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

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

(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

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样就使矛盾双方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矛盾双方转化的情形——其一,对作为矛盾双方的甲和己而言,甲变成己,己变成甲。其三,矛盾双方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第四,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不能实现。这个条件,既有事物内部条件;也有事物的外部条件。

第五,矛盾双方转化的客观现实性——矛盾双方的转化既然需要条件,那就是客观的。那种否认转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那种认为矛盾双方转化可以无条件、或是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是否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矛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7)辩证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逻辑上出现的首尾不一致,互相打架的现象属于逻辑矛盾,不属于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表现在:

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事不有、无处不在)。

第二、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给客观事物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注意:两分法的基本含义——二分法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二分法、二点论),它与一点论是相对的。

热点导引:

1、正确认识互联网利弊

[热点材料]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有的网吧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有的网吧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精神委迷不振。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诈骗、贩黄屡见不鲜。

[分析点拨]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对于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做到兴利除弊2、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热点材料]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加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紧迫性。”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同时注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是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二是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3、石油价格上涨的利弊

[热点材料]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已迫近50美元大关。油价上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从全球消费层面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因物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所致,并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上涨趋势,其中房地产与商品价格加快上升。欧元区和日本则一直处于消费疲弱状态,目前的油价上涨给予消费层面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油价上涨也不例外材料。石油价格上涨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将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油价上涨,我国要考虑建设和加大石油储备,而这一策略将带动信息服务,远洋石油运输,石油码头建设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发展。另外,石油涨价为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面对油价的上涨,我们更要树立节能意识,要切实抓好石油天然气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抑制油气消费,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广泛运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油气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要正确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风险规避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节约和有效利用的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产业等等。

针对训练

1、“有骂没有称赞,有惩罚没有奖励,对企业有利的,不立刻行动,经常把“再看看”,“在研究”挂在嘴边,那么我们也只能偷偷地说,你不是一个称职的老板。”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全面地看问题②量变与质变是相互统一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③实践决定认识④内外因是对立统一的,要注重外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汽车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汽车废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材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A)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质变量变的观点

D、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3、“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力学有难易乎?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4、“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C)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5、“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白扰。”此诗的错误在(C)

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 B。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

C、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6、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说:“—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说(B)

A.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

B.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7、“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

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B)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8、“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D)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哲学上的“矛盾”是指(D)

A.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C.事物自身包含的优点和缺点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0、上述材料中的论断蕴涵的哲理是(C)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规律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11、上题中的事实要求我们(D)

A.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C.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D.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12、辨析题: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答案:(1)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既看主要矛盾,又看次要矛盾;既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3、材料: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1)材料主要采用了什么哲学方法来分析青少年所面临的新情况?

(2)面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

答案:(1)材料主要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无论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还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分析都是从利与蔽两个方面去分析,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它们对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

(2)采用扬弃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

14、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试用该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演进。

长沙八年中考分类汇编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长沙八年中考分类汇编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 2.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3.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4.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

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5.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二、实验题 6.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 7.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 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 第三章 第21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第21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程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 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 1.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4)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 ? ??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平原、丘陵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②社会经济因素 ?? ? ??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2.季风水田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拓展延伸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 (1)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2)绿洲农业 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通过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和冲刷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人们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演练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6年3考,2~4分) 1.(2014江西7题2分)如图所示,甲是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乙是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第1题图 2.(2016江西12题3分)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第2题图 3.(2015江西15题4分)(不定项)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 ) 考点眼睛和眼镜(6年1考,2分) 4.(2017江西4题2分)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第4题图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6年2考,4~8分) 5.[2018江西26(一)题4分]智能手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瑞瑞同学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 (一)拍照功能 甲 乙 第5题图 【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同一位置,拍同一地点,为什么会变大呢? 【猜想与假设】手机的镜头可能是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 【设计实验】瑞瑞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的多少,改变水透镜的厚薄,从而改变水透镜焦距; (2)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记录在下表: 凸透镜焦距f=14 cm 焦距f=16 cm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距u/cm 30 40 60 30 40 60

【2019-2020年度】中考物理 考点跟踪突破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2019-2020年度】中考物理考点跟踪突破第五讲透镜及 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5·广西)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D ) 2.(2015·南宁)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2015·济南)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B ) 4.(2014·厦门)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 ) A.8 cm B.15 cm C.20 cm D.40 cm 5.(2015·泉州)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

