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3616724.html,/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文|清浅

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要是遇到孩子发脾气,往往让人又抓狂又沮丧。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表明,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正向预测孩子未来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健康、成就,等等。学会自我控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习得的重要品质,也是家长需要积极参与的关键环节。

一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家长训练孩子更好地应对困境,提高情绪控制力。

孩子发脾气的4种常见类型破坏/哭闹/粗鲁/伤害自己或他人

1.12岁以下的孩子

婴儿和学步期儿童的活动能力比较弱,他们“想做的事”与“能做的事”之间往往存在巨大差距,他们可能因此不高兴和发脾气。家长可以通过玩具或好玩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延长延时满足时间。

2岁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我们可以通过“暂停”策略,训练他们的自我控制。如果他发脾气了,我们可以要求他在某个特定区域(比如坐在一把椅子上,或待在房间一角)独自待一会儿,冷静下来;或者,也可以让他在你身旁安安静静待着,你不需要给他关注——注意,不能让孩子“关小黑屋”。家长不要让孩子感到这是惩罚,“暂停”是一个让有冲突的双方暂时分开的机会,是打破紧张情绪、防止冲突升级的开关,它是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心理空间独处和让情绪冷静下来。当他冷静下来了,我们才继续讨论某个事情。

1.23到5岁的孩子我们可以继续使用上面的“暂停”策略,直到孩子冷静下来。这个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比如,5岁的孩子需要5分钟,10岁的孩子可能需要10分钟。暂停时间结束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时间到了”。如果他还自己待着,那就告诉他“如果准备好了,就出来吧”。

之后,不要马上讨论刚才的错误行为或让他道歉。因为他可能还在情绪低落期或生气,马上让他这样做会让他感到羞愧,也是在否定他的情绪、感受,否定他自己。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给他更多时间(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情绪引导和共情工作),等他真正恢复平静后,再找时机这样做:“你还记得XXX事情吗?我们认为这样是不对的,这真的伤害了XXX。我知道你当时也很生气,因为XXX,我希望你向XXX道歉。”当我们观察或了解到,孩子在受挫情境下也能够自发地进行自我控制了,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这将很好的强化他继续这样做。

1.36到9岁的孩子孩子开始小学生活了,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后果”的含义,也能够辨识一个行为是“好的”或“不好的”。

我们可以开始教他们这样做:面对需要遵守的事情而心痒痒和想要违反时,先想象一下“禁止”指示牌或父母老师批评、不高兴的样子;打算很不爽地回应某个消极、受挫情境前,先想象一下将会发生什么。跟前面一样,我们仍然鼓励孩子在非常沮丧时,通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3616724.html,/

离开那个情境几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他能够自发地这样做时,要及时地、大大地表扬他。

1.410到12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了。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思考“是什么导致我失去了控制”,并且分析它。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了解:有些情境起初确实让人心烦意乱和生气,但它可能只是一时,它不会一直那么可怕。

鼓励孩子在做出冲动反应之前,花一点时间思考。当他们能够自我控制时,给予及时表扬。

1.513到17岁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能够控制他们的大部分行为。这时,我们可以教他们考虑“长期后果”。

当他们可能失去控制,想要摔门,或者大声嚷嚷时,我们鼓励他们“停下来”,先评估一下自己当下的烦乱处境(发生什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评估后,我的认识与感受有无变化),再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反应和讨论。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通过剥夺一些“特权”来训练孩子,以此告诉他“自我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同时,也允许他通过后来的自我控制表现再次获得“特权”。

二当孩子们失去了控制虽然这很困难,但家长一定要记得:管教孩子时,我们自己尽量一定不要发脾气和大声嚷嚷。我们需要的是:态度坚定,就事论事。如果孩子发脾气了,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且告诉他:尖叫、发脾气和摔门是爸爸/妈妈不能接受的;你这样做,将要承担哪些后果。你要通过你的行动告诉孩子:你并不能通过发脾气得逞。比如在商店,如果你已经向孩子解释了为什么不能买糖果,他还跟你发脾气,这时,你不要妥协——你将通过你的坚定(出于爱的、不含敌意的)告诉他:发脾气是不可接受的,也是无效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要示范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你因为一些事情特别烦恼,而孩子恰好在你跟前,你可以告诉他为什么你这么烦恼,并且与他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找不到钥匙了,心里难免焦急,你可以告诉孩子,然后你们一起找。如果还是没有找到,你就采取一些更具建设性的步骤(比如,回顾你最后一次见到或使用钥匙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只要用心,你一定有很多机会向孩子示范和证明: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心态才是处理困难的正确之道。如果你仍然感到困难,你也可以咨询孩子的老师(他们也会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进行训练)或心理咨询师等。

三家长们的分享

3.1 家长A的分享

中午和女儿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问对我脸色很不好的女儿说:“好像你对我比较frustrated. 要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她没有多说,但是我明显看出来她平静了很多。

我前几天看到《穿越力》(Empathy)一书作者说到,当他的小孩闹情绪的时候,他就帮助把小孩的情绪表述出来,他说的结果和我的体验完全一样:小孩每次恶劣的情绪都能因为有准确表达和沟通,而舒缓下来。这种情感的准确表达,有助于促进人与人的相互了解,继而改善关系。即便大人,也不是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前几天早晨不知是因为早饭还是什么事情,女儿做的事情让我非常不满,我没说话,但是瞪了她一眼。我发现我比电影《超级名模》(Zoolander)里的主人公祖兰德的眼神还有杀伤力,因为我一眼看过去,她就爆炸了!她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的眼睛“充满仇恨”。

