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平正义与社会融合

公平正义与社会融合

公平正义与社会融合
公平正义与社会融合

第二节公平正义与社会融合

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亘古不衰的主题,自古以来就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辩论,它跨越了东西方的地域之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乃至不同的人对公平正义都有不同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正义”有多重意思。

1、指公正的、正当的道理。例如《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

2、公道正直;正确合理。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潜叹》记载:“是以范武归晋而国奸逃,华元反朝而鱼氏亡。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之。”

3、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如汉代桓谭著《抑讦重赏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三国魏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韩诗》:“《齐诗》匡衡一疏,似与鲁说不同,而《诗》之正义,亦未明辨以晳。”

4、旧时指经史的注疏。如唐代孔颖达等有《五经正义》,张守节有《史记正义》。

在西方,公平正义是哲学、法学和神学历史上不断探讨、思辨的话题。

德语中对应中文“公平正义”的词为Gerechtigkeit。据考证,其在古高地德语中的形容词"girecht"始现于西元八世纪,意为“直的”、“对的”或“合适的”。"gerecht"一词在中古高地德语中衍生出抽象

的涵义“依循正义感”(dem Rechtsgefühl entsprechend)①,后来又发展出“直线的”(gradlinig)、“适度的”(angemessen)与“相应的”(gem??)的涵义。

在古希腊,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的话来解释正义,同时含盖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认为正义是一个人或城市内的敌对部份处于适当和协调的状态。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有三部份——理智、心灵和欲望,一个正义的人是理智控制其他两部份并且每个部份各尽其责的人;与之相似,一个城市有三部份——热爱学问的人、士兵和工人,一个正义的城市是热爱学问的人统制其他两者且每个人各尽其责的城市。苏格拉底用一台战车的寓言来解释这种观点:一台战车能共同工作是因为两匹马有战车手在指挥。热爱学问的人或称哲学家。应该作为统治者,因为只有他们了解什么是善。一个人如果生病了,会去看医生而不是江湖郎中,因为医生是健康议题的专家,与之相似,一个人应将他的城市托付与善方面议题的专家,而非区区政治家,因为政治家是给与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来获取权力,而非对他们有益的。苏格拉底还进一步用一艘船的寓言来解释此观点:一个不正义的城市如同在大洋中的一艘船,船长(一般平民)虽然强大但喝醉酒,一群不值得信赖的参谋(政治家)尝试操弄船长给他们控制船只行进方向的权力,而只有一位导航员(哲学家)知道如何将船带回港口,对苏格拉底而言,这艘船能抵达目的地——善—

①Friedrich Kluge: Etymologisches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24. Auflage. Berlin/New York 2002, S. 348.

—的唯一方法是由导航员来指挥①。亚里士多德在《尼可曼伦理学》中强调,正义指的是“各得其所”,也就是每个人都应得到他资格内理应得到的那一份。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守法和不正直之人都是不正义的,正义指的是合法、公正和公平②。

20世纪道德哲学家伊丽莎白·安斯康柏(Elizabeth Anscombe)主张现代哲学将焦点集中在行为和造成的结果而非行为者人格特质是错的,她的主张启发了现代德行伦理学,此学派跟随亚里士多德将正义视为好人的一种美德,并只会间接成为一个事态的属性③。

到了当代,有些学者把正义与权利联系起来进行了探究。如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正义与权利的关系,强调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可以说,“正义”的基本内涵就是“平等”与“自由”,其实质就是“权利”。“正义”是“权利”的前身。

在当前我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一般来说,公平正义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

一、公平正义的动力功能:由社会排斥走向社会融合

公平正义就是要通过制度化的安排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最

①Plato, Republic trans. Robin Waterfield (Oxford: OUP, 1984).

②隋竹玉《论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载《东岳论丛》,2007年7月

③Elizabeth Anscombe, ‘Modern Mor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33(1958): 1-19. See further 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2nd edition, London: Duckworth, 1985); Onora O'Neill, Towards Justice and Virtue (Cambridge: CUP, 1996), chapter 1.

