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网络社会,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网络世纪,有的人可能仍觉得网络离我们还远,实际上它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对教育部门而言,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坏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一系列改变也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中。催生新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下面就网络坏境下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浅谈几点个人想法。一、要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意义

(一)电脑网络就象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

网络资源不但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博取众长,补己之短。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的方案,更好的沟通整合教学的材料。备课过程中教师能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把自己的缺点弥补过来,博取众长,通过师资的融合更好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活跃性。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能更好为教学工作服务。(三)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化繁为简,并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性。

网上集体备课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备课教案放到网上,大家有时不会集中在一起,但又能很好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可以在家里用视频、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更新了老师的资源储备和资源共建。(四)网络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集体备课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定位,一是丰富集体备课的形式,使集体备课的形式各式各样;二是作为集体备课形式的一种创新;三是对传统集体备课的整合与补充。对于传统集体备课来讲,其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全面的、及时的和深刻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则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在不相识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的同伴互助。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

优势,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益,网络平台上的教研内容可以看作是传统教研实践内容的映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和传统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优势互补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应以传统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不应是传统集体备课的信息化,它应该植根在传统集体备课的土壤中。将两种方式进行有机

结合,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才能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三、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应用意识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背景下,网络硬件设施对于许多学校这已不成问题,比硬件设施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应用意识是当务之急,树立合作观念、共建观念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开展至关重要。

推进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首先要愿意去做,敢于尝试,只有去做了,才能不断改进,深入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开展得好坏,关键是应用意识的差距,是状态的差距。我们要让更多的教师在了解网上集体备课,自觉地参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投入到新形式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之中,为学校、学科、个人的发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

制定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化以后,不仅可以使要求覆盖到每个人、每个学科,更可以保障研究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创新式的各种研究。要把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部门根据学校教

学工作计划制定集体备课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解决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保障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我们还应该把参加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列入到对教

师进行的教学考核、评估等事项中,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推进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能增加教师日常工作负担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网络技术教育应用的高级阶段,在实施与推广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成本效益问题。这里包括技术本身的成本以及使用者的人力成本。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推广不应以增加教师日常工作负担为代价。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推进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开展应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的自觉表达,不能强制和重罚,盲目发展和过度的行政推进。

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较低,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开展网络

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重要保证,所以整体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化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学校要为教师学习创造必要的环境并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认识到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教师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使之能自觉参与到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过程中的运用,强化使用的意识,强调“用中学、学中用”,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运用水平和操作能力,使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得以顺利进行。培训要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注意培训的实效性和层次性。培训要与教研相结合,只有通过研究性培训和扎实的教育研究实践的历练,教师才可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也应该具有研究性的特质,培训课堂必须体现研究性,并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进行网上研讨,提高教师们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还需要有技术支撑,因此,在起步阶段除了要有研究队伍以外,还需要有技术指导队伍,在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遇到信息技术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指导,排除障碍,确保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顺畅进行。

谈幼儿园教育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机关幼儿园唐茵 二期课改以来,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努力的探索适合本园教师发展的园本教研与培训的新路子。作为教研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集体备课也日益受到幼儿园、教师、研究者的关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拓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老师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实现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幼儿发展规律、研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教研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中,对有关集体备课的理论、案例进行了学习、分析、研讨和实践。今天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幼儿园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概念: (一)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幼儿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的。狭义上的备课是指教师为课堂设置预案,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确切的说备课就是教师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间接经验(查阅收集资料)来领悟把握教材,结合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进行梳理使之形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了解幼儿的实际、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准备教学具、最后形成教案的过程。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教师自发或幼儿园牵头组成一定的教师群体针对教师个体在备课方面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采取讨论、交流、讲座等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研究活动。 二、集体备课的本质: 对集体备课的本质认识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是研究,另一种指向是优势整合。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 茅箭区二堰小学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 当前,部分学校班级少,同学科教师少,素质不高,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势。据我所知,有的学校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备课,每周必须保证有一个集体备课时间,并规定不得少于两节课(90分钟),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走过场、扯皮、闲谈、消耗时间,时间一到立刻作鸟兽散。表面上大家都把集体备课当回事,实际上有谁当一回事?虽然有了统一教案,可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没有多少人按照集体备课规定的统一教案去实施教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集体备课工作,每一位一线工作的教师都会有一些体会,也深感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教研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还很淡薄,在实际的教研中往往流于形式,每个学期刚开始集体备课,搞得轰轰烈烈,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不了了之,积极性越来越低,集体备课的质量越来越低,进而失去研讨的意义。 2.集体备课的观念有时不明确,有的组员思想懒惰,一味图省事,出现了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结果是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极端——抄袭,失去自我,有寄托的想法。 3.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加思索的复印、剪贴,这样的集体备课于事无补,于人无补,不过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罢了,这种敷衍了事的行为,对发展中的教师来说,是不可取的。

