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市教研室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深圳市教研室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深圳市教研室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深圳市教研室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深圳市教研室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

2008年教研活动计划

一、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重心

本年度市教研室高中历史及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主要围绕两个重心、四项工作而开展。

两个重心是:(1)初中、高中新课程改革。(2)高中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

四项工作是:由两个教研工作重点,分化出四项具体的教研工作:(1)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工作;(2)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教学实施工作;(3)高三年级的高考复习备考工作;(4)初三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学业评价与升学考试工作。

二、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任务

1、教研工作管理的组织框架

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将以“深圳市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为组织平台,以市、区两级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历史学科科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各校骨干教师为主力,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同推动以上各项教研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我市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的发展。

2004年1月15日,“深圳市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由该专业委员会统一协调、组织我市的各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将以“深圳市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下“历史教学研究会”为组织框架,针对两个重点、四个方面的工作,在“深圳市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组织下,组成以下几个研究组,分头开展教研工作。

(1)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组

(2)高三高考复习备考研究中心组

(3)《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组

以上三个中心组,由各区教研员负责在所在区内选拔骨干教师组成,组织成立各区的三个教学研究中心组,并于2008年2月底以前将确认出来的教师名单报市教研室。最后由各区三个中心组成员联合组织成为我市三个教学研究中心组。三个教学研究中心组成立后,围绕服务我市学科教学的原则,针对我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急需研讨解决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教

研活动。

各区在五个中心组成员选拔时,名额分配如下:

各区推荐的名单如下,请各区教研员和科组长对名单进行确认:

(一)市直属学校

1、高中新课程组:胡晓莉,徐怡华,张直光,丁要贤,罗惠惠,连建平,郭莉群。

2、高三备考组:朱红,宋苗,胡庆华,汤洋,刘瑞清,范立红,史海生。

3、初中中心组:王玉,刘于军、廖浩波,马艳芳,刘敏,张运伟,谢芳芳,金光宇。

(二)罗湖区

1、高中新课程组:翠园中学:孙曙光,罗湖外语:何剑波,滨河中学:李剑萍,行知学校:杨谋全,明珠学校:吴鹏飞,菁华中学:刘冬香

2、高三备考组:翠园中学:孙殿元,罗湖外语:谢承国,滨河中学:王文卫,行知学校:黄长江,明珠学校:赵秀芝,菁华中学:康岚

3、历史与社会中心组:翠园初中部:李正春,滨河中学:黄汝钦,桂园中学:熊穗辉,罗湖中学:程杰,笋岗中学:关丽伟,罗芳中学:王义才,铁路中学:郑义泉,罗湖外语:钟少辉,东湖中学:方小梅,松泉中学:向凤玲

(三)龙岗区

1、高中新课程组:龙城中学:曹雪梅、向亚君,平冈中学:胡崇军,布吉高中:姜少梅,坪山高中:刘义清,东升学校:任忠尚。

2、高三备考组:龙城中学:黄斌胜、蒋小平,平冈中学:罗国栋,布吉高中:赖薇,东升学校:熊建华。

3、初中中心组:横岗中学:赵全军、陈景宜,龙城初中:程朝红,平安里学校:曾庆斌,实验学校:刘玉兰,龙岗中学:黎斌洪、蔡江彭,坪山中学:张华,布吉中学:严运龙,坪地中学:周红。

(四)南山区

1、高中新课程组:陈启栋、李有林、王令浩、杨志强、侯学吾、彭勇

2、高三备考组:陈原新、李有林、朱江、杨志强、侯学吾、彭勇

3、初中组:历史专业——王玉宝、王新、封生菊、李维静、熊菊珍、许荣胜、邹蔚、陈慈细。政治专业——徐晓华。地理专业——谢青。

(五)宝安区

1、高中新课程组:唐云波黄彦捌黄桂根高晓春(新安)陈树湖林平

2、高三备考组:周朝阳谢晓波杜俊安夏四清林峰黄斌

3、初中中心组:王基成彭莉胡习花李得秋王锐覃建奎余维民霍艳萍

张萍陈禹钱萍贾立平梁鸿梅

(六)福田区

1、高中新课程:吴斌(红岭中学),邓茹、郭可人(福田中学),曹钟生(梅林中学),李百平(益田高级中学),马强(福田实验学校)

