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课题:月相观测

班级:高一(1)班

课题组长:徐非凡

成员:徐非凡、赛国杰、郑斌伟、程遂、吴博、者英

指导老师:朱奂华

一、课题简要背景

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证实了月亮的升落以及阴晴圆缺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这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

二、课题的提出

月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夜幕降临,一弯明月高挂半空,月光倾撒大地。但月亮的出现却经常会有变化,有时候弯,有时候圆,有时候天未暗就已出现在天空中,有时候等了大半夜都不见它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决心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出原因。在进行初步的了解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月的连续不断地观测计划,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的观测,来获得感性材料,从而为理解月亮圆缺变化成因及其规律提供实践观察经验。

三、月相的概念

月相,(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课题意义]

1.月球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

系尤为密切。月相变化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种天体现象。

2.月相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性,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如农历月等等

通过此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有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

[课题目的]

1.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的机理;

2.培养通过观察法研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初步的实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同学养成坚持不懈观察的毅力,热爱科学、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5.热心参与研讨,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涉及工作有:

①负责打印②查找资料③收集资料④网上查找⑤实验分析⑥实地考察

2.任务分工

负责活动观察记录:徐非凡郑斌伟

查找、收集资料:赛国杰程遂

设计问卷:吴博

写报告:徐非凡

资料整理:赛国杰者英

★活动要求

1.注意观察的时间性。

尽量避开连续阴雨多云天气,这要注意当地气候资料。

2.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要注意时间上的连续性,也就是每天都要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以使资料的完整、可靠、准确。

六、所需条件

1.文史资料

2.数码相机

3.网络设施

七、预期成果

1.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尽量组合成册;

2.学生活动图片、小组活动等相关资料;

八、研究结果

通过一个月连续的观测,我们初步掌握了月相产生的机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我们所掌握的规律。

1. 同一天,月亮在天空中方位的变化大致是由东向西移动,月亮在天

空中仰角的变化是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曲线变化。

2.不同天,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其变化周期约30天(即为农历

的一个月)。月相经历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变化过程

3.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可以使用方位和仰角来表示。每一天同一时刻月亮的位置和前一天会不同,月亮每天会迟50分钟升起。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自西向东公转地球,从初一(朔)到望(满月)再到朔,需29.5 天,我们叫朔望月。这样一个周期(以太阳为基准点)即月球在天空中运行一圈,走360 度,也就是每天我们可以见到月球约向东运行360÷29.5=12.2 度。又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一周计需24 小时(以太阳为基准点),所以我们会看见星体每小时由东向西约移动15 度,相当于每4 分钟移动1 度,也就是地球每4 分钟向东自转1 度。由于月球每天会向东偏移12.2 度,所以要看见月球在天空中前一天相同的位置,地球必须再向东自转12.2 度,也就是还需要4(分钟/度)×12.2(度)=48.8 分钟,所以月球每天会约延迟50 分钟左右升起来。

4.月亮表面有明暗花纹。其表面明暗花纹若以满月为基准,不同天所看

到的范围多少都不一样,并且有规律性的变化;同一天,表面明暗花纹会因

月亮的倾斜角度变化而改变方向。我们可根据明暗花纹确定上弦月或下弦月。

若把阴影部分看成一个兔子,出现头部则表示上弦月,若出现尾部则表示是

下弦月。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根据月亮在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来判定方向。

月球绕地球公转时位置会改变,使得在地球的人们只能看见被太阳光照亮的

部分,因此会看到月球形状的变化,由此我们可知月球亮的部分应朝着太阳所在的地方,所以当太阳往西方下山时(黄昏时),所看见的月形,其亮的部分就会朝太阳下山的方向,也就是西方,这时所见的月形是属望(满月)以前的月形,就是阴历初三到14 日的月形,我们可以由其亮的部分所朝的方向,判别是西方;相反的阴历17 日到27 日的月形,其亮的部分所朝的方向就是东方。如果是望(满月)时,月形呈圆形,无法判别东西方时,即可改用月球上的阴影来辨别,其方法是要能认出月球阴影的名称,其中以危难海(兔子头部)所在的部分是朝西方,风暴洋(兔子尾部)所在部分是朝东方,这就是以月球来辨别方位的方法,也可参考月相转盘,了解月相的变化。

九、月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意义

1.月相与地理环境

①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月球的引力引起的

古人云:“涛之起者,随且盛衰。”从此可知人们很久以前就知道潮汐现象和月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关系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得以证实。由万有引力,我们知道: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引力越小;距离越近,引力越大。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的海水都产生引力,虽然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是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所以引力主要以月球为主,另外,地球上的海水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在三个力合力作用下,初一、十五六时海水受合力最大,出现大潮;上弦月(初七八)、下弦月(二十二、三)时,海水受合力较小,出现小潮。