少受惠者”,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来,最大限度的增加制度的可及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排斥,从而实现社会融合。只有通过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所进行的制度安排才能减少社会排斥现象,把更多的民众包容到社会体系中,这正是公平正义理念的现实表达。而社会融合关注的主题是平等与融合,其实现的前提正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可以消除妨碍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确保获得更多的均等机会。

1、公平正义是对现实社会制度的关照

公平正义并不是抽象的讨论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而是对现实社会制度的关注和评价。古典功能主义的代表西季威克就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被安排得能够达到所有社会成员满足总量的最大净余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被正确地组织的,因而也是正义的。这实际上表达了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安排的观点。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开宗明义写道:“正义是社会制度首要的德行,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行一样”①。在第二节《正义的主题》中,罗尔斯又谈到:“对我们来说,正义在此的首要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the basic structure),或更准确的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方式”②。“所谓主要制度,我的理解是政治宪法和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安排”③。自然资源的分布等自然事实无所谓正义不正义,“正义或不正义是制度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3页

②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6页

③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6页

处理这些事实的方式”①。罗尔斯在这里深刻表明了公平正义的主题就是一种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思想。我国学者夏文斌也认为:“从根本上说,公平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有属性,公平是对某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评价的基本尺度”②。公平是对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种评价形式③。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通过社会制度来实现,也就是把作为理念和原则的公平正义现实化为制度。“必须将正义的观念归并于一种基本结构的理想形式,而持续发展的社会过程之积累性结果正是按照这一基本结构来加以限制和调整的”④。

公平正义是社会质量的核心价值。社会质量的四维度包括社会经济保障领域、社会凝聚领域、社会融合领域和社会赋权领域。在社会质量的理论架构中,这四个领域都将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深刻地表达出来。在社会经济保障领域,社会质量强调普惠共享,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的基本前提;在社会凝聚领域,社会质量突出了团结共存,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诉求;在社会融合领域,社会质量倡导平等包容,表达了公平正义的现实关怀;在社会赋权领域,社会质量强调增能赋权,这是社会公正义的根本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2007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78页

②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0页

③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页

④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298页。

中,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称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他指出:“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在2007年3月16日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仍然坚持两大任务的提法,并强调“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从执政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在2008年3月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又旗帜鲜明地指出,“真理是思想追求的首要价值,而公平正义则是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首要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①。“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②。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4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4—15页

2、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平等原则

社会质量理论的第三个维度是社会融合,它关注的是人们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个体平等的权利和价值以及获得来自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支持和包容,可以说,社会融合的主题是平等与共融,其实现的前提就是社会公正,它要求在创造经济机会的同时确保获得更多机会的均等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平正义是社会融合的价值前提,社会融合就是公平正义原则的现实表达。

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是他的正义论的灵魂,他的正义理念集中体现在两个正义原则上,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①。第二个原则实际又包括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其中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表述为“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②。罗尔斯的正义原则阐释了公平正义的核心要义,注重了对人的尊重,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现实的取向,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制度对人的平等关怀。按照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社会体系应扩大社会包容程度,为每个个人提供独特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增加社会制度的可及性、包容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其中“机会公平”,与罗尔斯第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47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47页

二个正义原则即公平平等原则具有一致性,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平等地享有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并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①,机会公平的实现程度直接体现社会公正的程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它表现为社会成员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活动,平等地利用资源、获得信息。而这些正是社会包容性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平等接近社会资源和多样化制度的可能性。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的社会,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

3、公平正义特别关照“最少受惠者”

如果缺乏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对“最少受惠者”的惠顾,公平正义原则就是不完善的,就会有失偏颇。按照罗尔斯第二个正义原则中第一个部分的差别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期望利益;……”②。差别原则实际上强调了补偿原则所提出的一些考虑,“这样,补偿原则就认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机会,社会必须更多的关注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③。在罗尔斯看来,一个正义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不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增加另一些人的利益,而是在社会竞争和分配中保护弱者的利益。“那些处境较好者愿意只在一种促进较不利者利益的结构中占有他们的

