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信息化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信息化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信息化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信息化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葛继平 林 莉 黄 明(大连交通大学,大连 116028)

摘 要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命题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以战略大师波特的!钻石模型?和!价值链理论?为产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信息化的视角分析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从我国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信息化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信息化 两化融合 装备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062 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0#02#2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BJY055);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09A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引 言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水平往往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素质、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没有强大制造业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始终把制造业当作!经济实力的脊梁?,近10年来,美国制造业拉高经济的增长率为40%。在我国的产业体系中,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对于中国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张相木,2009)。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整个制造业,而且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1~7月,装备制造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 1%,高于全国工业2 6个百分点

[1]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发展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系统,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但目前中国制造很难摆脱处于产业价值链最低端的命运。同经济强国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命题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虽然我们仍然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约翰?奈斯比特,1982)。西方国家的两化融合是在工业化之后,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艰巨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信息化为先导,带动、加快、改造、提升工业化水平。

1 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机理之一: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优于其竞争对手的能力。一般

来说,主要来源于技术、管理、品牌、劳动力成本等。通过获得较佳的效率、质量、顾客回应及创新,建立低成本、差异化的竞争优势。1 1 钻石模型理论

钻石模型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提出来的,是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4个因素[2]: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和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在四大要素之外,还有两大辅助因素,即政府与机会。4个要素间具有双向作用,并影响其它因素的效能。两大辅助因素也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钻石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波特的钻石模型

1 2 信息化与影响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1 2 1 生产要素

所谓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

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为此,信息化对生产要素的影响应体现在:(1)由于信息本身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由此产生正向作用;(2)生产要素的替代作用,信息要素对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替代,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要素。不同程度的替代可以反映两化融合度,其结果是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构成竞争优势源泉。

1 2 2 需求状况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在产业发展中能起到创造需求的作用,改变全球产业结构,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人类文明引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产业外部竞争的最高境界恰恰是创造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创新驱动、技术支撑的先进制造,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顾客价值。

1 2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一般来说,产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高,越容易融合,越需要融合。通过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有助于新产业的衍生。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等,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物流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1 2 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者

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为打破制约、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开展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优路径。将信息化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结构当中,如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效率提升,进而对组织进行整合重构等,从而以差异化赢得市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通过!两化融合?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能级。

1 2 5 政府和机会因素

政府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在企业发展尤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早期的企业信息化,往往都是政府主导的;外部机会可以是政策法规的出台、新标准规范的建立等,如政府为企业创造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有利条件,使某个区域的企业信息化或行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2 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机理之二: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分析

2 1 价值链理论

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象从产业间、产业内层面,迅速转移到产品中的不同工序层面,分散到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国家(地区)进行。产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系统,而是开放的动态系统,并逐渐被并入到全球价值链中(Staber,1996)。任何一个产业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形成一系列不同价值作业的结合即是产业价值链。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地创造价值,其过程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增值活动组成。波特认为这一系列企业价值活动有机的连接就构成了企业基本的价值链[3]。企业价值链活动包括基本作业和支持作业两类。基本作业有采购、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支持作业有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管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现代价值链中,研究与开发和售后服务是附加值最高的两端,而产品制造则位于附加值最低的底部。越是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高端要素,就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空间来实现其价值的转移和增值过程[4],整个价值链的物理形态是通常所说的!微笑曲线?。通过优化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活动。

2 2 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2 2 1 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各环节相融合,实现价值增值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有两个,即要么使客户的价值链更有效率,要么能增加客户价值链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在!差异化?和!低成本?间作出选择;信息化的引入使得边际收益提高与边际成本降低同时发生,从而使企业在追求!差异化?与!低成本?之间的两难困境部分得以消解。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单一全球经济体的兴起,通信及交易成本急剧下降。虚拟设计等信息技术已经开始使用于企业的生产与制造之中,尽管信息技术的引入带来企业投入的增加,但由此带来的管理、生产等效率的提升无疑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增加了顾客价值;信息技术用于网络销售和服务中,实现了跨地区、远程的销售和服务,降低了销售成本和服务成本,从而实现!低成本?,更快捷地满足了顾客多元化的需求;通过信息手段为顾客提供送货、安装、咨询、售后等一揽子增值、快捷的服务,!差异化?与!低成本?实现共存,从而获得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实现更大的竞争优势。

