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附件3: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推荐:

我会整理小书包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

3.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小学生的书包若干,玩具熊一个,文具盒及各种文具,大小不一的书本。

三、活动过程:

1.说说我书包里的朋友。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书包,请幼儿说说书包里应该放哪些物品。

(2)教师逐个拿出书包里的物品,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和用途等。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书包里有哪些物品。

2.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1)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幼儿分组讨论,请各组代表说出本组的看法。

师幼小结: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小学要学会自己背书包、整理文具盒;早上上学要比幼儿园早,上学不能迟到早退,要戴红领巾,不能带玩具,书包里会有很多文具、书本……

(2)教师:你知道上小学一年级需要哪些物品吗?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上小学一年级需要一个书包和各种文具,如:文具盒、铅笔、橡皮擦、削笔刀等。

(4)教师:上小学后,还会有一些大小不一的书本,如果书本和所需的文具用品都乱扔在书包里好吗?引导幼儿了解上小学一年级了,学会整理书包很重要。

3.整理我的小书包。

(1)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呢?激发幼儿整理自己书包的兴趣。

(2)请幼儿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要求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整齐地放进自己的书包。

(3)整理完毕后,幼儿互相检查并评比出“最整洁书包”一名,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请整理得最棒的小朋友边示范边分享自己整理、摆放物品的方法。

4.游戏:取物比赛。

(1)请幼儿将练习本以最快的速度从书包里拿出来,看谁拿得快。

(2)交流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拿得快,有的拿得慢?

(3)教师小结:整理书包要按照分类的方法,分别摆放。如:将书本、铅笔盒、练习本等物品进行分类摆放,放在书包不同的夹层里,记住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就方便拿取了。

四、活动建议。

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背书包的正确姿势,可以先请个别幼儿示范背书包的姿势,教师观察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方法。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报告精品资料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香坊区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本学期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大班下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以教育叙事记录幼儿的在园变化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各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

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在活动方案中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地探索创设个别化活动环境,帮助幼儿积累主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设计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坚持面向全体幼儿,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结合幼儿园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在园小中大年龄段幼儿。 二、实施目标: (一)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二)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一)成立幼小衔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二)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2.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3.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doc

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 幼小衔接中学习品质的培养课题总结 通过对我园毕业幼儿的跟踪调查发现,在进入小学后,知识储备并不是给孩子学习成绩带来积极影响的第一要素。从长远来看,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关键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则某些心理品质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5岁-7岁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环境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须加倍注意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个人专题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具体总结如下: 一、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一般来讲, 热爱学习指的是,既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是比较困难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如开学初,园内为各班配备许多新玩具,由于是新买的需组装和拆卸,孩子们都围过来热情的想帮忙可又不会组

装,我及时向孩子推荐说明书,并一字一句念给他们听。 孩子和我一起,一步步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做,最终完成了一个个新玩具的组装。这时,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汉字,认识了汉字就能像老师这样看懂说明书了。孩子们立即对识字表现出巨大的兴趣。把握每一个日常的瞬间,进行教育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孩子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我们即可顺势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会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其理解、分析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所以,建议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孩子读一些他们喜欢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和对书籍的喜爱之情。 善于思考,也就是在学习中善于动脑筋,多想。俗话说: “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究”。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老师讲完故事后,提问问题,善于思考的孩子很快就能回答上来,有的还能从无疑处生疑。而有的孩子却支支吾吾不会作答,或者是答非所问。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善于说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品质对以后的学习上大有益处的。 二、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大班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对幼儿做出倾听的要求:1、认真听老师讲,不 插话,回答问题要举手。2、认真听同伴回答,边听边想, 他回 答的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如果自己回答,该怎么说好。做到边听边思考。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doc

幼儿园“手拉手”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一、情况分析: 再过一个学期,大班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

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具体方案: 1、入学前思想准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通过参观小学,并深入二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全面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上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

