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201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201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的组成知识体系整合

空气的成分,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

污染与防治

稀有气体——性质、用途

氮气——性质、用途

物理性质

S+O

2 = SO

2

4P+5O

2

= 2P

2

O

5

氧气的性质 C+O

2 = CO

2

2H

2

+O

2

= 2H

2

O

空气化学性质 2Mg+O

2

= 2MgO 3Fe+2O

2

= Fe

3

O

4

4Al+3O

2

= 2Al

2

O

3

2CO+O

2

= 2CO

2

CH

4

+ 0

2

=CO

2

+H

2

O

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原理:

制法 2KMnO

4

= K

2

MnO

4

+MnO

2

+O

2

2KClO

2

实验室制法 2H

2

O

2

= 2H

2

O+O

2

装置:固体,需要加热(或固+液,不需加热)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

1、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结论,并最先把天平用作研究化学的工具,把化学的研究由定性推向了定量。

2、空气的成分按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它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

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1)工厂废气后再排放;(2)使用能源,减少使用;(3)积极,提高空气的能力;(4)改燃煤为燃气等,改善结构,保证燃料。

二、自然界的水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

点燃

Mn O2

Mn O2

1、水的组成的实验分析

2、

3、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等。

(2)明矾的净化作用:溶于水后生成的吸附杂质,使杂质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3)活性炭的净化水作用:活性炭具有性,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物质,还可以吸附掉杂质,除去。

(4)过滤:过滤是分离与混合物的操作,过滤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等,过滤操作时应掌握的要点是“一帖”、“二低”、“三靠”。

三、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CO

2+H

2

O=H

2

CO

3

化学性质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1、灭火

用途 2、制冷剂 3、化工原料

工业制法: CaCO

3=CaO+CO

2

制法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药品、装置、收集、检验

1、性质和用途

(1)CO

2

的性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化学性质

CO

2 + H

2

O =

CO

2 + Ca(OH)

2

= + H

2

O

(2)CO

2

的用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灭火:因为二氧化碳不,也不,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作致冷剂:原理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作温室肥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作化工原料。

2、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对比

1、试管口略向倾斜;

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处;

3、药品要平铺;

4、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导气管伸入锥形瓶

(4)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5)利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探究实验: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能观察到纸花的变化是 ,纸花不变化的是 。

(2)该同学进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B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写出实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归纳整理:

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四、常见的金属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常见的有铁、铜、铝、锌、锑

1、类别

合 金:强度、硬度都很高,抗腐蚀性更好

2、物理共性

3、用途 二、化学性质

1、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2、与酸溶液反应(如稀盐酸、稀硫酸等)

3、与某些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湿法冶金原理

注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重点反应举例)

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存在形式: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

2、生铁的冶炼:原理、有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保护:(1)腐蚀和防护:a 铁生锈的条件(Fe 、O 2、H 2O );b 防锈措施

(2)有效途径:a 防止锈蚀 b 回收利用 c 合理开采 d 、寻找代用品

五、溶液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分散到 里形成 、 混合物。

2、特征:具有 性、 性,属于 物。

3、组成:

(1)溶质: 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 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4、溶液的质量= + ,或溶液质量=溶液的 ÷溶液的

5、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 和 之比。 (2)、公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或=

×10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液质量=溶质÷溶质质量分数

(3)、溶液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食盐和水配制5%的食盐水(即固体溶质与水配成溶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仪器:、、、、药匙、胶头滴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步骤:(1)(2)(3)

(2)用5%的食盐水配制1%的食盐水(即液体和液体配成溶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仪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步骤:(1)(2)(3)。

(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直接应用公式。

2、溶液蒸发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

解此类题目抓住一点即可,即稀释前后溶液中不变。

m浓·w浓=m稀·w稀或m浓·w浓=(m浓+m水)·w稀

3、一定质量的溶液中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涉及溶液体积、密度的计算。

应先根据公式,即: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夜体积,进行换算

即先换算为质量,再利用公式进行换算。

4、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5、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溶液混合的计算。

m1·w1+m2·w2=(m1+ m2)·w混

6、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五)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对比

六、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1、盐酸和硫酸: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特性

2、浓硫酸的稀释

(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着器壁慢慢注入中,并不断,

切不可把倒进里,以免。

(2)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冲洗,然后涂

上。

3、酸的通性

(1)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2)通性: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金属 + 酸→盐 + 氢气