美国哈佛大学安德鲁?麦卡菲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里克?布吕诺尔夫松对过去数十年间美国各行各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IT投资水平与竞争格局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信息技术上投入最大的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明显。其原因在于,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等关

键环节规矩信息化,运用MIS/DSS/BPR/ERP/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效能。

2 2 2 信息化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管理变革,实现流程再造

自从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于1993年发表&公司重组:企业革命的宣言?以来,流程再造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风靡整个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组和分工,为其实施现今制造业占领和提高竞争力提供了工具和平台[5]

优化价值链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价值链理论在信息化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际金融大海啸再次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依然具有强大的!赋能?力量。信息化不只是与装备制造业的某个环节融合,而是与研发、采购、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融合。企业不仅可以实现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价值的增值,而且可以实现价值链的优化,促使价值链的变形。在波特基本价值链中,研发和人力资源属于辅助活动,而两化融合之后,二者将从辅助活动变为基础活动,成为企业增值的主要环节,承担更多的价值增值功能,从而实现流程再造和企业的升级改造,图2

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趋势。

图2 价值增值的!微笑曲线?

2 2

3 信息化更新装备制造企业战略思维,实现价值创新

(1)研发设计信息化,作为价值链的前端和高附加值部分,研发设计信息化无疑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内容,包括推广应用CAD/CAE/CAPP 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等,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精密、低耗、低成本生产。要促进点、线、面结合,以平台促进设计手段创新、设计能力提高,进而形成全方位融合的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2)生产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FCS/DCS/APC 等支持、控制和规范生产过程,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使生产更具人性化、智能化等特点,满足高产、低耗等要求,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提高生产全过程的工作效能;

(3)市

场开发与产品分销信息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市场开发和分销工作繁重,且在销售的产品铺货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成为企业在市场上应对国内外竞争者的迫切需要,ERP 系统中的分销管理系统恰恰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售后

服务信息化也是高附加值部分。利用C AD 、MRPII/ERP 等手段,售后服务信息平台在管理上能实现完整记录服务终端的各类静态和动态信息,实现更深入、更及时、更全面的客户服务,规范各级人员的工作标准,从而达到加强管理,增强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3 基于信息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大多数人对这个举世瞩目的大工厂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型,借助信息化的强大杠杆,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 1 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各环节融合,走集群式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零部件的集中生产、工艺的专业化生产以及非核心业务生产的外置和服务外包已经成为趋势,内化向外化演进是当今制造业主要的变革方向。但中国似乎尚处于样样都得有的原始扩张思维中,企业自研、自供、自产、自销的传统一体化经营模式仍较普遍[6]。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价值网中某些特定的价值链环节上的优势,这些特定的优势环节就构成核心价值链[7]。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迂回生产方式明显,最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方式组织生产,从而通过分工的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8]。装备制造业应着力建立和完善区域服务体系,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支持企业间分工协作,形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新优势。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使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地方(地区)有机地集聚在一起,促进集群企业间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套,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快捷交换,有利于企业间的优势整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3 2 引进消化并创新信息化平台,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

未来国际经济分工格局的改变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创新和服务能力、整合社会和国际化资源的能力,以及工业发达国家高投入、高增值的研发能力的持续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与平台,坚持开放式创新,放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广阔天地中去思考,自主发展与融入全球化是并行不悖,全球化并不等于同质化。由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制造的!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于2008年6月24日在京津高速城际铁路上创造394.3公里/小时,这一试验速度,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速?。董事长余卫平认为,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是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唐车公司引入德国的先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AP,与合作伙伴德国西门子公司实现了管理水平的对

