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球表面形态时导学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球表面形态时导学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球表面形态时导学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球表面形态时导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

⒈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⒉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⒊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⒋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

【学习重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学习难点】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先学】

阅读教材P36正文部分,完成以有关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的表格1。

表1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38-40正文部分,图2-14 背斜构造和发育在背斜上的谷地示意、图2-15 向斜构造和发育在向斜上的山地示意、《地图册》P18 地质构造地貌、断层示意,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地质构造

1.褶皱

演示:将6本练习本整齐的放在一起,向中间挤压,练习本将会发生的变化。

图1

回答:

⑴褶皱的成因是:

⑵完成表格2:

表2

结论:背斜成、向斜成

但是在野外,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结合图2,完成课本39页的活动。

图2

总结: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

背斜成谷的原因:

向斜成山的原因:

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

2.断层

⑴结合图3思考断层的成因:

图3 地垒和地堑⑵完成表格3:

表3

活动二: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的帮助。

想一想:找水、找油气我们应该分别在哪种地质构造中寻找?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

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2.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

A.地垒和地堑 B.背斜和向斜 C.地堑和背斜 D.断层和节理

3.下列词语中,从地质作用观点看正确的是( )

①稳如泰山②坚如磐石③沧海桑田④水滴石穿

4.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 )

A.地堑成山 B.向斜成山 C.地垒成山 D.背斜成山

图4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4

5.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 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 位于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6.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二、综合题

7.图5为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5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条断层,B处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生长、消亡),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___。(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____________处。(填字母)

(4)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_____________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得运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得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得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得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得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得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与速度等,分析各自得特点及产生得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得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得昼夜长短状况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得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得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得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得价值观。 教学重点1、自转与公转得特征、黄赤交角得产生及其引起得太阳直射点移动。 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得计算、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 3、带范围与天文四季得划分。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太阳日得概念,时差得计算。 2、黄赤交角得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得影响、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得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得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影: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光球 耀斑色球 太阳风日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并依次投影展示如下: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太阳光球上得暗黑得 斑点 它得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她 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得主要标 志;活动周期为11年 光球 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得 突然增大、增亮得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 能量造成得 耀斑爆发就是太阳活 动最激烈得显示 色球 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认识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纬网含义和作用。 2、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网的使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疑问: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如果在地球以上粘贴一个“气门芯”标记,能确定出气门芯的位置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用经纬网定位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经纬网? (2)经纬网有何用途? (3)给出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位置: 40°N120°E、 25°S90°W、 72°N20°W、 55°S120°E (4)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纽约、伦敦、悉尼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肥城某中学李明同学想分别邀请巴西、法国和美国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经度16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能聚会在一起吗? 【教师精讲点拨】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错。 【探究结论】不会聚会在一起。可能会有(40°N,160°E)、(40°N,160°W)、(40°S,160°E)、(40°S,160°W)四个地点。 学习任务(二)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1、自主学习:自己制作小地球仪,要求 (1)在小乒乓球画出:南北两极、赤道,并且每隔30°画一条经线和纬线。 (2)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3)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 在南北两极点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作一个支架。 2、小组交流:在小组间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教师精讲点拨】注意各纬线之间的平行、经线之间的匀称。地球仪的倾斜角度。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 【想一想】假如一架飞机从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为什么? 2、【是真是假】家住的小民,一天接到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民的爸爸电话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以及经纬网的使用。1. 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依

湘教版高中必修1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之“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程标准有两条,表述为: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教材只着重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先讲述了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的运动特点。之后教材再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两段教材,堪称是姊妹篇。这种分述,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并有助于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运动特征进行比较。 本节教材内容在组织和表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相同知识点的衔接。初中地理课已经学过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但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地理的这部分知识比初中地理有了进一步深化,体现在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接近实际,并注重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2.注意用图来说明问题。教材中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3.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以及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 地球公转这节教材主要包含上述两条课程标准。 在学习地球公转本节知识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归纳等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还使用列表比较、课堂检测等方法,以实现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准确掌握。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公转”,通过本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并且在初中阶段也学过地球公转方面的知识,因此,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学起本节课不会太陌生,应该比较流畅。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材分析】 《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湘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 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 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1.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地球的运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1.3 地球的运动(一)运动形式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 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 球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具设计]:模型、地球仪 [讲授过程]: 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宇宙,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即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提出上中天的概念):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长一点?(P17图1-3-3) 由此可见,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运动周期),而太阳日只是一种视运动的周期。 题:今天晚上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恒星日的长度,故:8:56:4) 速度(用一幅地球的从北极上空向下看的俯视图): a.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据自转周期,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即15°/小时。 b.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 [问题]:P点经过多长时间转到Q点的位置? (考虑南北极点的位置) 题二:图中加上两条经线~~给定两条经线的经度,西 经50和西经70度,后都改成东经)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一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从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周期: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速度: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b.线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大 远日点(7月初)较小 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这两种成分的叠加。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 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 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忆。

