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的应用许建中

近年来,中药灌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给药方式,使药物经过直肠的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既防止了

胃酸及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又避免了肝脏的滤过作用。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采用灌肠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治疗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为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吴锡信[1]对30例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采用低蛋白饮食、对症等治疗,观察组16例除采用低蛋白饮食及对症治疗外,加用复方大黄灌肠液治疗,

灌肠液由大黄、淮山药各40g,茯苓、桂枝各30g,牡蛎、黄精、蒲公英各20g,五加皮15g,丹参10g组成,上药加水400~700m l, 煎25min,使成200~300ml的药液,每次用100~200ml(37℃~38℃),睡前保留灌肠, 每日2次,每次30~

90min,两次间隔60~90min,4周为1疗程。与对照组比较,复方大黄灌肠治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婴幼儿迁延性腹泻

朱士达等[2]报道,将7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27例) ,治疗组以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方药组成:大黄、附子、黄连、木香、阿胶(烊化)、地榆各10g,上药加水煎至150ml,每晚先排空大便,保留灌肠4~6小时,1个月为1 疗程,休息1周后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1~2疗程后复查;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口服,脾胃虚弱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虚湿热下注型予白头翁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脾肾阳虚型予四神丸加减,同时加服复方苯乙哌啶,疗程同上。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23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照组近期治愈4例,显效7例,好转10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张香云[3]报道用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方由藿香5g,广木香、鸡内金、粉葛根、肉豆蔻、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炮姜各6g,黄连3g组成;若呕吐加蔻仁、苏梗各3 g;腹痛加白芍、乌梅各6g;下利清谷者加干姜、熟附片各3g;腹泻后期可加诃子、粟壳以涩肠止泻,每日2剂,煎取药液60ml,待温后灌肠,每日2次,灌肠液保留0.5~1小时,结果:60 例中显效4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

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肿块

王嘉梅等[4]拟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方由败酱草30g,鱼腥草20 g,蒲公英、当归各15g,香附、红花各12g,连翘、鸡内金各10g,桂枝6g组成,加水煎保留灌

肠,每次灌入150ml,保留1小时以上,治疗35例,治愈2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

钱平[5C024,方由丹参12g,三棱、莪术、穿山甲、香附、云苓各10g, 牡蛎15g,丹皮、赤芍各12g,红藤20g,甘草3g组成,水煎内服;再以红藤30g,银花、败酱草各15g,三棱、莪术、黄柏、桃仁各10g,路路通12g,浓煎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治疗盆腔肿块100例,1个月为1疗程,1~3个疗程痊愈43例,有效率为96%,肿块消失最短时间为26 天,最长69天,平均治疗52天。

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

沈玲姝等[6]报道,采用中药灌肠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肾功能不全15例,药用赤芍、当归、皂角刺、附子、生大黄、六月雪、蒲公英煎取药汁,冷却至37℃后进行灌肠,保留30min,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且治疗前关节疼痛、恶心、腰酸乏力、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

治疗肛窦炎

沈耀明[7]报道采用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60例,方由黄连30g,黄柏50g,大黄30g组成,水煎3次,浓缩至500ml,每日睡前保留灌肠50ml,1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60例全部获愈,其中1疗程痊愈38例,2疗程痊愈22例,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均未复发。

治疗产后尿潴留

杨春然等[8]报道,用中药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方由枳实15g,厚朴12g,生大黄20 g(后下)组成,上药煎取150~

2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每次间隔4~6小时,每次保留30~40min ;大便干者加芒硝20g,冲入煎好的药液中。灌肠后,即刻排便排尿者3例,半小时内排便排尿者10例,2小时内排便排尿者4例。

配合治疗急性脑出血

张文学[9]报道运用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68例,中药内服方为:羚羊角粉3g(冲),钩藤20g,菊花、玄参各15g,川贝9g,水蛭6g,桃仁、菖蒲各12g,当归24g,每日1剂水煎服, 神昏不能服者鼻饲灌入,痰盛者加胆星9g,天竺黄12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9g,竹茹1 5g ;大便干结加大黄9g。中药灌肠方由大黄9g(后下),厚朴、枳实、黄芩各12g,芒硝、川贝各9g,钩藤15g组成,加水煎15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1次,治疗5~10天。对照组56 例采用西药综合治疗。经1~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22例,显效27例,好转10例,

无效5例, 死亡4例;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13例,无效13例,死亡7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和。

结语

中药灌肠在临床上不仅适用于需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

病患者,以解决久服中药,味苦伤胃的问题,而且适用于急症病人,对于一些口服中药有困难者,如呕吐患者,儿童等,提供

了一个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给药途径。但是,目前中药灌肠在临床上应用多为根据医师的经验而确定,对于这一剂型还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研究,灌肠量的多少、保留时间的长短、灌肠管插入的深度、有效成分分子的大小及其亲水、亲油对吸收的影响、灌肠液的渗透压、pH值、促进吸收剂的加入等因素对直肠吸收的影响等,都是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相信随着对中药灌肠的深入研究,此疗法必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医疗上并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26500

参考文献

[1]吴锡信.复方大黄灌肠液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新中医,1994(6):24

[2]朱士达.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附76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1997(3):116

[3]张香云.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60例.四川中医,1997(4):42

[4]王嘉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国医论

坛,1995(5):39

[5]钱平.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治疗盆腔肿块100例.湖南中医杂志,1995(1):34

[6]沈玲姝.中药灌肠对血尿酸(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6(6):268

[7]沈耀明.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60例.河南中医,1998(1):107

[8]杨春然.中药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18例.河北中

医,1997(2):30

[9]张文学.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68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4):35

(收稿日期1998-09-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