接,通过消化吸收建立了自主的管理信息化平台。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制造过程中,公司将几十万条物料明细、工艺路线、加工参数、质检信息等,全部整理录入SAP 系统,各个部门以此为平台,对产品和各项业务进行标准化设计、制造和管理,使管理成本大幅降低[9]。并在项目中引入ERP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融入自身的经营管理之中,实现对财务、物流、流程控制、成本核算、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各种指标、环节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为项目的实施、完成起到保障作用。

这说明,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产品设计、制造等方面,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和鼓励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有助于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要积极研发制造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技术标准化体系,服务于符合国情的、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优化与集成的制造业应用软件框架体系。在这些软件系统的应用中,能从初级应用发展到中级应用、高级应用,使信息技术从简单应用发展到集成应用,并逐步推广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逐步融合,真正起到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作用。

3 3 加快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是融合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借助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流动,吸引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国际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以更高性价比获得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的机遇。我国企业必须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众多的全球优秀的融合型人才为我所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制定各种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留住人才。还要做好促进两类专家的合作和互动,以制造业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为主体,充实制定两化融合的框架体系、技术标准及应用软件等关键领域。高校应依托已有的学科专业,实行!传统专业+软件工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多学科专业的知识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容易培养创造能力。因此通过制定一套全新的、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为国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装备制造业振兴急需的既具有传统工业知识背景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关键。

3 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营造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体制环境

两化融合是在一定的体制平台和社会氛围中进行的,体制与环境能否适时做出相应的改善,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带动战略能否顺利进行甚至成败。同时,信息化只是加快轨道装备制造业进程、提高工业化质量的必要条件或关键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还必须将多个战略融合互动,多种措施配套运作。在两化融合进程中,政府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秩序,本身就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政府应通过其宏观调控职能,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和资金扶持等政策体系建设,营造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良好应用发展的环境,形成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2)政府应该是!亲市场?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条件,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3)各级政府应健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各级组织机构,协调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4)通过政府投入,完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发展高速互联网,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主干高速信息通道,构建快捷、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光缆、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加强传输网络路由保护,提高网络完全可靠性,加强安全加密软件的开发,保证信息通信安全畅通,制止和防范!黑客?入侵,防止信息被窃取。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装备制造业立足自主创新加快发展[EB/ OL].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1909549.html,,2009-09-09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07.10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37

4.张杰,冯彩.需求竞争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形成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升级困境与突破[J].经济经纬, 2008,(6)

5.刘永贤,盛中启,等.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反感及实施方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

(5):71~73

6.郭重庆.从经济全球化看发展制造业[N].光明日报,2007-01-07

7.张阐军,杨明忠.以信息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价值链[J].机械制造,2006,(12):8~10

8.崔仑.辽宁中部城市群发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EB/OL].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1909549.html,/qmzx/senyang/gfsd/200808/t20080809-248953.html

9.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研发创新!和谐号?CRH3型动车[EB/OL].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1909549.html,/ Html/Article/jishuchuangxin/47805677185.html

作者简介 葛继平,大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复合材料、公共管理。林莉,大连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黄明,大连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1909549.html,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

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

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

制造业的信息化需求 一、概述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国企业的大量进入,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中中、中外、外外之间的立体交叉竞争。即中国企业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外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构成了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的独特画面。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 。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 随着制造业对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价值链、生态链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企业、社会对制造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国家政府审时度势,为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制定颁布了不同的管理条例,同时,也非常注重制造业的延伸产业,制订了相应的服务条例,如GB/T 16784《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标准》以及根据此标准制定的相关产业服务标准等等,将制造业的管理向着科学化、环保化、主动服务化方向发展。 二、制造业现状分析 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 制造业产品占中国社会物质总产品的51.7%,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同期GDP 的39.2%。制造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不仅本身吸纳了中国11.3%的从业人员,同时还有着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制造业产业服务业将因制造业的发展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制造业的延伸背后就是服务,比如说你买一辆汽车,专卖店会提供一系列后续服务,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任何一种机械产品、装备,都不可能不需要售后服务,这种服务的延伸构成了第三产业的一个部分。第三产业不仅仅是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同样也包括与制造业相连的服务产业。

