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刷新着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也在悄然的进行着。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城市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繁华的城市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的眼球,城市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向往之地。而广大的农村则成为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驻扎地。在没有充足劳动力的农村,城市化的风始终没有吹过来。所以,农村的医疗卫生、交通建设、科教文化都被理所当然的忽略了。而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成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城市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莫非就是有力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方面比较多,比如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更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和自主化。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对教育不利的事情。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首先,特殊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影响着儿童与外界的交流。现代城市生活交通便利、物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儿童在生活中可以尽享现代物质文明,他们见多识广,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但是城市住房大多是单元式楼房,这种居住结构的特点除了经济、实用之外,还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独立性。一套住房一般都是水、电、气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生活设施也已配套。居住于其中的人几乎不需要与其他住户建立什么关系。二是封闭性。这种居住结构中,没有多少供住户共同使用的生活设施,各住户共同生活的空间几乎等于零。防盗铁门把每家每户都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相互间的交流较之旧城区那种开放式的居住方式已大为减少。三是简单性,即封闭在一个圈子里的家庭结构也日趋简单化,扩展家庭的比例已经很少,多数是核心家庭。简单的家庭结构同时也意味着家庭人际关系结构的简单性。这种居住方式的独立性、封闭性和简单性,造就了一批我们现在还难以具体描述的“铁门后面的一代”。如今大多数城市儿童放学回家以后都是被关在铁门里面埋头读书,跟旧城区那些生活在众多街坊中的儿童相比,关在铁门后面的儿童显然是不幸的。他失去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与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年长者交往的机会,这是发展资源的丧失。

第二,城市环境也带给儿童特殊的心理影响。城市是繁华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变化迅速,以致儿童无法自我调节;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匆忙,声响宣泄杂乱,车水马龙,会使儿童焦躁不安,容易滋生浮躁之气。

第三,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消费高,成人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相对较大,造成人际关系疏远的同时,也导致儿童与父母之间相处时间相对较少,形成沟通障碍,代沟加深,缺少心理安全感,遇事缺少交流,容易走极端。再有城市人口密度高度集中,流动人口众多,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儿童从小接受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对陌生人心存戒备,这对儿童情绪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影响。还有城市儿童通常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家或者和妈妈单独在家,使得孩子只受到了妈妈的母性教育,这会使得现在的有些男孩子变得有点“娘”,而有的女孩子独自呆在家里或者和爸爸在家里,这样长期以来,女孩子学会了放纵,学会了自己独当一面,出现了“女汉子”。

在农村里,这种情况就不存在,可是另外一种情况却十分严重。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爷爷奶奶的眼里,孙子孙女都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宝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孙子和孙女疼爱有加,上天入地只管去了,出了什么事请自己来扛。所以这些孩子变得有恃无恐,他们上天入地的闹腾,知道上学了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这种横冲直撞的性格会使他们走向一条更加穷困的道路。这样的孩子上学之后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和老师做对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美丽的,坐在教室里面学习是枯燥的,所以这种学生经常会逃课,即使在教室他们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

过这样的日子他们最多就过到义务教育结束,残酷的考试成绩使他们失败的根本,出去打工就是他们出路之一。就这样,新一轮的农民工又诞生了,祖祖辈辈无穷匮也。有些家长还说是老师没有管好孩子,或者说自家的祖上一直是农民,翻不了身了,想也是无奈的托词罢了。要是自己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从小就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的未来完全就有可能不是这样。

还有一种留守儿童,每天一个人干着家里全部的家务,明明是一个孩童,干起农活确实一个小大人。这样的孩子从小被生活所迫,每天都在操心自己的生计,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更不用说是找时间娱乐玩耍了。所以他们变的有责任心、做事踏实、能吃苦,但是同时在他们的思想里面,自己是卑微的,从小就没有父母的关爱,认为自己就不应该拥有这些,自己没有资格拥有这些,所以他们只会默默的忍受一切,不管是对他们公平还是不公平的。等他们长大了,上学的时候很听老师的话,他们是老师眼中的“乖娃娃”。也许,他们会考上大学,成就自己的大学梦想,但是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哪些与生俱来的卑微感会一直缠绕着他们,他们觉得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是真真的关心他们的,一旦有人表示关心他们,他们会表现的非常兴奋,同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对他们好的人。当然要是他们遇到了好人自然很好,要是他们不幸遇到了坏人,那么他们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出去的孩子更容易受骗的原因。

不过,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地球村,加上近年来我国一些电视台开始举办一些交换体验生活类的节目,比如说湖南卫视的《变形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城市里的孩子去看看农村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看看城市的样子和体验一下城市的生活。

