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总22卷 第6期兰州商学院学报Vol122 No16 2006年12月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Dece mber,2006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3

● 王解静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北京 100872)

摘 要: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歧视理论出发,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方劳动经济学的歧视理论对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释力并不强。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失灵,反而主要是由于政府失灵所致。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歧视和人们心理上的歧视。

关键词:歧视理论;农民工;政府失灵

中图分类号:F323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465(2006)062041204

W estern Theor i es of Labor M arket D iscr i m i n a ti on and Em ploy m en t D iscr i m i n a ti on of M i gran t Rura l W orkers i n Ch i n a

WAN G X ie2jing

(China Center f or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Ren m in University,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is f 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 r oble m of e mp l oy ment discri m inati on faced by the Chinese m igrant rural workers using the western theories of labormarket discri m inati on.The conclusi on is that the western theories of labor market discri m inati on are not s o powerful in exp lanati on of the p r oble m of e mp l oy ment discri m inati on faced by the Chinese m igrant rural workers.The main cause of the discri m i2 nati on is not market failure,but government failure.The key measure t o s olve the p r oble m is t o eradicate the dist orti on on labor market caused by s pecific govern ment policies,and t o eli m inate the discri m inati on originated p sychol ogically.

Key words:theories of labor market discri m inati on;Chinese m igrant rural workers;government failure

农民工问题近年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所遭遇的歧视更是引发了无数讨论,学者们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歧视理论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分析。

西方劳动经济学中通常假设存在三种可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而每一种来源又都包含着一种相关的模型用以说明歧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后果是怎样的。本文中,笔者将分别从个人偏见模型,统计性歧视模型以及非竞争性歧视模型出发,尝试对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分析。

一、个人偏见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释

建立在个人偏见基础上的模型一般都假设雇主、雇员或者顾客存在“偏好性口味”,即他们偏向于不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而且这种模型建立的前提是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在这种市场中的单个厂商被视为

3 收稿日期:2006-09-20

作者简介:王解静(1975-),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

“工资的接受者”。在个人偏见模型中又包括了雇主歧视、

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三个模型。

11雇主的歧视

雇主歧视模型认为,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劳动者有偏见,从而这类劳动者的生产率在雇主那里遭到了贬值,即使他们具有与其他人相同的生产率特征,雇主宁愿支付较高工资雇用其他人而不愿雇用这一类劳动者。农民工在城市里所遭遇的就业歧视是缘于雇主的偏见吗?答案似乎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显而易见。表面上看,农民工所遭到的歧视性待遇,如极低的工资水平、工资遭到拖欠、恶劣的工作环境、超强的工作强度及超常的工作时间、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险,都是直接拜雇主所赐。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假定雇主对农民工存在偏见,也就是说,即使农民工与城市劳动者具有相同的生产率特征,仍然被雇主假设具有低于后者的生产率,从而雇主愿意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W r 将会低于其愿意支付给城市劳动者的工资W c (假定W r 与W c 的差值为d,即W c =W r +d )。如图1所示,对于歧视性雇主而言,将会雇用N0的人(因为在这一点上,MRP =W r +d 成立),而非歧视性雇主则会将雇用一直扩大到N 1(即满足MRP =W r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歧视性雇主相对于非歧视性雇主而言,将损失BFG 这一区域的利润。因此,歧视性雇主为了坚持他们的偏见将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而如果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歧视性雇主必将会受到惩罚,最终将被排挤出市场

图1 农民工在歧视性企业中的就业水平因此,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雇主,理论上不应该采取这种歧视性的雇用政策,除非雇主既有机会又有动力去满足其“偏好性口味”,而这种雇主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产品市场上多多少少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力量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在中国基本上是那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具有垄断地位的那些企业。这些企业表面上看劳资关系相对和谐,所谓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事情均发生于一些中小企业,但事实上,这些企业在第一层次上就把农民工歧视了,因为农民工即使愿意接受低工资,也无法进入这些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率特征相符的就业岗位。问题是这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代表了谁来歧视了农民工呢?

是谁支撑了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歧视性雇用政策?谁在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歧视性雇用而需额外支付的成本买单?

