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2010年饲料、畜牧行业分析报告

2009-2010年饲料、畜牧行业分析报告

2009-2010年饲料、畜牧行业分析报告

一、饲料行业基本情况 (2)

二、饲料行业竞争状况及利润水平 (3)

三、饲料行业市场容量 (4)

1、饲料需求将持续增长。 (4)

2、饲料工业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4)

四、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概况 (4)

1、基本情况 (4)

(1)行业格局 (4)

(2)行业盈利能力 (4)

2、行业发展趋势 (5)

(1)行业集中度加强 (5)

(2)产业链的延伸 (5)

(3)品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4)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5)

3、市场容量 (6)

五、种猪行业概况 (6)

1、种猪养殖业基本情况 (6)

2、种猪竞争状况及利润水平 (6)

3、种猪业发展趋势 (7)

六、行业的主要障碍 (7)

1、饲料行业 (7)

(1)饲料行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准入和技术壁垒 (7)

(2)严格的行业进入许可 (7)

(3)较高的营销能力要求 (7)

(4)较高的企业品牌要求 (7)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 (8)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8)

1、有利因素 (8)

(1)饲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8)

(2)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9)

2、不利因素 (11)

(1)饲料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1)

(2)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2)

八、行业技术特点及经营模式 (12)

1、行业技术特点与水平 (13)

(1)饲料企业的技术特点 (13)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技术特点 (13)

(3)种猪繁育技术 (14)

2、主要经营模式 (15)

(1)饲料加工企业经营模式 (15)

(2)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经营模式 (15)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16)

(1)饲料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16)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16)

九、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6)

1、饲料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相关性 (16)

(1)饲料上游原料产品供应稳定,有利于饲料行业平稳发展 (16)

(2)饲料下游产业养殖业稳健发展为饲料产业发展提供较大空间 (17)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相关性 (17)

十、风险因素 (17)

1、经营风险 (17)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17)

(二)猪肉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的风险 (18)

(三)自然灾害疫情风险 (18)

(四)产品销售季节性风险 (18)

2、市场风险 (18)

(一)饲料行业市场竞争风险 (18)

一、饲料行业基本情况

饲料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家畜、家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按来源分类,饲料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和人工合成或提纯的产品;按形态分类,饲料可分为固体、液体、胶体、粉状、颗粒及块状等类型;按饲用价值分类,饲料可分为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营养性添加剂及非营养性添加剂等。按照饲料企业的生产标准及养殖户使用方法,饲

成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

世界饲料业的发展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到了本世纪,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饲料工业产量、产值迅猛增长。尽管受金融危机、持续的动物疾病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困扰,2008 年全球工业饲料总产量仍创造了新记录,《Feed International 》杂志数据库认为,全球饲料产量由2000 年的6.1 亿吨,增加到2008 年的7.01 亿吨(2007 年为6.8 亿吨),首次超过7 亿吨,比2007 年增加2.9%。

我国饲料工业起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是伴随着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发展而发展。1982 年10 月,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经过近20 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我国的饲料行业呈现出以下五个主要特点:(1)产量增长快。1980-2009 年间,饲料产品产量由200 万吨增加到14,813.24 万吨,增长了74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00%。

《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2009》显示,2009 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为4,713.2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饲料总产值4,266.4 亿元,同比增长13.1%,饲料添加剂319.9 亿元,动物源饲料71.4 亿元,饲料机械设备55.5 亿元。工业饲料产量达到1.48 亿吨,同比增长8.4%。配合饲料产量为11,535 万吨,同比增长8.9%;浓缩饲料产量2,686 万吨,同比增长6.2%;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为592万吨,同比增长8.5%。

(2)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开始进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产业升级阶段。1987 年第一次饲料产品质量全国抽查,样品合格率仅为20%;1990 年、1995 年、1998 年、1999 年进行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四次全国统检,抽样合格率分别为59.7%、62%、89.7%和95.7%。2003 年以来,全国配合饲料合格率均在90%以上。

(3)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饲料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2007 年禽、猪、水产和反刍家畜配合饲料的比例为54:26:14:4, 猪饲料比例有所下降,禽饲料比例逐步放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三者的比例为1:5:19,配合饲料相对06 年提高了3 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养殖业实际情况的产品结构,促进了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

(4)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随着大量现代饲料科技的应用,饲料转化率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肉鸡配合饲料的转化率已由“八五”时期的2.5:1 提高到1.8:1,出栏缩短18 天左右;肥育猪由3.3:1 提高到3.0:1,出栏缩短40 天左右;养殖水产品由2.0:1 提高到1.8:1。(资料来源:饲料行业“十一五”规划)

(5)饲料添加剂工业取得较大发展。饲料添加剂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饲料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饲料发展的初期,国产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少、产量低、质量差,基本上依靠进口。进入本世纪来,饲料添加剂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品种大幅度增加,产量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依赖进口的局面,许多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以赖氨酸为例,1999 年产量为9,327 吨,2009 年达到67.9 万吨,10 年增长72.8 倍,并从2001 年开始出口,2007 年实现净出口数量达到7.2 万吨。

二、饲料行业竞争状况及利润水平

饲料行业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机械制造工业和饲料科研、教育、标准、检测等较为完备的饲料工业体系。饲料加工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产业。

八十年代饲料工业发展的初期,绝大多数饲料企业系粮食系统的企业,基本上是按照过去经营面粉、油脂的思路来经营饲料,企业面对的是简单单一饲料产品之间的竞争,随着配合饲料的普及,饲料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整个饲料行业呈现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遍地开花”的局面,行业集中程度较低;近年来,饲料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品牌竞争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市场主流,企业集团化和兼并联合趋势加快,行业集中程度逐步加强。1990 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4,010 个,其中年产5 吨以上的企业551 个,不到4 %;2008 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3,612 个,较2007 年减少1,764 家,年产10 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187 家,较2007 年增长了30 家;2008 年我国年产百万吨的饲料企业达到到16 家,产量达4,564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4%。

由于下游养殖业的周期性变化、上游原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变化,再加上疾病对养殖业的冲击,使得饲料行业处于一个困难的生存空间中,行业利润水平较低,饲料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规模化的生产、品牌的营销、区域性的销售以及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来维持企业的生存。

三、饲料行业市场容量

1、饲料需求将持续增长。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小麦、大米等口粮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小,而对副食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则越来越大,主食下降为副食,而副食上升为主食。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对生产畜产品的饲料需求也会随着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消费的增加而迅速扩大。同时,我国的畜产品具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成本优势,只要做好监管工作,加强卫生安全方面的控制,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很大。

2、饲料工业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传统饲养往往利用青绿饲料、桔杆、糟渣等饲料,或者由农户自行利用饲料谷物加工直接喂养,工业饲料的普及率并不高,猪肉的工业普及率只有45%,也就是说每年人们消耗最大的动物产品,有一部分是来自农村散养所喂出来。随着我国传统养殖业的转型,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将逐步取代过去农户散养的传统饲养模式,规模养殖场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无疑将提高工业饲料普及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 年2 月25 日发布的《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 年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889 万吨,牛肉产量636 万吨,羊肉产量389 万吨。牛奶产量3,518 万吨,禽蛋产量2,741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5,120 万吨。假设工业普及率都达到100%,且料重比不变的情形,2009 年饲料的需求量将达到3.65 亿吨,可见饲料市场广泛的空间。(饲料需求量=Σ料重比×工业普及率×各动物品种产量)。

四、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概况

1、基本情况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第一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落后的生产、流通方式阻碍了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化扩张,行业呈现出区域性、分散化的产业布局,行业内企业普遍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盈利能力不强。

(1)行业格局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进入门槛低,小作坊形式的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使得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同时,受传统生鲜消费习惯的影响,肉品的销售半径比较短,再加上各地风味产品消费的区域性,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屠宰加工企业的规模化扩张;长期以来,当地的肉品市场都是由当地的屠宰加工企业垄断控制。因此,全国范围内肉类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都比较小,地域性、区域性明显,行业集中程度不高。

(2)行业盈利能力

随着现代先进工艺、设备的不断引入,我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

平、经营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型现代加工企业数量增多,亏损企业数量逐年减少,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09 年全国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5.9 亿元,比2008 年增加52.2 亿元,增长了33.9%。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103.7 亿元,增加23.3 亿元,增长了29%;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实现利润102.2 亿元,增加了28.9 亿元,增长了39.4%。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是一个完全竞争行业,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创新程度低,价格竞争相当激烈;同时,企业又要受到上游猪价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一直以来都使肉类产品的毛利率水平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根据双汇发展的年报,2009 年,行业龙头企业“双汇”的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2.64%和9.90%,生鲜冻肉的毛利率只有4.81%;从以上数据可见一斑,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压力非常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规模、成本、品牌优势的匮乏,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2、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加强

随着一批品牌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行业内长期区域分散的格局,2009 年畜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规模结构中,大、中型仅占9%,但其在行业资产中占有60%,销售及创利占一半以上。大型肉品加工企业,如双汇、雨润、金锣、得利斯、顺鑫、唐人神等,在技术装备、产品品种、工艺、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正逐步实现从区域性市场向全国市场扩张的目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政府对肉类加工企业监管程度的加强,如定点屠宰政策的实施,也使生猪屠宰加工趋向规范化和集中化,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在逐渐取代个体、小型屠宰加工场。(2)产业链的延伸

