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正面图像特征提取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正面图像特征提取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正面图像特征提取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正面图像特征提取

图象视觉特征的提取与表示

第1章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 1.1引言 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是将图像的视觉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定量形式的过程,是基于视觉内容的图像分类与检索的关键技术,因此,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一直是图像内容分析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 图像底层视觉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图像的内容,可以描述图像所表达的意义,因此,研究图像底层视觉特征是实现图像分类与检索的第一步。一般来说,随着具体应用的不同,选用的底层特征也应有所不同,在特定的具体应用中,不同底层视觉特征的选取及不同的描述方式,对图像分类与检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常认为,一种良好的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提取简单,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低。 (2)区分能力强,对图像视觉内容相似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也应相近,反之,对于视觉内容不相似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别。 (3)与人的视觉感知相近,对人的视觉感觉相近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也相近,对人的视觉感知有差别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 (4)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对图像大小,方向不敏感,具有几何平移,旋转不变性。 本章重点讨论当前比较成熟的特征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用于图像分类与检索系统的特征提取模块。接下来,将依次介绍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方法,最后对各种特征的特点加以比较。 1.2颜色特征的提取和表示 颜色是图像视觉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图像分类与检索中最为广泛应用的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同一类别的图像之间颜色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类别的图像,其颜色信息具有一定的差异。相对几何特征而言,颜色特征稳定性好,有对大小、方向不敏感等特点。因此,颜色特征的提取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本章首先介绍几种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然后介绍各种颜色特征提取和表示方法。 1.2.1颜色空间模型 为了正确地使用颜色这一特征,需要建立颜色空间模型,通常的颜色空间模型可用三个基本量来描述,所以建立颜色空间模型就是建立一个3-D坐标系,其中每个空间点都代表某一种颜色。通常来说,对于不同的应用,应该选取不同的颜色空间模型。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主要有:RGB、HIS、HSV、YUV、YIQ、Munsell、Lu*v*和La*b*等。颜色空间模型的选取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下面就这一标准和最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作一些介绍。 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介绍了选择颜色空间模型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1)观察角度的鲁棒性

人脸识别流程

概述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身份证照片与摄像头获取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确定身份证和目标对象是不是同一个人。 本文项目主要分三个方面,首先是人脸的检测定位;其次是对照片中定位好的人脸进行预处理,处理到适合提取特征值的水平;最后提取特征值比对识别是不是同一个人。系统的大框架如下: 第一步人脸检测定位 确定是否包含人脸,如果包含人脸,则需要确定脸部所在的位置和尺寸。因为获取的都是彩色图像,首先可以进行肤色检测。在检测出肤色像素后,需要根据它们在色度上的相似性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分割出可能的人脸区域,同时利用区域的几何特征或灰度特征进行是否是人脸的验证,以排除其它色彩类似肤色的物体。这一步流程图如下:

页脚内容 第二步人脸图像预处理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提取人脸的特征值,进而才能比对识别,所以这一步也至关 重要。第一,对于分割出的人脸,由于噪声带来失真和降质,在特征提取之前采用滤波的方式来去除噪声是必须的步骤。第二尺度归一化,其思想是将尺寸各不相同的人脸图像变换为统一的标准尺寸图像以便于人脸特征的提取。第三灰度归一化,人脸识别的研究一般以灰度图像为研究对象,对于彩色的脸像,可对其首先进行灰度化处理。第四灰度均衡化,由于在图像采集中光照的改变容易导致图像呈现不同的明暗程度,因此需要对人脸图像进行灰度均衡化处理。灰度均衡化,其作用是增强人脸图像的整体对比度,并使灰度分布均匀,以消除光照变化的影响。流程图如下: 第三步特征提取对比识别 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是人脸识别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问题。人脸特征提取又称人脸描 述,是在基于人脸检测定位、归一化等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人脸各特征提取的过程,为人脸识别分类打下基础。

人脸识别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人体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 基于简单背景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通常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由于人脸器官没有显著的边缘且易受到表情的影响,因此它仅限于正面人脸(变形较小)的识别。 2. 基于多姿态/表情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阶段。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人脸的姿态和表情变化的识别方法,以满足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需求。 3. 动态跟踪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实用化阶段。通过采集视频序列来获得比静态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适应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4. 三维人脸识别 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直接利用二维人脸图像合成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识别,即将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脸检测:在输入的图像中寻找人脸区域。 2. 人脸的规范化:校正人脸在尺度、光照和旋转等方面的变化。 3. 特征提取:从人脸图像中映射提取一组能反映人脸特征的数值表示样本。 4. 特征匹配:将待识别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流程 1图像预处理 1.1 图像去噪 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的噪声可以看成是一种随机信号。根据图像获取的途径人脸图像获取 人脸检测 定位人脸区域 预处理 特征抽取 人脸特征 对比识别 结果 人脸特征库

