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

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

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用于实热证。

清热燥湿类:茄子、荞麦、马齿苋等,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蓟菜、豆腐、豌豆等,用于热毒证。

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用于暑热证。

清热利咽类:荸荠、罗汉果、青果、无花果等,用于内热咽喉肿痛。

清热凉血类:茄子、藕节、丝瓜、黑木耳等,用于血

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祛风湿类:薏仁、木瓜、樱桃、鳝鱼等,用于风湿证。

芳香化湿类:扁豆、蚕豆等,用于湿温、暑湿、脾虚湿盛证。

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等。

温里类:干姜、肉桂、花椒、茴香、胡椒、辣椒、羊肉等,用于寒证。

行气类:香橼、佛手、刀豆、玫瑰花等,用于气滞证。

活血类:山楂、茄子、酒、醋等,用于血瘀证。

止血类:藕节、黑木耳等,用于出血等证。

化痰类:海藻、昆布、海带、紫菜、萝卜、橘络、杏

仁、生姜等,由于痰证。

止咳平喘类:杏仁、梨、枇杷、百合等,用于咳喘证。

安神类:莲子、小麦、百合、龙眼肉、酸枣仁、猪心等,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收涩类:乌梅、莲子等,用于泄泻、尿频等滑脱不禁。

辨证施膳

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

用药指导

一、给药时间

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

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

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

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

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

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

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

二、给药方法

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或遵医嘱服用;

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

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

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

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

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8、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

9、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

三、服药温度

1、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2、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3、热证用寒药宜凉服;

4、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

5、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

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一、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温服,服后加被并进热饮,已达到发汗驱邪的目的,但发汗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

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饮。

3、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

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

二、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停泻即止,不宜再服。

2、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

3、服泻下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质、量、次数等变化,以免虚脱。

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品。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三、温里药的服法与护理

1、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

2、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3、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四、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清热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

2、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服清凉食品,忌辛辣油腻。

3、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

五、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剂多见。

2、理气活血类药性多走窜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症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3、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

六、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补益类药应于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

2、补益类药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慎用,或同时配用消导药。

3、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

4、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

5、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

七、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个小时服用,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

2、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精神护理,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绪,保持平常心态。

3、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饭不宜过饱。

康复护理指导

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护理

(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

太极拳

八段锦

推拿按摩

音乐疗法

中医保健操

中医特色专科护理

重点专科专病的管理熟练开展辩证施护和专科(专病)特殊护理工作

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五表书写合格率≥95%

2、制定单病种护理常规并开展单病种护理工作(二级医院甲单≥1个,乙单≥2个)

3、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4、配备适应专科(专病)业务工作需要的专科设备。(设备完好率100%,进行专科设备使用效益分析)

中医药特色保健方案

中 医 药 特 色 预 防 保 健 方 案 奋斗街道奋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创建中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通知精神,加快中医药融 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社区中医特色保健意义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内容丰富,能很好的适应社区服务功能,又因简、便、廉、验等中医适宜技术为人民群众乐意接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符合低投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同时,中医药保健服务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了中医业务的要求,开辟了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发展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 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坚持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让更多的居民受利于中医药服务。 目标:运用不同的形式使社区的老人、儿童、妇女接受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宣传,并了解一般中医药防治知识,是社区居民自觉运用中医药的家庭保健意识。 三、实施内容 (一)社区老年人中医保健 老年人保健,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养性修身,定期检查,发病治病,以调和脏腑,益精养血,平和阴阳,达到延缓衰老,增年益寿

的目的。 1、指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但要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2、做好老年人精神保健工作,指导保持稳定情绪,怡情养性,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家庭、社会和疾病方面的关系,保持心身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让老年人了解自己身体各主要脏腑功能状态,全面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评估一下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是否相符,从而判断自己衰老的程度,为制定预防保健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4、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中医保健、运动、食疗小处方,使其脏腑强盛、阴阳协调、精气神旺,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二)社区妇女保健 (三)由于妇女在生理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生产、哺育等特点,所以在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某些方面,与男子有所不同。妇女保健,对于增强妇女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及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如下: 1、指导妇女做好月经保健。在经期注意个人清洁,宜淋浴,不宜坐浴;保持心情平静和充足睡眠,以利于脏腑安和,气血调匀,经期不宜过劳和过逸,劳则伤气耗力,过逸则气血运行不畅;经期还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引起经行异常。 2、孕期指导孕妇保持安闲、宁静,不大喜大怒,思虑过度,增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九期 2016年9 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骨科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教育