围绕生猪屠宰、肉类加工,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纷纷寻求产业链上的纵向延伸,通过在重点养殖区域收购或者合作建设生猪养殖基地,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质量,提升了产品的增值能力。同时,这些企业也通过扩大自己的销售网络,建立起直销网点、品牌连锁专卖,拓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改变了过去单一农贸市场的销售模式,实现了与国际通行营销模式的接轨。这种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3)品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更加讲究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以及风味,从一般价格便宜的低档产品开始转向高档品牌产品的消费;“绿色安全食品”、“放心肉”等一系列安全、健康、口感好的品牌产品成为人们的首选。据中华全国信息中心统计,目前低温肉制品市场前10 位品牌综合占有率为56.95%;火腿肠市场前10 位品牌综合占有率为82.73%,其中双汇占38.34%,金锣占12.69%,雨润、得利斯分列三、四位。

(4)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2007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派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对广东、广西、浙江、四川、重庆等全国各省市的肉类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平均达到75%以上。不过受世界畜牧、养殖的大环境影响,我国的肉类产品仍然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疫情的波及;同时,国内的一些小型加工企业为了能谋取暴利,使用劣质原料、滥用添加剂,

也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肉类食品安全更加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不但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加会使企业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品牌毁于一旦。

3、市场容量

(1)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自1992 年起成为世界产肉量最大的国家后,此后的十多年在全球肉类生产的份额不断上升。2009 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642万吨7,比08 年增长了5.0%。

我国虽然是肉类生产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远远少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于2002 年首次突破50 公斤,比1992 年增长20 多公斤,此后稳步增长;在经历了06、07 年猪肉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目前人均占有量保持在50 公斤左右。相比我国,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有量一般在70-130 公斤之间,平均近100公斤。由此可见,中国人均肉类的消费需求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肉类人均消费远远低于城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肉类消费群体将逐年扩大。

(2)消费结构的改变。

我国传统的肉类消费结构正发生转变,从牛、羊、禽肉的比重上看,猪肉比重逐渐下降,1990 年猪肉的比重是80%,到了2009 年猪肉占比只有63.98%,禽肉产量有了大幅上升,肉类品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此外,未来小麦、大米等口粮的消费也会部分被肉、蛋、奶等畜产品替代。

(3)肉类产品种类多。

肉类产品从大类上可分为生鲜和制品两大类。我国传统肉类消费以生鲜为主,其中主要是热鲜肉、冷冻肉,而冷鲜肉所占比重较小;所谓冷鲜肉,是指对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屠宰后,再迅速进行冷处理的鲜肉;冷鲜肉经过排酸处理,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在西方发达国家肉类市场占主导地位。肉制品按照加热处理的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按加工工艺区分,分为西式肉制品和中式肉制品。目前低温制品消费量还较小,未来低温制品、冷鲜肉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4)根据《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到2010 年,肉类总产量超过8,000 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60%、20%和20%左右,肉类制品产量超过1,100 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3.1%。

五、种猪行业概况

1、种猪养殖业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生产第一大国。2009年猪肉产品4,889万吨,比上年增长5.8%;生猪年末存栏46,985万头,增长1.5%;生猪出栏64,507万头,增长5.7%。我国生猪主产区主要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南地区的广西、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共1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08年,上述19个地区猪肉产量、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分别为4,253.3万吨、42,406.7万头、56,149万头,占全国总量的92.1%、91.6%及92%。

2008 年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990.7 万头,按母猪年更新率33%,良种母猪占60%计算,我国每年需要补充良种后备母猪1,070 万头。

2、种猪竞争状况及利润水平

种猪产业是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我国种猪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数据,2007年全国有种猪场3,500个左右,近年来,我国种猪企业一直处于高利润期。现阶段我国良种猪繁育基础设施薄弱,品种改良工作相对落后,而品种改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对种猪场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了许多鼓励繁育良种的优惠政策。有的地区为了推动本地区良种改良进程,对优良种猪的引进还从地方财政给予补贴。由于政府对良种猪的生产、引进、利用的大力支持,对于提高种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利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种猪业发展趋势

种猪的品质对我国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种猪业发展很快,种猪的流通渠道增多,给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种猪业逐步融入世界养猪业大环境,种猪的品质是客户引种第一位制约因素。引进品种优良的种猪是养猪企业顺利发展和实现食品安全的基础,品质优良的种猪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种猪的性能水平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随着生猪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养猪人对品种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选购种猪逐步由表面到全面。不仅需要好的体质外貌,性能的选择更是客户选择的重点,如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繁殖能力、肉质等,要想在种猪市场竞争中立足,良好育种成绩、翔实的数据资料将成为种猪质量的基本标志。

根据畜牧业2015 年远景目标规划,到2015 年,我国猪肉需求量将达到5,580余万吨,比2001年增加31.92%。

六、行业的主要障碍

1、饲料行业

(1)饲料行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准入和技术壁垒

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加强饲料安全、提高质量、改善环境是发展饲料工业的关键。我国对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实施行政审批制,企业从事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还需获得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新研制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必须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后方可投入生产。相对严格的行业管理和较高的质量要求有利于淘汰部分不规范的企业,有利于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遏制行业的无序竞争。

(2)严格的行业进入许可

我国政府对预混料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行政审批制,企业从事预混料生产,需要获得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新研制的预混料,必须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后方可投入生产。众多小型饲料生产企业难以通过严格的相关许可认证进入饲料生产领域。

(3)较高的营销能力要求

饲料的最终用户主要是农村养殖户,养殖户选择饲料产品时,对产品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饲料企业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并通过服务营销、示范营销等各种方式提高营销效果。规模小、营销能力差的饲料企业难以成功做到这一点。

(4)较高的企业品牌要求

尽管随着饲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饲料产品的配方技术同质化程度日益提高,但由于不同厂家在原材料采购、工艺设备、品质控制、营销技巧、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知名饲料品牌才能较为容易地被养殖用户接受。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

与饲料行业类似,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度较低,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作坊式的企业仍然普遍存在,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增加,品牌好、质量高的品牌产品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好的品牌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小型企业由于缺乏有竞争力品牌和完整的终端销售,生存空间会渐渐受到压缩。

(1)资金门槛。

大规模的生猪采购需要充足的现金用于支付采购款,而资金需要经过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后才能予以收回,因此,规模越大的企业需要的流转资金量也越大,特别是2007 年生猪收购价格大幅上涨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另外,行业内大型企业的冷却肉及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大都是从国外引进,设备的引进与维护需要很大的开支。在销售环节,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还需要持续稳定的低温环境,建设和维护可靠的冷链物流体系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上述情况使进入屠宰与肉制品加工行业的资金门槛越来越高。

(2)品牌门槛。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包括肉及肉制品的消费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市场上的知名品牌都是经过消费者的认同和市场竞争的严酷考验逐渐形成的,企业塑造、维护一个知名品牌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建立强大的产品研发体系、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巨额的广告费用等,这都为进入本行业的企业设立了较高的门槛。

(3)产品质量门槛。

2007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开展了对猪肉质量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使一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或屠宰点被大量关闭,小作坊、黑窝点、小刀手的数量大量减少。2008 年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对屠宰行业的不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2009 年6 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更大。随着未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完善,产品质量门槛将进一步提高。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饲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促进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饲料产品销售、商品猪及种猪销售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的实施对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饲料工业“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是逐步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协调发展,确保饲料产品供求平衡和质量安全;实现饲料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科技对饲料工业的贡献率,饲料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生产与经营的法律体系,保障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将饲料大国转变

为饲料强国。

②下游行业需求拉动

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畜牧业较快发展,从而带动了饲料市场的继续扩张。工业饲料普及率的提高,养殖业中利用工业饲料比例的逐步攀升,必然进一步拉动对饲料的需求。

在饲料产品方面,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饲料工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要求,“十一五”时期配合饲料年产能将达到1.7 亿吨左右,实际产量达到9,500 万吨,浓缩饲料产量达到3,000 万吨,预混合饲料产量达到600 万吨;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创新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总体合格率达90%以上;饲料科技成果转化率总体水平达55%,个别领域达65%。国内饲料产品市场将呈不断扩大态势。

③技术进步和传统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我国传统的以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粗放养殖模式效率低下,料肉转化率低,粮食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果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农户的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开始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模式增长较快,工业饲料普及率逐年提高,土地、人力、粮食的产出率逐步提高,这为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农业部“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部署下,生态养殖理念得到推广,为构建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饲料工业和规范养殖将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2)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一直以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特别是从2004 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一系列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文件,包括六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2001 年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奶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制品,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声誉,扩大出口。2006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与农业部共同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将肉类加工业确定为“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的八个重点行业之一,并提出:在“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肉类加工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企业组织化程度和行业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7 年1 月26 日,国务院发布2007 年4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2007 年12 月19 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加强了对生猪屠宰的管理,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

2007 年7 月30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制度,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