不同,噪声的融入也有多种方式: 1. 图像是直接以数字形式获取的,那么图像数据的获取机制会不可避免地 引入噪声信号; 2.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物体和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或采集装置的抖动, 也会引入噪声,使图像变的模糊不清; 3. 在图像数据的电子传输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引入噪声信号。 这些噪声信号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整幅图像的不清晰,图象中的景物和背景的混乱。对于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由于噪声的引入,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识别率的下降。对图像噪声的消除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空间域滤波或频率域滤波。消除噪声的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噪声应该采用不同的除噪方法。主要的方法是:线性滤波、中值滤波、维纳滤波以及小波去噪等。 1.2 增强对比度 为了使人脸在图像中更为突出以便于下一步的特征提取,增强图像对比度是很有必要的。增强对比度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方图均衡化和“S ”形变换等方法。 “S ”形变换方法将灰度值处于某一范围(人脸特征范围)内的像素灰度分布差距拉开,从而保证了对比度的提高,但此方法降低了其他灰度值的对比度。而直方图均衡化则是将像素的灰度分布尽量展开在所有可能的灰度取值上,这样的方法同样能使得图像的对比度提高。 将彩色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是人脸识别方法中常见的处理过程,虽然转化过程丢失了一部分色彩信息,但是灰度图像拥有更小的存储空间和更快的计算速度。文献[1]给出了一种能够将RGB 色彩转换成灰度级且适于突出人脸区域对比度的转换模型:()5.0144.0587.0299.0,+?+?+?=b g r y x f ;其中f 代表灰度值,r ,g ,b 分别表示Red,Green,Blue 分量的值。 文献[2]通过将人脸彩色图像从RGB 色彩空间转换到RIQ 色彩空间,得到了更适于频谱分析的特征分量。

模式识别特征选择与提取

模式识别特征选择与提取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系 班级:信科11-1班,学号:08113545,姓名:褚钰博 联系方法(QQ或手机):390345438,e-mail:390345438@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12342219.html, 日期:2014 年06月10日 摘要 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维数约简,如人脸识别、图像检索等。而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是两种最常用的维数约简方法。特征选择是从某些事物中提取出本质性的功能、应用、优势等,而特征提取是对特征空间进行变换,将原始特征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中。 本文是对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 关键词:特征选择,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1.引言 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从样本中提取的特征,并将样本划分为相应的模式类别,获得好的分类性能。而分类方法与分类器设计,都是在d(变量统一用斜体)维特征空间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讨论的分类器设计问题是一个选择什么准则、使用什么方法,将已确定的d维特征空间划分成决策域的问题。对分类器设计方法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如何确定合适的特征空间是设计模式识别系统另一个十分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问题。如果所选用的特征空间能使同类物体分布具有紧致性,即各类样本能分布在该特征空间中彼此分割开的区域内,这就为分类器设计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不同类别的样本在该特征空间中混杂在一起,再好的设计方法也无法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特征空间如何设计的问题。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选择算法的思想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原始特征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新的低维空间时,获得的主成分是去了新的物理意义,难以理解,并且主成分是所有原始特征的线性组合。所以将主成分分析与特征选择相结合,设计多种相似性度量准则,通过找到与主成分相关的关键特征或者删除冗余、不相关以及没有意义的特征,将主成分又重新映射到原始空间,来理解成主成分的实际意义。 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高维特征选择将单个特征的Fisher准则与其他特征选择算法相结合,分层消除不相关特征与冗余特征。不相关特征滤波器按照每个特征的Fisher评价值进行特征排序,来去除噪音和不相关特征。通过对高维数据特征关联性的分析,冗余特征滤波器选用冗余度量方法和基于相关性的快速过滤器算法。分别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数据分类实验,验证其性能。

