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课程要点及题型

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课程要点及题型

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课程要点及题型
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课程要点及题型

(注:紫色为选择题型,蓝色为简答题,红色为分析题。★为必须掌握内容)

命题视角一: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主要考察的是常识性的概念、定义。

例如:面试中的“晕轮效应”表现为()。

(A)所有的考官都向应聘者问类似的问题(B)考官没有将有关应聘者的信息整合起来

(C)考官在面试时想到了应聘者的心理测试分数(D)考官仅基于某方面的特性来判断应聘者的整体素质

参考答案:D

命题视角二:考察一些相近(并列)的概念,内涵差别不十分明显,其外延也不易区别,容易“张冠李戴”的词与句等等。例如:分工很细的作业单位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这样的工作设计措施属于()。

(A)工作丰富化(B)工作满负荷(C)横向扩大工作(D)纵向扩大工作

参考答案:C命题视角三:考察对基本技术(流程)的一般程序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逐级淘汰的情况下,成本收益率较高的招聘流程是()。

(A)履历审核—专业知识测验—心理测试—结构化面试

(B)履历审核—心理测试—专业知识测验—结构化面试

(C)履历审核—专业知识测验—结构化面试—心理测试

(D)履历审核—结构化面试—专业知识测验—心理测试

参考答案:A

命题视角四:考察考生对基本技术(流程)适用情境的掌握程度。

例如:与角色扮演法相比,模拟训练法更侧重于()。

(A)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B)角色行为能力的培训

(C)操作技能的培训(D)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

参考答案:C

多选

命题视角一:考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考察对基本概念的外延的理解。

例如:培训的配套激励制度主要包括()。

(A)岗位任职资格制度(B)业绩考核制度(C)岗位晋升制度(D)收入分配制度(E)培训服务制度

参考答案:ABCD

命题视角二: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类属关系的掌握程度。包含于一个命题中的并列从属项。多见于一些并列的“性质”、“方法”等。

例如:在核算企业工资总额中,不应该包括的项目有()

(A)加班加点津贴(B)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C)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

(D)聘用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E)离、退休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参考答案:CDE

命题视角三:考察对解决情境性问题的多种方法的掌握和选择能力。

例如: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可用方法有()。

(A)鼓励员工提前退休(B)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C)合并或精简某些臃肿的机构

(D)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E)制定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人在接受培训

参考答案:ACDE

命题视角四:考察对基本技术(流程)的多项作用的优劣势分析能力。

例如:与其他调查方式相比较,抽样调查具有的优势是()。

(A)具有较高的科学性(B)能提高资料的时效性(C)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D)能推断出比较准确的全面资料(E)收集到的资料更完整、更系统

参考答案:ABCD

改错:

命题视角一:考察对规范性法律、法规条款的识记、理解和判断技能。

例如:星云公司(甲方)和员工张云(乙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内容,请指出以下协议中缺少哪些法定条款:

一、乙方的职务为内部网络维护工程师,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网数据规划和建设;负责内部网的安全和维护。

二、乙方的正常工作时间为每日为8小时。

三、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要求乙方加班时,乙方除不可抗拒的原因,应予配合。

四、乙方需遵守《员工手册》中规定的各项劳动纪律。

五、甲方应按月支付乙方报酬,乙方的工资待遇为20**元/月。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章后于20**年8月1日起生效。

七、本合同为长期合同,甲、乙双方若不特别声明,本合同持续有效。

八、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同意以劳动局为第一审理机关。

命题视角一:考察对规范性法律、法规条款的识记、理解和判断技能。

答案要点:

1、长期劳动合同应明确合同期限;

2、应列出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3、应列出社会保险项目;

4、应列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5、应列出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命题视角二:考察对流程、技术标准和规则要求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

例如:以下是某公司设置的一些业绩考核指标,请指出不符合量化标准的指标,并予以修改。

1、及时收回货款

2、有效地使用时间

3、产品A一季度的销售量达到13000件

4、每两周更新一次市场数据

5、节约部门的开支

6、把部门的办公用品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下

7、扩大市场占有率

8、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命题视角二:考察对流程、技术标准和规则要求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

答案要点:

1、“及时收回货款”,“及时”不明确,改为“发货后__天内收回全部货款”。

2、“有效地使用时间”,“有效”不明确,改为“将A流程时间缩短___个工作日”。

3、“节约部门的开支”,“节约”不明确,改为:“把部门的预算减少____%”。

4、“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扩大”不明确,改为“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___%。

5、“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准确性”不明确,改为“数据的准确率达到%以上”。

简答:

例如:甲和乙是你的两个能力很强的下属,由于互不服气,经常给对方在工作上制造麻烦,对本部门的其他员工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他们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人对完成部门的年度业绩目标都非常重要。

作为他们的直接上司,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每项2分,最高分10分)

(1)多方了解两人产生矛盾的原因,对症下药。

(2)是非鲜明,在下属面前不偏袒、不迁就任何一方,保持态度的一致性。

(3)通过大家在一起的沟通,使他们双方懂得顾全大局对于组织和个人的益处。

(4)明确两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职权范围,尽量缩小双方可能产生矛盾的地方。

(5)创造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情境,奖励双方的合作行为,批评任何一方的不合作行为。

(6)开展利于培养团队精神的培训,如团队建设等。

(7)使他们成为利益的相关者。

(8)发动其他员工建立本部门良好的合作气氛,对不合作行为形成压力。

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论是招聘、岗位评价、还是绩效考核中的行为评价,都会涉及到评分的准确性问题。

请简要说明:怎样才能避免评分误差?

答案要点:

1)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

2)评价后能及时反馈,讲明对被评价者职业发展的意义,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

3)选择合适的评价人,尽量避免与被评价者有竞争或亲友关系的员工参与评价。

4)对评分方法进行讲解,说明评分的重点在于被评价者的相对位置。

5)要注意避免评分中的误差,如顺序效应,光环效应,从众影响等等。

P292-292,老安出的那个题

某高新技术企业按业务的分类,成立了三个针对不同产品的事业部,各事业部下设销售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和研发团队。各部门的业务收入和成本都是独立核算的,但需要平摊后勤部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所产生的成本。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34人,其中三个事业部104人,后勤部门30人,高层领导4人。由于成立时间不到三年,客户资源还不够稳定,所承接的业务量波动较大。因此,在工作任务繁忙时有些员工,尤其是研发和技术人员,会抱怨压力过大,各事业部经理也会抱怨合格人手太少,招聘来的人不能立即适应项目的工作需要;但在工作任务相对清淡的时期,经理们又会抱怨本部门的人力成本太高,导致利润率下降。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绘制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图。(2)该公司在人员供需状况上遇到了什么问题?请为该公司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问题分析和建议(25分)