因此,以雇主偏见来解释农民工所遭遇的就业歧视,虽然不是完全不合理的,但起码也是不全面的。如果雇主歧视存在的话,那么政府就是最大的歧视者,因为那些最具垄断地位因此也最有能力和机会歧视农民工的企业,其垄断地位归根结底来自于政府的“授权”。相反,一些广受批评和非议的中小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自身利益考虑,首先是愿意雇用农民工的,至于拖欠工资、强迫超强超时工作、逃缴社会保险等行为,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一个法制化的社会中,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应该发生,即便发生了,也不仅仅是歧视理论所能解释的。因此,仅从雇主角度来探寻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徒劳的。因而应当将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放到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中加以剖析。

21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

同样,用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中的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理论来解释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根源并不在于雇员和顾客本身,如同上面对雇主歧视的分析一样,应当将问题放到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中来分析。

雇员歧视理论认为,某一类雇员(如白人)不愿意或拒绝与具有某种特征的那类雇员(如黑人)在相同或相近的场所或岗位工作,而那些希望按照非歧视性标准进行雇用的雇主就必须向前一类雇员支付一种工资奖励(一种补偿性工资差别)来留住他们。在农民工就业所遭遇的歧视中,确实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具有不同身份背景的城市雇员,然而,城市雇员有何资格或资本歧视与其具有相同生产率甚至更高生产率的农民工呢?雇主又为什么愿意支付奖励性工资来留住他们呢?这又不得不从制度说起。从雇员的角度讲,城市雇员一旦下岗或失业,就可以领取生活补助或失业保险金,即使永远不工作,也可以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而农民工要想生存,只能通过劳动,他们甚至没有下岗或失业的资格。下岗或失业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政府或社会的帮助本无可厚非,然而正是由于制度的二元化特征,才使得具有歧视情感的城市雇员有了歧视的

“资本”,当他们不愿意与农民工“为伍”的时候,尽管要

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代价的一部分是由城市政府买单的,政府成为了城市雇员歧视农民工的第三方付费者。再来看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为什么愿意支付奖励性工资以留住那些具有歧视情感的雇员呢?从近年来城市政府在鼓励城市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中,可以看出端倪。许多城市政府对于雇用本地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包括种种补贴、奖励,这事实上降低了企业雇用本地劳动者的成本,在抵消了企业为雇用那些具有歧视情感的城市雇员所需额外支付的奖励性工资外,甚至还会有“盈余”,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将那些具有歧视情感的城市雇员与农民工置于一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的竞争环境中,歧视自然而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然就会消除,同工同酬也会自然而然实现。

而顾客歧视理论对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解释力就更低了,因为顾客歧视对于歧视者本人会带来较高的成本,因此,顾客歧视将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主要是那些与顾客有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领域中。

二、统计性歧视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释

统计性歧视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完全。由于雇主很难知道某个求职者的实际生产率是怎样的,而获取这些信息需要支付成本,因此雇主在雇用时往往将求职者所属群体的特征推断为求职者的个体特征,这种做法就会使某些不利群体成员遭受统计性歧视。统计性歧视可以被看成是甄选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农民工的统计性歧视显然是存在的。雇主在雇用农民工时,往往仅提供一些低技能的体力劳动的岗位,如建筑、家政等等,因为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事的都是这一类低技能的劳动;即便有一些农民工有其他才能如销售、管理等,或者通过适当的培训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技能,甚至做的更好,通常也很难得到这一类职位。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农民工的统计性歧视是存在的。但所谓统计性歧视在严格意义上讲能否归为“歧视”,其实值得商榷,因为统计性歧视归根结底是由于信息的不充分,而与情感无关。此外,农民工之所以大多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的劳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的确与其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关,而这又似乎应归因于前市场差别,即由于过去的歧视情感导致的对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教育、培训等)、职业构成、就业选择等的影响,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但是,前市场差别可能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从这个角度讲,农民工在就业时所遭到的“差别待遇”可能并非“当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三、非竞争性歧视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释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单个厂商对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有某种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可能是来自串谋,也有可能是来自某种买方垄断力量。

11拥挤效应

西方劳动经济学的拥挤假说认为,女性收入低于男性,黑人收入低于白人,在于他们的就业被限制在狭窄的职业领域,从而形成“拥挤效应”。也有人认为,拥挤并非一定是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结果。总之,对拥挤效应有多种解释。

拥挤效应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农民工的就业被限制在某些领域,使得该领域的劳动力市场过于拥挤,即劳动力供给过剩,从而压低了工资率。农民工为什么被限制在这些领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非人为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笔者认为,首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制度性壁垒,最典型的就是户籍制度,此外也包括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就业设置的一些限制性条款。

