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二、三章单元复习及其测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二、三章单元复习及其测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二、三章单元复习及其测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二、三章单元复习及其测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三章单元复习及其测试题

第二、三章 归纳·总结·专题

一、单元知识网络 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描述:

???

??想化的物理模型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基本概念

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关系不确定方向的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位:(速度的变化率),单定义: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加速度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矢量位(位置的变化率),单定义:动的快慢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速度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变化,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描述运动??

?

??

??

??

?

????????????

?????????????=???????

??=2s /m t v a s /m t

x v ??????

??

??

?

???

????????-?????

??-加速度大小等向、负方向),⑤比较断运动方向(正方速、非匀变速),④判质(静止、匀速、匀变),③判断运动性

速度,②求位移(面积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的变化规律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图像等确定位移或时间,③比较运动快慢,④向(正方向、负方向),②判断运动方

(匀速、变速、静止)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的变化规律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图像图像t v 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

?共线与恒定,化相等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运动特点0v a a

②运动规律:

???????

??+==-+=+=t

2v v x ax 2v v at 2

1t v x at v v t 02

02

t 200t 基本公式

??????

?

??

??

+==+==?2v v v v 2v v v aT x 2t 202x

2

t

t 02推论

???

??

??

??----=-====)1N N ()23()12(1t t t t )1N 2(531s s s s n 941s s s s n

321v v v v 0v N III II I N III II I 2n 321n 3210:

:::::

::::::::

::::::::

::::::::::)几个比例式(只适用于

2.

??

?????

??

?

??

?==???

??????的应用,照片分析原理闪光照相纸带分析使用原理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2/t 2

v v aT x 二. 方法归纳总结

1. 科学抽象——物理模型思想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把实际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是抽象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 数形结合思想

本章的一大特点是同时用两种数学工具:公式法和图像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把数学公式表达的函数关系与图像的物理意义及运动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特征及其规律。

3. 极限思想

在分析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和位移时,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在物体经过的某点后面取很小的一段位移,这段位移取得越小,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能越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该点的运动快慢情况。当位移足够小时(或时间足够短时),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经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可以用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来表示。

4. 解题方法技巧

(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v-t图像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示意图或v-t 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情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

(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想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本章解题方法主要有:

a. 基本公式法

b. 推论公式法

c. 比例公式法

d. 图像法

e. 极值法

f. 逆向转换法

g. 巧选参考系法

5.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性解题

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几个特性,熟练地把握,便于灵活快捷方便地解题。

(1)运动的截止性

(2)运动的对称性

(3)运动的可逆性

如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5m/s 2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至最高点的匀减速运动可当成

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5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这两个运动是“可逆的”。

(4)运动中物理量的矢量性。

三. 专题归纳总结

1.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

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等均为时刻;4s 内(0到第4s 末)、第4s (第3s 末到4s 末)、第2s 至第4s 内等均为时间。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位移是在一段时间内,由物体起始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确定位移时,不

需考虑质点运动的详细路径,只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运动物体轨迹线的长度。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质点运动的详细路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3)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详见第4节知识点4、5)

(4)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的比较(详见第6节知识点4、5)

2.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由于图像能更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而在解题过程中被广

泛应用。在运动学中,主要是指x-t 图像和v-t 图像。

x-t 图像: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

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v-t 图像: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

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像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楚图像的纵、横轴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x-t 和v-t 图像的区别详见第5节知识点3)。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本分析方法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要熟练掌握下列四个公式: ①at v v 0t +=,

20at 21t v x +=,

③ax 2v v 2

02t =-,

t 2v v x t 0+=

这四个公式中,前两个是基本公式,后两个是前两个的推论,也就是说在这四个公式中只

有两个是独立的,解题时只要适当地选择其中的两个即可。第二,要分清运动过程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第三,要清楚这四个公式都是矢量式,求解问题时,首先要规定一个正方向,以它来确定其他各矢量的正负。一般选择0v 的方向为正。

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一般用五个物理量来描述,即0v 、t v 、a 、x 和t 。在这五个量中,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求解其他两个未知量,常叫“知三求二”。 4.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匀变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

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包含着丰富的比例关系,对不少有关直线运动的问题,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用比例关系求解,往往会使较复杂的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易求。 当t=0时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则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3:2:1:v :v :v 321=可由at v t =直接导