我国船舶制造业的阐述情况

摘要 造船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装备业”,它要紧提供大型矿石和原油轮船、大型集装箱船舶设备。目前,造船业是我国重加工工业中唯一能走在世界前列,与世界先进水平较量的行业。 2003—2006年世界造船市场出现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爆发式增长。2006年全球造船市场连续了2003年以来的景气高峰:全球新船完工量达8010万载重吨,创历史新高;新接造船订单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55亿美元,增长37%;手持新船订单量突破3亿载重吨,达到3.1亿载重吨。各指标都反映出2006年市场需求的旺盛势头。其中,韩国接着排名世界造船业第一位,日本居第二位,我国居第三位。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世界船舶市场份额呈现由日、韩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球排名上升至第3位,此后连续12年保持在全球第3位的位置。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三位,与韩国、日本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30%,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24%。 在2006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作出了战略部署。按照这一战略部署,中国造船业也已绘就了“十一

五”的进展蓝图。可能到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初步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 全球船舶工业正在向中国转移,预测2007年及以后几年这种趋势仍将持续。目前,世界造船格局呈现出韩、日、中、欧四极格局。在这四极当中,从产业周期看,韩国处于成长期的后期,进展潜力有限;日本已进入成熟期,欧洲已进入衰退期,只有中国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进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世界造船业由高劳动力成本国家向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是一条普遍规律。与中国其它制造业一样,劳动力资源给造船业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国造船企业越来越受到欧洲客户的青睐,国际知名海运企业奥芬公司、闻名航运企业A.P.穆勒—马士基等也都正成为或已成为中国造船界的最大客户。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造船业已进入广受资本热追的时代,预测2007年及以后几年这种形势仍将持续。造船需要大量资金,这不仅表现在新造船融资方面,还表现在新船厂的建设、旧船厂的改扩建以及配套工厂的兴建等方面。近年来,在造船完工量直线上升的同时,各种资本也在不断涌入。在国内资本中,不仅国有资本表现活跃,投资长江口、珠江口、环渤海湾三大造船基地的建设,民间资本也十分积极,而香港地区的资本更是也对内地造船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在国外资本中,韩国、日本的造船企业是投资中国的主力军,新加坡等地的资本也对投资中国造船业充满热情。 2006年,我国船舶生产企业总计有888家。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辽宁6省市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利润占比上都位于全国前6位,6省市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4.32%,销售收入占比87.53%,利润总占比96.63%。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最全版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初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能够见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之上数据中都能够见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壹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壹定成效且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壹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俩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壹个重要原因在于之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之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图表:各细分制造行业大型企业未来1-2年内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 (平均每家投入)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之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之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之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77.6%。宝钢在借鉴新日铁扁平化管理、消化德国先进的热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台湾省中钢X公司的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武钢的信息化思路和宝钢相似,但它的运营模式的变化过程和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因而更具代表性。武钢总投资俩亿的信息化壹期工程整体产销资讯管理系统于2003年1月成功上线,取得显著效益,已于年底启动二期工程。这俩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另壹个共性特点是,都已经孵化出专业的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企业。另外,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X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X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X公司和首钢集团开始全面实施ERP,冶钢集团也全面完成企业主干网络建设等,标志着钢铁行业信息化处于大干快上的格局。2003年至2005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总投资将达到40-45亿元。