理论上讲,如果允许劳动力市场自由竞争,是有益于本地经济发展的。然而,由于城市劳动力认为农民工构成了对其自身的就业竞争,因而会想方设法加以排斥。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理性经济人可以通过结成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以实现其通过纯粹的个人行动无法增进的那一部分福利。因此,尽管对于农民工和本地职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究竟存在着多大程度的重合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即使农民工只是对少数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岗位构成威胁,这些人也会通过结成利益集团借助各种手段向当地政府施压。而作为决策者的政府官员,本身也是理性经济人,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需通过权力最大化来实现,因此在其目标函数中首要的是维护其政治权力。由于地方政府官员是由本地选民间接、本地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的,因此官员们在进行决策时自然是首先代表本地居民的利益。在城市劳动力对农民工形成的就业威胁表达不满后,地方政府便会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限制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虽然近年来的限制有所松动,但仅仅是对农民工流动自由的限制有所松动,而农民工在城市的职业选择上仍然受到很大限制,以至于农民工只能“拥挤”于那些低薪的、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脏、累、职业伤害风险大的岗位。因此,在这里,拥挤效应的实质并非歧视,而是城市劳动力和城市政府官员各自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排斥农民工的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是政府干预“失灵”的一种表现。

21双重劳动力市场

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将整个劳动力市场看成是相互分割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或一级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提供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而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只能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并且根本没有发展机会。而且在这两个相互分割的市场之间的流动是非常有限的。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农民工是没有机会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求职。由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者被打上了不稳定的烙印,因此企业没有积极性为其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得农民工通过提高自身技能来改变就业现状的可能性非常小。

双重劳动力市场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明显,但双重劳动力市场在不同国家其表现形式各异,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如基于宗教、种族、性别等原因而形成的双重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双重劳动力市场当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劳动者在可选择的就业领域上的分割,其实质是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城乡分割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并且由于其包含了人为的因素,有其制度基础,如果仅限于以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31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该假说认为,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从而使得有相同生产率的不同群体成员的工作搜寻成本不同。由于前面

王解静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的分析表明雇主歧视并非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的根本原因,因此,农民工工作搜寻成本的提高不是由于不知道哪些雇主的歧视情感更强,事实上,农民工在求职时会“自觉”地绕开那些对其有明显歧视的雇主,而只会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工作,这是长久以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锤炼”的结果。因此,与其说农民工的搜寻成本高是由于不知道哪些雇主会拒绝他们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不如说农民工对那些可供他们选择的职位信息、不会拒绝他们的雇主信息掌握不足,而这些信息本来应该主要由城市政府来提供。

41串谋行为

该假说认为,雇主们彼此联合起来,合谋对妇女劳动力或外来劳动力进行压制,从而制造一种被压制群体不得不接受买方独家垄断工资的局面。该假说最大的缺陷在于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保证所有的雇主都能遵守串谋所形成的协议,因为一旦有雇主违背协议雇用了被压制群体的劳动力(在其他雇主遵守协议的情况下,违背协议的雇主可以获得更多利润),而其行为又得不到惩罚的话,串谋必然会破产。

如果说在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上存在串谋的话,那么串谋者显然不限于雇主,而是雇主、地方城市政府(代表城市劳动者)的串谋。事实上,这种串谋也是不牢固的。尽管近年来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性政策趋于松动,但从来就没有彻底取消过,可是从过去到现在,总有大量城市企业置地方政府的一些限制性规定于不顾,“非法”雇用农民工,因此,在是否雇用农民工这一问题上,串谋是很难维持的。但是在对农民工的其他一些歧视性待遇上,雇主之间以及雇主与政府之间的串谋却可以说很成功,例如压低工资、不提供保险待遇等,有些地方政府即使不是明示的,也是默许的(如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等)。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劳动经济学的歧视理论对于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解释力其实并不强,其原因在于,歧视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而农民工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就已经被歧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是由于制度性因素;垄断也并非是在竞争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西方劳动经济学所说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本质上来讲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而纠正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由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然而,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失灵,反而主要是由于政府失灵所致,是长久以来在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基于特定时期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地方各级政府出于种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目的,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在维护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和特权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利益。虽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歧视性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对农民工进城在职业选择上实行与城市人口同样的待遇,一些地方政府也放宽了对户籍的限制,但总体来讲,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况仍未完全扭转,一些歧视性政策仍有残留。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歧视性政策,在人们心理上留下的痕迹———城市人在心理上对农民工自觉或不自觉的排斥,农民工心理上的自卑以及自愿或非自愿的自我隔离,这些用西方的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都是远远无法解释的。