北京幼儿园叫停幼小衔接课程

北京幼儿园叫停幼小衔接课程 周五下午放学时,北京的天天小朋友把原先放在幼儿园的拼音、数学等学习资料都背回了家。“老师说,以后不再上小课堂了。”天天对妈妈说。 小课堂是天天所在幼儿园为大班开设的幼小衔接课程,教拼音和算术。天天的妈妈李真感到专门惊奇,因为她前两天刚去幼儿园开了家长会,老师讲的确实是如何关心小孩做好“幼小衔接”,而核心内容则是如何把握拼音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如何突然就停课了呢?!” 事实上,就在李真参加家长会的那天,北京市下发了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禁令,并强调要在4月中旬之前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早“抢跑”的情形。一旦发觉有幼儿园存在提早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园长会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将被降级。“禁令”仅仅公布一周,成效就差不多显现出来了。 在天天把教材拿回家的时候,海淀区的悦悦小朋友也不用在幼儿园学拼音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幼儿园差不多上民办园,而此前,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规定只在公办园执行得比较好。 对教委的禁令和带来的成效,许多家长举双手赞同。 “那天开家长会的时候,听老师说如何教小孩列竖式运算,我专门反感。”李真说,让这么小的小孩学竖式有害无益。 周玲的亲小孩现在上中班,她也是政策的支持者:“学习的难度要与年龄相符,硬把小学才学的内容提早塞给小孩,他们也难以吸取。” 既然家长都赞成,那么“令行禁止”不就“天下太平”了?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此番发出的“小学化”禁令,在正规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都执行得比较好,但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学前班还在正常上课。 记者在朝阳区青年路邻近一家教育机构门口碰到了黄女士,她的亲小孩在那个地点上学前班。“我家老大现在上三年级,当时我就没让她提早学,结果一上小学,拼音啊加减法啊进度专门快,小孩跟不上。有了老大的教训,我就把老二送到学前班来了”。 有这种方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我没想过让小孩非要考第一,只是期望别刚一上学就挫伤自信。”悦悦妈妈说。还有的家长说,幼儿园不教拼音和算术了,家里就得教,父母更累了。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 2012年8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的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的培养”通过了立项审批。从课题确立以来,教育局、教科研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分管领导和教研员多次亲自参与了共同体的研究工作,并及时给予了指导和点拨,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行。 一、课题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1.本课题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习惯培养上的衔接,了解、分析幼儿园、小学在语言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三方共同配合承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的任务,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习惯培养的一致性、相承性、连接性,达到为孩子入学降低难度、减少坡度的目标,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转型期”。 2.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1)倾听习惯的问题。 (2)完整话表述的问题。

(3)朗读、诵读的问题。 (4)幼儿前书写姿势的问题。 3.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园课题组确定了小、中、大各年龄段研究的重点及目标包括: 第一学段(小班)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愿意与人交谈,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听懂普通话,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 第二学段(中班),尝试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找准读与认的结合点,加强说话、指读为重点,初步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尝试用完整话表达意愿的习惯。 第三学段(大班)拓宽幼儿说话的的渠道,丰富幼儿词汇,用不同的字、词说完整话为培养重点;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幼儿积累丰富语言、养成倾听别人说话并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尝试开展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等生活活动,为入小学做准备。 二、课题推进的策略和做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2年8月—2012年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教改信息,结合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确立子课题,撰写研究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9月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总结思考前期工作,撰写阶段性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总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让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在家长会上进行了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4月7日下午小学校长和部门主要领导走进幼儿园,首先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说一些该做的事情,然后结合小学的工作实际作了介绍。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关于幼小衔接,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做些什么事情。以家长会形式对幼儿入学前家长和幼儿物质和心理准备,需要家长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进行辅导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 2.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离园倒计时主题,并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幼小衔接的课程,如集体教学活动“慌慌张张的莎莎”帮助

幼儿意识到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上学前做好准备。如区域活动“我上小学了”,让孩子进行角色游戏,学系红领巾,模拟小学课堂,学习整理书包,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正在地像一位小学生一样去做各项活动了 3、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5.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参观小学的自然科学室、走廊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更增添了他们向往上小学的愿望。 这个学期是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孩子读完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一、日常活动中进行幼小衔接的一些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轻松养成好习惯1、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进行小学,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现在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地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

幼小衔接课题

幼小衔接课题 幼升小,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讨论与分析: 通过平日教学,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我们曾组织了听小学教师的课,但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三篇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三篇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xx年最新幼小衔接课题实施方案

xx年最新幼小衔接课题实施方案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以下是由为大家推荐的xx年最新幼小衔接课题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xx年最新幼小衔接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当然,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园去,到大自然里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感官多看,多想,多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使孩子们的智力在入学前如同运动员的身体在比赛前一样处于“最佳状态”。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小衔接活动实施计划方案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 实 施 案 北岭镇集小学幼儿园

集幼儿园“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 实施案 (2016年5月20日——6月20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如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一直是备受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对象 (一)5月20日—6月20日,活动时间为一个月。 (二)活动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年级。 三、活动容和要求 (一)幼儿面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身体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面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方案