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B )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第5题图) ,第6题图) 6.(2015·揭阳)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是( C ) 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 7.(2015·南京)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C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2015·黄石)下列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B.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C.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D.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9.(2015·漳州)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毋庸置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21世纪,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综合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信息爆炸的压力。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利 用各种信息。 (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一方面使企业受到空前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每个企业员工受到巨大的挑战,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否则他们将面临由于掌握的技能过时而遭淘汰的压力。 (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全球高速信息网使所有的信息都极易获得。而更敏捷的教育体系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越来越少的

时间内掌握最新技术。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大大加剧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以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20世纪的主要特色之一。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存储和拣出系统、自动条码识别系统等,在世界各 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高技术应用的初始投资很高,但它会带来许多竞争上的优势。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废品和材料损耗,缩短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由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新产品或服务介绍给市场,企业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这种趋势在21世纪还会进一步加强。 (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企业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更多的竞争者。尽管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订单和产品,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坚持他们更需要最新技术,希望也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教育的发展使得原本相对专门的工作技能成为大众化的普通技能,从而使得工人的工资不得不从他们原有的水准上降下来,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投入,但是资金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产品研制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第三讲透 镜及其应用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 间、 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那个点叫做。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3.凸透镜有三条专门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 向。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 成、的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 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

(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2021届九年级中考大一轮复习检测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基础过关练】 1.物理课上,同学们手持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高大建筑,观察到的清晰的像为 ......... ( ) A.正立、缩小的像 B.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2.2020年7月27日CBA篮球常规赛在天津举行。小滨在电视上观看比赛直播时,发现为使观众看得清晰,摄像机经常进行远景和近景的切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像距 B.摄像机的镜头是凹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像距 C.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物距 D.摄像机的镜头是凹透镜,由远景拍摄变为近景拍摄时,减小了物距 3.(2020杭州中考)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够呈现 ..........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5.(2020广安中考)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 30 cm 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 cm 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 cm 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6.(2019潍坊中考)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复习课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作者德鲁克用事业理论中的方法,通过与20世纪管理的实践相比较,提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章中,德鲁克从管理学的基本假设入手,引出当时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的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从这两套假设的内容阐述了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在管理理论上,德鲁克利用美国早期的经济现象论证管理并非是企业管理,因而管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管理人也不是管理“雇员”,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第一个观点出错,后面两个观点也会受它的影响走向错误的方向。在这章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管理,体现了一种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不仅是发展管理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品质。 第二章作者开始谈作出战略的新的必然趋势,包括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和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这5个趋势。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提出的“退休”的另一个含义,在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只想到了让老人延迟退休,却很少有尝试过德鲁克所说的这种新型雇佣关系,

让老龄人“提前退休”,这里的“提前退休”并不是指停止工作,而是指劳动者不再从事全职工作,或整年都在组织中任职,他们一次只工作几个月。我认为这是当今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另一个是20世纪保持发展势头的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这4个部门,说明了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影响也是重大的,因而在管理的战略中应该要首先考虑政府。 第三章讲的是有关变革的内容。在阅读本章节之前,我一直认为变革是人们面对巨变时所采取的能够趋利避害的方法。但是作者在本章中告诉我们这样对变革的看法是令人痛苦和有风险的,管理层需要成为变革的引导者,主动寻求变革,这也是21世纪管理中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当然,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的放弃原则,在变革中放弃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是创新的一个前提。只有恰当地放弃江河日下的产品,才能推动产品的创新,从而实现好变革。 第四章从信息革命的角度分析21世纪管理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目前正在从“技术”向“信息”转变,它对组织的经营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前许多人都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最先的影响应该是决策方面,但是德鲁克在本章节中指出了这种认知的错误,实际上信息技术不能决定某种行为或政策能否实行,它只是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和数据。德鲁克还提到了历史的教训和技术人员的历史教训,阐述了每次信息革命普及的速度以及影响的范围都

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检测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8年2考) 1.(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眼镜的照片.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凹__(填“凸”或“凹”)透镜. 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8年9考) 3.(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多选)(2017·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5.(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6.(多选)(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BD)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7.(2011·河北)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8.(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9.(2015·河北)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放大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重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1静态规律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贵州省毕节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1.(2020·株洲)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相当于( A ) A.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2.(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所示),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如图乙所示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 ) A.近视眼,镜片Ⅰ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D.远视眼,镜片Ⅱ 3.(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B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第3题图第5题图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D ) 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2020·仙桃改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原理工作的 C.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当晨晨的体温为36.5 ℃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6.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②__(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白色银幕是为了__反射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 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_远离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8.(2020·黔东南二模)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O为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完成光路图。 9.(2019·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21世纪管理挑战读书报告