尽管在评判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时,抨击雇主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们在承认来自雇主的歧视是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的重要原因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一些制度性因素至少助长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而这些因素有时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仅仅靠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在目前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规范政府自身的决策行为,校正政府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还农民工就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能够规制政府决策行为的,必然是,也只能是法律。也正因如此,加快制定《就业促进法》和《反就业歧视法》,就显得极为紧迫。而消除人们心理上的歧视则是一个需要综合运用政策、舆论的手段,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下,方能得以破解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伊兰伯格,史密斯1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

政策(第六版)[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

[2]曾湘泉1劳动经济学[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

[3]方福前1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M]1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

[4]姚先国,谢嗣胜1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综述

[J]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1

[5]蔡昉1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1中国人口科学,2000,(4)1

[6]Eric J.Solberg.U sing Occupati onal Preference in Esti m a2

tingMarket W age D iscri m inati on:the Case of the Gender Pay Gap[J]1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 ics and Soci ol2 ogy,Jan,1999.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 ---- 张传鹤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充分认识维护妇女平等就 业权、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妇女的发展机会明显少于男性,妇 女在就业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本文拟就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性别歧视问 题作些探讨。一、对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所谓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指 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原因,或拒绝接受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或以结婚、怀孕、 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或不重视妇女的升迁机会,或使 女性与男性相比同工不能同酬。造成女性在劳动力市场遭受性别歧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统性别偏见的作用。首先,传统性别偏见常常先入为主地在人们头脑中树 立起“女不如男”的观念。能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男性和女性,首先涉及到我们在评价 男性和女性时能否端正立场,也就是能不能采取一种尽可能客观的立场。有的大男子主 义者就是认为女子不如男,更为可悲的是,有些妇女姐妹身为女性,也自愿接受了这种 观念。其次,对男性和女性评价的方法不科学也强化了性别偏见。评价男性和女性的方 法对评价的结果也很重要。实际上有的人看问题比较辩证全面,有的人看问题则倾向于 以偏概全。如果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男性,实际上男性也不是那么完美,他们也存在许多 缺点。笔者在这里无意贬低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各种优点和美德,只是说男性和女性一 样,也会有缺点和不足,不能通过不适当地抬高男性来刻意贬低女性。再次,是具体地 看一位男性或一位女性,还是抽象地看一位男性或一位女性,对我们能否正确评价男性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 摘要 劳动力市场歧视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量研究成果证明,劳动力歧视不仅违背机会均等的原则,破坏社会公平,降低社会效率;同时也造成被歧视者的就业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身发展,使他们成为就业领域里相对的弱势群体。显然,这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就业范围越来越广,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现象也逐渐明显,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劳动歧视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无论对建设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还是解决就业问题和劳动者自身发展的问题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歧视制度文化

Abstract Discriminations in labor market generally exist not on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xistence of discriminations in labor market shows that it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opportunity equity, destroys social equity and decreases economic efficiency. Meanwhile it lead to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the discriminated,seriously affects their life quantity and selves-development, which make them become a vulnerable group. Obviously, it absolutely turns away from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employment scope of people is also increasingly extensive,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in labor market gradually clear, many scholars focus on it with each passing day. So researches on discrimination theories of labor market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an positive sificance for constructing a mature labor market, solving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self-development of labor market. Keyword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Discrimination;Culture;Institution

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浅析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作者:————————————————————————————————日期: 2

浅析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学生姓名:孙娇娆 学号:201103131033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一班 指导老师:郑伟波

