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考纲与课标

考纲: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复习方法

1、考生要注意地图与图表配合记忆近代工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避免混淆。

2、本专题主要考察纵向历史发展,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考生按时间顺序列出图表,可以清晰看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知识要点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

1、原因:

(1)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①方式: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

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②危害: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削弱了海关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

(2)洋货大量涌入

① 1842—1846年: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原因: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

② 1846—1856年:外国商品在华滞销。

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盲目倾销;中国人购买力低下。

③ 1860以后:掀起倾销狂潮。

原因:凭借低关税和子口税等特权。

2、表现:

(1)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自给成分,促进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买办迅速成为一个社会阶层。

(二)近代企业产生

1、外国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少量外国人经营的企业,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的近代企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洋务企业

(1)目的:清政府内外交困,企图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

(2)内容:

①前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曾国藩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资金燃料不足,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

(3)影响:

①标志中国近代工业(使用机器生产)起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②甲午战争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产生原因: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是欧风美雨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产生。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阻碍根源: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4、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它是20世纪20年代在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而形成的。

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1)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3)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的推动。

2、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等传统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3、影响: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三)“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1、原因:

(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2、表现: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影响:促进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四)短暂发展:1927年至1936年

1、原因:

(1)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订新约运动”。 .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2、表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显著发展。

(1)棉纺织业、面粉业、化学工业、橡胶工业较大发展。

(2)1935~1936年国民生产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3、影响: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五)日渐萎缩: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

1、原因:

(1)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①提出适地适产主义,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②方式:“军事管理”、委托经营和控制垄断金融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劳动力。

(2)国统区: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和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萎缩。

①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借此垄断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②抗战结束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

2、表现:遭到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和英美帝国主义的严重打击,日渐萎缩。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中间道路,与中国共产党协商建立新中国。

四、知识深化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三、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并存的经济形式主要有: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重阻碍,同时其发展也在日益改造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中国反动势力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五、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

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2.(2012·苏州调研)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纷纷设立,发展情况见下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②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③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3.(2012·黄山调研)“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

4.(2012·安徽名校联考)1861年由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其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下列对安庆内军械所的“内”理解错误的是()

A.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

B.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

C.技术力量主要依靠国外

D.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

5.(2012·湛江一模)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

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

6.(2012·蚌埠调研)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籍学生计163人,其中38人专攻英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0人攻德语,33人攻算学,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9人攻万国公法(即国际法),12人攻化学,8人攻生理学。该“馆”最有可能是()

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D.国子监

7.(2012·湖州调研)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8.(2012·威海一模)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9.(2012·安徽名校模拟)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右面的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

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10.(能力题)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11.(2012·湛江一模)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12.(能力题)“1948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至8月21日止,已达6 636 946亿元,较1937年6月增发了47万余倍。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1月为178 000∶1,8月即为11 080 000∶1。”对这段史料解

读正确的是()

A.法币在急剧升值,物价必然大肆上涨

B.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崩溃在即

C.国民政府应对时局的货币改革卓有成效

D.这11年来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二.材料分析

14.(2012·嘉兴一模)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术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也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借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

《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Gain)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

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12分)

(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4分)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试题及答案

1、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2、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工农运动高涨 D.民主思想活跃 3、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4、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5、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棉布 D.以白银换取丝茶 6、“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7、美国的著名中国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混战的影响 8、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9、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 13220 1851年9919 23040 1853年10122 62896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天仙配》组合版《夫妻双双把家还》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轻松一下,先欣赏一段视频,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一个问题,这段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传统的经济结构? 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多媒体展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师: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样的经济形态我们又把它称为自然经济,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自然经济恰恰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如果要给自然经济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既然自然经济不是用来交换的,那什么经济是用来交换的呢? 生:商品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基本模式,从春秋战国产生一直到明清时期,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解体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原因 A、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从此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而英国此时刚刚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比中国厉害是没得说的,另外他又夺取的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

第17讲民国初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 (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2.概况 (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 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图示解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服饰 (1)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并行。

2.习俗 (1)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2)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辛亥革命后,社交礼仪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称呼上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4)民国政府还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5)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6)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三、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 (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 2.公路 (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天津、上海等城市又出现了有轨电车。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4.通讯工具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四、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 (1)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电影事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构图解史制约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 (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 (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 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一] 阅读、梳理教材: [合作探究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材料四: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李时岳材料五: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其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2)有人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也仅仅只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请结合材料一、四论证该观点。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②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④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创设情境,阶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3、确立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 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45分钟)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及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在书中的第40页也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正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生动写照。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特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 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 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 必修二 教案