图像颜色特征提取原理

一、颜色特征 1 颜色空间 1.1 RGB 颜色空间 是一种根据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红、绿、蓝光做出锥状体细胞的敏感度描述的基础彩色模式,R、 G、B 分别为图像红、绿、蓝的亮度值,大小限定在 0~1 或者在 0~255。 1.2 HIS 颜色空间 是指颜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H表示色调,描述颜色的属性,如黄、红、绿,用角度 0~360度来表示;S 是饱和度,即纯色程度的量度,反映彩色的浓淡,如深红、浅红,大小限定在 0~1;I 是亮度,反映可见光对人眼刺激的程度,它表征彩色各波长的总能量,大小限定在 0~1。 1.3 HSV 颜色模型 HSV 颜色模型依据人类对于色泽、明暗和色调的直观感觉来定义颜色, 其中H (Hue)代表色度, S (Saturat i on)代表色饱和度,V (V alue)代表亮度, 该颜色系统比RGB 系统更接近于人们的经验和对彩色的感知,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已知RGB 颜色模型, 令M A X = max {R , G, B },M IN =m in{R , G,B }, 分别为RGB 颜色模型中R、 G、 B 三分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RGB 颜色模型到HSV 颜色模型的转换公式为: S =(M A X - M IN)/M A X H = 60*(G- B)/(M A X - M IN) R = M A X 120+ 60*(B – R)/(M A X - M IN) G= M A X 240+ 60*(R – G)/(M A X - M IN) B = M A X V = M A X 2 颜色特征提取算法 2.1 一般直方图法 颜色直方图是最基本的颜色特征表示方法,它反映的是图像中颜色的组成分布,即出现了哪些颜色以及各种颜色出现的概率。其函数表达式如下: H(k)= n k/N (k=0,1,…,L-1) (1) 其中,k 代表图像的特征取值,L 是特征可取值的个数,n k是图像中具有特征值为 k 的象素的个数,N 是图像象素的总数。由上式可见,颜色直方图所描述的是不同色彩在整幅图像中所占的比例,无法描述图像中的对象或物体,但是由于直方图相对于图像以观察轴为轴心的旋转以及幅度不大的平移和缩放等几何变换是不敏感的,而且对于图像质量的变化也不甚敏感,所以它特别适合描述那些难以进行自动分割的图像和不需要考虑物体空间位置的图像。 由于计算机本身固有的量化缺陷,这种直方图法忽略了颜色的相似性,人们对这种算法进行改进,产生了全局累加直方图法和局部累加直方图法。 2.2 全局累加直方图法 全局累加直方图是以颜色值作为横坐标,纵坐标为颜色累加出现的频数,因此图像的累加直方空间 H 定义为:

特征提取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df

特征提取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刘磊,2014080008 一、 人脸识别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的研究早已展开,Calton等早在1888年和1910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过两篇关于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提出检测人脸特征或是关键点的方法。自动人脸识别的研究论文最早出现在1965年Chan和Bledsoe在Panoramic Research Inc上发表的技术报告中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学者们一般将AFR的研究历史按照研究内容、技术方法等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4—1990年)。这一阶段人脸识别刚刚起步,还只是被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模式识别问题进行研究,所釆用的方法主要是比较人脸的几何结构。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没有很多,也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1991一1997年)。尽管第二阶段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却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高峰期,不仅涌现出大量重量级研究成果,而且出现了若干商业化运作的人脸识别系统。这一阶段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非常之快,所提出的算法在较理想图像采集条件下的中小规模正面人脸数据库上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性能。 第三阶段(1998—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变得非常热门,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和基金支持。由于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于光照、姿态等非理想采集条件,以及用户不配合造成的人脸变化等条件下的鲁棒性比较差。目前非理想成像条件下(尤其是光照和姿态)、对象不配合、大规模人脸数据库上的人脸识别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非线性建模方法、统计学习理论、基于Boosting的学习技术、基于3D模型的人脸建模与识别方法等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技术发展趋势。 二、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系统是提取人脸的相关特征信息,并根据这些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对人脸静态图像或动态视频流进行分析,提取出对识别有用的信息,从而进行身份认证,它是人类用来进行身份确认最直接、最自然、最友好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而且与其他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采集过程的非侵犯性、釆集的便捷性等优点,特别是使用者不会产生任何心理障碍,通过对人脸表情与姿态进行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 三、人脸识别的描述分类 1、人脸检测

(完整版)有特点的人脸教案

有特点的人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认识到人的脸型差异。了解人的脸型特点,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停五眼”。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中国话用笔墨的技法,进行人物画的个性表现。 3、情感目标:运用线条的表现方法,充分展现每个人有个性的造型表现力,从而喜欢上中国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以及人脸的基本特征。 难点:墨色的浓淡、有特点的人脸创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请大家观察图片说说他们都是谁? (说出图片中的人物的名字飞人范伟、姚明、赵本山、潘长江、李咏、成龙等) 2、请大家说说他们的脸部特征?(学生从脸形、眼、鼻、耳朵、头发等不同来进行区分)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阿Q、齐白石、观鱼图。(教材第4页)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4、你知道我们国家把头部概括成几个基本形吗?

