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力蓄电池报废回收利用发展尽显“苍白”

动力蓄电池报废回收利用发展尽显“苍白”

动力蓄电池报废回收利用发展尽显“苍白”
动力蓄电池报废回收利用发展尽显“苍白”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4469438.html,)动力蓄电池报废回收利用发展尽显“苍白”

“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框架不仅搭建完成,也启动了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当前,动力蓄电池在拆解与回收方面的发展仍任重道远,还需要国家的政策再完善,相信在政策的完善下,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和再次利用也会越来越规范,这也为环境保护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及消费大国。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动力蓄电池的报废及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有业内专家曾对相关企业在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综合测算,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将到2020年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超过202万吨(24.6GWh),如果按照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大约有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回收电池的产业并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新能源汽车电池报废最快的其实是电动大巴。从2013年起,全国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很多大巴电池已更换一批了,现在我国并没有实行可执行的规定。

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在政策方面的缺失外,国内也没有相

对专业的收购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在收购的环节,其价格以及产值低,因此,这一行业的发展目前并不完善。

监管趋严

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然而,与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动力蓄电池的报废及回收利用的发展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显得格外“苍白”。

从我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到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如果按照电池保质期的5-8年的标准来计算,那么,其动力蓄电池也已进入“淘汰期”。

伴随新能源车的退役,有大量的动力蓄电池也等待更新或拆除。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过210万辆,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仅2017年装配动力蓄电池就超过37gwh,总装配量已超过100gwh。

据报告判断,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2025年或达35万吨。到2020年后动力蓄电池将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退役电池如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浪费,面对如此庞大的废旧电池,电池回收也是当务之急。

值得欣喜的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也于近日正式实施。

不仅如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也启动了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标志制定工作。

上述政策强调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加强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此同时,对于动力蓄电池的设计生产、回收责任、综合利用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框架不仅搭建完成,也启动了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试点示范。”业内人士表示,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开展梯次利用重点领域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探索形成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例如当前国内有一家企业,正在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试验,目前已经在12个省市建设了3000多个试验基站,其效果还是不错的。

完善措施

有分析认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18年开始爆发,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到2020

年至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36亿元-311亿元。毫无疑问,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行业其前景颇为乐观。不过,在杜卫东看来,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退役动力蓄电池快速分选重组、性能评价、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储备不足,且缺乏标准化支撑;其次,当前,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储运和拆解等成本较高,因此,并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在缺乏激励政策支持和成熟的市场化机制保障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经济性并不高;最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和综合利用等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回收服务网点建设等方面的产业链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回收利用渠道建设也相对缓慢。

“应加快完善回收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督作用,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同时,建立回收渠道,加强与电池生产、综合利用等企业合作,通过多种形式构建跨行业联合共同体。”业内人士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两头”,即前端回收和后端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置,鼓励梯次利用企业创新发展,严格控制湿法冶炼企业的规模和布点。

据相关意见表明,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还要加强动力蓄电池高效拆解、残值评估、梯次利用以及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同时,加快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有关标准的研

究和立项工作,引领行业加快技术升级。加强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涉及的各相关主体的政策法规宣贯,促进企业责任意识的提升。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移交动力蓄电池。

业内人士建议,对于新能源汽车用户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动力蓄电池的回收主体是汽车厂家,消费者需要更换电池时,应将新能源汽车送至汽车生产企业建立的维修服务网络和售后服务机构进行动力蓄电池维修、拆卸和更换。

有观点认为,跟踪溯源在电池回收利用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生产端、销售端、监管三方配合,车企记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编码对应信息,汽车销售店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上传制度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等信息,并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而工信部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动力电池有据可查。