出。

(2)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

:5:3:1x ::x :x :x n III II I =(2n -1)。

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比等于连续奇数的比。 (3)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 2

2

2

3213:2:1x :x :x =可由2

at 21x =

直接导出。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1n n (::)23(:)12(:1t ::t :t :t n III II I ----=

说明:①以上四个比例式只适用于初速度0v 0=的匀加速运动。对于做匀减速且速度一直减到零的运动,可等效看成反向的初速度0v 0=的匀加速运动,也可用比例式。

②应用比例式时,可从比例式中任意取出两个或一部分比例式进行应用,但比例式顺序要对应,不能颠倒,比例式数值不能改变。如初速度0v 0=的匀加速运动中,第2s 内和第19s 内位移比,可从比例式中挑出:37:3x :x 192=(3和37可由通项2n -1导出,当n=2和n=19时代入求得)。其他比例式用法与此相同。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

(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2

aT (又称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判别式)。

进一步推论可得

=-=-=-=?=

+++2n

3n 2n 2n 2n 1n 2T 3x x T 2x x T x x T x a

(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2v v v t

02

t +=

(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2

x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和t v 的关系为

)v v (21v 2t 2

02

x +=

6. 纸带问题的研究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因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的时间T 打一个点,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初速

度为0v ,加速度为a ,则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为n 2312x x x x x x ==-=-=? -

==-21n aT x 恒量。

此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要由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只要求出纸带上时间

间隔相等的连续相邻的点间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即可。

(2)逐差法求加速度

根据上面的结论2

aT x =?,可求得加速度

2T x

a ?=

,但利用一个△x 求得加速度,偶然误

差太大,最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两个,一是求各段△x 的平均值x ?,用x ?求加速度,二是对每个△x 分别求加速度,再求各加速度的平均值,但这两种方法实质是相同的,都达不到减小偶然误差的目的。原因是运算中实际上只用了1n 1x x +和两个数据,其他的全丢掉了。

按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得的a 的平均值就可避免上述情况。取纸带上测得的连续6个相同时

间T 内的位移621x x x 、、

、 ,如图所示。

则2

33622252114T a 3x x T a 3x x T a 3x x =-=-=-,,

所以

3a a a a 3

21++=

2321654

236225214T 9)x x x ()x x x ()T 3x x T 3x x T 3x

x (31++-++=-+-+-=

由此看出621x x x 、、

、 各个实验数据都得到了利用,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这种方法称为逐差法。

(3)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2t

时刻的瞬时

速度,可求得图中

,,,T 2x x v T 2x x v T 2x x v 4333222

11+=+=+=

7. 追及和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

两物体是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分析这类问题先要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在头脑

中。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公式法、图像法、极值法、相对运动法等。但是,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是寻找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然后列式求解。

基本思路:先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然后找出时间关系、速度

关系、位移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最后解出结果,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 (1)追及问题

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追上或追不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

件。

①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a. 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但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b. 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这也是它们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c. 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的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②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

a.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 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后者追上前者。 (2)相遇问题

①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②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两物体的距离即相遇。

【典型例题】

例1. 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s 的位移为1.6m ,随后4s 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设物体做匀变速运动) 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意知a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物体前4s 位移1.6m ,是减速运动,所以有:

20at 21t v x -

?=

代入数据

204a 21

4v 6.1??-

?=

随后4s 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s

6s 24

s 4t =+=

所以初速度6a at v 0?==

由①、②得物体的加速度为2

s /m 1.0a =

解法二:(推论2/t v v =法)物体2s 末时的速度即前4s 内的平均速度:

s /m 4.0s /m 46

.1v v 2==

=

物体6s 末的速度为0v 6=,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

262s /m 1.0s /m 404.0t v v a =-=-=

解法三:(推论△x=2

aT 法)由于整个过程a 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x=2

aT

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2222s /m 1.0s /m 406.1T x a =-=?=

答案:2

s /m 1.0

点评:解法二、解法三明显地比解法一简单,这是熟记推论带来的方便。

例2. 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a ,经时间t 后,由于受反向作用力,做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t 时间恰好回到出发点,则两次的加速度大小之比21a :a =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法一(图像法):画出质点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设图中A 、B 两点对应的速率

分别为21v v 和,图中C 点的横坐标为(t t ?+)。物体位移为0,有面积关系:

CDB OAC S S ??=,则

)t t (v 21

)t t (v 2121?-=?+

由直线斜率关系t t v

t v 2

1?-=? 由以上两式可得

t

31t =?