①该公司主要面对的是人员供求平衡的问题,存在人员紧缺(供不应求)和人员冗余(供大于求)两种不同情况。(3分)

②从总体上说首先要掌握人员供求关系在时间上变化的大致规律,在时间上要提前为供需变化做准备。(2分)

③应对人员紧缺时采取的措施(每条2分,最多不超过12分)

1.修改招聘的标准,增加某些岗位全面适应的要求。

2.制定临时人员雇佣计划,但这些人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熟悉公司的开发流程,能尽快进入角色。

3.平时加强跨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4.将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相互作为对方的人才储备库,平时在培训上要注意两类职位的相互替补性,能临时适应对方的工作要求。

5.短缺情况不严重时可用加班的方式来处理,但要制定延长工时增加报酬的方式。

6.改进项目管理方法。从管理机制的角度来提高效率。

7.将项目外包,在外寻求合作伙伴。

④应对人员冗余时采取的措施(每条2分,最多不超过8分)

1.改进人员评估方法,永久性辞退能力差、工作表现差的员工。

2.控制公司的相对规模,其他服务后勤部门的编制过于冗余,增加了管理成本,可考虑服务性外包或合并精简这些部门人员。

3.在业务相对清淡的时期,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4.在业务相对清淡的时期,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适当降低工资水平。

5.在业务相对清淡的时期,采用多个员工分担一个或几个人的工作任务,减少员工的工作量,降低工资成本。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P1

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设计的含义: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产物,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它要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组织理论的发展:

1.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

2.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3.现代组织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它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效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的分类: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核心内容)

组织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及各原则的基本含义:

1、任务与目标原则: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2、专业分工与协调的原则:整体性破坏的弥补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IT的影响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与关系: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前者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后者被称为狭义的、小组织理论

2.前者包括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后者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3.二者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讲,前者包括后者。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步,注意分析内外环境):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组织结构。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

2.根据所选的组织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不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

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

以关系为中心:出现在特别大的企业或项目中

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广义:包括狭义的内容,还有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福利计划;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其它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绩效管理计划)

狭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掌握两者差别,易出多选)P24

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内部环境:1、行业特征2、发展战略3、企业文化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定量预测方法:

转换比率法:要求会计算(42页)

定员定额法:1、工作定额法2、岗位定员法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4、劳动效率法5、比例定员法

企业人员供给包含内、外供给,预测类型也分为: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内部预测供给的方法:P64

●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三个原理:1、惯性原理2、相关性原理3、相似原理(P38)

定性预测方法:1、经验预测法2、描述法3、德尔菲法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图1-8 P26-27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项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型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给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项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P69-70(了解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可能出多选)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2)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地下;(3)人力资源供小于求,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根据企业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实现平衡。

一、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很少存在,即使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会在层次、结构上发生不平衡。

二、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避免短缺现象,应对措施有:

1、将符合条件且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

2、高技术人员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如企业内部无法满足,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3、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短期应急措施。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

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最有效方法是科学激励机制、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从而提高生产率、减少人力资源需求。

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解决方法有:

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2、合并、关闭某些臃肿机构;

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其竞争力;

5、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解决临时性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

6、多个员工分担以前一个或少数人完成的工作,按工作任务完成量计发工资--定量核薪;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

顾客需求劳动力

生产培训员工移

旷工政府小时变

退休与安全福利

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

2、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

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5、追加培训的需求

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

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

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

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组织结构模式*

可能出现图表题,要看低级教程中的几种组织结构模式

1.直线制: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缺点:

缺乏专业化分工;对管理者素质要求高;无助于管理者解决重大问题。

2.直线职能制:

优点: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效率较高

缺点:在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和协调将变得非常困难;高层管理人员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3.事业部制:

优点:权力下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实现高度专业化;责任和权力明确

缺点: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4.矩阵制

优点:将企业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沟通和解决问题;组建方便;能够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缺点: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1.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1)矩阵制和事业部制相结合

2)考虑三维因素:产品、地区、职能参谋

3)按地区将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统一起来

2.模拟分权组织结构:

1)内部模拟独立核算

2)赋予更大的自主权

3)内部多个单位、管理特点不同、生产的连续性很强注:了解各组织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要能够画出组织结构图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一)、组织结构诊断

1、组织结构调查:A工作岗位B组织体系图C管理业务流程图

2、组织结构分析

3、组织决策分析:A决策影响的时间。B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C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D决策的性质

4、组织关系分析

(二)、实施结构变革

1、变革前的征兆:A业绩下降B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C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多。

2、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阻力:

反对变革的主要原因:(简答)

1 改革冲击他们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技能, 担心变革会失去工作安全感

2 一部门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 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保证变革的顺利进行,应事先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

●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

●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建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权限,规范部门和员工的行为。

(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了解“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之间的关系:

事业部制: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它使每一个自治单位既能了解自己的任务,又能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一个企业规模很大且产品种类复杂或者分布区域很广时,采用此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需设置的分支机构,管理费用较多。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拟分权制是事业部制的一种延续。

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将其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当一个大型的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面有紧密联系时,这种结构比较适用,但其明确性不强,实际工作中也不易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针对旧组织架构组建新的组织架构的程序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原理

2、工作差异原理

3、人岗匹配原理: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人与人;岗与岗图。(2-1 人岗匹配图)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

1、选拔性测评:强调区分功能;刚性强;强调客观性;具有灵活性;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2、开发性测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对测评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

3、论断性测评:测评内容精细或全面广泛;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性测评:概括性,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掌握五项原则的含义和优缺点

1、客观测评与主管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具体内容看书 P76 选择题)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当量量化(权重)

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1、品德测评:FRC品德测评法;问卷法。投射技术测评法(其特点a.目的具有隐蔽性b.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c.反应的自由性)

2、知识测评: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3、能力测评: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力、学习能力

测评的实施阶段:是核心

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测评结果处理的4种常用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面试的类型: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3、根据面试的进程,面试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

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面试可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

面试的发展趋势:1、形式丰富多样2、结构面试成为主流3、提问的弹性化4、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

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的测评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的测评起着“标尺”作用。素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或者把它投影到测评标准体系中,才能表现它的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1.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2.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3.标记:所谓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

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测评标准体系设计为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

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

员工的素质,可以概括为结构性要素、行为性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个方面。

2.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1)测评内容(2)测评目标(3)测评指标

关系: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

★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面试的准备阶段

1.制定面试指南;

2.准备面试问题;

3.评估方式确定;