当前,动力蓄电池在拆解与回收方面的发展仍任重道远,还需要国家的政策再完善,相信在政策的完善下,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和再次利用也会越来越规范,这也为环境保护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4469438.html,/?cj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3-12T16:17:31.6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张玉良 [导读]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其中电池相关技术是人们最为关注、研究投入最大的问题.从上世纪研发出铅酸电池开始,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方各面,在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改进电池的性能.在对传统电池进行改良的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新型的电池.种种迹象表明,电池技术大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电池会渐渐出现在 (北京昌平 102206)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其中电池相关技术是人们最为关注、研究投入最大的问题.从上世纪研发出铅酸电池开始,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方各面,在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改进电池的性能.在对传统电池进行改良的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新型的电池.种种迹象表明,电池技术大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电池会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应用;发展趋势 一、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研究项目一直是“863”的重点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支持,大部分材料实现了国产化,由追赶期开始向同步发展期过渡,本土总产能居世界第一,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 1、正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负极采用石墨材料,研发的50Ah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6.6Wh/kg,功率密度达到1101W/kg;研发的20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06.5h/kg,功率密度达到1119W/kg。 2、正极采用尖晶石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混合材料,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的25Ah软包装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162Wh/kg;研发的35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5Wh/kg。 3、正极采用镍钴锰三元材料,负极采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等材料,开发的10、15、20、28、30、45Ah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开发的2.6Ah18650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 在系统集成技术及能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90Wh/kg,采用三元材料(1865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110Wh/kg。 在前瞻性技术研究方面,中科院先导计划支持相关研究所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样品和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的锂硫电池样品,但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性能指标还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关键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回收利用、生产装备、基础研发等在内的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逐步从半自动中试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过渡。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原地区和京津冀区域为主的四大动力电池产业化聚集区域。据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展动力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有近1000亿元产业资金投入,形成近40GWh年产能,技术研发、产业化进展显著,有力地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1、新能源汽车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中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中国的汽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三、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 1、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是一个多世纪前诞生的电池技术,人们普遍认为其技术落后、性能低下,污染环境,在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是应当全面淘汰的电池技术。而实际情况却是,在电动车及小型电动汽车领域,铅酸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90%,虽然不被看好却被普遍使用。其实,近年来铅酸电池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提升,能量由20Wh/kg以下提升到了目前的40Wh/kg左右,循环次数由原来的350次左右,提高到了最高4000多次。另外,铅酸电池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在美国,目前的铅酸电池回收率高达98.5%,我国的铅酸电池回收率也达到了90%。总的来说,铅酸电池虽然是上个世纪产生的技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电池不断得到改良,所以才能够在市场上如此活跃。 2、镍氢、镍镉电池 镍镉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大功率放电性能,大多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镍氢电池与镍镉电池相比较,体积比、能量比更高,记忆效应较小。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明显优于镍镉电池,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所以大部分厂家都不再使用镍氢、镍镉电池作为汽车能源。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镍氢、镍镉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失去了市场。 3、锂离子电池 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现在,其比能量达到了150Wh/kg,比功率达到了1 600W/kg,并且,随着科研的进行,其各项性能指标参数还会不断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可以分为两种,聚合物电解质及液体电解质。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是研发和市场应用的主流。聚合物成分可以是三元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等,不同聚合物成分的各类电池在性能、安全性、寿命、生产成本方面各有优势,总体性能不相上下。市面上的电动汽车,厂家根据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聚合物电池,例如,比亚迪E6主打安全稳定、寿命长,所以选用了磷酸铁锂电池;日产聆风为了在各项性能均衡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所以选用了锰酸锂电池。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

. 10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总论 1.1 项目名称:10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项目 1.2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废旧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危险废物,如将其随意抛置,其所分解出的重金属和有毒废液会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极度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集中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集中提炼成再生铅,循环利用,是解决其污染的根本出路。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但世界已探明的铅储量为1.25亿吨,而每年的开采量为577万吨,由此推算全球铅矿的可开采年限仅为22年。因此为了确保铅矿资源开采年限的延续,回收废旧铅酸电池实现铅资源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是一个必然之举。 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左右,生产能耗仅为原生铅的 25.1%-31.4%,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0千克标煤,减排固废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再生铅的生产,将其所隶属的资源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

和技术目录。2003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 . 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163号),明确规定:废铅酸蓄电池应当进行回收利用,禁止用其它办法进行处置;鼓励集中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电池制造商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的责任。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3月6日颁发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铅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铅再生回收企业的技术和环保水平,走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决定实施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循环利用项目。 1.3 项目投资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2)项目建设规模:年处理废旧铅酸电池100万吨。 (3)项目投资估算:总投资:9.50亿元。其中:土建项目建设投资0.80亿元,设备投资5.62元,设备安装0.26亿元,工位器具费0.08亿元,土地使用费0.30亿元,开办费0.08亿元,预备费0.36亿元,铺底流动资金2.00亿元。 二、建设方案 2.1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处理量为100万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生产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2018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 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管理。 第三条在生产、使用、利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回收处理。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遵循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第六条国家支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引导产学研协作,鼓励开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 二、设计、生产及回收责任 第七条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采用标准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产品结构设计,协商开放动力蓄电池控制系统接口和通讯协议等利于回收利用的相关信息,对动力蓄电池固定部件进行可拆卸、易回收利用设计。材料有害物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尽可能使用再生材料。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应遵循易拆卸原则,以利于动力蓄电池安全、环保拆卸。 第八条电池生产企业应及时向汽车生产企业等提供动力蓄电池拆解及贮存技术信息,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汽车生产企业应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相关规定,主动公开动力蓄电池拆卸、拆解及贮存技术信息说明以及动力蓄电池的种类、所含有毒有害成分含量、回收措施等信息。