2009 年1 月9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首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防止生猪价

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时,国家将采取发布预警指标,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促使猪肉与粮食比价、仔猪价格、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肉类行业确定的“十一五”发展战略中指出,到2010 年末,全国大中城市要全部实现肉类工业化和机械化屠宰,县级城市工业化屠宰要达到70%,半机械化屠宰达到30%,乡镇半机械化屠宰达到40%-50%,全国定点屠宰要达到100%。

②行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9 年,《食品安全法》于2 月28 日获得通过并于6 月1 日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 倍赔偿等,这必将促进生产高标准、高品质产品的食品企业快速发展。

2009 年5 月18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要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企业,对全国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标准、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逐项检查,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加工企业,严肃查处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非法进出口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明确食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管理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执行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必备条件,加快制定和修订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粮食、油料、果蔬等重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

上述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必将有利于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长远、健康、规范地可持续发展。

③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因此对营养价值高、食用便利、安全卫生的冷却肉及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肉类的消费将朝着更加安全、卫生、方便、快捷、营养和制品化的方向演变,肉类制品尤其是低温肉制品、分部位冷却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的消费将明显上升。

④先进的技术与营销方式

生猪的致昏技术、真空放血技术,动物自动跟踪技术,两段式快速冷却技术和分割加工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大幅提升了国内生猪屠宰的技术水平;从国外成套引进的高温和低温肉制品生产装备跨越式地提高了肉制品加工的技术水平;此外,肉类流通的“冷链”化,连锁化肉类专卖店等现代营销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有效扩大了产品的销售半径,改善和增强了行业的营销方式和营销能力。

⑤潜在市场容量巨大

就国内市场而言,我国肉类工厂化屠宰率仅占上市成交量的25%左右,2007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14.6%,2008 年该比例据测算为15.1%,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工厂化屠宰,且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比重达到50%(资料来源:《2007 年肉类工业发展概况》、《二〇〇八年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概况》、《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上述数据一方面明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发展水平低,但同时更显露出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预期目标,“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未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将会带动肉类消费的增长,肉类产品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2、不利因素

(1)饲料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蛋白质原料供应短缺、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频繁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饲料消费国,第二大饲料生产国,但蛋白质原料长期短缺,一直依赖大量进口;国外资本利用资金、区位和信息优势拥有玉米、豆粕、鱼粉等大宗饲料原料定价权,使我国饲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导致了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的大起大落,增大了我国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

饲料产品生产需要价格相对稳定的原材料供给。玉米和豆粕是饲料业的主要原材料,两者成本合计约占饲料生产成本的50%左右,但其价格受气候、农民种植偏好及农业总收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近三年来总体呈小幅上升势头,这将降低饲料行业的利润空间。

蛋白质原材料匮乏。首先,蛋白质原材料缺口较大,国内蛋白质资源严重不足,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豆粕、鱼粉。据专家预测,到2010 年的蛋白质原材料总缺口为3,800 万吨(其中仅饼粕类的缺口就达1,520 万吨);其次,中国饲料粮食紧缺,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据专家预测,到2010 年的缺口为4,300-8,300 万吨。

②畜禽疫情的影响日趋加剧

近两年,疫情对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2004 年初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由于波及面较小,对养殖业影响不大,对饲料行业仅造成轻微打击;同年,“非典”疫情虽然对养殖业的影响不大,却使饲料厂停产近2 个月,使饲料行业受到严重冲击;2005 年,疫情对饲料行业的影响日趋加剧,虽然只是四川局部地区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却使全国猪价持续普遍下滑,饲料行业受到严重打击,饲料产量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16.3%急剧下降至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1.4%;2006 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热症等动物疫情在全国的蔓延,造成了畜禽业生产受阻和消费需求的急剧下降。畜禽业的下滑,使饲料行业的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③饲料添加剂还有部分依赖进口

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在国际上主要被一些大的化工医药集团所垄断。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饲料企业仍以生产配合饲料为主,在饲料行业的核心技术―添加剂研制和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除维生素、赖氨酸、香料等部分国产化,许多添加剂仍需要进口。这导致了我国饲料行业的成本偏高,且添加剂价格的频繁大幅波动,增加了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

⑤饲料安全问题

目前市场上少数饲料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现象仍未杜绝,滥用饲料添加剂的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问题严重,添加违禁药品的现象仍未杜绝,滥用饲料

添加剂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瘦肉精中毒及苏丹红鸭蛋事件),有毒有害物质未得

到有效控制,威胁了养殖动物的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

⑥养殖户的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农民缺少资金及技术,目前小规模养殖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类型的养殖还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而小规模养殖户一般都不注重也不精通科学绿色养殖,养殖户目前的这种养殖观念将会对饲料行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

(2)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肉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食品加工行业颁布和实施了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的认证。目前国内畜产品分级标准、国家认证制度和相关法规仍然很不完善,执法环节也有一些不规范之处。很多中小型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企业以作坊式的生产为主,企业的生产管理停留在经验管理水平上,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比较少,造成“注水肉”、“瘦肉精”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居民对肉食消费的信心,不利于肉类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急需一批管理规范、具有实力的规模企业不断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保障亿万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②生猪疫情问题

亚洲人口密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卫生、防疫等社会事业不发达,这些因素导致动物源性疾病更容易在亚洲爆发。我国的生猪养殖以农村散养为主、容易发生疫情。2005 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相继发生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猪肉的消费。为此,按照动物防疫法以及《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做好检疫工作,依法取缔无证(动物产地检疫)交易,取缔私屠乱宰,鼓励和支持正规的、符合条件的定点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屠宰加工是政府目前采取的重要措施。

③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低

我国的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数量太多、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大型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很突出。此外,在物流配送、保鲜包装、营销手段等方面,传统落后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体系,有80%以上的产品通过集贸市场销售。肉类深加工转化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屠宰环节白条肉、冷冻肉比重大,分割肉、冷却肉少;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

④对外出口面临较多障碍

我国肉类产销基本上是内需型的,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较低。其主要原因为,一是环境污染导致我国肉制品在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上难以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二是肉类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进口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各国在进口肉制品方面都制定了严格标准,有的甚至成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如欧盟和日本于2006 年启动了更加严格的食品检测新标准,对我国食品出口包括肉类出口都构成了不利的影响。

八、行业技术特点及经营模式

1、行业技术特点与水平

(1)饲料企业的技术特点

近年来饲料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开发力度不够,国家和企业对饲料科技投入占饲料工业产值的比重较小,科技投入的不足导致科技研发基础薄弱,使得企业之间产品、技术同质化趋势明显,企业之间的差距体现更多的是品牌、规模、销售、服务环节的差异。

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我国的饲料企业仍以生产配合饲料为主,在饲料行业的核心技术―添加剂研制和生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高效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研制能力差,许多添加剂需要进口。另外饲料原料、产品及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缺乏,手段落后,还不能满足在线快速控制配合饲料质量以及贸易中饲料原料、产品和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检测要求。

①饲料生产技术

a.配方技术:饲料产品的技术含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配方上,而不完全在于生产线的先进程度,因此饲料配方往往是饲料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一般掌握在公司总部。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的生产均是根据各自的原材料配方进行均匀混合的过程,但其计量精度、技术要求不同。我国目前的新型有机生物饲料添加剂(又称绿色环保型添加剂),如植酸酶等,主要依赖进口。

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粮食。在动物全程饲养平均饲料转化率(动物增加1 千克活体重所需消耗饲料量)方面总体上提高了25%左右,饲养周期亦大幅度缩短。如猪配合饲料的转化率由“八五时期”的4.0:1 提高到“十五”时期的3.0:1,饲养周期由约180 天出栏缩短为140 天;肉鸡配合饲料的转化率由“八五”时期的2.5:1提高到“十五”时期的1.8:1,饲养周期由约60 天出栏缩短为42 天;蛋鸡配合饲料的转化率由“八五”时期的3.0:1 提高到“十五”时期的2.4:1;水产配合饲料的转化率由“八五”时期的2.5:1 提高到“十五”时期的2.0:1。

b.设备技术:饲料生产设备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企业可根据当地市场对不同饲料产品的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饲料产品。

c.工艺水平:我国现在的饲料工艺水平基本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电脑自动控制技术已普遍使用。

d.技术发展趋势:随着饲料业竞争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我国在设备技术、工艺技术、检测技术方面将会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随着饲料原材料供给渠道的相对稳定化、饲料原材料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速自动监测技术将会逐步得到推广。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技术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屠宰、肉类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一批大规模的肉类加工企业为了适应消费结构转变的趋势,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与工艺,使得加工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围绕安全、质量、效益展开的基础科研不多,肉品营养、口感、风味的机理性研究还很欠缺,肉类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此外,由于传统初级产品的消费习惯,企业的深加工比例比较低,加工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①屠宰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

近十几年来,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主要从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和生产线,迅速提高了屠宰工艺水平。但行业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其生产工艺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行业内大型企业引进并大规模使用的屠宰工艺技术主要有:改善动物福利和肉质的屠宰致昏技术,如三点式低压高频电麻、二氧化碳麻醉;防止加工过程中污染的真空放血技术,蒸汽烫毛、燎毛、刮黑技术;动物自动跟踪识别技术;屠宰中先进的同步检疫检验系统;两段式快速冷却和分割加工技术,以及依照HACCP危害控制规范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等。