相关概念:1、歧视,顾名思义,是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它是一个明显带有贬义的词汇。 2、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方面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3、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分为工资收入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歧视。 劳动力市场存在歧视现象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学开始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产生,据专家预计,201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因此,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的状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不得不承认,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包括种族、工资、性别、年龄、工作经验、身体素质、宗教、地域、国籍等等。下面主要从性别、身体素质这两个方面结合大学生就业问题具体分析一下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歧视性别歧视身体素质歧视工作经验大学生就业 一、导论 2011年03月30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沃尔玛女员工提交的性别歧视案件诉讼举行听证。众所周知,沃尔玛是美国拥有雇员最多的企业,目前全球共拥有4300多家门店,员工达140万人。据说曾在沃尔玛工作过的160万女性雇员都可能加入这次集体诉讼。美国媒体预测,如果法院准许这些女员工提交集体诉讼,那么此案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有关性别歧视的最大规模的集体诉讼,该公司也将面临着上百亿美元的赔款。此次裁决也将为未来劳动歧视诉讼设定先例。 这个性别歧视案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关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由此,各地关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各种歧视事件纷纷被报道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二、典型的歧视案件分析 2、1性别歧视 这起引发全美关注的案件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今年48岁克里斯蒂是最早发起诉讼的人之一,她在1986年就开始在沃尔玛工作,到2000年,她已经成了所在超市里工龄最长的小时工,但她却发现自己的工资和那些工龄只有自己一半的男性员工一样,同时她提出担任领导职位的要求都被上级忽视掉了,而这些职位总是被新聘用过来的男性占据。于是,她走上了长达10年的维权之路。并且克里斯蒂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发现和自己有着类似遭遇的女性很多,她们认为女性在这里被视为“二等雇员”。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零售业巨头陷入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呢?答案不言而喻。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我们总是高喊男女平等,但在这个问题上,似乎男人和女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 在我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婚后妇女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何尝不是一种歧视。而在现代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对妇女的歧视现象从古至今便一直存在。 上述案件代表的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的表现。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不仅表现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劳动着就业艰难,还表现在男女“同工不同酬”。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年均收人为7409.7元,是男性收人的70.1% ,男女收人差距比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以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女性99年的年均收人为2368.7元,仅是男性收人的59 , 6%,男女收入差距比90年扩大了19.4个百分点。 对于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发表

简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

简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 【论文摘要】: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平等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却是普便存在的。歧视夺走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夺去了人们的尊严,甚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是广泛存在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行为不仅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劳动者自身利益。本文首先给出了劳动力就业市场上歧视的概念、即对劳动者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设置壁垒,使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受到不同的待遇;然后探讨了歧视的来源问题、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歧视所带来的经济成本,最后提出了政府在减少歧视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市场歧视来源歧视表现措施壁垒 【正文】 (一)歧视的来源 要想解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就应该先揭示出歧视的来源,从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岐视以便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消除岐视。 (1) 我国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现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普通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 (2)我国劳动力市场制约因素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兴衰更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移动以达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均衡,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动。 (3) 观念管制。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来源是个人偏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雇主、作为同事的雇员以及顾客不喜欢与某些属于特定群体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的;歧视的第二个来源是先入为主的统计性偏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雇

浅析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浅析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学生姓名:孙娇娆 学号:201103131033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一班 指导老师:郑伟波