(1)甲字型(2)申字型(3)由字型、(4)田字型(5)国字型(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且板书) 并请同学们说出周围的有特点的同学,从学生的熟悉之处入手,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5、教师演示(在学生中选模特) 教同学们观察、研究人物头部的基本形、动态、各部位的位置、比例及形象特征。 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各部位的位置,比例准确,形象特征鲜明“国”“申”“田”“由”“甲”等脸形的特点。 6、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脸部五官的比例,注意“三停五眼”对五官位置正视情况的定位 7、模仿一下我们人类可以模仿出那些表情。 8、人物绘画的步骤。 9、欣赏采用中国画的方法,描绘的人物形象。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7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幼儿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1)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易受他们生活经验的影响 (2)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容易混淆 (3)认识几何形体受摆放位置的影响。 8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要求: 小班: (1)使幼儿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到图形能叫出名称,按名称能找出图形(2)使幼儿不受几何形体的颜色,大小的影响,会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3)使幼儿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中班: (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 (2)不受形体的颜色,大小以及摆放位置的影响 (3)能运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合活动 9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方法: (1)从观察物体到逐步抽象出平面图形 (2)在操作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3)通过平面图形的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10教幼儿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适当的教具 (2)幼儿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让幼儿看,还应让亲自动手摸摸 (3)注意数与形适当结合 (4)着重通过直观使幼儿对图形特征形成表象,不要自编定义叫死记硬背。 11幼儿园常见的操作活动有以下几种: (1)拼合平面图形 (2)给平面图形涂色 (3)用平面图形拼成物体的形象 (4)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 (5)分割平面图形 (6)比较平面图形的形状 (7)数图案中各种平面图形的数量 12认识几何体的教学方法: (1)观察几何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和几何体 (3)自制几何体,巩固对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13等分的教学方法:(教幼儿二等分,四等分。) 第八章认识空间方位和时间的教学 1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定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 (2)周围物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 (3)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 2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参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签章)

目录 1 前言 (1) 2 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 (1) 2.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1) 2.2 基于特征脸的方法 (2) 2.3 局部特征分析LFA方法 (3) 2.4 基于弹性模型的方法 (4) 2.5 神经网络方法 (4) 2.6 其他方法 (5) 3 总结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 1前言 近年来,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包括图像、视频等)数据规模急剧膨胀。为了快速、准确地找到感兴趣的图像或视频,人们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简称CBIR)技术,研究让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类和检索的算法。CBIR涉及图像内容表示、相似性度量、高维索引技术等方面。[1]图像内容的表示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对图像内容的存取、访问和检索,MPEG-7提出了图像内容描述子的概念,例如颜色描述子、纹理描述子、形状描述子等。 图像颜色内容通常用颜色直方图来表示,纹理特征以纹理模式区分图像,形状特征用于包含特定形状对象的图像检索。颜色直方图(或称为颜色谱)因其简单、有效的性能而在大多数CBIR系统中得到应用,但是颜色直方图对纹理图像的检索效果不好。不同的纹理图像可能有非常相似的颜色直方图。 所谓图像纹理,它反映的是图像的一种局部结构化特征,具体表现为图像像素点某邻域内像素点灰度级或者颜色的某种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空间统计相关的,它由纹理基元和基元的排列两个要素构成。纹理分析方法有统计方法、结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2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 人脸识别本质上是三维塑性物体二维投影图像的匹配问题,它的困难体现在:(1)人脸塑性变形(如表情等)的不确定性;(2)人脸模式的多样性(如胡须、发型、眼镜、化妆等);(3)图像获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光照的强度、光源方向等)。识别人脸主要依靠人脸上的特征。也就是说依据那些在不同个体上存在的较大差异而对同一个人则比较稳定的度量。由于人脸变化复杂,因此特征表述和特征提取十分困难。 在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之前一般需要做几何归一化和灰度归一化。几何归一化是指根据人脸定位结果将图像中人脸变换到同一位置和同样大小,灰度归一化是指对图像进行光照补偿等处理,光照补偿能够一定程度地克服光照变化的影响而提高识别率。 2.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上的各种差异才使得世界上每个人脸干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以作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几何特征最早是用于人脸侧面轮廓的描述与识别,首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doc资料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 理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 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即: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和其他算法结合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2. 基于模板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特征脸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 3. 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有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等。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上的各种差异才使得世界上每个人脸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以做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几何特征最早是用于人脸侧面轮廓的描述与识别,首先根据侧面轮廓曲线确定若干显著点,并由这些显著点导出一组用于识别的特征度量如距离、角度等。Jia 等由正面灰度图中线附近的积分投影模拟侧面轮廓图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 采用几何特征进行正面人脸识别一般是通过提取人眼、口、鼻等重要特征点的位置和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几何形状作为分类特征,但