中国船舶工业整体情况及用钢分析20101018

中国船舶工业整体情况及用钢分析
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0-18 14:46:53.0
2010 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接船难、交船难等困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 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消除。 1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1 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保持快速增长 2010 年 1-7 月,全国造船完工量 352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87.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3332 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 新接订单量的 4.2 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由于 4、5、7 月当月新承接订单量均超过当月完工量,使得我国从 4 月底开始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截止 7 月底达到 18816 万载重吨,与 2009 年底基本持平。 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1.1%、46.2%、37.7%。据克拉克松 (Clarkson)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造船业竞争力的 3 大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方面,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1.2 工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2010 年 1-7 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 2025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3713 亿元,同比增长 22.7%,增幅下降 10.9 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 2845 亿元,同比增长 22.1%,增幅下降 17.3 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 418 亿元,同比增 长 28.4%,增幅下降 10.9 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420 亿元,同比增长 19.3 %,增幅增加 14.7 个百分点。 1.3 船舶工业出口保持增长,增幅有所下降 1-7 月,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 2781 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 79%;新承接出口船订单 2399 万载重吨,占新 接订单总量的 72%。截至 7 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 16558 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 88%。 2010 年 1-7 月,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1628 亿元, 同比增长 15.7%, 增幅下降 5.6 个百分点。 其中, 船舶制造业 1366 亿元,同比增长 16%,增幅下降 14.9 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 57.1 亿元,同比增长 26.2%,增幅增 加 25.4 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184 亿元,同比增长 9.1%,增幅增加 21.1 个百分点。 1.4 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国 83 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03.41 亿元,同比增长 13.1%,实现利润 146.8 亿元,同 比增长 29%。 2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1 密切跟踪市场动态,积极主动承接订单 2010 年 1-7 月,我国船舶企业密切跟踪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动态,抓住市场回暖的契机,加强与新老船东沟通合作, 勇于参与市场竞争,新船成交量回升。统计数据显示,1-7 月份,我国月均成交新船订单接近 500 万载重吨,超过

中国船舶企业排名

中国船舶企业排名 重点企业名称 1.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4.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5.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6. 国营武昌造船厂 7.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9.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0.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1. 上海澄西船舶有限公司 12.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13.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14. 天津新港船厂 15.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16.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7.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18. 临海市江海造船有限公司 19. 广州黄埔造船厂 20. 国内贸易部口岸船舶工业公司

21.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22. 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 23.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4. 淮滨县江淮船业有限公司 25. 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 26. 乐清市七里港船厂 27. 台州市宏冠造船有限公司 28. 国营芜湖造船厂 29. 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30.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31. 广西桂江造船厂 32.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33. 上海爱德华造船有限公司 34. 常石集团(舟山)船业发展有限公司 3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厂 36. 山东省威海船厂 37. 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 38. 福建省东南造船厂 39.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40. 常石集团(舟山)大型船体有限公司 41.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42. 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43. 乳山市卧龙滩拆船厂 44. 扬州龙川船业有限公司 45. 南京永华船业有限公司 46. 杭州东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47. 国营西江造船厂 48. 大连新船重工船舶舾装有限公司 49. 荣成市海达造船有限公司 50. 江苏省镇江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51. 国营川东造船厂 52. 荣成市寻山兴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53. 江西江洲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54. 荣成市拆船公司 55. 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 56.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 57. 温岭市合兴船舶修造厂 58. 青岛灵山船业股份有限公司 59. 台州腾龙造船厂 60. 重庆东风船舶工业公司 61. 大连今冈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62. 乐清市黄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63. 荣成市泓运船业有限公司 64. 南京东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一.引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思考教学总结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制造业一般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民用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之分,其中装备制造业越来越重要。装备制造业是指资本品的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投资类产品的企业的总称。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开始了以机器为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新纪元,促成了制造企业雏形――工场式生产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制造业的革命;由福特、斯隆开创了流水式、大批量生产模式,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导致了制造技术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向高质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方向发展。从7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特点,于是相继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也就是说,受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牵引及商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制造技术进入了面向市场、柔性生产的新阶段,引发了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革命。在90年代, 相继出现了智能制造、敏捷制造、下一代制造等新的制造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制造技术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两百多年的历史充分揭示了市场牵引与技术推动两种力量对制造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改革开放前,我们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提供了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以30000吨模锻水压机、辊宽2800毫米热轧和冷轧铝板轧机、辊宽700毫米二十辊极薄带钢轧机等为代表的9大成套设备以及锻轧火车车轮和轮箍成套设备、攀枝花钢铁公司成套设备、葛洲坝工程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等重大民用装备;以“两弹一星”、核动力潜艇、歼击机、主战坦克等为代表的众多武器装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制造业的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如在激光照排机、秦山300兆瓦核电站、300兆瓦和600兆瓦亚临火电发电机组、宝钢三期工程成套设备,500千伏输变电成套设备、石油加氢裂化和精制成套设备、大露天矿成套设备、大秦重载铁路设备、港口大型设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年产1~2千万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制造业产业分工逐步细化,跨区域的产业融合不断升级,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迅速增加,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服务化呈现出3种态势。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产品的开发、改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领域。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为最终目标。生产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相互独立,生产型服务只是企业的内部活动;第二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主伴有服务业的后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共生互动,生产型服务逐渐市场化;第三阶段是服务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服务型经济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渐次融合。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步多元化。根据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位的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可以将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12种:1.咨询服务;2.设计和开发服务;3.金融服务;4.安装和实施服务; 5.租赁服务; 6.维护和支持服务; 7.外包服务和运营服务; 8.采购服务; 9.知识产权和房地产;10.零售和分销服务;11.系统和解决方案;12.客运和货运服务。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产品包括设计和开发(21.92%)、系统和解决方案 (15.70%)、零售和分销(12.18%)以及维护和支持(11.94%)服务。

