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从微观层面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3、通过酸碱的性质学习以及应用,初步掌握认识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板块一】: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其中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区分?

(完成学案,且说明方法和现象,并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

【小结】酸碱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板块二】: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定义:

中和反应的实质:

【能力提升】

1、在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试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又褪去。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推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填“能”或“不能”)发生

化学反应,理由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原溶液中的离子有和;反

应过程中增加的离子是,减少的离子是;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中剩下的离子是和;请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板块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跟踪练习】

“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

(1)小军打开瓶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请问小军是利用了白醋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为进一步判断该液体是否为白醋,小军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该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苏打(又名纯碱)粉末(碳酸钠),观察,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中可能含有离子。

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该液体的酸碱性(参照小军的实验方案,要求有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能力提升】

1.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

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填字母)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和浓度的变化及原因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反思与拓展】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方程式为

整式和因式分解复习教案

整式和因式分解复习教案 一、知识回顾 1、整式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和都统称为整式。 2、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对应相同的几个单项式叫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为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时,将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例如:合并为。 ?整式的加减 就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可利用去括号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来完成。 例如, 3、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 底数是相同的幂即为同底数幂。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指数。 即,(m,n为正整数),如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m,n为正整数),如 ?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用字母表示为:(n为正整数),如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例如: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例如: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例如: 4、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除: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公式为: 规定:任何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单项式相除: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商想加。 5、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三数和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 立方和公式: 立方差公式: 完全立方公式: 欧拉公式: 6、因式分解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音调、响度、和音色;复习音调产生的原因,响度的影响因素;能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复习声音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构建本章思维导图,培养综合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形成体 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难点:构建本章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产生的。 2、把正在发生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这说明,水的作用是,此实验用到了法。 3、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说明了,用到了法或称为法。 4、航天员在太空中能通过电进行交流。 5、利用声波与水波的相似性来学习声波,用到了法。 6、“桌子可以传声”实验中,说明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分为,,。 7、在真空中,声音(填“能”或“不能”)传播。 8、声速的定义:。 9、声速的大小与和有关;空气中的声速V= 。(150C) 10、要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至少应比原声晚 S,即多少米?(写出计算过程) 1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1)(2)。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音调是指声音的,与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的定义:,单位,简称,符号。 4、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频率范围为。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 都听见(填“能”或“不能”)。将、、统称为声。 5、响度是指声音的;与和有关;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增大响度的方法:(1) (2)(3) 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 7、下图“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在此用来反映音叉振幅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8、音色是指声音的,由和决定的。 9、波形图中,形状相同,说明相同;相同时间振动次数相同,说明相同;振幅相同,说明相同。 10、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 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 右图三者音调;响度; 音色是的(选填“相同”或 “不同”)。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6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酸和碱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2、怎样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 专题划分专题一:(1 课时) 专题二:(1 课时) 专题三:(4 课时)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溶液的酸碱性所需课 时 1课时