华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废旧电池回收综合处置项目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华兴环境科技XX废旧电池回收综合处置项目,拟建于XX省XX市澄海区隆都镇南溪村隆樟公路旁工业用地内。建设规模与投资:总征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年回收处置废旧电池10000吨,预计年回收铅6000吨,回收塑料2000吨。预计投产后年产值5000万元,年利润可达4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三年。 再生铅生产具有不需要建设矿山,不需要投入巨资建设冶炼厂,而且具有能耗低、生产周期短等优势。减轻了采选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消除了含铅废物随处弃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实现废旧电池和有色金属资源化回收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而且将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企业办厂宗旨是实现固体废物的“二次利用”,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废旧电池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本项目总定劳动员40名,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每年生产300天。预计建设期为十个月;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主要用于废气、废水、噪声治理,预计环境保护投资为200万元,其中废气治理150万元、废水治理40万元、噪声治理10万元。 本项目的地理位置见图1-1。 图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1.2 主体设备--熔炼炉窑 本项目对废旧电池、废有色金属和电镀污泥的回收采用火法处理工艺,属于新型炉窑。设备采用节能环保中心和通达利新节能设备XX共同开发的重点科技成果技术设备,即单段式低风压煤气发生炉。该设备由炉体、双钟罩、炉篦、煤斗提升机、灰盘、汽包、灰盘传动装置和放散管组成,其中灰盘采用涡轮蜗杆传动,运行稳定,炉体属水夹套结构,自产蒸汽,完全满足煤气炉自身煤的气化,及探火孔汽封使用,双钟罩或电动滚筒式自动加煤装置,结构简单,布煤均匀,偏心炉篦,除渣效果好,送风均匀,气化稳定,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 熔炼废铅需将废铅液加热到1350℃~1400℃,而发生炉煤气热值低,约140

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现状调研 一、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所谓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由可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以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驱动行驶的汽车。纯电动汽车(BatteryElectric Vehicle,BEV)与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 Vehicle,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Electric Vehicle,FEV)是目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1.1 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必要性 (1)促进节能减排。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具有二氧化碳减排的潜力。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13年春季北京出现多次大面积雾霾天气,机动车尾气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上海,中心城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有66%、90%和26%来自机动车尾气。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是交通领域实现低碳的最佳方案,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即使考虑到中国目前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纯电动汽车仍然具有13%~68%的减排能力。随着我国能源结构和电力生产方式的转变,纯电动汽车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减排作用。 图1.1传统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综合能量效率比较(单位:%) (2)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为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我国汽车保有量与原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见图1.2。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4%,创下历史新高。如果不采取措施,“十二五”中将原油依存度控制在61%的计划将很难实现。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未来汽车的能源需求,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电动汽车由于其电力来源多样化,不仅更加适合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而且能够与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7年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废旧锂电池的资源性和对环境的危害性逐步得到重视 (6) 一、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和报废量不断增长 (6) 二、废弃动力锂电池具有显著的资源性,其中钴和锂潜在价值最高 (12) 三、废弃动力电池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24) 第二节动力锂电池回收渠道及商业模式分析 (26) 一、目前以小作坊回收渠道为主,随规模扩大必将走向规范化 (26) 二、发达国家电池回收产业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约束为辅 (28) 1、德国:政府立法回收,生产者承担主要责任,设立基金完善回收体系市场 化建设 (28) 2、日本: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循环再利用”模式,企业作为先锋参与到电 池回收中 (29) 3、美国:市场调节为主,政府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对其进行约束管理,辅 助执行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 (30) 三、我国明确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随政策不断完善,产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 (31) 四、商业模式比较:构建经济激励下的生产者回收体系 (33) 第三节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技术:湿法回收技术为主 (38) 一、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概况 (38) 二、国内外企业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路线和趋势:湿法工艺和高温热解为主流 42 第四节锂电回收经济性强,电池厂商自行拆解或第三方拆解模式是目前主流 (44) 第五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49) 一、赣锋锂业:锂产品龙头企业,同行业具有废料提锂能力唯一企业 (49) 二、杉杉股份: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打造全生命周期运营闭环 49 三、格林美:专业废旧电池回收企业,依托汽车拆解基地抢占动力电池回收先机 (49) 四、比亚迪:与锂电回收龙头格林美合作,强强联手打造回收再利用闭环 (50) 五、超威动力:发展智能化电池回收,回收率可达百分之百 (50) 六、骆驼股份:正在进行资质申请 (51)

