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体会

张红霞X

(运城盐化医院,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通过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治疗。方法:表面麻醉后,用微波手术治疗仪特定探头凝固下鼻甲肥大部分,使肥大的下鼻甲组织收缩,改善鼻腔通气状况。结果:128例中,痊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微波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无出血,费用低,疗效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波手术;肥厚性鼻炎;体会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5)04B-1075-0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患者因持续鼻塞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以前常用方法为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和手术切除部分下鼻甲,但是疗程长,病人痛苦大,费用高。电子治疗仪又容易引起出血。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28例,男性75例,女性53例,年龄10岁~60岁,病程1a~10a,以上患者均长期使用滴鼻剂未见明显好转。

2方法

2.1表面麻醉用1%地卡因棉片行下鼻甲表面麻醉2次~ 3次。

2.2微波治疗待下鼻甲黏膜组织麻醉满意后,将微波手术治疗仪打开,调至功率50W,时间4s~5s,在鼻镜直视下,用微波手术治疗仪特定探头紧贴于下鼻甲黏膜肥大之处,由后向前,将下鼻甲组织凝固。凝固时,下鼻甲组织颜色发白,凝固使肥大的下鼻甲组织收缩,通气状况明显改善后即可停止。下鼻甲组织凝固深度可达2mm~3mm。

2.3术后处理术后以1%呋麻液滴鼻,每日3次~4次,约用1周。复查时取出鼻痂及伪膜。

3病情分级

鼻塞:完全堵塞为ó级,多时间堵塞为ò级,偶有鼻塞为I 级。下鼻甲肿胀:紧贴鼻中隔为ó级,下鼻甲中度肿胀与鼻底和鼻中隔有缝隙为ò级,下鼻甲轻度肿胀为I级。

4疗效标准

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ò级为显效,改善I级为有效,症状消除及体征正常为痊愈,没有改善为无效。

5结果

128例中,痊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明显效果2例,有效率达98.4%,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6讨论与体会

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时间短,痛苦小,无出血,费用低,疗效好,病人乐于接受,是一种比较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优点是:1微波直接作用在肥大的下鼻甲黏膜组织病变区域,通过热效应达到凝固的目的,使肥厚的组织收缩,改善通气功能。o微波所产生的凝固膜,具有双重作用:其一、凝固膜脱落前可抵御外界的抗原、微生物的侵袭,起屏障作用;其二、对新生的下鼻甲黏膜组织起保护作用,利于新黏膜的生成。?微波手术无出血,痛苦小,费用低,无明显副作用,不造成组织碳化,无烟雾产生。?微波手术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病人无须住院,省时,安全,治疗效果好。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功率不宜过大,以30W~50W为宜;o深度不宜超过2mm~3mm;?麻醉要充分;?术后要适当应用滴鼻剂。

(收稿日期:2005-02-25)

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解耀锃X X,霍晓恺,李吉臣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临清252600)

[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5)04B-1075-02

颅内钙化性病变主要通过CT检查来发现及定性诊断。形成颅内钙化的原因涉及较为广泛,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钙化。生理性钙化主要有大脑镰、松果体、苍白球及脉络丛的钙化;病理性钙化其原因很多,钙化的形状、大小、数目、密度及位置因病因不同而各异,因此我们通过对钙化性病灶或伴有钙化的病变进行分析,可确诊某些疾病[1,2]。本文仅讨论病理性钙化。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颅内斑点、片及条环状钙化性病变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6岁80岁,平均45岁。甲状旁腺功能减

X

X X作者简介:解耀锃(1975-),男,山西朔州人,2000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住院医师。

作者简介:张红霞(1962-),女,山西运城人,1982年毕业于运城市卫生学校,主治医师。

低13例,原因不明的基底节钙化12例,脑膜瘤9例,血管畸形6例,结节性硬化5例,少枝胶质细胞瘤5例,脑囊虫病4例,颅咽管瘤4例,动脉瘤3例,中风后钙化2例,脑颜面血管瘤病2例,结核瘤1例。所有病例均使用日立RADIXT urbo型螺旋CT机进行平扫。部分病例又进行了增强扫描。常规层厚为10mm,间隔10mm,条件一般为120kV、175mA、2s。