九年级化学下册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精品导学案 粤教

8.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稀酸的化学性质,形成初步的反应规律。 2.初步学习氯离子的鉴别方法。 【重点】稀酸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鉴别。 【难点】稀酸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鉴别。 【自主探究】 1.旧知回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镁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 2.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230-231页了解酸的化学性质及实验。 3. 应知应会: 1)稀酸的化学性质:①酸+较活泼金属→ + ; ②酸+金属氧化物→ + ;③酸+某些盐→ + 。 2)由和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稀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的反应:色酚酞遇酸溶液为色,色石蕊遇酸溶液变色。2.酸还有哪些重要化学性质?(【实验8-7】【实验8-8】【实验8-9】边实验边总结并书写方程式) (1)稀盐酸和较活泼金属(Al)的反应 (2)稀硫酸和金属氧化物(Fe2O3)的反应 (3)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探究二:氯离子的鉴别 Cl-的鉴别:将AgNO3溶液加入待测溶液中,如果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待测溶液中含有Cl-其反应原理为:HCl+AgNO3 。 【跟踪练习】教材231查站;教材234页习题8.2第3、4、5题 【达标检测】 1.罗小明家厨房铺的是大理石台面,一天,妈妈发现台面上有一些铁锈斑迹,便用稀盐酸去擦拭,结果锈迹是擦掉了,但大理石台面也变得粗糙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2)。 2.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有: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⑧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⑧ B.①⑧④ C。①④ D.①②⑧④ 【化学用语天天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实质的探究,从微观层面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3、通过酸碱的性质学习以及应用,初步掌握认识化学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板块一】: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其中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区分? (完成学案,且说明方法和现象,并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 【小结】酸碱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板块二】: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定义: 中和反应的实质: 【能力提升】 1、在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试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又褪去。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推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填“能”或“不能”)发生 化学反应,理由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原溶液中的离子有和;反 应过程中增加的离子是,减少的离子是;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中剩下的离子是和;请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板块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跟踪练习】 “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 (1)小军打开瓶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请问小军是利用了白醋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2)为进一步判断该液体是否为白醋,小军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该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苏打(又名纯碱)粉末(碳酸钠),观察,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中可能含有离子。 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该液体的酸碱性(参照小军的实验方案,要求有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能力提升】 1.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目标: 1、强化基础知识(见复习提纲) 2、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重点】: 1、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作用 2、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3、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学习准备】: 上册教材课堂笔记学案 ◆课堂导学 活动一:看下面复习提纲,结合笔记和课本自主复习10分钟 1、写出常见原子团并标出化合价酸的定义?碱的定义?盐 的定义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化情况 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中,并不断搅拌。 4、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溶液。氢氧化钠不慎沾在皮肤上 5、将一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看到现象,又会看到现象,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依次是 6、下列名称与哪些物质对应: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烧碱、火碱、苛性钠、铁锈 7、总结第7单元中放入水中能放热的物质,它们的实质相同吗? 8、能做干燥剂的物质有。 9、NaOH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你如何证明? (1)用特殊的反应装置 (2)验证生成物,我们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溶液,若观察到现象,证明NaOH溶液确实与二氧化碳发生也反应,也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 溶液,若观察到现象,也可以证明。 10、迄今学过的反应类型有。 11、默写酸碱的通性,每条写两个方程式 13、溶液的酸碱度可用表示,PH ,溶液呈酸性; PH越,酸性越强;PH , 溶液呈碱性,PH越,碱性越强;PH ,溶液呈中性。 14、你会测土壤的PH吗?用湿润玻璃棒测酸性溶液的PH,测得值会偏;若测碱性溶液 的PH,测得值会偏; 15、某溶液PH=3,若要使其PH升高,你有哪些方法? 16、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此时溶液呈色,PH ;逐渐滴入NaOH溶液,当溶液刚好变成红色时,溶液呈性。 17、什么是中和反应(写简单表达式),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活动二: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重点知识提问)。 活动三:自主强化重难点及自己出错知识点。(5分钟)

因式分解复习课教学案

因式分解复习课 朱河中学仝国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回顾与反思”清晰地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并熟记各知 识点 2、能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并能正确判别 3、会用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 4、因式分解中提公因式和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因式分解中提公因式和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导学流程】: 一、引入 1、什么叫做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我们学了几种方法? 3、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怎样的? 4、它们与整式的乘法中的公式有什么联系? 二、基础感知 (一)专项突破之一: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判断: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正确的因式分解的请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ac +) (() = a+ ab c b (2)2 22 2 ± = ±() a+ b (b ab a )