所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3:1t :t t v :t v a :a 1

121=?=?=

解法二(运动学公式法)

设质点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 ,t 秒末的速度为v ,由题意得:在第一个t 时间内

2

1t a 21

x = t a v 1=

在第二个t 时间内,质点做初速度为v=t a 1、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

减为零后再反向加速而回到出发点。故有

22t a 21

vt x -

=-

联立上述三式得:3:1a :a 21= 答案:1:3

点评:只要物体的运动符合题意的规律,则两个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必然满足3:1a :a 21=。

这一“奇妙”的结论,可用于迅速求解某些问题或检验题目答案的正误。类似的运动过程,曾在上海高考题和全国高考题中连续应用。

灵活巧妙地运用速度图像,能形象表现物理规律,直观再现物理过程,

鲜明表达各物理量

间的依赖关系,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例3.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0v ,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x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 s

B. 2s

C. 3s

D. 4s

解析:两车初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故刹车时间相等,刹车位移也相等,故前车停下时,后车开始刹车,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解法一:设刹车时间为t ,则刹车位移

20at 21t v x -

=

后车运动时间为2t ,其位移

2

000at 21

t v t v x t v 'x -+=+=

故刹车前两车相距至少为

t v x 'x x 0=-=?

又因为at v 00-=,所以at v 0=,代入x=

2

0at

21t v -

,得

2

22at 21

at 21at x =-=

将at v 0=再代入t v x 0=?,得2

at x =?

可见△x=2x

解法二:应用平均速度法求解,两车恰不相撞的条件是后车必须在前车刹车处开始刹车。

而前车刹车后行驶距离为

t 2v t v x 0

=

=

在前车刹车过程中,后车匀速行驶至前车刹车处,

x 2t v x 0==?

解法三:利用图像法分析。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线分别为前后两车的v-t 图像,前车刹车以后,两车的位移可由“面

积”的数值来表示,则前车刹车时,两车间距△x 在数值上等于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图中△Otv 0的面积为x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x 。

答案:B

点评: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分析时复杂一些,关键是明确两物体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例4. 观察者站在列车第一节车厢前端一侧地面上,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用了5s ,列车全部通过他共用20s ,这列车一共有几节车厢组成(车厢等长且不计车厢间距离)

解析:第一节车厢通过用t ,第一节车厢长

2

1at 21x =

,前n 节车厢通过22

at 21nx =;列车

自静止开始运动,每节车厢通过的时间,即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可列比例求解;也可把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问题变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问题求解。

解法一:根据初速为零的物体经历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比为:

)23(:)12(:1--:…来求解。

因为每节车厢长度相等,所以当每节车厢依次通过观察者时所需时间比应为:

)23(:)12(:1--:…,因为第一节通过时间为1t ,列车全部通过所用时间为t ,列车全

部通过所用时间为

n 21t t t t +++=

n

t )]1n n ()23()12(1[t 11=--++-+-+=

代入数据n 520=,得n=16。

解法二:(变相邻相等位移为相邻相等时间,利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同时

间位移比为1:3:5:…来求解)

由于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历时5s ,全部车厢通过观察者历时20s ,现在把总时间20s 分

为4等份,每份为5s ,由于第一个5s 有一节车厢通过,所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5s 内应分别有3节、5节、7节等长的车厢通过,即20s 内有16节车厢通过,列车共有16节车厢。 答案:16节

点评:解法一中利用了题目中比例关系条件,便于计算,解法二则利用了更深层次的隐含

条件,将该问题变换为相邻相等时间的问题使问题更为简化。所以我们在解物理题时一定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使问题简化。另外,在使用比例关系时,一定要事先确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是不是零。

例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以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 )

(I )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 )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

(2)根据

23

n 1T 3x x a --=

,可以求出:

2

141T 3x x a -=

=________2

s /m ,

2

252T 3x x a -=

=________

2

s /m ,

2

363T 3x x a -=

=________

2

s /m ,所以

3a a a a 3

21++=

=________2

s /m 。

解析:(1)cm 60.1x x 12=-;cm 55.1x x 23=-,cm 62.1x x 34=-;cm 53.1x x 45=-;

cm 61.1x x 56=-;cm 58.1x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

最多相差3.3%。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采用逐差法,即

2

2

141s /m 59.1T

3x x a =-=

2

2

36322

252s /m 59.1T

3x x a s /m 57.1T

3x x a =-=

=-=,

2

2321654321s

/m 58.1T 9)x x x (x x x 3a a a a =++-++=++=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研究下列运动时,可以把运动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A. 做精彩表演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B. 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

C. 研究做自旋运动的电子

D. 钟表中转动着的齿轮

2. (2006年南京模拟)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 取2

s /m 10,则( )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 小球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的大小为3m/s

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

3. 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2s 后进入水平面,又经3s 小球静止,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2

B. 1:3

C. 2:3

D. 3:2

4.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大小不同,

而加速度大小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 两物体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 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5. 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t ~0的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32t ~t 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

B. 21t ~t 时间内物体静止

C.

3t ~0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D. 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

6. 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

A.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C.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

D.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7. 一个步行者以6.0m/s 的速率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他在距离公共汽车25m 处时,绿灯亮了,车子以2

s /m 0.1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

A.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

B.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是7m

C.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43m

D.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子开动后人和车相距越来越远

8. 汽车正以15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距离s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做与汽车同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刹车做加速度为2

s /m 5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 的大小为( )

A. 7.5m

B. 10m

C. 20m

D. 22.5m

9.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B. 是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C. 是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相等的运动

D. 是速度的变化总是相等的运动

10. 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A. 物体在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t

B. 物体在2t时的瞬时速度为t L2

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t L2

D. 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时间是2t2

二、填空题(共30分)

11. (6分)如图所示为某一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由图可知:0~4s内速度是________m/s,4~8s内速度是________m/s,8~10s内速度是________m/s,2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6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10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物体在10s内最大速度是________m/s。

12. (6分)如图所示,图中两条直线a、b分别是两辆赛车启动时的v-t图像。通过计算两辆赛车的加速度大小a a=________,b a=________,比较而言________(填a或b)赛车启动性能好些。

13. 甲、乙两物体在t=0时,从同一地点开始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位移跟时间的关系

分别是)m (t 10s 1=和)m (t t 4s 2

2+=,则这两个物体在第________s 末的速度相同;在第

________s 末再次相遇。

14. (2006年郑州检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下图所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 ,其中1s =5.12cm ,

cm 74.5s 2=,cm 41.6s 3=,cm 05.7s 4=,cm 68.7s 5=,cm 33.8s 6=,则在打F 点时小车

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2

s /m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 从斜面上某一个位置,每隔0.1s 放下一个相同的小物体,在连续放下几个小物体后,对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物体摄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 =15cm ,BC =20cm ,求: (1)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2)拍摄时物体A 的速度A v 是多大?

(3)物体A 上面正在运动的物体最多可能还有几个?

16.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3s 的匀速直线运动后,滑上一斜面,又经4s 速度减小为零,此时小球恰好滑到斜面顶端,小球全过程总的路程是4.0m ,求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斜面的长度。

17. 在铁轨上有甲、乙两列车,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分别以s /m 15v =甲、s /m 40v =乙的速度做同向匀速运动,当甲、乙距离为1500m 时,乙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s /m 2.0。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