②肉制品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

行业内大型企业的肉制品生产设备大都从国外成套引进,包括高温肉制品生产线和低温肉制品生产线,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主要是斩拌机、自动灌肠机、连续包装机、盐水注射机、烟薰炉、封口打卡机等。近年来,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原来依赖进口的斩拌机、自动灌肠机、包装机、打卡机、烟薰炉等已经国产化,但大部分设备与进口设备在性能上仍有很大差距,所以目前大型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仍然采用进口生产设备,以保证产品的品质。行业内企业在引进生产装备的同时,还引进了一些肉类加工前沿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如腌制技术、乳化技术、栅栏技术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等,缩小了我国肉制品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行业正在加大技术研究的力度,主要研究计划有:(1)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支撑项目,主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品发酵剂的核心技术。(2)开发无淀粉、不添加胶体和非肉蛋白的高档低温肉制品。(3)开展畜禽骨血的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3)种猪繁育技术

①品种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品种已转化为瘦肉型猪品种。脂肪型猪品种由于市场原因而逐渐淡出,而瘦肉多、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瘦肉型猪品种,通过连续不断的选育已成为主流品种。

②联合育种协作组织繁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利用联合育种协作组织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的繁育体系开始建立与发展,该体系内包括原种场、育种协作猪场、生产两品种杂交的一级繁殖场、生产三品种杂交的二级繁殖场、以及利用三品种杂交优势的育肥场。

③育种技术水平的发展:育种技术是生猪养殖技术的关键。目前,我国种猪繁育以常规三元杂交技术为主,配套系统发展较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远落后于国外生猪养殖发达国家。

④发展趋势:以配套系选育为主进行品系间杂交优选;育种方向将由提高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方面转向提高繁殖力及肉质改良方面;以分子生物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主要经济性状和增强抗病性。

⑤产品质量方面:由于畜禽疫病、药物残留和卫生状况等因素对生猪产品的质量影响极大,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检疫制度。国家农业部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重点是在逐步提升现有饲料原材

料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完善饲料卫生安全强制性标准、转基因和动物性饲料检测方法及标准。

2、主要经营模式

(1)饲料加工企业经营模式

随着饲料企业集中度的加强,行业高利润、高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已经进入了新的整合关键时期,整合提升、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饲料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后,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扩大优势,增加自身实力,也使企业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单纯的饲料企业生存空间逐步缩小,产业链的建设将成为企业发展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现代畜牧业的加快发展也带动了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饲料企业集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这些企业以“公司+园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采取帮扶等形式,引导、带动养殖户进入市场,逐步形成了与农民共创利益、共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化效益。

总体来看,饲料产业更接近于传统产业,具有完整的“供应-生产-销售”体系。饲料生产企业向上游原料提供商采购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赖氨酸、蛋氨酸、药物、豆粕、载体玉米、大豆、鱼粉等原料,并利用自身的生产能力加工成各类饲料产品,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将饲料产品销售到养殖户(场)。

(2)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经营模式

国家的定点屠宰政策使得屠宰加工企业的集中化程度加强,不过单一的屠宰加工企业只能获得廉价的加工费用,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肉品的质量,无法实现肉品的深加工以及提升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更不可能实现企业品牌化的生产和跨区域、远距离的销售。因此越来多越多的肉类初级加工企业向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发展,实力更强的一些企业,纷纷加强与饲料生产企业的合作,真正从源头上保证肉品的质量。从商品猪的生产采购、屠宰到肉品的深加工、品牌连锁经营,这种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①产业链经营模式

企业拥有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到肉制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生猪供应与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从而能防止其他生产经营模式造成的生猪供给不稳定的情况发生,而且能对肉制品的品质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始终如一。这种模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就是采取这种模式。

②“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行业内其他大型企业都采取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收购生猪的来源为集中养殖基地和散养农户,企业与养殖户签订相关的采购协议,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生猪育肥后由企业统一上门收购。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加强对上游猪源以及猪源质量的控制,也能够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肉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③区域性生产经营模式

行业内一些中小型的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往往采取这种模式。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及生产规模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生猪采购、屠宰加工与销售,只是局限于对一定区域内的生猪进行收购、而后加工并销售给临近区域,产品大都以热鲜肉

为主。采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的企业往往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很小,因而利润率也较低,而且产品因储运条件及品牌的影响,其销量也不大。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1)饲料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饲料行业是养殖业的上游。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畜、禽、水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并具有稳定性,因此饲料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上升或下滑特点。受粮食生产区域性影响,全国各地饲料品种存在差异,饲料的消费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对于产粮大省,如东北、华北地区,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在市场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对于南方沿海养殖大省,饲料产品以配合饲料为主。

受畜牧产品的市场消费和养殖动物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影响,我国饲料消费市场存在季节性。畜产品消费市场季节性主要表现为:重大节日前消费旺盛,节日后通常会出现消费疲软。每年“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节日,市场畜产品消费量会明显增加。其中以春节前后饲料的消费季节性最为明显,每年春节前,我国南方地区有杀年猪和制作腌腊制品的习惯,肥猪与家禽会在这段时间大量出栏,在出栏前的一段时期,大量育肥形成饲料消费的旺季。而在春节后两个月,猪和禽的养殖存栏量大幅下降,形成饲料消费的淡季。水产养殖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更为明显。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冬天寒冷,并非鱼类的最佳生长温度且大多数鱼类在寒冷季节基本不需进食,每年11 月到次年的4 月为水产饲料销售的淡季,5-10 月为水产饲料销售的旺季。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属于一个超长持久行业,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该行业几乎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该行业具有的超长久性和超低风险性以及其超大规模的顾客群体,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该行业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但需求量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本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大都集中在猪肉产量较大的区域,或者是肉类产品销量较大的区域。根据《2009 年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概况》,2009 年,肉类工业经济区域形成梯度态势,其中从产品销售额来看,以鲁、豫、川、辽、蒙、吉、苏、冀、京、黑为前10 位,2009 年销售额为4,275.5 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额的83%,行业内大型企业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如双汇发展位于河南、大众食品位于山东、高金食品位于四川、雨润食品位于江苏;以皖、湘、鄂、粤、渝、闽、浙、赣、沪、陕为二梯度,销售额为753.5 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4%;以晋、津、桂、云、贵、新、甘、青、宁、藏、琼为三梯度,销售额为138.4 亿元,仅占总销售额的3%。

本行业的生产与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每年重大节日前,如春节、中秋节前一段时间内,人们购买肉类产品用于赠送亲朋好友,家庭团圆聚餐,肉制品会出现销售量增幅较大的情况。

九、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饲料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相关性

饲料行业的上游包括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动物性蛋白(鱼粉、肉骨粉等)、植物性蛋白(菜粕、棉籽粕、豆粕等)以及能量原料(玉米、小麦、谷糙米等)等原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为以畜、禽、水产品为主的养殖业。

(1)饲料上游原料产品供应稳定,有利于饲料行业平稳发展

生产饲料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大豆、鱼粉、赖氨酸等。目前,上述原材料在国内市场供应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08 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6 亿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总量连续五年保持增长;2008 年国内大豆产量为1,650 万吨,同比增长29.66%,进口大豆总量为3,744 万吨,同比增长21.46%;由于受2009 前旱后涝天气的影响,玉米、大豆主产区产量略有下降,2009 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 亿吨,同比下降291 万吨,大豆产量为1,450万吨,较2008 年略有减少。2008 年国产鱼粉产量为41.3 万吨,进口鱼粉134.87万吨,2008 年国内鱼粉供应总量约为193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8.20%,而总消费量约为160 万吨,同比增长39.13%;2009 年累计进口赖氨酸2.89 万吨,同比增加23.4%。以上数据表明,国内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基本稳定,有利于饲料行业的平稳发展。

(2)饲料下游产业养殖业稳健发展为饲料产业发展提供较大空间

饲料行业的下游是养殖业,饲料用于畜禽喂养,属于畜牧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景气情况直接影响饲料的生产与销售。目前,我国养殖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从而为饲料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十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预计今后5 至10 年,畜牧业产值将会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家禽养殖业从业人员逾1,000 万人,年创产值3,000 亿元,并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和疫苗生产、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相关性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很长,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属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行业;其上游主要有种植业、饲料行业、生猪养殖;其下游主要为消费者。

种植业为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提供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如玉米、豆粕、棉粕等。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玉米原料来源十分丰富。2009 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63 亿吨,较2006 年略有增长,增长了12.41%。

生猪养殖包括种猪繁育、仔猪育肥两个过程。我国生猪养殖中散户和小型养殖户占比较高,但规模化养殖程度在不断提高。

在产品储运环节,冷链物流是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生产与销售的基础工程,它使得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的销售半径和保质期得以延长。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等高档产品的热销成为了可能。