(完整版)动力电池回收痛点及破局之道

动力电池回收痛点及破局之道 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背景: 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广应用电动汽车至今,已超过7年时间。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数量的快速上升,动力电池陆续开始进入大规模报废期。日前,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倡导绿色制造,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对汽车生产和动力电池回收提出具体要求。 中国目前已具备技术能力强、环保水平较高的镍氢电池、锂电池回收利用企业。部分已在汽车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利用上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于此同时,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带来的市场需求,一些科研院所正积极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艺研究,并联合企业开展商业化探索。 二、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市场预测: 动力电池回收场景来源于新能源车的推广,市场盘子取决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情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5万辆,销量33.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0.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2.9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整个车市的占比达到1.8%,保有量接近10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销量、销量占比、保有量等方面均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同时,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我国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接近15

万个,相较于2015年末的4.9万个增加2倍以上,中国也已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最快、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占比将从去年的65%提升至70%左右。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和报废量将与日俱增。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会达到20万吨的规模。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蓄电池出货量持续高增长。按照相应的报废标准,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2%。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 业内预计,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18年开始暴发,当年即可达50亿元规模;到2020年和2023年,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36亿元和

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99号)以及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为规范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行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控制环境污染,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指铅蓄电池,包括作为启动电池、动力电池、工业电池等用途的各类铅蓄电池。 第三条(管理职责)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建立铅蓄电池回收利用协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制度设计及监督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铅蓄电池生产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规范和管理,生态环境部负责铅蓄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和处置环节的环境管理,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标准、标识制定及市场监管工作。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四条(回收目标)国家实行铅蓄电池回收目标责任制,

制定发布铅蓄电池规范回收率目标。到2025年底,规范回收率要达到60%以上,国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回收目标。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下同),通过自行回收、与社会回收利用企业合作等方式,承担完成回收目标的责任,每年于3月底前提交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报告。鼓励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和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等组成联合体完成回收目标责任。 生产企业回收率=(当年废旧铅蓄电池自主回收量+合作回收量)÷前三年度国内销售量加权平均值×100%。 进口企业回收率=(当年废旧铅蓄电池自主回收量+合作回收量)÷前三年度进口量加权平均值×100%。 新设立的生产企业次年起承担回收目标责任,生产和进口不足三年的以上年度国内销售量(进口量)为基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残次品、库存等未进入消费系统的材料和产品不计入年度回收率计算范围。 第五条(统一编码)国家实行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统一编码制度,编码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在铅蓄电池产品显著位置标注符合国家统一编码标准的产品编码,产品编码应在铅蓄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不易损毁,清晰可读取。 对实施统一编码前的市场存量电池,由回收网点在回收时统一加贴符合国家统一编码标准的回收编码。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大剖析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大剖析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去年全球范围发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让人们意识到新能源车的时代就要来了,而纯电动车、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车等等,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未来的主旋律?一方面是全球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更长的续航、更短的充电时间,直接关乎用户的通勤需求,才让新能源车来到我们身边,将来还会取代传统燃油车,与大家的日常出行密不可分。于是就有了人们所说的:“新能源车的发展,就是电池技术的发展。” 铅酸电池 纯电动汽车最早使用的是铅酸电池,铅及其氧化物制成作为电极材料,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这是现在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源,低成本是其最大的优势。不过,因为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从而带来了体积大、容量小等问题,无法满足一台汽车对于自重的控制、驱动力的消耗,乃至每年超过1万公里行程的使用寿命,所以无法大规模用于量产车上,最终被汽车厂商淘汰。