4.培训面试考官。

(二)、面试的实施阶段

1.关系建立;这个段一般提出的问题是封闭性的

2.导入阶段;这个段一般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

3.核心阶段;这个段一般提出的问题是行为性的

4.确认阶段;这个段一般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

5 结束阶段。这个段一般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行为性的

(三)、面试的总结阶段

1.综合面试结果

2.面试结果的反馈

3.面试结果的存档

(四)、面试的评价阶段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1. 面试目的不明确

2. 面试标准不具体

3. 面试缺乏系统性

4. 面试问题不合理

5. 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

★面试的实施技巧:

1. 充分准备

2. 灵活提问

3. 多听少说

4. 善于提取要点

5. 进行阶段性总结

6. 排除各种干扰

7. 不要带有个人偏见8. 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 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

1. 背景性问题

2. 知识性问题

3. 思维性问题

4. 经验性问题

5. 情境性问题

6. 压力性问题

7. 行为性问题

★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

1. 实质: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 2)、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 3)、探测行为样本(多选)

2. 假设:1)、行为具有连续性2)、说与做是两码事

3. 要素:(STAR原则,下面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1)、情境2)、目标3)、行动4)、结果;(多选)

★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

1. 构建模型

2. 设计面试提纲

3. 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

4. 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面试信度和效度

5. 面试及评分

6. 决策

★评价中心含义:当代人力资源中识别有才能的管理者的最有效的工具。简单说,就是把受评人置于一系列模拟的工作情景中,由专业的考评人员对其各项能力进行考察或预测,了解其是否胜任该项工作岗位的要求的测量和评定方法,开创此技术先河的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主要作用:选拔员工;培训诊断;员工技能发展。

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的类型:

1. 开放式问题

2. 两难式问题

3. 排序选择型问题

4. 资源争夺型题目(主要能考察被评价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与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灵敏性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5. 实际操作型题目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通常,被评人通过讨论得到一个全体成员一致认为的用于问题解决的决策方案,评价者通过被评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人的领导能力、人际沟通技巧、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能力。一般情况下,无领导小组讨论都要进行录像,然后评价人员根据录像内容进行评分。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

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可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

无情境性讨论一般针对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进行;情境性讨论一般把应聘者放在某个假设的情境中来进行。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不定角色的讨论是指小组中的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可以自由地就所讨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定角色的小组讨论中,应聘者分别被赋予一个固定的角色。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具有生协的人际互动效应

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3.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4.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

5.测评效率高

(二)缺点

1.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

2.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

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

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设计招聘方案系列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系统性 2.标准性 3.有效性 4.普遍性

教育计划的设计原则:只用记住并列项

1.适应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 4.创新性原则

★教学计划的内容:记住并列项

1、教学目标

2、课程设置

3、教学形式

4、教学环节

5、时间安排

管理人员的层级: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含义

1、高层管理人员:注重理念技能的开发

2、中层管理人员:注重人文技能、专业技能

3、基层管理人员:注重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思维和观念层次的开发,

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

非正式与正式评估;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培训效果的定性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座谈、内省、笔试、操作性测验、行为观察法

★培训课程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三要素:1、操作目标,最主要的要素。2、条件3、标准)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教材(四)教学模式(五)教学策略(六)课程评价

(七)教学组织(八)课程时间(九)课程空间(十)培训教师(十一)学员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培训的目的 2.培训的目标 3.培训对象和内容 4.培训的范围 5.培训的规模 6.培训的时间 7.培训的地点 8.培训的费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各包含哪些项)9.培训的方法10.培训的教师11.计划的实施

★制定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

1、培训需求分析

2、工作岗位说明

3、工作任务分析

4、培训内容排序

5、描述培训目标

6、设计培训内容

7、设计培训方法

8、设计评估标准

9、试验验证

八、培训培训效果的四级评估:

(一)反应评估

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是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这个层面的评估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但它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因为对老师有好感而给课程全部高分,或者因为对某个因素不满而全盘否定课程。

(二)学习评估

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这个层面的评估往往在培训之中或之后进行,由教师或培训辅导员来负责实施。

优点:对培训学员有压力,使他们更认真地学习,对培训讲师也是一种压力,使他们更负责、更精心地准备课程和讲课。缺点:评估带来的压力也可能使报名不踊跃,所采用的测试方式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有多大、测试方法的难度是否合适,对工作行为转变来说并非是最好的参考指标。

(三)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它主要有观察、主管评价、客户评价、同事评价等方法。优点: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直接反映培训的效果;可以使高层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的效果,使他们支持培训。

行为评估实施的重要性:涉及培训和开发人员、区域培训师或地方经理;评估的目标涉及培训的应用领域,包括重要的在岗活动。因此行为评估是很重要的。

行为评估实施的难点:实话的时间往往是在培训结束后的几周或几个月之后,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忙不过来;要求占用相关人员较多时间,大家可能不太配合;问卷设计非常重要却比较难做;员工的表现多因多果,难以剔除不相干因素的干扰。

(四)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第四级评估,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企业或学员上司关注的并且可量度的指标进行考查,与培训前行进对照,判断培训成本的转化情况。收集四级评估的数据涉及的责任包括学员自己、主管、区域培训协调员或者外部的评估人员。

优点:它的优点显而易见,高层在培训上投资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这些指标,如果能在这个层面上拿出翔实的、令人信服的调查数据,不但可以打消高层投资于培训的顾虑,而且可以指导培训课程计划,把有限的培训经费用到最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课程上来。

缺点:首先,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培训成果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其次,相关经验很少,评估技术不完善;第三,必须取得管理层的合作,否则就无法拿到相关的数字;最后,多因多果,简单的对比数字意义不大,必须分辨哪些结果与要评估的课程有关系,在多大程度上有关。

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和内容:

培训前:

1、作用:(多选)

(1)保证培训需求确认的科学性;(2)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

(3)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4)保证培训效果测定的科学性

2、评估的内容:

(1)培训需求整体评估(2)培训对象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评估

(3)培训对象工作成效及行为评估(4)培训计划评估

培训中:(多选)

1、作用:

(1)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2)培训执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整

(3)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发现新需求,为新培训提供依据。

(4)过程监测和评估有助于科学解释培训的实际效果

2、评估的内容:

(1)培训活动参与状况监测(2)培训内容监测(3)培训进度与中间效果监测评估(4)培训环境监测评估

(5)机构和人员监测评估

培训后:

1、作用:

(1)对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了解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

(2)培训人员的技能和行为的改变与培训是否有关第;

(3)检查费用效益,合理配置资金;

(4)可以较客观的培训者的工作;

(5)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2、评估的内容:

(1)培训目标达成的情况评估;

(2)培训效果效益综合评估;

(3)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评估;

★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1、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

①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避免因调查样本缺少代表性而作出不充分的归纳

②要尽量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

③必须观察培训的整体效果以免以偏概全

④必须以一种圆熟的方式论述培训结果中的消极方面,避免打击有关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⑤当评估方案持续一年以上时间时,评估者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