金属氧化物 + 酸→盐 + 水

酸 + 碱→盐 + 水(重点反应举例)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名称、俗称、化学式和特性

2、碱的通性

(1)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2)通性: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 + 碱→盐 + 水

碱 + 酸→盐 + 水(重点反应举例)

(三)PH与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跟酸或碱作用显示不同的物质,和是常用的

指示

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

2、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的,常用表示,pH与溶液的范围通常在之间。

3、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4、酸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溶液与碱性溶液

(1)酸溶液指酸的水溶液,即以酸作溶质的溶液;

(2)酸性溶液指呈酸性(pH<7)的溶液;

(3)相互关系:酸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是酸溶液,如硫酸铵等盐的的溶液,pH也小于7,呈酸性。

同理:

(1)碱溶液是指,即;

(2)碱性溶液指;

(3)相互关系: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是碱溶液,如等盐的溶液,pH大于7,呈性。

七、盐化肥

(一)常见的盐:NaCl CuSO

4 Na

2

CO

3

NaHCO

3

的名称、俗称、化学式

(二)盐的化学性质

金属 + 盐→新金属+ 新盐

盐 + 酸→新盐 + 新酸

盐 + 碱→新盐 + 新碱

盐 + 盐→新盐 + 新盐

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重点反应举例)

(三)常见的化肥及作用

八、化学与生活: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和水等六大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2、蛋白质

(1)定义: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的主要原料,是由多种

构成的极为复杂的。

(2)生理功能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血红蛋白:人体内的传输者,是人体吸入和呼出过程中的载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酶:生命过程中的剂,具有专一性。

(3)变性:当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高电压)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失去生物活性。

3、糖类

(1)淀粉存在于或中,化学式为,在酶的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

(2)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3)蔗糖储藏于某些中,化学式为,示例:、、。

4、油脂

油脂是和的合称,主要包括、、、和等,其中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态,称为脂肪。

5、维生素

(1)作用:调节,预防,维持;

(2)来源:主要来源于。

(二)有机合成材料

1、了解常见有机合成材料

2、“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破坏土壤,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污染地下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危害海洋生物生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2)防治措施: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一

化学与社会发展 1.(2017桂林一模)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只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2.(2017春安徽月考)鸡年春节前夕,湖南一市场鞭炮仓库发生爆炸致多人伤亡的事故令人痛心,对于燃放烟花爆竹和火场逃生让人再次醒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觉遵守禁鞭规定 B. 堆放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堆得过高.过密 C. 楼内着火后,乘坐电梯快下 D.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少烟气的吸入 3.(2017肥城市三模)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一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采集圣火的方式是在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几种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 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 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烧的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 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 4.(2017乐平市校级一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 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 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 触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5.(2017定西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与,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都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D. 金刚石可以切割玻璃,所以石墨也可以切割玻璃 6.(2016秋龙泉驿区校级月考)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 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 ④减轻白色污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 元素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元素 自主梳理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有 2 000多万种,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它们都含有相同的元素,即_________________元素。 3.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 2.答案:氧氢氧碳氧氧 3.答案:氧硅铝铁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 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________________,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字母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氢:_________________;氦:_________________;碳: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____;Na:_________________; 镁:_________________;铝:_________________;硅:_________________; P:____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____;Cl:_________________; 氩:_________________;钾:_________________;钙:_________________; Fe:_________________;Cu:_________________;Zn:_________________; 银:_________________;钡: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H”表示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P”表示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大写大写小写 2.答案:H He C 氮氧钠 Mg Al Si 磷硫氯 Ar K Ca 铁铜锌 Ag Ba 3.答案:氢元素一个氢原子磷元素一个磷原子

全国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练习汇编全集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三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 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的变化图像 56 类型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图像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

反应。如: ①向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 时,HCl 先和NaOH 发生中和反应,等 NaOH 被反应完后,HCl 才能和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②向稀盐酸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 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 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 才能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 图D 所示。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 3、BaCO 3、Cu(OH)2等沉 淀。 ③向一定量的NaOH 和Ba(NO 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 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 C 所示。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 2+和SO 2-4(或Ag +和Cl -),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 生。 (2)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某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则各种物质的质 量变化之比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其他质量变化图像 (1)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及密闭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参与反应的物 质的质量、某种元素的总质量、原子总数等不发生变化,其变化图像如图A 所示。