【试题答案】

一、选择 1. B 2. ABC 3. C 4. AC 5. B 6. A

7. B

8. B

9. AC

10. ACD

二、填空 11. 0.5

0 -1

1

2

1

12. 2

s /m 5 2s /m 17.4

a 13. 3 6 14. 0.80

0.64

13.3

6

三、计算题

15. (1)2

s /m 5

(2)1.25m/s (3)两个

16. 2

s /m 20.0

1.6m 17. 乙车能追上甲车

高一物理必修2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2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质量大的先落地 C.两个石子同时落地D.无法判断 2.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是a=g的匀变速运动 B.初速度越大,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 C.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无关 D.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无关 3.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中的哪一个() 4.一个物体在两个互为锐角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将做() 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D.变加速曲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垂直于速度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6.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太阳 C.地心说与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D.日心说是由开普勒提出来的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三条定律的科学家是开普勒 B .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伽俐略 C .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D .第一次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卡文迪许 8.已知引力常量G 和下列各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运行的周期和轨道半径 C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的半径 D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9.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与秋分均为太阳直射赤道,春分为太阳从南回归线回到赤道,秋分则为太阳从北回归线回到赤道。2004年3月20日为春分,9月23日为秋分,可以推算从春分到秋分187天,而从秋分到春分则为179天。关于上述自然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两段时间内地球公转的轨迹长度相等)( ) A .从春分到秋分地球离太阳远 B .从秋分到春分地球离太阳远 C .夏天地球离太阳近 D .冬天地球离太阳远 10.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测机构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它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09HC82。该小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39年,直径2~3 km ,其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呈155°的倾斜。假定该小行星与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行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 A .3.3931 - B .3.3921 - C .3.3923 D .3.393 2 11.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 .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D .所有卫星的角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12.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 A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 B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的同心圆 C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的同心圆,且从地球表面看卫星是静止的 D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的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13.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高一物理必修二测试题

2017-2018春季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共40分):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水平位移一定越大 B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C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D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飞得一定越远 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 .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 .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3、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率 4、如下图所示,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 (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5 B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车上的旅客认为石块向后下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 2 2g a + C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运动,车上旅客认为石块作后下方的曲线运动 D .石块释放后,不管火车作什么运动,路边的人认为石块作向前的平抛运动 6、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高度以v 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 t ,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 A . g v v t 0- B . g v v t 20 - C . g v v t 22 02- D 7、在高度为h 的同一位置上向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若A 球的初速v A 大于 B 球的初速v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高一物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后7页为答案及解析)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五秒内 B.前两秒 C.三秒末 D.下午两点开始 2、一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6N,3N,4N B、7N,5N,3N C、4N,5N,10N D、1N,10N,10N 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之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40 N B.10 2 N C.20 2 N D.10 3 N 4.右图中的四个图象依 次表示四个物体A、B、C、 D的加速度、速度、位移 和滑动摩擦力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其中物体可能 受力平衡的是( )

5.如图2-4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通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为10民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 ) A.6 N B.8 N C.10 N D.15 N 6.(2008·高考海南卷)如图2-5,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 sinθD.(M+m)g-F sinθ 7.(2009·扬中模拟)如图2-6,质量均为m的物体A、B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拉起,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A上升距离为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本

F α l F α A B C 地球 卫星 高一物理 下学期期末测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 ,则绳的拉力F 大小为 A .r v m B . r v m 2 C .mvr D .mvr 2 2.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定推 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l 。在此过程中,恒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A .Fl B .Fl sin α C .Fl cos α D .Fl tan α 3.一颗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若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 时,所受万有引力为F ,则它到地心的距离为2r 时,所受万有引力为 A . 41 F B .2 1F C .4F D .2F 4.将一小球以3m/s 的速度从0.8m 高处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小球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A .0.8m B .1.2m C .1.6m D .2.0m 5.如图所示,一卫星绕地球运动,运动轨迹为椭圆, A 、B 、C 、D 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其中A 点距离地球 最近,C 点距离地球最远。卫星运动速度最大的位置是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6.质量是2g 的子弹,以300m/s 的速度垂直射入厚度为5cm 的木板,射穿后的速度为100m/s 。则子弹射穿木板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A .1000N B .1600N C .2000N D .2400N 7.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碗,内径为R ,内壁光滑。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碗边缘A 点由静止释放,当球滑到碗底的最低点B 时,球对碗底的压力大小为 A .mg B .2mg C .3mg D .4mg 8.在一根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圆柱形的红蜡块R ,(蜡块的直径略小于玻璃管的内径),轻重适宜,它能在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如图,当红蜡块从A 端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红蜡块与玻璃管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相对于地面 B A 乙 R 甲 R A B a v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高一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关于曲线运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化的 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一种匀变速运动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D.作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 .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 .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4.在高h处以初速度 v将物体水平抛出,它们落地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落地时速度为1 v,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B、 C、() g v v 1 - D、 5.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中不断变化的是() A. 转速 B.角速度 C.周期 D. 线速度 6.列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②当以速度v 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侧弹向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③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④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质量为m的飞机,以速率v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空气对飞机作用力的