相关概念:1、歧视,顾名思义,是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它是一个明显带有贬义的词汇。 2、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方面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3、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分为工资收入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歧视。 劳动力市场存在歧视现象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学开始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产生,据专家预计,201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因此,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的状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不得不承认,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包括种族、工资、性别、年龄、工作经验、身体素质、宗教、地域、国籍等等。下面主要从性别、身体素质这两个方面结合大学生就业问题具体分析一下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歧视性别歧视身体素质歧视工作经验大学生就业 一、导论 2011年03月30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沃尔玛女员工提交的性别歧视案件诉讼举行听证。众所周知,沃尔玛是美国拥有雇员最多的企业,目前全球共拥有4300多家门店,员工达140万人。据说曾在沃尔玛工作过的160万女性雇员都可能加入这次集体诉讼。美国媒体预测,如果法院准许这些女员工提交集体诉讼,那么此案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有关性别歧视的最大规模的集体诉讼,该公司也将面临着上百亿美元的赔款。此次裁决也将为未来劳动歧视诉讼设定先例。 这个性别歧视案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关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由此,各地关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各种歧视事件纷纷被报道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二、典型的歧视案件分析 2、1性别歧视 这起引发全美关注的案件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今年48岁克里斯蒂是最早发起诉讼的人之一,她在1986年就开始在沃尔玛工作,到2000年,她已经成了所在超市里工龄最长的小时工,但她却发现自己的工资和那些工龄只有自己一半的男性员工一样,同时她提出担任领导职位的要求都被上级忽视掉了,而这些职位总是被新聘用过来的男性占据。于是,她走上了长达10年的维权之路。并且克里斯蒂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发现和自己有着类似遭遇的女性很多,她们认为女性在这里被视为“二等雇员”。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零售业巨头陷入如今这个尴尬的局面呢?答案不言而喻。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我们总是高喊男女平等,但在这个问题上,似乎男人和女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 在我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婚后妇女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何尝不是一种歧视。而在现代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对妇女的歧视现象从古至今便一直存在。 上述案件代表的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的表现。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不仅表现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劳动着就业艰难,还表现在男女“同工不同酬”。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年均收人为7409.7元,是男性收人的70.1% ,男女收人差距比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以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女性99年的年均收人为2368.7元,仅是男性收人的59 , 6%,男女收入差距比90年扩大了19.4个百分点。 对于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发表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成因解析(一)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成因解析(一) 【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贝克尔歧视理论自然附加成本理性选择【论文摘要】文章以贝克尔歧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一些用人单位拒绝女性是规避自然附加成本的理性选择;女性的自然附加成本是造成就业门槛及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社会对这些附加成本的补助是消除歧视的有效途径。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0.95%抽样分析,女性中“白领”工作者的比例都低于男性。但是,“白领”工作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女性高于男性。且女性在高工资行业就业的比例都低于男性。也就是说,与男性相比,女性要得到相同工资或进入相同行业,花费的成本要比男性多,或者说,在那女性花费相同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会拒绝女性或给与女性较低的工资报酬。 一、贝克尔歧视理论 经济学家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成本分析起源于贝克尔的歧视的经济学模型。贝克尔认为,如果某些人因为偏见而自愿放弃利润,工资或所得,那就构成了歧视行为。如明知雇佣A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大于B 所带来的,但雇主因为对A有偏见,所以会放弃利润回报率高的A,而选择利润回报率低的B。即如果某人具有歧视性偏好,那么他宁愿用另一个群体去代替此群体。即使他要为这种代替付出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如放弃一部分收入。根据贝克尔模型,歧视雇主是受益者。而雇主实行歧视的实质是厌恶成本,雇

主缩减女工的雇佣规模,是为了规避额外的人工成本。被替代的女性的生产率不明显高于男性时,歧视性雇主会追求两大效用目标:利润最大化,男性雇用比重最大化。这里男性和女性雇用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男性和女性雇员生产率和工资率都相同的情况下,雇主偏好男性而抵制女性。企业减少了“自然附加成本”(指的是女性多于男性的那一部分成本,例如,生育成本,提前退休的成本等)投入,而产出量既定。这既实现了雇主的理性利润最大化,也验证了贝克尔模型中的“歧视雇主是受益者”的结论。 二、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 1、生育及相关成本 女性(这里指未婚女性)工作不久后就会面临结婚,生育和哺育等问题。用人单位为此需付出直接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规定,女性在享受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在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且承担空缺岗位的填补成本。这是直接的成本。当女性返回工作岗位时,由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女性工作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调整,且企业可能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这又造成了企业的间接成本。比较之下,很多企业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2、传统观念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男性,尤其在职场上,女性通常会遭遇玻璃天花板。所以雇主预期女性的生产率不会高于男性,甚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沃尔玛沈阳分公司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刘盼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毕业论文 沈阳大学 论文题目: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李爱博___ 准考证号:_ 指导教师:李方华__ 完成日期: 2013.1.7 __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歧视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同样愈演愈烈。然而与西方经济学界相比,我国经济学界对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对于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意义重大。本文的研究思路死围绕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展开的,首先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其次对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再次是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是反歧视措施研究,针对我国劳动里市场歧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歧视反歧视措施

Abstract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also intensified.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economics, however, China's economy relatively few scholars focus on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at present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Research to establish the unified national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open, competitive and orderly labor marke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odern market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death around China's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problem, first define the concept of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Second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Again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inally is anti - discrimina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China's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in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discrimination