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化学二轮复习计划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410539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水冶一中王会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2.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知识的点面结合,基础与能力融合,能灵活运用知识,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3. 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在知识整合程度上、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以专题复习,紧密收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专项解题的能力。 二、专题确定 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专题内容: 1.从中考热点找专题。 2.从教材的重难点找专题。 3.从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 三、专题划分及安排共分8个专题(各1课时):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专题二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专题三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专题五化学用语专题六化学计算(分层设计)专题七实验探究专题八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复习要求

第二轮复习要求突出重点,牢固掌握。在总揽教材,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要求同学们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部分,应视为重点,格外加以注意。同时有针对性地总结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第二轮复习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而是遵循精讲多综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相结合。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同时又针对历年中考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虽然第二轮是专项复习,但是时间已经很紧了,考生不能单纯地做专项练习题,要通过做综合性试题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这时候,考生也没有必要再自己找题做,只要做好老师指定的练习就已经足够了。在做试卷时,考生要把自己不会的题标注出来,不同的错误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发现问题后,及时回到课本找相应知识点,解决之后也标注出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化学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一、推断题 1.请列举常见含有颜色的离子。 亚铁离子→浅绿色铜离子→蓝色铁离子→黄色 2.请列举两种有颜色的沉淀。 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3.请列举红色的固体。 铜→紫红色、氧化铁→红棕色 4.请列举黑色的固体。 碳、铁粉、四氧化三铁、氧化铜、二氧化锰 5.请列举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气、二氧化硫、氯化氢 6.请列举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液体:水&过氧化氢固体:氧化铁&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锰酸钾 7.请列举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醇 8.请列举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氢气、一氧化碳、碳 9.请列举溶于水放热的物质。 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

10.请列举溶液呈碱性的盐。 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11.请说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12.请说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13.请说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14.请背诵元素在地壳中的前四名的含量排序。 氧>硅>铝>铁 15.请说出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16.请说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17.请说出俗名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氧化钙) 18.胃酸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 19.俗名火碱、烧碱,用于制肥皂和厨房除油污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20.请列举氢氧化钙的主要用途。 建筑材料、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21.可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物质是(碳酸钠)。 22.俗称胆矾、蓝矾的物质是(五水合硫酸铜) 23.请说出条件为通电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 2H2↑+O2↑ 24.请说出条件为高温的三类反应。 碳酸钙高温分解、碳的还原反应、工业炼铁 25.请说出条件为加热的几个反应。 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氯

2014年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 专题 答案

专题一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检测 1.B 2.A 3.C 4.D 5.A 6.B 7.D 8.C 9.B 10.C 11.CD 12.BD 13.AC 14.(1)①5H 2 ②1Cu ③ 2CO 32- ④ F +e 3(2)① A ② F ③ C ④ E 15.(1)原子 离子 (2)①10 ②阴离子 O 2—(3)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16.(1)0 +2(2)Zn HgO (3)还原性(4)分类、集中 17.(1)①D E ②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 ③阳 (2)S +O 2点燃SO 2 18.(1)6(2)7(3)8(4)非金属(5)NH 4HCO 3 19.(1)①22.99 ②5 ③NaCl (2)①过滤(或蒸馏或吸附或沉淀等合理答案)。②肥皂水 ③CO 2 ④洗脸水用来拖地板等合理答案。 20. (1) 17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 氯(或Cl) A 21.(1)错误 正 (2)② H 2O 2 Cl - MgO 22. (1)60 (2)7:8 (3)53% 23. (1)127:39:48 (1分) (2)59.3%(127/214) (1分) (3)每500g 食盐中少加碘的质量为(40mg 一25mg)÷2=7.5mg (1分) 则每500g 食盐中少加碘酸钾的质量为7.5mg ÷59.3%=12.6mg (1分)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综合检测 1.C 2.C 3.C 4.B 5.B 6.B 7.C 8.D 9.A 10.D 11.BD 12.BD 13.CD 14.(1)SO 2-4; Fe 2+; H 2SO 4 ; NH 3 ; Na 2CO 3 (2)4P+5O 2 点燃 2P 2O 5 (3)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4)H 2SO 4+Ba(OH)2 BaSO 4 ↓+2H 2O 15.(1)B (2)2Al + Fe 2O 3 高温 2Fe+ Al 2O 3 化学 16. (1)5 溶解(2)32:202:36(16:101:18) S S+O 2 SO 2 (3)2SO 2+O 2 2SO 3 SO 3+H 2O =H 2SO 4(3)AB 17. (1)C (2)化合 (3)2H 2+O 2点燃2H 2O 18.(1)肥皂水(2)①FeCl 3+Al= Al Cl 3+Fe ②2HCl +Mg (OH)2 ==== MgCl 2 + 2H 2O 复分解反应 19.(1)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 (2) 灰白色粉末状、铵态氮肥 (3)C 60 + 60O 2 点燃 60CO 2 20.(1)②,①③(2)防止氧气进去与氢气混合引起爆炸(3)盐酸 (4)CaCO 3+2HCl==CaCl 2+H 2O+CO 2↑(或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白色沉淀 21.(1)396 (2)84:11:4 (3)C 22. (1) 2.64 (2) 解:设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粉尘 点燃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2013年版)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计划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1.5酸碱盐(2013年版) 【中考导航仪】 【教材放大镜】 1、酸碱指示剂 ⑴概念:跟或的溶液起作用而的物质。

