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JR-800-3组合软启动器说明书(修改后2015.8.15) (1)

QJR-800-3组合软启动器说明书(修改后2015.8.15) (1)

使用说明书

QJR-800/1140(660)-3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真空交流软起动器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QJR-800/1140(660)-3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真空交流软起动器

一、概述

QJR-800/1140(660)-3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真空交流软起动器(简称组合软起动器)适用于含有爆炸性气体(甲烷),煤尘的矿井中。主要用于额定电压1140V/660V,频率为50Hz 的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软起、软停并配有电机10A回路。软起动器具有过载、过流、缺相、漏电闭锁、过电压、欠电压、相序、温度保护等多种保护,具有限流模式、电压模式、转矩模式、全压起动、软停止等运行模式。起动器对各项参数实施巡环检测进行最佳数据运算,输出触发脉冲调整可控硅输出电压,降压限流实现对电动机软起动,并在运行中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监控状态。为避免能量损耗软起后采用接触器吸合旁路晶闸管组件。配备的10A回路能实现先起后停的逻辑关系,可取代一台控制小电流电机的起动器;3个回路分别由独立的保护单元对负载和线路进行可靠保护。执行标准:GB3836-2010、MT/T943-2005、MT111-2011和企标Q/DG455-2013

二、工作环境说明

1. 海拔不超过2000m,周围环境压力为80kPa∽106kPa;

2. 运行环境温度一般为-20~+40℃;

3.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4. 在有沼气爆炸性混合物的矿井中;

5. 与水平面的安装倾斜度不超过15°;

6. 在无显著摇动和冲击振动的地方;

7. 在无明显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

8.能防止滴水的地方;

9. 污染等级:3级;

10.安装类别:Ⅲ类。

三、型号含义

Q J R – 800 / 1140(660)– 3

回路数

额定电压

总电流

真空交流软起动

隔爆兼本安

起动器

四、技术参数及性能

1、技术参数

1.1 额定电压:1140V、660V;

1.2 额定电流:

总电流:800A;

小回路电流:10A;

单回路软起最大电流:400A;

1.3 电源频率:50Hz;

1.4极限分断电流:4000A(400A),800A(10A);

2、软起动特性

2.1 电压模式(如图1)

设置起始电压(Us )略大于等于能带动负载的起动电压;在起始上升时间(Tr )内,电压(Us )逐渐上升到额定电压(Ue )。

2.2 限流模式(如图2)

当需要限制最大起动电流时,选用限流起动方式。如图所示,限制值可在150%至450%额定电流之间调节。

2.3 软停车曲线(如图3)

当设置软停车时,电动机转速在设定时间(Tr )内下降到设置的软停电压停止,斜坡下降曲线可保证减少水泵设备的水锤冲击。

2.4 突跳起动曲线(如图4)

当负载较重时按设置的突跳电压和时间先脉冲起动使电机克服阻力起动,再按正常的电压模式起动。

2.5 不同起动方式的电流波形比较。(如图5)

(图4)(图5)

Tr

V Ue

Us

Tr t

I V (图1)

(图2)(图3)400%

50%

Tr t t t t

V S t I

升时间流值行电流

3、小电流(10A )回路保护特性

3.1 短路保护:短路电流整定值按额定电流值的倍数整定,分为3倍~10倍、步长为1。短路电流为整定值的1.2倍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整定值的误差为±10%。

3.2过载保护:过载电流整定值按电流Ir 的倍数整定,分为0.2倍~1.0倍、步长为0.1。动作时间与过载电流成反时限特征见表2。

3.4漏电闭锁保护

漏电闭锁电阻值与表中规定的误差不大于20%。(注:解锁值不大于闭锁值的1.5倍)见表4:

4.1 软起1回路、软起2回路同时设置为单起时,10A 回路、软起1回路、软起2回路都能单独起动、停。

4.2 软起1回路、软起2回路其中一台设置为单起、另一台设为联控时,设为单控一台单独起、停;设为联控回路与10A 回路组成联控,10A 回路起停按钮正常、设置联控回路的起停按钮失效,起动10A 回路(0~30S )后设置联控回路起动;停止联控回路(0~10S )后10A 回路停止。

4.3 软起1回路、软起2回路同时设置为联控时,10A 回路起停按钮正常、2软起回路的起停按钮失效,起动10A 回路(0~30S )后2软起回路起动,2路任意一回路起动失败,整个联控启动失败;停止2软起回路(0~10S )后10A 回路停止。

5、本安参数

组合馈电开关采用JHK-36/18本安继电器,其参数为:最高开路电压20V (AC ), 最大短路电流136mA (AC )。

五、结构

1、起动器为方形外壳,前门采用快开门结构。壳子上部为接线箱,用以引进电源电缆、控制线缆和馈出负荷电缆。上述电缆用压盘式和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将电缆固定好和达到密封要求保证隔爆性能。

