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轨道交通重要资料

轨道交通重要资料

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者列车以及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第二章

1、单轨交通:分为跨坐式和悬挂式两种,前者是跨在轨道梁上行走,其重心位于轨道梁上方,后者车辆

悬挂于轨道梁下面,其重心处于轨道梁下方。

2、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车辆进行运用管理、停放及维修保养的场所,按其功能分为检修车

辆段(简称车辆段)和运用停车场(简称停车场)。

车辆段的布局形式:车辆段一般可布置成贯通式或尽端式,还可以分为多层式与平面式。

3、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

设备限界为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等移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锁需要的限界。

建筑限界是指在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物的最小横断面所形成的有效内轮廓线基础上,再考虑其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为满足固定设备和管线安装的需要而必须的限界。

4、岛式站台的优缺点:建筑费用大;站台延长困难;需设中间站厅,结构复杂。管理上比较集中方便,乘客中途折返比较方便。站台利用率高,可以分散人流。在上下行列车不同时到达时,可互相调节,但同时到达时容易交错混乱甚至乘错方向。

侧式站台的优缺点:建筑费用省,延长站台容易,可不设中间站厅,结构简单(如3号线石龙路站、1号线老上海南站等)。工作人员增加,管理不便,旅客中途折返不便。两站台利用率低,但上下行人流不交叉,不致乘错车,对客流不能调节。

*隧道施工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性

7、信号系统的作用:确保行车安全,提高线路通过能力。

通信系统的作用:构成地铁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运输集中统一指挥、实现行车调度自动化、实现列车运行自动化、提高运输效率

8、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及其作用

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定位/测速、安全列车间隔控制、列车速度和方向的监督防护、轨道终点、工作区域和折返作业的防护等

列车自动操纵(ATO):列车在区间运行的自动控制及调整,控制列车按运行图规定的区间走行时分行车,在正线车站、折返站和试车线自动实现列车的精确停车控制,在ATP系统的允许下向列车和屏蔽门控制系统发送开闭车门和屏蔽门的命令等。

列车自动监控(ATS):自动显示列车车次、位置和信号设备工作状态,列车运行图编制及管理,自动调整运行计划,列车运行模拟仿真,车辆维修周期管理,运行数据统计、管理及制表等。

第三章

2、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在平面上进行相互连接或交叉的设备,统称为道岔。

道岔的号数:两股道中心线夹角的余切值。

第四章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背景研究;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主要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2)线网构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合理规模、线网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3)实施规划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可操作性的关键,主要研究内容是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具体包括:车辆段及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及主要换乘点方案、建设顺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线网构架的两种方法:

1)面、点、线要素层次分析法

①面的分析即整体形态控制,拟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②点的分析即线网服务对象的甄选、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分析;③线的分析即交通走廊分析、线网内各线路可能的路径分析。

具体过程:①方案构思;②归纳提炼;③方案预选;④预选方案分析与交通测试;⑤调整补充预选方案,并选出候选方案;⑥推荐最终方案。

2)“以规划目标、原则、功能层次划分为前导,以枢纽为纲、线路为目进行编组”的方法

第五章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汁的不同阶段,需要开展三次需求分析与预测工作: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阶段——主要进行全网客流估算,重点分析线网总体规模和各线路的需求规模量级。2)线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线路具体情况,研究提出线路各运营期限的客流预测结果,重点要确定与相关工程建设规模有关的预测结果。(拟建线路分年度预测)3)线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阶段——研究各站点客流详细规划,重点分析车站内部功能布局和整体规模,包括客流组织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需求预测一般采用以“四阶段”预测方法为主的思路,将经典的“四阶段”规划模型简化为三个阶段,即出行生成预测、出行分布预测和多种运输方式综合网络条件下的交通分配。将原“四阶段”预测方法中的方式分担预测与交通分配模型合并考虑。

第六章

4、最优站间距:

1) 如果平均出行距离增大,则最优站间距将增大2) 如果加速度或减速度增大,则最优站间距将缩短;

