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陕师大《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7、陕师大《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7、陕师大《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7、陕师大《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

《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意识?

答: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

3、学习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答:探索人心理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心理学在研究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科学地揭示了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雄辩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力地批驳、抨击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想观点。心理学探索外部的客观条件如何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如何影响人心理特征的形成,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与人心理活动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又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如何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些分析研究中特别重视社会历史条件对人心理的制约作用。这些研究和探索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研究人心理活动问题上的具体化,也是我们研究人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二)实践意义:1.可以使心理因素对行为活动发生最佳影响,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卫生保健服务;2.根据心理规律,可以更有效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3.根据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可有效预测并有准备地对待某些心理现象。

4、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此外还有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模拟法等等。

5、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有年轻的学科?

答: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是因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实际上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远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写过一本心理学专著《心灵论》,在中国,心理学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了。我们说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因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迄今才刚刚124年的历史。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提出了“实验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从此才逐渐形成了注重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传统。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冯特还创办了一份心理学专业杂志。世界心理学界都公认1879年是心理学的新纪元,从此心理科学才开始了它独立的历史,结束了它从属哲学或其他学科的过去,冯特也被世界心理学界公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心理学家。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具体来说,就是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哲学基本命题,

7、什么是条件反射?

答: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8、什么是感觉?它有哪些种类?

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什么是知觉?它有哪些种类?

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等。按知觉的对象分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0、试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如下方面:①二者在感受与反映事物属性方面的差异;②二者在分析器结构上有区别;③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直接的反映(即感性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正常成人身上,纯粹的感觉形式很少见,多数是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11、什么是差别感觉阈限?

答: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12、感觉的规律有哪些?

答:感觉的规律有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像,4、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5、感觉的相互作用,6、感觉的补偿等。

13、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是:(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14、什么是记忆?它包括哪些环节?

答: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输入的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完整的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基本环节。

15、表象有哪些特点?

答:表象的特点是:直观性、形象性、片面性、不稳定性、概括性。

16、根据记忆的内容和对象可把记忆分为哪些种类?

答:根据记忆内容与对象可把记忆分为: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运动记忆。

17、根据记忆信息的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哪些种类?

答:根据记忆信息的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

18、短时记忆有什么特点?

答: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19、遗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遗忘的规律,应如何克服遗忘?

答: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20、试说明应如何减少遗忘提高记忆力。

答:(一)合理组织有效的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因此,识记后要趁热打铁,及早复习,其优点是既省时间,效果又好。其次,适当采用间时复习。复习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前者称为不间时复习(集中复习),后者称为间时复习(分散复习)。这两种复习的效果因材料的难易程度、组织形式、意义性等有一定差异。再次,要善于利用最佳时间进行复习。早晨头脑清醒、干扰因素少,复习外语单词和机械材料效果好;晚上临睡前,把一天学习的内容复习回忆一遍,有利于记忆的巩固。

(二)把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比连续识记(诵读)效果好。一方面可以及时看到学习成绩,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集中,便于发现问题和错误,能抓住材料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使复习更具目的性。

(三)复习过程多样化。单调机械的重复,会使人倍感枯燥乏味,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复习效果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能维持学习者兴趣,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复习效果好。在复习过程中,要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口到、手到,使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在皮层建立广泛的神经联系,以加强记忆的效果。另外,

(四)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

(五)注意用脑卫生。脑的健康状况是影响记忆好坏的重要生理条件。研究表明,由核糖核酸指导合成的脑蛋白分子是贮存知识的仓库,它与学习和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脑的营养与适当的休息,否则,严重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甚至吸毒、酒精中毒、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影响,使记忆力下降。

21、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识记的因素有: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2、识记的目的任务;3、识记的方法等。

22、识记有哪些种类?

答:识记的种类有:①按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②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3、造成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答:对遗忘的原因探讨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观点:衰退理论、干扰理论和压抑理论。除了以上三点,造成遗忘的因素还有: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材料的类似性与系列位置;3、学习的程度;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等。

24、什么是思维?它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的基本特性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5、思维和语言有什么关系?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而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思维和语言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反映,主要是语言本身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等功能,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样,没有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承担工具的语言。当然,语言并不是思维的惟一工具,人还可以利用其他符号系统和表象进行非语言的思维,如形状、颜色、声音、手势等。从思维的个体发展来看,研究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五个月的儿童能够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处于直观的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水平。只有在两岁左右,儿童掌握语言之后抽象逻辑思维才渐渐发生,通过语言水平的提高实现思维水平的提高。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思维主要以语言为刺激物,特别是当具体刺激物不在眼前时,思维则借助语言来实现,“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经过听、读内化为思维,思维的结果通过说、写用语言表达出来,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语言离不开思维,语言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不断充实和发展,语言中凝结着思维,表征着思维。

