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学院 2010级胡沁

【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而产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把握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关键词:情感渗透情感共鸣净化心灵

引言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而产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把握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发挥教师主体主导作用,实施“情感渗透”

韵律引领,在情境创设中实施审美教育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而韵律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体验音乐的出发点,是学生感悟音乐的突破口。?情感渗透?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而音乐情境的创设则是实现?以情动情?的首要因素。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

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再以学生自己家乡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讲述党的致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

创设情境,主要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精神,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记得我10年参加?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时,施咏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喜欢唱歌、喜欢听流行歌曲,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确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我又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知道这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因素造成的。大多数老师也只是用?死?方法把课本上的歌曲教给他们,却忽略了对他们兴趣的培养。

通过学习,我豁然开朗了,原来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告诉孩子们,他们平时所喜欢听的一些流行歌曲其实都源于我们各地区的民歌。如:高枫所演唱的《大中国》其实就是引用的西北民歌《满江红》,以及花儿乐队所演唱的《鹊桥汇》几乎高潮部分照抄了我们安徽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我想如果教师这样去告诉学生原来我们的民族音乐有这么大的魅力,他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流行歌曲都来源于民歌,这样就不会扼杀孩子们学习音乐课的兴趣了。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但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的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还不够,我们可以在亲身经历生活中感知音乐造型;或是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更能在生活情境中表达音乐思想。

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几个可爱的孩子非常端正的站了起来。他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更是真挚:?因为这是每个礼拜一在操场升国旗放的曲子!?为什么升国旗时要放这首曲子呢?歌曲中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夺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形。而后他又以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的呼唤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借鉴了这位老师的方法。在上六年级《游击队歌》这一课时,由于歌曲的创作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学生无法理解作品内涵,唱起来歌来好像群小和尚念经,歌声空洞而又苍白。于是,我先让学生静心聆听一首悲愤低沉的课外歌曲《松花江上》,并简单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又出示了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请全班深情朗诵。?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朗诵完毕,教室一片寂静,同学们似乎都在思索。这时,我再次弹起了《游击队歌》,此时此刻,同学们的歌声仿佛是波涛汹涌的江水,教室的空气中弥漫着愤怒、反抗、激昂的情绪和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通过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课堂产生一种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高涨、积极的情绪中感受美、体验美。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特点,激发情感共鸣

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利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因此,以音乐艺术为媒介的音乐教育最具有情感性特征。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情感为核心,从而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以情感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呢?

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的速记?。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诉说着情感。音乐教学仅仅完成音乐的知识结构分析,而不努力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师需要用较高的审美素质去接受、分析、透视作品,这样才能把学生引领进情感的天地,去把握音乐内在的情感脉搏。

在二年级《小乌鸦爱妈妈》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从题目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歌曲所描绘的是小乌鸦怎样爱妈妈的,应如何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并能抓住学生的心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真挚的爱呢?在了解了歌曲思想内容之后,我对这首歌进行了更细致生动的处理,并赋予了作品新的情节,并且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把同学们带到音乐当中。?大象妈妈要过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给大象

妈妈祝贺生日,可是小乌鸦却迟迟没有来,她去哪了呢?小鸡说:‘我刚刚看到小乌鸦急急忙忙飞回家去了。’(接着示范唱第一段:路边开满小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小乌鸦家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时小鸟飞来了对大家说。(示范唱第二段:他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小动物们被小乌鸦的故事感动了,并告诉了大象妈妈,大象妈妈激动地说。(示范唱第三段: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他养育大。)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演唱同时,我又将这首歌曲分角色从音色、速度上进行了处理,使音乐情感更加丰富,这样一个生动精致的小音乐短剧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从始至终,孩子都被故事及作品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有的同学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可见,深入挖掘并解读音乐作品,会对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情感也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活动,在良好的心境下,人的思维,联想活跃,创造活动易于完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发挥和运用音乐长于抒情激情的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记得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描绘了侗族地区的儿童在节日里欢乐歌舞的情景。在教学中,我通过欢快的曲调练习及带有独特衬词的歌曲演唱,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欢快的情感,从而激起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在老师的启发组织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课前从家里找来了各种能发出声响的物品,易拉罐装上黄沙代沙球,酒瓶装上水代替铃铛,另外课堂上还提供了木鱼、铃鼓、响板、三角铁、双响筒等小乐器,在课堂上他们用这些小乐器创作敲击出各种节奏音型,为歌曲的演唱、舞蹈配伴奏。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欢笑,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演唱,融入了表演,真实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儿童欢度节日的欢乐情感。