2、高三备课组:林东东、吴磊(红岭中学),朱殊、郭可人、陈向平、艾新民。

3、初中组:还没有上报

(七)盐田区

1、高中新课程组:赵震亮、邹阳、古梅

2、高三备考组:侯玉珍、侯清平、徐尚业

3、初中中心组:邓碧波、张燕、童先昌

(八)光明新区

还没有上报

2、本年度教研工作的主要课题

(1)新课程实验工作方面

围绕初、高中新课程改革这个教研工作重心,本年度我市《历史》、《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主要开展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及各种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对比研究

②我市现在所使用的初、高中新课程教材的结构、内容分析及与我市师生教学之间的适应性研究

③初、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原则、方法、技巧研究

④初、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

⑤2008年中考、新高考的方案及备考工作研究

(2)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方面

围绕初中、高中升学考试复习备考工作这个教研工作重心,本年度我市《历史》、《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主要开展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中三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法及备考策略研究

②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中模拟考试的命题及信息搜集整理工作

③初三毕业学生《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考试方案及命题研究

三、高中、初中历史学科2008年的教研工作计划

2008年1月

(1)全市教研员,直属学校科组长工作会

时间:2008年1月。

参与人员:各区高初中教研员、直属学校科组长。

主题:总结2007年全市历史学科教研工作,研讨2008年全市历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市一模考试命题工作

时间:2008年1月15日—18日。

主题:命制2008年市一模考试试题。

2008年2月(寒假时间)

(3)筹备成立高、初中三个教学研究中心组

时间:2008年2月。

主题:筹备成立高、初中三个教学研究中心组,召开成立大会、布置教研任务,启动教研工作。

2008年3月

(4)参加广东省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研讨会

时间:2008年3月7日—8日。

参与人员:全市高三历史教师。

主题:研讨2008年历史学科备考工作。

(5)市一模分析总结及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

时间:2008年3月。

参与人员:全市高二、高三历史教师。

主题:高三教学观摩与市一模分析总结。

2008年4月

(6)市二模考试命题工作

时间:2008年4月。

主题:命制2008年市二模考试试题。

(7)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交流活动

时间:2008年4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初二、三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

主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008年5月

(8)市二模分析总结及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

时间:2008年5月。

参与人员:全市高二、高三历史教师。

主题:市一模分析总结,高考命题分析研讨。

(9)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观摩活动

时间:2008年5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初一初二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

主题:由四个区各出一名教师,每二人一组同上一节课。

2008年6月

(10)“深圳市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示范观摩活动”及“深圳市中学历史教学大论坛”活动

时间:2008年6月。

参与人员:我市各区教研员,高、初中历史任课教师。此次活动计划邀请下列人员参加:

我市市、区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领导;广东省教研室教研员,各地市教研员及部分教师;华华师大历史系专家;中学历史教学专业杂志社主编;北京、上海的教学专家。

主题:研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安排:①观课与评课:由我市教研员、名师给学生现场授课(授课人宾华等);由各地专家学者及教师评课,每人评课时间限定在5分钟以内。②教师联欢晚会:每个区表演一到两个集体节目。③“深圳市中学历史教学大论坛”:分以下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专家讲座,以主题讲座的方式开展,安排五到十名各地的专家学者,在5到20分钟以内,围绕同一个主题“我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讲解,可以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整体概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具体环节进行讲解。第二部分是对话交流,与会教师可以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向在座专家提问。发言时间限定在5分钟之间。

活动主办单位: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联系人:宾华

2008年7—8月

(11)高中《历史》新课程学科培训

时间:2008年7—8月。

参与人员:我市普通高中下学期全体高一学科任课教师;现高一、高二的任课教师中没有参加过高中新课程学科培训的教师。

(12)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学科培训

时间:2008年7—8月。

参与人员:我市初中科任课教师。

2008年9月

(13)高三历史备考教学研讨会

时间:2008年9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2008年高三任课教师,2009年高三、高二历史任课教师。

主题:2008年我市历史高考成绩分析与总结,高考复习备考经验交流,研讨2009年高考方案和我市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目标、进度与策略,2009年高考复习备考专家讲座。

2008年10月

(14)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

时间:2008年10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高一高二历史任课教师。

主题:高中新课程教学成果评比,包括:高中新课程说课比赛,高中新课程教学论文评比。高中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高中新课程专家讲座。

(15)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

时间:2008年10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初中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