高一物理必修二测试卷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 、凡是发生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 、只要物体受力作用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该力就对物体做功; D 、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该力一定对物体做功。 2、汽车以额定功率从水平路面上坡时,司机换档的目的是: A 、增大速度,增大牵引力 B 、减小速度,减小牵引力 C 、增大速度,减小牵引力 D 、减小速度,增大牵引力 3、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距地面h 高处的桌面上,天花板距地面高H 。若以天花板为零势能参考面,则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是: A 、mgh B 、mg(H- h) C 、-mg(H- h) D 、-mgH 4、如图,A 、B 质量相等,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也相等,且F A =F B ,如果A 、B 由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那么: A 、F A 对A 做的功与F B 对B 做的功相同; B 、F A 对A 做的大于F B 对B 做的功; C 、到终点时物体A 获得的动能大于物体B 获得的动能; D 、到终点时物体A 获得的动能小于物体B 获得的动能。 5、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作用力作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作负功 B 、当作用力不作功时,反作用力也不作功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一定是大小相等 D 、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也可以做正功 6、a b c 、、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m m ,,23,它们在水平路面上某时刻运动的动能相等。当每个物体受到大小相同的制动力时,它们制动距离之比是: A 、1∶2∶3 B 、12∶22∶32 C 、1∶1∶1 D 、3∶2∶1 7、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 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 和 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精品-- 曲线运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总分41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8-11题为多选题,每题5分,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 .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 .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C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D .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 3.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时间长 B .速度小的时间长 C .一样长 D .质量大的时间长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 A .1∶4 B.2∶3 C.4∶9 D.9∶16 6.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 的受力情况是( ) A .绳的拉力大于A 的重力 B .绳的拉力等于A 的重力 C .绳的拉力小于A 的重力 D .绳的拉力先大于A 的重力,后变为小于重力 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的大圆环,半径为R ,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 点,有两个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 ,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 ) A .(2m +2M )g B .Mg -2mv 2/R A v (第11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 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教育渗透点 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 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 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 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

②定量分析,在 x 方向有x = 2 1a 2 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 2 22= 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作 业 布 置 练习二 (1)(2)(3)(4) 课堂总结 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 图5-3 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

高一物理必修二经典测试题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7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k T R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适用于所有天体 B .适用于围绕地球运行的所有卫星 C .适用于围绕太阳运行的所有行星 D .以上说法均错误 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向心力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2r Mm G F =可知,向心力与r 2成反比 B .由r v m F 2=可知,向心力与r 成反比 C .由2ωmr F =可知,向心力与r 成正比 D .由ωmv F =可知,向心力与r 无关 3、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21 g ,则该处距地面球表面的高度为( ) A .(2—1)R B .R C . 2R D .2 R 5、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 ,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 关于物体在下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离地面高度R 处为4mg B .离地面高度R 处为21 mg C .离地面高度2R 处为91mg D .离地面高度21R 处为4mg 6、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引力常量G 已知) ( ) A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 1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1 B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 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2 C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 3和运行周期T 3 D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v 4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4 9、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 和B 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A 和R B ,则它们的速率v A 和v B ,角速度ωA 和ωB ,向心加速度a A 和a B ,运动周期T A 和T B 之间的关系为( )