讲授新课: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 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 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故事,讨论,谈看法。 思考,回答、分析 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 面的;目的二是进一 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 现,需要多方考证, 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 探索精神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 别(平面、立体) 思考、回答 交流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 球,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 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 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分组讨论、达成意 见,各小组代表发言 举例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联系,拓展学生 的思维。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 力的培养,并学会描 述相关事物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地球的运动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 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 4 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2.1认识地球 一、单选题(共9题;共24分) 1.9月1日,句容市某中学举行开学仪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月1日,地球运行到右图轨道中的位置是() A. A—B之间 B. B—C之 间 C. C—D之 间 D. D—A之间 (2)这一天关于句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句容昼长夜 短 B. 句容寒冷干燥 C. 恰逢句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 句容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2.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纬线长度都相 等 B.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 条 D.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3.如图所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 行 B.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 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 等 D. 纬线 指示南北方向 5.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 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度不同 B. 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 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 我们无锡的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6.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条纬线的长度是相等的 B. 各纬线相互平行 C. 纬线指示南北方 向 D. 纬线的形状都为半圆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据此读图,并完成以下问题。 (1)当天地球公转到图中的()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全景透析】 一、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 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 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 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③直射点A 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 的 纬度之和等于90o;如当太阳直射在20oS 时, 切点B 的纬度为70o′N 或70oS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

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误区警示 (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 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E 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主线构架】 【热点难点全析】 【基础突破】 一.图示地球自转速度 二.图示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三.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及其判断方法 定义 太阳光照射地表时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组成 晨线(即日出线)和昏线(即日落线) 特点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介于66°34′和90°之间 指示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18时;晨昏线上的纬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图与认识地球练习题

地图与认识地球习题 一、选择题(3′×15) 1、下列地图属于社会经济地图的是( ) A.地形图B.人口分布图 C.气候图 D.河流图 2、在地图上,指向标指示的方向是() A.正东B.正西 C.正南 D.正北 3、图上l厘米代表实地距离l00千米,用数字比例尺表示是( ) A.1:10 000 000 B.1:100 C.1:1 000 000 D.1:100 000 4、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潍坊市地图 D.山东省地图 5、下列关于图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的指向标即图例 B.图例是图名 C.图例是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D.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6、地球的形状是( ) A.平面B.正圆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D.圆柱体 7、在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的纬度是 A.90°NB.23.5°S C.0°D.66.5°N 8、中纬度是指() A.0°~30° B.23.5°~66.5° C.30°~60° D.60°~90° 9、表示东经的代号是() A.EB.W C.N D.S 10、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长度相等,指示东西方向 B.经线互相平行,指示南北方向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11、A地的地理坐标是(12°N,121°W),B地的地理坐标是(15°S,121°W),A、B两地与赤道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相等 B.A地距赤道近 C.B地距赤道近?D.A地距赤道远

某地某日出现了一种灾害性天气——龙卷风,平时善于观察的刘路路同学将龙卷风始发地A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标示。据此回答12题。 12、龙卷风始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9°N,112°E B.29°N,112°W C.29°S,112°E D.29°S, 112°W 13、划分成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 ) A.0o和180o经线圈?B.东经20o和西经160o经线圈 C.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圈? D.任何一个经线圈 14、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0°W, 40°N B.15°W, 40°N C.30°W ,29 °N D.170°W, 40°S 15、地球上某点的经纬度为30°W、20°N,下列有关其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二、综合题(5小题,共55分) 16、读某村平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注意指向标)面对此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是: 上:下: 左: 右: (2)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从往流。 (3)一辆汽车从村庄向小河方向驶过公路桥,其行驶方向应是: 先从向再从向。 (3)A、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40000,则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1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运动》电子版课文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电子 版课文湘教版必修1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周期和时间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还是小于360°?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结果又会如何? 2.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称为恒星日。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并根据已学的知识,以太阳日为标准,计算一个恒星日约有多少小时多少分,将结果填入下表。 图1-11 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