主题:初中新课程教学成果评比,包括:初中新课程说课比赛,初中新课程教学论文评比。初中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初中新课程专家讲座。

初中、高中教学成果评比参评要求:

①先在各区进行说课、教学论文评比,分初中、高中两个序列分别进行。

②在各区初评的基础上,各区在9月31日前,按下列数量,列出参评清单,向市教研室上报参加市级评比的说课课件(含参赛课的教学设计文稿)、教学论文。市教研室只接受各区教研室上报的参赛人员和参赛作品,不接受个人报名。

③市教研室在10月组织进行上述两项教学成果评比。

④说课比赛参赛要求:说课时间是10分钟;参赛选手必须提交上课课件和教学设计文稿(10份);参加说课比赛的课件,不得与2007年深圳市高、初中说课比赛的参赛课件相同,此次比赛不接受这类参赛课件;参赛的作品不得是已经参加过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的作品,此次比赛不接受这类参赛课件;参赛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不得成段抄袭他人的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已经在最近三年深圳市及以上级别的高、初中说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教师,原则上不再参加此次比赛。

⑤教学论文比赛参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提交参赛作品10份,每人只能申报一篇教学论文;参加教学论文比赛的作品,必须是与历史、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的文章,此次比赛不接受超出本学科教学范围以外的文章;参加教学论文比赛的作品,不得与2007年深圳市高、初中教学论文比赛的参赛作品相同,此次比赛不接受这类论文;参赛的教学论文不得是已经参加过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的作品,此次比赛不接受这类参赛论文;参赛的教学论文不得是已经在市级以上的历史教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此次比赛不接受这类参赛论文;参赛的教学论文不得是成段抄袭的文章,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附件一:

各区初中、高中教学成果评比参评数量

附件二:

2007年高中历史参赛教学论文一览表(23篇):

红岭中学吴磊:《小组讨论法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周朝阳:《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学生主体性教学的研究》

观澜中学吴炳生:《从中国近代史开端谈高中历史教材史学观念的转变》

宝安中学林平:《浅议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南头中学姜勇:《课程改革条件下中学历史教育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盐田区外国语学校蒋频:《如何将新高中历史课程理念内化为高效的教学行为》

深圳实验学校何新方:《认识自己,超越自我,充分准备——浅淡新课标下的高三历史教学》深大附中谢芳芳:《在生命的涌动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深圳实验学校徐怡华王果然:《新课标理念在暑假作业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翠园中学程进:《关于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若干思考》

福田中学杨莉:《高中学生历史活动课引发的思考》

梅林中学曹钟声:《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石岩公学陈虹:《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布吉高中赖薇:《新课改下的历史作业形式》

平冈中学陈远辉:《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误区与突破策略》

龙城高中蒋小平:《对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育才中学程晓波:《两种版本香港教科书的问题设计和史料应用之比较——兼论我国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史料应用及问题设计》

育才中学吴宇:《论高二理科文化史教学的有效性》

南山外国语学校陈莉:《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田东中学邹阳:《浅谈学案复习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滨河中学王文卫:《以学生发展为本——《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教学思考》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秦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法的几点尝试》

2007年高中历史说课比赛参赛人员及课件一览表(17名)

碧波中学陈箐:《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深大附中谢芳芳:《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深圳实验学校梁宏:《戊戌变法》

福田中学郭可人:《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

华侨城中学吴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南山外国语学校陈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宝安高级中学李瑞峰:《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宝安中学温婉璇:《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教苑中学罗惠慧:《欧洲的宗教改革》

益田中学李百平:《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梅林中学杨光辉:《梨园春秋》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陈原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深圳西乡中学邓颖玲:《电影与电视》

龙城高中杨友谊:《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龙岗东升学校吴沈劼:《电影与电视》

坪山高级中学李静:《新文化运动》

深大第二附属中学古梅:《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附件三:

2007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参赛教学论文一览表(21篇):

南山实验学校曹祖芝:《略谈文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南山实验学校徐文艳:《快快乐乐做主人》

育才二中林琳:《我们的视野与他们的眼光》

罗湖中学黄元杰:《新课程实施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讨论的几点思考》

罗湖外语学校肖仕扬:《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罗湖区教育研究中心胡江平:《学习自主创新教学民主开放——罗湖区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改革综述》