(3) x x x x x 3)2)(2(342+-+=+- ( ) (4))3)(3(92-+=-x x x . ( ) (二)、专项突破之二:提公因式法归类练习 提单项式 a a a x x x 212624212323+--+、、 提“一”号 3、-3x 3y+6x 2y 2-12xy 3 4、-a 2b 2+2abc 2-3abc 公因式是多项式: )(2)(6)(2)(5x y y x x y x y x x -+-+-+、、 (三)、专项突破之三:平方差公式 基本型练习: 2236281 1x a --、、 两个数都是单项式: 2 222 225 3644193y x a b a --、、 两个数都是多项式: 222 2)(16)(496)2()2(5b a b a y x y x +--+-+、、 (四)、专项突破之四:完全平方公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 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 4.会利用回声测距 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 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 【疏理知识,落实双基】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易错题: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铃声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发现: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3.声速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回声的重 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发现: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 音调声音的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低,则音调。 响度声音的(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 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 振幅小,则响度。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决定。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考点三声的利用 易错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D.倒车雷达发现: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学案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碱的性质:(1)碱的特性(2)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特性.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篇】请说出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与探究篇】 解.N a OH固体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利用这一性质,可用固体N a OH作干燥剂. (2)因为氢氧化钠具有作用,所以又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在使用氢氧化钠时要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冲洗,再涂上溶液。 (3)氢氧化钠的用途: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用以去除,炉灶清洁剂中含有;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2、氢氧化钙(俗名:) (1)在蒸发皿中放一块生石灰(C a O),加少量水,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也有腐蚀作用。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化学式)、 (化学式 )等。 [重点1]常见碱的特性 (1)在白色点滴板上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2)回忆第八章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方程式为。说明氢氧化钙能和一些非金属氧化反应。建筑上常把粘土、沙子、氢氧化钙混合在一起做建筑材料就是应用了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 (3)氢氧化钠不仅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还会和二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方程式,所以,氢氧化钠必须保存。 【朝花夕拾篇】

★(1)碱溶液能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______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______色。 ★(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类)和水。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警示误区: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放热情况也不相同。【中考链接篇】 1、[随堂练习]★(1)我们熟悉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氢氧化钙 ★(2)园林工人在树身下部涂上一层是灰浆,灰浆的作用是() A、美观作用 B、杀菌作用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能出去油垢,可作厨房的清洁剂 ★★(4)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5)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固体装的小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为什么生石灰能做干燥剂?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这是为什么?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测试题] ★(1)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及俗名 ★(2)请说出碱的两点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应如何保存氢氧化钠、为什么? ★★(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该生将从试剂瓶中取出的氢氧化钠放在右盘上的纸上称量(其他操作都正确),天平平衡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易,而且还能。 该同学在上述操作中的两处错误是;① ②。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导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熟悉常见的酸和碱,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且分类 2.熟悉常见的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及特性,并能灵活运用 3.在回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构建酸、碱、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知识网络,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学回忆导航 活动任务一:将下列各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用化学式填写。(5分钟) 硫酸二氧化碳盐酸氧化铁硝酸碳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铁铜镁氢氧化钡氧化铜生石灰锌 (1)属于酸的是: (2)属于碱的是: (3)属于单质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活动任务二: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表格,同桌交流,互相指正,一人发言(6分钟) 表格一 表格三

活动任务三: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组中两两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进行补充,说书写思路(10分钟) 第一组:盐酸 氢氧化钠 二氧化硫 铜 氧化铁 第二组:硫酸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铁 氧化铜 任务活动四:请你整理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示:以酸和碱为核心),用“—”将能反应的物质类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易忘记的知识网络,然后再组内交流,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5分钟以内) 三、合作探究(5分钟) 桌上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和石灰水。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呢? 四、课堂总结,总结归纳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 五、课堂检测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 它们都是溶液 B 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 C 它们都含有氢元素 D 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 2、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下列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 :CO 2 B :H 2 C :SO 2 D :HCl 3.把氯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区别开的是() A :滴入酚酞试液 B :滴入石蕊试液 C :滴入氯化钡溶液 D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4.如图,是实验室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透明液体,小意同学对该液体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你帮他猜想可能是什么药品呢? 猜想一:__ __猜想二:__ ___猜想三:__ __ (1) 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一张白纸上,发现白纸变黑,则该瓶液体是 (2) 某同学不慎将上述液体沾到衣服上,应立即 ,然后涂上3%~5%的 。 (3) 将上述液体进行稀释的操作方法是 , 取稀释后的液体滴2滴到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有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 碱 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盐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谢晓春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两类塑料的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物质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 1、化合物 : : 实用文档