2结果

2.1临床表现分析以上病例,颅内斑点、片及条环状钙化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部分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表现,主诉头痛33例、呕吐15例,发热2例,智力低下5例,癫痫14例,偏瘫12例。

2.2CT表现单纯斑点条状钙化37例,伴有异常组织影的钙化31例,诊断颅内钙化灶的标准是其CT值>60Hu。其形成病因及大小不同也影响了CT值的大小。

3讨论

3.1形成钙化疾病种类形成颅内斑点、片及条环状钙化的疾病有肿瘤性病变、脑囊虫病、结节性硬化、脑颜面血管瘤病、结核瘤、血管畸形、动脉瘤、出血及梗死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及引起基底节钙化的其他疾病。

3.2颅内钙化灶的分布颅内斑点、片及条环状钙化的分布较为广泛,脑膜、小脑、大脑、脑质、基底节及室管膜下均可出现。根据其位置的分布情况可疑诊某些疾病,脑膜的结节状钙化多见于?期的脑囊虫病,脑皮层的广泛性钙化见于脑颜面部血管瘤病,基底节及小脑齿状核的钙化病原很多,但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约占67%,室管膜下点状钙化多见于结节性硬化,其他脑实质内钙化见于肿瘤性病变、结核瘤、血管畸形等,脑实质内的结节性硬化较为少见。

3.3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3.3.1分析颅内钙化的分布及CT表现有助于CT诊断与鉴别诊断[1,2]1脑外的钙化呈类圆形或豆状时不能排除脑膜瘤。o脑膜的多发结节状钙化应当考虑?期的脑囊虫病,脑膜多发点条样钙化或脑皮层的广泛性钙化,面部特别是上面部、眼睑发现血管瘤应诊断为脑颜面部血管瘤病。?室管膜下的结节性钙化,且有智力低下、皮脂腺瘤、癫痫等临床症状应诊断为结节性硬化。?基底节或小脑齿状核呈对称性分布的斑块状钙化,临床上有血钙降低和血磷增加,应考虑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单纯CT诊断基底节钙化的其他病因较为困难,要密切结合临床。?钙化灶伴有异常组织影时:a、钙化若位于其内要考虑脑膜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或畸胎瘤,前者位于脑外,一般不伴有水肿,钙化呈砂粒样,后者位于脑实质内,钙化常大而不规则,最后者多见于少年或儿童男性,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b、钙化若位于周边或呈环状时,病变位于鞍区应考虑颅咽管瘤;位于鞍旁时应考虑动脉瘤之可能;病变位于脑实质内,临床有结核病史时,应考虑结核瘤。c、环状钙化其内CT值低于标准时应考虑表皮样囊肿或胆脂瘤之可能。?脑实质内钙化呈条带或棉花团状应考虑血管畸形;若较大且不规则时应考虑到中风后钙化或脑结石可能。

3.3.2颅内钙化灶有时需与出血灶鉴别我们主要从其CT 值、大小、形态及临床症状各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单从CT表现及临床症状仍不能区分者,要以动态观察的方法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5-01-27)

农民肺一例

李健敏,于云飞

(德州市立医院,山东德州253012)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5)04B-1076-0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0岁,因晾晒发霉稻谷半天,突然咳嗽,吐痰,量不多,黏稠白色,胸闷,气短,急来我院门诊,查体:体温37e,脉搏80次/min,呼吸24次/min,急性病容,神志清,口唇无紫绀,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无畸形,双肺可闻及捻发音,心率80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肝脾未触及肿大。化验白细胞7.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胸部X 线:两肺纹理增强,两肺弥漫1mm大小结节状阴影。三次痰涂片查到霉菌孢子。痰培养查到霉菌。肺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血清检查放线菌作为抗原,血清抗体沉淀试验阳性,根据病人有接触发霉稻谷史,相应的胸部X线表现,痰培养查到霉菌,血清沉淀试验阳性,可诊断为农民肺。