2.思维和语言的区别。思维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现象。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它们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现象。思维和语言的本质特征不同。思维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精神、心理现象;语言是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与内容所构成的信息符号系统,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精神类的思维和物质类的语言是不能划等号的。思维和语言的生理机制不同。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器官主要是眼、耳、喉、舌、口腔等感觉器官。语言器官的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会使人丧失语言能力,但不会使人丧失思维能力。比如,喉癌患者因手术而丧失说话能力,但思维仍能照常进行。盲人、聋哑人的语言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但他们的思维仍比较好。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与客观事物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语言与客观事物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其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思维和语言的构成要素不同。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概念,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词。词和概念是不同的,同一些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思想),而同一思维内容也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思维的规律与语言的规则不同。思维的规律具有全人类性,不论任何民族的思维规律都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以理性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而语法规则则因民族而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个性。

26、什么是想象?它有什么特点?

答: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27、什么是集中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集中思维又叫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同。这种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形式。

28、什么是发散思维?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思维,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29、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将想象分为哪些类别?

答: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将想象分为幻想、理想与空想。

30、什么是再造想象?

答: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性”一方面指这些形象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示意再造出来的。例如,读鲁迅的《阿Q正传》,在头脑中再现出阿Q的形象;根据工程师设计的图纸,在头脑中出现建筑物的形象等。另一方面是指再造想象中的形象是根据当前活动任务,通过想象者的大脑活动,对头脑中已有感知表象改造加工而成的。

31、思维有哪些过程和形式?

答:思维的过程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32、什么是推理?推理有哪些类型?

答:推理是人脑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判断组成的,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类型。

33、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有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2.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原型启发;5.灵感。

34、什么是灵感?如何才能产生灵感?

答:创造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常常带有突然性,被称为灵感。它是人以全部精力去解决所思考的问题或完成创造活动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就像有的诗人在构思时,虽然长期酝酿仍然理不出头绪,但偶然受到某一事物启发就豁然开朗,诗句唾手可得,一挥而就。灵感是人们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人长期思索某个问题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许多神经联系,一旦受到某种事物的刺激,这种神经联系系统就可立即接通产生灵感。所以,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它是长期劳动的产物。

35、思维的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思维的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1.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2.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3.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6、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答:个体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日常交往和积累个人直接经验的过程中,用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形成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理解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掌握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即个体把新概念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它要求在掌握科学概念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新学习的概念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不能杂而无序,含混不清。(2)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3)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

37、试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在教育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三)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四)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五)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38、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答:四阶段论认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39、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研究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1.问题情境因素;2.认知因素;3.个性因素。

40、什么是定势?定势对问题解决有什么作用?

答: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对问题解决有时产生促进作用,有时产生妨碍作用。

41、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一) 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表象储备;(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想象习惯。

42、什么是注意?注意有哪些类型?

答:现代心理学中将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以及所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43、注意有哪些品质?

答: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它们反映了注意的发展水平。

44、如何理解注意的稳定性?

答: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的时间特性。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活动上的时间。

45、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答:情绪和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46、试说明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答:情绪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1)情绪通常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饥饿时得到食物就会体验到满意、愉快,得不到食物就会难受、不安。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比如,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听到别人说自己好听的话时,心里乐滋滋的,相反当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愿听的或坏话时,就气愤、难受、不高兴。(2)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它往往由某种情境引起,一旦发生,冲动性较强,不容易控制,外显的成分比较突出,在表现形式上带有较多的原始动力特征。而时过境迁,情绪就会随之减弱或消失。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的态度体验,它始终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且多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例如,孩子的顽皮可能引起母亲的愤怒,但是这是具有情境性的,每一个做母亲的决不会因为孩子引起她的一次生气,而失掉亲子之爱的情感。(3)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是人和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发生晚,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社会性。

情绪与情感虽然有区别,但两者又密不可分。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先有情绪后有情感,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难以表现和存在。例如,当人们看到小偷行窃时,愤恨的情绪使人产生正义感;看到自己的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就会产生无比愤怒和激动的情绪,由此而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情绪也有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例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人们受高尚情感的支配,可以克服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自己的情绪服从于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难以彼此分离的两种心理现象。就脑的活动而言,情绪与情感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时甚至可以互相通用。

47、情绪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的有什么关系?

答:情绪情感和认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们是有区别的。首先,认识活动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反映的是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属性、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而情绪和情感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它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本质、规律等。其次,认识活动的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情绪和情感的发生、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即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引起某种体验,情绪情感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非预谋的。例如,人们在看电视电影时,会随着剧情和主人公的遭遇而不知不觉地高兴或悲伤,所谓“触景生情”则表明了情绪情感的不随意性。

情绪情感和认识活动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首先,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对事物本身的认识,才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没有某种感知觉,就没有某方面的感受。例如,耳朵听不见的人对噪音就不反感,盲

人体会不到在看见绚丽景色的喜悦心情。当人们回想起辛酸的往事、辉煌的成就、惊心动魄的场面,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这都是与记忆有关的。人对某些事情越想越高兴,越想越生气,或者越想越后怕,也无非是思维和想象的结果。所以说,情绪情感总是伴随认识活动产生的。认识可以起到整理、加深人的情绪情感的作用。其次,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也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例如,情绪情感可以不断地提高求知欲,促使人不断的去追求和维护真理。人在情绪积极的状态下,认识则较为全面、深刻,反之,有可能偏激,歪曲事实。

48、情绪情感有哪些功能?