2、起动器外壳右前边有用以分断和关合隔离开关手柄。隔离开关手柄上部有闭锁按钮BS ,闭锁按钮BS 和隔离开关手柄闭锁,只有闭锁按钮按下换向隔离开关手柄才能在无负荷情况下操作。前门与隔离开关手柄闭锁,只有换向隔离开关手柄用闭锁螺钉锁紧在分断位置时方可打开前门。

3、起动器上部有接线箱,接线箱右面有2个可供电源引入压盘式电缆引入装置;接线箱左侧有向3台电机出线的压盘式电缆引入装置;接线箱前面有7个2次出线的电缆引入装置。

X1、X2、X3-电源及过引接线柱

U1、V1、W1-10A 回路接线柱

U2、V2、W2-软起1回路接线柱

U3、V3、W3-软起2回路接线柱

六、电气原理(见原理图)

1.当HK1、HK2设置到单机时,10A、软起1、软起2都单独起停互不干涉。按下10A回路起动、本安继电器XD1闭合、KM1线圈得电、KM1触点闭合CJ1线圈得电完成10A合闸;按下10A回路停止、本安继电器XD1断开、KM1线圈失电、KM1触点断开CJ1线圈失电完成10A分闸。按下1回路起动、本安继电器XD2闭合、KM2线圈得电、KM2触点闭合(硬起:KM3线圈得电、KM3触点闭合CJ2线圈得电完成1回路合闸)给1回路软起保护触发软起信号、软起开始,当软起电流达设定电流或到设定时间软起结束1QJ闭合KM3线圈得电、KM3触点闭合CJ2得电完成1回路软起合闸;按下1回路停止、本安继电器XD2断开、KM2线圈失电、KM2触点断开KM3线圈失电、KM3触点点开CJ2线圈失电完成1回路分闸。2回路起动、停止与1回路完全相同。

2. 当HK1、HK2其中1个设为联控、另1个设为单控时,10A回路与设置联控的回路实现联控,设置联控回路的自身起、停按钮失效;设置单控回路的起、停同方式1相同。按下10A回路起动、本安继电器XD1闭合、KM1线圈得电、KM1触点闭合CJ1线圈得电完成10A合闸;KM1触点闭合后SJ2线圈得电,SJ2触点延时闭合使KM2或KM4线圈得电、后面的合闸同方式1相同。按下10A回路停止、本安继电器XD1断开、KM1线圈失电、KM1触点断开KM3或KM5线圈失、KM3或KM5触点断开CJ2或CJ3线圈失电完成联控回路分闸;KM1触点断开SJ3线圈失电、SJ3触点延时断开CJ1线圈失电完成10A回路分闸。

3. 当HK1、HK2同时设为联控时,设置联控的2回路起、停按钮失效;3路联控的起动方式同方式2中的联控基本相同,只是10A回路起动延时几乎同时起动2软起回路,停止时是先几乎同时停止2软起回路再延时停止10A回路。

七、各按钮键说明

起动(RUN)-起动按钮键在起动准备状态下按此键可使电机起动。

停止(STOP)-停止按钮键电机运行时按此键进入停车。

编程(MODE)-编程按钮键在停机状态下按此键进入或退出编程状态。

保存(SET)-保存按钮键数据修改后按此键保存确认。

复位(RST)-复位按钮键故障复位或参数设定时返回初始界面。

加、减(△、)-加减按钮键数据或功能的递加或递减。

移位()-移位按钮键数据或功能的位置设定选择。

急停当意外故障须进行紧急停车时,按右侧停止按钮便立即进入急停状态;待故障排除后进行第二次

起动,起动前须进行断电复位。

八、菜单功能说明

九、设定说明

如图:

将转换开关打在1路设置、2路设置时,设置按钮通过编程、保存、加、移位、减、复位6个按钮对2软起动回路进行设置;转换开关打在10A设置时,设置按钮通过加、移位、确认、取消4个按钮对10A回路进行设置,其中长按(大于3s)取消键进行复位。

八、注意事项

1.开关在使用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2.检修本开关时,必须分断前级开关!

3. 检查真空接触器的真空灭弧室是否完好,有无损伤;

4.在调试安装、检修设备时“严禁带电移动设备、严禁带电开盖”!

5.检查是否存在其它不安全,不利运行的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方能使用;

6.检查各隔爆接合面有无锈蚀,损伤,检查紧固件、引入装置密封件是否松动,定期对隔接合

面进行清理,并涂204-1防锈油;

7.检查导线连接处是否松动;

8.在使用维修时,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及与本安电路有关电路的电器元件型号、规格及参数!

九、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信息反馈:

公司地址:浙江省乐清经济开发区纬五路180号邮编:325600 电话:0577-********

传真:057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2250494.html,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1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