①张丽萍:《公平正义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6期中(总第330期)

②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65页

③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77页

较大利益”①。这一原则既表达了互惠的观念,又包含了博爱的思想,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自然资源的分布无所谓正义与否,但社会制度的正义与否往往体现在对这些事实的处理方式上。

社会融合理论,正是起源于欧洲对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概念的密切关注,它要求确保社会中不会有某些人或群体因为某些方面的特征而遭受来自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系统性排斥。而这些受排斥者,包括精神和身体残疾者、自杀者、老年病患、受虐儿童、药物滥用者、越轨者、单亲父母、问题家庭、边缘人、反社会的人和社会不适应者等等,实际上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社会融合概念正是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包容和接纳,这与公平正义的“差别原则”是相通的,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保护弱势群体权益,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当前,社会公平正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弱势群体的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按照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要求,提高社会制度的包容性、可及性,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排斥现象,实现社会融合,这样的社会才是高质量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二、公平正义的调节功能:由社会冲突走向社会合作

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81页

②周隆滨:《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载《光明网》,2010年3月7日

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1、公平正义具有利益协调功能

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在他的对话录《理想国》,使用角色苏格拉底来主张用单一正义解释同时含盖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他主张正义是一个人或城市内的敌对部份处于适当和协调的状态。“在柏拉图看来,正义不仅是个人德行,而且也是国家的德行;它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而且是对国家的要求,是国家与构成国家的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和谐”①。足见其对公平正义的调节作用之重视。亚里士多德主张,公平就是“在自愿交往中的所得与损失的中庸,交往以前和交往以后所得相等”②。这里的“所得与损失”就是指利益关系,“中庸”实际上是对利益的调和,凸显了公平正义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到了近代,哲学家休谟认为:“便利,或者说需要,导致公平”③。所以,必须厉行公平,约束私心,稳定财产,以维护社会和社会利益。也就是说,“公共的功利,是公平的唯一源泉”④。可见,对利益的统筹协调是正义的基本功能。

当代著名学者家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影响巨大,他的公平正义思想更是被称为分配正义论,罗尔斯认为,作为公平的正义,就是确

①赵苑达:《西方主要公平与正义理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2页

②《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页

③休谟:《道德原理的探讨》,芝加哥公众法院出版1912年英文版,第37页

④休谟:《道德原理的探讨》,芝加哥公众法院出版1912年英文版,第37页

定一整套原则来分配社会基本的善。究竟应当如何公平地分配社会基本的善,就构成了罗尔斯公平正义思想的核心和关键。而社会最基本的善主要是指人的自由、权利、自尊等,其核心实际就是利益关系。因此,罗尔斯在《正义论》第1节关于正义的作用时就明确表述:“因此,那些抱有不同正义观的人就可能还是会一致同意:在某些制度中,当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没有在个人之间作出任何任意的区分时,当规范使各种对社会生活利益冲突要求之间有一恰当的平衡时,这些制度是正义的”①。他认为,之所以要对正义进行分配,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合作所引起的。“因为合作比不合作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想获得更多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这也就需要公平原则来进行调节”②。罗尔斯的这些论述都突出了公平正义在利益关系上的平衡、协调功能,可以说,没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规则,就没有统筹协调的利益关系,也就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2、公平正义是社会合作的基础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进行相互合作,一起组成共同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是离群索居的动物,而是要与其他人合作共处,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③。“人们即便不需要他人的帮助,照样要追求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利益也会把他们聚集起来,各自按自己应得的一份享有美好的生活。对于一切共同体或个人来说,这是最大的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5页

②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04页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目的。而且仅仅为了生存自身,人类也要生活在一起”①。同样,柏拉图也主张人类应当组成一个共同体,一方面为他人提供产品,另一方面也分享他人的成果,这个共同体就是城邦。罗尔斯也强调人们社会合作的必要性,他认为“这些社会合作永远是富有生产力的,没有合作,就没有任何东西被生产出来,也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供分配②”。