教育是国之根本,关注教育使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聚集,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益差别来。所以,滨海的良港、河流的两岸、铁路的沿线,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相反,“穷乡”则往往处于“僻壤”。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临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区总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又因为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资源供给的地区价格差异,从而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城市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刷新着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也在悄然的进行着。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城市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繁华的城市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的眼球,城市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向往之地。而广大的农村则成为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驻扎地。在没有充足劳动力的农村,城市化的风始终没有吹过来。所以,农村的医疗卫生、交通建设、科教文化都被理所当然的忽略了。而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成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城市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莫非就是有力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方面比较多,比如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更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和自主化。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对教育不利的事情。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首先,特殊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影响着儿童与外界的交流。现代城市生活交通便利、物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儿童在生活中可以尽享现代物质文明,他们见多识广,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但是城市住房大多是单元式楼房,这种居住结构的特点除了经济、实用之外,还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独立性。一套住房一般都是水、电、气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生活设施也已配套。居住于其中的人几乎不需要与其他住户建立什么关系。二是封闭性。这种居住结构中,没有多少供住户共同使用的生活设施,各住户共同生活的空间几乎等于零。防盗铁门把每家每户都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相互间的交流较之旧城区那种开放式的居住方式已大为减少。三是简单性,即封闭在一个圈子里的家庭结构也日趋简单化,扩展家庭的比例已经很少,多数是核心家庭。简单的家庭结构同时也意味着家庭人际关系结构的简单性。这种居住方式的独立性、封闭性和简单性,造就了一批我们现在还难以具体描述的“铁门后面的一代”。如今大多数城市儿童放学回家以后都是被关在铁门里面埋头读书,跟旧城区那些生活在众多街坊中的儿童相比,关在铁门后面的儿童显然是不幸的。他失去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与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年长者交往的机会,这是发展资源的丧失。 第二,城市环境也带给儿童特殊的心理影响。城市是繁华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变化迅速,以致儿童无法自我调节;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匆忙,声响宣泄杂乱,车水马龙,会使儿童焦躁不安,容易滋生浮躁之气。 第三,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消费高,成人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相对较大,造成人际关系疏远的同时,也导致儿童与父母之间相处时间相对较少,形成沟通障碍,代沟加深,缺少心理安全感,遇事缺少交流,容易走极端。再有城市人口密度高度集中,流动人口众多,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儿童从小接受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对陌生人心存戒备,这对儿童情绪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影响。还有城市儿童通常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家或者和妈妈单独在家,使得孩子只受到了妈妈的母性教育,这会使得现在的有些男孩子变得有点“娘”,而有的女孩子独自呆在家里或者和爸爸在家里,这样长期以来,女孩子学会了放纵,学会了自己独当一面,出现了“女汉子”。 在农村里,这种情况就不存在,可是另外一种情况却十分严重。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爷爷奶奶的眼里,孙子孙女都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宝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孙子和孙女疼爱有加,上天入地只管去了,出了什么事请自己来扛。所以这些孩子变得有恃无恐,他们上天入地的闹腾,知道上学了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这种横冲直撞的性格会使他们走向一条更加穷困的道路。这样的孩子上学之后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和老师做对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美丽的,坐在教室里面学习是枯燥的,所以这种学生经常会逃课,即使在教室他们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教案资料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20讲城市化及其影响

限时规范训练20城市化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市三大产业比重和城乡人口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年该市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该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3%,且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答案:B 2.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该市人口最多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D.第三产业产值先降后升 解析:根据该市的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可计算出该市人口总量,其中2019年最多;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可能增加;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由2019年的约40%增长至2019年的约60%;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可能持续增加。 答案:C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D.1985~2019年 解析:读图可知,1985~2019年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 答案:D 4.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解析: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目前为52%左右,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C 5.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 城市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观察到城市的景观,如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姓名:居梦琪 学号:10410212 美术系1002班。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使得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我们当今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我国的教育能迅速地与国际教育接轨。让我们尽快地进入教育手段现代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现代技术教育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现代技术教育使用的设备: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扩音机、复读机等轻设备;还有语音实验室、电视录像系统,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重设备。无论是轻设备还是重设备的制造和使用,都是建立在声学、光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现代教育设备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是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文化艺术等。如教学电影,从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学、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在制作和放映过程中,又运用了摄影、录音、放映等多种技术。因此,要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具有高效性的特点。现代技术所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即节省时间,提高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在同样的时间内,能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取得最佳的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又促进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学校加强联合,共同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学校能吸引到多少学习者,就取向等各方面。学校必须走联合之路,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之间的联合非常容易,不受国家、地域的限制。因此,各国因此推进学校之间的合作。 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作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职能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法过程在的主要任务不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面对面传授给学生,而要逐步转向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教师熟练掌握操作各种先进的教育工作;要掌握现代认识理论,帮助学生设计出最佳学习程序;要具备多门学科共同的基础,有较宽的知识面,熟知各种科学方法,使自己在并不擅长的领域里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个别化学习方式,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的学习进度,在没有负担的轻松环境中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代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教学技术现代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物征。为了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要十分重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以探索提高教育改革,扩大教育规模的新途径。同时,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满足于学校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最直接的重要因素。 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的关键问题是教育思想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的提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有三个知识点: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本节课内容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但部分学生由于生长在农村对城市环境缺少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示、材料及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在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逆城市化。 二、教学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 战略举措。结合十八大报告,介绍了新型城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制 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实行 分析处理,得出实证结果。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 影响,其后依次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建议。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持续提升。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城镇化每提升1%,可拉动投资增长3.7%,带动消费增长1.8%。2014年3月最新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 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新型城镇化的主线是农 民的市民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并进一步阐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问题。根据统计资料 显示,2015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50.5%,而全国城镇化水平平均为 56.1%,相比较来说,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究其根源,不但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存有诸多其他因素,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等。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新型