2讨论

霉菌孢子多存在发霉的农作物尘埃饲料、腐败干草中。其中以耐热放线菌多。当1次大量吸入孢子可引起I型和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大量吸入放线菌孢子4h~8h约10%的哮喘样发作。病变主要在肺泡间质部位。早期阶段为可逆性。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蜂窝肺。而致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但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哮喘病人有接触抗原即发的特点,发病多在小支气管有哮鸣音。农民肺接触发霉的尘埃5h~6h发病,病变在肺泡,听诊肺内闻及捻发音。相应的X线胸片。血清免疫学特异抗体阳性。免疫复合物阳性。治疗1d~7d好转,3周~4周症状消失。激素开始30mg/d~40mg/d,总疗程4周~6周。逐渐减量。预后良好,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收稿日期:2005-02-04)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上

影诊 1、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线 2、部分容积效应(P5) 3、颅壁正常压迹(P19) 4、蝶鞍、内耳道数值(P19) 5、颅内非病理性钙化(P19) 6、颅压增高原因及基本X线表现(P29) 7、颅内病理性钙化(P29) 8、脑质异常MRI信号(P31) 9、椎管内占位病变表现(P33) 10、脑膜瘤起源、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 (P44—45) 11、脑膜尾征(P45) 12、垂体大腺瘤生长方式(P48) 13、束腰征(P49) 14、肿瘤脑转移频率、各自特点(P53) 15、听神经瘤的鉴别(P53) 16、硬膜外红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P60—62) 17、脑梗死CT表现、部位(P63- 64) 18、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时期CT MRI表现(P70—71) 19、脑脓肿影像学表现(P81) 20、白靶征、黑靶征(P86) 21、直角脱髓鞘征(P100) 22、胆脂瘤好发部位、发展路径、影像表现(P139—141) 23、鼻咽癌好发部位、影像学表现( P151 —154) 24、喉癌分型及影像表现(P162—163) 25、肋骨常见先天性变异(P175) 26、胸廓正常软组织结构(P176) 27、纵膈的划分(P178)28、阻塞性肺气肿两类各自影像表现 29、阻塞性肺不张影像表现(P184) 30、空气支气管征(P184) 31、肺部异常肿块、空洞、钙化细看(P185) 32、渗液曲线(P186) 33、纵膈摆动(P187) 34、肺部结节与肿块(P189) 35、横膈附近胸腹水鉴别(P190) 36、支扩分型及影像表现(P195—196) 37、轨道征、印戒征(P196) 38、大叶性肺炎分期及X线表现(P200) 39、支气管肺炎典型表现(P202) 40、肺脓肿X、CT表现(P208) 41、肺结核分型(P212) 42、原发综合征(P212) 43、肺结核分型及其X线表现 44、晕轮征、曲菌球(P219) 45、柯氏B线、肺上沟瘤、反“ S”征 46、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 47、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 48、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影像表现 49、蝶翼征(P233) 50、W estermark 征(P234) 51、肺栓塞影像表现(P235) 52、胸膜斑(P237) 53、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位置及影像表现 54、E isenmenger 综合征、Lutembacher syndrome 综合征(P283) 55、漏斗征(P285) 56、法四组成、影像表现 57、循环系统重点是:X线正常及异常表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 58、视网膜母细胞瘤影像表现(P619) 59、呼吸系统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和第 二节异常影像学表现必须好好看,非常重点 (P183) 以上是课堂内容的总结,只适合课本空白同学的复习及考试检测,以上内容不对考试负责。 影诊 第一章 1、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线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脉络膜裂囊肿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 fissure cyst, CFC)脉络膜裂囊肿(CFC)为颅内神经上皮囊肿之一,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囊壁为上皮,GFAP染色阳性。【诊断要点】1.特征性部位是脉络膜裂,即大脑脚或环池外侧、海马伞与间脑之间(图1A、B),与其他囊肿不同(表1),脑脊液样密度,边界清楚锐利,呈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无水肿。2.1cm左右,无钙化及强化。【特别提醒】1.主要需与较大血管周围间隙鉴别,后者常为双侧对称性。与脑膜型脑囊虫病不同的是后者见头节及强化。2.疑难病例应行MR检查,包括FLAIR与DWI序列,有助于观察有无水肿及胶质增生。图1脉络膜裂囊肿A.男,20岁。左侧大脑脚外侧局限性水滴状低密度(白箭),边界清楚。B.男,54岁。右侧大脑脚外侧圆形低密度(白箭)表1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囊肿好发部位临床病理特点CT平扫CT增强MRI特点蛛网膜囊肿颞极前方、鞍上池、颅后窝、大脑凸面脑膜与蛛网膜融合失败,后天因素所致粘连脑外低密度病变,邻近颅骨受压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膜裂囊肿大脑脚、海马伞与间脑之间无无症状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低密度无强