既然社会合作对人类意义如此重大,那么就需要一种纽带来维系和保障,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合作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公平正义的准则,社会合作就难以为继,人类共同体就会消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极其重要,“公正是给予和维护幸福,或者是政治共同体福利的组成部分”③。“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实施公正可以确定是非曲直,而这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④。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就是由一定数量的公民形成的一种整体,而“城邦是由平等部分构成的共同体”,强调了社会公正对于社会合作的重要意义。罗尔斯在说明社会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人们只有建立起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正义观,才能在目标各异的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友谊的纽带,社会才能形成一个组织良好的共同体。“构造这样一个联合体的前提是使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⑤。由于社会成员能否享有公平的权利和公平地承担义务取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所以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⑥。“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社会的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

②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99页

③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立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

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⑤赵苑达:《西方主要公平与正义理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90页

⑥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主要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融合成为一种社会合作体系的方式”①。罗尔斯指出“如果说人们对自己利益的爱好使他们必然相互提防,那么他们共同的正义感又使他们牢固的合作成为可能”②。他主张“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公共的正义观构成了一个良序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宪章”③。罗尔斯在这里强调了公平正义对于人们组建社会共同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3、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征。和谐社会一定是公平的社会,社会呼唤正义,人民期盼公正。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环境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只有不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只有建立起公平、平等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团结合作,达到诚信友爱;只有按照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没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可以说,公平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②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4页

③同上

正义对和谐社会的其他方面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主要特征。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建设和谐社会要发挥公平正义的利益调节功能,使社会由冲突走向合作。胡锦涛同志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正向的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公正配置,即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也包括逆向的矛盾调处和社会纠纷的公正解决。在利益格局深刻变革、社会需求不断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本着眼点、直接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按照公平正义的理念进行制度安排,正确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利益诉求,同时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化解纠纷冲突,才能到达融洽共处,实现社会和谐。

总之,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冲突,使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都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三、公平正义的粘合功能:由社会距离走向社会凝聚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使这些制度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并得以顺利实施。

1、公平正义是社会共识的基础

社会凝聚是以团结整合为基础的集体认同,揭示的是基于共享价值和规范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的本质①。社会凝聚是维系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力量,它有巨大的稳定功能,使社会成员团结一致,减少和消除那些不健康的分裂和冲突,从而使组织成为稳定的结构。社会凝聚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与共识,只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取得相互认同,才能达到社会凝聚。

罗尔斯认为,“在目标互异的个人中间,一种共有的正义观建立起公民友谊的纽带,对正义的普遍欲望限制着对其他目标的追逐”②。可见,公平正义有助于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隔阂,最大程度的减少社会离心因素,增强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共识,由此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而形成对社会共同体的归属感。反之,如果缺乏公平正义理念下的制度设计,社会成员之间就会产生疏离感、形成隔阂,影响社会质量,“如果一个社会共享的道德、观念、风尚等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极度缺失,个人对社会的疏离感日益严重,社会团结与合作濒临崩溃的边缘,和谐共存难以实现,这种境况下又何谈社会质量”③。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

①张海东、丛玉飞:《社会质量与社会公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7月第4期

②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4页

③张海东、丛玉飞:《社会质量与社会公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7月第4期

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亦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在这个时期,公平正义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社会团结的旗帜。只有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共存的社会氛围以及同心同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广泛共识,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公平正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①。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人类的理想社会正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这种以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公平正义思想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这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582页

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不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邓小平把公平正义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他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力求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始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道义优势、制度优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具有重大意义。

3、公平正义是改革的灵魂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最能凝聚人心,最具感召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段话深刻阐释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达了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正是30年多年的伟大变革,让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断完善和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改革是凝聚人心、促进融合的重要力量。