Roder对几何特征提取的精确性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结果不容乐观。 可变形模板法可以视为几何特征方法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设计一个参数可调的器官模型(即可变形模板),定义一个能量函数,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能量函数最小化,此时的模型参数即做为该器官的几何特征。 这种方法思想很好,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能量函数中各种代价的加权系数只能由经验确定,难以推广,二是能量函数优化过程十分耗时,难以实际应用。基于参数的人脸表示可以实现对人脸显著特征的一个高效描述,但它需要大量的前处理和精细的参数选择。同时,采用一般几何特征只描述了部件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关系,忽略了局部细微特征,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更适合于做粗分类,而且目前已有的特征点检测技术在精确率上还远不能满足要求,计算量也较大。 2. 局部特征分析方法(Local Face Analysis) 主元子空间的表示是紧凑的,特征维数大大降低,但它是非局部化的,其核函数的支集扩展在整个坐标空间中,同时它是非拓扑的,某个轴投影后临近的点与原图像空间中点的临近性没有任何关系,而局部性和拓扑性对模式分析和分割是理想的特性,似乎这更符合神经信息处理的机制,因此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表达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考虑,Atick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

3.2.3 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 侧视雷达图像在垂直飞行方向(y)的像点位置是以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见图3-27所示,称之为斜距投影。图像点的斜距算至地面距离为: (3-17) 飞行方向(x)则与推扫式扫描仪同。由于斜距投影的特性,产生以下几种图像的几何特点: 1、垂直飞行方向(y)的比例尺由小变大,见图3-28所示。地面上有A、B、C 三段距 图3-27斜距投影 离相等,投影至雷达图像上为a、b、c。由于c>b>a,因此。显然这是由于com的作用造成的。从图3-27中可知:地面上AB线段投影到影 像上为ab,比例尺为:(3-18) 弧线Aaˊ┴SB。假定:弧线近假为直线段,并且∠AaˊB也近似为直角。

则 变成通式(3-19) 考虑到实测的斜距是按比例尺缩小为影像,因此在侧视方向上的比例尺为: (3-20) 可见,°,cos,即趋于0°时比例尺大,而°,cos,即趋于90°时比例尺小。 2、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如图3-29所示,地物点AC之间的山坡在雷达 图3-28 侧视雷达影像的比例尺 图像上被压缩,在中心投影像片上是拉伸,CD之间的山坡出现的现象正好相反。地物点A和B在雷达图像上出现重影,在中心投影像片中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图3-29重影现象 3、高差产生的投影差亦与中心投影影像投影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量也不同。见图3-30所示。 投影差(3-21) 而(3-22)

图3-30投影差 由于 所以取(3-23) 当△h>0时,也大于0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投影差改正时用加法:

图像特征特点及其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图像特征特点及其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 2006-9-22 15:53:00 | By: 天若有情 ] 常用的图像特征有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空间关系特征。 一颜色特征 (一)特点:颜色特征是一种全局特征,描述了图像或图像区域所对应的景物的表面性质。一般颜色特征是基于像素点的特征,此时所有属于图像或图像区域的像素都有各自的贡献。由于颜色对图像或图像区域的方向、大小等变化不敏感,所以颜色特征不能很好地捕捉图像中对象的局部特征。另外,仅使用颜色特征查询时,如果数据库很大,常会将许多不需要的图像也检索出来。颜色直方图是最常用的表达颜色特征的方法,其优点是不受图像旋转和平移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借助归一化还可不受图像尺度变化的影响,基缺点是没有表达出颜色空间分布的信息。 (二)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1)颜色直方图 其优点在于:它能简单描述一幅图像中颜色的全局分布,即不同色彩在整幅图像中所占的比例,特别适用于描述那些难以自动分割的图像和不需要考虑物体空间位置的图像。其缺点在于:它无法描述图像中颜色的局部分布及每种色彩所处的空间位置,即无法描述图像中的某一具体的对象或物体。 最常用的颜色空间:RGB颜色空间、HSV颜色空间。 颜色直方图特征匹配方法:直方图相交法、距离法、中心距法、参考颜色表法、累加颜色直方图法。 (2)颜色集 颜色直方图法是一种全局颜色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无法区分局部颜色信息。颜色集是对颜色直方图的一种近似首先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化成视觉均衡的颜色空间(如HSV 空间),并将颜色空间量化成若干个柄。然后,用色彩自动分割技术将图像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用量化颜色空间的某个颜色分量来索引,从而将图像表达为一个二进制的颜色索引集。在图像匹配中,比较不同图像颜色集之间的距离和色彩区域的空间关系 (3)颜色矩 这种方法的数学基础在于:图像中任何的颜色分布均可以用它的矩来表示。此外,由于颜色分布信息主要集中在低阶矩中,因此,仅采用颜色的一阶矩(m ean)、二阶矩(variance)和三阶矩(skewness)就足以表达图像的颜色分布。(4)颜色聚合向量 其核心思想是:将属于直方图每一个柄的像素分成两部分,如果该柄内的某些像素所占据的连续区域的面积大于给定的阈值,则该区域内的像素作为聚合像素,否则作为非聚合像素。 (5)颜色相关图 二纹理特征 (一)特点:纹理特征也是一种全局特征,它也描述了图像或图像区域所对应景物的表面性质。但由于纹理只是一种物体表面的特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物体的本质属性,所以仅仅利用纹理特征是无法获得高层次图像内容的。与颜色特征不同,纹理特征不是基于像素点的特征,它需要在包含多个像素点的区域中进行统计计算。在模式匹配中,这种区域性的特征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不会由于局