3) 如果稳定速度提高,则最优站间距增大;4) 如果到、离站速度增加,最优站间距将增加;5) 如果停站时间减少,最优站间距将减小。

5、联络线的作用

1)车辆跨线运营;2)调转运营车辆;3)运营车辆送修;4)向新建线运送物料;5)线路之间车辆救援。

联络线:连接两条独立运行正线之间的线路。正线:载客列车运营的贯通线路。

* 联络线的布置形式:双线联络线、单线联络线、渡线联络线

联络线的最大数量:1)各线直通方案2)交点互联方案

联络线的最小数量:1)最小树方案2)单环方案3)多环方案

在3-4条线路组成的网络中可按树形结构设置联络线;在5—9条线路组成的网络中可按单环方案考虑设置联络线;在10条以上线路组成的网络中,应在单环方案设置联络线的基础上核算最远迂回路径能否满足停运期间内完成调车作业,如不能应该增加联络线,使之构成捷径满足上述要求。

* 联络线的设计方法:

主通道增长法,基本思路:以通往车辆基地线路为主要通道,在与其他线路的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二级通道,二级通道线路与其他线路的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三级通道,依此类推连接全网。

建设成本优化法,基本思路:以联络线建设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建设方案。

第七章

1、线路方向及路由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线路的作用(2)客流分布与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分布状况(4)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5)城市经济实力。

2、特大型客流集散点:产生上下车3万人次/小时或20万人次/日及以上客流量的地点

7、节能纵坡:地下铁道车站设在线路纵剖面的最高处,车站两端为下坡,称为节能纵坡

第八章

1、我国地铁系统车站通过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来确定,超高峰小时流量一般取高峰小时流量的1.2—1.4倍。

3、根据换乘车站的平面位置,将换乘车站形式分为:“一”字形换乘、“L”形换乘、“T”形换乘、“十”字形换乘、“工”字形换乘。

第九章

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指集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同交通方式、具有必要服务功能和控制设备,为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以及公共交通内部转换提供场所的综合性市政设施。是城市客运枢纽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功能:“换乘、停车、集散、引导”,核心的功能在于换乘。

3、枢纽规划设计的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化的原则、发展的原则、环保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

简答题(包括上面打星号的)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一: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委托项目法人代行政府控制的职能。

二:采用多元投资体制,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商业化运作。

三:交钥匙工程,即由工程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融资、设计咨询、施工及运营。

*根据乘客换乘的客流组织方式,将车站换乘方式分为:

站台直接换乘(换乘线路最短、无换乘高度损失、换乘方便)、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自己找)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的线网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放射形线网特点:方向可达性较好,符合一般城市由中心向边缘地区减少的特点

2、设置环线的线网特点: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强中心区与边缘的联系

3、棋盘式线网特点:平行线路多,相互交叉次数少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平面设计时,一般计算步骤有哪些?

1、以城市道路红线或建筑物坐标为控制点,首先确定线路任意点的坐标和沿线路走向的直线方位角,以此作为计算的基础

2、交点坐标的计算

3、曲线要素的计算

4、里程计算

5、关键点坐标及距离计算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商业设施的主要设置方式及其特点?

1、集中设置特点:商业设施规模较大、对枢纽周边的城市客流吸引力大、枢纽的交通功能与商业功能相互独立

2、分散设置特点:可为今后交通枢纽的调整提供可能性、能够调整交通枢纽的空间形式,调整乘客空间感受、促进交通功能的发挥

*车辆检修制式:一种是厂修、段修分修制;另一种是厂修、段修合修制。

分修制优点:是实行专业化作业,星城规模效益,有利于提高修车质量。缺点是在工程建设起始阶段须同时修建车辆大修厂和车辆段,由于形式有一定规模的轨道交通线网需要经过几十年时间,因此大修厂在修建完成后相当时间内,因系统规模小,大修厂任务量不足,投资效益难以发挥。

合修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另外因车辆做大修所用的大部分机械设备与车辆架修所用的机械设备基本相同,将厂修与段修合并可以减小机械设备的重复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