我说我们之间能不能换一套词汇来说话,不要老用“仇恨”这种阶级斗争的语言来解释我们关系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增加一些词汇,比如大家可以有合理的annoyed, frustrate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3616724.html,/

这样的情绪,这都是正常的居家过日子的七情六欲,比如我刚才是因为某事感到annoyed, 你不能一下子把负面指数从0上升到100,命名为“仇恨”,这是一个错误的标签。她是命名错误,我是情感表达错误,如果我一开始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而不动用我迷人的电眼,估计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总的来说,情感表达比较委婉,比较含蓄。在美国,我感觉人们对于感情的表达更为直接一些,表达方式也很细腻。其中一个原因,是心理咨询行业的发达,将一些心理学上关于内心世界的词汇,变成了人人皆知的说法。比如我最近在翻译的一本小说《恰似天堂》(约翰·契弗著)中,作者也提到:“弗洛伊德的词汇已经家喻户晓。服务员在供应卡车司机的餐厅不小心把你的啤酒洒了,她也会说:‘哎呀。这是弗洛伊德式滑出。’如果你问她这话什么意思,她会说:“你怎么啦?昨天出生的?弗洛伊德式就是滑的意思。懂不?”

但作为翻译多年,我发现在日常情感的词汇上,书面语中中文和英文都很丰富,比如表达愤怒,英文词汇有:angry, mad, indignant, antagonized, aggravated, irate,

livid,incensed, inflamed, exasperated, outraged, furious。而中文也有大怒、盛怒、雷霆大怒、怒发冲冠等诸种表达。作为翻译,每一种表达,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对应。

但大家对于这些词汇的使用的频率大不相同。比如英文中就常听到feel impatient, frustrated, bitter, hesitant, leery, uneasy,anxious, appalled, offended这样的表达。在日常生活当中,中文的情感词汇相对单一,有时候对情感的界定缺乏严格区分,被“喜怒哀乐”几个大类弄得面目模糊,缺乏必要的严谨。正面的感情,比如爱,大家也是不像美国人那样“I love you”张口就来。

而负面的感情,则更容易混淆。不表达和表达不准确的结果,是被误读,继而引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冲突。比如一个人的乏味(bored), 可能会被另外一个人误读为轻蔑(contemptuous)。一个人感到有些烦(annoyed), 另外一个人可能误读成敌意(hostile)、挖苦(sarcastic)、恶毒(vicious),继而引发矛盾。

如果仅仅将这些情绪大而化之地表述为“沟通问题”,可能大家还只是试图在同样的情绪之下,用别的方式把事情重新表述一遍,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准确地解读对方的情绪,则会改变沟通的“大环境”,使得沟通成为小问题。

我们有必要丰富我们的情感词汇。好多习惯,成年人恐怕难以更改过来,但我看到美国一些专家针对儿童情绪的表达和应对,有不少非常有益的建议。小孩有情绪,无法表达出来,结果就变成无理哭闹,这种习惯如果从小不改,长大之后也就只会胡搅蛮缠。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有一个婴幼儿社会和情感教育中心(Centeron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Foundations for Early Education),建议家长蓄意地训练儿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要家长“给每个情绪一个名字”(giving feelings names), 比如说:“我今天很悲哀,因为爸爸要出差了。”

情绪的负能量不能只求围堵和打压,而应识别和应对。要跟小孩讨论自己的情绪,让小孩子能够识别:“昨天你看到没有,浴室下水道不通,妈妈很恼火,你还记得妈妈恼火什么表情吗?要不给妈妈学学看?”但是也要跟小孩说说不良情绪的解决办法:“我恼火的时候,深呼吸,然后数到三,然后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

该中心还建议,要用小孩能够听懂的语言介绍情绪,比如brave, cheerful, confused, curious, disappointed, embarrassed,excited, fantastic, friendly, ignored, generous, impatient, important,interested, jealous, lonely, confused, angry, bored, surprised, proud,frustrated, silly, uncomfortable, worried, stubborn, shy, satisfied, safe,relieved, peaceful, overwhelmed, loving, tense, calm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3616724.html,/

小孩准确表达情绪或者识别情绪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并利用阅读的机会,教小孩识别人类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不要有着他们成为只懂得几种情绪的大老粗。小孩情绪正中间不要试图这么做,而要等其平静的时候来命名、讨论这种情绪,以及适当的解决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小孩要知道如何应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要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情绪。康奈尔大学教授、儿童情绪专家Kenneth Barish博士称这种做法为“情绪自律”(emotional regulation) ,这种自律包括愤怒的管理(anger management), 也包括帮助小孩舒缓压力和紧张,应对失望和挫折。“当我们接受并尊重孩子的情绪时,我们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感觉更好一些,我们也能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有成效!”

“情商”的说法现在广为流传,但是很多家长只顾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小孩诸如吃苦耐劳这类品质,忘了情感的表达和沟通,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步。人生很多问题,一旦能说得出口,就可能不再是问题,或者说可以由此变得容易解决。或许我们可以给每一个情绪一个名字,一条出路,从而结束那些别扭和委屈,冷战和热战。

3.2 家长B的分享

推荐一部少有的儿童情绪控制电影,周末全家看了一部电影《头脑特工队》非常震撼,这部电影不仅用生动的故事讲解了情绪,而且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的优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