如果有了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反之,对音乐不感兴趣,只是被迫的、被动的进行音乐学习,那就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形成一种对音乐学习的厌倦心理。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育和教学中运用音乐故事,音乐童话常能

取得说教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音乐情感教育的目标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而善变的韵律互动,创设音乐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音乐特级教师陈蓓蕾说过这么一句话:?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语言功底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而范唱则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高昂的、悲愤的、欢快的、优美的、幽默的情绪是音乐作品中常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歌声把这些不同的音乐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借助老师的范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传递情感的方式。教师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范奏,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西风的话》时,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条,代表微风、大风、狂风,接着开始了深情并茂的范唱,让学生细细聆听、体会,老师的歌声好象一阵什么风吹来呢?学生在教师轻柔、动听的歌声中体会到微风徐徐而来般的音乐情绪。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构建?未成曲调先有情?式的教学模式。

三、把握音乐教学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欣赏课越来越体现出在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重要作用。欣赏课的重点是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对道德的感悟。因此,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曲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能进入课堂。要使音乐课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美、想像美、体验美、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情感教育并非音乐教育独有,德育也是

一种情感教育。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是艺术化的,是音乐审美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也应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

总之,音乐课堂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美的情感。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牢牢把握好这条纽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做到心中有音乐,心中有学生,为学生们插上音乐梦想的翅膀,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参考文献

[1]张丹.音乐情绪与情感问题浅析[J].探索.2008(8)

[2]张进.音乐与情感——通读《论音乐的美》[J].科技信息.2007(11)

[3]宣艳秋.音乐与情感[J].沈阳教育学院报.2003(1)

[4] 王懿颖.音乐教育的情感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09(178)

[5]杨丽梅.柯达依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记得我接新初一的学生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及为他们服务的态度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之余,师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是中国人》、《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申奥成功的时刻,全国上下人民欢呼雀跃,欢声笑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6-01-22T11:12:03.8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刘玲张金梅 [导读]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职业高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职业高中251700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地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总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阿付 一、活动目标: 1、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2、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古诗中接受教育。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三、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可4—8人一组)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归类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出主持人。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主持人: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首先,大家欢迎第一、二、三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有关热爱祖国、家乡、劳动人民方面的古诗名句。 (1)第一组展示: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最新-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精品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曹科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高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47932【文章标识码】【文章编号】1326-3587201901-0024-01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 在本文中我所说的主要是音乐学习能力。 什么是学习能力呢?所谓学习能力指的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领会和掌握学习材料,使掌握知识简单化、快速化的活动方式。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 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 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 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 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高中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高中音乐教学 九五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认识是不确切或不明确的。他们通常把学生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归咎于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音乐,认为欣赏音乐只是感性体验的事,中学生年龄段不适宜讲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应突出直观性。他们讲述音乐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高中生为何就该在音乐科学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 二、如何看待审美的主观性 俗话说,趣味无争辩。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 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这一切似乎告诉了我们,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审美个性的存在,这丝毫没错。问题在于,如果音乐欣赏中根本不存在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唯个人对个别音乐作品的体验为是,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岂非在浪费时间? 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并不是一种清晰可辨的物体,也不像理论文章中的概念、范畴那样具有逻辑的严格规定性,它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一项教学任务——情感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呢?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教学富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是英语教学的先导。 ①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情感教育,一些老师就搞成了刻意的去寻求“情感点”,效果是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强调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或一个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②谈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播更能影响学生。记得在原来的教材中,初三年级Have a good time 这部分的教学中,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它的民族、人口、名胜、景观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专门上网找到了海瑞、东山岭、万泉河、海南的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图片,让我们那些几乎没有去过海南的学生大开了眼界,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可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给学生拓展更高层次的认识着眼点,我找来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学生不经意间,很自然的,我的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宾语从句也再次呈现。 再者,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话题都隐含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每节课上,随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其实,情感教育的内容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会令那些情商越来越低的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堂表演过后有更深的情感体会。因为情感因素除了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③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就是寓教于乐。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到“学中乐”的情感转化体验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这学期我们学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许多男孩子对科幻很着迷的,我让他们下去查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思想情感寓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受到完美的艺术教育。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就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情感、激发情感的特点,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音乐老师该如何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朗诵歌词,从歌词中受到情感启发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赞扬妈妈的歌曲《好妈妈》时,我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致使学生对赞颂妈妈的音乐作品动情,从而乐意去听去学。我从与学生对话开始,给他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后来,我无意间发现,在唱歌时他们很认真,那一张张稚嫩而又淳朴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母爱浸润着的幸福,看来他们是真的沉浸在这种情感的海洋里了。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从旋律中体验情感 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唱歌教学中,可先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分析旋律,体验情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当优美的旋律自然地流淌到他们心底时,他们的笑脸上浮现的是投入,是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 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