在销售市场环节,超市的冷链销售装备同样为行业高档肉制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在大中型城市里,能够实现冷藏销售的大型连锁超市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市,而在村镇级别,一些区域性连锁超市也已经进入且实现冷藏销售,但所占比例还很少,未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带动连锁超市拓展到村镇市场,从而加快整个肉类行业的发展。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下游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

十、风险因素

1、经营风险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豆粕、棉粕、菜粕、鱼粉、氨基酸、维生素等,其原材料成本占饲料生产总成本的95%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毛利率有很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鱼粉、添加剂和个别单项维生素主要依赖进口,

玉米、豆粕的价格受种植业、油脂工业等影响,致使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公司屠宰和肉品加工的主要原料是生猪和猪肉,受到生猪供给周期性影响,生猪与猪肉价格也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同时,我国生猪养殖主要还是农户散养,缺乏规模养殖,生猪出栏的淡旺季现象也较为明显,容易造成材料猪肉的价格波动。饲料行业和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猪肉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的风险

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其主要的原材料是猪肉,因此生猪收购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原料采购的成本。生猪收购价格由于受猪的生长周期、存栏量、饲料价格、市场供求等多因素的影响,波动的幅度比较大,直接影响肉品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生猪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农户生猪的养殖,对饲料消耗量和饲料品种也会发生变动,间接的影响了饲料业务的盈利能力。若未来猪肉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将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产品成本和销售情况发生变化,将对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三)自然灾害疫情风险

饲料业务以猪禽饲料为主,对畜禽养殖业的依赖度很大,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畜禽疫病,将对饲料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四)产品销售季节性风险

饲料产品的销售会随着养殖周期及季节的变化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猪料、禽料主要表现为三、四季度的销售收入较高;主要原因是每年春节前我国南方地区有杀年猪和制作腌腊制品的习惯,肥猪与家禽会在这段时间大量出栏,在出栏前的一段时期,会对这些禽畜进行育肥,因而产生对猪饲料以及禽饲料需求大幅度增加,形成饲料销售的旺季;而在春节后两个月,猪和禽的养殖存栏量大幅下降,对饲料的需求下降,形成饲料销售的淡季;水产料收入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主要是鱼养殖受季节性气候影响较为明显,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冬天寒冷,并非鱼类的最佳生长温度且大多数鱼类在寒冷季节基本不需进食,每年11 月到次年的4 月为水产料销售的淡季,5-10 月进入水产料销售的旺季。

2、市场风险

(一)饲料行业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的饲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产品差异性不明显,质量和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局部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的毛利率偏低,饲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随着大量的中小饲料加工企业破产倒闭,一批具有技术、管理、品牌综合实力优势的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正逐渐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

山羊养殖的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读:近年来,我国广大农区的山羊养殖业迅速发展,不少农民通过养羊致富,“发羊财”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新的高速公路。但是,农区中不少养羊户,特别是刚开始养羊的农户,由于缺乏必要的山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技术,或不能因地制宜正确引种等问题,使得山羊繁殖率、羔羊成活率和商品率都很低,经济效益不理想,严重挫伤了农户养羊的积极性。为此,应农贸通用户要求,神农网就想投资养饲养山羊的朋友所关心的问题,本着客观的态度,整理了以下饲养不同种类山羊的市场前景和问题等资料,供农贸通用户参考。 神农网(农村养殖技术频道)讯据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邢廷铣教授介绍,我国养羊业历史悠久,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养羊数量和羊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大量养羊的科研成果向生产一线推广、转化,使得养羊的重要环节如饲养、管理、营养、繁殖、兽医保健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进步,养羊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山羊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发展潜力大。山羊养殖由小规模粗放经营转向适度规模高效养殖。随着时代发展步伐和科技进步历程,养羊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采用科学、实用有效的措施,使养羊业生产经营发生了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由于在我国山羊品种,不同品种的山羊养殖技术等资源极为丰富 ,为了山羊养殖技术和山羊生产的需要,需要定量分类。 农区肉山羊 现状 我国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形势虽然很好,但发展状况还不平衡,还有许多制约生产发展的实际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是品种炒作严重,很多地方在无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大搞项

目,一哄而上,加上非客观的宣传报道,导致不应有的品种炒作,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出现,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将影响肉羊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我国肉山羊良种率低,山羊品种还面临生产性能严重退化的问题,在一些山区至今还饲养了不少成年体重只有20~25公斤的低产肉用羊;三是有些山区或新养羊户由于交通不便或规模小且养羊分散等原因,羊贩上门收购价不高,养羊户的效益受到影响;四是不少养羊户对科学引种和科学养羊认识不足,养羊科技含量低,靠天养羊,任其发展;五是肉羊加工体系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肉羊产业化经营。 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畜牧优势集中体现在草食家畜上。从国肉类市场分析,牛羊肉需求呈上升趋势,消费将会有一定的增长,肉用山羊发展前景看好,仍是效益高的致富项目。我国肉用山羊业发展预计将会出现下列趋势:一是山羊饲养量继续增长,羊肉产量进一步增加。我国在成为世界上山羊饲养量最多的国家之后,山羊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与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草地资源结构和分布、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及山羊的生活习性有密切关系。在南方草山草坡和农区,自然条件优越,牧草资源充裕,山羊适应性广,善于登高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受欢迎的草食畜种,加之市场对羊肉的需求增加,山羊的生产特别是肉用山羊的生产将有良好的前景。二是实用技术普及加快,肉羊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随着养羊专业大户的发展和养羊规模的扩大,人们对养羊实用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羊舍建造、品种选择、繁育技术、饲养管理、秸秆处理、高产优质饲料作物的栽培、疾病防治等技术的集成和综合推广,将有效增加养羊的科技含量,推动肉羊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肉羊生产铺平道路,以最低成本消耗,获取更多的优质羊肉及其副产品。三是养羊业生产、加工、销售联系更为紧密,一体化生产经营进一步发展。总之,发展肉用山羊生产,增加羊肉产量,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国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日用品类市场调研报告

日用品类市场调研报告 日用品类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居民消费结构得到大幅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而我们大学生的生活结构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在校大学生,对学校及学生联系密切。我们就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结构及日用品消费情况做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调研背景。为了聚集有效资源,选择聚集战略,即只对班里的同学进行调查。 2、调研任务。抽十位同学并对她们所用的日用品进行对比、调查,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3、调研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调研采用深度访问法,定量调研采用问卷调查。 三、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标有: (1)她们基本月消费项目是什么 (2)购买日用品时您最注重的是什么 (3) 哪些因素对您的日用品消费影响较大 四、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 购买的主要依据 调查显示,注重日用品使用效果(51.4%)注重品牌效应(20.8%)是人们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受访人群的72.2%;朋友介绍和折扣优惠占受访人群的17.4%,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广告宣传、精美的包装等其它因素只占10.4%。以上数据说明,人们在购买日用品的时候更看重它的效果和品牌,而包装和宣传等附加因素已经不再是影响消费的主导因素。

(二) 最喜欢的日用品品种 (三) 调查显示,佳洁士,高露洁,六神,雕牌,纳爱斯,等受欢迎人数占25.8%,可能与其容易接受的价格有关;强生,相宜本草,大宝,等受欢迎人数基本相同在10%左右;黑人,海飞丝等高档品牌受欢迎的人数明显减少占5%左右,与其不匪的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人宁可选择价位容易接受的普通日用品;这些日用平的共同点是能满足消费者的最基本需求,价格适中。 五、结论 在普通日用品市场中,商家的竞争规律基本按传统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这个定律来做,因为普通日用品消耗快更新快,所以大家更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一个日用品品种要想成功,就得为顾客提供不一样的独特感觉,它包括从产品销售的模式、外包装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只有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革新与创造才能在众多的日用品品种中独树一帜。 (一) 开发设计产品 企业要创名牌,必须开发设计出具有名牌特质的产品。这种开发设计与名牌产品必须具备两大特点:卓越的质量和完美的设计。产品质量是名牌的生命源泉,在创名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优制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满足,能够减少顾客的购买风险和代价。因此,人们通常倾向于购买优质产品,使用之后感到满意,还会不断重复购买,并向亲朋好友推荐。相反,消费者不但不会再购买而且会劝阻周围人购买。因此,卓越的产品质量是敲开市场大门,顺利进入市场并不断扩大和维护市场占有率的最根本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单靠提高产品质量难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由产品的经济实用转向产品的美观大方和新颖别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竞争手 段很难打动消费者,所以,产品设计已成为企业创名牌,提高竞

2014年畜牧业分析报告

2014年畜牧业分析报 告 2014年3月

目录 一、上市公司概况 (3) 二、肉类消费占比 (5) 三、成本价格比较 (7) 四、生猪年初数量与年产量 (11) 五、务农人口的变迁 (13) 六、主营业务销售占比 (15)

一、上市公司概况 Wind数据提供的申万和中信畜牧业行业子类中可以归为禽类、猪和牛养殖的A股上市公司大约13家,这些公司的名称和一些近期相关的估值数据如表1所示。牧原股份属于刚上市的企业,其资产收益率数据与其他公司的可比性可能稍差一些(其2013年3季度及以前3年的资产收益率数据远高于其他公司)。 去年以禽类养殖销售为主营的公司普遍亏损。从wind收集的业绩快报来看圣农发展去年仅三季度盈利,全年亏损2.14亿,以鸡类业务为主的民和股份去年全年亏损2.45亿,益生股份亏损2.93亿,以鸭类为主营的华英农业全年亏损1.27亿元。今年年初网络上关于禽类养殖户的报道大多是负面新闻,市场上哀鸿遍野。禽类流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长期间断性存在的,有研究认为近代史上最严重的1918年的