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台州地区造船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造船业容易遭遇发展瓶颈,比如存在高端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机制落后、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配套产业不发达、技术设计水平落后等问题。本文通过相关船舶文献的查阅,对台州地区的造船业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如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投融资体系、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政府扶持等措施。关键词:船舶产业;现状;台州;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aizhou shipbuilding industry receiv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but it’s vulnerable to get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such as the lack of existence of high-end tale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behind, shipbuilding and high-risk financing, and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are not developed, technical design lags behi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documents related to access to the ship,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of Taizhou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make relevant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appropri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overnment support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 Shipping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Taizhou; 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引言 (1) 二、台州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 (一)台州船舶业发展现状 (1) (二)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特点 (2) 三、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 (一)高端人才缺乏 (2) (二)经营管理机制落后 (3) (三)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 (4) (四)配套产业不发达 (4) (五)造船技术、设计水平落后 (5) 四、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5) (一)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 (5) (二)加强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学习 (6) (三)构建相应的投融资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的加速形成 (7) (四)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7) (五)加强政府对造船业的扶持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中国船舶工业供应商

M070056 上海维一信船用设备有限公司刮水器、泵 M070057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涿州新材料分公司药芯焊丝 M070059 上海宝煊金属制品有限公司CO2焊丝、埋弧焊丝 M070060 上海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焊条、焊丝、焊剂 M070061 上海焊接器材有限公司船用焊条、不锈钢焊条、焊剂、焊丝 M070062 上海焊条焊剂有限公司船用焊条、不锈钢焊条、焊剂、焊丝 M070063 上海纪好旺造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焊剂、焊材(焊丝、燃结焊剂、埋弧焊丝) M070064 上海斯米克焊材有限公司焊材 M070066 苏派特金属(昆山)有限公司药芯焊丝 M070067 泰州宇宙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电焊条(TH945等) M070068 武汉铁锚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焊接材料(药芯、埋弧焊丝,铁粉焊条、普通焊条) M070069 上海林肯电气有限公司焊材及焊接设备 M070070 上海泰昌焊接衬垫材料有限公司陶质焊接衬垫 M070071 天津冶金集团天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45钢CO2气体保护焊材等 M070072 天泰焊材(昆山)有限公司船用焊接材料、焊丝、焊条 M070073 武汉天高焊接有限公司陶瓷衬垫 M070074 象山焊接衬垫厂JN系列陶质焊接衬垫 M070075 上海申贝长风碳棒有限公司碳棒 M070076 上海弗森电影碳棒有限公司碳棒 M070077 浙江长征电影碳棒有限公司碳弧气刨碳棒 M070078 江苏亚星锚链有限公司锚链及附件 M070079 莱芜钢铁集团淄博锚链有限公司锚链及附件 M070080 青岛锚链股份有限公司锚链及附件 M070081 正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中心锚链及附件 M070082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钢丝、钢丝绳 M070084 