骨科疾病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一、锁骨骨折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 1.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三月内严禁患肢提拉重物。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骨折中后期宜选补气益血食物,如猪肝、排骨、鸡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生冷、油炸食品,戒烟酒。 3.情志护理: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即使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宜饭后温服,应与西药间隔时间30分钟。丸剂用温开水服用。外敷药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伤科外敷散宜温热湿敷。 5.康复指导 (1)、患侧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每日至少三次,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度。 (2)、未固定的受伤临近关节做主动活被动运动,以不影响断端稳定为度。(3)、应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下床并做健身操,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6.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二、肋骨骨折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 1.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不可随意翻身,严禁下床活动,以免肋骨骨折断端刺伤肺脏。强调一定遵照执行,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可随意下床活动,不可私自拆除纸夹外固定。吸烟病人强调戒烟重要性,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增多,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加重呼吸困难。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骨折中后期宜选补益气血之品,如猪肝、排骨、鸡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教学文案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了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整体观念;介绍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脏腑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中医学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情志、饮食因素、起居因素等导致疾病的因素;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方法。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诊断方法和辩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 二、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辩证施养的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体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了解(平和、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寒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不同体质的特征及其相应日常养生方法。 2.四季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3、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了解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情快乐、心态平和、心宁神净等调摄情绪方法。 4、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5、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 (1)太极拳: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八段锦: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五禽戏: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6、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介绍中医学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的健康教育 几千年来,中医为祖国医疗基础理论的形成,为炎黄子孙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它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所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对于护理工作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随着医院护理体系的不段发展,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独到之处,有效的融人健康教育之中,使其更好服务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情志与人健康的关系极大。正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气机调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故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情志刺激太过、太久,超过机体自身的调

节力度,就要伤害人体正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有“隐曲”者多悲痛、优伤;有“宿怨、深仇”者极易触发愤怒;有“思恋”者多为优郁;女性情感脆弱、细腻,易优郁、悲哀、思虑;男性情感粗放,多大怒、狂喜;婴幼儿多惊恐;青壮年易暴怒、狂喜;老年人多优郁、多虑。根据以上规律,护理应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因势利导,因人施护。例如,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年龄、性格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等特点,适当的开展有意的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病患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同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洞察病人心意的变化,调整情志护理的重点,最终达到提高病人自主的调节情志能力的目的。总之,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和特点,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生活起居的护理 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健康非常的重要。中医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生活起居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理思想指导下,就要求在生活起居方面做适当的节制和安排。例如在环境方面,往往特殊的气味、不安的气氛甚至是严肃的面孔等等,都可以造成病人的神气浮越于外而不能内守,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这些都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正如《内经》所云“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强调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反复向病患以及家属说明建立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修养、治疗环境的重要性。 3.饮食的护理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有的放矢,因人施护清净养神宁心寡欲怡情畅 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 解郁七情致病悲惊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按时定量调和四气谨和无味饮食清 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辩药施食特殊 忌口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 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1、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2、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3、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4、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5、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6、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 ,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中医药健康教育总结

中医药健康教育总结 导语:中医药健康讲堂讲师团由院内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组成,以集中授课、义诊咨询及各种媒体向广大居民推广普及中医养生知识。以下XX为大家带来中医药健康教育总结文章,仅供参考。 中医药健康教育总结1 一、继续与老干部局结成健康共建单位,根据老干部的需求,每月定期到老干部局进行义诊咨询、体检和中医药健康讲座活动,累计为老干部进行了1300人次免费体检,发放健康宣教材料XX余份,进行健康讲座5次,对老干部们的身体保健,起到了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入基层开展各类义诊服务活动。 今年结合北京健康火炬使者活动,加强对对口单位四海、沈家营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支援工作,全年累计进行健康讲座15场,发放健康宣教材料4000份,惠及3000多人次。以“中医时令养生”为主题,先后前往光荣院、大泥河村、盆窑村、旧县村等地,开展讲座6次,发放健康宣教材料XX份,受惠群众达XX余人。 三、以顺天时节令,保健康平安为主题开展健康教育活动。6月22日至24日端午小长假期间,我院在妫水公园举