管理学读书报告—《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著作信息 书名:《21世纪的管理挑战》 作者:[美]彼得·杜拉克译者:朱雁斌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月:2009年9月 二、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21世纪的管理挑战》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将从以下6个方面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一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三、摘录作者的一些观点: 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 管理学的真正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那时起,大多数学者、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都比较认同以下两种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第一种构成管理原则的基础: 1、管理是企业管理。 2、企业应该具有或者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结构。 3、企业应该采取或者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 第二种假设奠定了管理实践的基础: 1、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或给定的。 2、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界定的。 3、管理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 4、按国家边界划分的经济体是企业和管理依托的“生态环境”。 现在:管理是所有组织机构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器官。 管理学界与其探寻恰当的组织形式,还不如学会寻找、发展和检验适合特定任务的组织形式。 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的使命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特定优势和知识。 管理将越来越需要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即技术和最终用途都不是管理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客户的价值观和决策才应该是管理政策的基础。因此,这些基础已经逐渐成为制定管理政策和战略的出发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试题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1.(2015·安徽)如图,L 表示凹透镜,MN 为主光轴,O 点为光心,F 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 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 ′B ′的光路图. 解: 2.(2011·安徽)图中L 为凸透镜,MN 为其主光轴,O 为光心,若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 ′B ′,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 ,并在图中标出F 的位置. 解: 有关透镜的作图证明 3.(2014·安徽)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a 表示,O 点为光心,F 为焦点.图b 中A ′B ′是物体AB 经透镜所成的像. (1)请画出图b 中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完成成像光路图; (2)在图b 中,物距用u 表示,即u =BO ;像距用v 表示,即v =OB ′;焦距用f 表示,即f =OF .请运用几何知识证明:1u +1v =1f . 解:(1)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折射后经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经过光心光线,左段AO 为a ,右段OA ′为b , 根据几何知识可知:△OA ′F ′∽△AA ′C ,△ABO ∽△A ′B ′O ,且AC =OB =M 则OF ′AC =OA ′AA ′ ① AO OA ′=BO B ′O ② 即:f u =b a +b ① a b =u v ② 两式联立消去a 、b 即得1u +1v =1f . 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

4.(2016·安徽)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解: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B.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5.(2013·安徽)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老师要求他观察物距等于5 cm 时烛焰所成的像.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5 cm处(如图),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 (1)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2)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 cm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移去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绿版练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1.(2016·遂宁)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16·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3.(2016·凉山)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一些.(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虚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实像(以上两空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5.(2016·济宁)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C)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6.(2016·达州)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B) A.远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最新)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部分练习题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一、填空题 1.( 2018·福建改编)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 图,应该配戴由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2.( 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 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3.( 2018·江西样卷)如图所示是小婷同学将两筒M、N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当用来看远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选填“虚”或“实” )像;接着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得到清晰的像, 应将纸筒MN间的距离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 2018·武威改编)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 1 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_____ 透镜,成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 5.(2019·原创)如图甲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镜。乙、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 )摄像头。

9.( 2018·长沙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 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 A .甲乙 B .甲丁 C .丙乙 D .丙丁 10.( 2018 · 景德镇九年级第一次质检 ) 小元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 从图中现象可看出 ( ) 6.( 2018·张家界改编 ) 如图所示,将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 一侧,从另一侧观察,发现铅笔“错位”,这是光的 笔逐渐远离玻璃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可)。 二、选择题 7.( 2019·改编 )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 镜是 其现象如图所示。

四川省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练习31.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 透镜作图 1.(2016·德阳)作出图中所缺的光线. 解: 2.(2016?资阳)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解: 3.(2015·广元)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解: 4.(2015·内江)如图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 解: 命题点2 透镜成像规律及探究

5.(2016·宜宾)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C)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6.(2016·成都)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臵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7.(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二十一讲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2017宁夏六盘山期末)东北冷凉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玉米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随着玉 米、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其他农作物的面积不断减少。该区域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据此完成第1~3题。 1.东北冷凉区种植玉米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贫瘠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日照时数少,光照不足 D.无霜期短,热量不足 2.东北冷凉区调减玉米的重点区域是() A.辽宁辽河流域 B.吉林松花江流域 C.黑龙江北部地区 D.内蒙古南部地区 3.东北冷凉区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 B.劳动力不足 C.市场需求饱和 D.国际优质玉米的竞争 答案:1.D 2.C 3.C 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地区是肥沃的黑土,A项错;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属湿润、半湿润地区,B项错;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季昼长较长,日照时间长,C项错;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无霜期短,热量不足,是其种植玉米的不利条 件,D项正确。第2题,四个地区相比,黑龙江北部地区纬度最高,热量条件最差,因此是调减玉米的重点区域,C项正确。第3题,农业生产区位因素中,市场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C项正确。 (2017宁夏银川一中二模)下图为云南哈尼梯田主要粮食作物投入、产出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第4~5题。 ■农药和化肥成属羁 人力戒木 O韬力如 口想收人 ■挣收人 4.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5.哈尼梯田玉米种植面积远大于红米种植面积,其原因最可能是() A.经济效益高 B.市场需求量大 C.人力成本低 D.水利工程量小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云南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适合水稻生长,且表格信息显示水稻种植收益相对较高,因此其农业地域类型为