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丛囊肿侧脑室脉络丛脉络丛退变,囊性或囊实性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钙化无,或环状与结节状强化 信号近似或稍高于CSF,FLAIR 可不被抑制室管膜囊肿侧脑室,少见于大脑半球胚胎时期神经上皮异常分离单侧性低密度病变无强化信号同CSF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区松果体退变,影像检查发现率达10% ;低密度,壁可见钙化60%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信信号近似或高于CSF,FLAIR上不被抑制表皮样囊肿颅内旁中线区,如CPA先天或后天性,填充式生长多为低密度,少数高密度少数边缘强化FL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扩散受限神经肠源性囊肿颅后窝,脑干前或CPA脊索与前肠分离失败所致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无强化信信号近似CSF,蛋白较高时扩散受限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宋开义1;王慧琪1;田继辉2;刘仲涛2;刘文庆2 ;霍显浩1 ;侯乾1 (1.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及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2010-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共626例接受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其中感染129例,未感染497例,先将导致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显着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小时、后颅窝手术、显微镜、动脉瘤夹、彩色多普勒超声使用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后颅窝手术、动脉瘤夹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颅窝手术、动脉瘤夹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志码】A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tumor Author:Song Kaiyi1,Wang Huiqi1,Tian Jihui2,Liu Zhongtao2,Liu Wenqing2,Huo Xianhao1,Hou Qian1 (1.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750004,China;2.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75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tumo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62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tumor from 2010 to 2012 in our department, 129 ha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497 not.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Th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shown by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tumor included more than 3 hours operative duration,posterior cranial fossa operation,microscope,aneurysm clip,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ntracranial

脑钙化的原因与治疗

脑钙化的原因与治疗 造成脑钙化点的原因有很多,由于钙化的部位不同,临床上造成钙化的疾病也不一样,常见有脑炎、脑结核、脑出血、脑寄生虫、结节性硬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 病理: 一脉络丛钙化 脉络丛钙化是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脉络丛钙化极少出现在年龄小于3岁的人群中,脉络丛钙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发生率在50岁时可达到75%以上。 脉络丛钙化主要出现在侧脑室中,很少发生在第三和第四脑室。钙化灶可为点状,直径可大于1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通常是双侧对称,但也可不对称或仅单侧出现。对于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时通过观察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移位的方向可能对占位病变的定位有帮助。 二松果体及缰部钙化 常见于成人,且随年龄增加而更易出现,约 75%正常成人在CT扫描时显示有松果体钙化。其直径围通常为3~5mm,但有时可能会更广泛些。以下3种情况应考虑到是否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MRI检查来确定。 (1)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 (2)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 (3)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缰联合位于第三脑室背部松果体的前方。30岁以后,有15%脑CT扫描可显示有缰部钙化。尽管其形状较有特点,但它常被误认为是松果体钙化,典型的缰部钙化呈“C”形。 三基底节钙化 正常成人头颅影像片上可能会意外发现基底节区钙化灶。其典型表现是呈双侧对称性,多开始于尾状核头部。钙化灶也可不对称,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外侧部也可被累及。基底节钙化在正常儿童人群中不常见,但在40岁以后的成人中则较常见,这种原发性的基底节钙化明显地表现为与年龄相关。 生理性钙化无临床症状且钙化灶较微小,如果钙化灶较大、伴有齿状核钙化或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病理性钙化。 四小脑齿状核钙化