⑥要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述与修饰。撰写培训评估报告的步骤:

1.导言

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

3.阐明评估结果

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5.附录

6.报告提要

★:针对问题培训、培训计划的制定

第四章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

效标的含义: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

★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简答)(易出多选题)(各类效标都具有:经济性、可行性、准确性、功能性、开发性和有效性)

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包括:主观考评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

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和评价中心法。

效标的类别:特征性效标、行为性效标、结果性效标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

强迫选择法:最终考核不反馈个人的是强迫选择法。

短文法:不用于员工之间的比较,适用范围少。

结构式叙述法:要有被考评人参与。

成绩记录法:需要外聘专家。

劳动定额法:用到方法研究和动作研究。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工作分析→理论验证→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查

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

定量准确;先进合理;突出特点;简洁扼要

考评指标标准的评分方法

单一要素计分方法:自然数法、系数法(函数法和常数法)

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法: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百分比系数法

★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及意义:(简答)(P245)

关键绩效指标简称为KPI,亦即英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缩写。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术语,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考评伯新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绩效管理的新模式。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的一种目标或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成可运行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战略导向的KPI体系具有以下意义:

1、激励约束和牵引

2、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结合,诠释与传播总体发展战略,成为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

3、转变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战略导向的KPI体系与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区别:(简答)

从指标的来源来看,前者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的需要,后者源于特定的程序。

1.从绩效考评的目的看,前者以战略为中心,后者以控制为中心

2.从绩效考评的过程来看,前者是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后者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的绩效目标产生的。

3.从绩效的构成看,前者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后者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村为辅。

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整体性、增值性、可测性、可控性、关联性

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5个(P251—256)

SMART的5个英文字母的含义:

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时限指标

KPI的标准水平可以分为:先进的、平均的、基本的标准水平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简答)(P234)

1、要素图示法

2、问卷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面谈法

5、经验总结法

6、头脑风暴法(内容看一下):

四个原则:不批评别人的想法;思想开放;强调想法数量;鼓励改进想法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性、科学性、明确性原则

★绩效考评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主要受以下各种问题的制约和影响:(绩效考评方法可能出现的误差)

一、分布偏差(多选)

(一)宽厚误差

宽厚误差亦称宽松误差,即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

(二)苛严误差

苛严误差亦称严格、偏紧误差,即评定结果是正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勉强合格。

(三)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

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亦称居中趋势,即评定结果相近,都集中在某一分数段或所有的员工被评为“一般”,使被考评者全部集中于中心水平,或者是平均水平,没有真正体现员工之间的实际绩效存在的差异,这往往是评定标准不明确或主管在评定工作中平均心理造成的。

二、晕轮误差

晕轮误差亦称晕轮效应、晕圈错误、光环效应。指在考评中,因某一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

三、个人偏见

个人偏见亦称个人偏差、个人偏误,即基于被考评者个人的特性,如年龄、性别、宗教、种族、出身、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因考评者个人的偏见或者偏好的不同所带来的评价偏差。

四、优先和近期效应

所谓优先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初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决评价,以前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全期的信息,从而出现了“以偏概全”的考评偏差。

五、自我中心效应

这种误差表现为考评者按照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评价,或按照自己认为恰当的标准进行评价,因而偏离了评价标准。

六、后继效应

后继效应亦称记录效应,即被考评者上一个考评期内评价结果的记录,对考评者在本考评期内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七、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确程度,对考评方法即工具运用和考评的结果具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

(一)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

(二)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

在确定了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SMART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详细了解254页表4-15)

SMART: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的;Time-bound,有时限的(三)根据提取的关系指标设定考评标准

(四)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五)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设定KPI时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详看P257表4—16)

1、工作产出项目过多:删除不符合产出项目的,比较产出贡献率,合并同类项,将增值贡献率的产出归到一个更高的类别。

2、绩效指标不够全面:设定针对性强的更全面的、更深入的

3、对指标的跟踪和监控耗时过多:用“错误率”来替换“正确率”

4、绩效标准缺乏超越的空间:预留出超越标准的空间。

360度考评方法的内涵

360度考评方法又称为全视角考评方法,它是指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事、下级和(或)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任考评者,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评价,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等目的的考评方法。

360度考评的实施程序:

1、评价项目设计

2、培训考评者

3、实施360度考评

4、反馈面谈

5、效果评价

★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缺点

(一)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点

1. 360度考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2. 360度考评方法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

3. 360度考评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管理者发现并解决问题,从总体上提高组织绩效;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被考评者只追求某项工业指标完成的短期行为,使其着眼地公司或部门的长远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

4. 360度考评采用匿名评价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使其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5. 360度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意见,这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而创新性又恰恰是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线。

6. 360度考评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

7. 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二)360度考评方法的缺点

1. 360度考评侧重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比重较大,定量的业绩评较少。

2. 360度考评的信息来源渠道广,但是从不同渠道得来的并非总是一致的。

3. 360度考评增加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

4. 在实施360度考评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组织成员忠诚度下降等现象。

★实施360度考评方法时,应密切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1、确定并培训公司内部专门从事360度考评的管理人员。

2、实施360度考评方法,应选择最佳的时机,在组织面临士气问题,处于过渡时期,或走下坡路时,不宜采用360

度考评的方法。

3、上级主管应与每位考评者进行沟通,要求考评者对其意见承担责任,确保考评者的意见真实可靠。

4、使用客观的统计程序。

5、防止考评过程中出现作弊、合谋等违规行为。

6、准确识别和估计偏见、偏好等对业绩评价结果的影响。

7、对考评者的个别意见实施保密。

8、不同的考评目的决定了考评内容的不同,所应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的绩效问题能提出对策

第五章薪酬管理

统计分析的方法:常采用数据排列法。

宽带式工资结构的内涵:

宽带式工资,又称工资宽带,它是对传统的垂直型工资结构的改进,本质上也是一种工资结构。

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因素:工资水平影响因素:

1.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1 市场因素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

1.2 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

1.3 地域的影响

1.4 政府的法律、法规

2.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2.1 企业自身特征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2.2 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

工资标准调整分为三类:一类是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包括工资等级的调整、工资档次的调整;另一类是整体工资标准的调整;第三类是结合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

工资调整的项目:

1.工资定级性调整2.物价性调整3.工龄性调整4.奖励性调整5.效益性调整6.考核性调整

员工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

1.工资等级调整

2.工资标准档的调整

2.1 “技变”晋档

2.2 “学变”晋档

2.3 “龄变”晋档

2.4 “考核“变档

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

从下而上法:比较实际灵活,且可行性高。但不易控制总体的成本。

从上而下法:虽然可以控制总体薪酬成本,但缺乏灵活性,而且确定薪酬总额时主观因素过多,降低了计划的准确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宽带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