办“顺天时节令,保健康平安”志愿服务活动,安排专家义诊咨询、名医大讲堂、体质辨识、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体验、导引运动养生互动、发放除湿避秽香囊、中药标本展示、中医药文化展版等精彩纷呈的中医药活动。活动期间,专家义诊免费为百姓提供咨询服务,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前来排队候诊。中医体质辨识,为百姓提供9种体质辨识服务,并依据体质辨识结果提供相应保健指导,导引运动养生互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为期三天的活动共有近5000名市民参与,发放中医类宣传材料8000余份,市民对此次中医药文化活动赞不绝口。 四、开展“绿色环保从我做起”健康教育活动,前往八达岭红叶谷清理白色垃圾,经过半天的清理,红叶岭的白色垃圾基本清理完毕,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体会到清理白色垃圾的不容易,清楚的认识到生态文明其实离我们不远,提高了职工的绿色环保意识。 五、积极开展“中医讲堂进社区”活动。 中医药健康讲堂讲师团由院内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组成,以集中授课、义诊咨询及各种媒体向广大居民推广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先后前往光荣院、大泥河村、盆窑村、旧县村等地,受惠群众达XX余人。活动分为“中医文化健康讲堂进社区”和“中医文化健康讲堂在医院”两个部分。“中医文化健康讲堂进社区”以着重培养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 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3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指导、饮食调护指导、用药护理指导、康复护理指导、专科护理。 一、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 2.平衡阴阳 3.起居有常 4.劳逸适度 5.慎避外邪 6.形神供养 二、情志指导 1.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 2.七情致病损伤五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3.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1)诚挚体贴,全面关心(2)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3)清净养神,宁心寡欲(4)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4.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1)言语开导(2)清净养神(3)移情易性(4)情志相胜(5)顺情解郁 三、饮食调护 1.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1)饮食有节、按时定量(2)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3)饮食清淡、吃忌厚味(4)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5)辨证施食、相因相宜(6)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7)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2.食物性质分类 (1)热性食物(2)温性食物(3)寒性食物(4)凉性食物 (5)平性食物(6)补益性食物(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7)发散类食物 3.辨证施膳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辨证施膳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

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2)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 (3)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4)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 (5)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 (6)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7)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四、用药指导 (一).给药时间 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 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 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 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 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 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 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 (二)给药方法 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或遵医嘱服用; 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 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 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 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 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的一项工作。其重点研究是卫生知识传播和卫生行为改变(或养成)的理论、规律、方法,以及社会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运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中医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 一、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破除迷信,摒弃陋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意义 中医健康教育是把卫生保健知识交给人民群众,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指导人民健康生活,以促进其健康,保持劳动能力,防止疾病,使之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所以,中医健康教育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对象 1.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适用,突出中医特色; 2.因人施教,重点突出; 3.广泛参与,形式多样。 五、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四季饮食、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 2.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二)方法 1.开展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为骨干,依托全科医师团队,成立健康教育讲师队伍,在各责任社区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2.开展社区中医健康咨询。全科医师团队在各责任社区进行义诊咨询,包括合理营养,各种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家庭心理教育,以及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等; 3.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 内容可以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目录 1.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 2. 糖尿病(消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5 3.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6 4.高血压病(眩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7 5. 阑尾炎(肠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8 6. 股骨颈骨折(骨断筋伤)中医特色健康教育????.9 7.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10 8.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11 9. 异位妊娠(宫外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13) 10.小儿肺炎(肺炎咳喘)中医特色健康教育.????..14 11.小儿腹泻(泄泻)中医特色健康教育.????..??15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指导、饮食调护指导、用药护理指导、康复护理指导、专科护理。 一、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 2.平衡阴阳 3.起居有常 4.劳逸适度 5.慎避外邪 6.形神供养 二、情志指导 1.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2.七情致病损伤五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3.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1)诚挚体贴,全面关心(2)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3)清净养神,宁心寡欲(4)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4.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1)言语开导(2)清净养神(3)移情易性(4)情志相胜(5)顺情解郁 三、饮食调护 1.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1)饮食有节、按时定量(2)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3)饮食清淡、吃忌厚味(4)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5)辨证施食、相因相宜(6)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7)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2.食物性质分类 (1)热性食物(2)温性食物(3)寒性食物(4)凉性食物 (5)平性食物(6)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7)发散类食物 3.辨证施膳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辨证施膳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附件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了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整体观念;介绍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脏腑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中医学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情志、饮食因素、起居因素等导致疾病的因素;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方法。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诊断方法和辨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 二、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辩证施养的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体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了

解(平和、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寒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不同体质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2.四季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3.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了解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情快乐、心态平和、心宁神净等调摄情绪方法。 4.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5.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 (1)太极拳: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八段锦: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五禽戏: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6.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介绍中医学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失眠、便秘等疾病的认识,重点介绍中医药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介绍中医药对这些疾病辨证论治的内容。了解中医药针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和辅助治疗方法,如饮食、情志、运动、穴位按摩、药枕、敷贴、足浴、气功等方法。 四、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即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的观念。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 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 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 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介绍不 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 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 生等。 1.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2.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 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3.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 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4.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念;介绍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 意事项。 5.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6.其他养生:介绍中医学有关起居、房事、气功等养生方法。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 重点介绍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结核病、肝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失眠、便秘等疾病的认识和预防保健方法。 四、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 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 方法。 (二)女性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女性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女 性各个生理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介 绍针对孕产妇常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三)儿童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儿 童(尤其是0-3岁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五、中医药常识 (一)一般常识。 介绍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特点和找中医看病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