颅内病理性钙化的MRI表现与总结分析

颅内病理性钙化的MRI表现与总结分析 作者:贾玉昌姚鹏鹏李师佳王军委张钧周志霞张霞 【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3类颅内病理性钙化在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在颅内钙化病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类颅内钙化患者的MRI片及对照CT片影像表现,病理性钙化分为肿瘤性钙化、血管源性钙化、感染性钙化、先天性与遗传性、代谢性及其他原因钙化。结果颅内钙化的MRI表现信号复杂,MRI的三种序列均可显示为高、等、低、极低等四种信号,SET1WI以等和低信号多见,FSE T2WI、GRE T2WI以低、极低信号多见。结论对于钙化的诊断,CT检查是发现颅内钙化最敏感的方法,但MRI对于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混合期脑囊虫、肿瘤钙化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危重病低磷血症 颅内病理性钙化分为肿瘤性、血管源性、感染性、先天性与遗化性、代谢性及其他原因钙化。我们通过其中3类颅内病理性钙化的MRI及对照CT的影像表现,着重总结和分析MRI在颅内病理性钙化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IHP)6例,女4例,男2例,年龄11~37岁,平均2 2.5岁,临床表现为间断手足抽搐、痫样发作,血电解质化验血清钙降低,最低1.05(参考值2.03~2.54mmol/L),血清磷升高,均高于2.0(参考值1.29~1.94mmol/L);Stureg Weber综合征1例,男11岁,间断性癫发作10年,右额有数片红色斑点;混合期囊虫病20例,系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均行MRI及对照CT检查。 1.2 设备及其检查方法磁共振(MRI)检查使用Siemens 1.0T超导型MR仪,颅脑线圈,平扫常规行横切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 560ms,TE 15ms)、快速自选回波(TSE)序列T2WI(TR 4800ms,TE 120ms)、矢状位T1WI(TR 570ms,TE 15ms),层厚5mm,间隔0.3mm,FOV188×250,矩阵256×150,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LAIR)(TR 9000ms,TE 150ms,TI 2500ms),层厚3.8mm,间隔0.5mm,FOV 240×256;对照CT采用西门子sprit扫描机,层厚5mm,间隔5mm,矩阵512×512。 2 结果 IHP 6例均表现为两侧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以基底节区信号改变明显,T1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其中1例显示基底节区信号不均匀,T1WI高信号内可见多发小灶状低信号,T2WI等信号内可见多发小灶状低信号,CT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钙化,均为双侧苍白球、壳核钙化,呈“八”字形(A、B);Stureg Weber综合征表现为右顶枕叶皮质区脑回状T1低信号,边界不规则,附近脑萎缩,外侧裂增宽,T2WI仅见右顶枕叶皮质区脑回细小,其内可见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脑沟增宽;右颞顶枕叶皮质区可见脑回状高密度区,边界不规则,呈飘带状(C、D);退变死亡期脑囊虫病则表现为两基底节、左丘脑及两侧颞枕叶多发小片状低信号影,周围可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带围绕,FLAIR示病灶周围水肿带明显,对比之下中心钙化低信号影更明显;同期CT平扫脑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之钙化灶,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带(E、F)。 A、B: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IHP)两基底节可见对称性T1高信号,边界清楚,两额顶叶白质区及小脑半球也可见小片状T1高信号;两侧基底节可见对称性钙化影,尾状核头部明显,小脑半球及两侧额顶部脑实质内也可见多个散在斑点状钙化,脑室系统无扩大及变形,中线结构无移位。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病理性钙化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 病理性钙化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当今医疗面对的 症状越来越多,为便于大家了解 掌握,本文收集整理了临床症状 病理性钙化的相关资料 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尚未掌握 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病理性钙化 简介: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称病理性钙化。沉着的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 部位:其他 科室:消化内科 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 乳房超声检查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胆囊超声波检查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与否取决于是否存在潜在疾病及病变性质、钙化的部位及范围。生理性颅内钙化通常无症状,多在行影像学检查时无意中被发现。病理性颅内钙化的临床表现决定于原发病的性质(脑肿瘤、血管性异常、炎性病变及代谢异常等)。基底节钙化(特发性或继发性)通常是无症状性,但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异常运动(舞蹈症、手足徐动症、肌张力障碍等)和帕金森样症状(肌强直、运动减少等);小脑钙化患者可出现小脑征;在某些患者中,还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有时可使颅内钙化减轻或消失。 【诊断】颅内钙化可由CT扫描、MRI成像及头颅平片发现,在新生儿也可由颅内超声来显示。其中,CT是发现颅内