高一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40分。1-8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9-12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得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得2分。有选错得得0分。 1、如图所示得情况中,a、b两点得电场强度与电势均相同得就是() A、甲图:离点电荷等距得a、b两点 B、乙图: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得中垂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得a、b两点 C、丙图: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得a、b两点 D、丁图:带电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分别靠近两板得a、b两点 2、如图所示就是一种清洗车辆用得手持式喷水枪。设枪口截面积为0、6 cm2,喷出水得速度为 20 m/s。当它工作时,估计水枪得平均功率约为(水得密度为1×103 kg/m3) () A、12 W B、120 W C、240 W D、1200 W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得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 处得电势为0V,点A处得电势为6V,点B处得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得大小为()A、 B、 C、 D、 4、负点电荷Q固定在正方形得一个顶点上,带电粒子P仅在该电荷得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时, 恰好能经过正方形得另外三个顶点a、b、c,如图所示,则() A、粒子P带负电 B、a、b、c三点得电势高低关系就是φa=φc>φb C、粒子P由a到b电势能减少,由b到c电势能增加 D、粒子P在a、b、c三点得加速度大小之比就是2∶1∶2 5、如右图所示,电阻R =20 Ω,电动机线圈电阻R =10 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得示 数为0、5 A;当电键S闭合后,电动机转起来,电路两端电压U不变、 电流表显示得电流I与电路消耗得电功率P应就是() A、I=1、5 A B、I>1、5 A C、P=15 W D、P<15 W 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得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 为得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将小球向下压至某 位置静止、现撤去,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得过程中,重力、 电场力对小球所做得功分别为与,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不计 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A、小球得重力势能增加 B、小球得电势能减少 C、小球得机械能增加 D、小球与弹簧组成得系统机械能守恒 7、电容式话筒得保真度比动圈式话筒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Q就是绝缘支架,薄金属膜肘 与固定电极N形成一个电容器,被直流电源充电,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电容发生变化,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答案

2作业本高中物理必修 曲线运动第五章一、曲线运动B6.5.较大图略最高点处1.ACD2.<3.BD4.BD7.图略10.做曲线运动,因为人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9.BCD8.C 二、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5.BCD3.B4.BC7m/s1.直线运动2.图略7m/s

7.AC6.CD (2)如果水流速度较大,与船的行驶速度相同,则船无法抵达8.(1)亮亮的观点正确(3)若重庆 江水流速为v1,船速为v2,两地间距为s,则江水流动时,往返时间t1=2s;江水静止时,往返时间v2-v21v2(4)建造大坝后,往返时间更短v2浙t2=2s<t1。所以,寒假时往返时间较少三、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江4.飞镖离手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下3.CD2.D省1.CD的位移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通5.22.4m/s高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20.6m2 4.9×46.14中9.轨迹具有对称8.最大速度11.91高度3.00新1027.4s 性;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等11.45°程课10.OA、OD、OE 作抛体运动的规律(二)业38.35.37.5m/s3.B4.0.4s本1.ACD2.B7.ABD6.2150mm/s 8.测出水的水平射程x,水管距地表的高度h及水管的直径d,则流量Q=πx92 4d2g2槡h10.第三级台阶上(1)19m/s9.(2)9.1m 五、圆周运动1.5×10-5m2.8×10-4r/s2.0.10rad/s1.BCD 465m/s3.7.3×10-5rad/s/s方向略 05.126s05ra4.3.5×10-2m/s8.7×10-4m/s d/s6.手上左侧7.D8.C 9.BD10.C11.两转轴的角速度一般不等。当主动轮处的磁带半径较大时,角速度较小 12.纺轮的半径大,人手的摇动角速度较小;纺锤的半径小,获得的转动角速度大;在纺 轮处,摇柄的设 置使人手的摇动速度较小,不费力 六、向心加速度 1.D2.BD3.aB>aA>aC4.AD5.2.0×10-7rad/s6.0×10-3m/s2 6.1∶43207.9.6m/s28.375m9.71.4m/s2大 10.图略11.(1)0.2m/s (2)ω P=1rad/s,ωQ=2rad/s(3)aM=0.8m/s2 七、向心力 1.BD2.C3.(1)摩擦力(2)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4.C5.12∶256.18.3m/s21.837.51.3m/s2359N8.4.38×1020N9.4589N10.(1)摩 擦尼龙线的重力(2)图略(3)Mg=mω2r11.(1)7.87×103m/s(2)9.15m/s2 (3)1.25×106N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 1.B2.C位置3.10m/s4.(1)圆心(2)0.61m/s2,1.22m/s2,1.83m/s2 (3)15cm处的硬币飞出去的可能性最大5.22000N6.7600N7.1.7m/s,0