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化是又一次科技革命,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综合科技水平的反映,也是科技强国的需要。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跻身世界高新技术前沿国家,对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建设的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 从世界发展来看,蒸汽机带动了工业化革命,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场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转折点。世界的信息革命从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芯片的发明开始,甚或可以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算起,现代信息技术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80年代初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带来信息技术革命,90年代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一次信息化的浪潮,整个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推进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商品计算机在1951年为美国人口普查局所购;1954年美国财政部首次将计算机用于联邦公务员工资管理。发达国家由此开始了漫长的信息化之路并取得了成绩,信息产业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崛起,更是引领着国家信息化快速发展。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概念,此后,世界不少国家政府开始摸索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在信息时代,为了取得信息化社会的优势,各国都在奋力拼搏。计算机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构筑了“信息高速公路”,以此改变了时空观念,地球正成为“地球村”,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同。 信息产业是新一代的生产力,它不仅可以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还可对传统产业起到优化、催化和培增器的作用;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对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化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高度信息化的逐渐形成,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竞争。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水平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美国长期的信息化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和新经济的出现震撼了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国家层面制定了信息化和走向信息社会的战略和规划,都成立了国家元首挂帅的推进国家信息化的委员会或相关机构,都希望通过国家信息化赶上信息革命这趟发展快车。日本率先制定以信息立国的国策,美日经济也曾在20世纪80年代因日本的信息化发展而易位。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都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正展现在人类面前。信息化成为任何国家和民族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可延误的历史机遇。 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信息化不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完成,而是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考物理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培优补潜复习讲义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培优补潜复习讲义 【中考命题方向】 中考中有关透镜及其应用的考点较多,主要围绕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眼睛 及视力矫正的有关知识命题,一是考查学生的应用技能,如眼睛及视力的矫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等.二是对探究实验的考查,如探究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为主,试题难度以中低等为主.但 是近年的中考题中呈现出透镜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的特点.在中考试题中本章 内容占总分的3%~5%. 【考点总结及应用】 一、知识性考点 考点1 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例1 如图1所示,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图1 图2 【解题策略】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理解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例2 如图2所示,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规律·方法┃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简记为“一边平行另边焦,过心方向变不了”.凹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简记为“一边平行同边焦,过心方向变不了”. 考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例3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 空摄影照相机拍得的像的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50 mm,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 A.100 mm以外 B.大于50 mm C.略小于50 mm D.恰为50 mm 例4 如图3所示,甲、乙是小丽的两张清晰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 的焦距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拍摄甲时,照相机到人的距离比拍乙时大 B.拍摄甲时,胶卷到镜头的距离比拍乙时大C.拍摄甲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的直径比拍乙时大 D.拍摄甲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的直 径比拍乙时小 实用文档 图3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10-11-09]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作者: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 究基地江瑞平教授 [字体:大中小]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是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也为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提供了多层面的重要机遇。 机遇之一: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一般认为,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其时间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至少从三方面增大了经济外交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经济外交拓宽国际经济交流渠道、形成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化解国际经济摩擦。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向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对经济外交的上述需求仍呈强化之势,但进程遇到阻碍,势头受到挫折,从而其速度也显现出减缓甚至停滞之势。其主要表现包括:(1)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最近一段时间每到WTO、APEC、G20等重要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举行会议期间,就会遇到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等各类团体和民众举行越来越广泛和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即是其突出表现。(2)新保护主义影响扩大。目前新保护主义已扩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资源环保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保护主义的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弱小、落后国家,那些强大、先进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成为新保护主义的主要执行者。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事例是,2007年夏开始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均带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3)国际经济组织功能缺失。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而改革又停滞不前;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原定于2005年完成,而迄今仍未真正启动等事实中即可得到证明。而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本该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全球化必需的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和监管者。(4)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迄今仍是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最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其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之势,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更是如此。如据IMF资料,1991—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更是出现了11.0%的负增长。(5)国际投资剧烈波动。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近前其发展势头出现的剧烈波动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重要表现。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后,于2000年达到历史高点(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