运用:潮汛和酿酒有着必然联系,以待进一步研究。

②除潮汐外,月相对地震以及暴雨的产生都有一定影响。如1952~1979年27年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先后发生的5次地震都发生在月球诱发最大潮汐的满月或新月期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最大暴风雨一般也发生在朔日后的1~3天或望日后的3~5天。

2.月相与生物

①精神失常、自杀与月相

美国费城警察局提交了一份题为《满月对人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材料,断言危及人身的犯罪数量随着满月的到来而明显增加。无独有偶,德国科学家也得出一个结论:人的酒量跟月相有关。满月期间人们对酒的需求骤增,

酗酒犯罪案件也随之有所增长。这无疑对美国警察局提出的论题作了一些解释,但这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仍需深入探讨。

②月相与动物

据对印度水牛的观察,它们在朔日(初一)交配的次数是平时的3倍,望日(十五、六)是平时的2倍。此外,根据布雷德弗德的研究表明,满月期间动物咬人现象也会增加。虽然人类已成功登上月球,但月相这一古老问题仍是一个谜,亟需人们去探讨研究。

十、研究感悟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由起初对月相成因、规律的探究再到月相与人类的联系的了解,都要通过查资料、实地观测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这一过程提高了我们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其次,任务的分配、完成也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

对月相从无知到渐渐熟识,我们掌握了关于月相的一些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研究月相的过程激发了我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指引我们进一步阅读科普读物,丰富了课外知识。

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大家的合作意识不强,对所研究的事物不能深入了解,没有足够的热情,这些问题都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但不论研究成果如何,重要的是研究过程,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将成为我们以后学习的一面镜子,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2.以前碰到难题,往往只会向老师请教,而现在面对一个课题,要完全靠自己探究,我们有些无从下手,经过初步的讨论,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有正确的计划及明确的分工。我们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获得了一些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归类,这培养了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研究过程中,组员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也使我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孤掌难鸣”,通过分工协作,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

十一、建议

①选题时,要选择自己有兴趣、有意义的课题,这样才会有积极性,不能敷衍了事;

②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凡事都依靠指导老师,要多查阅资料,多动手,

形成自己的观点;

③要协调好各组员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组员之间因意见不同而常常会有小矛盾,这时,大家都要学会宽容,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共同的目标上,问题必会迎刃而解;

④研究性学习过程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一些,难一些,研究初期,因为对研究性学习没有充分的了解,在懵懵懂懂中浪费了很多的光阴,所以,当同学们碰到困难或者对事情感到迷惑的时候,要及时请教指导老师或者查阅资料。如果一拖再拖,很有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⑤不要渴望不劳而获,想要有丰硕的果实,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附:

十二、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簿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 时间 实际月出 时间 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 夜晚目视 呈现时段 目视效果图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新月初一清晨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彻夜不见 不可见 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太阳升起 后的一个 多小时 跟在太阳后,迟 升后落 日在西月在东西方 太阳落山后 的一两个小 时西边亮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正午前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 正南 上半夜西天 西边亮一半 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 左右 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 日落至凌晨 两时左右 西边亮 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彻夜可见 全亮 残月(凸月) 十八九 夜晚九时 前后 夜晚九时 前后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升起后至日 出前可见 东边大半亮 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午夜之后至 日出前可见东边亮一半 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 点 凌晨三四 点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凌晨三四点 至日出前可 见东边亮 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图文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图文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姓名: 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时间实际月出时间清晨太阳升起后的一个多小时正午前后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夜晚目视呈现时段彻夜不见不可见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跟在太阳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西方太阳落山后的一两个小时上半夜西天西边亮一半日落至凌晨两时左右西边亮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东方彻夜可见全亮残月 (凸月) 十八九夜晚九时前后夜晚九时前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升起后至日出前可见午夜之后至日出前可见凌晨三四点至日出前可见东边大半亮东边亮一半东边亮西边亮目视效果图新月初一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正南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左右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点凌晨三四点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

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 (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高一(11)班_New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高一(11)班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课题:月相观测 班级: 课题组长: 成员: 指导老师:

月相观察 论文摘要: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也证实了月亮的升落以及阴晴圆缺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作为 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这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3.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通过一个月连续的观测,我们初步掌握了月相产生的机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我们所掌握的规律。 关键词:月相,观测,变化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课题:月相观测 班级:高二(16)班 课题组长: 成员: 指导老师: 一、课题简要背景 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得一些现象也证实了月亮得升落以及阴晴圆缺得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得影响。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得知识就是十分贫乏得,这就是我们研究月相得原因 二、课题得提出 月亮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得事物了,夜幕降临,一弯明月高挂半空,月光倾撒大地。但月亮得出现却经常会有变化,有时候弯,有时候圆,有时候天未暗就已出现在天空中,有时候等了大半夜都不见它得身影.这就是为什么呢?我们决心通过自己得行动找出原因。在进行初步得了解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月得连续不断地观测计划,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得观测,来获得感性材料,从而为理解月亮圆缺变化成因及其规律提供实践观察经验. 三、月相得概念 月相,(phase of the moon )就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瞧到得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得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得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四、课题研究得意义与目得 [课题意义] 1、月球就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得天体,就是地球得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得关系尤为密切.月相变化就是与人类密切相关得一种天体现象。 2、月相变化得周期性、规律性,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得尺度,如农历月等等 通过此课程研究性学习得研究,有深远得历史、现实意义。[课题目得] 1、探究月亮圆缺变化得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得机理; 2、培养通过观察法研究地理现象得基本技能,掌握科学得地理研究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培养初步得实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与归纳概括得能力; 4、培养同学养成坚持不懈观察得毅力,热爱科学、寻求真理得科学态度. 5、热心参与研讨,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得实施计划 1、涉及工作有: ①负责打印②查找资料③收集资料④网上查找⑤实验分析⑥实地考察 2、任务分工 负责活动观察记录:徐非凡郑斌伟

2019二年级科学上册1.4《观察月相》教案教科版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月球不包含在地球家园的范畴内,但是月光反射到地球,给夜晚带来明亮,算是地球家园的物体之一了。本课观察月球,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按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不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要求是那些呢?一是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月相是变化的,二是学会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这样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眉毛,有时像圆盘,有时是半个月亮,也有部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但是学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学生看不见月球的暗部。大部分学生估计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2.教学难点 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阮翔 一、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认识到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认识到月相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小学生对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有一定难度,其实这在初、高中学习时也是最突出的难点。 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显然不足以深刻全面的。因此课前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就显的很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本课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却提高了对观察的要求。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天气不好,可能还完成不了,需要更长时间),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二、学情简析 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流传于世,孩子们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月相的变化是学生从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但又是不太会深入关注其规律的熟悉事物。本课教学的目标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并能根据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比较抽象,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因此模拟月相变化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课的课外探究活动任务艰巨,虽然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一定的方法技巧,会规划安排和执行观察任务,能表达观察成果。但是一个长达一个多月的观察任务,况且中途还会因为天气等原因被中断,将是对他们观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验。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熊曳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一一月球。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牛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主“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牛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和“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牛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主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牛坚持记录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参与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4《观察月相》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4《观察月 相》教案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1、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2、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 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3、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菜园二小陈波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月相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根据月相的不同分析其出现的时刻 【教具准备】 白色纸片,剪刀,双面胶,14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谁来说说对月球有哪些了解。 2.师:那么,你们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么? 师:你都见过哪些形状?是在农历的什么时候看到的? 3.请3-4名同学把自己看到的月球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很好,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这些都是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月球的不同形状。PPT出示(图片和文字):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课题)

二、画月相,给月相排序 (一)画月相 1.指导画月相:刚才老师发现还有同学想画对吧,那么接下来每个同学都来画一副自己见过的月相吧。刚才这几个同学画的月相不怎么规范,那应该怎么画呢。 2.师引导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2)出示黑白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球体。(3)PPT出示画法。 3.接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来画月相,出示要求: PPT出示温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画一幅你见过的月相,但是小组内不要重复 2.画好以后互相讨论你画的月相是发生在每个月的什么时间并张贴到黑板上。 (二)给月相排序 1.小组上台汇报,并张贴在黑板上。 2.同学们,我们平时见到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 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 3.师:黑板上张贴的月相有规律吗? 4.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可能会怎样变化?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探索月相变化的成因 1.月相变化在一个月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一起来探究。 2.出示实验方法:A黑板看做太阳,皮球当做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B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站在圆圈上的8个位置,每个位置上站两个同学,面朝外站C拿皮球的同学绕大圆转一圈,每转到一个位置就停留一会,观测者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月相。D观察结束,画下你观察到的月相,并和之前的月相做比较,小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 5.老师带领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 6.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并讨论。 7.学生汇报修正之前不合理的月相。 (1)请站在1-5位置上的学生把月相图贴在黑板上,提问,当月球转到1-5位置上时,月相变化有规律吗?(由缺到圆,亮面朝右) (2)分析1-5位置上的同学看到的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并重新贴在初一到十五的地方。(师先引导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再确定其他几天的月相) (3)补充上半月其他时间的月相(教师把其他月相贴在黑板一边,让学生选贴)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 姓名