公平正义是改革新共识。改革的目标是回答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一个怎样的市场经济等“终极问题”。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核心可以概括为4个字——放权让利,今天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公平正义①。“放权让利”的动力在于和过去比较,实现公平正义更多的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协调、包容,各得其所。当前,我们的社会基本秩序由于非公平正义因素的存在,正不断遭受伤害。既得利益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严重障碍,这已成为常识。要打破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非常困难,连李克强总理都感叹“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②。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治理,成为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之一。如果不能用公平正义打破日益定型的利益格局,改革新共识很难建立。如果没有普通民众对改革的认同,改革是很难成功的。现在,公平正义就是凝聚改革开放的核心理念,改革要顺利推进、取得成功,基本条件就是公

①赵义来:《公平正义是改革的灵魂》,载《南风窗日期》,2013年1月18日

②《李克强谈改革: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载新华网,2013年3月17日

平正义,可以说公平正义是改革的灵魂。

论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及社会建设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请解读:(1)请论述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2)请论述党和政府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必要性: 1.改善民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改善民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2.改善民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尤为突出。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够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才能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同理想。 4.改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重视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维护了社会公平,能够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有了正义和正义的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见到不公平的现象,我们要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1)废止农业税;不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善和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含答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专题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一.对应课程标准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维护社会公平 1.什么是公平?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2.为什么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作用) ①公平有利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稳定持久的进行合作。否则,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导致彼此关系恶化,难以合作,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长治久安。 ②公平有利于推动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诚实劳动,各尽所能,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我国为维护社会的公平近年来采取的哪些措施或制度? 免除农业税;种粮补贴;两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整个人所得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廉租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修改选举法等。 3.公平是相对的(正确看待公平) 公平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是相对的,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 4.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怎么做) (1)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2)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3)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公平和正义的关系 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重要保障。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如果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考点二:维护正义 1.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什么是制度的正义性?它对公平的作用有哪些? (1)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的。 (2)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规则的制约。如果没有正义的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3.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需要正义? (1)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支撑;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3)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人。(4)总之正义使得人与人关系更加和谐,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本段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论法律职业共同体条件下,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不同角色下,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判断有何差别? 学生姓名:吴凯 学号: 14115052715 院系专业:法学经济贸易法学院 班级:14级27班 年级:2014级 课程名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任课教师:唐倩 完成时间:2015年 05月 25日

试论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不同角色下,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判断有何差别? 【内容摘要】法律职业共同体与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密不可分,它是法治建设的基石。纵观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内部同质化层次不高;缺少本土法治文化的支撑;社会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律师认识不客观;缺少社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可从以下五个层面解决上述困难:以立法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弘扬法治文化;转变传统观念重新审视律师;法院系统竭力维护刑辩律师的执业权;律协和司法当局携手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制度建设。 【关键词】公平正义法律职业法律职业共同体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必要从人类社会发展和理解的角度,全面认识社会公正问题。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法制,更少不了一个结构合理、信仰法律、崇尚正义的法律共同体来支撑。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司法体制改革之节点,法律职业共同体顺理成章成为法治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进行初步探析,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理论 从广义上而言,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指以法学家、律师、公检法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就其人员的范围而言,除了指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还包括仲裁员、公证员等其他法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从狭义上而言,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指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共同的法律知识、共同的法律信仰、共同的法律思维、共同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的法律职业伦理、共同维系的法律职业文化、共同维系的利益和彼此公认的法律职业技能为纽带而共同构成的社会群体。 基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教育背景,是同一知识共同体;其次,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确定维持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职业利益和职业价值,是同一利益共同体;再次,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法律具有共同的信仰,是同一信仰共同体。 二、不同的法律工作者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 公平是法的价值取向之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中国 ,法应该是能更好地实现正义价值的 ,但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社会不公现象却是客观存在。本文从正义与法的联系 ,社会不公的法律原因 ,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正义 ,并探讨了法律维护社会的正义的途径。作为律师要首先立足自身并做到独善其身方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实际上是由律师职业的专业性、社会性决定的。 对法官而言,一、要做到秉公执法、执法如山。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法院干警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如执法不公,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要做到秉公执法,一方面要出于公心,维护公益。另一方面,要克服私欲,处以公正。无私才能无畏,我们干警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法治理念,在办理各类案件中要坚决排除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杜绝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严禁吃、拿、卡、要,不给钱不办案,给了钱乱办案,真正做到秉公执法办案,执法如山,以公正执法彰显公平正义。 二、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是严把证据关。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的审查证据。法院在办理刑事、民商事案件中都要坚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坚持实事求是,不纠缠细末枝节,在审判环节上既不能搞“有罪推定”,也不能简单搬用“疑