4.集体备课中,新教师总要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权威”教师,而“权威”教师则高高在上,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因此,应该开诚布公地把问题摆到明处,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激烈的辩论中达成共识,这样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 5.由于教学检查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一人主备,大家使用,这一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备课组的发展和成熟,也不利于教学水平更好地提高,同时对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二、网络集体备课为何遭遇这些尴尬?(现状形成的原因) 1.缺少有力的组织 网络集体备课不仅需要完善的网络设施,也需要权威的组织机构就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指导和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是网络集体备课主要的组织机构。而现实情况却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由于思维的惯性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网络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而只在硬件上为广大教师提供支持。没有传统教研组织的参与,网络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效就缺乏深度,所发挥的作用也就相对有限。由此,网络集体备课也难以得到深入发展。 网络集体备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准备工作和备课过程中对反馈信息的敏感性。网络集体备课主持者必须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设计合理的活动程序,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善于发现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捕捉重要信息,从而积极引导研讨,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主持者还要及时归纳,落实预定的教研目标,以免集体备课活动看着热闹而效果欠佳。只有在有效的组织下,网络集体备课才能真正为参与者提供便捷、实用的教育资源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才能真正发挥网络集体备课的研究优势。 2.个人行为多于学校行为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一、研究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当前,各地的学校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最大限度地排除低效,这种追求毋庸置疑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目前,一些教师把备课当成重复抄写教案,虽然所写的教案格式标准、书写工整,但缺乏反思和修改。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其价值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备课既对提高教学效率不起多少作用,又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集体备课”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学法、对课程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相对于个人备课的另外一种形式,可是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备课方式给予了异样的定义,我们学校在推广集体备课的同时,也发现了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其表现如下: 一是除了主备课人外,其他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不能监控。 在管理的主观方面,想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全员进行准备,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甚至没有备课任务的教师根本没有备课,只等着集体备课时去享受“共案”。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看,教师提供一篇非本人设计的教案也非常容易。因此,究竟哪位教师备课备得好,哪位教师备课没备课,学校管理者是无法监控的,导致很多教师不写教案。 二是只有主备课人进行系统的深度思考,其他教师主要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补充,很难进行深度思考。 由于设定了主备人,其他教师没有备课任务,也就是没有任务驱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一般不会主动去另行建构一种方式,甚至不愿意在集体备课时打破或推翻主备人的设计方案,致使不承担主备任务的那些教师轻松地“随波逐流”。 三是“二次备课”的不落实,限制了一部分教师的个性发挥。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各人有各自的建构方式,也就是“同课异构”,由于按照主备人的设计确定了“共案”,其他教师基本上不可能进行另行建构,更不能促使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的展现。即使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实际上这个“二次任务”大多被闲置,很少有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师“带着镣铐跳舞”,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个性化设计”的不落实,忽略了因材施教。 各班的学生情况不可能相同,各班总有一些特殊性。实现了教案的“大一统”,无疑将课堂变成了“工厂的车间”,将学生变成了生产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很难体现出来。 五是在轮流备课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培养一些“懒蛋”教师。 因为,没有实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个人还要写教案,当别人写主案时,自己可以不用备课了,在集体备课时随便说几句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开始实施时,会有些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就会整体弱化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参与备课的教师,如果不进行深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自己的经验和偏见。表面上看是人人参与,实则很多教师“不劳而获”,致使一些教师暗自窃喜。 以上问题可以概括为:有集体备课之名,而无集体备课之实;重集体备课的结果(教案),轻集体备课的过程(教研);强调共性的一致,忽视个性的差异;注重文本的研读,淡化课程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研究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集体备课成了教研活动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少学校把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致胜法宝。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 个诸葛亮。可见集体智慧的力量。完全可以这么说,传统的集体备课 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传统的集体备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效率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程 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网络化已是日新月异,各种信息在弹指间即可遍布全球各地,硕大的地球宛若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如果在学校建立一个局域网,把全校教师联系起来,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网络下的集体备课就有了可能。由此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 下的集体备课研究课题》。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利用教研组体体备课的的形式,将教师收集,整理、制作的各种 教育教学进行整理、再加工与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及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包括氛围、动机状态、人际关系等非物理形态。现在,人们越来越 注重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人与支持系统之间实现的有意义的交流。 本课题的“网络”是指由“因特网”和校园网组成的网络系统,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整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环境”从技术层面讲,网络是资源获取的场所,它的信息的承载量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信息交换的场所,人与人、人与支持系统之间的 交流,已经不局限传统意义上的交流方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打破时 间与空间限制的交流方式;它是解决问题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可以