答:情绪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迁移作用。

49、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

答: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四种情绪。

50、什么是心境?它有什么特点?

答: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心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51、什么是激情?为什么要控制激情?

答: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的出现带有爆发性,突然笼罩着整个人,且强度大,并伴有剧烈的外显行为,但持续时间短,犹如暴风骤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暴怒、狂喜、恐怖都是激情的表现。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过度的兴奋或抑制所引发的。处于激情状态的人,会出现认识范围缩小、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激情要善于控制。

52、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有哪些?

答: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有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转移调控;4.激

励调控;5.合理渲泄。

53、如何摆脱紧张和焦虑情绪?

答: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摆脱紧张与焦虑情绪。(1)积极的认知方式。具体来讲,在遇到有令你焦虑紧张的事件发生时,应采取的认知方式是:①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想一想事情最坏会到什么程度。人之所以焦虑与紧张,是因为潜意识里都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克服事情产生的后果缺乏信心,潜在的不自信使我们的思想、行为、情绪陷入一种混乱,肌肉不由自主地绷紧。这时要作的事就是勇敢地面对它。②排除极端的想法,不随意夸大生活状态。夸大会让人陷入焦虑与紧张,站在极端的立场上看问题会令人烦恼,把臆想当作即将发生的事实会令人不知所措。③用欣赏的态度看待世界。④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不必强求,学会接受现实。对自己的局限认识不足、对自己期望过高,是我们产生失望和幻灭感的根源,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⑤理智地面对冲突,权衡自己所冒的风险。(2)积极的行动方式。积极的行动方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赶快行动起来。如果焦虑和紧张的事件可以用行动弥补,就尽可能现在就做,决不拖延,不应在无尽的忧思和焦虑中沉沦,让实际行动去改变处境。

越是拖延,压迫感就会越大,就越是紧张和焦虑。②融洽社会关系,运用社会支持。适时地主动地寻求支援或同理他人,都是明智之举。③学会渲泄和倾诉。渲泄的方法很多,倾诉、记日记、运动锻炼、娱乐、满足自己的嗜好、吃一些令自己健康的食物、走进大自然让自己得到净化等等。例如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经常锻炼的人很少受焦虑与紧张的困扰,即使有了焦虑和烦恼,也很容易化解。另外,学会倾诉也是化解焦虑的有效手段,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影响到我们思维和感觉的方式,当向人倾诉心中的烦恼时,当用肯定的语言自我激励时,语言将对缓解紧张与焦虑情绪起到极大的作用。

54、意志过程与情绪情感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意志总是和情绪、情感活动相联系。在日常活动中,许多道理不是我们认识了、理解了,就能转入行为的,而是在人对这种道理产生了一定的与情感有密切联系的态度的情况下才产生的。1、情绪、情感既可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2、意志对情绪和情感也有影响。

55、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是1.明确的行动目的;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6、对待挫折的心理防卫方式有哪些?

答:对待挫折,除了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克服外,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卫措施。具体的心理防御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合理化。当个体的动机和行动不符合社会的行为标准,或者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期望时,为了避免由于挫折而带来的痛苦,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合理化的解释,自圆其说。如“破财免灾”、“知足者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等。第二,压抑。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去回忆,压抑至无意识中,让其遗忘,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例如,以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对某人的爱慕,“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等。第三,否定。个体对于痛苦的现实在思想上加以否定。“掩耳盗铃”、“眼不见心静”等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第四,反向作用。对内心难以接受的现实,以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如“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这种表现。第五,投射作用。把自己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现实、观念等转移到他人身上,以减轻挫折感。俗语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投射作用的表现。第六,升华。以崇高的、具有社会价值、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代替挫折。如有人将自己的不幸化作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动力,逆境成才,“化悲痛为力量”等。第七,幽默。以幽默的语言、开玩笑的方式来摆脱困境,避免内心受到伤害。例如,挨打了,自我解嘲为“儿子打老子”等等。在以上防卫方式中,升华和幽默最具健康意义。

57、意志有哪些品质?

答: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很多,这里只举出重要的四种: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58、什么是需要?它有哪些特征?