海滨中学彭莉:《整合课程资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西乡中学梁鸿梅:《自主创新的历史与社会课堂研究模式探讨》

福永中学肖敏:《浅淡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

新华中学黄强:《我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人文历史与现实和谐的理想追求》

葵涌中学罗艳萍:《把“再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历史与社会复习课的反思》

横岗中学赖永伟:《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兴趣——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探索》

横岗中学梁永全:《创设同维情景,体验探究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尝试“体验学习”的一点感悟》

实验学校中学部徐兰翎:《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课堂——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尝试与体会》

深圳中学张榕:《多元智能理论VS历史与社会教学新法》

教苑中学张运伟:《学科德育与历史与社会教学》

深南中学陆丽君:《试谈历史与社会课的下课技巧》

景秀中学李程:《关于深圳市乡土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

翰林学校陈昔安:《浅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

田东中学张艳:《感受历史学习中的快乐》

田东中学张波:《浅谈影视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007年初中历史与社会说课比赛参赛人员及课件一览表(21名)

2008年11月

(16)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时间:2008年11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初一初二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

主题:初一初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观摩。

(17)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

时间:2008年11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高三、高二历史任课教师。

主题:高考复习课观摩及经验交流。

2008年12月

(18)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时间:2008年12月。

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初三初二历史与社会任课教师。

主题:初三《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观摩。

(19)2009年深圳市一模考试命题

主题:分析、研究2009年我省高考命题新趋势,命制市一模考试试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1997 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 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 [1] 。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 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 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

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 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2] ,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3]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度,而且体现了对以往三维目标的综合化及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做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的反映, 来“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有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结合近几年教

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知识点繁杂、内容烦琐的人文学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们也会发现对历史知识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人社会的发展进程,认识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创造未来。 1核心素养品质特征 历史核心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历史学科素养应该具有求真、求证、求智的品质特征。 求真 获得信息和储存知识是一切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管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演绎、发展。学习历史,首先应该精准地解读史实概念,正确地把握历史脉络,这样才能科学地分析历史的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切忌随意性,尤其对各种戏说野史要注意鉴别。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尽量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体现历史专业性。 求证 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历史的长河中,事件层出不穷,史实多如牛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找出历史规律,总结出科学结论,就需要有“求证”的素养。历史教学不是把历史事件进行简单重复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阐释,归纳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挖掘出历史发展的基本内涵。 求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意义在于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历史虽然不可能重复,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地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 2提高核心素养的策略 ①借助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授课时,教师通过历史教学让学 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传统教育,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 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在品 质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②追溯历史脉络,提高学生的文明认识与感知:历史是对以往实际发生的事物、事

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嘉兴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卷 2019.6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做 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 害姬猛,自立为王,并号召鲁国、晋国等国“奖顺天法,无助狡猾”,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 A.诸侯尊崇大宗 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 C.霸权交替频繁 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 2.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多次出巡。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从咸阳出发,沿驰道北上,越子 午岭(今陕西延安)进入甘肃,在甘肃境内转为西南行,最终到达本次巡视的目的地(某郡)。这个郡最有可能是 A.陇西郡 B.渔阳郡 C.南海郡 D.蜀郡 3. 唐太宗贞观初年,分全国为关中、河南、河东等十道,由中央派出人员,任按察使,分区 监察各地违法行为。由职能、行政层级观之,唐代的“道”最接近于 A.秦代的“道” B.西汉的“州” C.元代的“行省” D.明代的“厂卫” 4.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唐)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无得过四品。明皇始随旧章, 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宦官)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相对孱弱 B.内阁诸臣听命于司礼监 C.唐初中枢体制渐被破坏 D.宦官专权因废相而出现 5. 宋太宗进一步完善了“锁院制度”:大臣被任命为知贡举官后,需要立即入住贡院,与外

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北师大)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朱汉国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育。) 1、如何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那么,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华东师大崔元漷教授曾举驾驶素养为例来说明。上驾校绝不是背一点驾驶知识,必须学会驾驶。但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驶素养,其驾驶素养包含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目标。驾驶员的关键能力是安全驾驶;必备品格是礼貌行车;价值观念是尊重生命。每个学科所养成的核心素养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这三个维度是一致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那么,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学习历史后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具有什么样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这应该是我们在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必须明确的。 2、什么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价值观念?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今天,我们应确立什么的价值观念,这涉及高中历史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价值取向问题。毫无疑问,我们今天的高中历史教育,必须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高中历史教育要培养的价值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的达成策略 1997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1]。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 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 背景下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