钙化最敏感的方法,显示颅内钙化的效果最好,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如同骨质密度)。 MRI在显示钙化方面不如CT敏感。钙化在MRI上的信号随着病灶局部成分的不同而各异:如钙化成分大于30%,由于主要是低的质子信号效应,钙化则倾向于低信号;钙化成分不足30%时,由于Tl的缩短,钙化灶在T1相上也可能表现为高信号。由于通常钙化灶在MRI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其中信号减低在T1和T2加权相及在梯度回波序列上显示的较明显,而信号丢失在梯度回波序列上显示得更明显。 病因: 病理性钙化的病因如下。 1.肿瘤性: ①颅咽管瘤;②胶质瘤;③脑膜瘤;④室管膜瘤;⑤脉络丛乳头状瘤;⑥脊索瘤;⑦皮样囊肿;⑧表皮样囊肿;⑨畸胎瘤;⑩错构瘤;⑨脂肪瘤;⑩垂体腺瘤(少见);⑩转移瘤(少见)。 2.血管性: ①动脉粥样斑;②动脉瘤;③血管瘤;④硬膜下血肿;⑤颅内血肿;⑥脑梗死。 3.感染性: ①结核病;②先天性颅内感染;③囊虫病;④棘球(蚴)囊肿;⑤旋毛虫病;⑥隐球菌病;⑦球孢子菌病。 4.先天性及遗传性: ①结节性硬化症;②Stureg-Weber综合征;③神经纤维瘤 病;④无脑回畸形;⑤Fahr病;⑥Cockayne综合征;⑦Gor1in-Goltz综合征。 5.代谢性及其他原因: 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②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③X 射线辐射;④氨甲蝶呤;⑤血液透析;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⑦维生素D中毒;⑧一氧化碳中毒;⑨铅中毒;⑩系统性红斑狼 疮;○11Down线粒体病;○12AIDS。

(完整版)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 David S Liebeskind著 1引言 1.1背景 脑动脉瘤是有破裂倾向的脑血管结构的病理性局灶性扩张。这些血管异常通常根据假定的病因进行分类。囊状、浆果状或先天性动脉瘤占全部动脉瘤的90%,这些动脉瘤通常位于大动脉的主要分叉部。延长扩张型(dolichoectatic)、梭形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为近端动脉的延长膨出,占全部动脉瘤的7%。感染性或霉菌性动脉瘤主要位于动脉末端,占0.5%。其它动脉末端损害包括肿瘤性动脉瘤,为肿瘤碎片栓塞引起的罕见继发症和外伤性动脉瘤。外伤也可能引起动脉近端的夹层动脉瘤。高血压也可引起小的穿通动脉的微小动脉瘤。 囊状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占85%~95%,而梭形动脉瘤主要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研究人群的不同,囊状动脉瘤在某个特定的动脉节段的发生率有一定差异。多发性动脉瘤占20%~30%。 囊状动脉瘤通常破裂至蛛网膜下腔,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70~80%。动脉瘤破裂也可引起脑实质内、脑室内或硬膜下出血。巨大囊状动脉瘤(直径>25mm)占所有脑动脉瘤的3~5%。巨大动脉瘤也可引起SAH,但通常产生占位效应并导致远端血栓栓塞。 动脉瘤性SAH是一种严重情况,美国每年发生30,000人。这些病人中大部分(60%)死亡或留下长期残疾;预后较好的幸存者50%会遗留明显的神经心理障碍。20~50%的病人并发脑血管痉挛(即邻近动脉节段狭窄),是动脉瘤性SAH 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1.2病理生理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结构的先天性结构异常有关,这些异常的原因可能不同。动脉内弹力层的完整性受损,伴有邻近的中膜和外膜的有关弹性结构缺陷。中膜肌肉组织的缺陷及邻近脑组织对脑动脉无明显的支持,增加了作用于动脉管壁的慢性血液动力学应力的致病潜能。血管分叉部的局部湍流和正常结构失连续可能解释在这些部位形成囊性动脉瘤的倾向。 脑动脉瘤的发展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动脉瘤的发展很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环境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及与各种血管异常有关的先天性易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弹力层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或退行性的。脑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多种情况有关,包括: 常染色体性多囊肾,纤维肌肉发育异常,动静脉畸形,Osler-Weber-Rendu综合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症),主动脉狭窄,其它血管异常,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IV型,其他胶原III型疾病,假性弹力性黄色瘤,?1型抗胰蛋白酶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状细胞性贫血,细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感染,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结节性硬化。环境紧张性刺激,如高血压病,与多发性动脉瘤的存在有关。少于2%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具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脑动脉近侧的梭形动脉瘤很可能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这种弯曲延长并扩张的动脉瘤没有真正的动脉瘤颈,常含有层状的血栓。虽也可发生动脉瘤性SAH,但这类病变的典型表现是对邻近的脑实质造成占位效应,出现脑干压迫和颅神经病变,或者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动脉末端血栓栓塞性后遗症。 典型的感染性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的末端分支(75~80%),证明这种病