指纹的特征提取与识别

指纹的特征提取与识别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身份认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存在的种种弊端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生物特征识别这个崭新的领域。而指纹识别技术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在众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现今,自动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公安、海关、银行、网络安全等需要进行身份识别和鉴定的领域。因此,进行指纹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技术,对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实现了指纹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指纹匹配等算法,并在指纹分割、指纹增强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指纹识别,指纹分割,指纹增强,特征点提取,指纹匹配

第1章绪论 1.1 指纹识别系统的结构 本文主要是对指纹识别系统中图像处理方面的相关算法进行研究,本文的指纹识别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指纹识别系统的基本结构 1.1.1指纹的预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指纹取像设备所获得的原始图像是一幅含有较多噪声的灰度图像,预处理的目的就是改善输入指纹图像的质量,增强脊和谷的对比度,将它变成一幅清晰的点线图,以便于进行特征提取。本文预处理过程主要步骤如下: 图1-2指纹预处理的基本结构 指纹分割是把指纹的背景区域从图像中分离出去,减少对指纹图像进行处理时的计算量;指纹增强的目的是对输入的噪音较多的灰度图像进行滤波,去除图像中的叉连、断点及模糊不清的部分,得到一幅较清晰的灰度图像;二值化就是把灰度指纹图像变成0-1取值的二值图像,这样就使图像的灰度层次由原来的256级(8-bits)降为2级(1-bits),从而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量。由于指纹的特征仅包含在纹线的形状结构中,所以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和识别精度,应该在不破坏图像连通性的情况下去掉多余的信息,也就是进行图像的细化。细化是指删除指纹纹线的边缘像素,使之只有一个像素宽度。细化时应保持纹线的连接性、方向性以及特征点位置不变,还应保持纹线的中心基本不变。 1.1.2特征提取 由于指纹通常是用按压的方式得到的,按压位置和方向的不同、手指的状况以及皮肤的形变等都会导致指纹图像不理想。因此,采集到的指纹灰度图像不宜直接用来匹配,

PCA用于人脸特征提取及Matlab实现

随机过程 PCA用于人脸识别附Matlab代码 于琦 2011/10/27 学号:2009011149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是近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综合多学科知识,且应用非常广泛。采用主元分析法(PCA)进行人脸识别的经典方法之一。本文利用Matlab在ORL人脸库上实现PCA初步人脸识别,包括图像特征提取、人脸重构与识别方法设计。讨论了用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简化特征向量求解,并详细阐述其在Matlab中的实现过程。结合ORL人脸库自身特点,通过对特征值和特征脸的分析进行合理取舍,提高了识别率。 【介绍】“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将有助于身份确认和身份查找等应用、促进众多学科的发展。” “目前,人脸识别的方法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基于特征脸(PCA)的人脸识别方法,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线段Hausdorff 距离(LHD) 的人脸识别方法支持向量机(SVM) 的人脸识别方法。其中给予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是传统方法,基于K-L 变换(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又叫特征脸方法、本征脸方法(Eigenface),最早由Turk 和Pentland 提出。它有均方误差最小,降维减少计算量,主分量特性稳定等优点。” “由于PCA较之于前几种方法相对简单,故本文对PCA算法进行研究并用Matlab 给出实现。”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模型(Model)及基本理论和方法(Basic Theory and Method),第三章方法(Method)及方法分析(Analysis of Method),第四章算法(Algorithm)及算法分析(Analysis of Algorithm),第五章数值结果及讨论(Discussion),第六章结论(Conclusion)。 第二章模型及基本理论和方法 采用PCA对原始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降维、相关性去除、概率估计。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去除原始数据相关性 从统计学上讲,E{[X ? E(X )][Y ? E(Y)]} 称为随机变量X 与Y协方差,记为 ,称为随机变量X 与Y的相关系数。若ρ≠0,则X 与 Cov(X,Y)。ρ= Cov(X,Y) () Y是相关的;若ρ=0,则X 与Y是不相关的。 命题 1 对于矩阵A来说,如果A A T是一个对角阵,那么A中的向量是非相关的。由PCA 处理的人脸库数据的非相关性可以从两点进行说明。 (1)基底的非相关性 特征空间基U=[u1,u2,?,u r?1]是非相关的,即U U T= I 。 (2)投影系数的非相关性 由SVD 可知A={?,?2,?,?M}=UΛV T, 其中φi = x i–m x , m x是均值脸。根