2、有机物 :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性塑料:结构 塑料 有机合成材料性塑料:结构 合成纤维:如:、、等。 合成橡胶:如:、、等。 4、白色污染: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判断:下列物质是有机化合物(),还是无机化合物() (1)葡萄糖C6H12O6 (2)乙醇CH3CH2OH (3)甲烷CH4(4)乙酸CH3COOH (5)食盐NaCl (6)蛋白质(7)二氧化碳CO2 (8)水H2O(9)碳酸钙CaCO3(10)淀粉(C6H10O5)n 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实验: 加热塑料片 实用文档

4、学生实验:燃烧三种不同种类(颜色不同)的线 讨论:⑴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⑵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⑶“春蚕到期死丝方尽”中的“丝”是指: 5、学生小组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6、讨论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C2H5O B. C2H4O2 C. CH4 D. (C6H10O5)n 实用文档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7.2《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 精品导学案

第7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3.知道碱溶液具有某些共性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的俗名为。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其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氧化钠的俗名。具有吸水性,敞口放在空气是会,可作气体的,但不能干燥哪些气体? 4.常见溶液颜色: 氢氧化钠溶液为色,硫酸铜溶液为______色,氯化铁溶液为_____色。 【新知导学】: 1、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性,PH 7。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现象是。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现象是:,方程式是 该反应可用于检测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是方程式是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部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性,PH 7。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现象是。 结论: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与CO2的反应 猜想:氢氧化钠溶液(“能”或“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 + CO2 = + 对比: Ca(OH)2 + CO2 = + 结论:碱+二氧化碳→ + 思考:①如何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②氢氧化钠固体应该保存,原因是 拓展: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因式分解复习课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应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研讨问题的方法,通过猜测、推理、验证、归纳等步骤,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整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就是因式分解.也叫做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二、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1 因式分解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说明】(1)弄清因式分解的对象和结果。(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3)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来检验.

小练笔:下列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3x2y-xy+y=y(3x2-x+1); (2)x2-2x+3=(x-1)2+2; (3)x2y2+2xy-1=(xy+1)(xy-1); (4)x n(x2-x+1)=x n+2-x n+1+x n. 怎样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知识点2 提公因式法 多项式m a+mb+mc中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m a+mb+mc=m(a+b+c)就是把m 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 m 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例如:x2-x=x(x-1),8a2b-4a b+2a=2a(4a b-2b+1). 典例剖析师生互动 例1 用提公因式法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3z+x4y; (2) 3x(a-b)+2y(b-a); 分析:(1)题直接提取公因式分解即可,(2)题首先要适当的变形,再把b-a 化成-(a-b),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小结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因式分解的结果每个括号内如有同类项要合并,而且每个括号内不能

中考复习1[1]声现象导学案.doc

1.声现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重点难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决定因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特点应用。学习过程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 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 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o通常情况下, v固v波v气。15 °C空气中的声速约 为o 5、回声:回声是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时而 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nic 针对练习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衅 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 / 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r X B、声音产生的原因r a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 鼓血血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而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 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 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 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与有 关,还与有关O 3、音调: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与有 关,频率指,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针对练习 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 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 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 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心. W 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 尺发:11声音的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显示的波形。叩乙内 其中)*,音音调相同的是_图和图;响度相同 的是图和图。 5、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Hz,人耳(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 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常见的酸和碱导学案.doc