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近,从早期的随声听到现在的充电牙刷等小型电器很常见,正极为镍氢的化合物,负极为金属氢化物,其能量密度、充放电次数相比铅酸电池有不小的提升,并且电解液不可燃、安全性有保障,制造工艺成熟,比亚迪在造车之前就是全球第二大的镍氢电池制造商。 不过,因为镍氢电池充电效率一般、有充电有记忆效应、工作电压较低(无法使用高压快充),并不适用于汽车的单一动力源,适合辅助发动机工作。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属丰田,其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阿特金森发动机+镍氢电池组,阿特金森发动机本身具备中间转速区间高效的优势,却也有着低转速和高转速疲软的问题,而镍氢电池正好能够解决起步与高速动力不足的一大助力。 而从锂电池广泛引用之后,镍氢电池在汽车上也有被完全取代的趋势,如丰田新一代混动系统就采用了更高效的发动机+锂电池组合。相比锂电池,镍氢电池的容量、循环充电的寿命以及环保角度都不占优势,成本的优势也在锂电池大力发展之下被弱化了,这正是镍氢电池逐渐退出汽车领域的原因所在。 锂电池 锂电池正是现阶段新能源车的主流选择,锂的化合物(锰酸锂,磷酸铁锂等)作为电极材料,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其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充电效率高。决定锂电池类型或者说性能的主要因素,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试验方法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商用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 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 GB/T 31467.2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QC/T 468-2010 汽车散热器 GB/T 18386-2017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B 18352.6-20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1-2008、GB/T 19596-201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具备动力电池冷却、加热、保温和均温等功能,保证动力电池在不同环境下正常工作的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在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提供报警信号,具备安全防护功能。通常,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主动式热管理系统和被动式热管理系统两种。 3.2 被动式热管理系统 passi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基于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热量传输原理,只依靠冷却或加热流体因为温度因素缓慢流动自然完成热量输入输出交换的热管理系统。该类系统通常适用于单体产热量小于 5W的电池。 3.3 主动式热管理系统 a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基于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热量传输原理,使用耗能部件消耗能量完成热量输入输出交换的系统。主动式热管理系统包括主动空气冷却加热系统和主动液体冷却加热系统两种,根据需要采用流体串行流动和并行流动两种方式实现热交换。 3.4 主动式空气冷却加热系统 Active Ai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s 又称风冷系统,利用空气作为热量交换载体控制分配动力电池系统内部温度的系统。该系统通常使用风扇和管道完成空气在电池系统内的流动,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两种。空气可以从电池系统外部进入并排出电池系统外,也可以在电池系统内部循环实现电池冷却或加热功能;若空气仅在电池内部循环,则电池系统内部通常需要有空气冷却装置(通常为空调蒸发器)、空气加热装置和空气循环风扇。该类系统通常适用于单体产热量

关于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是指介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资源化的中间环节。由于动力电池更换后,仍有70%-80%的容量可使用,若直接进行资源化回收,将造成极大浪费,通过对汽车使用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次使用,实现动力电池梯级回收,可实现动力电池30-60%的成本降低目的。 一、梯级回收商业模式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终端主要瞄准家庭储能、店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防灾据点、通讯基站、微型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应用等领域。这些领域应用对能量密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对循环寿命和价格要求相对较为苛刻,考虑电池回收、转换及运输等多重成本,车用废旧电池实际的回收价值只有新电池成本的10%左右,在价格上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循环寿命的验证还需要在电池设计时予以考虑,保证再利用环节的寿命要求。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商业模式需要建立多方面的合作机制。首先需要通过推行回收责任制建立回收利用网络,保证再利用电池来源。其次,电池回收提供商必须与上下游建立紧密联系。再利用核心主要包括电池回收、电池评价和二次再装配利用等环节,由于再回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中的电池运营商密切相关,最佳方式是由运营商、汽车厂和电池企业合资建立电池服务模块,承担动力锂电池的再利用业务,对再装配电池可以考虑通过电池租赁或者零售等方式应用在终端客户上。 二、国外电池梯级回收现状 1.日本 日本非常重视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未雨绸缪,早在电动汽车推广之前,就已经考虑了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问题。 日产汽车在聆风上市之前就和住友集团合资成立了4REnergy能源公司。该公司从事电动车废弃电池的再利用,公司总投资额4.5亿日元,日产占合资公司51%的股份,住友则占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和废铅再生现状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和废铅再生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资料来源:开发区环境保护局 ------马永刚杨洪永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市场将不断扩大,以汽车、摩托车及电力、通讯为主要对象。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铅酸蓄电池年产量3000多万KWH⑴。近年来,电动汽车等无烟交通工具的开发,会使铅酸蓄电池有更大的发展。铅酸蓄电池产量越大,报废更新的铅酸蓄电池越多。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铅酸蓄电池也是对环境、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电池,如不采取较完善的回收制度,随意抛置的废铅酸蓄电池所分解出的重金属和有毒废液会对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急性或慢性的铅摄入人体会造成神经代谢、生殖等方面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废铅酸蓄电池是固体废物中的危险废物,应遵循分类管理、强制处置,对其收集、转运、贮存、处理、处置等重点环节要有严格要求和重点控制,实行集中处置的原则进行管理。虽然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于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运输、贮存、处置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合理的废铅酸蓄电池管理法规与具体可操作的管理法规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管理办法。对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者、运输者、再生产者、综合利用者等都尚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管理极其薄弱。为加强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和再生产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法规实施细则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现状 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只约3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产生,回收工作总的说来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多家收购、多管齐下、分散经营。全国尚无一家企业建立了全国性回收网络。从事回收的部门有:供销系统的物资回收公司;物资系统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机电系统的蓄电池制造企业;有色系统的再生铅企业以及数以万计的个体收购者,回收主渠道掌握在大量的个体专业户手中。由于小商小贩(个体户)和小工业者缺乏环境意识,在收集、转运过程中,