1、明确企业的要求

2、工资等级的划分

3、工资宽带的定价

4、员工工资的定位

5、员工工资的调整

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

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

★薪酬种类:

从调查方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

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看,可分为政府、行业、专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咨询公司及公司企业自己组织。

从调查的组织者看,分为商业性、专业性、政府薪酬调查。

从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象看,分为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

1.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市场因素、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的影响、政府的法律法规的影响

2.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

薪酬调查的作用(简答)

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

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简答)

(一)公平性原则(分内、外公平性。其中工资市场调查就是保证工资外部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员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公平合理,而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就是差别性,即根据工作的差别确定报酬的差别,体现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及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竞争性原则

一家企业的工资水平在市场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要根据该企业的支付能力、所需要的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而定。

(四)经济性原则

提高企业的工资标准,固然可以提高其激励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工资制度还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五)合法性原则

企业的工资制度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如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经济补偿金、加班加点付薪的有关规定等。

★宽带式工资结构的作用(多选)

1.宽带式工资结构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工资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那种严格的等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参与型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对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迎接外部竞争都有着积极的意见。

2.宽带式工资结构能引导员工自我提高。

3.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利于岗位变动。

4.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

5.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利于工作绩效的促进。

★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图

一、确定调查目的

在薪酬调查时,首先应当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结果的用途,然后再开始组织薪酬调查。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以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的调整,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等。

二定调查范围

1.确定调查的企业

在选择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时,一事实上要坚持可比性的原则,即选择被调查的具体企业时,要选择其雇用的劳动力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

2.确定调查的岗位

为了实现薪酬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明确了所要调查的行业和企业范围之后,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选择哪些岗位进行调查,是选择作操性、技术性岗位呢,还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岗位。

3.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

(1)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

(2)与支付年度和其他资金相关的信息

(3)股票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

(4)与企业各种福利计划相关的信息

(5)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

4.确定调查的时间段

三、选择调查方式(多选)

1.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2.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3.采集社会公开的信息4.调查问卷5.通讯调查

四、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多选)

1.数据排列法 2.频率分析法 3.回归分析法 4.图表法 5、离散分析法 6、趋中趋势分析法

五、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薪酬调查分析报告应该包括薪酬调查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薪酬数据分析、政策分析、趋势分析、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状况对比分析以及薪酬水平或制度调整的建议。

★设计薪酬调查报告的注意的事项:

1.应将为实现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都设置在其中,然后请有关人员试填写,以发现并解决表中存在的问题。

2.问卷设计不超过二个小时,设计的太长会引起填写着的反感,难以收集到全面的准确的信息。

设计表格的具体要求:

1.明确调查内容,再设计表格。

2.确保表格中的每个调查项目都是必要的。删除掉不必要的,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请相关人员填写后,并听取反馈意见,了解表格是否设计合格。

4.语言标准、问题简单明确

5.相关问题尽量放在一起。

6.尽量采用选择判断式的提高。减少书写量

7.保证留有足的书写空间。

8.使用简单的打印样式以确保易于阅读,当然也可以采用电子问卷,以便于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9.如果觉得有帮助,可注明填表须知

10.充分考虑信息处理的简便性和正确性。如果需要将表格中的调查结果转录到其他文件中去,就应该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提问答案的选项,以便减少抄录时发生的错误。

11.如果在多种场合需要该信息,可考虑表格带有复写纸。

12.如果表格收集的数据用电脑处理,则需要非常仔细,保证准确地完成数据处理。

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

工作岗位分类亦称岗位分类分级或岗位归级,在国家机关行政人事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是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事业单位中全部岗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所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类别和等级,作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基础和依据。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多选)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一般单位控制在二个层次之下,较复杂的大型企业单位最多不宜超过三个层次)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它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精细程度有关,企事业单位在分类粗细方面,应以实用为第一原则,不宜将类别划分得过细。

工资结构及其类型

1.工资结构

工资结构是指员工工资的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一个合理的组合工资结构应该是即有固定工资部分,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或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又有浮动工资部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资金等。

2.工资结构类型(选择)

(1)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绩效工资制)

(2)以工作为导向的工资结构(岗位工资制)

(3)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技能工资制)

(4)组合工资结构(组合工资制:它的优点是全面考虑了员工对企业的投入,如岗位技能制,薪点工资制、岗位效益制都属于这种工资结构。)

注:它同前面的工资制度的分类所不同在最后一个,工资制度分类的最后一个是特殊群体的工资。

工资等级

1.工资等级

工资等级主要反映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结构中的差别,它以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级的结构为依据,根据岗位评价得到的每个岗位的最终点数,划分岗位等级,并使工资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

2.工资档次

由于同一工资等级的员工在能力上有差别,在实际工资管理中企业可根据员工能力、绩效等情况,将工资等级进一步细分,即将同一工资等级划分成若干个档次。

3.工资极差

工资级差是指不同等级之间工资相差的幅度,即企业内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工资比例关系以及其他各等级之间的工资比例关系。

4.浮动幅度

浮动幅度是指在同一个工资等级中,最高档次的工资水平与最低档次之间的工次差距,也可以指中点档次的工资水平与最低档次或最高档次之间的工资差距。

5.等级重叠

等级重叠是指各个相邻的工资等级浮动幅度在数值上的交叉程度。

分层式和宽泛式工资等级二者的区别:

前者特点:工资等级比较多,呈金字塔形排列;随岗位的提升而提高;在成熟的等级型企业里常见

后者:等级少,呈扁平状,可以是因岗位提升而提高也可横向工作调整而提高,在不成熟、业务灵活性强的企业中常见。这是一种新的工资策略,让员工明白了,借助不同岗位去发展自己比岗位升迁更重要,企业是对人而不是对岗位提供工资。本质上也是一种工资结构。

★企业工资设计程序

一、工资策略

工资结构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

1.高弹性类绩效工资与奖金占的比重较大,如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2.高稳定性基本工资比重相当大,奖金视经营情况按基本工资比例发放,如日本年功工资。

3.折中类如以能力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以岗位为导向的工资结构及组合工资结构。

二、岗位评价与分类

三、工资市场调查

四、工资水平的确定

1.将工资水平完全建立在市场工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2.根据工资曲线确定工资水平。

五、工资结构的确定

1.工资构成项目的确定

2.工资构成项目的比例确定

六、工资等级的确定

1.工资等级类型的选择

1.1 分层式工资等级类型

1.2 宽泛式即宽带式工资等级类型

2.工资档次的划分

3.浮动工资的设计

3.1 确定浮动工资总额

3.2 确定个人浮动工资份额

七、企业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修订

对职系、职组、职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分:

职系是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似相近,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职系的岗位群构成职组,职组的集合构成职门。不同职门,工作性质完全不同。

区别岗级、岗等的概念:

岗级:同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任务轻重、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的集合。

岗等: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等因素相同或相近的岗位的纳入统一的岗等,从而使各个职系中隶属于不同岗级的岗位纳入了统一的岗等维度之中。

区别:它不是同一职系内不同岗位之间的等级划分,而是不同职系之间的相同相似岗位等级的比较和平衡。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P295)

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

1.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这里的薪酬水平是指总薪酬水平,包括工资、奖金、福利、长期激励等)。

2.了解企业财力状况,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薪酬水平,是90%点处、75%点处,还是50%点处、25%点处。

3.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4.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计算表。

5.计算薪酬总额/销售收入比值,小于或等于同行业或企业往年水平,则计划可行;如大于同行业或企业往年水平,可适当降低薪酬水平。

6.各部门制定薪酬计划上交人力资源部进行汇总

7.如汇总的各部门薪酬计划与整体薪酬计划不一致,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8.上报企业领导、董事会报批。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和程序

★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选择)

(一)岗位工资制

1.岗位工资制的概念

岗位工资制是以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进行工资给予的工资制度。它代表了工资制度发展的主流,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2.岗位工资制的特点

岗位工资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工资的给予“对岗不对人”,工资水平的差异来源于员工岗位的不同,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获得相同的工资,而很少考虑员工的年龄、资历、技能等个人因素。

3.岗位工资制的主要类型:

(1)岗位等级工资制

1>. 一岗一薪制

一岗一薪制是指岗位只有一个工资标准,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都按照统一的工资标准获得工资。

2>. 一岗多薪制

一岗多薪制,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工资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岗位工资制度。

(2)岗位薪点工资制

薪点工资制是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用点数和点值来确定员工工资的工资制度。

薪点工资制的优点:

1>. 岗位薪点工资制使工资分配直接与企业效益和员工的工作业绩相联系,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符合市场取向的要求;

2>. 工资用薪点表示,比岗位等级工资制更容易做到将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技术岗位倾斜,通过规定员工个人薪点点数的标准,可以促进员工学习技术,提高其素质和业绩水平,充分发挥了工资激励作用。

3>. 在薪点值的确定过程中,浮动值是按照部门的效益或业绩来确定的,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加强单位或部门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精神。

(二)技能工资制

1. 技能工资制的概念

技能工资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技能工资制与传统的岗位工资制不同,它强调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提供工资。

2. 技能工资制的前提

(1)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2)制定实施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评估体系

(3)将工资计划与培训计划相结合

3.技能工资的种类

(1)技术工资

技术工资是以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上为基础的工资,主要应用于“蓝领”员工,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员工的通过证书或培训所证明的技术水平支付其工资,而不管这种技术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被实用。

(2)能力工资

与技术工资相对应,能力工资主要适用于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员,属于“白领”工资。这种工资给予的标准比较抽象,而且与具体的岗位联系不大。

(三)绩效工资制

1.绩效工资制的概念

绩效工资是以员工的作业绩基础支付的工资,支付的唯一根据或主要根据是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所以除了计件工资制和提成制(佣金制)外,更多的是依据员工的绩效而进行的基本工资调整以及增发的奖励性工资。

2.绩效工资的特点

3.绩效矩阵

4.绩效工资制的不足

(1)绩效工资制的基础缺乏公平性

(2)绩效工资过于强调个人的绩效

(3)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公平的、精确的,整个绩效工资制度就有崩溃的危险。

6.现在企业主要的绩效工资形式

(1)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制是根据员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作业量,按照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2)佣金制(提成制)

佣金制又称提成制,是主要用于营销人员的工资支付制度。它直接按照营销人员营销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其工资报酬,是一种典型的绩效工资形式。

(四)特殊群体的工资

1.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

管理人员工资的构成: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管理人员的工资体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其他工资项目的确定,比如资金、红利、福利津贴都是根据基本工资确定的。

(2)资金和红利。资金和红利是工资体系中的弹性部分。它们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它们将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结为一体。

(3)福利与津贴。管理人员可享用的福利津贴很多,主要有丰厚的养老金计划、住房补贴、各种商业保险、舒适的工作办公环境等。

2.经营者年薪制

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以企业的一个经济核算年度(通常为一年)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主要是企业的厂长、经理、即法人代表)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其年终经营成果确定其效益收入(可变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

3.团队工资制度

(1)团队的定义

团队是由一些具备特定技能的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组织。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彼此相互尊重。团队分为平行团队、流程团队、项目团队等。

(2)队工资的主要组成要素

团队工资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基本工资、激励性工资、绩效认可奖励。

★P292-293案例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工资指导线有三条:上线、基准线、下线。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按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三种标准反映平均水平。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1.一次裁决原则 2.合议原则 3.强制原则 4.回避原则 5.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劳动争议的分类:

1.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1)个别争议(2)集体争议(3)团体争议

2.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1)权利争议,又称既定权利争议(2)利益争议

3.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

(1)劳动合同争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2)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

(3)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1.劳动争议的内容只能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

2.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使得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基础,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1.一次裁决原则 2.合议原则 3.强制原则 4.回避原则 5.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内容主要有:

1、资格条件

2、设立程序

3、合同体系(1、形式用人主体同派遣劳动者是劳动合同2、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的劳动者派遣协议)

★劳动者派遣的成因

(一)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二)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三)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

(四)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亦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

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

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一)形式过去关系的运行

劳动者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其职责是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受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农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获得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用工单位。

(三)劳动争议处理

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属于民事纠纷。

处理异地劳动争议可以参照以下原则: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劳动者派遣:

(一)劳动者派遣的含义

劳动者派遣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动派遣者的术语:雇员租赁、雇员派遣、劳动派遣、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派遣等。

(二)劳动者派遣的性质

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劳动者派遣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在我国亦是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经存在的企业之间的职工借调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其性质截然不同。

★看劳动法,可能出劳资关系的试题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定稿)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 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席卷全球的创业浪潮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完整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高效实现分工协作,他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组织理论又被称作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利、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组织理论的发展同整个管理理论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而存在,他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他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还在发展中,他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这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是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原则、方法的课程与科学。它是为确认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 员具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设置的认证培训课程。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认证培训和国家人社部的认证考核,确保学员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理论、和工具,并使 其通过培训中的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及测评工具的有效使用,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从事宏观、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使学员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效能,从而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资信水平。 并且培训后的通过资格认证,检验教学质量,既能使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要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 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 源管理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企业经营 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4、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标 准和要求,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劳动关系管理》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