答: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与人类认识的多样性、复杂性一样,人的需要也是多样的和复杂的。无论多么复杂的需要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1.对象性;2.动力性;3.社会性;4.无限性;5.相关性;6.重复性;7.竞争性。

59、试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心理学界较公认的需要理论,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客观地概括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2)将人的需要看作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特征。这种观点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该理论的缺陷主要是:(1)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产生都是与生俱来的潜能,混淆了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界线,忽视或否定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特征。(2)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不得到满足,高一级需要不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因为在某些特定情景下,低层次需要没有获得基本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60、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

答: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外在条件、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即动机。具体来说,它对个体行为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指引功能;3.维持和加强功能。

61、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预料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1)个体成败经验。个体成败经验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亲身体验,即直接体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另一种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是学习者看到与自己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个体的归因特点。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把成功归因于外因、把失败归因于内因的人自我效能感会降低。相反,成功归因于内因、失败归因于外因的人自我效能感会加强。(3)言语说服。通过说服、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指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4)保持良好情绪和生理状态。积极的情绪及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相反,消极情绪及不良的生理状态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学会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期待,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2、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

答: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或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它是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能力是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而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也是能力基本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技能则是人们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熟练化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主要依赖个体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此,能力、知识、技能分属不同的范畴。此外,发展能力要比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困难得多,而且,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和丰富的,它的发展的关键期只是在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这与知识和技能是大不相同的。

然而,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人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根据知识、技能掌握的速度与质量,才能鉴别人的能力的大小、强弱。如果脱离了掌握知识、技能的具体活动,就无法对能力强弱作出客观评价。总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从一个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高低,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63、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生物因素、教育因素、实践因素。 64、试论述吉尔福特能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答:1967年,吉尔福特冲破智力结构探索中的常规思路,将考察点从平面的板块组合转向三维立体,从静态转向动态,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有关智力结构的“三维模型”。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可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第一维度是内容。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听觉、视觉、符号(字母、数学等)、语义(语言的意义和观念)和行为。第二维度是操作。操作是由上述认识对象或材料引起的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理解、再认)、记忆(保持)、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第三维度是产品。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即单元、分类、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这些不同的智力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智力测验来检验,对智力测验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原本抽象、无形的智力以直观、清晰的构型展示于人们面前,使人们对智力的认识变得更具体、全面,也使人们认识到精神现象虽然极为复杂,但却并不神秘,同样有规律可循。

65、什么是智商?如何计算智商?

答:智商是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的比率,又叫比率智商,为了避免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其公式为:智商(IQ)= [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

66、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答: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涉及面较广,下面主要介绍一些措施和方法:(一)努力培养良好的创造个性;(二)积极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1.提倡学习中的相互讨论法2.开展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三)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四)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67、什么是气质?气质有什么特点?

答:所谓气质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气质的特点是: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敏捷性。4.可塑性。5.情绪兴奋性。6.倾向性。

68、高级神经活动有哪些基本过程?这些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两种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度即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强烈剌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二是平衡性即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对比程度,若强弱相似为平衡,强弱不相似(一强一弱)为不平衡;三是灵活性即对剌激的反应速度和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变的速度。

69、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哪些?

答: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内脏紧张型、身体紧张型、头脑紧张型。

70、胆汁质类型的人有什么特点?

答:胆汁质类型的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

71、什么是性格?它与气质有什么关系?

答:在我国心理学教材中一般把性格定义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与气质同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但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以及趋向性来表现个性差异的。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气质较多地受制于生物学因素,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由现实生活经历与个人实践决定,可塑性较大,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直接体现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社会内容与社会意义,本身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在性格特征形成的快慢速度和表现方面,无不明显带着各自气质类型的特点。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发生一定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也可渐渐影响一个人某方面气质特征的改变。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往往学会控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对社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性格自我塑造的过程,往往也是对气质产生反作用的过程。

72、性格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答:性格特征主要包括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73、A型性格和B型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答:A型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B型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

74、性格的自陈量表有哪些?

答: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主要有是非式、折中是非式、二择一式、文字量表式和数字量表式。

75、什么是主题统觉测验?

答:主题统觉测验是另一著名的人格投射测验,由默瑞与莫根于193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创制,其理论基础是默瑞的“需要—压力”理论。

76、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答:一、深刻体验自我,准确评价自我性格。要了解自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认识自己性格中的首要特征、中心特征和次要特征。尽量用准确、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是活泼的还是安静的,是勤奋的还是懒惰的。(2)通过人格测查。可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量表,对自己的人格因素作一个初步的了解。(3)通过他人评价,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比较,然后加以修正。在此基础上,将自我性格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分类列出,并注上哪些性格特征需继续保持与强化,哪些性格特征需改造更新。这种性格分析评价的过程是个人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有意识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性格。

三、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自己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相反,缺点也能成为优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缺点就能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人格的塑造应把握好度。具体包括: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强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赏。

克服不良性格弱点,还可通过心理训练改变性格:(1)不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通过成功的想象,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思维活跃,情绪稳定,坚定果断,自尊自强的性格特征;(2)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祟敬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3)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自我激励;(4)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性格修养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改变性格,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性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在个人最容易暴露性格弱点的地方,要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这种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完全改变性格弱点的目的。

77、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表现是什么?