“西班牙大流感”与禽流感紧密相关(WIKI),致病病毒H1N1。从去年2013年初国内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以来,禽类养殖业和旅游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今年年初人感染禽流感重现之后对家禽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据温氏集团网站记录的媒体报道,去年禽流感发生后,家禽业每天的损失在10亿元左右。 禽流感的致命性和突发性进一步加剧了禽类养殖行业的洗牌,我们认为大型的企业如广东的温氏集团和前面提到的上市公司等等,有比较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禽类养殖上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抵御突发性的风险,可以在市场上长期生存,而中小型禽类养殖户很有可能在过去一年中因亏损严重而选择退出,从而导致行业集中度的增加;另一方面,禽流感的阴影存在会提高禽类价格的风险溢价,有一定的可能导致禽类养殖企业的转型,加大冰鲜鸡的市场分量以防御突发性事件,当然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国内民众有亲自宰杀食用活禽的传统,不过在工业化发达的美国,很难看到民众自己屠杀禽类并食用的情景,活禽市场上的集中交易是否在未来会被间断性停止是难以预料的;还有一些公司如温氏集团则加大了在肉猪养殖上的投入,也可以预见会有公司在肉牛的养殖上加大投资,毕竟鸡肉是可以被其他肉类替代的。 相比较而言,主营业务不是禽类养殖的企业的盈利状况要好许多,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并不好看,远低于上证综指900多家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今年以来市盈率低于10,市净率低于1.34),但都还是正盈利的。依据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我们对股价的感到悲观,但是

畜牧调查报告3篇

畜牧调查报告3篇 本文是关于畜牧调查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为了摸清当前生产发展状况,根据宜昌市畜牧局的统一部署,我局组织专班,于3月上旬深入河溶、王店等地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全面稳定发展,经济效益好,但仍存在着种苗价格高等问题。 一、畜牧生产形势 养猪业稳定发展。据调查,户平生猪出栏2.1头,同比增长4.0%,存栏6.9头,同比增长11.4%,母猪存栏1.3头,同比增长34.8%。说明生猪生产正在稳定发展。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养殖户正在新建或者筹划新建猪场尤其是标准化养猪场,如王店镇史店村张朋投资4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猪“258”模式栏圈2栋,已出栏200多头猪。规模养猪是养猪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说明生猪生产后劲较强。 1、养禽业略有发展。调查的农户平存栏家禽10.4只,出栏6.6只,同比分别增长6.8%、12.0%。农户养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走访了几个养鸡专业户,其养鸡势头和积极性基本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长。说明养禽势头只是略有增长。 2、畜禽产品、饲料价格及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饲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目前玉米价1.7元/公斤,精糠1.6元/公斤,肥猪配合料(粉料)2.4元/公斤,肉鸡颗粒料2.7元/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0%、23.0%、33.0%、22.0%。总体来说,猪、禽的饲料成本比去年同期期增长1/4。 3、畜禽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目前活猪平均调价16.4元公斤,同比增长60.7%,仔猪平均调价52元/公斤,同比增长116%。肥猪、仔猪价格又创历史新高。肉鸡平均调价11.4元/公斤,同比增长26.0%。 4、养猪效益很好,养鸡效益一般。据调查,目前出栏一头猪利润600——700元,比去年同期的350—450元又提高250元。肉鸡平均一只利润3元左右,比去年的利润略降,处于薄利状态。 二、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种苗饲料价格过高。按常理,这样高的猪价和养猪利润,养猪户的积极性应该很高,但据调查,积极性并不很高,主要原因是种苗、饲料价格过高。目前

饲料行业分析

南通正大饲料有限公司的深度营销分析 凌奎才 摘要:南通正大饲料有限公司运用深度营销理论,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并与顾客建立联盟,业务由原来简单的饲料生产和分销,转变为养殖户提供综合服务,获得产业链主导地位,建立了竞争优势。 关键词:深度营销;顾客忠诚;分销渠道 南通正大饲料有限公司(在下文中简称南通正大)是一家经营猪用饲料多年的老牌企业。近几年来,南通正大通过分析市场和总结销售情况得出:在该行业,光靠广告肤浅地演绎品牌的核心价值,要想超过竞争对手比较困难,而且费用高;要想改变养殖户认知、加深养殖户认知,培育忠诚顾客,必须进行更深度的沟通,让养殖户真切体验该品牌给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才是上策。因此,南通正大用深度营销理论指导企业的行为,把养殖户的需求和利益作为企业销售的着力点,与养殖户建立联盟,企业在产品销售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在农村市场上形成一股以科技、合作带动销售的强劲势头,使企业的销售网络植根于民,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饲料行业的龙头。 一、深度营销战略背景 (一)公司背景简介。 南通正大饲料公司是一家猪用饲料生产公司,它地处江苏南通如东县,是一家经营猪用饲料多年的老牌企业。公司高质量的饲料先后被评为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饲料工业博览会认定产品,江苏质量监督免检产品,江苏省先进技术企业,连续六年跻身于全国农牧企业十强,为江苏省最大的农牧企业,“通大”商标荣获江苏省着名商标。

(二)宏观环境分析。 饲料工业是联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中间产业,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受到粮食价格和养殖产品价格的双重制约。一方面,上游的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饲料原料成本的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其下游的养殖业因结构调整对饲料需求减缓。这样饲料价格不能与成本同幅度提高,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减少。 1、市场对养殖产品需求的转变。在养殖产品需求以量为特征的时期,饲料对缩短研制出栏时间起决定作用,是养殖户最为关心的核心生产要素。饲料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地位。随着养殖产品品种和质量转变为主要要求,养殖业开始结构调整,养殖户必须改良品种,规模适度,才能提高养殖综合效益。这时,合适的良种、饲喂防疫技术、收购信息等成为养殖的关键要素。传统饲料企业在产业链中退居次要位置。 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饲料企业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结构偏重于农村副业发展。养猪投资少、见效快,且不耗工,是农民发展副业致富的首选途径。大量的散户养殖使得饲料企业面临广阔的潜在市场。 3、农民养殖观念的转变。农民越来越看重饲料对养殖的促进作用。大量的农民正在摸索猪的成长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为此有些农民不惜高价买进饲料,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但另一方面,由于毛猪价格的限制,农民又不得不降低成猪的生产成本。所以,高质量的饲料在农村市场的前景在近年是看好的。 (三)微观环境分析。 在整个苏中地区的猪用饲料市场上,南通正大饲料面临着江阴长宏和镇江佳吉的强力竞争,整个苏中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状况。目前市场上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镇江佳吉30%,南通正大35%,江阴长宏25%。

《家居饰品市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家居饰品市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1、市场分析 ● 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33个省会城市,393个地级城市,近3000个县级城市,家居饰品的年消费能 力高达2000~3000亿元;一个10万人口的小县城,家居饰品年消费能力不低于1000万元。 ● 据流行色协会预测:2004年国内装饰设计力求返朴归真,强调古朴典雅、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 ● 在关于未来家居用品、礼品潮流研讨会上,专家提出未来家居生活新潮流是:寻找一种生活的感受,营 造一种古朴雅致的生活空间。 ●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广州五地做的家居装修、装饰的专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新千年中,中国公众家庭家居装修、装饰将会涌现新的潮流:1、"装饰性"投资将逐步加大。专家认为:居室陈设将成为家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超过整个设计含量的1/3;调查显示:更多的人准备将装修费省下来,用以购买能够让家充满个性和情趣的装饰品。 2、在关于家居装饰的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指出,居室装修不能保值,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贬值、落伍、淘汰,守着几十年前的装修不放,只能降低自己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7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将会加大自己居室装饰方面的投入;其中,74%的被调查者认为装饰居室要体现个人风格、品位;55%的被调查者表示,通过居室中装饰品的摆放和点缀可以达到营造家居情趣的目的。 3、在关于装修风格的调查中:中式装修占40%,欧式装修占30%,时尚装修占30%,大多数家装设计师 认为:中式装势修风格的比例近期呈上升趋。 所有家饰市场引导性资料均显示: ● 大众消费水准的不断提高,直接诱发了人们对生活情趣更高层次的追求; ● 时尚、品质、个性,越来越成为个人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 家饰重要性的突显使得馈赠家居饰品已成为单位、个人赠送的时髦方式。 国内家饰市场的需求空间在强劲的消费拉动下变得空前宽广。 与强大需求空间相对中国家饰市场现状是: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家饰类专营店几乎完全空白,为数极少的商场专柜,又存在品种单一,产品陈旧落后,价格昂贵等种种弊端: 1、从设计角度看:饰品设计开发属高风险高投入; 2、从生产角度看:进口产品占据了大型商场,价格昂贵,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3、从流通角度看:家居饰品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流通受传统营销方式束缚; 4、从经营角度看:由于流通环节和经营方式的局限性,产品价位居高不下。 综上,中国家居饰品市场还处于"品种少、质量差、流通慢、价格高、无品牌、市场乱" 的初级发展阶段,急需一个品牌化、专卖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品牌来引领中国家居饰品市场。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范本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体目标,坚持走“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千家万户“小群体、大规模”与养殖专业村相结合的路子,以畜产品深加工和资金投入为突破口,以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草食畜养殖为主的畜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3年底禽饲养量达到393.16万头(匹、只),存栏达到171.15万头(匹、只),其中马属9.7万头(匹)、牛6.61万头、羊18.01万只、猪16.81万头、鸡120.02万只;出栏达到222.01万头(只),其中马属0.5万头(匹)、牛3.03万头、羊18.03万只、猪20.43万头、鸡180.0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0.4万吨、0.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达到4.9亿元,加工业产值3.7亿元,流通业产值达到1.1亿元,草产业产值5.3亿元。