江苏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各种镀锌钢丝绳 M070086 上海益大湘钢钢绳有限公司园股、镀锌钢丝绳等 M070087 廊坊市科冠滤清器有限公司高分子滤板 M070089 江苏包罗铜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管材、棒材等 M070090 上海申馨铜管件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连接件(铜管接件、紫铜等异径三通、接头、弯头)M070091 太仓永飞金属铸件厂铝、锌牺牲阳极 M07009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阴极保护产品、防腐防污产品 M070093 宁波市北仑航宇机有限公司不锈钢紧固件等 M070095 宁波群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高强度紧固件 M070097 上海长南五金机械厂镀铜碰钉、碰钉、螺栓 M070098 上海南市螺丝有限公司各类紧固件 M070100 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电缆 M070101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船用电缆、电缆附件 M070102 烙克赛克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电缆、模块 M070103 上海端翔机电有限公司船用电缆、CO2灭火装置 M070104 上海南洋电材有限公司船用电缆 M070105 上海浦虹电缆厂舰船用电缆 M070106 太仓市璜泾船用配件厂电缆膨胀堵料、电缆密封堵料 M070107 泰州市海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电气设备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型企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项目背景: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因此,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项目内训: 1.怎样认识工厂 1.1.工厂的功能 1.1.1.接收订单 1.1. 2.安排计划 1.1.3.投入产出 1.1.4.产出成品 1.1.5.实现五保 1.1.6.创造价值 1.1.7.满足客户 1.1.8.回报员工 1.1.9.回报股东 1.1.10.回报社会 1.2.工厂的运行 1.2.1.订单牵动

1.2.2.计划指挥1.2.3.设备正常1.2.4.工艺完整1.2.5.工具配套1.2.6.材料保障1.2.7.员工操作1.2.8.部门配合1.2.9.均衡生产1.2.10.协调平衡1.2.11.实现计划1.3.工厂的成本1.3.1.资产折旧1.3.2.水电费用1.3.3.车间经费1.3.4.材料费用1.3.5.价格影响1.3.6.人工费用1.3.7.废品损失1.3.8.停工损失1.3.9.费用超支1.3.10.成本管控1.3.11.费用优化1.4.工厂的贡献1.4.1.产品定价1.4.2.单位贡献1.4.3.产能目标1.4.4.盈利目标1.4.5.实际排产1.4.6.计划盈利1.4.7.投入产出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摘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制造现场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生产档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 一、前言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为了实现“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追求目标,机械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差异化的企业价值定位和竞争战略。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当今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演变为快速、高品质、低成本和优质服务这四个方面。制造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些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以产品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等工程技术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一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信息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和水平。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OA自动化管理系统,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以流程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三是要通过协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三、MES项目的现状和应用

2018年船舶制造行业供需及前景分析报告

2018年船舶制造行业供需及前景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 船舶制造及运输行业介绍 (6) 1.1三大船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 (6) 1.2船舶运输的介绍 (16) 1.3造船产业行业关联性强,强周期品种 (18) 2 运力仍然过剩,供需增速拐点初现 (20) 2.1主力船型仍然处于过剩状态 (20) 2.2 运力供求持续改善,行业底部反转趋势明显 (25) 2.3未来三年造船行业需求预测 (31) 3 中国船舶制造业迎来转型升级机遇期 (36) 3.1供给侧改革加速产能出清,行业格局有望提前变好 (36) 3.2中国船舶制造业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 (40) 3.3行业龙头大有可为 (45) 4混改有助于行业整合,提升央企龙头竞争力 (47) 4.1混改有助于行业整合,加速行业去产能 (47) 4.2中船工业集团介绍 (48) 4.3中国船舶工业重工集团 (50) 5主要公司分析 (51) 5.1 st船舶 (51) 5.2中船防务 (53) 5.3中国重工 (53) 6风险提示 (54)