答:概括来讲,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保持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我国学者认为心理健康并不是固定的状态,它不是使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而是使个人依据自己情况获得充分发展。刘华山教授认为(《中国青年报》,1999年8月9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对现实能正确认知。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显示自己,不刻意取悦别人。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3)自我调控能力。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满足自己需要而苛求于人。(5)人格结构稳定协调。包括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调适,认知与情感的协调等。

(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人人都会有苦恼,但心理健康的人能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快乐。

78、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在入学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择业与求职问题等。

79、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社会因素:1.传统文化塑造的部分人格特点的影响;2.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所引起的心灵振荡。(二)家庭因素:1.家庭氛围的影响;2.家庭教育方式问题。(三)学校因素: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2.高等教育中的弊端。多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以“学科本位”为主体的课程设置,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弊端是培养的学生倾向于“秀才型”,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还有一定距离,往往是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人格品质、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又相对不足,给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有一定影响。

80、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式主要哪些?

答: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式主要有:(一) 举办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社团活动;(二)开展心理咨询。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工答案

一、简答 1、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哪几种? 答:心智模式,又叫心智地图,是人们对组织和他们的工作的看法,是在过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事或什么行动会产生什么特定结果的信念。按照布莱克教授的研究成果,心智模式就像人们大脑中的地图一样,根深蒂固、指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决定,决定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这张地图的存在,从正面来看可以帮助员工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快速反应并及时解决好问题。人们运用这张地图成功的经验越多,它的指导作用就越强,就越不容易被改写,这就是为什么熟练员工作效率高的原因。从负面来看,当外界要求一个人改变它的观念、或做法时,如果当事人的心智地图没有被改写,他的心和手就无从变起,他自然地会回到受原有心智地图控制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这就是阻碍员工变革的脑障。 2、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四个影响因素:环境、战略、技术、组织结构。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于是组织的设计就需要因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组织规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组织变革成为必要. 3. 简述霍桑实验及其重要贡献。 答: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抄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袭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 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百。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在此基础上,梅奥度等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访谈,让职工自由抒发意见,也造成职工的士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道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4. 心理契约对工作的影响。 答:心理契约对工作的影响:(1)工作本身:工作的多样化、工作方法与工作的自主权;(2)进修与提升;(3)工作群体:友好和具有合作精神的同时,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 度的一般因素;(4)工作条件;(5)企业文化。 5. 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答: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亲近和喜欢的心理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越大,互相之间越容易形成人际关系;同样,一个人越是具有吸引力,他也越是容易同人建立起人际关系。 改善人际关系包括:1. 接近吸引。指人们在空间上接近引起的吸引。

《教育心理学》作业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 3. 心理学 ( 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管理心理学四次作业

一.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管理心理学对目标管理的研究, 2、管理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3、管理心理学对环境管理的研究, 4、管理心理学对时间管理的研究, 5、管理心理学对信息管理的研究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经验研究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案例法、内省法, 2、实验研究包括:自然实验、实验室试验 3、测验研究包括:标准化测验、社会心理测验 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工作定额制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符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6、实行职能工长制 三.简述西方管理学说史上主要的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心里学领域关于人性的研究主要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莫尔斯和洛斯奇的超Y 理论,雪恩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假设以及威廉,大内全面自由发展人,人性假设与Z理论。 四.如何根据个性心理特征管理员工? 员工与直接主管的匹配程度是影响员工能否快乐工作的最关键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员工离职案例有90%的情况是员工与其主管不匹配。员工与主管如何匹配分为以下几点:1)尊重员工个性2)检视自己的领导风格3)认可员工的成绩4)保持高效沟通 一.简述四种态度改变理论。(1平衡理论、2认知失调论、3凯尔曼的态度变化阶段说、4参与改变理论) 二.试述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 1、行为改造激励理论是指人的行为是作用于一定环境,企业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方式。充分认识环境对塑造人的行为的关键作用,正确理解、掌握行为改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行为改造理论不仅考虑积极行为的引发和保持,更着眼于消极行为的改造转化。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不同的心理学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从而出现了有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归因理论,有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强化理论,也有两者结合的挫折理论等。 2、正确运用奖励手段应注意的原则和要求包括:奖励要公平合理、奖励的评选要坚持群众性、民主性、 3、奖励要注意时效、 4、奖励应该是具体明确的, 5、奖励要充分注意受奖者的需要特点, 6、要正确处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作业说课材料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作 业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1、刘是新员工第一天上班,看见主管办公室的卫生还没有打扫,就利用间隙将卫生清扫干净。其主管见此情境心理暗自赞许:“此人不错是块好材料。”是下列哪些因素使主管得出结论的()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正确答案:A 2、“一时的某种心理现象,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这反映了个性特征中的()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正确答案:C 3、以胆小孤僻、柔弱易倦、敏感而富于自我体验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正确答案:D 4、个性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个性倾向性和() A、意识倾向性 B、个性需求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动机 正确答案:C 5、卡特尔提出的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是按照()划分的。 A、能力的倾向 B、能力的创造性程度 C、心智能力差异 D、能力测验 正确答案:C 6、最早的气质学说是由希腊的()学者提出来的。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希波克拉特 正确答案:D