动力电池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首先看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我们的判断第一个是基本掌握了车用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我们国家动力电池的开发,和整车基本同步,十五期间开展了镍氢电池,、锰酸锂氧化物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研发,"十一五"期间加大了磷酸铁锂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十二五"期间推进三元材料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国家开发了镍氢电池,锂离子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一个先进水平,目前我们锂电池可以做到系统的比能量800-1000瓦时,比功率可以做到500-100瓦时,循环寿命也能做到突破一千次,使用寿命大概是可以达到五年,成本大概是说可以低于每瓦时三块钱。 第二个从产品层面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趋于成熟了,过往来看,我们国家供应电池支撑了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大规模示范这一块用的电池基本上都是国产。根据目前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我们国家车用电池,绝大多数是磷酸铁锂电池,也就是说近两年来,三元材料的动力电池开始在电动汽车上进行示范应用。大家比较清楚的比亚迪的汽车用的是盐酸铁力电池,像上汽,北汽这些电池系统都是磷酸铁锂。一汽奔腾目前是示范车,他用的电池是168,采用了三元材料。 第三个来说是我们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昨天我们听到了2014年我们国家电动汽车的销量大概是8.4万辆左右,如果按照每辆车在20-30,大概应该说我们电池达到了20亿千瓦时以上,销售收入应该超过了50亿元,2015年会超过100亿瓦时。我们国家现在推进动力电池产能建设,估计2015年会超过一百亿千瓦时。第二个我们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和电池装备、检测仪器等都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像北大先行、天津巴莫、北京当省,这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像贝特瑞,杉杉等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们全世界的情况来看,第一个是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方向。目前大家都很清楚,目前日本,美国、欧洲、韩国商业化的电池主要是采用燃料电池。目前混动这一块也是在推动力锂电池的应用。韩国、日本、中国在全球锂电池占主导地位,排序是韩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第三。 最近三星、LG和SK先后宣布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我们国家主流的车厂也准备在他的自主品牌汽车中采用韩国生产的电池。 第二个特点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2012年日本实施蓄电战略,提出2020年蓄电池市场要占到世界份额的50%,就是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根据2013年NEDO发布的技术路线图,他的技术路线在2020之前大概还是以先进的锂离子电池为主,达到实用化,系统的比能量达到250瓦每公斤成本达到1.5元以下,2030年叫做革新电池,能量达到500瓦每公斤,成本达到八毛钱以下。 美国在2013年提出来EV蓝图,提出目标是2022年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力成本与传统汽车相当,根据2013年发布的技术路线图是2022年下一代电池实现实用化,系统的比能量达到250瓦每公斤,成本降到八毛以下,2013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实现实用化。 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来讲主要是在我们国家大概一般的叫做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主要围绕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和目前现有的体系不一样,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极都要发生发生变化,电池比能量可以达到三百瓦每公斤,成本可以达到一块钱以下。这个表里面列了两件事,一个是最近日立公司宣布采用镍系的正极和负极单电池的比能量作330每公斤,寿命有50次,另外是福利蒙基,作为正极,归制作为负极,寿命可以达到100。但是目前这一电池体系的成本和安全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作者:胡小芳, HU Xiao-fang 作者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2 刊名: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英文刊名: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 RESEARCH 年,卷(期):2009,30(6)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5条) 1.于同双铅酸蓄电池的制造、回收与环境[期刊论文]-蓄电池 2008(01) 2.胡涛;韩虹;朱斌废旧铅酸电池中铅的回收[期刊论文]-电池 2007(06) 3.杨喜云;龚竹青;李义兵铅阳极泥湿法提铅工艺浅述[期刊论文]-矿冶工程 2002(04) 4.陆克源固相电解法-一种再生铅的新技术[期刊论文]-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5(12) 5.马志军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与环保[期刊论文]-南通职大学学报 2005(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郭蕴蘋报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3) 2.王子哲.裴启涛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应用进展[期刊论文]-资源再生2008(5) 3.张忠民上海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期刊论文]-资源再生2008(11) 4.贾丰春.郑舒.JIA Feng-chun.ZHENG Shu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期刊论文]-辽宁化工2008,37(11) 5.王忠伟.段颖.王晓冬.Wang Zhongwei.DUAN Ying.Wang Xiaodong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期刊论文]-北方环境2005,30(1) 6.马志军.MA Zhi-jun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与环保[期刊论文]-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9(4) 7.侯慧芬从废铅酸蓄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期刊论文]-上海有色金属2001,22(4) 8.于同双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与环保进程[期刊论文]-资源再生2009(1) 9.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技术--电池回收工厂 [会议论文]-2008 10.胡涛.韩虹.朱斌.邢洁.HU Tao.HAN Hong.ZHU Bin.XING Jie废旧铅酸电池中铅的回收[期刊论文]-电池2007,37(6) 引证文献(2条) 1.朱忠军.杨乔.陈昱.耿立东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铅酸电池回收利用[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13(23) 2.陶桃.肖敏铅酸电池的回收处理工艺[期刊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4469438.html,/Periodical_ysyjsjyyj200906010.aspx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全面解析】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作为最为核心的 关键零部件,它的相关技术必须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相适应。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 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能走多远。综合各类电池的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 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该类电池技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当前国内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约有上百家,但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不少企业呈 现出生产效率低、产品良品率低和运营信息互联互通效率低的“三低”特点。这使 得动力电池在技术以及一致性问题上一直很难有实质性突破,严重影响了动力电池 的整体性能,也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应运而生。什么是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它是指, 动力电池生产智能工厂综合运用ERP系统、MES系统等软件,并实现全周期生产的 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未来,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未来必然 走向大规模和智能化,呈现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三高”特点。而以无人 化、可视化和信息化为代表的“三化”是实现“三高”的利器,亦是智能制造的范 畴。 2动力电池工艺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作为动力电池制造环节必需的工具,动力电池生产工艺装备对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技术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动力电池装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结合动力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我们将从动力电池电芯生产的前、中、后各段工序以及电池组模组及系统装配工序对动力电池装备产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动力电池电芯生产前段工序的技术水平 作为动力电池整条产线最为关键的环节,生产前段工序对动力电池产品品质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电芯生产前段工序是指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从原材料输送到模切的极片加工成型的过程。自动加料系统、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和模切机等是动力电池制造过程的核心工艺装备。 由于前段工艺装备对动力电池性能影响较大,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高,且设备技术复杂程度高,前几年国产装备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在效率、精度、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涂布机。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日趋成熟,国内装备行业快速发展,自动加料系统、大容积自动搅拌机、高速涂布机、高速模切机等高端设备逐步实现国产化,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较好效果。 表1. 国内电池电芯前段工序设备情况 2.动力电池电芯生产中段工序的技术水平 传统工艺主要以手工作业和单机自动化为主,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对生产效率和过程控制的要求,动力电池生产中段装配工序已逐步实现整线自动化控制。通过对自动化工作站、上下料机构、自动传输机构、多轴机器人等部件的连接整合,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技术实现对过程数据数据的自动采集、监控和反馈,并结合设备MES系统的应用,实现动力电池中段工序智能化生产。