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 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2],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3]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度,而且体现了对以往三维目标的综合化及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做出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的反映,

2018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高二历史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版)(解析版)

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卷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古代一位思想家曾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苏格拉底 C. 庄子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题干认为过之或不及,就会变成挥霍和吝啬等,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故选D;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排除;苏格拉底主张道德即知识,排除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 2.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中央专制集权的国家。这些措施包括 ①皇帝制②郡县制③刺史制④三公九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①②④是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措施,故选C;③是西汉汉武帝监察地方的制度,故排除ABD。 3. 唐太宗看到进士科人才济济,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此言本质上反映了 A. 察举制网罗了天下英才 B. 中央官学培养大量政治人才 C. 科举制适应了专制集权 D. 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的发展 【答案】C 【解析】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得到承袭和完善,科举制度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使

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故排除A,选C;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4. 有学者认为,“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里的“潮流”是指 A. 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民法典》的最终颁布 C. 海上霸权的确立 D.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答案】A 【解析】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民法典》由拿破仑制定,排除B;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才确立海上霸主,排除C;克伦威尔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排除D。 5. 恩格斯说:“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而集权不无道理正在于此。每个国家必要力求实现集权,每个国家从专制君主政体到共和政体止,都是集权的。”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克伦威尔就任终身护国公 B. 华盛顿力辞连任第三届总统 C.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D. 苏维埃政府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每个国家必要力求实现集权,…只要存在着国家,每个国家就会有自己的中央”可以得出观点是集权是国家的本质,无论何种政体都须集权。克伦威尔就任终身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排除A;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建立独裁统治,排除C;苏维埃政府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 华盛顿力辞连任第三届总统是尊重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故选B。 6. 下列为美国某课程目标的部分内容:第一,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其思想的核心概念,例如异化、资本、共产主义和剩余价值;……第三,这门课应帮助学生大致熟悉其思想出现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趋势,其中包括欧洲哲学史、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欧洲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该课程研究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 马克思 B. 凯恩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高中历史教研计划

高中历史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高中历史学科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认真、有步骤地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研力量为突破口;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高高考成绩为两个中心点;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创历史学科教科研新局面而努力。 二、基本思路: 1、努力构建积极、平等和谐的教师队伍。在平时工作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要走进一线教师,倾听问题,解决困惑,积极鼓励,共同研讨,共同协商,要专业引领到位但不越位。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教学实践的共同体。 2、充分发挥学科教改基地和学术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达到示范带动,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科教改“基地”的建设,切实发挥教改“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基地学校必须要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的教改课题;基地教师每学期须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及时撰写教学案例

和读书札记,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和研究;基地学校每学期要向市提供一次质量较高的教改展示活动或者是示范课活动。以学术骨干教师为核心,积极开展学科内的学术研究活动。给权威教师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3、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继续推进“开门上课,推门听课和民主评课”活动。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浓墨重彩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等新课型的的研究。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在本市积极开展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努力探索适合我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加强对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研究,把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基研年级教学和高考备考相结合。成立以学术权威为核心的新课改、新高改研究小组,在深入领会新课改、新高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高一、高二年级教师要借助于已先期试点的省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年级教学;高三年级教学复习要借助于新课程的理念和新知识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

【市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丽水市2021届高三3月选考科目教学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市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丽水市2019届高三3月选考科目 教学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史记》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这说明当时 A.分封对象都是王族的嫡系子弟 B.嫡长子继承方式已遭人为破坏 C.宗法继承具有嫡子与兄弟相结合的特点 D.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2.《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 A.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 B.制瓷业以私营为主 C.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 D.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 3.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该学者旨在强调理学 ①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②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 ③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④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明以来,内阁大学士“选理机务”“表率百僚”,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地位每况愈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内阁职责功能的变化 B.强化皇权的内在需求 C.军机处的设立 D.宦官专权导致的政治黑暗 5.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6.某作品以近百年的战争为题材,“在民间起着历史教科书的作用,甚至起着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对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至深。”这部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7.有历史学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项中,具有“标界意义”的是 ①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②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③洋务运动兴起 ④学习西方从器物走向制度 A.①②③④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嘉兴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历史2020.01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做 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关于齐鲁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齐鲁两国同属于姬姓诸侯国 B.齐鲁两国都位于今山东境内 C.鲁国在各受封国中位居最东 D.齐国国君世代为天下的大宗 2.秦始皇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下列秦王蠃政(秦始皇)统一过程中的重大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命蒙恬北击匈奴②攻灭齐国③开凿灵渠④设立象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古代中国历朝常常在地方建制之上设置监察区,派出监察官员对地方进行督劾。下列属于此类官职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州刺史 C.唐代的中书令 D.宋代的枢密使 4.史料记载,(大学士)“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这说明明代内阁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承旨办事 B.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C.抑制宦官权势扩张 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5.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重臣,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曾起到积极作用。下列官职纳兰明珠不可能担任的是 A.军机大臣 B.兵部尚书 C.内务府总管 D.武英殿大学士 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下列有关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美法等列强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C.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四万万人同声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诗句 中“去年”指的是