影像本科复习题

影像本科复习题(中枢神经系统) 一、填空题 1、颅内非病理性钙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脑中线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亚急性或慢性期血肿MRI表现T1WI呈_________信号,T2WI呈________信号。 4、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_________的垂体肿瘤。 5、颅内血管畸形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脑积水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7、CT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病变有_________、_________。 8、颅内病理性钙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卵圆孔内有_________、_________结构通过。 10、枕大孔内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 11、脑梗塞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椎管内肿瘤根据部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 1、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是() A、脑膜瘤 B、转移瘤 C、胶质瘤 D、垂体腺瘤 2、下列那种肿瘤是仅发生于颅内脑外的肿瘤() A、星形细胞瘤 B、脑膜瘤 C、淋巴瘤 D、少突胶质细胞瘤 3、临床疑为脑出血重危病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颅骨平片 B、脑血管造影 C 、CT D、MRI 4、下列关于脑胶质瘤叙述中错误的是() A、WHO将星形细胞瘤分为I ~Ⅳ级 B、少枝胶质细胞瘤可见弯曲条状钙化 C、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及出血较常见 D、低级别胶质呈明显均匀强化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镰由硬脑膜形成 B、硬膜外间隙是指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间隙

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辽宁中医药大学影像中心 康鹏 一、脑实质内囊肿 1.神经上皮囊肿 2.小脑单纯性囊肿 3.良性非肿瘤性囊肿 1.神经上皮囊肿 室管膜囊肿、脉络膜丛囊肿、脉络膜上皮囊肿、蛛网膜下室管膜囊肿、胶样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位于脑实质少见,大脑半球脑实质内囊性病变,边缘锐利,境界清楚。 CT平扫呈脑脊液样低密度,MR 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弥散加权相呈脑脊液样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液体不强化。 2.小脑单纯性囊肿 少见,位于小脑半球,CT平扫呈脑脊液样低密度,MR各序列为脑脊液样信号,无钙化,囊肿周围一般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 小脑单纯性囊肿鉴别诊断: 囊性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两者均可见到附壁结节,增强扫描附壁结节强化。 3.良性非肿瘤性脑实质囊肿 罕见,主要位于大脑半球脑实质,囊肿壁由神经胶质组织构成。CT平扫呈脑脊液样均匀低密度,MRT1可稍高于脑脊液信号,MRT2 呈很高信号,质子加权或FLAIR序列呈薄的高信号带,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 良性非肿瘤性脑实质囊肿鉴别诊断: 良性非肿瘤性脑实质囊肿: 无环形强化 肿瘤囊变: 环形强化 感染性囊肿: 环形强化 良性非肿瘤性脑实质囊肿鉴别诊断 囊性软化灶——由梗死和脑实质出血引起,病史和病变周围脑组织萎缩。 脑实质内神经上皮囊肿,囊肿周围无胶样变,良性非肿瘤性脑实质囊肿,囊肿周围有胶样变 感染性囊性病变:脑脓肿、脑包虫病、脑囊虫病 脑脓肿:CT平扫脓腔表现为均质低密度,脓壁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环,界清,可有水肿。MRT1脓腔及周围水肿呈低信号MRT2呈高信号。 脓壁信号在不同时期可稍有不同 早期T1稍高信号T2低信号 急性期T1稍高信号T2稍高信号 慢性期T1高信号T2低信号 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内缘光整壁薄而均匀 脑脓肿与脑内囊肿区别要点 (1)囊肿之囊液CT密度和MR信号均与脑脊液相同,脓肿之脓液CT密度和MR信号常与脑脊液不同