1、今年我们在科学课上学习了第一单元第四课《看月亮》这一课,本来我们以为月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明月高挂半空,月光倾撒大地谁不知道啊。但是谁知老师提出的关于月相变化的问题确实谁也答不出。所以我们决心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出原因。我们制定了一个月的连续不断地观测计划,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的观测,来获得资料,从而为理解月亮圆缺变化成因及其规律提供实践观察经验。 2、相关措施:1.农历与公历的区别2.月相盒的制作及使用3.上网查资料4、实际观测记录 3、同一天,月亮在天空中方位的变化大致是由东向西移动,所以通过观察月亮可以判定方向,月亮在天空中仰角的变化是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曲线变化。②.不同天,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其变化周期经历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变化过程,从初一(朔)到望(满月)再到朔,需29.5 天,我们叫朔望月。 4、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着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峨嵋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月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的方向,月亮就看不见了。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5、月亮升起的时间和位置。每一天同一时刻月亮的位置和前一天会不同,月亮每天会迟50分钟升起。 农历初五以前的月亮,只会在黄昏后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农历初六到初九的月亮,黄昏的时候位于南方,子夜在西方落下。农历初十到十三的月亮,黄昏的时候出现在东南方,子夜位于西南方。农历十四到十七的月亮,黄昏的时候从东方升起,子夜位于南方,黎明前在西方落下。 农历十八到二十一的月亮,子夜位于东南方,黎明前位于西南方。农历二十二到二十四的月亮,子夜从东方升起,黎明前位于南方。农历二十五到二十八的月亮,下半夜从东方升起,黎明前位于东南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一、教材 《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我对这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课,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 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

学目标定位如下: 概念目标: 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 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月相的变化》创新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创新 小学六年级上册《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了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 2.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 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画月相 1. 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2. 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 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 3.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4. 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模拟什么,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三、给月相排序 1. 出示标有时间的一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2. 让学生在黑板上贴上月相。 3. 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你们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 4. 小组交流。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 我们贴的图、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呢?怎样判断对与错 ? 2. 布置课外观察的任务: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重新解读教材之后) 学情分析:

_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_的设计_制作和应用_颜文景

月相变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是中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但大多数学生仅仅知道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对月相的变化规律却知之甚少。实践观察是获取月相变化规律的重要方式,但受制于天气变化和生活经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对月相变化的成因一知半解。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弥补观察的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该自制教具在地理课外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用效果良好,在第七届“华师京城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教具装置见图1。 图1 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 一、“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的设计原理1.日、地、月位置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太阳、地球和月球互相吸引、互相绕转,构成了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在两级天体系统中,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是导致月球视形状盈亏现象的根本原因。 教具的设计要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动态变化关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太阳和地球的位置相对固定,让月球不断“运动”。具体做法是:以地球中心为圆心做一个圆,让月球在圆周上运动,这样就可以显示出月球绕着地球转动,同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 “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的 颜文景 (福建省大田第一中学, 福建 三明 366100) 关系就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2.昼夜变化原理 受太阳光的照射,地球和月球都会形成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上人们观测到的月相,实质上是月球昼半球反射的太阳光达到地球的结果。如果月球的昼半球背对地球,反射的太阳光无法到达地球,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月球;如果月球的昼半球面对地球,反射的太阳光基本上能够到达地球,地球上的人们就可以看到一轮圆月;如果月球的昼半球斜对着地球,反射的太阳光部分到达地球,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亮可能是弯月、弦月或凸月。 因此,教具的设计要能够反映因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而使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昼半球面积变化状况,其关键之处在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时,在不同位置都要显示出昼夜半球。为此,先设计一个“圆”代表月球,在“圆”上背对地球的一半涂上黑漆,代表不可视半球,在面对地球的另一半涂上白漆,代表可视半球。然后再制作一个与“圆”同半径的“半圆”,将“半圆”涂上黑漆,代表月球的夜半球。将黑色“半圆”套在黑白各半的“圆”上,并且始终保持着背对太阳光的状态。 如图2所示,当月球处在公转轨道的某个位置,它的昼半球与它的可视半球就会发生部分甚至全部的重叠,重叠部分称为月球的可视昼半球。由于日、地、月三者相互位置的周期性变化,月球的可视昼半球面积就发生了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等各种月相。 夜半球图2 可视昼半球的形成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