2019年锂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锂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7月

目录 一、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政策持续加码,引导和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 (6) 1、政策体系配套逐步完善 (6) 2、各大城市积极推出地方性政策 (9) 二、动力电池报废风雨欲来,迎百亿市场规模 (12) 1、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长,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将至 (12) (1)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极为重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12) (2)在政策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 (13) (3)车用动力电池的使用特性导致寿命较短 (15) (4)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废旧锂电池将随之大量出现,报废高峰期即将到来 (16) 2、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具备经济与环保的双重意义 (16) (1)梯次利用:前景广阔,大规模应用仍有待时日 (18) ①电力系统储能 (19) ②通信基站备用电源 (19) ③低速电动车 (20) (2)拆解回收:三元电池拆解更具经济性,湿法技术日渐成为主流 (23) ①前期预处理 (25) ②火法回收处理工艺 (26) ③湿法回收处理工艺 (26) ④生物回收处理工艺 (27) 3、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两年内有望迎来百亿市场空间 (28) 三、海外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经验 (30) 1、海外相关政策体系发展较为完善 (30)

2、回收体系在确定权责主体上各具特色 (32) 3、外国梯次利用现状与项目试点 (34) 四、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发展趋势 (35) 1、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正迎来商业化突破 (35) 2、电池产业链上企业开始向下延伸布局 (37) (1)动力电池的循环再生利用还处于爆发前夕 (37) (2)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高潮的临近,各企业投资建厂及资本收购等动作逐渐密集37 3、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盟合作将显著加强 (38) 4、回收企业将参与共建回收网络以获取废旧动力电池 (39)

