一定时,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长导线电阻一定比短导线的大 例 3.一根粗细均匀的细导线,其电阻为4Ω,将它对折起来作为一根新导线,则这根新导线的电阻为()A.16ΩB.4ΩC.2ΩD.1Ω 例 4.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D.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压表 图1 例 5.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右表所示: (1)按照图2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图2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有关。 【知识点二】 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靠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变②作用:改变电流、保护电路; 阻③原则:串联、一上一下(同上或同下会如何?); 器 2、电阻箱 【经典例题】 例 1.小丽同学在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中,有图3几种接法,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都能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的是() A.a和b B.c和d C.b和d D.a和c 例 2.如图4所示的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能使电路中电流增大的是图()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A镍铬合金0.50.5 B镍铬合金 1.00.5 C镍铬合金0.5 1.0 D锰铜合金0.50.5 图2 图3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1 沪科版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二)进行新课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同学们观察课图P18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 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教师: 目录 1.

3. 3. 3.3 3.4 3.5 3.6 3.7 3.89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

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教学点滴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 第十五章达标检测卷

第十五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B.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要使一根镍铬合金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B.减小导线中的电流 C.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D.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3.小明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发现实验器材中电阻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活动,不可能完成的是()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如图所示是某居民家中的部分电路,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工作。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壶仍不能工作。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若电路仅有一处故障,则() A.电热壶所在电路的B、D两点间断路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插座左、右插孔短路D.电路的C、D两点间导线断路 (第4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 5.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A.U AB>U BC,I ABU BC,I AB=I BC D.U AB=U BC,I AB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测试题

图4 图5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电器设备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进行工作的是 ( ) 2.下列变化能引起导体电阻大小变化的是( ) A .提高导体两端的电压 B .减小导体中的电流 C .改变导体的温度 D .导体是否通电 3.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 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 ) A .M 接C ,N 接B B .M 接A ,N 接B C .M 接C ,N 接D D .M 接A ,N 接D 4.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遇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 B .将洗衣机的金属外壳接地 C .用湿手插、拔用电器插头 D .及时更换破损的导线 5. 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6. 如图5所示电路中,MN 间电压稳定,R 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20欧。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处于a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安;当滑片P 处于ab 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安,则MN 间的电压是( )伏 伏 伏 伏 7. 对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B.它们的实验电路在教科书中是相同的 C.前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D.后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 8. 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1、S 2,两灯都发光;当把开关S 2断开时,灯泡L 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 .L 1亮度增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B .L 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C .L 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D .L 1亮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A .话筒 B .电话 图1 C .电视机的散热窗 D .电饭锅 图2 图3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综合测试卷 沪科版