关于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分析

班级:B11人资班 学号:1114015146 姓名:裴广甜 关于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分析 摘要:《2013中国城市青年调查报告》指出,户籍歧视、性别歧视、教育水平高低歧视、身体歧视是构成中国青年就业不公平的几个重要因素。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日趋显著,企业招不到找不到工作的就业者。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种种限制条款出于何种目的?而我们又有何对策改变这种不必要的歧视?本文将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 一、劳动力市场歧视概述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一般常见的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国内)主要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户籍、身体素质、婚姻等。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 2007年《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反对就业歧视。但在许多的公务员考试中,公开的就业歧视条款也非常多,包括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身高不得低于1.6米、当地户籍等等。政府部门与政府机构的人员招聘中也存在歧视,又怎能避免其他的用人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存在用人歧视呢?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之后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综合各种文献、调查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 第一,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状况容易使企业的招聘行为出现最常见的统计上的歧视,也就是说设置了某种障碍后,用人单位挑选的范围会大大缩小,降低了筛选成本、缩短了筛选过程。同时在买方市场占优势的条件下,用人单位有很大的选择余地,难免会提出各式各样与胜任工作岗位无关的歧视性条款。并且这些条款也体现了歧视行为是满足用人单位的个人心理偏见,追求效用最大化。 第二,我国缺乏正式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同时在相关的法律中虽然存在反对就业歧视条款,但是具体什么样的做法属于歧视,立法机构和实施部门未详细列出,缺乏有力的反就业歧视行政措施,缺乏健全的反就业歧视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这样的模糊性条款为受歧视者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就业歧视问题设下了种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同时也为歧视行为的发生留下了“钻空子”的法律漏洞。 第三,歧视者的信息不完全。由于没有较好的能力测评体系,很难判断一个人的实际生产率与能力如何。通常的评判标准是根据其教育水平、年龄、测试分数等来考核,获得与生产率有关的信息。而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对于主观要素提供的一种辅助性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主观要素也会造成歧视。 第四,一些就业歧视行为也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传统观念、文化习俗、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造成的。例如: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尤为突出,女性就业限制大多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等等。

浅析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

浅析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 在劳动力市场中,歧视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是思想观念对劳动力市场有影响作用的一个例证,属于劳动力市场上客观存在的制度因素之一。 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定义为:“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生产率,对工作条件也具有相同的偏好,仅仅因为他们分属不同的人群(如不同的种族、年龄层、性别等),获得工作的机会、所得到的工资收入和晋升的机会就不相同。” 借鉴歧视的定义,我们可以对性别歧视下定义:由于性别而非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从而导致的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工资或职业差异。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现状 1、女性劳动者和男性劳动者的就业差别 目前,我国在就业问题上,相当多的行业中女性就业率都偏低。我国妇女就业的比例与女性劳动力资源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约一半的比例很不相称。 除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这样的行业,女性就业的比例超过男性外,其他行业均是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而且也都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当然,为了保护女职工,有些高体力强度大的行业,如建筑业、采掘业、地质勘探业等,国家法律对女性就业是有明确限制的,但在除此以外的其他行业,甚至在商业、金融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等世界公认的女性行业中,女性就业比例都低于男性,这是非正常的,是存在性别歧视的。 2、女性劳动者和男性劳动者的报酬差别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在按受教育年限进行的分组中,无论是哪个年限组,女性的平均年收入都低于男性。但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男女收入差异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逐步缩小,这表明了教育在减少男女收入差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女性劳动者与男性劳动者的职位和保险福利待遇差异 女性担任管理人员的比例(包括任高、中、基层管理人员)都较低,而普通职员和其他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却较高。同时,随着职位级别的上升,女性所占任职人的比例是呈严格递减的。 在保险福利待遇种类中,女性享受的比例全部低于男性,包括作为福利项目的住房补贴、住房和带薪休假等方面 二、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影响 1、性别歧视对社会总效用的影响 作为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职业歧视的存在会使得女性劳动者常常被排斥在某些职业之外,结果使她们被挤进数量有限的职业中。 图1显示了职业歧视对社会效用产生影响的原理。在不存在职业歧视的情况下,职业A 和职业B会由于完全竞争的作用,工资水平趋于一致,都为W0。现在,假设A职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而B职业没有性别歧视,其结果导致了女性劳动者被排挤出A职业而进入B职业,从而使得A职业的劳动供给量由E0减少到E1,而B职业的劳动供给量由E0增至E1。相应地,职业A 的平均工资率会由W0上升至W'a,而B职业的平均工资率则会从W0降到W'b。如图1所示,职业A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由于职业歧视而减少的产量,职业B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由于劳动供给增加而新增的产量,(E0-E1)与(E'0-E'1)的值相等。由于职业B中的劳动者的生产率低于这些