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30.6%;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866元,同比增长24.1%,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3%。 (一)产业格局 1.生产方式转变。过去“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下蛋,养羊为擀毡”的传统养殖观念彻底被打破,畜牧业生产逐渐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已由过去的粗放模式逐步向现代化设施畜牧业转变,***现有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草产品加工企业2家,省级标准示范场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扶贫龙头企业1个,其中兴达牧业肉羊繁育场为全省良种羊供应基地。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3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82个、规模养殖户1.54万户,规模养殖总量达到107.79万头(只),占畜禽养殖总量的29.09%,占畜禽商品总量的87.5%。. 2.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本地区特点和情况确定畜牧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数量有了稳步提升,至2013年底,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64万头、36.04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1 3.41%、173.03%,比2012年增长7.7%、240.32%,牛、羊养殖场(小区)分别占已建成养殖场(小区)总数的21.7%、60.43%,牛、羊规模户养殖的数量分别占规模户总数的37.89%、50.42%。 3.区域化布局。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

国内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辉煌成就。20多年来,特别近10年来,饲料工业年平均以10%左右速度增长,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同步增长。2002年饲料产品总产量达8200万吨,饲料加工业产值在2000亿元左右。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由数量的扩X、快速发展,转向优化结构、稳步提高,所有制构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产品向名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也在调整。这些变化趋势,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而日趋明显。 ▼进入“九五”后期,饲料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放慢,一些制约我国饲料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饲料原料问题、饲料企业科技、管理水平问题、饲料安全问题、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支持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期间及之后,我国饲料工业能否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 ▼当前,饲料行业发展具有地区发展不平衡、饲料业与养殖业相互依存、饲料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饲料企业转换经营策略、主原料价格波动大等特点。在资本结构方面,我国饲料业形成了以民营资本(含外资)为主的产业资本结构。从数量上看,中国目前已有300多家外资饲料企业,90%的饲料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种产业资本结构决定了较为开放的产业政策,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构。 ▼我国的饲料工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种植业一饲料业一养殖业“的产业链条中,饲料业是中间一环。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支柱,饲料加工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重要途径,饲料卫生质量是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录 1. 饲料行业概述 1.1 饲料业基本概念

日用品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日用品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居民消费结构得到大幅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而我们大学生的生活结构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在校大学生,对学校及学生联系密切。我们就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结构及日用品消费情况做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调研背景。为了聚集有效资源,选择聚集战略,即只 对班里的同学进行调查。 2、调研任务。抽十位同学并对她们所用的日用品进行对 比、调查,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3、调研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调研 采用深度访问法,定量调研采用问卷调查。 三、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标有: (1)她们基本月消费项目是什么 (2)购买日用品时您最注重的是什么 (3) 哪些因素对您的日用品消费影响较大

四、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购买的主要依据 调查显示,注重日用品使用效果(51.4%)注重品牌效应(20.8%)是人们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受访人群的72.2%;朋友介绍和折扣优惠占受访人群的17.4%,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广告宣传、精美的包装等其它因素只占10.4%。以上数据说明,人们在购买日用品的时候更看重它的效果和品牌,而包装和宣传等附加因素已经不再是影响消费的主导因素。 (二)最喜欢的日用品品种 (三)调查显示,佳洁士,高露洁,六神,雕牌,纳爱斯,等受欢迎人数占25.8%,可能与其容易接受的价格有关;强生,相宜本草,大宝,等受欢迎人数基本相同在10%左右;黑人,海飞丝等高档品牌受欢迎的人数明显减少占5%左右,与其不匪的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人宁可选择价位容易接受的普通日用品;这些日用平的共同点是能满足消费者的最基本需求,价格适中。 四、结论 在普通日用品市场中,商家的竞争规律基本按传统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

2017年玉米深加工与饲料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玉米深加工与饲料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一、玉米淀粉的生产流程 (5) 1、农业供给侧改革是调结构,不同于工业去产能 (5) 2、种植效益平均化将是大趋势 (6) 3、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8) 4、农业刺激政策有望加码 (9) 第二节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10) 一、玉米库存压力大、需要深加工行业消化 (10) 二、玉米深加工行业所处政策环境改善 (15) 三、政策性库存消化将影响玉米价格走向 (17) 四、玉米淀粉和燃料乙醇 (19) 第三节饲料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26) 一、盈利期扩展、补栏动力积蓄 (26) 二、“南猪北养”趋势明显 (30) 三、政策支持偏重于规模企业 (32) 第四节服务商体系 (35) 第五节投资建议 (36) 一、玉米产业链 (36) 二、饲料 (36) 三、农业服务商 (36)

图表1: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攀升(千公顷) (5) 图表2:玉米产量迅速攀升(万吨) (6) 图表3:玉米种植效益(元/每亩) (7) 图表4:大豆种植效益(元/每亩) (7) 图表5:东北地区玉米价格(黑龙江佳木斯) (8) 图表6: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河北邯郸) (8) 图表7:稻谷库存消费比(%) (10) 图表8:小麦库存消费比(%) (10) 图表9:玉米库存消费比(%) (11) 图表10:棉花库存消费比(%) (11) 图表11:稻谷产量/消费量(%) (12) 图表12:小麦产量/消费量(%) (13) 图表13:玉米产量/消费量(%) (13) 图表14:棉花产量/消费量(%) (14) 图表15:淀粉行业开工率(%) (18) 图表16:玉米淀粉产量(万吨) (19) 图表17:加工玉米产品品类和占比 (20) 图表18:我国各种淀粉占比 (20) 图表19: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21) 图表20: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21) 图表21:我国玉米淀粉需求系数 (22) 图表22: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万吨) (22) 图表23:我国燃料乙醇产量 (24) 图表24:我国燃料乙醇推广率有待提高 (24) 图表25:能繁母猪存栏数 (26) 图表26:生猪存栏数 (26) 图表27:生猪价格变化 (27) 图表28:自繁自育养殖盈利 (27) 图表29:仔猪价格 (28) 图表30:规模屠宰 (28) 图表31:金新农饲料板块毛利率 (33) 图表32:唐人神饲料板块毛利率 (33)

2017年海参养殖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海参养殖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7月出版

文本目录 1海参养殖基本情况 (5) 1.1、海参及其种类:“海八珍”之首,刺参营养价值高 (5) 1.2、海参养殖方式:北围堰,南网箱 (6) 1.3、区域竞争格局:山东、辽宁、福建三足鼎立 (6) 2历史发展阶段与供需分析 (9) 2.1、高速增长期 (10) 2.1.1、供给侧:产能约束下的低产量供给 (11) 2.1.2、需求侧:可支配收入上升导致持续高消费需求 (11) 2.2、结构调整期 (12) 2.2.1、供给侧:多因素刺激下的产能扩张 (12) 2.2.2、需求侧:经济低迷与政策外生冲击叠加导致需求萎缩 (16) 32016下半年海参价格大幅上涨之谜 (19) 3.1、供给侧影响因素 (19) 3.1.1、短期:夏季高温降雨天气导致产量骤减 (19) 3.1.2、长期:产能持续去化,养殖成本高企倒逼散户退出 (22) 3.2、需求侧影响因素 (22) 3.2.1、短期:第四季度迎来海参消费旺季 (22) 3.2.2、长期:消费升级背景下产品定位转变 (23) 4价格向好叠加产业转型升级,海参行业迎来第二春 (25) 4.1、对2017-2018年海参价格变动趋势的预测 (25) 4.2、海参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26) 4.2.1、标准化:干海参国家标准发布,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26) 4.2.2、规模化:行业集中度处于提升期,利好相关上市公司 (26) 5相关企业简介 (29) 5.1、好当家 (29) 5.2、獐子岛 (29)