《第十五章》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额定功率为1500W 的电热水壶,内装1升、初温为20℃的水,若接通电源后,正常工作4分钟水被 烧开(温度为100℃)。消耗了 J 的电能。 2、小李家的电能表标有"220V,10A,50H Z ",他家的用电器总功率为3520W ,如果同时使用,干路中的电 流将达 A ,这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用两节串接后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电压是3V ,小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3A ,工作0.5min 消耗的电功为_______J 。 4、大多数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关机但未拔掉电源插头)时也会消耗电能。以有1000个家庭的社区为例, 假设每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待机时的总功率约为20W ,每天处于待机状态的时间约为20h ,则该社区每天因用电器待机而浪费的总电能约为 kW·h。 5、如图1是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 ,使滑片P 向左不断移动,小灯泡消耗的电功 率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小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6V ,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由图2可知,当小灯泡L 正常发光时,通过其灯丝的电流是 A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 ,则此时小灯泡L 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W 。 7、如图3,电源电压为6V ,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9A , R 2的电功率为 W 。 8、如图4所示电路,灯L 标有“3V 0.9W”,滑动变阻器R 上标有“50Ω 1A”的字样,电压表量程为0~3V ,则灯L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_______A 。若电源电压为4.5V ,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 滑动变阻器允许接人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_。 9、小王家中的电能表如图所示,从表盘信息可知,他家接入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 超过 w 。当家里只有电磁炉工作时,电能表在1min 内转90转,则电磁炉在lmin 内消耗的电能为 J 。 10、将“6 V 3 W ”的灯泡L 1和“6 V 2 W ”的灯泡L 2串联后接入6 V 电路中,L 1 的实际电功率________W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11、用电高峰时期,家庭里的白炽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些。这是因为,在用电高峰时【 】 A 并联用电器增多,电路的总电阻增大 B 并联用电器增多,电路的总电流减小 C 并联用电器增多,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减小 D 并联用电器增多,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减小 12、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6V 升高到10V ,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A ,则该电阻的电 功率变化了【 】 A 1.6W B. 4.0W C. 0.4W D. 3.4W 13、用粗细均匀的电热丝加热烧水,通电10min 可烧开一壶水,若将电热丝对折起来接在原来的电路中,则烧开同样一壶水的时间是【 】(不计热量损失) A .2.5min B .5min C .20min D .40min 1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C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D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15、两盏白炽灯,甲标有“PZ220V 40W ”,乙标有“PZ220V 25W ”,比较它们的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一定比乙亮 B .乙一定比甲亮 C .都正常工作时,甲比乙亮 D .都正常工作时,乙比甲亮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标有“6 V 3 W ”的小灯泡L 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R 不变,将L 换成另一只标有“6 V 2 W ”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 A.大于2 W B.等于2 W C.小于2 W D.无法确定 17、把标有“6V 9W ”的灯泡L 1和“12V 36W ”的灯泡L 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其中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没有达到额定功率(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则【 】 A.电源电压为18V B.电路中电流为3A C.两灯泡的总功率为27W D.灯L 2的实际功率等于灯L 1的实际功率 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题8分,20小题8分,共20分) 18、如图是小刚同学为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而连接的实物图,已知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阻值约为10Ω,请你指出其中的四个错误或不妥之处。 ① ; ② ; ③ ; ④ 。 19、李明同学设计了图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根据图示电路(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________(选填“A ”或“B ”)端。 (3)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电流表的示数为I ,该同学利用P=UI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若考虑电表的电阻对测量的影响,则电功率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图3 图1 图4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达标试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达标测试卷) 分2分,共30一、填空题(每空线。“火”)填“零”或________(1.如图所示的部分家庭电路简化图,其中导线a是 ) 题(第21题) (第 ) (第4题( 第3题) ,实验时通过电流表示数能”.某同学利用如图电路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除电路图中的实物这一物理知识解释。反映电阻的大小,可以应用________2他能探究出决定电阻1 mm的镍铬合金丝,他手边还有一根横截面积为外,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和B的两端电压与流过它们电流的关系 如图所示。3.两个电阻元件A两电阻元件并联后和B”)。若将A“电阻值较大 的元件是________(填“A”或B。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并联电路干 路电流的大小是________A边AB,如图所示,图中D为.把一根粗细均匀的电 阻丝弯成等边三角形4ABC。B,则A、两端的电阻是________9 ΩC的中点, 如果、D两端的电阻为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段,.5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________灯________(填“。电路中的电压表测量的是连入电路的

电阻变________ ”)或“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泡电源 1 字样的定值电阻,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0.6 A”1 A”和“10 Ω6.两个标有“5 Ω,若将它们并联使用时干路电流最大是时,电源电压最多为________V ________A。 ) 9题(第题)8 (第7题) (第至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至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的 示数为P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移动滑片1前后两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 比为,4∶3I电压表示数为1 V。若I∶=,I221。3,则电源电压为 ________V2∶.小明将电水壶插头连接在如图的三孔插座上,电水壶正常工作,此时将台灯8之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连接在图中两孔插座上,闭合开关后灯不亮,小明成功地排除了故障。1 A.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某 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示数范围在92R V之间变化。则定值电阻之间变化,电压表示数相应在6 V到9 2 到A1 ________V。的阻值是________Ω,电源电压为) 分每题3分,共27二、选择题(与接线柱乙相连,并O.如图为电位器结构示意图,滑片P的一端通过转轴10上滑动,把电位器接入电路Ⅰ或Ⅱ中,闭合开关并O在电阻丝R能绕转轴) (逆时针转动滑片,能使小灯泡变亮的接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