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方法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代表企业 教学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天仙配》组合版《夫妻双双把家还》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轻松一下,先欣赏一段视频,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一个问题,这段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多媒体展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师: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样的经济形态我们又把它称为自然经济,如果要给自然经济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点是自给自足。既然自然经济不是用来交换的,那什么经济是用来交换的呢? 生:商品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基本模式,它也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展示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师: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那么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40页第一子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017届人民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单元测试(2)解析

2017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6·昆明调研)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解析】选A。题干中提到“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当时出现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故A正确;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故B错误;1840年清政府并未放弃抑商的政策,故C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故D错误。 【加固训练】 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交通方式的改变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C.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D.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 【解析】选B。题干中没有体现光绪以前这一地区的交通方式,从“运河轮舶通航”的信息不足以说明交通方式的改变,故A错误;材料大致

的意思是江南开埠的通商口岸城市日渐繁盛,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农活完毕后,到城市里面劳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实质上说明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正确;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现象,不是实质,故C错误;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 2.(2016·成都模拟)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解析】选C。《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出,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A、B说法有误,答案选C;但是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还没产生,D说法有误,排除。 3.(2016·沈阳模拟)读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习题附带答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请同学们阅读 第一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思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本分析其解体过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 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②过程(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③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 币财富积累)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思维启迪:如何理解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双重性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二目洋务运动(洋务派所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思考: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1)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拓了人民的视野,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2)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 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③主张及目的: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重要的工业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 近代军事工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桓仁一中高鸿鑫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原因、概况;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民族工业的特点 【基础过关】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时间:鸦片战争后。 2、原因:外国商品冲击中国经济结构。 3、过程:①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取代土纱,是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后来,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的“耕”“织”分离。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的劳动力,未破产的手工业者靠买洋纱织布,都已不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③从地域上看,首先遭到冲击的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较快;其他地区特别是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迟缓。 4、影响:①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②促进农产品商业化,推动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③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④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⑤中国社会阶层发生变化,买办阶层出现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时间、人物: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 2、背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英法联军的侵略,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3、目的:直接目的:“自强”和“求富”。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4、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②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如开平煤矿。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5、成就:①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企业曾国藩(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②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李鸿章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作用:分洋利提供廉价燃料,促进其他工业的发展) (突出强调近代化含义: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讲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张汉林(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讲座分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第三部分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第四部分学生学业检测评价。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课标要求;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注意: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1)产业结构;(2)分配结构;(3)交换结构;(4)消费结构;(5)技术结构。 近代民族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资本主义:即民族资本主义。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还要追问自己一些问题: 变动前的中国经济结构怎样? 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什么关系?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有何地位与作用? 下面,我们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变动前: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变动中:“织”与“耕”分离;“纺”与“织”分离。 关系:为民族工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因素:阻碍因素(三座大山)、促进因素(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民族危机程度、政府政策扶持等)。 地位: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进步、革命因素; 作用:为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 【知识结构】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

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回答1~3题。 1.下列对自然经济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 ②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③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④其特点有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对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经济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自然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 B.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棉纺织业得到开发 D.外国资本入侵促进了中国丝、茶生产的发展 3.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地区自然经济加快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早B.城乡商品经济发达 C.交通便利D.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 为了摆脱内外交困,清朝开明的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回答4~7题。4.对“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解准确的是() A.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富民强国 B.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C.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抵御外强 D.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增强实力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下列企业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器制造局D.汉阳铁厂 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C.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D.洋务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封建势力及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下艰难发展。回答8~7题。 8.19世纪末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D.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9.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展开了哪些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运动③辛亥革命④实业救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1.(2019·河南洛阳统考)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由材料表格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但这并不会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鸦片战争后导致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英的战争赔款,故A 项错误;因银贵钱贱,但农民交纳赋税时必须出卖粮食将铜钱换成白银,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因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 A.民族工业的崛起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C[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处通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其他口岸也可以从事对外贸易,导致广州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从而出现材料反映的现象。故答案为C 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对外贸易限制削弱,排除B项;当时没有开展抵制洋货的运动,排除D项。] 3.(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中)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20.9.10 五种经济形态发展与比重 重要概念——买办阶层 买办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 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 商人的双重身份。其职能主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 售洋货。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 民族资本,形成买办资产阶级,这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 补充价值:历史学者对买办大多持批判否定的态 度,认为买办帮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正 确理解买办阶层的历史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1.史料实证——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 平均数)(单位:磅) 根据史料,分析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史料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并且获利颇佳。……福建沿海平原盛产甘蔗……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摘编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依据史料,概括开埠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史料实证——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分析买办阶层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史料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重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据史料,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 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

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 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原因和表现;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辨认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洋务运动对民族企业的诱导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艰难环境,对民族资本家在艰难环境中涅槃新生和爱国情怀表示敬意。 四、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难点:客观的评价洋务运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三合一”备课笔记】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三合一”备课笔记】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 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 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洋务、洋务运动等等。 ◎洋务运动 1、目的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方式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