最新-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精品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亚里士多德 3、司法权作为最后的司法救济和公平正义的底线,在各个阶层之间纵横捭阖之间,觥筹交错的把各个阶层的张力和冲突缓解在制度性框架之内,追求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的解体在司法规范内,也使上访制度缓和为一种良性的制度内的司法程序。 4、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 5、要坚持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政法工作。 6、在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能得到公平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揽一些同样黑了良心的恶棍作您的反面证人。 7、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 8、我年纪越大,就越觉得那些心理阴暗,一肚子心计,满脑子阴谋论的人,是因为智力不够。 这和我小时候的认识是大致相反的。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整体上,足够聪明的,进化得更好的人群,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公平、正义,更容易具有坦诚、善良的品质。 罗永浩 9、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10、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 我们不也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吗?胡*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单选题 正确 1.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础是: 1. A 社会公平和正义 2. B 发展 3. C 团结有序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2.社会公正包括哪些基本规则: 1. A 保证的规则 2. B 机会平等 3. C 按照贡献进行分配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3.以下哪些权利是发展中国家每个公民必须拥有的: 1. A 生存权 2. B 就业权 3. C 受教育权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4.从实际效果来看,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有利于:

1. A 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2. B 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 3. C 以上都正确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5.为什么需要社会调剂或再分配: 1. A 人们的能力有大有小 2. B 人们的机会也不相同 3. C 制度或规则上面的不完善或配套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6.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水平可以从哪几个角度: 1. A 社会贫富差距的总体状况 2. B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状况 3. C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状况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7.盆景化的发展指的是: 1. A 大型城市发展很快,周边城市发展缓慢

2. B 大型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都很快 3. C 周边城市发展很快,大型城市发展缓慢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8.基尼系数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1. A 美国 2. B 意大利 3. C 法国 4. D 中国 正确 9.基尼系数最合理的区间是: 1. A 0.1-0.2 2. B 0.2-0.3 3. C 0.3-0.4 4. D 0.4-0.5 正确 10.人们对于基尼系数的测算主要来自于哪些口径: 1. A 政府 2. B 学术界 3. C 国际组织

社会公平的意义

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②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胡锦涛“社会公平观”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 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9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亚太区域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该携起手来,充分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合作平台,深化合作,拓展合作,不断朝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不断造福亚太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据9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笔者相信,这是一段令许多人欢欣鼓舞的话语,这是一段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与希望的话语。 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公平正义”的深层含义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深思,更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解读这段话,我们与公平正义及民生走得更近,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这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时代光华:试题答案

1. 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础是: √ A社会公平和正义 B 发展 C 团结有序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2. 社会公正包括哪些基本规则: √ A 保证的规则 B 机会平等 C 按照贡献进行分配 D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3. 以下哪些权利是发展中国家每个公民必须拥有的: √ A 生存权 B 就业权 C 受教育权 D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4. 从实际效果来看,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有利于: √ A 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 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

C以上都正确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5. 为什么需要社会调剂或再分配: √ A 人们的能力有大有小 B 人们的机会也不相同 C 制度或规则上面的不完善或配套 D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6. 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水平可以从哪几个角度: √ A 社会贫富差距的总体状况 B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状况 C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状况 D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7. 盆景化的发展指的是: √ A大型城市发展很快,周边城市发展缓慢 B 大型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都很快 C 周边城市发展很快,大型城市发展缓慢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8. 基尼系数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 A 美国 B意大利 C 法国 D 中国 正确答案: B 9. 基尼系数最合理的区间是: √ A 0.1-0.2 B 0.2-0.3 C 0.3-0.4 D 0.4-0.5 正确答案: C 10. 人们对于基尼系数的测算主要来自于哪些口径: √ A 政府 B 学术界 C 国际组织 D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1. 对于贫富差距过大,我们有哪些对策: √ A 树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B 大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社会不公问题