7、“新官上任三把火”应用了()社会知觉效应。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正确答案:A 8、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B 9、有关社会认知偏差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认知偏差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B、刻板印象是指对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样难以更改、磨灭 C、与首因效应相近的还有另一种现象叫“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是一种以己度人的知觉倾向 正确答案:C 10、经济人假设相应管理理论是() A、X理论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西南大学2014年9月心理学第五次作业答案

西南网大2014年秋季班《心理学》第5次作业

13、培养良好品质的策略有哪些? 答:良好的意志品质还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很多,下面列举主要的几种策略: (一)针对意志类型,采取措施 意志力的培养既包括整体,也包括个别意志品质的完善,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意志发展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执拗性应该从自觉性、目的性着手,关键是从认知上理解固执与顽强的区别;胆小而易受暗示、犹豫不决的,要从具体的行动中培养大胆、勇敢、果断的品质;对于十分冒失而轻率决定的,要培养沉着、耐心的品质,理解勇敢与蛮干、轻率的区别;对于过分活跃和缺乏自制力的,要提高控制行为的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应激发坚韧精神。 (二)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在意志行动中,人们所确定的目的有远近之分,目的的社会意义和人对目的的自觉程度也有所不同。培养意志,首先必须激起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要使远近目的结合起来。如果人的行动只有短近的目的,容易使人缺乏生活的意义,只看见眼前的得失,是不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如果只有大目标而没有小目标,容易使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引起沮丧,放弃目标,从而无所事事。因此,只有大小目标相互结合,才能使人对生活充满感情,不断进取,在实现目标的征途中培养自己的意志,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高度的责任感可以使人增添克服内外障碍的力量。在意志行动中,无论是外障碍的遭遇和克服,或者是目的的实现与否都会引起情感;情感在意志的支配下,又可变为行动的动力去促进人们克服困难和坚持实现目的。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最大限度地与各种不利因素斗争,为争取达到目的而努力;会克服懒惰和不良习惯,形成坚定性和自制力的意志品质。 (三)参加实践,获得经验 为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必须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实践有助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有助于人们监控活动的过程,有助于人们锻炼如何在活动中设定目标,有助于培养自我效能感。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有助于我们正确而迅速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也能提高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无疑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的。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向自我挑战有助于培养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困难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因为越是困难的工作,越需要意志,当然,在锻炼中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 (四)从小事做起,自我锻炼 现实生活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而成,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意志行动,意志的坚韧性就是在这些小事中培养出来的。例如每天坚持早起锻炼,不以身体疲劳、天气不好或假日等为借口间断锻炼,持之以恒。越是如此越能培养坚韧性。再例如,每天写一篇日记。虽然写一篇简短的日记只需要几分钟,但常年坚下去,却需要一个人的坚韧性作为支撑。写日记同时还是一个增强内省的机会,反思意志锻炼的成果。 (五)融入集体,群帮互助 集体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属的集体具有归属感,那么,他就会重视集体的意见,在行动中,他会关心其他成员,积极协调与

(新)江苏开放大学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实践性教学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69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评阅教师 第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管理心理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 一、通过学习,就你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与意义写一写心得体会。 字数不少于300字。 通过在江苏开放大学平台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是影响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差异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这使人眼中的事物被打上了主观的烙印,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学必须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目标管理的概念扩大到整个企业,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

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二、观察你所在的学校、单位、工厂、公司等组织(也可以前往其他组织)在员工激励方面的举措,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实践并形成一篇调查报告。报告中,你可以陈述现象、分析该组织员工激励的方法、得失并提出建议。字数不少于2000字。(作业辅导见下页) 关于员工激励举措的调查实践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查意在了解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问题。实践证明,员工激励机制调查是对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满意度的晴雨表。如果企业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本企业在员工激励机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员工对该企业管理上满意度下降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例如,企业近年来受离职率高的困扰(即吸引力不大),通过激励机制调查可以找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作业以及答案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试题(20181124,深圳) 拟题人:陆小英学生姓名:18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的括号中。) ( B )1. 普莱尔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 B )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学家的是______。 A.霍尔 B.荣格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 A )3.在相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是______。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 ( A )4.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主动与内疚 B.勤奋与自卑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亲密与孤独 ( D )5. 埃里克森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两性期儿童应重点解决的发展危机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奋-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D.亲密-孤独 ( A )6.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从“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姐的妹妹”,这是因为儿童不具备能力。