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摆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果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失去本来价值,流于形式。认为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分给各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再交给集体备课组长,集体备课等同了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只有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师间合作教研,以目标共同、智慧共享、过程协同、个体独创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才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样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名数学教师,研究团队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中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理论层面实施情况 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有关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新课程改革理论有关理论,对“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评价“等都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组人员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进行新课改的先期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组人员参加新课标指导下优质课评比观摩,多人参加了市级培训。(二)课题实践层面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成立备课小组,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商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分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严格按计划实施,确保按时高效地进行活动。力争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次,严格按照“主备课人初备——说课――集体讨论——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展示成果——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骤进行。 1.、主备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个人提前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说课。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状况,说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透彻地剖析。 3、集体研讨。然后其他组员也充分研究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在主备人发言后组内每位教师都出谋划策,提出补充意见,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最后综合集体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打好团体战。最后,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备课后交教务处存档。由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平时不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今天我谈一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我校在2003年开始了集体备课的有关尝试,学校做了许多探索工作,现把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我们的集体备课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 个案。 首先教师自问“走进教室前,认真备好课了没有?”。的确,上课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在新课程的“生命课堂”中,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小地创造,一个发问,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课本上没有或该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完整版)在线教研心得体会网络教研集体备课总结

在线教研心得体会 在线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 模式,是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而我就有幸参 加了2012年大足区小学英语教师在线联合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区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 条件。在活动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老师讲座,学习相关在 线教研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进行联合教研实践;同时在线和各位老 师相互交流,共同砌磋,真心探讨。通过这次在线教研使我在教学 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下面是我通过此次教研活动 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在线教研的优势。 1、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无论是网络在线教研,还是传统教研,我觉得教研不仅是交流 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资料,更重要的是交流我们的思想。网 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信息查询更 简单,编辑资料更方便,发表个人观点更容易,相互交流更快捷。 这样就节约的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教育教学研究效率。 2、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 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在这次活动中,我将查找的 一些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大家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

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我通过网络将我的教学设计及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由其他老师对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讨论,相当于过去的集体备课,探讨好的教学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课后反思,我也发表在网络中,大家集思广益,通过这么一节课,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我还将平时教学中好的做法和教学困惑、案例随时发表在网络平台上,征求他们的意见,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多。这样做,做到了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网络教研并不是教研的全部,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教研方式,网络教研不可能取代传统教研,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既要依靠网络教研,也离不开传统教研。 3、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次教学研讨,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研讨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在线教研的方式 1、网上“集体备课” 网上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这次在线教研活动中,我根据区教委领导的安排,精