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研究

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7T18:52:14.63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4期作者:汪勇[导读] 笔者先分析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的意义,再进一步提出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的措施。汪勇 身份证号码:3408811992****01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笔者先分析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的意义,再进一步提出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的措施。关键词: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前言: 确保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发生意外的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响应处理,并按照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和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这就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监测电池参数、估计电池状态、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是BMS的主要功能。 1 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的意义整个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和安全性等内容直接受到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问题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着重注意,在电动汽车中,蓄电池往往是重要的动力供应部分,所以如何提高电动汽车整车的性能以及安全性需要从蓄电池入手,蓄电池的温度特性关系着整个电动车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常见的锂电池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比如循环寿命较长、允许工作温度范围较大、比能大、自放电率低等。所以目前的电动汽车常选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源,在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锂离子的具体发热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对电池包结构的设计来进行热管理的方式和策略的设定,从而实现整个电池组中单体电池之间的串联和合理温度的保障,整个电池组中任何一个电池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电池组整体的性能下降,所以要分别注重,例如在相同充电的条件下,不同的温差将会出现不同的电池组荷电状态,而电池热管理正是针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来进行的技术内容,通过热管理的方式来保障电池的正常动力供应,通常的热管理系统主要是在电池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做好预热情况,保障低温充电、放电的高效和安全,其次是电池长时间工作之后温度升高,热管理进行有效的散热,避免因为温度过高造成的事故,另外在电池组之间的温度上也要进行均衡,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度差异,造成局部过热,影响电池组的寿命和安全[1]。 2 电动汽车整车电池热管理的措施 2.1 以锂电池为例现阶段,锂电池是电动汽车运用的电源供应主要方式,所以以锂电池为例,在电动汽车的整车电池管理工作中,锂电池的电池温度对于整个车辆的使用和功率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热管理的控制,当温度较低时将造成电池容量的迅速衰减,在电动汽车的运行中不能提供足够的能源,例如在0度以下电池的可用容量大大减少,温度过低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瞬间的电压过充问题,出现电池内部锂的析出,有可能引起短路的问题,另外,在锂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上,电池安全性的问题也与电池热问题相关,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不当操作容易造成电池的局部过热,出现放热反应,严重的甚至造成爆炸、起火等严重事故,出现人员的安全隐患。除了以上问题,在锂电池的存放和工作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也将影响到电池的寿命,通常而言,在电池的存放和工作过程中最佳温度为 10-30度之间,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电池的寿命和安全问题,电力的需求使得动力电池的大型化成为一种趋势,这就更容易造成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和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造成电池寿命的问题,电池加速衰减,从而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动力系统必须要及时降低锂离子电池的问题,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和足够的动力[2]。 2.2 空气强制对流在电池的热管理工作中,散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空气的强制对流是散热的重要方式,将空气作为主要的传热介质,通过空气在模块的穿过来消散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空气本身的冷却效果是很小的,这就需要强制的空气冷却方式,运动产生的流动空气带走电池的热量,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电池温度,在强制对流的实现中,需要注意的是电池间的散热槽、距离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只有做好了科学的散热面积以及电池封装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散热工作,通常常见的电池组采用串联和并联式的通道,在仿真结果下对电池的散热性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热辐射在整个散热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强化传热是降低温度的有效措施,通过风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电池的散热工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同时冷却和加热的速度较慢[3]。 2.3 液体冷却通常在普通的要求下采用空气的流通方式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散热要求,但是在较复杂的工况和要求下空气对流的方式就不能满足热管理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液体冷却的方式,通过液体的方式进行电池组的热交换,常见的采用模块间布置管线或者模块布置夹套的方式,通过液体的沉浸来进行热交换,常见的传热介质包括油、制冷剂、水、乙二醇等,由于液体的导电问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绝缘措施,避免出现短路的现象,造成严重事故。传热介质的传热速率主要是根据液体的热导率、流动速率、密度、粘度等确定,在相同的流速和条件下,液体的传热速度大大高于空气的传热速度,这是由于液体本身的特点高于空气的导热率,液冷的方式能够热传递效率高、速度快,但是同时也有重量较大、部件较为复杂、保养过程复杂等缺点。通过试验结果可以证明液体的热传递效果大大高于空气介质的传热效果,但是同时系统较为复杂,并联型的混合动力车中只采用空气的冷却方式即可保证散热要求,纯电动汽车由于要求较高则需要液体冷却的方式,通过流道设计的研究可以得出并联流道整体温度要低于串联流道,在具体的设计和应用角度来看,串联流道结构更适用于产品的使用,综合而言整体散热较好,随着电池模块容量的增大,恶劣环境下运行对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极其重要[4]。结语 在电动汽车管理中,要重视整车电池的热管理,在设计不一样的汽车时,要根据不一样的汽车特点选择合适的热管理方式,从而确保电池的动力供应与热管理效果,使电动汽车的寿命与运行质量能得到保证。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