2 ①浓硫酸具有的特性:a.脱水性;b.吸水性;c.强烈的 ;d.强氧化性。 ②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把 沿着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不断 ,切不可将 倒进 里。

⑵注意: 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 Cu(OH)2 Δ CuO + H 2O ; 2Fe(OH)3 Δ Fe 2O 3+ 3H 2O ②常见沉淀:白色沉淀AgCl ↓、BaSO 4↓、Mg(OH)2↓、3CaCO 3↓;蓝色沉淀2红褐色沉淀:Fe(OH)3↓ 2、溶液的导电性 HCl=H ++Cl - 水溶液能导电 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故酸有相似的 H 2 SO 4=2H ++SO 42- 化学性质。 NaOH=Na + +OH - 水溶液能导电 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故碱有相 2=Ca 2++ 3、中和反应 ⑴定义: 与 作用生成 和 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属于 反应) ⑵中和反应的本质: ⑶应用:⑴改变土壤的酸碱性;⑵处理工厂的废水;⑶用于医药,等等。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⑴溶液的酸碱性用 来检验。溶液的酸碱度用 来表示。pH 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⑵测定pH 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用 蘸取待测溶液,滴在 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 值。 ⑶酸雨: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因为溶有CO 2),pH <5.6的雨水为酸雨 23、CO 32- ⑴原理:组成里含有CO 32-(或HCO 3- )离子的盐,都能跟 反应生成 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 否含有CO 2-例如 ⑵实验操作:取样,加入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结论:则样品中含有 。 4、复分解反应 ⑴定义:两种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 的反应。 ⑵条件: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中考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特性 (一)、颜色 1、固体物质的颜色 白色固体: 无水CuSO4,MgO,P2O5,CaO,Ca(OH)2,NaOH, NaCl,Na2CO3 红色固体: Cu,HgO,Fe2O3 暗红色固体: 红磷 蓝色固体: CuSO4,5H2O 绿色固体: Cu2(OH )2CO3 淡黄色固体: S 淡蓝色固体:固态氧气(液态氧气也是淡蓝色) 黑色固体: C(木炭粉),CuO,MnO2,Fe3O4,Fe(粉) 紫黑色固体: KMnO4, 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AgCl ,CaCO3, BaCO3, Mg( OH )2(五种) 蓝色: Cu(OH)2 红褐色: Fe( OH)3 3、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黄色溶液: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浅绿色溶液: 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4、火焰的颜色 淡蓝色火焰: H2, S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火焰: CO,CH4在空气中燃烧 蓝紫色火焰: S在纯氧中燃 5、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NO2 黄绿色气体:Cl2 唯一一个碱性气体:NH3 (二)、化学之最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矿物 3、石墨是最软的矿物