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容易造成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加剧,进而酿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起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在我们迈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伸张正义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前提,是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首先,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就是一个国家的一致,这是任何共和国永久联盟的最强有力和最佳的纽带;而没有正义来帮助,这种一致是永远不会出现的。”[1]国家要长治久安,社会就要保持和谐。因为“一个政体中各个部分或要素愈是融洽,这个政体就愈能持久。”[2]社会要保持和谐,就需要有良好的秩序。维护社会秩序,则需要完善的规则,而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体系是制度。制度的制订与设计要想科学,必须有基本的价值理念作依据,这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公平正义对于一

个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对于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促进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我国目前来说,维护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构建重要的理念内涵之一。 其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目标,就是要遵循公平正义的规则,调节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良性互动与团结协作,最终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大的潜在动荡因素是来自社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不信任、抵触和冲突。但“一个社会只要能够提升其公正程度,那么,社会问题出现的种类与强度均为减少或减小,同时社会也可以增强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力度。”[4]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性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用科学的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要避免出现社会危机,就要举起公平正义的旗帜。公平正义是协调、消弭社会各方面矛盾的思想基础和锐利武器,惟有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再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大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从整体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关于公平的经典名言

关于公平的经典名言 1、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2、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3、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4、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5、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6、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7、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8、有公心,必有公道。——晋·杨泉 9、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1、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2、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13、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 14、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15、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16、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17、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德国 18、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19、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2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22、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23、公者明,……无私者正。——黄帝经 24、不看人行事。——俄罗斯 25、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26、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27、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28、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阿拉伯 29、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30、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31、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32、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拉罗什富科 33、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34、延误公正就是不公正。——兰多 3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如何理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如何理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分蛋糕故事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地分蛋糕而争执不下。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只有合理的规则才能实现公平。对整个社会来讲,要妥善解决关系不同群体、涉及千家万户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要靠合理的规则和制度来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

论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论文

论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更能体现出公平正义的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平正义应该成为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成为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帜。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得到有效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全体人民才能同心协力地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从总体上说,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的公平正义占主导地位,社会是公正和谐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违反公平正义的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些现象虽然是局部的,却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尽力解决社会不公的现象,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维护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都是产生社会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但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缺乏政策依据,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的程度。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各种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制度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一些原有制度还不够健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难以有效调节新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另一方面,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度建设甚至出现缺失。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

(心得体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心得体会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心得体会 随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播出,改革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再次呈现,尤其是第四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对以往犯下的错误敢于回头再纠正,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群众内心深处雕刻上公平正义的价值坐标。 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开篇提到的一段话:“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 “法就是天”这四个铿锵有力的字,触动了我,不由让我既觉得全身充满正能量,又同时浮现出些许疑惑:“老百姓对这个‘天’知道多少?这个‘天’在他们的生命里对他们的保护又有多少?他们实实在在又得到了多少公平正义?”我想,在我们努力创建一个规范的法制社会之前,是不是先换一种方式给人民群众普一下法,而不仅仅限于在集市上发宣传单,在电视上播放个案,在闹市区摆摊宣传,因为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没时间看电视,很多也不知哪个台是法制频道,宣传单上的字他们或许认识,或许不认识,或许认识了也没意识去看,或许看了也不理解,或许理解了也不印象深刻。想要生活在农村的百姓们知法、懂法、守法,提升我们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是关键。