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2、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体现后续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尤其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内容安排: 1、课程实施内容安排:见附件1 2、课程活动内容设计:见附件2 四、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根据本园的课程方案,结合本园实际设计幼小衔接的整体方案,并注重将幼小衔接的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并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贯穿在幼儿在园期间的整个教育过程。 2、适宜性原则: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中注重园本化,并使各类活动和要求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3、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中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发展速度并给予正视、关怀、帮助,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愉快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4、互动性原则: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中,我们要加强和小学、社区的互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施活动,形成良好的联系机制。 5、多样性原则: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中我们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手段,真正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提高幼小衔接活动的有效性。 五、课程评价: 1、评价人员:课程组成员、家长、小学教师 2、评价内容:课程质量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 (1)、课程发展评价: 2方式:过程性评价、跟踪性评价 2评价运作方式: l 每月召开一次课程组会议,讨论、反馈实施情况和调整策略。 l 每月看班级各类保教活动开展的情况。 l 每月查阅教研组长的工作计划与相关记录。 l 每月看过程性的教研活动。 l 每月看整体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的情况。 l 每月进行幼小衔接专项工作评价。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方案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方案 【内容导航】第1页: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方案第2页:幼儿园大班家长会发言稿准备: 1、自拍dV短片,在结束时播放:每位孩子说一句对爸爸妈妈的愿望的话。 2、走廊展示桌:幼儿美术作品、自制图书和数字书写作品。 3、将桌子搬走,在室内布置座谈式场地。 4、制作“欢迎家长朋友”的背景、轻柔的音乐以及班级活动、亲子游戏、绘本《小种子》的ppt。 5、活动前的通知。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 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我们又共同拉起了孩子成长的小手。 再过三个月孩子们就要告别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步入全新的小学生活,幼儿园是怎样开展幼小衔接的活动呢?需要家长怎样配合?游戏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价值?这些话题需要家园双方共同关注。家园双方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的认同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请您做好相关准备,我们相约本周六上午8:30在班上进行班级家长会活动,请调整好时间,准时参加哦! 6、家长发言准备:与俪萌、靖瑶妈妈沟通亲子阅读、与欣

然爸爸沟通亲子游戏与育儿博客撰写。 ●流程: 开场语 二、说说家长会的目的 三、互动:游戏体验《松鼠和松树》《萝卜蹲》 四、互动交流环节:幼小衔接担心什么?准备又有那些? 五、细说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知识准备:(一)、我们是怎样和孩子进行数学活动的 (二)、我们是怎样和孩子识字活动的。 (三)、关于拼音 (四)、活动区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游戏对孩子具有长远的意义。 (五)、读书活动 ★习惯的准备: (一)、时间观念 (二)、自理能力: (三)、卫生好习惯 (四)、树立班集体意识 (五)、学会分享。 (六)、家园不一样的孩子 (七)、情绪的管理 ★能力的准备:

2021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21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怎样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小学第一学期的教育重点。具体计划如下: 一、心理准备方面 1、学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例如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新生感受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环境中生活,这对新生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儿童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3、进入小学后,加强纪律教育。教师在开学前的培训中要强调纪律,让新生有遵守纪律的心理准备,要求孩子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举措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利用校园网,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

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新生做事的效率性,二可以培养新生责任性,使新生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长来园接送新生、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与生活。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新生去二年级观摩,从单一的观摩教学活动,到可观摩各种活动进行情况,从而激发新生的模仿欲望。 2、注意对新生书写、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新生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新生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新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新生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为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教育,减缓幼儿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本学期是幼儿在幼儿园将要渡过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将提出“真诚、尊重、关爱、合作”的班级经营文化,在园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下围绕以下班级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具体为: 一、班级工作重点: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并形成初步升小学的意识。 3、帮助家长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个性能力的培养,使家长认同熟悉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课程形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二、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我们认为:幼儿已经顺利完成大班上学期幼小衔接的储备计划,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任务意识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在班级全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阅读识字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为幼儿间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失衡,造成了班级幼儿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具体方案为: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

幼儿园研究: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特色教育 / 幼小衔接专题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研究: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作者:谭宝清来源: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优秀成果汇编 内容提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时期的整体衔接,本研究所指的主要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初期这一段过渡时期。此时期是幼儿结束在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时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生活习惯、学习环

《学前班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学前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前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学前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前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学前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学前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学前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学前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学前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为幼儿在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