方九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建设方案

方九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建设方案 方九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建设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提高我市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为重点,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市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团队建设建立核心团队:初步形成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团队运行机制。 注重校际联合:基地将联合株洲各学校,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确立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培育学科骨干:多读书以增知;坚持常写长智。 在此基础上争取—年内在基地培养出一名特级老师,以更好引领学科基地建设。 (二)完善运行机制基于树立课程观的课程建设研究制度:加强对必修与选修模块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研究,同时把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系统化整合化。 基于建构高效课堂的系列教学研究制度:以任务驱动为宗旨学案导学为策略自主学习为形式,以集体备课作为研究的形式,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促进教师业务素养提升的学习培训研究制度:加强基地成员

的专业成长学习培训制度。 同时承担株洲地区校本培训的课堂示范专题讲座和教学指导任务。 鼓励基地培养对象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展示。 指导培训学员参加各项教学大比武活动。 聘请省内外名师来我基地进行教学展示和指导,不定期讲学。 采取项目分工制,结合本基地团队成员专长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四个研究项目,即有效课堂研究高考学考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网站建设等四个项目。 (三)构建良好平台聚焦课堂,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与专题讲座。 专家讲学,比武交流,理论研究,科研任务的分工与合作,推动株洲市历史课堂改革。 提供教研平台。 举办-次市级学科研讨活动,力争承办省级及以上学术交流活动;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组建株洲市历史青年教师协会,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沙龙教学竞赛,推出若干未来名师。 建立全市历史学习型研究型组织。 成立学考高考研究人型核心组织,聘请-名全省着名教育专家教授加盟,使株洲市历史教学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力。 完成历史学科基地网建设。 拟分为教师备课冲刺高考学考专线名师风采论文之窗读书交流校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会核心素养学习体会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体会 一、xx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作为高中的学生对他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中生首先得会学习,会探究。在课堂中要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方法叫技巧但不是教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历史学科关键素养 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必须必修转变观念与方法。高中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记忆,既要有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各种素养。 1体现学科特色,培养探究精神。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深刻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到的发现。历史学科知识庞大内容浩繁,一定要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学科学习探究能力。日常教学中通过预习巩固基础内容,在日常教学里加强唯物史观的训练,通过史料研读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家国情怀的培育。 历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填塞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历史学科具有独到的学科特色,通过历史人物的报效国家的事迹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国情怀。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科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也应重视道德情操的培养。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尤为明明,既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框架的建构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能力。 多穿插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事迹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作为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时刻贯穿历史的学科素养。