4、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5、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 7、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 8、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9、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10、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1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12、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13、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14、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三)、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NaHSO4、NH4NO3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Na2CO 3、NaHCO3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四)、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NaOH固体,CaCl2,MgCl2,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CaO、BaCl2、KCl、NaCl,CuSO4; 3、由于跟CO2反应而增加的:NaOH,KOH,Ba(OH)2,Ca(OH)2; 4、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5、由于风化而减少的:Na2CO3晶体。 (五)、其他特性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SO2,NH3 2、溶于水放热的物质: NaOH固体、浓H2SO4、(CaO是与水反应放热,不是溶解放热) 3、溶于水吸热的物质:NH4NO3 4、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的物质:NaCl 5、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6、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二、物质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化学与日常生活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化学与日常生活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题) 1.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能被人体吸收,长期接 触对健康会造成危害。各种衣服面料中或多或少残留有甲醛等有害物质,下列除 去衣服中残留甲醛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用冷水浸泡或用温水清洗 B .在太阳下晾晒 C .用专业去甲醛的洗衣清洁液清洗 D .用福尔马林清洗 【答案】D 难度:基础 知识点:化学与生活 单元测试 2.某饼干配料为: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如果用该饼干作为早餐,其中比较缺乏的营养素是( ) A .维生素和水 B .油脂 C .糖类 D .蛋白质 【答案】A 难度:基础 知识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3.下列生活用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玻璃杯 B .纯棉毛巾 C .塑料袋 D .不锈钢饭盒 【答案】C 难度:基础 知识点:有机合成材料 4.善于梳理科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O2支持燃料--可作火箭燃料 石墨很软--可作电极 煤气泄漏--打120报警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由NaNO2引起 C 日常生活经验 D 元素与人体健康 除去餐具上的油渍-用洗涤剂清洗

鉴别羊毛、涤纶-点燃嗅闻气味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缺维生素C-易引起贫血 缺钙-易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5.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玻璃钢、碳纤维都是复合材料C.铝合金比铝的强度和硬度高D.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6.善于梳理化学l(2)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A.A B. B C. C D. D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7.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 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 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8.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 A 常见溶液 白酒、糖水、食盐水 B 营养物质 蔗糖、油脂、维生素 C 清洁能源 风能、氢能、太阳能 D 无机材料 生铁、玻璃、玻璃钢

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

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篇 中考将至,第二轮的复习我们该怎么去做呢?首先调整好心态。心态好,发挥才能好,如果压力过大,过于紧张,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考前要开始减压了。当然了,减压也要掌握好节奏,千万不要过了。调整好心态后,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的着重点应该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纲就是中考说明,在中考说明的“考试内容”上明确的写出了2011年中考化学的要求和难度指数;本就是课本,考试内容主要是在课本上,凡是课本上不涉及的内容,全部以“查阅资料”的形式给出。第二轮复习在“全面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概念的复习,一定要把基础概念烂熟于心。第二轮复习的方法有两种: 1、按照中考说明的内容分类复习; 2、按照专题(题型)复习。 前者更全面适合第一轮复习,后者更具有深度和针对性,可根据学生具体状况来决定。 这里仅以题型复习为例:首先是选择题,选择题25分,要求应该是全对!最好每天能做一份北京近三年的中考及模拟卷子的选择题。如果时间不够充裕可以每2天做一份。要求快速、正确的完成,考试总时间为100分钟,选择题的理想时间是控制在30分钟以内!所以练习时就给自己规定30分钟内完成!前20个题比较容易,后5个题要特别注意,能用技巧的尽量使用技巧。例如一些计算百分数之类的题,一般是应用元素(原子)守恒或者估算法即可快速找出答案。 当然了,选择题多种多样,更多考察的是基础,较难的部分多是图像题、除杂鉴别题。图像题是出错概率较高的,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以轻松击破: 1、图像的“走向”问题,一个图像有没有台阶(一般只有双氧水分解或涉及催化剂的没有台阶呈一条直线); 2、图像的坐标轴的含义; 3、图像的起点,这是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有3个注意点,(1)“一般”溶液的质量初始状态不为零,(2)“一般”溶质的质量(分数)初始状态不为零,(3)是否一开始就生成气体或沉淀生成; 4、斜率问题,斜率就是“陡峭与平缓”,即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出现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靠前的金属斜率越大(越陡); 5、最后结果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与第4类一起考,即酸一定、金属过量最终一样平,金属一定酸过量比产氢效率(铝为产氢之王)。 6、再有就是PH值的起始与终止问题。 在完成了选择专题后,下面就是最有规律但又是最头疼的填空题,当然了你要是觉得后面的计算题好突破,也可是先突破计算,回过头来在突破填空。填空第26题,化学与生活。填空第28题宏观微观题。29题,金属!考到金属就又要涉及酸碱盐,在金属的相关内容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一个核心!个人认为学生有必要深刻的理解挖掘一下金属活动性表。再然后的30题,推断题,注意找“题眼”,从题眼入手,不要盲目的直接推断,一定要先读完题,包括问题,或许有些东西是隐藏在问题里的!第31题,普通气体的制备,要求学生对课本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备滚瓜烂熟。第32题,实验综合、“串反应”。第33题实验的探究。 在对题型的位置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们要开始复习了!化学生活中,抓住六大营养素与节能环保的主线,以本为本的复习,轻松击破。宏观微观,把握住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原子重组”的思想,抓住基本概念,轻松搞定。金属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为重点进行复习。推断题就要靠找“题眼”了,颜色、沉淀、气体、单质、“三角”、重复出现的物质,都是突破口,多多练习。到实验题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像选择那样多做些题,保证快速、正确。实验分成3个题,基础、综合、探究。我们得先从基础做起,那就是把初中所有的实验都总结一遍,需要总结的内容如下:实验装置、装置考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做好这些,基础部分就解决了。下面是综合和实验探究,知识难度就08年之前虽然有些下降,但是整体难度并没有下来,无论综合和实验探究怎么考,还是那句话,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超纲部分见“查阅资料”,和最基本的实验“思路”!复习方法可以把初中所有物质总结一遍。这个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了! 最后的最后,就是我们的计算题,6分!作为一名好学生,一分都不该丢!第一个计算就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对应成比例。最多再来个稀释公式什么的。第二个计算一般是一大堆文字叙述,或者图表类问题。注意点有以下几个: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 瓶中由 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 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 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 2 Cl Mg 第二节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 、CO 2、CaCO 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与金属材料(2013年版)