在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矛盾是打架斗殴,之所以有点矛盾就容易上升到打架斗殴,是因为他们不知也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太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就算知道,他们可能会觉得山高皇帝远,只要不出现特别严重的伤亡事件,就没有人会去报警,这是法制意识薄弱的表现,也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想要减弱这种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民事案件可否公开办理?可否就在案发地办理?接受民众的监督,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矛盾当场弄清楚,当场办理结束。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执法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也能用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给他们上一堂生动而又不轻易被遗忘的课,让我们的法制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在我们干部眼里,我们已经生活在法制社会里,也尊重我们的执法人员。但在农村群众眼里,或许我们的执法人员并没有那么崇高的品德,除了畏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敬。法制社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大家畏而远之,应该追求的是敬而远之。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提高执法者、尤其是基层执法者整体素质首当其冲,因此提高执法者的入门门槛,通过正规考核渠道选拔执法队伍人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在大众的视线里,基层执法者的美好形象并没有那么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从根源上改善执法队伍建设,我想,全民的法制社会任重而道远。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_范文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1、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大仲马(法国) 2、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 3、士穷乃见节义。——唐·韩愈 4、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5、仁慈和正义是并辔齐驱的。——杜特斯 6、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苏)温卡维林 7、当一个人不仅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不会有一丝欺骗的时候,他的这种特性就是真挚。——(俄)柯罗连科 8、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9、“正义”的胜利来自斗争。——路·莫里斯 10、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英)乔叟 11、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德)马丁·路德 12、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清)申居郧 13、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美)富兰克林 14、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美国作家韦伯斯特 15、太阳既不会夸大,也不会缩小,有什么就照出什么,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苏)高尔基 16、正义胜似法律。——希腊诗人米南德 17、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英)莱辛 18、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尼日利亚)哈吉 19、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宋·欧阳修 20、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 21、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 2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法)拉罗什福科

23、守法持正,嶷如秋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24、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5、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26、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 2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却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28、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 29、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白朗宁(英国) 30、慷慨是正义的花朵。——美国小说家霍桑 3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俄)列夫·托尔斯泰 32、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 33、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阿诺德(英国) 34、修身e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 35、火不侵玉。——唐·刘禹锡 36、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亦当以慎重处之。——无名 37、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内基 38、正义至高无上的尊号。——罗马帝国时期传记作家伦理学家普卢塔克 39、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40、虚伪是丑恶向美德的一种进贡。——拉罗什富科(法国) 41、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宋)杨时 4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43、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4、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 45、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唐·韩愈 46、正义是一种高尚的幻象。——特格纳 47、剑是正义的仆人。——英国作家埃·斯宾塞 48、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德)贝多芬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名11290)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关键要素之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全面改革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都要体现和落实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这些强调,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归宿。改革开放35年,是我国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民享受到的改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公平正义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公平正义问题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同时,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就改革哪里,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就将之作为改革重点,通过创新制度安排进一步把“蛋糕”分好,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说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让少数人享有,如果是这样那就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导思想在改革总目标上的体现,同时亦表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动机、标准、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其实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公平正义二者是相互联系着的:增进人民福祉体现着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成果是增进人民福祉。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于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公平和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够建设和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公平的内涵 社会公平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我认为,从总体上说,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既有经济地位,又有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还有人格地位等。与此相联系,社会公平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地位的平等,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它包括社会成员应平等地拥有工作、劳动的权利,在工作的机会上应该平等,社会成员应在收入分配上平等,即等质等量的劳动获得等质等量的报酬。其次是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人作为公民应该拥有同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政治平等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次是文化上的平等,文化教育对调节现代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最后是人格上的平等,不管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能随意受到污损。 二、社会正义的内涵 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的价值理想。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观念,认为正义就是按照均衡平等的原则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公平地分配给社会的全体成员。 著名的社会法学家庞德在伦理学上,我们可以把正义看成是一种个人美德或是对人类需要的一种合理、公平的满足;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正义说成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符合,足以保证人们的利益与愿望的制度;在法学上,我们讲的执行正义是指在有政治组织的社会中,通过这一社会的法院来调整

公平正义名言警句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 公平正义的实现要靠毛泽东思想---瑷英 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韦伯斯特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 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罗斯科〃庞德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培根 “崇法立德、公正立信、唯民立本、创优立业” “明法致公、敬业为民” “判重如山、持正守廉” “研法、修德、爱民、守正” “崇法至上、厚德至善;博学为公、执法为民” “厚德尚法,司法为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