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一)集体备课:实行“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xx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xx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可以引发参与者xx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行为上向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

集体备课的好处 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二)浅谈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xx。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xx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在当今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集体备课的好处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 第一阶段实施总结 我校《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自2009年开始启动到现在,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回顾一年来的研究,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某些问题的困惑,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更有成效的开展,现对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供保障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课题组研究决定,本课题先以课改年级为试点,然后全面铺开。学校领导在我校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5000余元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提高课题实验教师的思想认识,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为此,课题组首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使他们从内心接受和认同课题研究,为课题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共享资源,形成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形式确立后,我校课改年级的语、数老师全员参与,在网上备课、打印教案。组内成员齐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优化教育资源,把网络环境和集体备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初步建立了有效集体备课的新模式。 四、课堂实践,检验成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检验集体备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把主阵地放在课堂教学上。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骨干教师示范课、一堂好课、优质课竞赛等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加强教学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五、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活动,我们发现要使课题深入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网络硬件设备的亟待加强,由于学校资金十分紧张,现学校只有两台电脑,面临着人多设备少的困难。二是教师的网络应用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网上备课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部分教师由于操作欠熟练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教师投入在集体备课上的精力不够,理论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同仁回小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竞争和机遇,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纵观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形势,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如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学校而言,应当从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做起,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以研促改、以研带教、以研育师、以研兴校”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开展好集体备课,则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或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 (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

(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 (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二、下面是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分析: 回想我们开展集体备课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师中对集体备课存在着不少的模糊认识,从而使集体备课丧失了本来价值,流于形式。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一些教研组把精力集中用于设计教案,局限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某一课时如何教。不可否认,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集体备课不能仅限于此。除了进行教案设计以外,集体备课既可以反思教学,也可以总结经验;既可以剖析案例,也可以探讨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资源共享。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设计教案,就会导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有些教师认为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上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只要通过相关链接访问专业网站,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课例。集体备课只要发动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优秀课例”、“优秀教案”就行。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案都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何不直接采用,何苦再去自己设计呢?显然,教师们之所以觉得集体备课没有必要。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形式上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备课,实质上是单兵作战,往往年龄大的教师靠年龄小的教师,没有把同行间的一些教学疑问,拿出来讨论而,没有思想碰撞,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四是研究力度不够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20世纪末被学者介绍到我国,我国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了有效教学,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教学包括很多环节,其中,备课是有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备课作为教学准备工作和上好课不是对等关系,备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备课不充分肯定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在实施有效教学中,也都注意到了备课对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同年级学科组中加强集体备课的要求。所以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对于实施有效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当前集体备课的现状1.集体备课时轰轰烈烈,上课时我行我素。集体备课停留于统一进度、发发工作中的牢骚、说说学生有多难教、传达一下学校有关会议精神等表层,至于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学情的分析等没有任何深入,集体备课对个体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2.集体备课时过分强调课时备课,忽视整个学期的备课计划。 3.强调“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忽略备理论、备生 活。4.有些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并规定同轨的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各自班级授课时要“高度统一”。 5.教案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还停留 在对备课的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 等形式化的检查水平上,忽视备课的内质,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对教案的篇幅,提出平均每课时至少多少页的要求,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为应付检查把主要精力用于抄教案、补教案。 6.备课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制度,管理还是凭经验、凭印象。一些学校只在期中期末或上级部门要来视导时才检查教案,出现一些老师课后补教案的现象,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7.评价制度不合理,使同一备课组的老师之间相互保守,不肯贡献自己的智慧。 如有的学校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对同一备课组每位老师所带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有时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使教师之间离心离德。 二、策略探究策略1:集体备课要确定三个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集体备课应实行全员参与原则。在确定主备课人的同时,还应确定副备课人。主备课的任务是根据副备课提供的资料,从教学目标(主要指教学中学生 应该在本课时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其突 破方法、学生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合巩固典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备出详案。副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备课,及时有效地按照主备课的要求与意图, 搜集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料,以备主备课挑选与使用。另外,备课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 提高集体备课 《教学与管理》2009年7月1日 江苏泗阳致远中学 刘为举 筅有效性的策略 39··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 服个