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

中医特色保健方案

中医药社区保健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创建全中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通知精神,加快中医药融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社区中医特色保健意义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内涵丰富,能很好的适应社区服务功能,又因简、便、廉、验等中医适宜技术为社区人民群众乐于接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符合低投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同时中医药保健服务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了中医业务的要求,开辟了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发展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 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让更多的居民受利于中医药服务。 目标:运用不同的形式使社区的老人、儿童、妇女接受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并了解一般中医药防治知识。使社区居民自觉运用中医药的家庭保健意识。 三、实施内容: (一)社区老年人中医保健 老年保健,就是通过适当运动、养性修身、定期体检、防病治病、以调和脏腑、益津养血、平衡阴阳,达到延缓衰老、增年益寿之目的。 1、指导老年参加体育锻炼,但要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 2、做好老年人精神保健工作,指导保持稳定情绪,怡情养性,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家庭、社会和疾病等方面的关系,保持心身平衡,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为退休职工体检,让老年人了解自己身体各主要脏腑功能状态,全面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评估一下生理年龄与时代年龄是否相符,从而判断自己的衰老程度,为制定预防保健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4、据每个退休职工的个体情况,提供中医保健、运动和食疗小处方,使其脏腑强盛、阴阳协调、精气神旺,以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二)社区妇女中医保健 由于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生产、哺育等特点,所以在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某些方面,与男子有些不同。妇女保健,对于增强妇女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及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都具有重要意义。先制定保健方案如下: 指导妇女做好月经期保健。在经期注意个人清洁,宜淋浴,不宜做浴;保持心情平静和充足睡眠,以利于脏腑安合,气血调匀;经期不宜过劳和过逸,劳则伤气耗力,过逸则致气血运行不畅;经期还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引起经行异常。 1、在孕期指导孕妇保持安闲、宁静,不大喜大怒和思虑过度;增营养、禁房事、宽衣着、适劳逸、常检查;特别是慎用药,如:有毒、攻下、峻下、利水通淋、活血祛淤和大辛大热的药物。 2、在产褥期指导孕妇休息静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清淡饮食,以免损伤脾胃。 3、在哺乳期指导母亲定时哺乳,注意哺乳卫生;采取正确避孕措施,防止怀孕;对乳汁不足者受之通乳方法,如上热敷或配合中药治疗;断奶者受之回奶之法,如用麦芽30克水煎服。 (三)更年期妇女中医保健 妇女到了45-55岁之间,因肾气逐渐衰退,月经逐渐停止,绝经前期及绝经后期数年内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资料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主讲人: 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该病之本,“内风、痰湿、瘀血”是其标,从防治与保健而言,中医是从整体全面调整机体阴 阳的平衡,从根据上解除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使 其“阴平阳秘” ,病从何来? 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保健方法 1、生活起居调养:顺应大自然春、夏、秋、冬阴阳变化规 律,按四季摄生需求,起居有常,莫亡随意。 2、饮食保健:饮食宜清淡,不过食肥甘厚味和辛热燥火食 物,并按四季饮保健要求,随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以维 护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3、精神调养:淡泊静养,思绪平静,心气和畅,情志愉悦, 力戒躁狂激动和“七情” 过当。正如古人所言:“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 4、运动保健:坚持轻强度到中强度的运动锻炼,如传统的 导引气功、太极拳、健身操、健身舞、步行等等都对预防高 血压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辨证施治 1、临床常见的证型及治疗原则:阳亢型治以泄热平肝法, 以龙胆泻肝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阴虚阳亢型治以潜阳育阴 法,以镇肝熄风汤为基本方;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法, 用杞菊地黄汤为基本方;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助阳法,用地 黄饮子加减为基本方;阳虚型治以肾气丸加减。兼内风者, 基本方加潜降熄风药物;兼血瘀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 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兼痰阻者,加入豁痰利气之属。 2、单味降压药(经临床和实验证实的)有:汉防已、臭梧 桐、旱芹菜、野菊花、罗布麻叶、钩藤、青木香、地龙、丹 皮、黄岑、长春花、夏无无、葵花盘、绣毛泡桐、天麻、葛 根、莱菔子、杜仲、黄瓜藤、生菜子等等。 3、浴足疗法:黄岑30 克、丹皮60 克,当归9 克,枳壳24克,桑皮 24 克,丹参 24 克,牡蛎 24 克,白药24克,乌药24克,独活 3 克,磁石 3 克,牛膝 3 克,何首乌3克,石决明12 克,水煎每晚浸足一次 30 分钟。 三、防治高血压药膳 1、天麻钩藤粥 原料:天麻、钩藤、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茯苓 各10 克,石决明 30 克,粳米 100 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煎石决明 30 分钟,加入其他药,加水再煎 30 分钟,

中医药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 一、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二、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