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迟模仿 ( B )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中,证明_______是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A.味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 ( D )8.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是______。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内化 ( C )9.“三山实验”用来论证儿童思维的______。 A.象征性机能 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观点采择能力 ( C )10.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双生子爬梯说明了______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 C )11.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是______。 A.三山实验 B.类包含实验 C.视崖实验 D.照镜子法 ( A )12.“儿童的游戏就是在复制人类祖先的行为”,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A.霍尔 B.彪勒 C.席勒-斯宾塞 D.格罗斯( C )13.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是一种______。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 A )14.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这说明其处于阶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浙大2012冬护理心理学第4次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85分单选题 1.张飞、李逵等人物遇事冲动、性情直率、敢作敢为,其气质类型属于: A 多血质 B 粘液质 C 胆汁质 D 抑郁质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关于生活事件的概念,不正确的叙述是 A 即应激刺激物 B 即应激源 C 即生活中的不良情绪 D 即生活变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根据已有的对生活事件“质”的研究,对健康影响居前的事件通常是 A 家庭不幸、工作压力、人际矛盾 B 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经济负担 C 人际矛盾、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 D 经济负担、事业学业受挫、家庭不幸

单选题 4.某学生对一次考试失败引起的精神痛苦进行调整,最宜称其为 A 问题关注应对 B 情绪关注应对 C 过程应对 D 特质应对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有关应对的概念,错误的是 A 认知调整也是应对 B 应对与应对策略同义 C 应对又称应付 D 应对策略与心理防御同义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最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反应是 A 焦虑 B 抑郁 C 愤怒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7.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妥切的描述是 A 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 B 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 C 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 D 综合以上三方面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13742632.html,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9.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忍耐,最宜称其为 A 积极应对 B 问题关注应对 C 特质应对

D 应对策略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1.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2.关于社会支持,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 A 具有减低应激水平和保护健康的作用 B 只有在出现负性生活事件时才发挥作用 C 与应对方式等概念在内容上是完全独立的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哪种选项不是韦伯的科层体制特征( D ) A.不讲人情 B.职位阶层 C.专职分工 D.传统的权力 2.某个职工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中,根据得到的信息是(一致性低,一惯性高,区别性低)你认为应归因于( B ) A.他人(领导) B.自己 C.环境 D自己与环境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D ) A.促进与阻碍性 B.积极与消极性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与社会性 4、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首先提出并倡导Y理论与反对X理论的是( B ) A.雪恩 B.麦格雷戈 C.梅奥 D.马洛 5、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B ) A.激励 B.人际关系 C.团体结构 D.领导影响力 6、某职工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中,其信息特点是(一致性高,一惯性低,区别性高),你认为应归因于( A ) A.他人(领导) B.自己 C.环境 D.自己与环境 7、在《组织心理学》中,全面提出四种人性观与管理理论的学者是( A ). A.雪恩 B.麦格雷戈 C.梅奥 D.莱维特 8、下列哪种选项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围?( C ) A.工商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下心理学 9、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中度控制情境?( C ) A.“好、明、强” B.“好、不明、强” C.“差、明、强” D.“差、不明、弱” 10、赫尔的行为模式中SHR代表(C )

A.反应势能 B.生物迫力 C.习惯强度 D.前提变量 11、在非确定条件下乐观的决策人作出决策时,将根据哪种准则?( A ) A.极大化最高准则 B.极大化最低准则 C.极小化最高准则 D.机会均等准则 12、效用曲线中哪一种是保守者的曲线?( A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A+C 13、意见正式沟通网络中,解决复杂问题以哪种沟通网络的效果最好?( D ) A.轮式 B.链式 C.Y式 D.全渠道式 14、决策类型与组织层次的关系中,对常见的、例行的、重复与定型的问题进行决策,较多表现在哪层次管理人员的身上?( A ) A.基层 B.中层 C.上层 D.最高层 15、官僚模型是谁提出的组织理论?( B ) A.斯科特 B.韦伯 C.霍曼斯 D.利科特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 美国学者罗宾斯将团体分为工作团体与工作团队.前者只是信息资源共享、协调性差、个人责任、随机的机能,团体绩效小于或等于个体绩效的总和;团体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两者的区别:目标不同、协调配合不同、责任不同、技能不同。前者如同田径队;后者如同足球队。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主要指企业内环境因素中的个体、团体、组织与领导系统。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发展简史、人性观与管理理论);个体行为(社会认知、个性差异、激励、态度与心理保健等);团体行为(团体概述、凝聚力士气与效率、信息管理、人际关系、团体决策、竞争合作与冲突);组织行为(组织概述、组织理论、组织改革、组织发展);领导行为(领导概述、素质结构影响力、领导理论研究、领导选拔与测评等)。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学派理论的特点? 古典管理理论即指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全面管理、韦伯的官僚模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采取传统的管理职能、外部激励和专制集权的领导体制;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心理学2012年秋作业答案