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二、教学原则 (一)面向全体。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二)锻炼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

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课堂教学。 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课外活动。 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三)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经典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培训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XXX 身份证号:XXX XXX XXX XXX XXX 准考证号:140150841353 所在省市:广东省广州市 所在单位:广州XXX有限公司 浅谈企业培训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XXX XXXXXXXXXXXXXXXXX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了企业培训中容易发生的六个问题,主要有企业培训不受重视,培训内容缺乏有效分析缺乏系统性,培训无法有效服务公司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培训和教育混同,培训中角色不清晰导致效率低下以及制度不规范等,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培训需求、企业战略、培训制度、规范 任何工作,均有其因果,对于培训工作也一样,企业培训工作者必须认真关注培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把其中主要问题拎出来认真加以解决才能保证培训工作能够日上层楼。本文主要就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浅析。 一、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对于培训不够重视,培训是缺什么补什么,培训工作者忙于赶场“救火”。 在公司里面,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经营者一方面高喊培训员工如何重要:另一方面培训又被置于次要位置。在公司培训中管理层和老员工总是以自己经验丰富,工作很忙为借口不参加培训。企业培训总是被一再拖延,常常在周末或者下班以后的时间进行。显然,培训的重要性在企业里面常常挂在口号的程度,在理念上并没有成为公司运作的真正有效助手和工具。 人力资源部和各级培训人员匆匆忙忙到处赶场如同“救火”,据查有绝大多数的培训计划临时敲定,培训的随意性很大。而调研也发现,这些培训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临时安排的。这样,培训势同救火,无法规范操作。 二)缺乏综合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 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我们的培训产生缘由总是由于公司出了问题时,管理层才匆匆决策要求推出公司员工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也总是围绕相应问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历年真题及解析(2007-2012)

2008年5月 第一部份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B)职业道德的稳定性特征,说明职业道德是稳定而不变化的 (C)职业选择属于个人权利的范畴,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D)职业道德与法律分属不同领域,二者没有关联性 2.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 (A)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效用(B)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C)规劝作用(D)自律作用 3.美国于1978年确立了一部规范政府官员的() (A)《荣誉法典》 (B)《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 (C)《从政职业法》 (D)《谢尔曼法》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职业道德的“五项要求”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崇尚科学,艰苦朴素,服务人民 (D)热爱集体,以人为本,守土有责,勤劳勇敢,开拓创新 5.关于“勤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内心是否愿意,只要在行为上努力工作就是勤勉 (B)在被迫的状态下工作,也可以称之为勤勉 (C)按照劳动契约工作,属于勤勉的范畴 (D)勤勉是从业人员自主和自愿的选择 6.关于“职业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职业化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会束缚人的发展 (B)职业化是反对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一种劳动观 (C)职业化是提高从业人员个人和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D)职业化与全球职场语言和文化相抵触 7.从业人员应该树立的正确理念是() (A)劳动是一种交易,劳资双方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B)时间就是金钱,员工花了时间,就应该得到金钱回报 (C)追踪世界前沿,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 (D)奉行拿来主义,对外国的东西要全面大胆地汲取 8.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常说“戏比天大”,其意思是() (A)演戏本身就是目的,为了演戏而演戏 (B)观众爱看或者不爱看是次要的,完成演出任务是最重要 (C)戏剧的表现内容丰富,能够纵贯历史和空间 (D)必须认真对待承诺的演出,这是演员的天职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敬业的含义包括() (A)恪尽职守(B)勤奋努力 (C)享受工作(D)精益求精 10.践行诚信规范,尊重事实的要求是() (A)坚持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所左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

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学时分配

创业教育课程知识要点

创业教育课程知识要点 第1章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1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所谓创业,就是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三个要点(例如,价值创造。):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价值创造 ●创业的功能: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推动组织发展、帮助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创业的要素: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的类型 1.依创业目的可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 2.依创业起点可分为创建新企业和既有组织内创业 3.依创业者数量可分为独立创业和合伙创业 4.依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和知识服务型创业 5.依创业方向和风险可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企业 6.依创新内容可分为基于产品创新的企业、基于营销模式创新的创业和基于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的创业 ●创业过程六环节 1.产生创业动机 2.识别创业机会 3.整合有效资源 4.创建新企业或新事业 5.实现机会价值 6.收货创业识别机会 ●创业阶段划分: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 ●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本质: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既是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业的支柱。 来源:文化环境、产业环境、机制环境、生存环境等方面。

作用: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2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1.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创业的机会大大增加 2.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文化层次普遍提高 3.从形式上丰富了创业活动的内涵 4.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进入门槛 5.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转型,使得智慧、创意、创新、速度等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形成了有利于创业活动开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 1.创业是社会就业的扩容器 2.创业好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3.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4.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器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推动社会的创新、实现生产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 第3节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狭义的创业概念: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 ●广义的创业概念: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通过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都可以称为创业。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创新品质、创新意志、创新发现、创新知识、创新实践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创业能力中所包含的捕捉机会、整合资源的意识,以及领导、沟通等能力,具有普遍性与适应性。 第2章创业与创业团队 第1节创业者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各种分类

各项原则 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p2 1)任务与目标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5)稳定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 p25 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p74 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4、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的原则 p138 1)联系工作内容 2)难度适中 3)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5、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 p143 1)系统性 2)标准化 3)有效性 4)普遍性 6、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 p149 1)适应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 4)创新性原则 7、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p153 1)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 2)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 3)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p165 1)相关性 2)有效性 3)价值型 9、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 p186 1)相关度 2)可靠性信度 3)区分度 4)可行性 10、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 p239 1)定量准确 2)先进合理 3)突出特点 4)简洁扼要 11、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 p247 1)整体性 2)增值性 3)可测性 4)可控性 5)关联性 12、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 p248 1)增值产出的原则