颅内动脉瘤各种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颅内动脉瘤各种影像学诊断的比较 【摘要】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出血的死亡率达40%以上,因此,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目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相继被应用,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了更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MR血管成像( MR angiography,MRA )等。现将这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3D-CTA 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1.1 DSA简介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1.2 DSA的优点 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DSA对微小脑动脉瘤亦能较好地显示, 特别是< 4 mm动脉瘤的显示明显优于CTA、MRA, 对于怀疑有脑动脉瘤, 而CTA、MRA检查为阴性的患者, 应加做DSA检查[2]。DSA 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准确性可达89%~95%,具有显示细节清晰,诊断的同时可行血管内治疗等优点[3]。 1.3 DSA的缺点 由于颅内血管的重叠和位置关系,常规2D-DSA对于微小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或对复杂动脉瘤的显影情况.以及在确定动脉瘤治疗方案时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不够的,容易遗漏小的动脉瘤,虽然加照多个斜位仍不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如未能对动脉瘤及周围结构做出准确判断,易导致栓塞术中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意外栓塞等并发症[4,5]。 2.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 2.1 3D-DSA简介 3D-DSA数据的采集是由C型臂围绕患者检查部位做2次旋转运动:第1次旋转是从开始位到反转位获得减影所需的蒙片。旋转DSA在采集实时图像时,以非减影显示;第2次旋转是从反转位到开始位。此时注射对比剂,获得一系列含对比剂的图像,这样可获得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含对比剂多维空间图像。将两次采集的图像通过配对减影就可获得多角度动态减影图像。把旋转采集到的影像数据传送至3D-DSA影像工作站。采用各种后处理技术如最

神经外科常见综合征

syndrome: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P7) 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为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P7) 3. Parinaud syndrome:帕里诺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或者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症状多为双侧。(P13,37) 4. 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 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丘脑侧束损害)。(P15) 5. Horner syndrome:霍纳综合征。颈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P15) 10. CushingⅠsyndrome:桥角综合征,(1)病变部位:脑桥小脑角。(2)常见病因:听神经瘤、胆脂瘤、胶质瘤、桥小脑角脑膜瘤或蛛网膜炎、蛛网膜囊

脑钙化的原因与治疗

脑钙化的原因与治疗

脑钙化的原因与治疗 造成脑钙化点的原因有很多,由于钙化的部位不同,临床上造成钙化的疾病也不一样,常见有脑炎、脑结核、脑出血、脑寄生虫、结节性硬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 病理: 一脉络丛钙化 脉络丛钙化是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脉络丛钙化极少出现在年龄小于3岁的人群中,脉络丛钙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发生率在50岁时可达到75%以上。 脉络丛钙化主要出现在侧脑室中,很少发生在第三和第四脑室内。钙化灶可为点状,直径可大于1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通常是双侧对称,但也可不对称或仅单侧出现。对于脑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时通过观察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移位的方向可能对占位病变的定位有帮助。

二松果体及缰部钙化 常见于成人,且随年龄增加而更易出现,约75%正常成人在CT扫描时显示有松果体钙化。其直径范围通常为3~5mm,但有时可能会更广泛些。以下3种情况应考虑到是否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MRI检查来确定。 (1)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 (2)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 (3)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缰联合位于第三脑室背部松果体的前方。30岁以后,有15%脑CT扫描可显示有缰部钙化。尽管其形状较有特点,但它常被误认为是松果体钙化,典型的缰部钙化呈“C”形。 三基底节钙化

正常成人头颅影像片上可能会意外发现基底节区钙化灶。其典型表现是呈双侧对称性,多开始于尾状核头部。钙化灶也可不对称,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外侧部也可被累及。基底节钙化在正常儿童人群中不常见,但在40岁以后的成人中则较常见,这种原发性的基底节钙化明显地表现为与年龄相关。 生理性钙化无临床症状且钙化灶较微小,如果钙化灶较大、伴有齿状核钙化或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病理性钙化。 四小脑齿状核钙化 后颅凹内的小脑齿状核也可出现钙化,但齿状核钙化比基底节钙化少见。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幕上的钙化。钙化通常呈弥漫模糊无定形状或呈小点状,这是由于钙质在微小毛细血管周围沉积及微小动脉和静脉管壁出现钙化所致。齿状核钙化的意义同基底节钙化,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