图表目录 图表1:船舶的分类 (6) 图表2:油船的类别及分类标准 (7) 图表3:油船(VLCC)外观及结构 (7) 图表4:历年油船不同船型交付量占比(%) (8) 图表5:历年油船不同船型交付量(DWT) (8) 图表6:散货船的类别及分类标准 (9) 图表7:散货船外观及结构 (9) 图表8:历年散货船细分船型交付量占比 (10) 图表9:历年散货船细分船型交付量(载重吨) (10) 图表10:集装箱船外观及结构 (11) 图表11:集装箱船发展历程 (11) 图表12:集装箱及大型集装箱历年交付量(TCU) (12) 图表13:LNG船型外观及结构 (13) 图表14:LPG船型外观及结构 (13) 图表15:化学品船分类船型交付量(DWT) (14) 图表16:世界前11大豪华邮轮吨位及额定载客数 (15) 图表17:豪华邮轮外观及结构 (15) 图表18:油船历年交付吨位及数量 (16) 图表19:不同运输方式比较 (16) 图表20: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及港口布局 (17) 图表21:世界主要航线示意图 (17) 图表22:海洋货物运输种类及占比(2016) (18) 图表23:船舶工业主要特征 (18) 图表24:1900-2018年世界历年造船完工量 (19) 图表25:第三和第四轮船舶大周期上升及下降驱动因素分析 (19) 图表26:三大船型运力过剩情况测算 (20) 图表27:油品运输需求及同比增速 (21) 图表28:克拉克森油船平均盈利(美元/天) (21) 图表29:干散货需求及同比增速 (22) 图表30:克拉克森散货船平均盈利(美元/天) (22)

中国央企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国央企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公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信息网为考生提供安徽地区详细的国考招考资讯,考生可以通过关注中公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微信号(ahgqzpks )了解安徽国企央企招聘信息。如果对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在笔试、面试等环节有疑问可以加入中公安徽国企央企考试交流群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截至2014年底,中船集团共拥有包括总部在内的56家下属企事业单位(其中,3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广西、香港等地,在美国、俄罗斯、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机构。 近年来,中船集团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的战略部署,推进全面转型发展,在业务上形成了以军工为核心主线,贯穿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拥有雄厚实力。 通过多年潜心发展,目前,中船集团旗下已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海洋装备造修企业、顶层总体研究设计院所、高端动力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先进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以及成套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工程总包、高端咨询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我国海军舰艇以及海警、渔政、海关缉私、武警边防等公务船研制的中坚力量,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种类从普通的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到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型油船(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矿砂船(VLOC )、各类大型液化气船(VLGC)、各类滚装船、远洋科考船、远洋渔船、化学品及成品油船,以及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多缆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大型半潜船、海底铺管船等,形成了多品种、多档次的产品系列,产品已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历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源于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 一、 船舶工业(管理)局时期(1950.10~1953.1)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与水平、市场响应和开拓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态势日趋严峻 挑战与问题:不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就没有出路、信息时代制造业新的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促进了敏捷制造的发展,形成了以虚拟制造和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模式。 .网络技术促进了全球化制造的发展,引发了制造业的重新分工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制造数字化,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电子商务技术促进了全球化采购销售,降低了采购与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构成 .以为代表的单元技术 .以为代表的集成技术 .网络化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

、关键技术: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基于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 、机械制造业实施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质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制造业信息化不是技术决策,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重组的战略变革 .制造业信息化在深层次上是新的经营管理观念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 内涵: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作用:制造业信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doc 1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doc 1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跟踪和超越先进技术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下,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九五”CAD应用工程的基础上,在“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方针的指导下,以创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为重点,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坚持“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和多元投入的工作原则,

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保障。 1.2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目标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创建新疆制造业良好的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深入广泛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我区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通过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我区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是:遴选2~3个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地区,2~3个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行业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行业,支持13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30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工程中国产软件应用率达到50%以上,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平均达到30%,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3~4家从事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研发的企业及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培训30000人次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逐步建立以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为主的新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2.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任务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建立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为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