传统的个体圭寸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 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八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

网络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网络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东光县中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无教研平台使用) 一、分解任务。学期开学前一周,年级学科组长确定网络集体备课任务分解表,将本学期教学内容(含综合练习、单元测试等)合理分配给本学科每位科任教师。对于每个课题(章节)主备教师要写出详案(含教学设计、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其他教师写出简案(或提出教学建议、提供教学资料)。 二、统一备课模板。各学校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本学科实际需求的备课模板,备课模板要全面体现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教师备课时将教学内容填写到具体的教案模板中。模板中的页面设置,字体字号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为本学科统一的模式。 三、个人备课。科任教师要在课前一周按要求完成个人备课,并将备课结果上传至年级学科组指定网络位置(可借助百度网盘等云储存)。 四、网络交流。在课前一周的前半段时间内,年级学科组长组织主备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研讨(可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等进行网络研讨)。主备教师要简述备课思路,广泛听取意见,其他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案,提出建议,并提供修改资料,以便大家共同研究、分析和改进。注意网络交流过程中“修改意见”等资料的保留,备查。在人家集备的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特色教案。 五、确定共享共案。主备教师以自备教案为基础,吸纳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修订成稿作为共案,课前一周的周末前上传至指定网

络位置。(共案形成后将原稿删除)年级学科组长审核签发,由备课组长把关审核,最后供本组(科)全体教师共享。 六、个人使用。年级学科组教师以共案为基础,根据个人教学实际修改使用,要求个人使用的共案上必须有修改内容和教学反思。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1.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可以用波浪线等,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甚至教学环节。 5.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通过对共享教案的以上修改,形成特色教案,以备后用。

集体备课应该如何进行才更有效

集体备课应该如何进行才更有效? 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集体备课的好处 ①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②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④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⑥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⑦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四定、七备、六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3.“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二次──资料保存

(四)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具体要求:1.备思想:2.备教材:“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1)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准确备出单元、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3)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来于教参,又高于教参)。 (4)备出章节之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 (5)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3.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 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 4.备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5.备学法:预习法、指导法、设疑法等,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6.备教学手段:要详细列出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巩固等。 7.备教学过程: (1)引入(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 (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五)集体研讨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

网络远程集体备课研修活动方案

网络远程集体备课研修活动方案 一、网络集体备课流程 分配任务领取任务集体备课上传材料 (坊主) 年级教师)教案等) 二次审核二次上传二次备课审核研讨 课件、导案、意见进行线上研讨) 教学设计、说课 材料等上传)集体备课) 坊主审核 (备课组长(同学科教(将全套材(推荐有价值 指定主讲人)师进行听料提交给的课例) 评课)坊主) 主、备课组成反馈材教师观摩秀课例,提 长、学科教料并提交研讨)交到课例观 师进行总结)课例观摩中)摩中) 二、流程说明及要求 1.分配任务。学期初由坊主根据教学进度来分配集体备课任务。 2.领取任务。由学校教研(备课)组长领取备课任务,并制定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计划与实施的方案。 3.集体备课。承担主备任务的备课组要按照学期初坊主制定的教学任务去备课,要按照备课组长制定的集体备课计划去实施。备课组长组织所有线下研修活动,本备课组教师全员参与、共同设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上传材料。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教师集体备课后要形成课件、教案、导案等,在距授课前两周上传至工作坊中。 5. 审核研讨。由坊主进行审核,给出评价及改进建议,坊员进行线上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二次备课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6.二次备课。备课组长组织本备课组的教师进行二次集体备课,结合坊主及坊员的建议去重新修改备课思路,同时修改相应的课件。 7.二次上传。距授课前一周备课组将重新修改的集体备课材料,重新上传至工作坊中。 8.二次审核。坊主审核二次修改后所提交的材料,对于有价值的课堂设计,能给老师们起到引领作用的课,要通知备课组长进行录课。 9.通知录课。备课组长接到录课通知后,要指定讲课教师,并完成录课的相关工作。 10.录课评课。随着教学进度进行课堂实录,备课组长要与学校负责教研的校长和主任进行沟通,组织学校同学科教师进行观摩,观摩后要进行评课,形成