高中音乐教学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2863022.html, 高中音乐教学方式 作者:陈静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最新教育部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审美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用全新的音乐教育方式引导高中生主动接受音乐,提高和完善高中生的精神、情感面貌,培养高素质、性格自由开朗为目的教学。这也是提高我国高中教学质量、弘扬、传承我国文化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216-01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这是高中音乐教学指的目的和方向。高中音乐教育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课程,高中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审美为目的,通过音乐老师们的教育引导去塑造德智体美健全的高素质学生的艺术课程。 1.领会课程理念,把握学科特点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切实把握学科特点,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 1.1遵循音乐艺术感知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通过音响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这种特征决定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教学,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引导学生从聆听、感受音乐入手,让他们充分体验音乐的美,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逐步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1.2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 音乐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等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也是音乐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重视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艺术实践活动中;要发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重庆三峡师范学校王革琼 作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最关键的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的仪表、语言、语气、音调的抑、扬、顿、挫,做到“说的比唱的好听”。教师亲切而又热情洋溢的话语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唤起师生情感共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我所任班级中,有一个班曾经绝大部分同学不喜欢上音乐课。记得上他们班第一节课,当我走进教室,用热情洋溢的话语自我介绍后,我从一部分同学的眼睛里看到了对音乐课的不喜欢,还有对我这个新任音乐教师的一种满不在乎,另有两名同学居然连头都不肯抬一下而倒在课桌上做出睡觉状……。

早闻他们班级班风、学风差,很多任课老师提起上他们班的课都喊“头疼”。心存困惑之余,我问他们: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只有很少的声音回答我:喜欢……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接着有同学大声说:“我们班是全校最差的班”“我们纪律最差”“成绩最差”“音乐不是我们的主课,我们不想学”“我们没有音乐细胞”……这下教室里可热闹起来了。面对这种场景,我还是用平静而热情的话语对他们说:“在我眼里,你们不差!你们很活跃很开朗,音乐课堂中就希望同学们能跟着老师互动,一起唱唱、跳跳、说说、笑笑、动动、闹闹。我已经感觉到今后的音乐课堂一定是一个充满欢笑、充满和谐、充满温馨的音乐课堂。相信你们一定会在我的课堂中表现很好的。为何不喜欢音乐呢?连动物、植物都能听懂音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更何况是你们这些可爱的学生呢!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愿意跟着我学习这门课程,我一定会让你们找到真正的快乐,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不仅让你们学到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兴趣,还会让你们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激发你们对各种知识的欲望!跟我来吧!同学们,我会成为你们最好的朋友的!好啦,姑且不去讨论这个话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音乐美要依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教师用好课堂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联想。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配音诗、配音画时,可以—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勇猛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通过音乐内在魅力,催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美丽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情操。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同,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就是音乐特殊的魅力所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敌最前线;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摘要: 音乐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在不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培养奋 发图强、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充分的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长期的对学生进 行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之志。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音乐教学、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 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 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一、在作品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中激发爱国情怀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投注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在歌曲中抒发真挚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歌曲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就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立场和 感情,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着重介绍某些歌曲 的时代背景,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收集了聂耳的生平故事、《义勇军进 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前后后的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等,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的深远意义、影响,使学生既认真学唱这首歌,又在爱国情感的体验中增强民族自 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情景创设和氛围营造中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表达意义,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性和情感陶冶性。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说诵、歌唱、弹奏、欣赏、 表演的“综合语言”及利用插图、投影等的“图画音乐”去渲染情景,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深 刻地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如让学生欣赏《苏武牧羊》时,通过 看投影片体会“雪地”“苦忍”“渴”“饥”的情景,从而感受歌曲缓慢、深沉、压抑、愤懑的感情色彩。边看投影片边指导学生了解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用平衡、深沉的呼吸唱这首歌,抒发 苏武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的熏陶。 三、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中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使学生认识祖国多元灿烂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如在教学我 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筝”时,让学生了解“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 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接着让学生 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的慢板舒缓缠绵,快板急骤有序,学生深深陶 醉于乐曲所创造的意境当中。在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时,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其演 奏特点,同时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乐曲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 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四、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为此,爱国主义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20200607105057)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曾一度称为“唱歌”课,且现 在“唱歌”教学的份量在音乐课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突 出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日本音乐教育家 高萩保治先生所指出的“歌唱是人类的本能,歌唱是人类最 自然的行为之一。歌喉是人人随身携带、最方便的‘乐器’,歌唱是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最恰当的手段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学学音乐课程中会如此强调“唱歌”教学的原因 所在。在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是音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而高中阶段《歌唱》属音乐课程中单独开设的教学模块,那 两者之间的学习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首先,从名称 来看,“唱歌”和“歌唱”的主体学习内容是歌曲的演唱, 但“唱歌”重在演唱歌曲,而“歌唱”的内涵更广,应该包 括与“歌”和“唱”相关的诸多内容,如,歌曲的学习,演 唱技巧的提高以及歌唱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等等。其次,高 中阶段的《歌唱》教学目标定位更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义 务教育阶段安排“唱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 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高中阶段的《歌唱》模块学习旨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并使学 生对“歌唱”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歌曲演 唱、表现、排练、赏析等的综合能力。再次,高中阶段《歌