超全的最新的人脸识别特征点定位方法

1.2 人脸特征点定位方法综述 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人脸特征点定位的方法[3],依据定位所需要的基本信息的类型,人脸特征点定位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类:(1)灰度信息的方法;(2)先验规则的方法;(3)几何形状的方法;(4)统计模型的方法;(5)小波的方法;(6)3D 方法。 1.2.1 基于灰度信息的方法 几何投影法:几何投影方法是利用人脸特征灰度与其他部分的差异,先统计出不同方向上的灰度值和,根据和的变化找出特定的变化点,然后利用投影灰度值基于统计的方法将不同方向上的变化点位置相结合,找到人脸特征点的位置。投影的方法计算量较低,但当姿态变化较大或者背景较复杂时容易失效。 谷分析:图像中亮度比周围像点暗的区域就称作谷,通过亮度比较的方法,就可以对人脸的各个关键部位如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相对较暗的区域进行定位。虽然其受光照影响比较大,但考虑到计算量低的优势也在定位方法中常见。 1.2.1 先验规则的方法 根据人脸特征的一般特点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则就称作基于先验规则的方法。人脸图像有一些明显的基本特征,比如人脸的长度比例,满足“三庭五眼” ,脸部区域的双眼、鼻子和嘴巴等脸部特征处的亮度一般低于其周边区域;两眼间的对称以及眼睛与鼻子的三角分布规律,都是人脸识别的重要根据。此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复杂的人脸结构的正确定位,于是该方法一般只用于粗定位,精定位还要结合其他的方法来实现。 镶嵌图法:我们可以用一组相同大小的方格去划分图像,每个方格的灰度取格中各像素灰度的均值,根据一定的规则确定哪些可能是人脸的方格区域,将确定的可能存在人脸的方格的变长减半,重新构建镶嵌图,重复第一步的工作,找到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特征所在的位置,然后对这两次得到的脸部区域二值化,利用边缘检测最终精确定位各个特征的位置。

人脸特征的定位和提取

人脸特征的定位和提取 摘要:综述了人脸识别的现状。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根据人脸图象的灰度特性用投影图和特征描述相匹配的算法初步确定了人脸各部分的位置。然后利用投影法和模板匹配法准确地确定了瞳孔的位置及其它面部特征。实验表明该方法准确率高,运行速度快。关键词:特征定位特征提取类间方差判断分析法模板匹配 人脸识别的研究近几年受到普遍重视,它与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等同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范畴。在公安(犯罪识别等)、安全验证系统、医学、视频会议、交通量控制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虽然人类能毫不费力地识别出人脸及表情,但人脸的自动机器识别却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最早它和指纹识别一道作为识别罪犯身份的手段。但人脸的结构比指纹要复杂得多,并且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人脸表情的多样性、成象过程的光照、图像的尺寸、旋转及姿势的变化等。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拍摄得到的人脸图像也可能不同。所以至今人脸识别尚未能取得象指纹识别那样令人满意的结果。还没有通用成熟的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出现。1 人脸识别的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人脸识别的输入图象通常有正面、倾斜和侧面三种,由于实际情况的要求,对人脸正面模式的研究最多,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Bertillon、Allen 和 Parke 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的面部特征。这一阶段工作的特点是识别过程全部依赖于操作人员。第二阶段是人机交互识别阶段。代表有Goldstion、Harmon 和Lesk。他们用几何特征参数来表示人脸正面图象。采用21维特征矢量表示人脸特征,并设计了基于特征表示法的识别系统。第三个阶段是向实用化发展的自动识别阶段。随着高速度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人脸模式的识别方法有了较大改进。目前国内外研究用于人脸识别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根据人脸表征方式的不同,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识别方法和基于连接机制的识别方法。 (1)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正面图象识别方法,将人脸用一组几何特征矢量表示,用模式识别中层次聚类的思想设计分类器达到识别的目的。这要求选取的几何特征矢量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消除时间跨度和光照的影响。几何特征矢量是以人脸器官的形状和几何关系为基础的特征矢量,Govindaraju等首先利用模板技术成功地检测出报刊图片的人脸轮廓,Huang 和Chen 利用动态模板技术检测出人脸的各种面部特征。(2)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正面自动识别方法,将人脸用代数特征矢量来表示。代数特征是由Hong等首先提出的,由图象本身的灰度分布确定的,它描述了图象的内在信息,它是通过对图象灰度进行各种代数变换和矩阵分解提取出的。杨静宇等对代数特征的提取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这种方法将人脸看作一个二维的灰度变化的模板,从整体上捕捉和描述人脸的特征,所运用的主要是一些标准的数理统计的技巧,运算比较复杂。(3)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正面自动识别方法,将人脸直接用灰度图(二维矩阵)表征,利用了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及分类能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保存了人脸图象的材质信息和形状信息,同时避免了较为复杂的特征提取工作。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识别准确率低,过程复杂。本文从构造实际应用系统的角度,采用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具体过程是先根据人脸图象的灰度特性用投影图和特征描述相匹配的方法确定人脸各部分的位置。然后利用投影法和模板匹配方法定位了瞳孔的位置,较准确的提取出眼睛的特征。2 算法描述特征选取应保证最有代表性、信息量大、冗余量小,而且要求在一定的干扰下,也能保持一定的不变性和适应性。基于这种要求,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融合本文的实验,将眉眼距、眼鼻距、眼嘴巴距、嘴巴下巴距、两内眦距、鼻孔距、嘴巴长度、眼睛处的脸颊宽度、鼻子处的脸颊宽度及嘴巴处的脸颊宽度作为人脸识别的主要特征,并且将这10个特征分别与瞳孔距之比形成的特征矢量存入数据库中。对这些特征矢量作矢量归一化处理后,可以有效的避免头部偏转引起的偏差。2.1 预处理与特征定位实验采用400×600×8bit的灰度图