图表目录 图表1:南方梅花参 (6) 图表2:2005-2015年我国海参主要产区产量占比变化(%) (7) 图表3:福建海参养殖模式 (8) 图表4:全国海参产量与同比增速 (9) 图表5:全国海参养殖面积与同比增速 (9) 图表6:国内海参大宗价变动情况(2004.11-2017.6)(元/公斤) (10) 图表7:2000-2016年GDP与同比增速 (11) 图表8:2000-201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比增速 (11) 图表9:海参幼苗 (12) 图表10:海参网箱生态育苗 (13) 图表11:2006-2015年福建海参养殖面积与增速 (13) 图表12:2006-2015年福建海参产量与增速 (14) 图表13:2006-2012年海参进口量与占总供应量比重 (15) 图表14:2000-2015年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 (16) 图表15:2000-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同比增速 (16) 图表16:2011-2016年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变动情况 (17) 图表17:2016年以来海参价格变动情况(元/公斤) (19) 图表18:2011-2016年大连8月平均气温(℃) (21) 图表19:2011-2016年青岛8月平均气温(℃) (21) 图表20:2008-2015年全国和山东、辽宁两省海参苗种数量(亿头) (22) 图表21:2002-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 (23) 图表22:海参和高档白酒价格变动情况(2014.1-2017.4) (23) 图表23:2009-2016年贵州茅台酒类销售量与同比增速 (24) 图表24:2013-2016年霞浦海参投苗量和产量(万吨) (25) 表格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技术要求 (26)

畜牧业行业分析

中国畜牧业行业专项研究报告 一、中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畜牧业结构 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65%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5%。 (二)产量规模概述 2012畜产品产量规模概况:全年肉类总产量8384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牛肉产量662万吨,增长2.3%;羊肉产量401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1823万吨,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47492万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增长5.2%。禽蛋产量2861万吨,增长1.8%。牛奶产量3744万吨,增长2.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下图为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走势图,截止到2011年,国内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770.6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是所有畜牧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的总和。

二、畜牧业风险因素分析 (一)原料供应价格分析 2012年鱼粉领军整个饲料原料市场,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原料上涨大潮。 其中,鱼粉年度上涨80%,豆粕年度上涨64%,棉粕上涨57%,菜粕上涨45%,其他花生粕、肉骨粉等原料同样呈现出较大程度上涨行情。从2011年来看,根据农业部重点跟踪企业统计数据和各省生产数据调度, 2011年我国商品饲料总产量达到1.69亿吨,同比增长4%。其中配合饲料1.38亿吨,同比增长6%;浓饲料2500万吨,同比下降6%;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85万吨;同比增长1%。从不同品种看,猪饲料产量6210万吨,同比增长4%;蛋禽饲料3100万吨,同比增长3%;禽饲料4980万吨,同比增长5%;水产饲料1540万吨,同比增长3%;反刍饲料760万吨,同比增长4%。 按照行业通行指标,活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为6 时,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低于该数值,养猪企业亏损,高于该数值企业盈利。近年来,饲料行业的持续高涨对养殖业成本持续攀升,养殖盈利快速缩减,对于畜牧业企业产生一定程度打击。 谷物产品作为畜牧业基本原料价格受到诸如天气变化导致的产量下降或者是下游需求变化影响较大,会出现大幅波动,对畜牧行业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玉米价格走势图 (二)动物疫情的影响

中国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分析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各类家居用品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细分行业介绍 第一章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核心内容:首先对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全球市场进行总体概述,进而介绍国内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指出国内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1.全球各类家居用品市场总体发展状况 2.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3.全球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市场发展概况 1.中国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国内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各类家居用品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核心内容:行业经济运行环境是行业的发展基础,本章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核心内容:2007- 2016年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各类家居用品产品出口规模;市场饱和度分析;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各类家居用品行业子行业的规模、增速及占比;各区域市场分析;各类家居用品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一、国内市场规模 1.2007- 2011年中国各类家居用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2.中国各类家居用品市场饱和度 3.影响各类家居用品市场规模的因素 4.2012- 2016年中国各类家居用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出口规模 1.2007- 2011年各类家居用品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中国各类家居用品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的占比 3.各类家居用品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从总体上看____市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步伐不断加快,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畜牧产业化发展体系。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多胎肉羊繁育基地、奶业养殖和牛羊育肥基地为主导、以科技创新、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畜牧产业园建设为基础,全面落实畜牧业生产各项措施,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牧民生产经营理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日益坚定。乡(场)镇干部工作勤奋,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发展思路明确。各乡(场)镇的畜牧业产业结构、经营管理结构正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正在凸显。 (一)畜牧业发展初具规模 1、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各乡(场)镇都能根据各自的 实际,坚决实施了“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化布局战略,积极探索总结长期以来走种养结合道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确立了大力推进以现代畜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战略。同时按照产业化标准要求,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方式为重点的优质肉羊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2、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产业体系。____市草原畜牧业向定居 畜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大农业格局向以种养结合的农区畜牧业转

变,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不断加快,建立了以科技、养殖、加工、流通、金融信贷“五大平台”为支撑的、较为完整的畜牧产业化发展体系。以发展多胎肉羊繁育基地、奶业养殖和牛羊育肥基地为主导、以科技创新、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畜牧产业园建设为基础,逐步形成了畜牧业发展的立体平台。 3、建设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一是政策扶持。将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积极向畜牧业倾斜。各乡(场)镇对进驻养殖小区的养殖大户,在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帮助协调解决畜牧贷款事宜。水利、电力、交通部门在畜牧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优先解决,确保及时通水、通电、通路。二是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扶持佳禾、澳羊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其在发展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扩大供种规模,拓展杂交改良覆盖面,强化了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 (二)畜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各乡(场)镇畜牧业生产方式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的趋势明显。“肉羊一线”片区大都能与本地资源相结合,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如甘家湖牧场把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抓手,饲草料基地建设为基础,现代化农村社区服务为前提,以养殖小区示范为带动,以科学利用资源为手段,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措施,开展季节性禁牧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实现草原畜牧业向定居畜牧业转变的可持续发展。甘家湖铁架子牧民定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饲料行业分析及营销建议 饲料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中间行业。我国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战略保证,饲料行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运用典型分析、点面结合的方式,重点分析了饲料行业的市场特征,揭示了饲料行业运行特点,挖掘了该行业的有效金融需求,提出了今后的营销工作重点和行业信贷政策建议。 一、行业发展整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饲料行业年均以10%左右速度增长,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同步增长。2009年饲料产品总产量达亿吨,饲料加工产值在4713亿元左右。 (一)行业概述 “饲料”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家畜、家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从来源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矿物质和人工合成或提纯的产品;从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胶体、粉状、颗粒及块状等类型;从喂养对象可分为,猪、禽、水产、反刍动物、特种动物饲料等;从产品特征可以分为配合饲料1、浓缩料2、预混料3等。饲料的原料主要有玉米、豆粕、鱼粉等,饲料添加剂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等。主要工艺技术如下图1: 1 准将各种饲料包括添加剂,按照一定配方混合均匀制备而成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饲喂对杨,能全面满足饲喂对象的营养需求。 2浓缩料是指配合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3预混料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

2021年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稿]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Research Report Objective Basis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因此,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确分析调研结果,明确给出调研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以下调研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发展现状 狂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预计1-6月,全市出栏肉猪17.7万头、肉羊2.93万只、家禽169.2万只、肉牛2878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8%、51.4%、52.1%、52.5%;肉类总产量16715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3%、54.5%、59.4%。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1 -

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2 -

饲料市场分析

饲料工业是联结种养的重要产业,为现代养殖业提供物质支撑,为农作物及其生产加工副产物提供转化增值渠道,与动物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息息相关。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饲料加工、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养殖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三五”是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饲料工业发展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中国饲料行业市场分析 1.1中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我国从1991年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饲料生产国,从2012年起饲料产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不过近年来我国饲料产量增速开始趋于下降。 2013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有所下降,2014-2016年工业饲料产量增速有所上升。其中2016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为20918万吨,同比增长4.54%;2017年中国饲料产量达到22162.2万吨。 尽管我国饲料行业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工业成就巨大,但我国饲料行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缓解。目前,我国每年直接使用40%-50%的原粮,转化玉米等能量饲料2.3亿吨。玉米作为能量饲料,虽然有替代品种,但替代比例有限。当前,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但从长期看,受消费结构升级和玉米深加工等需求影响,供求形势依然偏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粮改饲,鼓励以养定种、草畜结合,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但从现阶段饲料原材料供给结构看,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进口依存度仍较高。例如2018年4月,受中美贸易抹茶影响,我国进口大豆价格、供应波动变化,对饲料行业影响较大。 2010-2017年,我国饲料加工行业销售收入总体趋于增长,不过增速逐渐下降,说明行业规模增长乏力,发展能力不足。2017年,我国饲料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80亿元,同比下降5.2%,而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 2.0%。总的来说,在将我国饲料行业做大的同时也要做优做强。 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进程的加速,下游养殖业集中度的提高并从小农散户养殖走向规模化,饲料行业进一步的集中整合是必然现象。近几年,洗牌速度明显加快。虽然饲料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但2017年仍有饲料巨头企业在扩张建厂。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CR10已经超过35%。2015年底,全国饲料加工企业数量6772家,相比2011减少4151家。2015年我国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51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年产100万吨以上的有32家,多分布在广东、山东地区,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0%以上。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饲料企业减少至3000余家,100万吨产能的企业增加至60家,约占全国饲料产能的60%,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1.2全国饲料行业产量情况

相关文档