烟台黄务中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导学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编制人:林林审核人:李晓梅编制时间:2013年3月26日 班级:姓名评价等级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J;: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并记住酸和碱的定义,能区 分某物质属于酸还是碱。 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 (1)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2)难点:从微观粒子H'和011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课本导学、小组合作、 四、导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阅读教材,复习旧知)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指示剂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和O 2.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酿试液遇到酸色;碱性溶液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猷试液色。 3.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色,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色。 4.pH值的范围是 ______ o pH 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其酸性越______________; pH 时,溶液显碱性,pH越大,其碱性越;pH 时溶液显中性。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是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一、 二、酸、碱、盐定义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O 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了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o 3、由和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4、默写下列原子团 碳酸根硫酸根亚硫酸根硝酸根铉根氢氧根三、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O中和反应伴随—热现象。 2、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结合生成。 3、中和反应的应用及酸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⑴工业上,用来处理含有废硫酸的污水。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因式分解复习学案

一、知识梳理 1、因式分解的概念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若干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注:因式分解是“和差”化“积”,整式乘法是“积”化“和差”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是互为相反的变形过程,因些常用整式乘法来检验因式分解. 2、提取公因式法 把ma mb mc ++,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 ,另一个因式()a b c ++是ma mb mc ++除以m 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用式子表求如下: ()ma mb mc m a b c ++=++ 注:i 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ii 公因式的构成:①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②字母: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 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3、运用公式法 把乘法公式反过用,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ⅰ)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注意:①条件:两个二次幂的差的形式; ②平方差公式中的a 、b 可以表示一个数、 一个单项式或一个多项式; ③在用公式前,应将要分解的多项式表示成22b a -的形式,并弄清 a 、 b 分别表示什么. ⅱ)完全平方公式 2222222(),2()a ab b a b a ab b a b ++=+-+=- 注意:①是关于某个字母(或式子)的二次三项式; ②其首尾两项是两个符号相同的平方形式; ③中间项恰是这两数乘积的2倍(或乘积2倍的相反数); ④使用前应根据题目结构特点,按“先两头,后中间”的步骤,把 二次三项式整理成222)(2b a b ab a ±=+±公式原型,弄清a 、b 分别表示的量. 补充:常见的两个二项式幂的变号规律: ①22()()n n a b b a -=-; ②2121()()n n a b b a ---=--.(n 为正整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段传友同备:姚文斌审核:初中物理组学生班次与姓名: 一、课标告诉我们: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本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的钢尺产生声音时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b.实验二中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c.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四、通过预习我会做: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并且以形式传播。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预习学案(学生用) 课型:新授编写:审核:领导签字: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姓名:班级:日期 知识要点:.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习目标: 1.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2.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浓硫酸的特性 学习方案(提示:教师列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解决问题) 一.预习提纲 忆一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观察他们元素的组成 盐酸的溶质硫酸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 2.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 一、酸碱指示剂 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A.变红色B.变蓝色C.呈无色D.变紫色 (2)石蕊(紫色)与酚酞(无色)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指示剂:能跟_____或_____的溶液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溶液遇酸溶液____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_。 (3)酸碱指示剂是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一些提取液,只要在不同的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都可作酸碱的指示剂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自制三种花汁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因式分解复习课优秀教案

因式分解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这节课选自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学的,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分解因式在通分、约分、解高次方程以及三角函数等恒等变形中有直接应用。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因式分解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并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第三章刚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对互逆过程也有一定的感知。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探究如何选取合适的方法分解因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四种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因式分解有哪些方法,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 问题解决:熟练理解并运用四种方法来进行因式分解 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下列各式的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 (1)x2+3x+4=(x+2)(x+1)+2 (2)6x2y3=3xy·2xy2 (3)(3x-2)(2x+1)=6x2-x-2(4)4ab+2ac=2a(2b+c) 分析:(1)不是因式分解,因为右边的运算不是乘积的形式。 (2)不是因式分解,因为6x2y3不是多项式而是单项式。 (3)不是因式分解,而是整式乘法。 (4)是因式分解。 二、想一想: 因式分解有哪些方法呢? 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三、合作探究平台一: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6x3y2-9x2y3+3x2y2解:原式=3x2y2(2x-3y+1) (2)p(y-x)-q(x-y)解:原式=p(y-x)+q(y-x) =(y-x)(p+q) (3) x2-4y2 解:原式= x2-(2y)2=(x+2y)(x-2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