唱》教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学习的时间也更集中。义务教 育阶段基本上以齐唱、合唱歌曲的学习为主,并将歌曲学习 与音乐教学其他领域相结合。高中《歌唱》模块涉及到各种 演唱形式的学习与实践,并且是歌曲演唱与歌曲赏析相结合 进行学习,学习时间集中于一到两个学期。最后,高中阶段 《歌唱》模块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 段基本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歌唱学习,是全员参与的唱歌 学习;高中阶段是选修课程,是一部分对“唱歌”有兴趣, 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更主动,以互 动或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 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 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任何教学措施都是为着实现 某种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 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整个教学的开展。如 果将《课标》中对《唱歌》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化,笔 者认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如下几 种与“歌唱”相关的能力。一是歌曲鉴赏能力,能对歌曲创 作的艺术品位和歌曲表演者演唱水平进行正肯的评价;了解歌曲表现的各种形式和各种演唱方法及其表现特点;熟悉一些经典的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能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二是歌曲表现能力,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9-05-09T11:53:28.5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作者:周津帆 [导读] 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周津帆(四川省南充市南部中学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203-01 高中教学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三年的高中教学都是为最后的高考做准备。虽开设了音乐课,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音乐教学的最好效果,尤其应该重视创新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各方面思想认识模糊 我国高中教学任务繁重,高考是高中三年学习的最终目的,虽然音乐课也是必修课之一,但却不在升学考试科目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许多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要打破应试教育框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期望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另一种是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不一,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 2.教学设施落后 许多高级中学都能意识到开设音乐艺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并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设了音乐课,但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措施,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3.学生审美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外、家庭、社会娱乐场所接触到了不同类型、多种多样的音乐,而高中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教材政治说教色彩过分浓重,艺术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 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对策 1.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对各类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音乐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挖掘本土教材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特色。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音乐文化,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 3.积极改善教学方法 要进一步完善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推动高中音乐课程的发展,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断地推动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真正的促进高中音乐教学的长期发展。高中音乐教师要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教学工具,通过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客观条件上为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中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工具,为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材搜集和课堂讲授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种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对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网络音乐资源的运用,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课前准备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要在做到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好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与日俱增。高中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对他们实现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发展。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也能够为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4.分析音乐元素,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者往往是通过音乐来向听者传达自己的某些情感,因此,作品中的某些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之处,往往是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正确分析、把握、强调音乐元素在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迸发出强烈的情感火花。如,在教授国歌时,笔者就紧紧抓住关键乐句,巧妙设问: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深深思考,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理解到当时中国人民那种愤怒的、为国担忧的、期望抗战的强烈感情。之后,继续深入,从歌曲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歌曲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感情的?”最后,指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爱国热情。 5.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成果展示是探究式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成果,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老师,对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同学们要充分给予肯定。对表现好的学生赞扬,让他们树立好榜样。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多与他人交流、反思总结。为他们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导向指路。 尽管高中音乐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也有来自学校的,也与特定的教学对象相关。但是随着社会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