实验一 图像统计特征及图像几何变换

实验一图像统计特征及图像几何变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语言中图像数据与信息的读取方法; 2)掌握图像的基本类型,了解常用图像格式及类型之间的转换; 3)掌握图像的典型统计特征计算方法; 4)掌握在MATLAB中绘制灰度直方图的方法; 5)掌握图像典型几何变换的计算方法; 6)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常用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使用。 7)通过编程,上机调试程序,进一步增强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 BMP图像及JPG图像的编码格式 1) BMP格式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能够被多种Windows应用程序所支持,并被广泛应用。这种格式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乎不进行压缩,由此导致了它与生俱生来的缺点——占用磁盘空间过大。它有这样一些特点:只能存放一幅图像;只能存储四种图像数据:单色、16色、256色、真彩色;图像数据有压缩或不压缩两种处理方式;调色板的数据存储结构较为特殊,其存储格式不是固定的,而是与文件头的某些具体参数密切相关。 BMP图像文件的文件结构可分为三部分:表头、调色板和图像数据。表头固定54字节,只有真彩色BMP图像文件内没有调色板数据,其余不超过256种颜色的图像文件都必须设定调色板信息。调色板是包含不同颜色的颜色表,每一种颜色以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组合来表示,图像每一像素对应一个数字,而该数字对应调色板中一种颜色,如某像素值为1,表示给颜色为调色板的编号为1的颜色。调色板的单元个数等于图像的颜色数。真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值直接用RGB三个字节来表示颜色,不需要调色板。所谓16色或256色,只是表示该幅图像最多只能有16种颜色或256种颜色。 2) JPEG格式与JPEG2000格式:JPEG格式是常见的一种图像格式,由联合图像专家小组开发。它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获取得极高的压缩率的同时能展现十分丰富生动的图像,可用最少的磁盘空间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JPEG格式具有调节图像质量的功能,允许用不同的压缩比例对这种文件压缩,比如可以把1.37MB的BMP位图文件压缩至20.3KB。实际使用中,需

图像特征提取及识别过程

摘要 纹理特征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线索,是图像中普遍存在而又难以描述的特征。纹理分类与分割是图像处理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研究领域,纹理特征提取作为纹理分类与分割的首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层出不穷。 本文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纹理特征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对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类,最后重点研究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纹理提取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取图像纹理特征来对图像进行描述,通过特征值来对图像进行识别。 灰度共生矩阵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像纹理特征描述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利用了图像中像素相对位置的空间信息更加准确地描述图像的纹理,本文就是利用图像灰度共生矩阵的这一特性,从该矩阵中提取相应的统计参量作为纹理特征来实现对图像的识别。 关键字: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提取,图像识别

ABSTRACT Textur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visual clues in images , it is widespread but cannot easy to be described . Texture classification and segmentation is a enduring popular research field in image processing area. Texture feature extrac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due to its priority to texture classification and image segmentation. all sorts of textur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has been emerged in endlessly.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we review the textur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extur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ts classification . Finally ,based on gray symbiotic matrix image problem extraction methods,we research how to effectively extract image texture feature described b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 value to image recognition.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image texture description method.This method's advantage is: it can use the image pixels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more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texture image.This paper use the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of the properties to extract statistics from the matrix corresponding as texture feature parameters to realize image recognition. KEY WORDS: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texture feature extraction, image recogni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