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实行实证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新型城镇 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新型城镇化体现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更加注重全面质量的提升。与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相比较,新型城镇 化重在“新”,不是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多,而 是更加注重内涵式的增长,全面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其基本原则 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突出了“存量优先”,其主 线是农民的市民化,同时还提出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优先解决存 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重在提升城镇化的内在质量, 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新型城镇化的成果。关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发展、收入水平、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实行 分析。

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答: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在于以下:(1)"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2)"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4)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位置上。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 由此可见,"经验之塔"理论对本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确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只有教育工作者们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对待这些经典理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教育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教育的挑战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野中,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城市教育改革,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1、确立社会公平的大局观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移民改变和创造城市的历史。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需要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潮流,认识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正当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立场。 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原先处于潜隐状态的“城里人”和“外地人”的利益冲突显现,出现了城市保护主义的“邻避政策”。这种社会现象被称为“巴士效应”:自己在车下时拼命主张打开车门;一旦自己上车了,就主张赶紧关门开车。这种以一己利益为计较的狭隘心态显然是不可取的。当我们争取自己的权利时,就意味着主张一种面向所有人的普适价值。今天所有的城市人,都是昨天的“乡下人”。我们不能一方面反对北京大学成为“北京人大学”,同时认为上海就应当是上海人的上海。 当然,一项现实的公共政策,必须强调理性、渐进性、建设性,需要谨慎地调整、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应当有先中小城市、后大城市的“梯度开放”战略。但是,必须明确和坚持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立场,要讲“大道理管小道理”,要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通过制度变革和创新,逐步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平等人权。否则,一方面要求每年转移上千万农村劳动力,同时各个城市却在设防,阻碍农民进城,社会现代化的理想就无从谈起了。 2、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准的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对于城市社会而言,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这就是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主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问题是如何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逐渐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目前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在城乡分治、没有人口流动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无法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现实。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改变以户籍人口为主的现行管理体制,建立在流动状态下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即以常住人口为准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各地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进一步地,一些地方将这一服务扩大到了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上海市已经提出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纳入地方政府服务的视野,纳入政府的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并将有条件地开放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服务。最终,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中,逐渐放开城乡二元的户籍限制,使外来农民工真正成为新市民。 建立这一新机制所需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担的财政机制。建立跨省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机制,完善流动儿童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因为流动儿童的教育责任不应只由流入城市最基层的区县政府承担。上海市已经建立了市-区两级的财政分担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当前,需要明确中央政府所应承担的财政责任,建立对流动儿童教育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建立地方政府持

(完整版)城市与城市化2013-2017年高考专题练习

(2014-2017高考)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 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4—5题。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 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 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2017江苏地理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 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 7.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016?上海卷)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7.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 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8.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 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016?上海卷)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9.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 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10..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 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 面积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 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 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 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 总和,即出行能耗。图7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 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15题。 15.据图推断 1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随着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的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开始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社会时代,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应用和传播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柱,同时它也必将是未来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学习教育技术,有着其自身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能否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现、掌握和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目标就是为了全面充实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应用能力。 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应用,使得现代教学环境已经不再仅仅依靠“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来开展教学活动。视听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应用,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环境,而且也将会对以课堂语言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1)媒体化教学环境 各种媒体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使得现代教学环境首先呈现出媒体化的特点,如视听媒体综合教室、数码投影演示教学系统、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甚至虚拟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场所,媒体技术都已经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 (2)网络化学习环境 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主要有广播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网络系统主要是广播和电视,目前各地许多学校都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了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和校园计算机教学网络。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网络化教学环境将会覆盖到全国各地的每一所学校、甚至每一间教室。 (3)数字化资源环境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应用,使得各种以磁、光介质为载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迅猛发展,知识的存储载体和传播方式将会随着信息化进程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地学校和教育部门都会相继建立起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开发建设大量的数字化网络教材和课程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将导致传统教学观念的变革,从而构建起全新的现代教学观念体系,如教学系统观念、教学信息控制观念、教学设计观念、学生主体观念、整体优化观念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等。 (1)教学系统观念 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而展开其全部教学实践的,系统方法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构成了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最为活跃的因素,它能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要想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系统的观点出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考察、分析、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按照教学对象的特点来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信息控制观念