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建设规划

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建设规划(2016-2019) 一、教学进度与内容 1、进度: (1)5个学段完成必修1—3的教学,即高一年级和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前; (2)3个学段完成历史一轮复习教学,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后、高二下学期和8月份;(3)1个学段完成选修1的教学,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前; (4)3个学段进行高三二轮、三轮的复习备考。 2、教学内容:课标规定历史有3个必修模块,共25个学习专题,有6个选修模块,共41个专题。 必修课: 必修1政治史:共9个专题,用2个学段学完; 必修2经济史:共8个专题,用1.5个学段学完; 必修3文化史:共8个专题,用1.5个学段学完; 选修课: 课标要求文科学生选修3个模块,结合自治区、市的文件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所有的文科生选修模块准备开设1个模块。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9个专题,用1个学段学完; 3、目标: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主干知识、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结构)达到考试说明要求: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通过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考试说明要求: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二、课堂教学:导案自学五环节 1、几个环节 (1)明确目标:根据课标和教材设计好教学目标,上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目标设计要有可操作性,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间完成。 (2)学案导学,让学生先学,通过这一环节确定哪些知识学生自学就可以解决,那些知识需要探究解决,哪些知识需要老师的点拨。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探究、拓展训练等(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要有与现实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设计) (3)、合作探究,对设计的问题和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进行探究,课堂上探究的问题要有探究性,不要进行一问一答的无效探究。探究在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进行。老师对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也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点拨。 (4)、课堂检测,通过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开始明确目标,这节课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5)、课堂小结,在每堂课结束前要进行课堂总结,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也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2、注重史料教学:历史高考题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征,史料铺满整张试卷,从第1个题到最后一个题,提高阅读、提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要注重史料教学,每节课都应有相应的史料,提倡整个一节课用史料完成教学(不宜过多)。即符合课标的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也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3、注重培养学生的看书能力:自己把书看懂是最有价值的能力,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 1 - / 152020届嘉兴市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 历史试卷2019.12 ★祝考试顺利★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 以弟 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 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 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2.司马谈在《论六家指要》中有精要的评论:“要曰彊(强)本节用,则人给家 足之 道也。此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材料中的“”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墨 子 D.韩非 3.读右图。该局部图所指时期 第3题图

- 2 - / 15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基本奠定 B.中国思想文化进入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C.灌钢法的应用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D.井渠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关中地区农业产量 4.古代某职官初设时“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开朝会时其班序也远在二千石之后,但享有 直接向皇帝面陈奏事的权力,并“代表中央 监制品秩二千石的高官”。该职官是 A.中正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锦衣卫 5.《唐永徽元年(650)严慈仁牒为转租田亩请给公文事》云:“慈仁家贫,先来乏 短, 一身独立,更无兄弟,唯租上件田,得子以供候命。今春三月,粮食交无,逐(遂) 将此田租与安横延。立卷(券)六年,作练八匹。田既出赁,前人从索公文……谨以 牒陈,请裁。”从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 A.均田制已经被废弃 B.贞观之治徒有虚名 C.民众存有契约意识 D.自耕小农赋税沉重 6.他提出“心中本有之理是宇宙根本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宇宙内事,是 己分 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故而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 我,有何欠缺?”材料中的“他”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被视为心学的开创者 D.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7.某书法家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自名一家”。该书法家的代表性作品为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高中历史学术团队专题研讨会

嘉兴市高中历史学科团队建设 专题研讨会通知 各相关单位、各有关老师: 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即将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已得到各方高度关注,高中历史学科团队建设也不例外。本学期,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安排下,嘉兴市高中历史学科团队建设全面展开,高研班、创新班、基地班和90课时脱产班将同期启动。为确保这些培训活动的质量,经协商,决定于2011年9月28-29日召开嘉兴市高中历史学科团队建设专题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嘉兴市首期高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会议的时间与地点: 9月28日下午13:30以前到桐乡一中报到,29日午餐后结束并返程。 会议时间一天半。 三.主要内容: 1.28日下午:集中研讨(戴加平主持) (1)嘉兴市首期高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成员合影; (2)嘉兴市首期高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班十年回顾; (3)高中历史学科团队建设专题研讨; 2.29日上午:分组研讨 (4)“嘉兴市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之研究”课题的实施(周崴主持); (5)高中历史课程再开发之研究”课题的实施(沈玉林主持) (6)“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之研究”课题的实施(余文伟主持) 请各位课题组成员准时参加、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嘉兴教育学院学科处 2011年9月21日 附:嘉兴市首期高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名单 1.谢波嘉善教研中心2.程灵坚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3.姜小明海盐高级中学4.朱能海宁教师进修学校 5.沈玉林桐乡一中6.张根娣桐乡一中 7.余文伟嘉兴一中8.王学勤秀州中学 9.周崴嘉兴三中10.章国良嘉兴第四高级中学

11.戴加平嘉兴教育学院

解读04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与2003实验稿相比,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下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崔允漷对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为什么要凝练学科素养 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造成了在微观的教学目标中只关注知识学习,容易形成知识学习与学科育人功能的割裂,导致宏观育人目标、中观学科育人目标和微观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联系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委托有关高校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科的特点,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育人目标,即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它意味着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可以说,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它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提炼依据 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