高一物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高中物理必修二抛体运动的规律测试题 1.决定平抛运动物体飞行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出时的高度 C .抛出时的高度和初速度 D .以上均不对 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双选) A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C .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s 仅由初速度v 0决定,v 0越大,s 越大 D .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t 由初速度v 0决定,v 0越大,t 越大 3.关于平抛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变加速运动 ②是匀变速运动 ③是匀速率曲线运动 ④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从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窗口释放一石子,不计风对石子的影响,站在路边的人看到石子做(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平抛运动 C .匀速直线运动 D .匀变速直线运动 5.物体在做平抛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下列哪些量相等( ) ①速度的增量 ②加速度 ③位移的增量 ④位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将甲、乙、丙三个小球同时水平抛出后落在同一水平面上,已知甲和乙抛射点的高度相同,乙和丙抛 射速度相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一定同时落地 B. 乙和丙一定同时落地 C. 甲和乙水平射程一定相同 D. 乙和丙水平射程一定相同 7.以速度v 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此物体的( ) (双选) A .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 C .运动时间为02v g D .发生的位移为g v 202 8.如图所示,以v 0=9.8m/s 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 倾角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 A B C .2 D s 9.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那么物体运动时间是( ) A .(v -v 0)/g B .(v +v 0)/g C .202v v -/g D .202v v +/g 10.在不同高度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的物体,若落地点的水平位移之比为3∶1,则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之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4∶1 11.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之比为2∶1,若它们的水平射程相等,则它们抛出点离地面高度之比为( ) A .1∶2 B .1∶2 C .1∶4 D .4∶1 12.如图4所示,A 、B 是两块竖直放置的薄纸片, 子弹m 以水平初速度穿过A 后再穿过B , 在两块纸片上穿的两个洞高度差为h ,,A 、B 间距离为l,则子弹的初速度是 . 13.对平抛运动的物体,若g 已知,再给出下列哪组条件,可确定其初速度大小( ) 图4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由于斜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2.关于力,速度,加速度,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 .如果物体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也一定相同 3.用手将一个水桶竖直上加速..提起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手提桶的大力于桶所受的重力 B .手提桶的力等于桶所受的重力 C .手提桶的力大于桶拉手的力 D .手提桶的力等于桶拉手的力 4.冰面对溜冰运动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运动员重力的k 倍,在水平冰面上沿半径为R 的圆周滑行的运动员,其安全速度的最大值是 ( ) A .gR k B .kgR C .kgR 2 D .k gR / 5.假如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限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 ) A .根据公式v =ωr ,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根据公式r v m F 2 =,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21 C .根据公式2 r Mm G F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41 D .根据上述B 和C 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2 2 6.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s=20t -2t 2(s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则它停下来所花的时间是: ( ) A .2.5s B .5s C .10s D .20s 7.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 1、方向与上游河岸 成θ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A 处过河, 经过t 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B 处。现要使小 船在更短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B 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方法 中的哪一种: ( ) A .只要增大v 1大小,不必改变θ角B .只要增大θ角,不必改变v 1大小 C .在增大v 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 D .在增大v 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θ角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 ot- gt^2/2 2.末速度Vt= V 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六章测试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 物理试题(A)2013-5-1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 1.首先精确测量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第谷 B .牛顿C.开普勒D.卡文迪许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速度B.速率C.加速度D.合外力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对提包的拉力没有做功的是() 4.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星和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相同 B.围绕地球运动的所有同步卫星处于同一轨道 C.我国“神舟七号”的载人返回舱要返回地球就必须在原轨道上加速 D.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围绕地球运行时的速度大于11.2km/s 5.质量为m的汽车,以速率v通过半径为 r 的凹形桥,在桥面最低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小是() A.mg B. r mv2 C. r mv mg 2 -D. r mv mg 2 + 6.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 A∶T 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A.R A∶R B=4∶1,v A∶v B=1∶2 B.R A∶R B =4∶1,v A∶v B =2∶1 C.R A∶R B =1∶4,v A∶v B =1∶2D.R A∶R B =1∶4,v A∶v B =2∶1 7.把甲物体从2h高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L;把乙物体从h高处以速度2 v0水平抛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则L与s的关系为 ( ) A.L=s/2 B.L=2s C.L=s 2 1 D.L=s2 8.有两颗行星A、B,在两个行星表面附近各有一颗卫星,如果这两颗卫星运动的周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A、B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半径之比 B.两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C.行星A、B的质量和半径一定相等 D.行星A、B的密度一定相等 9.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 ( ) A.小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过最高点的速率是gL D.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10.某人用手将2kg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3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