2.2.3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反思)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是对前一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深化,进一步推进了“城市与环境”的主题。本节课开篇就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体现了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的积极影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城市化过程就很好的体现了它的“双刃剑”,教材通过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提现了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的消极影响,即城市环境问题。在这里学生的思绪由现象向本质转移,探究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围绕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出现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出发,展开讨论寻找出解决措施。本节课最后一部分内容紧密的联系了城市环境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解决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形成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授课时我尽可能联系生活实例,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本节课大部分过程是有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完成的,并辅以多媒体教学、学案教学等,通过固学案检测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本节课基本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整体的把握了教材结构,以“引路人”为原则,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寻找,产生的现象,可行的解决措施中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总结如下: 教材中明确体现的知识不应让学生探讨完成,而应是独立自主完成,要深入研究,有可讨论的地方应该讨论,没有可讨论的点坚决不能讨论;对于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由学生说明的较少,放手

让学生去说,减少教师的“手拉手”式的引领,让学生回归课堂;围绕城市环境问题,联系身边实例过少,应让学生放手去探讨;关于解决措施提出,应让学生多一些研究性学习。“手拉手”式的教学模式比较明显,应放开束缚,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方法,给学生时间。 我争取在日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问题,完善自己课堂教学,回归本源,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成就学生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素养;课程改革 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很先进,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性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基本上属于装饰品,仅在公开课中亮一下相,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远远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异于一堆“高级垃圾”,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英格尔斯曾说过“再完善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为废纸一堆,”因此,非常有必要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 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世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社会经济的战略资源从资本转到知识,转到信息。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是将物质作为资源来利用;在工业社会,是将能量作为资源来利用;在信息社会,则是将信息作为

资源来利用。据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1992年亿万富翁的排名版首次由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6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到1997年已达到510亿)荣登榜首。而在过去,美国的亿万富翁是钢铁大王、石油大王,他们依靠钢铁、石油这类资源,而比尔·盖茨是以知识和信息为资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教育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社会发展越需要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深知识,适应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富于创新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在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成为继“读、写、算”能力的第四文化立足点。如果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将教育与信息统一起来,将教育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对学科定位、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作出相应调整的同时,还增加了“教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11·重庆卷] 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文综1.K1[2011·重庆卷]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文综2.K2[2011·重庆卷]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2011·福建卷]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6题。 图1 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

量、历史文化 [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题。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生产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2011·山东卷]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6~7题。 图3 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城市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第二次修改(倪晓风) (1)

城市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到城市,农村教育问题开始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各项数据分析,讨论了城市化对农村教育的各方面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对农村学生就业方式,城乡教学资源分配以及农村辍学率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作者认为政府应从合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教育寄宿学校师资 在我国人口总数中,80%是农民,而河南省又是全国的人口大省,农民所占的权数更大。这也足以向我们证明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1河南农村教育现状 1.1城市化对农村学生就学方式的影响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于2015年对全省17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的120所农村小学30260学生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图12015年被调查小学情况

图2寄宿学生所占比重 由图1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人数最多为5712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最少为3466人,学生人数随年级升高呈波动递减趋势。而寄宿生的数量由一年级的288人波动上升到六年级的617人。由图2可以看出寄宿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 1.2城市化对农村教学资源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资源存在城乡教育不均衡,而河南农村人口众多,这种现象更是明显。表3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农村与城镇差20.69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农村与城镇相差14.16个百分点。 2001年城乡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状况单位:(%)(表3)

由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生均教育经费及其预算方面,还是在生均公用经费及其预算方面农村水平都远低于城市水平。 2001年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距(元)(表4) 1.3农村辍学率居高不下 表5为河南统计网给定的官方辍学率,可见辍学率随波动下降,可还在3%左右徘徊。可根据阅读一些文献,发现辍学率远比官方数据要高。例如在《从官方数据看辍学—河南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研究》作者就说官方给出河南农村辍学率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可见农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