3.实际上,每一个太阳日或恒星日也不是等长的。讨论以下问题:计量时间的精确方法还有哪些?采用精确时间尺度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1.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完成下表的计算。 2.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运动,对许多自然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 二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 三是地球自转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动手演示昼夜更替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 时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 1. 恒星日、太阳日的概念,时差的计算。 2. 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 表内容。 投影:

里子 八\、J 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 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 周期为11年 光球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 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 的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 最激烈的显示 色球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投影: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表格空白内容。 师投影表格,巡视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情况,并板书课题及表格内容。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 生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方向转动。 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 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吗? 生阅读教材,完成Pw活动内容。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课件显示: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 通过演示, )所用的时间就是

最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教案.doc

《认识地球》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4、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6、知道经纬网含义和作用。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本14~~ 19 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的形状 _______ 。 2、了解地球的基本数据: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在图 2~~ 6 地球仪上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两极。 4、纬线的概念:纬线指示方向,所有纬线长度(相等、不等)最 长的纬线 是,长千米,纬线是(圆、半圆)? 5、纬度,划分南北纬的界线是南纬用字 母表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7、经线的概念。经线指示方向,经线 是(圆、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不等)

8、什么是经度,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 是。东经度 用字母表示,东经度用字母表示。 9、划分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 10、人们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 为 高纬度地区。 二、共同探究 1、完成连线题 经线约6 371千米 纬线约4万千米 赤道周长约5.1亿平方 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A 地球表面积 B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 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 3、如果某人沿着任何一条纬线走,方向不变,能否回到原地?如果沿着任何一条经线走,不改变方向,是否又能回到原出发点? 4、如果想建一座房子使它的窗户四面朝北,这座房子应建在什么地方? 三、阅读课本19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经纬网?。

湘教版地球的运动的教案.docx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 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 4 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2_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1

《认识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2)运用地球仪,能说出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掌握中低高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 (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经度、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1.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和特点等学习内容; 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 读图、小组探究、列表比较、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地球卫星图片:地球,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人类对“球”形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

多媒体展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 师:古代是怎样看待天地关系的?(生答) 明确:“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而“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多媒体展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生读图回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 师:地球卫星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 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主观猜测——环球航行——精确测量)提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形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提问:我们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呢?(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阅读材料,并回答) 明确: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提问:地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生答) 明确: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所以说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地球是个巨大的星球,要掌握它的详细情况将会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的图片 指导找出下列地理事物: 地轴、南极、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完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专项练习.docx

《认识地球》专项练习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 A. 本初子午线 B. 180 度经线 C. 赤道( 0 度纬线) D. 西经 20 度经线 一、填空题5.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1.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表面积约为亿 A. 地球仪上经线有 360 条 B.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 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 C.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D. 纬线长度都相等 2.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也叫 0°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 90°,分别用字母和表示。0°经线又叫,向东向西各有 180°,分别用字母和表示。 3._____ 既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与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纬度范围: 0° --30°为纬度区; 30° --60°为纬度区; 60° --90°为纬度区。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经线 形状 (除外) 长度 指示方向 条数无数条 7.球体上的网格叫。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 个地点的位置。 二、选择题 1.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 正圆形球体 B. 纺锤形球状 C. 不规则球体 D. 规则球体 3.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下列哪个大洋() ..6.本初子午线是 () A. 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 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 D. 南北两半球的分界线 7.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经线和 180 °经线 B. 20° E, 160 °W C. 0°经线和 0°纬线 D. 20° W, 160 °E 8.人们规定划分东西两半球界线的理由是() A.此经线圈大部分都通过陆地 B.此经线圈大部分都通过海洋 C.此经线圈大部分通过荒芜人烟的岛屿 D.此经线圈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9.下列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C. 所与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 纬度 30°~ 60°称为低纬度10.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能够帮助我们() A. 预测某地天气 B. 寻找各种矿藏 C. 确定某地位置方向 D.测量地形高度11.地球上的 0°经线和 0°纬线相比()A. 正好相等 B. 0°纬线是 0°经线的两倍 C. 0°纬线较长 D. 0°经线较长 1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 持不变,那么() A. 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 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3.下列能正确的表示唯一的点的位置的是:() A.20 °, 160° B.0°, 90° C.0 °, 180° D.2 0°, 20°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球知识点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认识地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 表示。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 度;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经线(经度之和为180°),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8、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9、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10、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五个热量带和昼夜长短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1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2、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课后练习 1.地图的种类很多,有目的的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下面对地图的选择合理的是 A.在公园游览景点,选择看交通图 B.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参考导游图 C.1月了解发生在海地地震,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D.了解某地气候特点,应查地形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