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相关定义及看法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某些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这些劳动者提供了相同的生产率,只是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受到不公正对待。 一、歧视的类型 (1)根据歧视的表现来划分 1.健康歧视:完全排除乙肝、艾滋病等病毒携带者。 举例:2003年3月,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参加嘉兴市秀洲区公务员考试,因在体检时被查出乙肝“小三阳”未被录取,恼怒中杀死区人事劳动局一名工作人员,刺伤一人。最终周一超被法院判处死刑。 2.性别歧视: 一是公开以性别为由拒绝招用。如有的招聘广告中明确限定招用男性或女性。 二是以性别为由提高录用标准; 三是在招用中附加条件,如有的企业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期内不能结婚或生育,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合同自动终止等。 举例:据厦门大学调查显示,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许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打出“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3.户籍或地域歧视: “户籍歧视”主要是指一些大城市针对外地求职和就业人员所采取的一些不公平政策和待遇。一是某些行业和工作岗位限制聘用外地人。二是同工不同酬。 举例:许多公司不招聘四川籍、河南籍、东北籍的员工。许多中关村的公司拒绝招聘北京本地人,因为舆论认为本地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 4.相貌歧视:涉及对相貌和肢体残疾的(隐性)歧视。

举例: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凡研究生因面部扭曲,求职4个月被拒30次,决定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可扫除一切求职障碍。同时,据记者的走访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在招聘宣传栏上,明确提 出“请应聘者提供素颜登记照”、“随简历附上近期生活照”或“形象好、气质佳者优先”。 5.其他表现形式:姓氏歧视,血型歧视,星座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身高歧视,生肖歧视等。 举例:不要贾姓和裴姓的,只要O型B型血的,不要处女座天秤座的,不要年纪太大的,不要学校出身比较差的,不要男生矮于170cm,女生矮于160cm的等等。 (2)根据歧视的结果来划分 1.就业歧视: 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些劳动者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比如在美国,黑人不得不长期面临着“最后受雇佣,却最先被辞退”的问题。 举例:韩国高学历女性就业率比成员国平均值(78.7%)低近20个百分点,比人均国民收入不如韩国的土耳其和墨西哥还低。挪威的女性就业率高达89.4%。这是因为在韩国重男轻女依然存在,而且缺少制度上的支持。此外,因结婚、生育和育儿等不得已辞职或选择临时工也是女性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 2.工资歧视: 指从事相同的工作的劳动者由于非经济的个人特征的原因使得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获得较少的工资。更确切地说,基于生产率差别以外的考虑而引起的工资差别即为工资歧视。 举例:不论男女,那些更具吸引力的人平均比相貌平常的人收入高5%。那些相貌平常的人比被认为吸引力更低的人收入高5%-10%。美国肥胖工人反对就业歧视,调查显示在美国体重超常的雇员要比体重正常的雇员少拿35%的工资。 3.晋升及发展机会歧视: 具有相同能力和水平的不同个体获得的晋升及职业发展机会存在显著

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 4.劳动力市场歧视管制 歧视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政府劳动力市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消除的本质方法只有通过强化立法和执法来实现。同时,全面加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推进公平就业机会的实现。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 对歧视的经济分析可以追溯到1922年英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埃奇沃思,但今天西方经济学中所讨论的歧视问题,更直接地受到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研究,已成为西方劳动经济学重要的领域之一。 2.劳动力市场歧视定义 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点: 1、歧视是可以衡量的劳动力市场行为结果,如工资、就业水平、晋升机会等。 2、歧视概念应略去偶然性的常态随机差异,它只包含有规则而不相互排斥的差异。 3、歧视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劳动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的方法。 例如,由于具有某一标志(如性别、年龄、民族等)的群体,平均生产率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在性质上可以归为前市场差别;如果生产率水平相同,仅仅由于某一标志(如性别、年龄、民族等)而产生的报酬或工作机会上的差异,可以作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证据。 3.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个人偏见: 由于雇主、作为同事的雇员以及顾客不喜欢与某些特定标志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的。包括雇主的歧视、顾客歧视、雇员歧视。 统计性歧视: 由于雇主将某种先入为主的群体特征强加在个人身上而引起的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 存在某些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 (1)个人偏见——雇主歧视 分析假设: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而顾客和作为潜在同事的雇员则没有这种偏见。 主要表现: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意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由于假设各类雇员在所有各方面是一样的,因此,其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个人偏见的表现。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大。 (2)个人偏见——顾客歧视 强调顾客的偏见是歧视的来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