2012年秋第五次作业答案,已整理 第五次作业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高到低。它们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2)安全的需要: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题目:意志行动(ABC )。 A:要克服困难B:有目的性C:是有意识的行为D:取决于当前需要 题目:一个人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C)。A:个性B:性格C:气质D:能力 题目:智力是( C )的综合。 A:观察能力B:思维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 批阅:选择答案:C 题目: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B )。 A:诱因B:需要C:兴趣D:爱好 题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D )。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第四次作业 主观题,论述题。(144页) 试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答: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首先,情绪出现早,并且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其次,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它往往是由当时的情景所引起,一旦情景改变,就会很快消失。第三,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如人高兴时会手舞足蹈、愤怒时会咬牙切齿、悲伤时会泪流满面、苦闷时会垂头丧气;情感则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较深沉和内隐,很少有冲动性,且不轻易流露出来。当然,情绪与情感的差别是相对的,有时我们很难对人的情绪和情感作严格区分,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客观题,多选题。(163页) 情绪和情感(ABD )。 A: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B:可以影响活动效率C:强度越大活动效率越高D:会引起生理变化 客观题,单选题。 下列哪个不属于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C )。 A:复杂性B:个别性C:抽象性D:不确定性 客观题,单选题(116 ) 心理学家(D )发展了创造性系统模型。 A:吉尔福特B:托兰斯C:马丁代尔D:希克森特米哈伊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护理学心理学B第4次作业

《护理心理学B(2008版)》第4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一种人们在面对危险情境或对自己预期将要受到的伤害而产生的较高强度的负性情绪反应。”是对()概念的 A.焦虑 B.恐惧 C.敌对 D.愤怒 E.抑郁 2.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1分] A.外表因素 B.知觉信息 C.性格因素 D.价值体系 E.态度 3. 患者角色所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1分] A.享有医疗服务 B.得到尊重 C.主动寻求诊治 D.保护个人隐私 E.免除社会责任 4. 以下不属于“社会刻板印象”的现象是() [1分] A.性别歧视 B.种族偏见 C.爱屋及乌

D.知识分子书生气 E.女性温柔 5. 推动短期伴侣相互吸引的主要动力是() [1分] A.相似性 B.接近性 C.互补性 D.接纳性 E.外貌的辐射作用 6. “情人眼里出西施”属社会认知偏差是() [1分] A.光环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印象整饰 D.近因效应 E.首因效应 7. “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危险和祸害或需要自己做出极大努力去应对的情况等所产生的情绪概念的界定。 [1分] A.焦虑 B.恐惧 C.敌对 D.愤怒 E.抑郁 8. “讳疾忌医”属于哪一类患者角色类型 [1分] A.患者角色冲突 B.患者角色缺如 C.患者角色减退 D.患者角色强化 E.患者角色恐惧

9. 个体人格特质与角色人格特质基本匹配模式的角色适应性特点是() [1分] A.很适应 B.较适应 C.较难适应 D.难适应 E.不适应 10. 符合完全不匹配模式的护士个体占护士群体的() [1分] A.5% B.10% C.15% D.20% E.25% 11. 某患者,一次行路时被助动车撞倒,当时有意识丧失约10分钟,送至医院行头颅CT等检查没有异常,予口头后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四处求医,行多项检查均无异常,多次接受心理治疗亦无效。问此属色? [1分] A.患者角色冲突 B.患者角色缺如 C.患者角色减退 D.患者角色强化 E.患者角色恐惧 12. 符合基本匹配模式的护士个体占护士群体的() [1分] A.50% B.60% C.70% D.80% E.90% 13. “厌恶各尚,恨及袈裟”属社会认知偏差是() [1分]

护理心理学作业题(共四章)

第三章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 一、选择题 1. “护士角色人格”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A.相似性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2. 护士最黯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A.15-19世纪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3. 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A.忠于职守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A.权威性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6.个体的成就机动与其成正比的内容包括知识结构、文化结构和 A.工作能力 B.价值观念 C.社会期望D.他人嘉许 E.气质类型 7.个体人格特质于角色特质彼此重合的匹配模式是 A.最少见的B.最理想的 C.最协调的D.最常见的 E.最灵活的 8.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称为 A.道德教育 B.主旨教育 C.特色教育D.优势教育 E.符合教育 9.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特色教育需遵循 A.高效原则 B.强化原则 C.随机原则D.同步原则 E.补缺原则 10. 可操作性系统模拟训练不适用于 A.言谈举止 B.人格特质 C.职业仪容 D.情绪调控 E.情景模拟 11. “形成专业共识”的举措属于 A.优势教育 B.模拟教育 C.特色教育 D.分层教育 E.符合教育 12. 以下人群中精神状态最好的是 A.精神科医生 B.护士 C.儿科医生 D.外科医生 E.妇产科医生 13.护士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是其 A.个体特质B.职业心态 C.嘈杂环境 D.工作压力 E.成就动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