2)客户导向的原则 3)结果导向的原则 4)设定权重的原则 13、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 p297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写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应以他们的具体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 14、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 p325 1)公平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竞争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合法性原则 15、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 p362 1)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生活费用水平与其他价格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指导线标准,允许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当地工资指导线水平 3)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协商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制定,并将当年工资指导线方案报劳动保障部审核后,经地方政府审批,由地方政府颁布 16、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p379 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 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即合法原则 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17、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 p380 1)自愿原则:申请调解自愿、调解过程自愿、履行协议自愿 2)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18、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p381 1)一次裁决的原则 2)合议原则 3)强制原则 4)回避原则 5)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19、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p234 1)针对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明确性原则 20、撰写评估报告的要求201 1)调查培训结果必须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必须保证他们能代表整个受训者群体回答评估 者提出的问题,避免因调查样本缺少代表性而做出不充分的归纳 2)要尽量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 3)评估者必须综观培训的整体效果,以免以偏概全 4)评估者必须以一种圆熟的方式论述培训结果中的消极方面,避免打击有关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5)当评估方案持续一年以上时,评估者需要作出中期评估报告 6)要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述语修饰 各种影响因素 1、组织结构环境的影响因素8 1)企业环境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word版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为: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等等。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供大家参考选择。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 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 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4. 具有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5.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6. 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与鉴定评审由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含职业道德)考试、专业能力考试、综合评审(论文撰写及答辩)三个部分,其中职业道德10分、理论知识90分;专业能力100分;综合评审100分。三个部分考试分别达60分为合格。采取闭卷笔试、模拟操作等考核方式进行。单科合格成绩保留一年有效。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考核合格者,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国家劳动部官方网站网上查询,是相关人员求职、任职、晋升、包括出国等的法律上的有效证件,可记入档案、全国通用。 凡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依据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湖南省财政厅(湘劳社政字[2006]22号)文件规定享受相应津贴,其标准为:“已取得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职业资格证书,且在相应岗位工作的,其津贴可按不低于150元/月的标准执行。”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30学分) 一、课程性质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全校毕业学生的一门任选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 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讲座为主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 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从新生一入学到毕业,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 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 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 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 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 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训练方法,各模块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各模块的特点,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不同专业教师主讲。

2020年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模拟和答案解析完整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和答案解析完整版

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和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各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内含着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B)道德是尊长对晚辈、下属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 (C)道德不是“我”的要求。而是社会外加于“我”的规 范(D)道德是无助者的呼唤 2、与法律比较,道德( )。 (A)比法律产生得时间晚(B)比 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比法律的社会影响力小(D)比法律模糊 3、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 )。

(A)扎法的运用,要把求得一团和气作为重 点(B)道德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团结 (C)讲文明礼貌(D)以礼特人,促进和谐相处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表现在( )。 (A)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挖掘员工的潜 能(B)经过引导人们追求个人荣誉,促进企业的发展 (C)经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激发员工的积极 性(D)满足员工的一切个性化需求,吸引员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5、关于爱岗敬业,理解正确的是( )。 (A)爱岗敬业是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 (B)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为保住饭碗需要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C)人们是为着自己而不是为着单位而工作的,爱岗敬业是欺人之谈 (D)无须倡导爱岗敬业精神.干一份工作拿一份报酬就能够了 6、英国思想家威廉?葛德文说:“个人习惯于说她明明知道的假话,或者掩盖她明明知道的真相,必定处于一种不断堕 落的状态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假话是人的天性(B)人说

创业基础课程优秀教案课件

\\ 创业基础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一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示范教材案例和自己准 备的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并进行点评,做 好知识点的衔接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结合示范教材PPT进行案例分析总 结和课程内容的讲解 案例教学、PPT讲解 进行教学训练,启迪学生对身边创 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思考 教学实训 本节知识点强化并提出课后思考教师总结、课程延展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使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 刻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择的组织结构模式,把企业划分为不同、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不阿米娜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4.把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一、部门结构模式的设计: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2.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3.以关系为中心(跨国公司)?? 二、组织发展战略包括:1.增大数量;2.扩大地区;3.纵向整合;4.多种经营?? 三、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1.组织诊断;2.实施变革;3.组织评价?P11?? 四、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1.工作岗位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 五、组织结构诊断的程序: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 六、组织决策分析(纵向决策)要考虑的因素: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者所具备的才能;4.决策的性质?? 七、组织关系分析包括:1.分析某个单位应对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2.要求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3.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 八、企业组织变革的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滑;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暴露;3.员工士气低落?? 九、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1.改良式变革,如局部改变某科室的职能、新增一个职位等; 2.爆破式变革,如企业合并、从职能制度构变为事业部制结构; 3.计划式变革,如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 十、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表现:1.生产经营情况恶化;2.工作效率低下;3.要求调职和离职的人数增加;4.发生争吵和敌对行为;5.提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变革的理由。?? 十一、保证变革顺利进行的措施: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3.大胆启用年富力强人才。?? 十二、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体现在:1.各部门经常出现冲突;2.存在过多委员会;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 十三、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泛指各类型人力资源规划;狭义的是指企业人员规划。?? 十四、狭义人力资源规划包括:1.人员配备计划;2.人员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划。? 十五、广义人力资源规划: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2.员工薪酬激励计划;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劳动组织计划;5.员工援助计划;6.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 十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4+4):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内部环境-企业行业特征、2.企业发展战略、3.企业文化、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十七、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工时制度、最低工资标准、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保制度。?? 十八、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核心问题);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4.保持适度流动性。?? 十九、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注意两两关系):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需求计划,必须参考人员配置计划;3.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包括人员招聘计划、人员晋升计划、人员内部调动计划;4.人员培训计划,作为人员供给计划的附属计划存在;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佛山市禅城区砺学职业培训学校教学大纲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大纲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 (2)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作用与程序,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企业定员的概念、作用、原则和方法,及定员标准的编写。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4)掌握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5)掌握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概念、要求、方法与程序,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2)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4)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员工招聘渠道的分类与选择、各种员工招募方法的程序与要求、对应聘者初步筛选的方法、员工录用的三种策略、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方法。 (2)掌握人力资源空间配置方法。 (3)掌握人力资源时间配置方法一级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2)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3)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4)劳务外派与引进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作用、内容,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培训规划的内容,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员工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 (3)掌握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收集渠道及评估指标,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方法及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

教案 创业与创业教育

第一章创业与创业教育 教案

附: 资料一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惠王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开创基业——《辞海》89版 开创事业——《新华字典》 经济动力及工作机会主要是来自熊彼特所关注的创业家与其创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

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和新天地。——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每个人都想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想展现自我价值,那么创业无疑是一条最好的道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美国学者布鲁斯R.巴格林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马云 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但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及创意的观念,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哈佛大学教授拉克资料二 以下几种情况哪些属于狭义的创业? 某同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经努力奋斗,成为该企业的总经理,该同学是在创业吗? 某学生在校内开了个“诚信小店”,无人值守卖文具,是创业吗? Bill·Gates创建了微软帝国,是创业吗? 某公司员工有一项发明专利,将其卖给了公司,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市场调研完成产品开发,他是创业吗? 资料三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差别 所谓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创办事业或毕业后不选择就业而直接成立公司创业,是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竞争的一种尝试。 大学生创业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办企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就业与创业,是大学生选择出路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1.担当的角色差异 两者在企业中的地位、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均有较大差异。创业者通常处于新创企业的高层,在企业实体的创建过程中,创业者始终是负责人,始终参与其中;而就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