金属与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包括 和 )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 、 、 是否美观 、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 2、合金: ⑴定义:在金属中 某些金属(或 )形成的具有 特征的物质。 ⑵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合金比纯金属的颜色鲜艳,硬度比各成分 ,熔点比各成分 ,抗腐蚀性 。 ■钛和钛合金: ⑴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⑵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⑶抗腐蚀性能好

⑴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如 ⑵金属单质+酸→盐+ H 2↑:如 新盐:如 K Ca 2、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⑵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⑶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巧学妙记】判断口诀: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可互换,前换后、盐可溶。 “盐溶液”切记要写上“溶液”两个字! 红色粉末逐渐变 ,澄清石灰水变 。 ⑴先通CO ,再加热;实验完毕,先熄灯,继续通CO 至冷却。 ⑵尾气处理:烧掉或用气球收集,防止未反应的CO 污染空气。 18 = ×100% =1-杂质的质量分数 ★关键:将混合物转化为 物的质量 4、铁的锈蚀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 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②表面涂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 5、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 金属 ③合理开采 ④寻找金属的 品 【考点新突破】 例题1: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 B 、玻璃钢 C 、大理石 D 、“塑料王”聚四氟乙烯 例题2: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合理的是 ( ) 例题3: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铁矿石的冶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赤铁矿冶炼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 +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某钢铁厂现要冶炼560吨的铁,理论上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中考练兵场】 A B . . A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 .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小雯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雯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 .AlCl 3溶液 B .Cu(NO 3) 2 溶液 C .H 2SO 4溶液 D .AgNO 3溶液 4.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 .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物质形成溶液的pH C .据含碳量分为生铁和钢 D .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5.已知某金属M 可能是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将该金属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它表面一定会附上红色物质 B .若将该金属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一定会增加 C .若将该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一定增大 D .若将该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6.有等质量的A 、B 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 (A )<Ar (B ),将A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 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 、B 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氢气的速率A <B B .反应后A 、B 一定都有剩余 C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 .消耗B 的质量一定小于A 的质量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3常见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教案

专题3 常见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 【复习目标】 1、了解除杂的定义、方法、原则,会应用它除去杂质;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定义、方法,会应用分离、提纯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2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 1、了解除杂的定义、方法、原则,会应用它除去杂质;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定义、方法,会应用分离、提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 1、应注意几个“不” ⑴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⑶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⑷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拓展延伸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见气体吸收剂见下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 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1题图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2题图第 3题图 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 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第4题图 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 第5题图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 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