网络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东光县中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无教研平台使用) 一、分解任务。学期开学前一周,年级学科组长确定网络集体备课任务分解表,将本学期教学内容(含综合练习、单元测试等)合理分配给本学科每位科任教师。对于每个课题(章节)主备教师要写出详案(含教学设计、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其他教师写出简案(或提出教学建议、提供教学资料)。 二、统一备课模板。各学校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本学科实际需求的备课模板,备课模板要全面体现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教师备课时将教学内容填写到具体的教案模板中。模板中的页面设置,字体字号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为本学科统一的模式。 三、个人备课。科任教师要在课前一周按要求完成个人备课,并将备课结果上传至年级学科组指定网络位置(可借助百度网盘等云储存)。 四、网络交流。在课前一周的前半段时间内,年级学科组长组织主备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研讨(可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等进行网络研讨)。主备教师要简述备课思路,广泛听取意见,其他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案,提出建议,并提供修改资料,以便大家共同研究、分析和改进。注意网络交流过程中“修改意见”等资料的保留,备查。在人家集备的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特色教案。

五、确定共享共案。主备教师以自备教案为基础,吸纳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修订成稿作为共案,课前一周的周末前上传至指定网络位置。(共案形成后将原稿删除)年级学科组长审核签发,由备课组长把关审核,最后供本组(科)全体教师共享。 六、个人使用。年级学科组教师以共案为基础,根据个人教学实际修改使用,要求个人使用的共案上必须有修改内容和教学反思。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1.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可以用波浪线等,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甚至教学环节。 5.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通过对共享教案的以上修改,形成特色教案,以备后用。

集体备课有效性 实施方案

《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于是,集体备课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各个学校教科研的一大“亮点”。必须肯定的是,集体备课在发挥集体智慧,贯彻新课标理念,弥补教学不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的不足,在具体实施集体备课时,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1、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复制”。备课是每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对备课本的检查历来是学校各项常规检查的重点。于是,各个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在“集体备课”的名义下,将教材的各章节分配给同组的各位任课教师,而各任课教师更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材料”。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却严重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集体备课”成了一种最简单的抄袭,没有了各任课教师的参与讨论,“集体备课”成了“集体不备课”。 2、集体备课只关注“备课”,而忽视“反思”。作为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备课和反思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教师在进行集体合作时,往往只关注集体备课,而忽视集体的反思。于是,理论和实践脱节,集体备课的意义被大打折扣。

上述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我们教师对“集体备课”这种教学合作方式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课题组成员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讨论,推出了《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集合备课组每个教师的智慧,共同分析学情,共同钻研文本,共同探讨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理论意义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发挥教师合作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等多方面。因此,如何更好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评价成为学校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三)研究价值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研究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的策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达到“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合作、促进发展”的目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共享教与学的愉悦,使教师们获得专业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不断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基础 (一)已有成果: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集体备课的管理经验,基本确定了集体备课实施策略。 (二)主要参考文献: 《集体备课指导体系构建探索》作者:陈海琴瞿梅福来源《社会科学》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教学反思,即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学后记,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备课质量以及个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舒尔曼对“反思型教师”的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具体做法如下:

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上完课后可以立即进行调整、修改,往往效果要好许多。 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想想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可将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教师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一时解答不清的难点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触、体会等及时记录在该课的备课笔记上,以便自我鞭策和提高。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的评议。珍惜每一次的公开课机会,特别珍惜老教师所给予的评价,争取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改正缺点,以不断取得进步。 4.及时记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后记中一般要有选择地记录,比如: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学生好的见解和教学再设计等。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我们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备课,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有保障。 新坝镇中心小学 朱文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